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传世巨著。

在老子看来,“无为而治”才是治理的根本,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并非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在家教上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因势利导,不去强迫孩子,不与孩子顶牛。

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不能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气,比如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不能窥看别人的包,不能随便要家长买东西等等。

但并不是对孩子生硬地下命令,而是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并十分注重以身教去影响他们。

比如家长在动孩子的东西之前,一定先跟孩子打招呼,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使之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庭中的这种氛围,可以使孩子养成很好的习惯。

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会转化为习惯。

为了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以及时的鼓励,哪怕很小的事情,孩子如果做好了,一定要表示赞赏,比如孩子的作业得了五星、考试表现好了或其它,作为家长都应郑重地对孩子表示祝贺,决不把这种祝贺看成是俗套和多此一举。

渐渐地,孩子对一些是非价值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

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他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

在教育上,我们每位父母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要掌握无为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

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

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

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

张学新道德经家庭教育第二章

张学新道德经家庭教育第二章

张学新道德经家庭教育第二章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原则家庭是人们成长的温床,是爱与关怀的源泉。

然而,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道德经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原则出发,培育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家庭环境。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父母应该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尽可能地把道德规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孩子。

2. 尊重与沟通:在家庭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平等、理性的对话解决问题。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应该强调责任感,使孩子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给孩子适当的家务劳动和社会义务,让他们学会尽责,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在家庭教育中,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造环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

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5. 培养情感和友善: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成员之间应该培养亲情、友情和善良的氛围。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分享善意和友善。

6.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通过以上原则的指导,家庭教育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有效地进行,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孩子的本性:《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
物自有常,道自有德。

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天性本能,并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自然地发展和成长。

2. 弘扬孩子的善良品质:《道德经》强调理善,道善,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品质,如诚实、尊重、关爱、正直等。

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道德经》提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鼓励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性。

在教育孩子时,要给予
他们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道德经》强调内功修炼,提倡克己复礼。

教育者应引导孩子们明辨是非,懂得自律,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

通过规范和约束,使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5. 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平和心态:《道德经》提倡"大爱无疆",
以柔克刚。

教育者应引导孩子们学会宽容、理解和包容他人,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教育者自身也要持有平和的心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道德经》中的“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

《道德经》中的“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

《道德经》中的“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应用于现代社会的许多具体情境中。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启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
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家长应该遵循道德准则,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等品质。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不要过度强制他们学习,让孩子们能够自然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2.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启示企业家如何经营和
管理企业。

企业家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益,建立公正、公平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同时,企业家也应该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是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福利。

3.政治治理:在政治治理中,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启示政治家如何治理国
家和治理社会。

政治家应该遵循道德准则,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公正、公平的政策和法规,为人民谋福利。

同时,政治家也应该注重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启示人们如何处理人际
关系。

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欺骗、不欺诈、不偷盗。

同时,人们也应该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柔和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

总之,道德经中的“道”可以在现代社会的许多具体情境中得到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道德经中的育儿智慧

道德经中的育儿智慧

道德经中的育儿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古典名篇,论及智慧、德行及至高境界,全文极其简洁,但
又辉煌灿烂,在其中也有提到育儿智慧。

育儿智慧是指由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及教导,引导和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走出
自己的路向前行,从而实现个性的发展,建立健康的人格。

《道德经》精辟的总结了育儿的智慧,总可以用来启发我们在育儿道路上的智慧和勇敢。

道,生而自由,境,追求公平,礼,重视尊重。

这是《道德经》对育儿智慧中
最重要的三条准则,它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孩子的自由,不昧真理,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各种复杂情况,崇尚尊重和仁爱,以免伤害他人,使孩子学会去珍爱和尊重他人。

此外,《道德经》还指出,要让孩子知道多角度看待问题,让他们学会思考,
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行动,以后这样的思维习惯性可以使他们适应更复杂的问题,走出更有活力的人生。

而且,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和自尊心,也是很重要的,《道德经》告诉我们,
要尊重孩子有才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肯定的环境,让孩子在真实且有责任感的情况之下发展自己的能力;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别性,增强他们的本能,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从而使他们有自尊心,克服恐惧,建立健康的人格。

