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深圳市森林(郊野)公园编制规定-1114

深圳市森林(郊野)公园编制规定-1114

深圳市森林(郊野)公园规划编制规定(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有效保护深圳市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规范森林(郊野)公园规划编制,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深圳市行政区内森林(郊野)公园规划编制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规划定位】森林(郊野)公园规划是指导森林(郊野)公园建设的法定依据,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第四条【编制原则】编制森林(郊野)公园规划,应体现绿色、自然、生态、野趣的特点,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有限度地复合科研、科普、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城市生活需要。

第五条【编制依据】编制森林(郊野)公园规划,应遵守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并满足上层级规划的相关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组织第六条【编制主体】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公园规划编制工作。

第七条【编制前提】规划编制前,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向规划国土主管部门申请划定公园管理线。

第八条【组织方式】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规划甲级资质的相关机构进行编制。

第九条【审查程序】规划成果完成后,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评审通过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向规划国土部门提交规划成果时,应包括专家评审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及意见处理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规划公示】规划成果初审通过后,由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公示及公示意见处理。

第十一条【审批公布】规划国土主管部门负责公园规划审批,规划批准后,应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规划编制内容及要求第十二条【编制内容】公园规划编制内容应当包括:(一)公园现状分析,包括公园区位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情况、公园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

(二)上层次及相关规划分析,明确公园规划依据。

(三)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及质量等级评定,包括地文、水文、人文、生物、天象资源的情况调查和质量评定。

(四)提出公园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明确公园特色。

(五)划定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风景游览区),确定公园总体布局。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4)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4)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5)第三节历史沿革 (10)第二章生态环境及森林景观资源 (1)第一节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 (1)第二节森林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11)第三章环境容量估算及游客预测 (12)第一节环境容量估算 (12)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 (16)第四章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 (19)第一节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9)第二节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第五章总则 (21)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21)第二节规划原则 (22)第三节规划依据 (22)第四节规划分期 (23)第六章总体布局 (23)第一节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 (24)第二节森林公园形象定位 (24)第三节总体布局结构 (27)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28)第七章植被与景观系统规划 (29)第一节规划原则 (29)第二节植被规划 (30)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31)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33)第一节规划原则 (33)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33)第三节生态文化基础设施规划 (33)第三节解说系统规划 (33)第九章森林游憩规划 (33)第一节森林公园游憩产品设计 (33)第二节游憩项目策划 (34)第三节游憩设施规划 (35)第四节游览组织规划 (36)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44)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44)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45)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7)第四节供热工程规划 (47)第五节电信、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工程规划 (47)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50)第七节旅游厕所建设规划 (50)第八节医疗救护规划 (51)第十一章保护保育工程规划 (51)第一节规划原则 (51)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1)第三节景点保护规划 (53)第十二章防灾及预警系统规划 (53)第一节灾害历史 (53)第二节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 (53)第十三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4)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55)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 (55)第十四章居名点调控规划 (58)第一节居民点分布现状分析 (58)第二节居民点调控原则 (59)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59)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60)第一节估算依据 (60)第二节投资估算 (61)第三节项目效益分析 (63)第十六章效益分析 (65)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65)第二节生态效益分析 (66)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 (66)第十七章分期建设规划 (67)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67)第二节远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67)第十八章实施保障措施 (68)第一节建立完善的旅游开发管理体制 (68)第二节加大旅游政策扶持力度 (69)第三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69)第四节加大宣传力度 (69)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从化街口城区北35km,距广州市区93km。

