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

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

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王赛;周国华【摘要】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lacked specific measures,high-dose and long-term used drugs,such as aminosalicylic acids,corticosteroids,immunosuppressor in the treatment of UC patients could induce seri-ous complications,and it was easy to relapse in maintenance treatment phase.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found that aminosalicylic acids combined with probiotics had good effect on UC maintenance treatmen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tudy progress of aminosalicylic acids combined with probiotics in th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UC.%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常用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且在维持治疗阶段易复发。

近年研究发现,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63-465,466)【关键词】氨基水杨酸类;微生态制剂;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者】王赛;周国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42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消化内科,湖南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调节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1],在我国年发病率为1.16/100 000[2]。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刘红春 王吉耀【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治疗Advance in treatment of IB D【K ey w ords 】 I BD ;T reatment【First author ’s name and address 】 LI U H ongchun ,Department ofG astroenterology ,Zhongshan H 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中图分类号:R282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09(2006)03-0326-04 炎症性肠病(in 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 BD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C D ),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疾病,病因未明,与肠道免疫机制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在I BD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I BD 有增多趋势,对I BD 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分子和细胞介质在肠道免疫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出现了环孢菌素、粘膜保护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和白细胞去除术等新方法。

本文就I BD 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 D 患者中吸烟者比正常人群多,其中戒烟者比继续吸烟者复发率明显降低,需要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亦减少,吸烟对C D 有害,故治疗C D 首先应戒烟[122]。

相反,吸烟对UC 可能有益,Pul 2lan 等用尼古丁贴剂15~25mg/24h 经皮下吸收或安慰剂治疗72例活动性左半结肠UC ,发现尼古丁治疗组临床和组织学改善程度高于安慰剂组,尼古丁灌肠也有类似疗效,且可减少尼古丁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营养疗法对I BD ,特别是C D 的疗效尚有争议。

炎性肠病的治疗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炎性肠病的治疗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般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UC病变部位局限于结肠粘膜,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可向近端结肠蔓延及全结肠。

CD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回肠及盲肠部位,可影响到胃肠、结肠、食道等消化道各个部位,目前有关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

二者都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解粘液脓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关节痛,皮疹、视物模糊等症状。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药物治疗是IBD的首选疗法,外科手术则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需外科处置的并发症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3种。

给药途径有口服、保留灌肠和口服加保留灌肠。

西医的药物治疗仍以抗炎及调节免疫反应为主,治疗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以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SAZ)为代表的5-氨基水杨酸(5.aminosanicylic acid,5-ASA)类药物。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SASP)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早在40年代就开始应用,目前仍然为治疗炎症肠病的首选药物。

SASP是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5-ASA)以偶氮键相结合的产物,口服后大部分在结肠内被细菌的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5-ASA为SASP的主要有效成份,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黏膜释放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发挥其药效作用,对于轻~中度UC,无论诱导缓解或维持缓解,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效果肯定、安全、耐受性良好,有资料分析表明对远端UC,局部给予氨基水杨酸(5-ASA)是最佳方法。

氨基水杨酸盐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学研究

氨基水杨酸盐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理学研究
avaitahle platinum antica.ncer drug[J 1 Expert Opin In— vestig Drugs,2000,9(6):1 373. 【1U KurataT,Tamura T,Sasaki Y,el a1.Pharmae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lc analysis of bis——acetato——am mine dichloro—cyclohexylamine—platinum(Ⅳ) (JM216)administered once a day for five consecutive days:a phase I study[J】.Jpn J Clin Oncol,2000,30 (9):377. [12]Latif T,Wood L,Connell C,et a1.Phase II study of or- al bis(aceto)ammine dichloro(cyclohexamine)plat— mum(Ⅳi fJM 216,BMS一15275D 91ven daily x 5 in hormone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J】.Invest New Drugs,2005,23(1):79 [1砑李文钧,彭小英,马张英,等.赛特铂抗肿瘤作用的临床 前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8):643 【141 Barnard CF,vollano JF,Chaloner PA,et a1.Studies on the oral anticancer drug JM一216:synthesis and dharacterlzation of isomers and related complexes[J】. Inorg Chem,1996,35(11):3 280 [101 Forkema E,Groen卜U,Uges DR,et al PhaseⅡstudy oral platinum drug JM216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一

浙江省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浙江省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浙江省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腹泻、腹痛、便血、贫血等。

C:5-ASA制剂是治疗IBD 的一线药物,可用于轻度至中度活动性UC和CD的诱导和维持治疗。

D:对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效的UC患者,应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

E:IBD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纤维、高脂肪、高糖、辛辣等易引起肠道刺激的食物。

1、正确答案是A,NUDT15基因多态性比TPMT基因多态性更能预测AZA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别嘌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继而影响6-MP的代谢灭火途径,引起6-MP毒性增加,与别嘌醇必须同时服用时,AZA或6-MP的剂量应该降低。

患者肾功能是影响MTX血药浓度的因素之一。

影响CYP3A4或P-糖蛋白的药物与环孢素联合应用会影响环孢素的血药浓度。

霉酚酸酯是一种适用于硫嘌呤类药物不耐受的IBD患者的缓解维持药物。

2、正确答案是C,强等级推荐硫嘌呤类药物用于UC维持缓解期的治疗。

硫嘌呤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5-ASA制剂不耐受的UC患者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对于中度活动性CD的诱导缓解治疗,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时,可加用硫嘌呤类药物,但不推荐AZA单药治疗。

葡醛酸转移酶是硫嘌呤类药物的重要代谢酶。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环孢素联合应用后,约79%的患者体内环孢素血药浓度会发生改变。

3、正确答案是D,降阶梯治疗指的是依照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顺序逐步使用。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公益性组织CCCF,三个“C”分别代表中国(China)、肠炎(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IBD药物治疗分为“升阶梯(Step-up)”和“降阶梯(Top-down)”。

4、正确答案是A,沙利度胺不应用于已怀孕的难治性克罗恩患者。

来氟米特具有生殖毒性,能引起胚胎损伤,禁用于孕妇及尚未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目前已经用于IBD临床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有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和那他珠单抗,其中以英夫利西单抗应用时间最长。

5-氨基水杨酸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实验研究

5-氨基水杨酸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实验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litis,5-ASA of25、50、100mg‘kr for 21 days had the improvement on the histology
of TNBS-induced colitis model in rat.2.In 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IBD rats model.it exhibited the elev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free radicals、nitric oxide a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were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the effects and the
mechnisms of 5.ASA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ults:1.The macroscopic and histologic alterations ofthe IBD rats induced by acetic
by the reaction of FeS04 and H202,could injury the colonic mucosal epithial ceils directly.Our study ensured that 5-ASA could prevent this injury wi也decreasing the
、IL-2 and rn、『F·Ⅱin circulation were increased.111e activity of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the content of IL一2 produced by spleen lymphocyte were enhanced,