《道德经》记载的育儿智慧让我们看到,关于育儿,道德精神,和孩子人格的
养成,智者深有体会,真正的育儿也不是点睛式的应付,而是以长期、灌输勇敢、尊重、仁爱等美德为目标,给孩子逐渐积累的能力。

它是一条长期的、坚定的路程,也是父母职责之一,希望父母们能够借助《道德经》,更好地培养孩子,迎接美好的未来。

《道德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道德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道德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三课善人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尊行可以加人:尊贵的行为可以作人的榜样。

做善人,对人和蔼可亲,乐于帮助别人,多做善事,有利的事让别人,不争不斗。

人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学习的榜样。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

尽管孩子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老师教给孩子更多的是课本知识。

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言行举止等,这些主要是靠父母去培养的。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就要先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我有一个周日休息在家,楼下有几个孩子一起玩耍,其中一个小男孩大声地骂人,他姥姥听到就不高兴了,给孩子爸爸打电话说了孩子的不文明行为。

不一会,孩子爸爸就赶过来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孩子爸爸见到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骂别人的话。

让人马上就想到“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

孩子就是效仿了他爸爸的言行,真是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事例告诉我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品行的人,自己就要首先做出个榜样。

和平。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摘要】《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经》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接着从道德经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长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启示、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方法以及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道德经》的借鉴,家长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实现家庭和谐。

《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通过借鉴和运用《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经、现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长、孩子、家庭关系、道德品质、启示、影响。

1. 引言1.1 介绍《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作者是老子,即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是一部关于哲学、道德和政治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道德经》共有81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万物的本源,是无为而治的道。

他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应“道”,追求简朴、谦逊、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的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长以身作则,用爱和理解来引导孩子成长。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而《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品格和人生观。

1.2 现代家庭教育现状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孩子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也日益加重。

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解读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

解读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

解读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其中,对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论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智慧。

作为资深学者,我对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首先,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道德经中,父母子女关系被视为天地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意味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该像一个橐籥一样,虚心谦和,灵活变通。

这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其次,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强调了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在道德经中,父母被视为子女的根本,他们应该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子女。

道德经中提到:“教民无方,富而无骄,其次仁。

”这句话告诫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让子女因富裕而骄傲自满,而要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要求父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要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第三,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强调了子女的孝顺和尊重。

在道德经中,子女被视为父母的延续,他们应该尊敬和孝顺父母。

道德经中提到:“孝子之事父也,慈子之事母也。

”这句话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的重要性。

子女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同时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

最后,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强调了和谐与平衡。

在道德经中,父母子女关系被视为天地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压迫和控制。

相反,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相互尊重和理解。

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梃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意味着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不要过于强调权威和控制,而是要以虚心谦和的态度相互理解和包容。

综上所述,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智慧。

在我对道德经中的父母子女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家庭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和培养子女,子女应该尊敬和孝顺父母,而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建立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句子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句子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句子嘿,你知道里有好多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超棒句子吗?就比如说“行不言之教”,这就好像是默默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不用过多的言语,自身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教育典范呀!(就像孩子看到父母总是爱读书,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还有“弱其志,强其骨”,可不是让孩子没志向哦,而是说不要让孩子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欲望,要让他们身体强健。

这不就像是让孩子脚踏实地,先把身体基础打好嘛!(就像盖房子,根基牢固了才能往上建得更高更稳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哇,这真的太有深意了!父母生育了孩子,但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呀,要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这不就跟放风筝一样嘛,线要松松紧紧,让风筝能自由翱翔但又不会失控飞走。


想想看,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总是唠唠叨叨,啥都要管,孩子能开心吗?肯定不能呀!这时候就得学学里说的这些智慧啦。

咱们再来说说“慈故能勇”,父母对孩子的慈爱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勇气呀。

当孩子知道背后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他们就会更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就好像孩子要去参加比赛,父母的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他们信心倍增。


教育子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给了我们好多启发呀。

咱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而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让他们能茁壮成长。

我觉得呀,里这些关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的句子,真的是太有价值了,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实践!。

《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

《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

《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是什么样子,最终也投射成了孩子的模样。

父母疼爱子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可是现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样做才是真的爱孩子?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什么才是支撑孩子一生屹立于这个世间的必备品质?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有问题,多半是在根上就出了问题。