森林公园规划编制规范

森林公园规划编制规范
5.3.5 规划成果确定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规划多方案比较,环境影响评价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从各类上层规 划政策符合性、规划协调性、环境可行性、利益相关者协调性、平面布置方案合理性、自然环境条件适 宜性、综合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最终确定森林公园规划成果。
5.4 规划成果审核
5.4.1 规划成果完成后,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通过后,征求相关部门 意见。向规划国土主管部门提交规划成果时,应包括专家评审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及意见处理情况等内 容。 5.4.2 规划成果初审通过后,由园林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公示及公示意见处理。
5.3.3 规划草案编制
5.3.3.1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规划所在区域的自然资 源禀赋条件、环境特征及森林开发现状,编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中应明确公园规划目标及功 能定位、划分功能分区。 5.3.3.2 编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因地制宜的选择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资源保护 策略,优化森林公园规划方案。提出的规划推荐方案应符合森林公园自然、野趣、生态、低碳的特点, 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和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SZDB/Z 180—2016
规划区域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包括周边地区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情况、周边历史文 化现状、游客需求、近五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
5.3.1.3 森林资源环境资料
规划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森林风景资源、环境和生态现状等数据和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规划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公园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等; b)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包括地文、水文、人文、生物、天象资源调查。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目录C O N T E N T S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背景分析 (1)第二节区位分析 (1)第二章基本情况 (2)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咸宁市社会经济概况 (3)第三节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概况 (4)第四节历史沿革 (4)第五节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4)第三章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第一节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5)第二节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5)第四章总体布局 (6)第一节森林公园的性质与目标 (6)第二节总体布局 (7)第五章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8)第一节环境容量 (8)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 (11)第六章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12)第一节景点设计 (12)第二节游览线路设计 (14)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15)第一节设计原则 (15)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16)第八章保护工程设计 (18)第一节设计原则 (18)第二节生物资源保护 (18)第三节景观资源保护 (19)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 (19)第五节旅游安全保护措施 (20)第六节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20)第七节保护等级及类型区划分 (21)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21)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22)第二节餐饮 (22)第三节住宿 (22)第四节娱乐、游赏、运动设施 (22)第五节其它旅游服务设施 (23)第六节导游标志 (23)第十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24)第一节道路工程设计 (24)第二节给水工程设计 (24)第三节排水工程 (25)第四节供电工程 (26)第五节电信工程 (27)第十一章组织管理 (28)第一节原则 (28)第二节管理体制 (29)第十二章投资概算与开发建设顺序 (29)第一节概算依据 (29)第二节投资概算 (30)第三节资金筹措 (30)第四节开发建设顺序 (32)第十三章市场营销 (33)第一节潜山森林公园品牌包装 (34)第二节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传播 (34)第三节售后服务管理 (36)第十四章效益评价 (36)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36)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37)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37)图纸目录:1地理区位分析图2旅游区位分析图3现状分析图4功能分区图5总体布局6潜山种植规划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8生态维护规划图9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0道路交通规划图11给水规划图12电力电信规划图13开发时序规划14功能分区15总体布局图16王山寨植物规划图17潜山植物景观设计18生态维护规划图19旅游服务设施图20道路交通规划图21给水规划图22电力电信规划图23开发时序规划图24入口平面25桂竹坊平面图26电视塔平面图27虎头峰平面图28桂花山庄平面图29碧泉湖平面图30景点示意图131景点示意图232景点示意图333景点示意图434景点示意图535潜山景区鸟瞰36潜山景区入口效果图37文化长廊效果图38桂竹坊效果图39潜山寺效果图140潜山寺效果图241桂竹山庄效果图42碧泉湖效果图43导游牌意象图44灯具意象图45景区道路意象图46景区铺装意象图47小品意象图1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背景分析1 项目背景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以来,以其生态性的优势,在同行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项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项目C3地块方案设计说明

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项目C3地块方案设计说明

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项目C3地块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规模及概况合肥位于华东,毗邻长三角地区,目前区域重要发展方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承接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为目标,建设成为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中心。

C3地块位于合肥万科森林公园项目南侧位置,用地性质为R2,可用地面积为41003.67平方米,拟建居住建筑、配套商业,总建筑面积14596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16532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不小于112132平方米;沿街商业建筑面积不小于440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29434平方米。

·基地概况森林公园项目位于合肥中心区西北地块,紧邻二环和城市干道四里河路,靠近西侧蜀山湖区和南侧合肥城市森林公园,基地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C3地块位于森林公园项目的南侧位置,北侧为含笑路,南侧为森景湖大道,西侧为紫衫路,东侧为紫荆路。

·自然与工程概况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合肥地处江淮腹地丘陵地区,由西向东的江淮分水岭贯穿市境,形成低缓鱼背形地势。