5-氨基水杨酸抑制ibd的机制

5-氨基水杨酸抑制ibd的机制

5-氨基水杨酸(5-ASA)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修复肠道黏膜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5-ASA抑制IBD的机制。

1. 5-ASA的作用机制5-ASA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抑制IBD的作用。

它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黏膜损伤。

5-ASA能够干扰肠道中的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5-ASA还能够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增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渗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2. 5-ASA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IB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5-ASA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5-ASA还能够促进抗氧化酶的产生,增强肠道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 5-ASA对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炎症信号通路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5-ASA能够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

5-ASA还能够调节其他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MAPK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4. 5-ASA对肠道黏膜的修复作用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对于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而在IBD患者中,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常常伴随着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5-ASA能够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增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渗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5. 5-ASA的副作用和应用注意事项虽然5-ASA在治疗IBD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对5-ASA存在过敏反应,需要在使用时特别注意。

在使用5-ASA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用药,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5-ASA作为一种常用于治疗IBD的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等多种作用机制。

水杨酸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水杨酸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水杨酸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消化内科郑家驹氨基水杨酸盐(aminosalicylates)用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已有50余年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当时,Nana Svartz在欧洲著名的Karolinska研究所将一抗生素(磺胺吡啶)与水杨酸(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结合成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 SASP)后,成功送达关节周围滑液中,并注意到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挥抗菌(当时认为系链球菌感染而致关节炎)与抗炎作用的同时,合并的结肠炎也得到改善,从而被用于IBD的治疗,这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的重大里程碑。

迄今,氨基水杨酸盐已有多种配方组成的制剂(片剂、颗粒剂、混悬剂、液体或泡沫性灌肠剂及栓剂等),可将药物输送到肠腔,成为治疗轻-中度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一线药物。

SASP也仍是治疗IBD的常用药物。

一、水杨酸类制剂的临床药理学简述1、SASP的作用机制SASP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一般仍保持完整,抵达结肠后,连接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偶氮键在肠内细菌偶氮键还原酶(azoreductase)作用下分裂。

释放出的磺胺吡啶大多数在结肠被吸收,进入肝内被乙酰化(吸收快慢受遗传因素决定,缓慢者更易发生副反应)后,以游离磺胺、乙酰化、羟化或葡萄糖醛酸衍生物等形式从尿排出。

释出的5-ASA大部分(约80%)仍留在结肠,发挥黏膜抗炎作用。

2、替代性氨基水杨酸盐的开发及临床应用1977年,Hanauer等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现代水杨酸疗法的开创性实验。

他们明确了5-ASA与SASP疗效相当,明显优于磺胺吡啶,而无磺胺所致的副反应,从而开发了5-ASA新制剂。

以后多种5-ASA输送系统,包括直肠内局部应用、改良偶氮键载体化合物(前药)以及美沙拉嗪(mesalazine;美国称美沙拉命,mesalamine)的缓慢或延迟释放型制剂一一研发成功,避免了5-ASA在近段胃肠道吸收,达到了肠内靶向输送的目的。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新机制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新机制
维普资讯

3 6・ 7
ChnJGa t e trl 2 0 , 11 ,No6 i sr n eo, 0 8 Vo .3 o .
5 氨基 水 杨 酸在 炎 症 性 肠 病 及 其 相 关 性 结直 肠 癌 中 的作 用 新 机 制 -
杨 彩虹 综述 吴 正 祥 ‘ 审 校
p t n s w t B h v i h r r k o e e o i g c lr ca a c r a d te ln ・ r u e o - S y sg i c nl ai t i I D a e a h e i fd v lp n oo e tlc n e . n h o g t m s f5 A A ma in f a t e h g s e i y r d c h ik o e eo me to oo e tl c n e 、 T e c n e t n lh p t e i o n iif mma o ci n o - S e u e t e r f d v lp n fc lr c a a c r s h o v ni a y oh s fa t n a o s ・l tr a t f5 A A y o i cu e d l t n o a n l d smo u ai f n mmao yo ie p o u t n a d ih b t n o e b o y t e i f r s g a d n n yo i e . o i l f t r c tk n r d ci n n i i o ft is n h sso o t l n i sa d c t k n s y o i h p a Re e t t d e s o d t a 5 AS ma h v a t i f mmao n a t t mo f cs i e xs me p l e ai n c n su i s h we h t - A y ae ni n a - l tr a d n i u r ef t y - e va p r io r i r t — o o f o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造成慢性的粘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和长效5-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肠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2.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症状,并且具有快速的效果。

但是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剂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类药物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的。

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减少了对激素的依赖,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二、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结肠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

美沙拉嗪 (Mesalazine) 抗炎药物

        美沙拉嗪 (Mesalazine)  抗炎药物

美沙拉嗪 (Mesalazine) 抗炎药物美沙拉嗪(Mesalazine)抗炎药物美沙拉嗪,又称为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 5-ASA),是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美沙拉嗪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减轻炎症症状,并提供长期的疾病缓解。

一、美沙拉嗪的应用范围美沙拉嗪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等炎症性肠病。

此外,它还常用于治疗其他与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如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等。

二、美沙拉嗪的药理作用美沙拉嗪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存在几个主要方面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美沙拉嗪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来减轻炎症反应。

它可以抑制肠道内炎症细胞产生的激素和其他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从而缓解炎症症状。

2. 细胞保护作用:美沙拉嗪能够增加黏液层的产生,促进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

它还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的氧化应激,保护肠道上皮细胞免受损伤。

3. 免疫调节作用:美沙拉嗪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

通过调节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它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三、使用方法和剂量美沙拉嗪一般以口服的形式给药,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和肠溶片。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口服2至4克美沙拉嗪,并分2至4次服用。

对于小儿患者,剂量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美沙拉嗪在大多数患者中是安全耐受的,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 消化系统反应:美沙拉嗪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

为减轻这些不适,可以选择与饮食一起服用药物,或者采用缓释剂型的美沙拉嗪。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指以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肠道微生态失调等有关。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1.药物治疗:(1)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用于缓解轻度和中度炎症,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疾病活动期的症状,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2)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并改善肠道炎症,适用于中重度疾病活动期。

(3)抗生素:用于局部感染、间质性炎症或继发感染等情况。

(4)其他药物:如抗菌药物、抗泻药、抗血小板药物等,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营养支持:(1)全胃肠外营养:适用于重度和有营养不良的患者,通过管饲或静脉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态和促进肠道修复。

(2)特殊饮食:对于轻度或中度炎症,可尝试低渣饮食、乳果饮食或低脂饮食等特殊饮食方案,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和炎症程度。