所以说,不同的父母,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他把统治者,即领导者分为了四个层次。

同样的,父母也可以分为四种:最末等的父母,或懦弱或狂暴,令孩子厌恶憎恨;三等的父母,专横强势,让孩子畏缩惧怕;二等的父母,贴心关爱,无微不至,孩子也是感激有加;最高级的父母,则传授给孩子独立的精神和能力,让孩子走出家门后,不需要父母的任何庇护。

一、末等的父母,脾气都好不到哪去十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

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那些仇视父母的人。

里面的成员高达十多万人,发帖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内容基本都是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和祸害,有些真是触目惊心。

有被父母辱骂白痴,烂人的孩子;也有父母整日吵架,而孩子被当成出气筒的成长经历。

而更多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干涉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人生。

网友心某就是很典型的一位,由于哥哥有病,姐姐与她相继来到世上。

可一心想再要个儿子的父母,却给了她们灰色的生命基调。

“童年的生活是在无尽的责骂,羞辱,无数争吵中度过,父母是任何事都要按他们意志来的控制狂,让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上一秒可能在心平气的跟人聊天,下一秒耳光就过来了。

”尽管读书成绩很好,可后来她过得并不幸福。

“今年我已33 岁了,离异,继承了妈妈的暴脾气,心情不好就拿女儿撒气。

”其实我们都有个本能,当情绪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将这些负面能量转移到比我们弱小的人身上,而孩子往往是“迁怒”时最佳的人选。

历代著名的家训

历代著名的家训

1.《论语》: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录,主要关注道德修养、人际关系、为政之道等方面。

孔子强调仁爱和礼仪,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主要讨论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家长来说,这些观念有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仁”、“礼”、“信”、“敬”、“慈”等道德规范的学习,让孩子学会做人,懂得与人和睦相处。

4.《三字经》:这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包括了古代文化、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三字经》,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5.《颜氏家训》: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家长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6.《温公家范》: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7.《袁氏世范》: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袁采的家训,与《温公家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通过对自己家族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和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8.《曾国藩家训》:这是清朝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9.《朱子家训》:这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家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对自己和家族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育子女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识、有能力的人。

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治家之道

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治家之道

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治家之道宽甸大外宣 2017-10-21 13:34老子提倡“以正治国”、“以正治家”,治国也好,治家也罢,要有正气,一定要弘扬正气,坚持正义。

即用正规、正常、正直之道治理国家,治理家庭,确立、维系家庭的正确秩序。

老子的治家之道是确立正确的家风,不耍花招,不动计谋,不搞伪装,不搞出其不意,治家要充满爱心,循序渐进,正正派派,端端正正,实实在在,光明正大。

首先,要行大道,要在家庭中确定一种信念,一种信仰。

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应当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是非要分明。

比如英雄主义、舍身成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舍弃一切的高尚情怀,这些都是应当提倡的。

相反,出卖良心,出卖祖国,出卖亲人,卖友求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以正治家就是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

其次,要鼓励家庭成员见义勇为,心甘情愿地为社会无私奉献。

让友爱互助成为家文化中的常态,而不是鼓励家人自私、猥琐,凡事斤斤计较。

在家文化中,正能量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很阳光,很优秀;相反,一个只考虑自己的家长,并将个人的自私行为,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子女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培养不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家去监狱看看那些问题青年,没有一个家庭是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是他们童年最深重的阴影。

第三,以正治家,要相信榜样的力量,做父母的一定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什么话该在孩子面前说,什么话不该说,一定要有分寸,有余地。

家文化中的大忌是夫妻总在孩子面前打仗,甚至动手谩骂,这对孩子的影响极坏,后患无穷。

孩子在外面打仗,不学好,甚至结婚以后家暴,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记住老子以正治国,以正治家的道理,首先为孩子做好榜样,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家是一个个体的组合,家庭成员由于个性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天长日久在一起,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家庭矛盾有其特殊性,大多是无原则纠纷,没有本质的对立,常常是一些细琐小事,鸡毛蒜皮。