全市地形分为丘陵、岗地、平原圩区三大类。

基地原始地形为北高南低,基地内地表多为工程堆土。

二、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设计任务书工程设计合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业主提供的其它有关使用要求和相关资料规划范围内电子地图三、规划原则与总体构思⏹规划原则以用地规划条件为依据,使地块规划设计既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又符合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成为城市形象的新的地标,塑造富有活力的形象特色,以规划设计的创新方法与思路指导设计,形成融合于城市,但超越于城市的公共服务中心典范。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第一篇:森林公园设计说明森林公园设计说明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地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地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地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地森林公园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地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地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地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地生命地圈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地尊重而形成地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地设计叠加基地地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地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地开发痕迹方格网状地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地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地破坏,原有防洪堤地保留反映了这块地地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地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地保留和利用新一轮地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地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地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地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地就是直通江边地,在草地和林间穿越地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地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地观景平台所行成地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地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新与旧景观元素地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地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地造园理想本方案地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地综合性郊野公园运用国际最新地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地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地保留、开发和利用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地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地,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地郊野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地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地风景路网竖向规划强调自然地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平原等丰富多彩地景观类型植被规划保护已稳定地植物生态群落,增设专类园、森林湿地等创新景点,突出森林生态、塑造林间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烂漫地整体景观水系规划以“自然”、“野趣”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地不同高差,创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湿地、溪流、水潭等多种水地形态注重环保节能、绿色能源地制造和利用、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地净化等生态设计上海东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一、二期整体考虑,切实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设计宗旨,力求创造一个人工干预下地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基地现有地苗木、水系等资源;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创新,体现特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举,谋求发展:搭好山水骨架,创造可持续发展地生态环境;健全造血机制,以园养园;改善区域环境,辐射公园周边地区,达到社会效益地最大化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节能性原则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地,多元地、具有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森林特点及独创性地,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自然、现代审美情趣地滨江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公园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实施,充分利用苗圃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造景为主,以保护、创新、发展为目标,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地森林环境,建成东郊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二期建设分步实施,先行叠山理水、贯通道路,大力营造经济生态林,创造良好地生态自然环境,后续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江鲜”特色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中心、运动康体保健中心等,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地完美结合第二篇:风云岭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从化风云岭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从化风云岭森林公园位于从化市风云岭东北方,东临城镇干道,东北有度假区,西为风云岭。

自然教育视角下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牌的优化设计

自然教育视角下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牌的优化设计

522020.06RESEARCH AND EXPLORATION研究探讨森林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森林景观、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与休憩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具有自然、生态、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功能。

自然教育则是指让人们在对自然事物、现象以及其过程体会的同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并逐步培养和提升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森林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同时还为人们开展自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发挥着游览和教育的双重责任。

森林公园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完善的解说系统密不可分。

本文对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并从自然教育的视角,提出环境解说牌优化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一、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森林公园是以森林生态为核心的自然生态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

森林公园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可以为所有年龄段的公民提供自然教育。

对比美国国家公园的教育项目,我们发现,美国的国家公园是通过旅行,把自然与文化知识进行浓缩,形成认识的跳板,对公众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公众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亲密接触自然资源以及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增长知识,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在我国,森林公园开展的自然教育是落实生态旅游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公众对环境生态的理念、态度及行动的有效方式。

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主要是通过解说来进行的。

自然教育解说是以生动、趣味化的形式,让游客对自然有直接的体验,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充分展示森林景观资源的类型、特色、美学特征和游憩价值,提高公园的文化丰富度和旅游吸引力。

二是国家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森林景观及生态环境的任务,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开发、繁杂的建设,使得生态资源得以保护。

三是增强旅游者对环保的意识,提高旅游者的环保行为能力。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设计理念、创作灵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

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变化,方案怎样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质,建筑与周围环境、或当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

这一部分要具体一些,谈谈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的考虑。

3.建筑的功能布局。

这一部分要说明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各种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说明。

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

如有建筑节能设计或特殊声学考虑等,也应在此说明。

只要按照以上罗列的方面分项来写,保证你能写够字数。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建筑的特性突出重点。

加油吧!。

房屋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建筑设计说明项目背景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

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

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

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

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

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

常住人口12.1万人。

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标准指导意见(2018修订版)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标准指导意见(2018修订版)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标准指导意见》(2018修订版)一、城市公共绿地、公园与风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二、城市外部空间园林景观设计注:1、以上工作内容不包含公共艺术品、专项水景、广告标识、建筑灯饰等。

2、城市外部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基价为6万元。

3、设计面积小于1500平米的城市广场,设计取费单价标准可适当上调。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注:四、居住区景观设计注:1、设计费单价可根据设计面积大小上下略做浮动。