3.手术治疗:(1)病变切除术:适用于不缓解的病变、病变范围过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情况。

(2)结肠造瘘术:适用于直肠严重炎症或癌变患者,通过切除病变部分,将结肠与皮肤外面终端翻出以改善排便功能。

(3)盆腔穿孔引流术:用于盆腔脓肿引流。

此外,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还有一些辅助的方法,如心理治疗、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协助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之,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和缓解疾病的活动和症状。

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进行个体化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五氨基水杨酸类

五氨基水杨酸类

五氨基水杨酸类
五氨基水杨酸(5-AminosaIicyIic Acid,简称5-ASA)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它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止血作用,可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促进溃疡愈合。

五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1. 抑制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

2.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肠黏膜。

3. 抑制核转录因子的活化,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

常见的五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括:
1. 口服制剂:sulfasalazine、mesalazine、olsalazine、balsalazide等。

2. 肠溶制剂:Pentasa、Asacol、Salofalk等。

3. 直肠给药制剂:栓剂、泡腾片等。

这些制剂在肠道不同部位起效,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部位的炎症性肠病。

一般情况下,轻中度病例首选mesalazine类制剂,重度病例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

五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主要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

但也需注意肝肾功能的监测。

总的来说,五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用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合理应用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合理应用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合理应用郭金波,张晓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5-氨基水杨酸(5-A S A )是临床应用最早㊁不良反应最少㊁使用最多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 B D )的药物,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㊂本文从5-A S A 用于I B D 治疗的发展史和治疗机制㊁5-A S A 在I B D 中的合理应用㊁5-A S A 对I B D 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以及5-A S A 的不良反应4个方面介绍其在I B D 中的应用,旨在全面了解5-A S A 在I B D 治疗中的作用,使其更合理㊁规范地应用于临床㊂关键词:炎性肠疾病;结直肠肿瘤;5-氨基水杨酸;治疗中图分类号:R 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8-0820-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8.003R e a s o n a b l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i n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bo w e l d i s e a s e t r e a t m e n t G u o J i n b o ,Z h a n g Xi a o l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e b e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H e b e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Xi a o l a n ,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5-A S A )i s t h e e a r l i e s tm e d i c a t i o nw i d e l y u s e d f o r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I B D )t r e a t m e n tw i t h l i t t l es i d ee f f e c t .H o w e v e r ,i m p r o p e ru s eo fd r u g so f t e na p p e a r i nc l i n i c .T h e p r e s e n ta r t i c l e 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t h e r a p e u t i cm e c h a n i s m ,r e a s o n a b l e a p pl i c a t i o na n ds i d e e f f e c t o f 5-A S Ai n I B Dt r e a t m e n ta s w e l la si t sc h e m o p r e v e n t i v ee f f e c to nI B D -a s s o c i a t e dc o l o n i cc a n c e r w i t ht h e p u r p o s eo f5-A S A b e n e f i c i a l u s e .K E Y W O R D S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 ;c o l o r e c t a l n e o p l a s m s ;5-a m i n o s a l i c yl i c a c i d ;t r e a t m e nt 郭金波,男,医学博士㊂学术兼职:河北省医学会第六届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学组秘书㊂参与发表S C I 论文2篇㊁中文核心期刊文章6篇;多篇会议投稿被A P DW ㊁A A S L D 及D DW 等国际消化会议和国内消化会议接受㊂参研省级科研课题4项㊂炎症性肠病(i n f l a mm a t o r y bo w e l d i s e a s e ,I B 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U C )和克罗恩病(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C D ),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慢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随着生活环境变化和饮食习惯的变迁,近10多年来我国I B D 就诊人数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该病已成为消化科的常见疾病㊂虽然I B D 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但愈加深入的基础㊁临床研究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国内外I B D 相关组织机构也及时制订㊁更新了疾病指南和推荐意见,为I B D 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依据㊂I B D 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㊁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其中氨基水杨酸制剂是临床应用最早㊁不良反应最少㊁使用最多的治疗I B D 的药物,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㊂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I B D 相关的重要指南和基础㊁临床研究,就5-氨基水杨酸(5-a m i n o s a l i c yl i c a c i d ,5-A S A )的合理应用做一探讨㊂1 5-A S A 用于I B D 治疗的发展史和治疗机制氨基水杨酸制剂用于I B D 的治疗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N a n a S v a r t z 将磺胺吡啶与水杨酸结合成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 a l a z o s u l f a p yr i d i n e ,S A S P )并成功送达关节周围滑液中,观察到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合并的结肠炎症状亦有所改善,此后该药逐渐用于I B D 的治疗,这是U C 治疗进展的重大里程碑[1]㊂后续研究逐渐认识到S A S P 到达结肠后,在肠道细菌偶氮键还原酶的作用下分解为5-A S A 和磺胺吡啶,前者是治疗结肠炎症的主要成分;而磺胺吡啶可导致磺胺过敏㊁胃肠道反应㊁肝肾功能损害㊁胰腺炎和精子动力异常等不良反应㊂近年研制出了5-A S A 前体药制剂㊁5-A S A 被膜剂以及多基质系统(m u l t im a t r i xs ys t e m ,MM X )美沙拉秦,与S A S P 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能更充分发挥5-㊃028㊃‘临床荟萃“ 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5,2016,V o l 31,N o .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S A的抗炎作用㊂针对远端结肠和直肠病变,研制出了灌肠剂和栓剂,使药物直达病灶,治疗作用更加显著㊂临床治疗中发现有超过70%的轻㊁中度U C患者应用5-A S A治疗有效,其中有大约45%的患者在8周内成功诱导缓解[2]㊂5-A S A治疗I B D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抑制环氧化酶与脂氧化酶活性,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阻断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3-4];②增加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活性,抑制肠黏膜炎症发生;③诱导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 e r o x i s o m e p r o l i f e r a t o r a c t i v a t e d r e c e p t o rγ,P P A Rγ)表达,参与抗炎效应[5];④抑制肠黏膜组织内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利于炎症恢复[6];⑤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㊁修复[7]㊂虽然5-A S A药物应用历史已久,但是临床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医生存在用药不规范的情况㊂主要问题包括:剂型选择/给药途径不理想;剂量不足和(或)过大;减量过早;疗程太短甚至不进行维持治疗;忽视不良反应等㊂25-A S A在I B D中的合理应用I B D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㊁防治并发症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㊂总体治疗原则主要包括:①分级治疗:确定疾病严重度,按轻㊁中㊁重不同程度采用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法;②分期治疗:活动期以控制症状为主要目标,缓解期则应继续控制发作㊁预防复发;③分段治疗: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法㊂5-A S A的应用同样遵循上述原则,如何合理使用5-A S A制剂使其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对于I B 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㊂2.15-A S A的适应证和剂型选择轻㊁中度U C和C D占I B D患者总数的绝大部分㊂5-A S A在I B D治疗中的适应证包括:轻㊁中度的U C;轻度末端回肠型和(或)回结肠C D;U C和C D缓解期的维持治疗㊂由于5-A S A是直接作用于肠黏膜而发挥作用的,在药物选择时要熟知不同5-A S A制剂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释放效果,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㊂S A S P㊁5-A S A前体药(巴柳氮和奥沙拉秦)释放部位为结肠; p H值依赖的美沙拉秦释放部位为回肠末端和结肠,其在回肠末段开始释放活性药物,但大部分在结肠释放;时间依赖的美沙拉秦(颇得斯安)释放部位为远段空肠㊁回肠和结肠,口服后约50%释放入小肠,其余50%在结肠释放;MM X美沙拉秦是一种新型㊁高浓度美沙拉秦制剂,利用MM X技术使活性药物在末端回肠和全结肠释放㊂美沙拉秦灌肠液和栓剂可在病灶处直接释放5-A S A,因此,广泛用于I B D的局部治疗㊂其中,灌肠液用于局限于直肠㊁乙状结肠的病变,栓剂用于直肠病变㊂国外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不同5-A S A制剂治疗下,乙状结肠黏膜的5-A S A 浓度,结果显示p H值依赖性的5-A S A黏膜浓度明显高于前体药和时间依赖性的5-A S A[8]㊂但是不同的口服5-A