道德经60章感悟

道德经60章感悟

道德经60章感悟引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其第60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道德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一章节,探讨其中的道德智慧和教诲。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1.1 培养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第60章开篇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修养身心并保持内心的平和,才能真正理解“道”。

因此,培养个人品德是道德的基础。

•我们应当注重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塑造自己的高尚性格,才能朝着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

1.2 家庭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道德经60章中强调了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通过言传身教,父母能够传递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道德行为与社会和谐发展2.1 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道德经第60章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指出治理大国就像烹饪一样,需要准确掌握火候,不可过度。

•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能够秉持高尚的道德标准,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2.2 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即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道德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道德观念在领导和治理中的发挥3.1 领导者的道德责任•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用自己的言行来塑造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

•道德经60章中提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这说明领导者通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可以赢得人民的尊重与信任。

3.2 道德治理的重要性•道德治理是一种以道德为基准的治理方式,它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我约束,而非外在的法律规定和强制措施。

•道德治理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道德修养与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4.1 道德修养与个人幸福•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德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道德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道德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道德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人提出的一种治理理念。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本文将从修身、家庭、政治和整个社会的层面,探讨《道德经》中所包含的智慧。

修身,即修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道德经》强调个体的修身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中最著名的章节就是第六十七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善长生,是以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只有个人修身养性,才能使整个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局面。

作为一个道德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维护自己的道德品质,坚守道德底线,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不追求个人私利,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齐家,意味着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风。

在《道德经》中,齐家的智慧体现在和谐与平衡之中。

例如第八十章中提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对于家庭来说,无论贫富,只要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不计较物质的多少,就能建立起一个温馨而和谐的家庭。

此外,《道德经》还提出了节制欲望、重视家庭纪律的智慧,这些都是保障家庭和谐的重要原则。

治国,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经》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根据智慧和道德来进行。

在第十九章中,《道德经》告诉我们要“以直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这段经文中的“以直治国”强调了治国需要遵循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国家事务。

同时,“以奇用兵”则是提醒我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时,需要运用智慧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最后,“以无事取天下”则是告诫我们治国需要以和平为基础,避免战乱和冲突,营造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平天下,是指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公平正义。

在《道德经》中,平天下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道德经对与孩子的养育的启发

道德经对与孩子的养育的启发

道德经对与孩子的养育的启发道德经可真是一部有趣的书,里面的智慧可不止给大人用,孩子们的养育上也是别有洞天。

咱们得从“无为而治”这句话说起。

听上去好像是让我们啥都不干,其实不是哦。

它更像是告诉我们,别总是想要控制一切。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犯错,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

就像小鸟学飞,必须先跌跌撞撞才行,别老是担心他们会摔倒。

我们都知道,摔了跤才知道疼,知道疼了才能学会小心。

再说到“柔弱胜刚强”,这可真是个绝妙的道理。

咱们的孩子有时候就像那小草,看似柔弱,风一吹就摇摇欲坠。

可实际上,它们的韧性可强呢!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我们过于强硬,最后得到的往往是逆反,孩子们恨得牙痒痒的。

所以,咱们不妨试试用温柔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轻声细语地沟通,效果可比大喊大叫强多了。

咱们可以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找到些养育的灵感。

养育孩子不就是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吗?让他们去探索,去思考。

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种子,让他们自己去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树,最终长成怎样的模样。

不要总是给答案,留点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也是道德经里可以找到的智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性格、兴趣,教育方法当然得因人而异。

就像每个人喜欢的食物都不一样,有的人爱吃辣,有的人偏爱甜。

咱们的孩子也是这样,找准他们的兴趣,因势利导,给他们的成长添砖加瓦,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按照同一条路走。

说到这,咱们不能忘了“知足常乐”。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拼命努力,结果反而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孩子的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知道享受生活的小确幸,比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嬉笑,或者是简单的在阳光下追逐,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好瞬间。

快乐的心态能让他们在成长中更加从容不迫。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少不了“保持平和心态”。

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想想,孩子们也是在学习、在尝试,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

道德经对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启示作为一位资深学者,我一直对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问题感兴趣。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道德经》这本古老的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道德经》对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启示。