2、样板区域原则上按高等标准居住区计费。

五、专项景观设计注:1、以上设计均不含艺术品设计。

2、景观总价指甲乙双方认可的设计概算,并以此为依据签定合同,实际工程总价为设计费结算依据。

六、其它类别景观设计注:七、绿地系统规划八、风景区、森林公园规划注:基价为18万元九、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咨询1、本计费指各类园林景观规划咨询的计费,工程咨询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2、园林景观规划咨询计费,按所从事的规划项目设计费的30%计取。

3、专家咨询费为:教授级高工5000元/工日,注册一级景观设计师或主创人员3000元/工日,注册二级景观设计师或专业工程师1000元/工日。

十、说明1、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

为了规范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市场计费。

风景园林学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后根据市场整体发展情况,于2018年对本《意见》部分取费标准进行相应调整,本《意见》可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2、参照本《意见》计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等情况做适当调整,根据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情况,乙级资质乘以0.85-1的调整系数,丙级资质乘以0.7-0.84的调整系数。

项目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按国家级、市级、区级分别乘以1.1-1.3的调整系数。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一、城市公共绿地、公园与风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二、城市外部空间园林景观设计注:1、以上工作内容不包含公共艺术品、专项水景、广告标识、建筑灯饰等。

2、城市外部空间园林景观设计基价为5万元。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四、居住区景观设计注:1、设计费单价可根据设计面积大小上下略做浮动。

2、样板区域原则上按高等标准居住区计费。

五、专项景观设计:1、以上设计均不含艺术品设计。

2、景观总价指甲乙双方认可的设计概算,并以此为依据签定合同,实际工程总价为设计费结算依据。

六、其它类别景观设计注:七、绿地系统规划八、风景区、森林公园规划注:基价为18万元九、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咨询1、本计费指各类园林景观规划咨询的计费,工程咨询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2、园林景观规划咨询计费,按所从事的规划项目设计费的30%计取。

3、专家咨询费为:教授级高工5000元/工日,注册一级景观设计师或主创人员3000元/工日,注册二级景观设计师或专业工程师1000元/工日。

十、说明1、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

为了规范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市场计费。

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2、参照本《意见》计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等情况做适当调整,根据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情况,乙级资质乘以0.85-1的调整系数,丙级资质乘以0.7-0.84的调整系数。

项目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按国家级、市级、区级分别乘以1.1-1.3的调整系数。

当地形坡度超过25%为规划不可建用地项目(属地形特别复杂用地),设计单位可乘以1.12-1.25的调整系数。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二)8.3 给、排水8.3.1 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出供给。

8.3.2 森林公园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8.3.3 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

水源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8.3.3.1 供水距离短,并有充足水量;8.3.3.2 水质良好,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8.3.3.3 给水方便可靠,经济适用;8.3.3.4 水源地应位于居民区和污染源的上游。

8.3.4 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8.3.5 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

8.3.6 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8.3.7 给、排水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选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

8.3.8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8.4 供电8.4.1 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8.4.2 森林公园供电容量设计,应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8.4.3 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

当无现有电源可以利用或利用现有电源不经济合理时,方可考虑自备电源。

在水力或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可优先考虑自建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站。

8.4.4 供电方案应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方便维修、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8.4.5 供电电压应以地区电压等级为准。

自建电厂(站)时,必须采用国家标准电压等级。

8.4.6 用电负荷计算,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和“需用系数法”。

8.4.7 变(配)电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8.4.7.1 输电距离短,接近符合中心;8.4.7.2 便于电压质量的提高和线路的引入、引出;8.4.7.3 地质稳定安全的地区;8.4.7.4 不受积水或洪水淹没的威胁;8.4.7.5 不影响临近设施;8.4.7.6 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公园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说明1 规划背景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

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的长期目标的需要。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叠山理水,要求掌握山水构成的规律,把握山水的客观形貌和特点。

只有掌握了山水构成的规律、形态,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典型化的山形与水系。

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

山水结合,才能组成完整的自然景观。

真实的自然山水就是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水方案构建山和水的组合。

经过对颐和园、北海等传统园林山形水系的研究,森林公园的山水组合最终定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左峰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模式。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就是结合现场的地形水系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出的“龙湖”——龙形水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是变幻莫测的神物,更是炎黄子孙的祖先。

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司水的神明。

腾云驾雾、排云布雨,龙与水相互依存。

唐代陶渊明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除了龙,没有一种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