S A制剂(长效释放㊁延迟释放和前体药物)在诱导和维持U C缓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9]㊂2.25-A S A在U C中的应用2.2.1 U C活动期的治疗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指出,轻㊁中度活动期U C患者应用5-A S A剂量为2~4g/d,分次口服或顿服㊂同时特别强调了局部用药的重要性:对病变局限在直肠者使用美沙拉秦栓剂0.5~1g/次, 1~2次/d;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者,应用美沙拉秦灌肠液1~2g/次,1~2次/d;对于口服5-A S A或激素局部治疗顽固的患者,美沙拉嗪灌肠液和栓剂治疗仍然有效;并且口服联合局部治疗效果优于任一单一治疗㊂给药途径选择上,轻度远段结肠炎(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可视情况单独局部用药或口服与局部联合用药;中度远段结肠炎应口服联合局部用药;受累部位超过乙状结肠者,建议口服联合局部治疗;回盲部和直肠受累的病变,建议口服联合局部治疗㊂2015年的多伦多共识对给药途径和剂量的推荐意见更为直接:对于轻㊁中度活动性直肠型U C,建议5-A S A直肠给药1g/d,作为诱导症状缓解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轻㊁中度活动性左半结肠型U C,推荐5-A S A灌肠液ȡ1g/d,作为诱导完全缓解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轻㊁中度活动性,炎症累及部位超过乙状结肠的U C患者,推荐口服联合局部治疗,口服剂量为2.0~4.8g/d㊂临床应用中给药剂量的选择同样重要㊂研究显示口服ȡ2g/d的5-A S A制剂对诱导和维持轻㊁中度U C缓解有效;口服高剂量美沙拉秦(4.8g/d)诱导中度U C缓解的疗效显著优于低剂量美沙拉秦(2.4g/d)[10]㊂对于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日1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疗效的对比各研究报道不一致,有研究认为一次给药比分次给药诱导缓解更显著,亦有报道指出二者并无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每日1次给药的依从性更好[11]㊂我国共识意见中指出,足量5-A S A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定为2~4周,对症状控制不佳尤其是病变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治疗,而多伦多共识中则推荐观察疗效的时间为4~8周㊂2.2.2 U C缓解期的治疗维持U C缓解㊁减少疾㊃128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病复发是缓解期的治疗目标,5-A S A仍是该阶段的主要治疗药物㊂用药剂量方面,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以接近诱导缓解的剂量用于维持治疗,效果可能优于较小剂量㊂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推荐使用原诱导缓解剂量全量或者半量;远段结肠炎以美沙拉秦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1次,直肠乙状结肠炎使用灌肠液隔天至数天1次,联合口服更好㊂近期一项临床试验证实,应用激素诱导缓解的U C患者,使用美沙拉秦颗粒剂1.5g/d,顿服,仍可有效维持缓解[12-13]㊂U C患者总体维持治疗的年限为3~5年甚至终身㊂2015年多伦多共识对维持缓解的用药剂量要求更为严格㊂共识中推荐轻㊁中度活动性U C患者,不论累及部位如何,口服5-A S A诱导完全缓解后,需继续口服5-A S A维持缓解,剂量不少于2g/d;轻㊁中度活动性直肠型或者左半结肠型U C患者,口服或局部5-A S A治疗诱导完全缓解后,需以原方案维持缓解[14]㊂2.35-A S A在C D中的应用 5-A S A并非C D治疗中的主要药物,其在诱导和维持C D缓解方面效果欠佳㊂但国人对5-A S A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欧美患者㊂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指出,轻度局限于结肠或回肠末端的活动性C D可选择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剂量同U C;局部治疗在有结肠远端病变时可考虑;氨基水杨酸制剂对中度活动性C D疗效不明确㊂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诱导缓解后仍以氨基水杨酸制剂作为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对激素诱导的C D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效果不确定㊂欧美国家对5-A S A在C D中的治疗研究较多,但结果令人失望㊂一项涉及600余人的3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应用颇得斯安4g/d治疗活动性C D,与安慰剂相比能显著下调疾病活动指数,但溃疡变化不明显[15]㊂目前尚无5-A S A促进黏膜愈合的证据㊂2012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 u r o p e a n C r o h n's a n dC o l i t i sO r g a n i s a t i o n,E C C O)指南中提到,5-A S A在C D治疗中无优势,仅推荐应用于轻度结肠病变的诱导缓解治疗[16]㊂研究发现,S A S P相对于5-A S A制剂诱导缓解更为显著,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17]㊂5-A S A维持缓解的疗效暂不确定,若用于维持缓解应密切监测C反应蛋白(C R P)㊁血沉(E S R)和粪便钙卫蛋白了解疾病活动[18]㊂但是有证据显示,应用>2g/d的5-A S A治疗术后C D尤其是小肠切除的C D能显著减少疾病复发[19]㊂35-A S A对I B D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I B D相关结直肠癌(i n f l a mm a t o r y b o w e l 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I B D-C R C)是最令人担忧的远期并发症,其发生与病变范围㊁炎症程度㊁发病年龄㊁患病时间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持续时间㊂I B D-C R C是肠道在反复的炎症刺激基础上,不断地增生修复最终由异型增生转变为癌的渐进过程,这其中炎症是其始动因素㊂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5-A S A对I B D-C R C 或上皮内瘤变有预防作用,且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20]㊂5-A S A预防I B D-C R C的主要机制是:干扰肠上皮细胞分裂周期;清除活性氧和氮代谢产物,减少D N A损伤;影响肠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 u m o u r 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α, T N F-α)和核因子-κB(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κB,N F-κB)信号途径;干扰肠上皮细胞W n t/β-c a t e n i n信号途径;抑制微生物活性[21-22]㊂45-A S A的不良反应大约有15%的患者服用5-A S A后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23]㊂主要包括:①肾毒性,主要是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建议起始治疗时和每3个月检查1次血肌酐水平,以后可每年1次,肾功能恶化时须停用;②免疫过敏源性急性胰腺炎[24],非常罕见,由5-A S A 引起,一旦发生可换用4-A S A灌肠剂治疗,仍然安全和良好耐受;③5-A S A的过敏反应,通常必须换用激素或者其他药物;④有研究报道,5-A S A治疗C D时增加E B病毒感染[25];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㊁皮疹等[26]㊂5结语肠道免疫异常在I B D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A S A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㊂在剂型选择方面,要充分利用局部治疗的优势;用药剂量方面,在疾病活动期大剂量能更有效的诱导缓解,缓解期应以接近诱导缓解的剂量用于维持治疗,实际应用中个体差异较大; 5-A S A可用于轻度局限于结肠或回肠末端的活动性C D;5-A S A的长期应用较硫唑嘌呤㊁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有预防I B D-C R C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㊂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有更先进的5-A S A制剂应用于临床,使得用药更方便㊁依从性更好㊁疗效更显著㊂参考文献:[1] M a y b e r r y J.T h e h i s t o r y o f5-A S Ac o m p o u n d s a n d t h e i r u s e i n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t r a i l b l a z i n g d i s c o v e r i e s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J].J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L i v e rD i s,2013,22(4):375-377.㊃228㊃‘临床荟萃“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u g u s t5,2016,V o l31,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 F o r d A C ,A c h k a r J P ,K h a n K J ,e t a l .E f f i c a c y of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a t e si n 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A m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1,106(4):601-616.[3] M a s o o d i M ,P e a r l D S ,E i d e n M ,e t a l .A l t e r e d c o l o n i c m u c o s a lP o l y u n s a t u r a t e d F a t t y A c i d (P U F A )d e r i v e dl i p i d m e d i a t o r s i n 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n e wi n s i g h ti n t o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d i s e a s e a c t i v i t y a n d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J ].P L o S O n e ,2013,8(10):e 76532.[4] L a u r i t s e nK ,L a u r s e nL S ,B u k h a v eK ,e t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o pi c a l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a n d p r e d n i s o l o n e o n p r o s t a gl a n d i nE 2a n d l e u k o t r i e n eB 4l e v e l s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e q u i l i b r i u mi nv i v o d i a l y s i s o f r e c t u mi n r e l a p s i n g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1986,91(4):837-844.[5] R o u s s e a u x C ,E l -J a m a l N ,F u m e r y M ,e t a l .T h e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a n t i n e o p l a s t i c e f f e c ti n t h ei n t e s t i n ei s m e d i a t e db y P P A R γ[J ].C a r c i n o ge n e s i s ,2013,34(11):2580-2586.[6] D e n g X ,To l s t a n o v a G ,K h o m e n k o T ,e ta l .M e s a l a m i n e r e s t o r e s a n g i o g e n i c b a l a n c e i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b y r e d u c i n g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e n d o s t a t i n a n d a n g i o s t a t i n :n o v e l 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f o r t h e r a pe u t i c a c t i o n o fm e s a l a m i n e [J ].JP h a r m a c o l E x p Th e r ,2009,331(3):1071-1078.[7] T u r s iA ,B r a n d i m a r t eG ,E l i s e iW ,e t a l .E f f e c t o fm e s a l a z i n eo n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p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c o l o n i c d i v e r t i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D i g Li v e rD i s ,2008,40(9):737-742.