首先,《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修身。

在《道德经》中,修身是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

它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自律,通过修身来达到道德的境界。

这一思想对于道德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错,如何正确地行为。

同时,父母自身也要做出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有道德素养的下一代。

其次,《道德经》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温和而非强制。

在《道德经》中,温和是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

它告诉我们,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引导他人。

这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要用爱心和耐心来引导他们。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只有通过温和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下一代。

最后,《道德经》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注重自觉和内化。

在《道德经》中,自觉和内化是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它告诉我们,要让道德成为自己的本性,让道德行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这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让他们明白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自愿地去遵守道德规范。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自觉和内化,我们才能真正地培养出有真正道德自觉的下一代。

综上所述,《道德经》对于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修身,方法应该是温和而非强制,注重自觉和内化。

道德经里的家庭和谐之道

道德经里的家庭和谐之道

道德经里的家庭和谐之道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探讨了许多关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问题。

家庭和谐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道德经中的家庭和谐之道。

道德经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成员往往因为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等原因忙碌起来,很难抽出时间与家人相处。

然而,道德经告诫人们要重视家庭,要尊重和理解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

道德经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公正。

在传统的家庭中,父母往往扮演着支配和决策的角色,而子女则被动地接受。

然而,道德经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意见和选择,而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的决策和权威。

只有通过平等和公正的待遇,家庭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道德经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和谅解。

家庭中难免会发生争吵和冲突,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常态。

然而,道德经告诫人们要学会宽容和谅解,不要把矛盾和冲突放大。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和需求,从而化解矛盾,维护家庭的和谐。

道德经还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家庭应该是一个人们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道德经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启迪,共同进步。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学习和成长需求,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而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的智慧和经验,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和智慧。

只有通过共同成长和进步,家庭才能持续地保持和谐。

道德经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家庭应该是一个人们找到温暖和支持的避风港。

道德经告诫人们要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只有通过关爱和支持,家庭才能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地方。

道德经中的家庭和谐之道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道德经的育儿智慧

道德经的育儿智慧

道德经的育儿智慧道德经中确实包含了许多育儿智慧。

以下是一些例子: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与人为善,就像水一样,虽然柔弱,却拥有强大的力量。

2.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的重要性,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说话的艺术,让孩子学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孩子按理做事,抛弃固执。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

4.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孩子看到错误,自觉改正。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勇于改正。

5.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培养孩子始终如一的做事原则。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妥协和放弃。

6.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不要说得太多,重在言传身教。

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而不是仅仅通过口头教育。

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积累和努力。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8.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克服自己的不足。

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育要从小抓起。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10.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培养孩子厚道为人的品质。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诚实、善良、宽容等美德,让他们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了顺其自然、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是让他们自然发展。

同时,《道德经》也提醒我们适可而止,给孩子留下自己的空间。

顺应自然规律不意味着放任孩子而是要掌握方法和程度。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的句子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的句子

道德经中关于家庭的句子家庭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里列举了一些与家庭相关的句子: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章)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二章)4.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五章)5.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第八章)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八章)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章)8.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9.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二章)1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以上是道德经中关于家庭的一些句子,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道德经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关注。

道德经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石,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我们应当遵循自然的道德原则,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需求,与其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古代典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培养和传承。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和培养,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个性和情感的培养等方面。

古代典籍中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后世人们的借鉴和启发。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论语》中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家庭成员应该首先做到自己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才能教育好孩子。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一个有品德有道德的人,才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呵护。

《孟子》中有一句名言:“父子之间,何以为善?”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的道路。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大学》中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首先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社会和国家。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尊重他人、守信用等良好的品质。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还强调知识的传授。

《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善于思考。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知识的传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善于思考、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还重视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情感。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治人事天莫若啬。

”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情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善于交流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古代典籍中的家庭教育是我们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一种心理学的解读前言人的心理是文化的产物,是在某一文化语境中生成并演化的,其表现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特性,需要独特的方法和话语加以解释和表达。

人类行为只有在它所发生的社会文化中观察才有意义。

既然,心理学的文化特征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返回到深刻影响着我们心理发展的、根治于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求的话,必定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瑞士心里分析家卡尔?荣格,是20世纪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

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中,他曾以其童年对石头的冥想为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开端,荣格后来知道,那是他与道的缘分,一种心灵的感应和沟通。