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在这里,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在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龙形的蜿蜒水系,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

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2 场地现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园内水面包括3部分:一是湖泊,主要分布在南区的洼里公园和碧玉公园内,水面面积约,其中主湖面积22hm2,现状洼里湖公园湖面,现状碧玉公园湖面;二是河道(渠),水面面积约36hm2,主要包括清河导流渠、仰山大沟、北区园内小河等;三是规划湿地,水面面积为8hm2。

规划基址北边界为清河,清河导流渠自西北向东南穿过园区,另在公园东部有近南北向伸展的仰山大沟。

经典景观案例分析

经典景观案例分析

感谢观赏
奥运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北京市带给 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奥委会官员的 一份礼物------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 山水休闲花园。
奥运会后: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 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为北京留 下一份真贵的奥运遗产-------公园对 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 能、提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 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 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和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
然后在此基地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
基地是大量的粗野的,他因为自然过程
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
是最少些战略
包括: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
止河道渠化工程,一个内河湿地,形成
自我感悟: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与重 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 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 一个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的游憩 地,将功能与观赏相结合发挥到淋漓尽
自我感悟: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 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 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 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设计作者:胡洁
设计背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 京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面向全 球招标,Sasaki公司决定参加投 标,胡洁也成为主要设计师,并在 96个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参与投标 的情况下,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
设计理念:岐山公园强调两点,一是民主,二 是生态。
设计特点:岐山公园的主要矛盾是地内原有元 素如厂房,机械,树木等,和建设一个公民休 闲娱乐中心的城市公园的新要求的矛盾。俞孔 坚大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这些矛盾有机的结合 成了一个整体。在铺装上,采用自然石材和青 石铺地。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做过多修 饰,这种风格也符合园区直线形的构图。如果 能够利用原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 为铺地,那么整个园区的文化意蕴则更加浓厚, 废弃的砖石也能很好的运用。岐江水位变化非 常之大。为了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景观影响, 建设者创造了一种栈桥式堤岸,并利用不同的 植物,根据其水生、沼生、湿生和中生的特性, 配置成一个能在不同水位下遮护湖岸的生态群 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 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 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1、0、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1、0、5、2森林公园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面贯彻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
2、1、2有利于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游览与生产与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
2、1、3从公园的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多种功能需要。
2、1、4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出基础上,以游览区为核心,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总体的协调性,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6、2生物资源保护
6、3景观资源保护
6、4生态环境保护
6、5安全、卫生工程
7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一般规定
7、2餐饮
7、3住宿
7、4娱乐
7、5购物
7、6医疗
7、7导游标志
8基础设施工程
8、1一般规定
8、2道路交通
8、3给、排水
8、4供电
8、5供热
8、6通信
8、7广播电视
8、8燃气
9设计文件组成
9、1一般规定
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环境容量
3、1、1确定合理环境容量应遵循的原则
3、1、1、1合理环境容量必须符合在旅游活动中、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与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要求。
3、1、1、2合理环境容量应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要。

丽江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多媒体)

丽江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说明(多媒体)

丽江老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营地建设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老君山核心区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任何一种破坏都是一种犯罪。

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因此该项目的开发应立足于公共利益,应具有极大地社会效应。

品牌具有不可复制性,任何一个新创意都不应该凌驾于其之上,更不能破坏这一品牌。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区的东南地带,丽江市玉龙县西部,处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实施重点保护行动的区域。

丽江旅游规划提出的“一体两翼”中“西翼”将以老君山为龙头,充分发挥老君山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建成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展示区,最终实现整个丽江旅游的腾飞。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处于大理—丽江—迪庆—怒江旅游区域中心,国道、省道及拟建铁路形成便利交通网络,其中黎明距离金沙江“长江第一湾”24公里,距离丽江市区60余公里。

与“三江并流”区域其他片区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在充分解读上位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对风景区营地建设以及营地之间的交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同时借签了美国黄石公园营地建设、澳大利亚蓝山国家公园等国内外相关案例。

为确保项目建设能高效运营,规划设计对各层次的旅游市场进行详尽分析。

分别立足“国家公园”看资源禀赋、立足“云贵川”看竞争格局以及立足“丽江旅游圈”看市场潜力,丽江旅游圈发展的整体溢出效应为老君山的发展带来机遇,将成为老君山最重要的客源基础,联动其发展。