[8] D 'I n c àR ,P a c c a gn e l l a M ,C a r d i n R ,e ta l .5-A S A c o l o n i c m u c o s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r e s u l t i n g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p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 s i n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J ].W o r l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3,19(34):5665-5670.[9] F e a g a n B G ,M a c d o n a l d J K.O r a l5-a m i n o s a l i c yl i c a c i df o r m a i n t e n a n c eo fr e m i s s i o ni n 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J ].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S ys tR e v ,2012,10:C D 000544.[10] W a n g Y ,P a r k e rC E ,F e a g a nB G ,e t a l .O r a l 5-a m i n o s a l i c yl i c a c i df o r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r e m i s s i o ni n 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J ].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s tR e v ,2016,(5):C D 000544.[11] K r u i sW ,L e i f e l dL ,M o r g e n s t e r n J ,e t a l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i r d -p a r t y r e p o r t i n g o n a d o p t i o n o f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m e s a l a z i n e r e g i m e n s i n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a n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s t u d y [J ].J C r o h n sC o l i t i s ,2013,7(4):e 125-132.[12] L i c h t e n s t e i nG R ,G o r d o n G L ,Z a k k oS ,e ta l .L o n g -T e r m B e n e f i to f M e s a l a m i n e G r a n u l e sf o rP a t i e n t s W h o A c h i e v e d 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I n d u c e d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R e m i s s i o n [J ].D i g D i s S c i ,2016,61(1):221-229.[13] G o r d o n G L ,Z a k k o S ,M u r t h y U ,e t a l .O n c e -d a i l y M e s a l a m i n e F o r m u l a t i o n f o r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 R e m i s s i o n i n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A R a n d o m i z e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J ].JC l i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6,50(4):318-325.[14] B r e s s l e r B ,M a r s h a l l J K ,B e r n s t e i nC N ,e t a l .C l i n i c a l p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m e d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n o n h o s pi t a l i z e d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t h e T o r o n t o c o n s e n s u s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5,148(5):1035-1058.e 3.[15] H a n a u e r S B ,S t r öm b e r g U.Or a lP e n t a s a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a c t i v e 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 :A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d o u b l e -b l i n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 [J ].C l 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 ,2004,2(5):379-388.[16] R u e mm e l e F M ,V e r e s G ,K o l h o K L ,e t a l .C o n s e n s u sg u i d e l i n e s o f E C C O /E S P G H A No n t h em e d i c a lm a n a ge m e n t of pe d i a t r i cC r o h n 'sd i s e a s e [J ].JC r o h n sC o l i t i s ,2014,8(10):1179-1207.[17] M o w a tC ,C o l e A ,W i n d s o r A ,e ta l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bo w e l d i s e a s e i n a d u l t s [J ].G u t ,2011,60(5):571-607.[18] D i g n a s sA ,V a n A s s c h e G ,L i n d s a y JO ,e ta l .T h es e c o n d E u r o p e a n 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C o n s e n s u s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C r o h n 'sd i s e a s e :C u r r e n tm a n a ge m e n t [J ].J C r o h n sC o l i t i s ,2010,4(1):28-62.[19] F o r d A C ,K h a n K J ,T a l l e y N J ,e ta l .5-a m i n o s a l i c yl a t e s p r e v e n tr e l a p s e o f C r o h n 's d i s e a s ea f t e rs u r g i c a l l y in d u c e d r e m i s s i o n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A m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1,106(3):413-420.[20] 杨莉芝,林思思,李永渝.5-氨基水杨酸对炎症性肠病瘤变预防作用的m e t a 分析报告[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30(10):1813-1819.[21] L o p e z A ,P e y r i n -B i r o u l e t L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a n d c h e m o p r e v e n t i o n :d o e s i tw o r k ?[J ].D i g D i s ,2013,31(2):248-253.[22] Z h a oL N ,L i J Y ,Y u T ,e ta l .5-A m i n o s a l i c yl a t e sr e d u c et h e r i s ko f c o l o r e c t a ln e o p l a s i a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a nu p d a t e d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P L o SO n e ,2014,9(4):e 94208.[23] W a n g Y ,P a r k e rC E ,B h a n j iT ,e ta l .O r a l5-a m i n o s a l i c yl i c a c i d f o r i n d u c t i o n o f r e m i s s i o n i n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J ].C o c h r a n eD a t a b a s eS ys tR e v ,2016,4:C D 000543.[24] O u a k a a -K c h a o u A ,G a r g o u r i D ,K o c h l e f A ,e t a l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s e c o n d a r y t o l o n g -t e r m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t h e r a p y i na p a t i e n tw i t h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ac a s e -r e p o r t [J ].T u n i sM e d ,2014,92(6):423.[25] A n d r e u -B a l l e s t e r J C ,G i l -B o r r ásR ,G a r c ía -B a l l e s t e r o sC ,e t a l .E p s t e i n -B a r rv i r u si sr e l a t e d w i t h 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a c i d ,t o n s i l l e c t o m y ,a n d CD 19(+)c e l l si n C r o h n 'sd i s e a s e [J ].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5,21(15):4666-4672.[26] L o f t u sE V ,K a n e S V ,B j o r k m a nD.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s h o r t -t e r m a d v e r s e e f f e c t s o f5-a m i n o s a l i c y l i ca c i d a g e n t s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u l c e r a t i v ec o l i t i s [J ].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4,19(2):179-189.收稿日期:2016-07-14 编辑:﹏﹏﹏﹏﹏﹏﹏﹏﹏﹏﹏﹏﹏﹏﹏﹏﹏﹏﹏﹏﹏﹏﹏﹏﹏﹏﹏﹏﹏﹏﹏﹏﹏﹏﹏﹏﹏﹏﹏﹏﹏﹏﹏﹏﹏﹏﹏﹏﹏﹏姜恒丽(上接第819页)[12] L e eC R ,K i m WH ,C h o Y S ,e ta l .C o l o n o s c o p i cf i n d i n gs i n i n t e s t i n a l b e h c e t sd i s e a s e [J ].I n f l a mm B o w e lD i s ,2001,7(3):243-249.[13] 卢向东,张志广.血浆D -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肠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8):433-434.[14] O n oS ,K a t o M ,A s a k a M ,e ta l .D i a g n o s t i ci m a g i n g of N S A I Du l c e r s [J ].N i p po nR i n s h o ,2007,65(10):1792-1800.[15] M a t s u m o t o T ,N a k a m u r a S ,E s a k i M ,e ta l .E n d o s c o pi c f e a t u r e so fc h r o n i cn o n s p e c i f i c m u l t i pl e u l c e r so ft h es m a l l i n t e s t i n e :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n o n s t e r o i d a l 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r u g -i n d u c e de n t e r o p a t h y [J ].D i g D i sS c i ,2006,51(8):1357-1363.收稿日期:2016- 编辑:张卫国㊃328㊃‘临床荟萃“ 2016年8月5日第31卷第8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u gu s t 5,2016,V o l 31,N o .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特点包括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形成、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