在其自传的最后一页,已经80余岁高龄的荣格,心有感触地说:“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这正是此时的我所感受的。

老子是具有超然领悟力的典范,他能够体验到价值与整体,体验到一致性。

于是,老子在其老年的时候,愿意回归其自身本来的存在,回归与那永恒而未知的意义之中。

”这就是荣格自传的结束语,他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蕴。

可以想见荣格完全被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深深的震撼了。

《道德经》言简意赅,却蕴涵了深邃的哲理和睿智的光芒,堪称人类智慧的一朵奇葩。

它涉及各学科多领域,囊括了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面。

目前的家庭教育处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西方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而精神世界与传统文化却日遭冷落的现代社会氛围中,已经暴露出了诸多的缺憾,此时借鉴《道德经》所蕴涵的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增加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父母们的文化修养、化解心灵的疑惑,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甚至心灵扭曲。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综观目前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们存有的不合理、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如下几点:1、教育理念缺乏;2、情感教育缺失;3、教育措施盲从。

如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品味《道德经》,会发现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巧等深含其中。

这些教育理念与技巧正可以化解这些父母们不合理、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

一、“内圣”思想对教育理念的启示综观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现代家庭,父母们往往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解,通常表现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与自身的成长无关。

这些父母很少进行反思,他们通常都认为教育的权利与资格是在孩子出生时同时获得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子女的工作,也就是使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的因素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贝尔斯基(1984)提出了一个父母功能模型,把父母的功能质量分为主要的三大类。

按照其重要性顺序依次为:1、父母个人的心理资源(包括父母的心理健康,相互关系的内部表征质量及其成长史);2、背景支持源(包括从配偶、亲戚及朋友那里获得支持的社会网络,以及工作条件和经济状况);3、孩子的性格特点。

这个模型提出父母个人的心理资源是对家庭教育影响最大的因素。

根据这个模型的理论,不难得出那些心理资源满足一定条件的父母,例如心理健康程度相对较高、成长经历较为顺利、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一定的反思自省的父母更可能成为好父母。

这些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正符合老子的“内圣”思想,而这个思想与印度圣雄甘地表达的“如欲改变世界,先行改变自己”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与希腊神庙上镌刻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也有着相同的底蕴。

1、成为合格的教育者老子说,“上善若水。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又说,“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为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上善体道者,应该具有广阔的包容心和自省反思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心灵的虚静与博大,才能适应事物的发展,顺应天地自然之道。

换言之,一个非常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内圣”者,他首先对自身成长中所受的教育有相对全面相对深刻的认识与反思,然后要能够经常的沉静自己的心灵,使之变得宽容而清明。

唯有如此,当他面对不断成长变化着的孩子时,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父母却以为教育子女的权利和资格都是上天赋予的。

他们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自己的教育理念从何而来、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是否科学。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当他们为人父母时,仍处于心理成熟度偏低的状态,也就是说,理论上他们还不具备成为教育者的资格。

虽然,国家投入很多资金,开办了各种形式免费的父母课堂,然而仍然未能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者教育资格的重视与反思。

这些现象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引起了重视,某些国家规定父母必须通过一些专门的考试才能获得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权,否则他们将只具有养育权。

这样的举措是科学、合理、极富远见,应该得到推广的。

2、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与特点作为一个“内圣”者,在注重自身心理修养的同时,还要学习了解事物的规律与特点。

同理,父母注重自身的心理修养的同时,还要学习、了解孩子成长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既不要阻碍孩子自身发展的进程,也不能拔苗助长。

现实中,有些父母自身的心理素养已经达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仍然会遇到诸多困惑。

比如,一些父母不相信1岁半的幼儿能够学会自己进食;一些父母无法理解一个2岁幼儿每晚上床前的诸多仪式;一些父母要3岁幼儿每天做长达1小时的小提琴练习。

这些表现都反映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规律与特点知之甚少。

事实上,很多孩子通过积极的经常的锻炼,在1岁半左右就能够出色的自己进食,他们不但会注意整洁而且也会注意效率;而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发展他们的秩序感,他们会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步骤去完成他们的“工作”,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并给予很好的配合,他们就可以在日后发展出良好的自律与秩序;而每天连续的长达1小时的小提琴练习对于大多数4、5岁的孩子来说,根本是在消磨他对音乐的兴趣并且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的特点,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比如每天4-5次、每次10-15分钟的练习,效果反而会有所提高。