规划通过分析得出依托景区发展的生态营地对自驾车度假旅游市场、家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高端休闲旅游市场、康体养生旅游市场、商务会议旅游市场等细分市场均具有潜在吸引力,尤其是高端豪华旅游前景无限。

本次概念规划设计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对老君山资源特质进行了提炼: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完备的生物基因库、神奇的高山伊甸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并从总体层次进行了SWOT分析,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

2019.8.12.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2019.8.12.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说明书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 ....................................................................... 1一、地理背景.................................................................................................. 6(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 .................................................................................. 6(二)地质、地貌 ............................................................................................ 7(三)气候、水文 ............................................................................................ 7二、交通条件...................................................................................................... 7三、区域经济背景.............................................................................................. 8第二章旅游资源与评价 ....................................................................................... 9一、自然资源...................................................................................................... 9(一)植物资源......................................................................................................... 9(二)动物资源 ................................................................................................ 9(三)山水景观 ............................................................................................ 10(四)地质景观 ............................................................................................ 10二.人文景观.................................................................................................. 10三、资源开发现状.......................................................................................... 11四、资源评价.................................................................................................. 11(一)自然风景多样化组合化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参与性 .................... 11(二)仙女山的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结合紧密 ...................................... 12(三)仙女山旅游资源有非常强的区域优势组合效应 ............................ 12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 ....................................................................................... 12一、客源市场现状.......................................................................................... 13二、客源市场的动态分析.............................................................................. 13(一)重庆主城区市场 .......................................................................................... 13(二)重庆周边客源市场 ............................................................................ 13(三)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热线市场 ............................................................ 14(四)民和县及相邻地区客源市场 ............................................................ 14(五)海外客源市场 .................................................................................... 14三、客源市场定位.......................................................................................... 14(一)一级客源市场......................................................................................... 15(二)二级客源市场......................................................................................... 15(三)三级客源市场......................................................................................... 15四、市场开拓策略.......................................................................................... 15第四章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 16一、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16二、规划目标.................................................................................................. 16三.规划建设的原则...................................................................................... 16第五章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 ........................................................................... 17一.环境容量.................................................................................................. 17二、接待规模与接待标准.............................................................................. 19第六章旅游区总体规划 ................................................................................... 19一、旅游区总体规划范围界定:.................................................................. 19二、旅游区规划总体定位:........................................................................ 19三、旅游区总体布局及景区划分:.............................................................. 20(一)总体布局................................................................................................. 20(二)风景区的划分......................................................................................... 20第七章旅游项目设计 ....................................................................................... 26一、以“生态农业、高原牧场”为主的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游.................. 26二、以“高山森林,大坝草原”等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观光游.............. 26三、以“地质遗迹,峡谷探险”为主的地质考察探险游.......................... 27四、以“林海听风,夜观天象“为特色的度假休闲游.............................. 27五、以“南国雪原,北国风光”为主的雪上娱乐观光运动游.................. 27六、以“草原竞技,跑马射箭”为主的特色体育运动游.......................... 28七、以“围火起舞,烧烤全羊”为主的特色饮食娱乐游.......................... 29八、以“碧波白帆,轻舟竞渡”为主的水上休闲运动游.......................... 29第八章旅游路线规划 ......................................................................................... 29一、旅游路线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29二、旅游线路的规划特点:.......................................................................... 30三、旅游路线的组织...................................................................................... 30第九章基础设施规划 ....................................................................................... 31一﹑景区交通.................................................................................................. 31二.通讯与闭路电视...................................................................................... 31三.供水与排污.............................................................................................. 32(一)供水 ....................................................................................................... 32四﹑电力与供热.............................................................................................. 33(一)电力......................................................................................................... 33(二)供热......................................................................................................... 34第十章资源保护与环保规则 ............................................................................. 34一、保护内容.................................................................................................. 35(一).重点保护区:............................................................................................ 35(二).风景游览区:............................................................................................ 35(三)景观保护区 ........................................................................................ 35(四)生态保护区................................................................................................. 35二、森林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36(一)护林防火规划 ........................................................................................... 36(二)森林病虫防治............................................................................................. 36(三)旅游污染的防治规划................................................................................. 36第十一章投资方案 ............................................................................................. 37一、建设实施原则.......................................................................................... 37二、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37(一)投资概算 ...................................................................................................... 37(二)资金来源 ............................................................................................ 39(三)资金分配 ............................................................................................ 39三、建设实施计划与步骤.............................................................................. 39四、运行方式.................................................................................................. 40第十二章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 40一、经济效益分析.......................................................................................... 40(一)收入部分................................................................................................. 40(二)支出部分 ................................................................................................... 41(三)收支对比................................................................................................. 41二、社会效益.................................................................................................. 42三、生态效益.................................................................................................. 42第十二章结语 ................................................................................. 43附图:一、旅游资源区位关系图二、民和县域图三、总平面图四、规划结构图五、旅游线路图六、风景资源保护图七、分期建设规划图八、市政工程规划图九、生态景观敏感度分析图十、景观类型分析图十一、活动类型分析图工程名称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委托单位民和县人民政府设计单位青海绿林生态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祁生玉高级工程师审核:全建州注册咨询师刘建国注册咨询师编写人员:张得宁工程师虎满林工程师徐源助理工程师胡桂英助理工程师金跃珍助理工程师制图人员:徐源助理工程师校对:李洪斌助理工程师王纪军工程师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参与人员:陈永德张生禄马进寿张玉魁尤其明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一、地理背景(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1.1地理位置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南部群加蔵族多范围内,距民和县60公里。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绿化方案设计说明1、基本概况1.1项目概况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跨老君、佛门、青莲、万家四乡镇共有十一村,公园经营面积1116. 4h m2,由凌云山、白山片区和横达山片区两大片区组成,其中凌云山、白山片区面积816. 13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0' 44"-106°13'38",北纬3 0°44' -04"3 0°4 6 7 1 4";横达山片区面积3 0 0.27 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 22"-10 6°18' 13",北纬3 0°4 4' 0 9"-3 0°45' 54" 。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中丘中谷和低山深谷地貌,海拔高度介于330 -600米之间。