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带来较大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等方面。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肠道保护剂等,但这些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被认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则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一步明确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微生态制剂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优势和潜在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1.3 意义和价值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疾病活动期和维持缓解期,长期使用药物易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加重患者的痛苦。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近年来,针对UC的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目前常用的治疗UC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但是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限制,近年来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抗集落刺激因子(IL-12/23)单克隆抗体等被应用于UC的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免疫系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同时能够减轻UC的症状和改善炎症。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是UC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群可以改善UC的症状和减轻炎症。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微生态制剂如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被应用于UC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个体化治疗:由于UC的病变多样性和复杂性,个体化治疗是UC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改进手术治疗:对于UC患者中,有10%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近年来,微创手术和内镜下手术等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总体来说,UC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注意治疗时间和用药规律。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

2024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的治疗进展(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的治疗进展(全文)

2024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的治疗进展(全文)肠道狭窄是导致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住院率及手术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多数CD患者起病时表现为单纯的炎性表型,但5%~20%诊断时即表现为狭窄表型,而超过50%CD患者在确诊后20年内会并发狭窄或瘘管等。

狭窄分为炎性、纤维型及混合型,纤维成分的含量越多其临床危害性越大。

目前尚无改善或逆转纤维型狭窄的药物,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内镜或者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吻合口复发狭窄也很常见,患者因复发和(或)纤维化再次手术,从而导致短肠综合征、肠道功能丧失等,影响生活质量。

相对于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狭窄率较低,为2%~11%,推测可能与UC炎症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且大肠的管径较粗有关。

与无狭窄患者相比,UC狭窄患者癌变、严重并发症及手术干预的风险增加。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道狭窄的治疗原则是在保留肠道长度的前提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所以综合评估狭窄特点对于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炎性狭窄可以通过抗炎治疗来减轻水肿,而绝大多数的纤维性狭窄主要依靠内镜或手术治疗。

本文对IBD狭窄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期待为肠道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肠道炎症的主要方法。

对于轻中度间断发作性肠梗阻,同时存在多个梗阻部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狭窄部位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及一般状况差难以耐受有创操作的CD患者,应首选抗炎治疗。

研究发现,如果CD患者首次肠梗阻发作后,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在之后的至少8个月内未再发作肠梗阻,此后手术的风险仅为17%。