只有符合孩子的成长进程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而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人”在具有符合普遍的成长发育的规律与特色的同时,又有着他作为一个个体所独一无二的特性。

这就要求每一个父母,要了解普遍的规律又要注意观察认识自己的孩子的独特性。

唯有如此,父母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给予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

3、学习、改进教育技巧家长的教育资格不仅包括合格的自身修养和正确的教育意识、对孩子成长规律与特点的了解与认识,还应该包括一些自然形成和学习得来的教育技巧。

老子认为“内圣”者经常反思自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顺应事物的发展。

可见,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要把他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否则就只能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这样的父母,他们具有了合格的自身修养和正确的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与特点也有所了解,却依然无法与孩子拉近距离,从而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比如,一个1岁多一些的男孩的母亲,带他去儿童乐园时,每次都因为要阻止孩子把沙子放进嘴里,而总是不欢而散;一个2岁女孩的母亲因为孩子不乐意学认汉字而生气;一个3岁男孩的父亲为了要让孩子不对小朋友拳脚相向而把他关在小黑屋里。

这些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们也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当遭遇特定事件的时候,他们因为缺少技巧而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特定事件。

一般而言,对于1岁多的孩子,让他尝试一次沙子的味道与口感,他就不会再去尝第二次了;对于2岁的孩子而言,中规中矩地学认汉字必定使她厌烦,妈妈可以想出许多引发她兴趣的方式来让她在游戏中、故事中学认汉字,并且不应设定学习任务、而应以对汉字产生兴趣作为培养目标;而一个3岁的孩子,仍然处于婴儿的自我中心的状态中,把他关在小黑屋里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令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父母应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体会被别人拳脚相向的感受,并交给他与人相处的实际技能。

教育技巧是一个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综合的能力。

但是现代父母中的很多人自身就是独生子女,并且是核心家庭中长大。

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见不到成年人照顾养育其他孩子的情形,也就没有积累、综合教育技巧的环境与技会。

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时,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教育技巧,这就势必使得他们在这方面必须依赖更多的有意学习才能增进教育技能的发展。

二、“道法自然”对情感教育的启示现代社会中,许多为人父母者儿时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是在物质较为甚至非常匮乏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

这些人都渴望物质丰富的生活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用再经历自己曾经经历的艰苦。

于是,这些父母往往偏向于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以错误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以为了孩子成人后能够有一个较好的物质生活为目标、只关心孩子的智育发展、经常使用物质奖励来诱导孩子学习。

这些不注重情感教育的父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往往有如下的共同之处:1、情感表达的非自然性;2、情感应对的非自然性;3、情感处理的非自然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简净的文字讨论了人的性情问题。

它对现代儿童的情感教育几点启发正可化解支撑这些父母错误做法的心理因素。

1、“道法自然”唤回本真的性情在现实的人生中,人总会产生情感的需求。

然而,在科技愈发发展、物资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的父母却忘记了自己儿时对父母拥抱的渴求,常常用一些高档玩具、衣服等物质的东西作为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回应,使得一些孩子习惯了以物质来填补情感的缺失。

老子在《道德经》中礼赞婴孩,他肯定未经污染的自然而然的本性与自然而然的情感。

这种自然而然的本性和情感是可以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

但是当父母总是以物质的东西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时,实际上是在扭曲孩子的心灵与情感。

当孩子在本真的状态产生出一些自然的合理的情感需求时,就应该以自然的状态满足他的这些需求:他需要拥抱,就给他拥抱;他需要安慰,就给他安慰;他需要父母的陪伴,就给他父母的陪伴。

在这样自然的情况下,孩子不会异化自己的需求。

当孩子需要拥抱时,父母却给他一件新衣;当孩子需要安慰时,父母却给他一些糖果;当孩子需要父母陪伴时,父母却给他一个高科技玩具。

这些父母以物质的给予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孩子对自己需求的误解。

当孩子为了满足这些被误解的需求时,就会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