公园以凌云山、白山、横达山为主体,属四川盆地中皿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低于河谷平坝,一般在1 7℃左右,一年内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 8℃左右,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6.5℃。

夏季温度变化小,相对温差。

一般在6℃至8℃之间,春秋季变化较大,相对温差在8℃至1 4℃之间。

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节点位于凌云山、白山片区,本次规划主要包括:老君入口沿线及两旁空地(大高嘴—大转角、大转角—双土地、双土地—三清殿道观、大高嘴、大转角处);双土地周边及沿线林中空地(双土地—佛儿门、双土地转角、双土地旁空地);拓展中心、来凤坡、观佛台、欢乐街口、欢乐街—马岩山、凌云水库—景区入口、石书卷—将军林、大转角—海龙居农家乐、药王洞上、佛儿门公路下、神仙磨。

1 .2区位与交通分析四川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南充市区10km,距南充新机场4km,南充至重庆、成都、广安三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直达市区的机场大道交汇于凌云山下,景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地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地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地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地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地景观
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地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
当人地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
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地生命地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地尊重而形成地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地设计叠加
基地地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地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地开发痕迹
方格网状地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地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地破坏,原有防洪堤地保留反映了这块地地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地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地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地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地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地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地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地就是直通江边地,在草地和林间穿越地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地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地观景平台所行成地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地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
新与旧景观元素地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地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地造园理想
本方案地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地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地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地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地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地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地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地,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地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地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地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地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
平原等丰富多彩地景观类型
植被规划保护已稳定地植物生态群落,增设专类园、森林湿地等创新景点,突出森林生态、塑造林间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烂漫地整体景观
水系规划以“自然”、“野趣”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地不同高差,创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湿地、溪流、水潭等多种水地形态
注重环保节能、绿色能源地制造和利用、水资源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地净化等生态设计
上海东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一、二期整体考虑,切实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地设计宗旨,力求创造一个人工干预下地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基地现有地苗木、水系等资源;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创新,体现特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举,谋求发展:搭好山水骨架,创造可持续发展地生态环境;健全造血机制,以园养园;改善区域环境,辐射公园周边地区,达到社会效益地最大化
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节能性原则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地,多元地、具有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森林特点及独创性地,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自然、现代审美情趣地滨江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
公园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实施,充分利用苗圃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造景为主,以保护、创新、发展为目标,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地森林环境,建成东郊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
二期建设分步实施,先行叠山理水、贯通道路,大力营造经济生态林,创造良好地生态自然环境,后续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江鲜”特色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中心、运动康体保健中心等,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地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