目前尚缺乏阻止或逆转CD狭窄的特定抗纤维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等仍是治疗狭窄性CD的主要药物。

一般认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aminosalicylic acid,ASA)不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但一种新型ASA类似物GED-0507-34 Levo通过激活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显示出比传统的5-ASA药物更强的抗炎及抗纤维作用。

5-氨基水杨酸类前药类制剂的应用进展

5-氨基水杨酸类前药类制剂的应用进展

5-氨基水杨酸类前药类制剂的应用进展摘要:5-氨基水杨酸及其前体药物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和预防其复发的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应用时间最久的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而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安全、有效的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

近年来新型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关键字:5-氨基水杨酸;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该病在西方国家比较多见,我国的发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因其病因不明,一直是消化科较为棘手的疾病[1]。

临床上治疗IBD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肝素等。

其中氨基水杨酸类中的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文将对治疗UC的5-ASA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5-ASA的结构改造1.1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5-ASA的前体药物。

本品由有效成分5-ASA与作为载体的磺胺吡啶(SP)通过偶氮键连接而成。

由于本品价格便宜、疗效确切,在国内仍然应用广泛。

口服SASP 后在结肠细菌偶氮还原酶的作用下释放出5-ASA而发挥作用,该药可使75%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乙状结肠镜检好转和改善[2]。

但SASP的副作用大,至少20%的病人不能服用此药[3]。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头痛、胃肠道症状、荨麻疹、呼吸困难、关节痛、肝毒性等。

其不良反应主要是由该药中的sP引起的,而且脱敏治疗无效,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更属禁忌。

因此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4,5],为了增强5-ASA类药物的作用,降低其不良反应,人们通过改造其结构、改进其剂型来寻找有效的治疗UC的5-ASA类药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2奥沙拉嗪奥沙拉嗪(Olsalazine,OLZ)是由两分子5-ASA通过偶氮键连接而成,是对5-ASA上的-NH2进行了结构修饰,Axelsson等用SASP和OLZ治疗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果硅示SASP和OLZ可显著改善小鼠的肠炎症状。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李瑾1,2*,夏冰1,2,邓长生1,2近年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等传统制剂的使用更为规范,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制剂显现疗效,粪菌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1-3]。

同时提出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个体化治疗、达标治疗(target-to-treat)、限时序贯治疗等[4],这些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及推广。

其中生物制剂的进展最为显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主要是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的应用越来越广,经验越来越多,还有其他TNF单抗如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也获得了可喜的结果。

另外,还有其他新的生物制剂也取得一些重大进展。

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发布了《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进一步规范了我国IBD的诊疗【5】。

本文主要阐述生物制剂用于治疗IBD的进展与经验。

一、生物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抗细胞黏附分子抗体2013年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抗细胞黏附分子抗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方面取得重大进展[6-9]。

人源化抗整合素IgG4单抗(natalizumab)被证实对CD有效,包括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是第1个获批用于IBD治疗的抗白细胞单抗,但其应用受到药物神经毒性的限制,需特别注意在用药前筛查JC病毒,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警惕进展性多灶性淋巴细胞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的发生[7]。

vedolizumab是针对细胞黏附分子整合素α4β7的异源二聚体单抗,其作用机制与natalizumab相类似,特异性结合分布于肠道的α4β7异源二聚体,抑制白细胞黏附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其特异性作用于肠道,因此减少了神经系统的副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2湖北省肠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东湖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Vol.29 No.12727【作 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曲云东 林 森*【摘 要】 5 -氨基水杨酸及其前体药物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和预防其复发的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应用时间最久的5 - 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而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安全、有效的新型5 - 氨基水杨酸制剂。

近年来新型5 - 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其进展情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曲云东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

林 森本文通讯作者。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 R574.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9188(2008)12-727-04炎症性肠病(IBD )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CD)。

该病在西方国家比较多见,我国的发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因其病因不明,一直是消化科较为棘手的疾病。

5 -氨基水杨酸是临床治疗IBD 并预防其复发的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应用最早的柳氮磺胺吡啶是5 -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由斯堪的纳维亚风湿病专家Suary 发现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上世纪40年代该药试用于UC 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因而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IBD 患者广泛应用的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磺胺吡啶和5 -氨基水杨酸以偶氮键相结合的产物,口服给药大部分以原形通过小肠,到达结肠后在细菌还原酶的作用下,其偶氮键裂解为磺胺吡啶和5 -氨基水杨酸,前者仅起载体作用,5 -氨基水杨酸大部分滞留在结肠内与结肠黏膜直接接触发挥治疗作用,直到随粪便完全排出体外。

该药作用机制为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合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白三烯水平降低、抑制各种炎性细胞的活化,保护肠道黏膜免受破坏等。

75% IBD 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后临床症状和结肠镜检结果会改善,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胃痛、恶心、皮疹、轻度溶血等,甚至是严重高热、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等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5% ~ 20%[1]。

研究表明,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其所含的磺胺吡啶有关,而且脱敏治疗无效。

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更属禁忌,因此临床应用受限制。

然而,传统5-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直接在胃和小肠吸收,无法到达IBD 的病灶部位。

因此,人们不断寻求无磺胺吡啶毒副作用的安全、·综 述·曲云东2008 Vol.29 No.12728有效的新型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其制剂。

近年来从结构改造和剂型改进方面寻找到许多有效的新型氨基水杨酸衍生物,作为前体药物治疗UC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前解决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肠道选择性释放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5 -氨基水杨酸类制成前药制剂,使其在小肠不被吸收而直接进入结肠;二是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外包被被膜,起到定位释放的作用。

此外,4 -氨基水杨酸结构与5 -氨基水杨酸相似,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在溶液中比较稳定、兼有抑菌作用和比较强的抗炎作用等优点,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氨基水杨酸盐现已开发多种制剂(片剂、颗粒剂、混悬剂、液体或泡沫性灌肠剂及栓剂等),成为治疗轻中度IBD 、尤其是UC 的诱导治疗与维持缓解的一线药物。

本文综述新型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 5 -氨基水杨酸类前药类制剂1.1 巴柳氮巴柳氮(basalazine ,Colazide ,贝乐司,塞莱得)是5 -氨基水杨酸经偶氮键与P - 氨基苯甲酰β丙氨酸连接而成。

口服用药后,巴柳氮原形药物可一直到达结肠,在结肠处经细菌酶的作用使偶氮键断裂,释放5 -氨基水杨酸产生抗炎作用[2]。

本品不良反应少,易于耐受,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

常规服用剂量为一日4 ~ 12 g ,平均一日6.7 g 。

McIntyre 等[3]针对79例UC 患者进行的对照研究显示,本品有效率略优于奥柳氮,且具有减少夜便的效果。

1.2 奥柳氮奥柳氮(olsalazine , Dipentum ,畅美)系2分子5 -氨基水杨酸借偶氮键相互连接而构成偶氮二水杨酸,在小肠中不易吸收,进入结肠后在细菌作用下,裂解为2分子5 -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

奥柳氮具有一定的刺激小肠分泌(主要是重碳酸盐)作用,可使肠内液体负荷增加,软化粪便,甚至有一定的致腹泻作用。

因此,本品宜从低剂量开始,一般以一日2 g 为限,维持剂量为一日1 g 。

本品裂解时间集中,血药浓度偏高,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因而似有渐被巴柳氮取代的趋势。

2 5-氨基水杨酸被膜剂 口服和局部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应用能改善IBD 患者的临床预后。

在氨基水杨酸药物外包被被膜,可以起到定位释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口服制剂的治疗效果。

目前主要的被膜制剂有两种:一为时间依赖性缓释被膜制剂,当药物在消化道内前行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释放出活性氨基水杨酸成分;第二种为pH 依赖性缓释/树脂包被制剂,在药物到达回肠末端和结肠时,一旦pH 值呈碱性,被膜即溶解,释放出5 -氨基水杨酸。

2.1 时间依赖性缓释被膜制剂由乙基纤维素制成包被的美沙拉嗪控释微小胶囊剂商品名颇得斯安(Pentasa ),服用后在小肠中开始释放5 -氨基水杨酸,其释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肠道pH 值的升高而增加。

服药后60 min 可从小肠检测到溶解的本品,280 min 时可在结肠检测到。

4 h 后血中乙酰化美沙拉嗪达到高峰[4]。

本品在回肠造口术患者和正常志愿者中均易于耐受,口服后约50% 释放入小肠,随后吸收入血并随尿液排出,其余50% 在结肠随粪便排出,提示其在小肠和结肠中均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研究表明,本品对广泛性结肠炎或左半结肠炎的疗效相似[5]。

2.2 pH依赖性缓释/树脂包被制剂聚丙烯酯树脂Eudragit 也可用来包被5 -氨基水杨酸以延缓其释放。

莎尔福(Salofalk)是利用Eudragil - L 包裹的美沙拉嗪肠溶片。

本品服用后在小肠上端开始溶解,但主要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释放。

安萨科(Asacol)是利用Eudragit - S 包裹美沙拉嗪,其外衣厚80~120 μm ,当pH 值升高到7以上时崩解并释放美沙拉嗪。

研究[6]表明,本品在回肠末段已开始释放活性药物,但大部分可至结肠再释放。

由于肠道通过时间及肠内pH 值的差异,本品个体间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大,差异约介于15% ~ 30% 之间。

2008 Vol.29 No.12729艾迪沙(Etiasa )系法国进口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同时利用Endragit - S 与- L 包裹美沙拉嗪,其通过控制2种多聚体的配比,准确控制美沙拉嗪的释放部位。

本品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膨胀溶解,虽有部分吸收,但在结肠仍保持足量的剩余有效剂量。

SPD476(美国商品名Lialda ;欧洲商品名Mezaant ;其他国家为MMX 美沙拉嗪)是一种新型、一日1次用高浓度美沙拉嗪制剂,利用多基质系统(MMX )技术使活性药物在整个结肠释放[7~9]。

类似药物还有Lpocol 和Mesren 等。

与各种美沙拉嗪缓释及控释制剂相比, 巴柳氮等偶氮键类前药制剂具有减少5 -氨基水杨酸吸收,提高进入结肠的药物浓度的特点,但因其并不会在小肠发挥作用,因而无治疗回肠炎症的作用。

结肠内细菌对5 - 氨基水杨酸及乙酰5 - 氨基水杨酸代谢的影响尚未见充分的研究报道。

药物在结肠的通过时间,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制剂间也有差异。

目前,不同制剂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尚无明确定论,不过一些研究提示,不同制剂临床效果差别不大[10]。

3 5 -氨基水杨酸的其他制剂临床上使用的还有一些5-氨基水杨酸其他制剂,包括5 - 氨基水杨酸灌肠剂及5 -氨基水杨酸栓剂等。

5 - 氨基水杨酸灌肠剂适用于轻、中度结肠远端UC 患者,尤其适用于病变部位距离肛门60 cm 以内的UC 患者,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小。

5 - 氨基水杨酸栓剂适用于病变在直肠者,对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末段结肠炎效果也较好。

4 4 -氨基水杨酸缓释制剂4 - 氨基水杨酸是5 -氨基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也是传统的抗结核药物, Campieri 等[11]先后报道其对UC 治疗有效。

国内学者徐子鹏[12]首先使用4 -氨基水杨酸缓释制剂口服和灌肠治疗UC 患者,取得肯定疗效,提示4 -氨基水杨酸的疗效起码不低于5 -氨基水杨酸。

4 - 氨基水杨酸同时具有以下优点:① 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在制剂加工的过程中对水、热、光等及制剂贮藏、时限、pH 值等减效、失效影响均低于5-氨基水杨酸;②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而5 - 氨基水杨酸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尤其是5 -氨基水杨酸灌肠剂,几乎50% 以上的UC 患者不能耐受其激惹性,终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不能缓解或加重等不良反应而被迫放弃治疗。

4 - 氨基水杨酸治疗UC 虽在实践中受到承认,但尚未在药理生化实验中得到支持,目前临床应用尚有争议。

5 在研制剂5.1 5 - 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5-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是由Kim 等[13]合成并评价的一种新型潜在结肠特异性前体药物。

将本品与大鼠胃、近端小肠或远端小肠的组织匀浆和内容物在37℃下孵化,结果未检出5 -氨基水杨酸,说明本品在肠道上段是稳定的,不易发生分解。

将本品在大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孵化后,5 - 氨基水杨酸的释放量分别为65% 和27%,说明本品在大鼠盲肠处(此处细菌计数与人类结肠十分相似)更易发生活化作用。

故本品是具有希望的潜在5 - 氨基水杨酸结肠特异性前体药物。

5.2 5 - 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盐5 - 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和天冬氨酸盐是2种新型5 - 氨基水杨酸氨基酸衍生物,都是结肠特异性前药,可以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偶氮键还原酶或肠道适宜pH 的作用而释放5 - 氨基水杨酸。

Jung 等[14]的研究发现,两种衍生物在胃和小肠不会分解。

与 5 - 氨基水杨酸谷氨酸盐相比,柳氮磺胺吡啶5- 氨基水杨酸的释放在小肠高、结肠低。

5-氨基水杨酸甘氨酸盐可有效缩小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的肉眼可见的病变并降低其组织学分数,对减少二十碳烯酸类的合成也有一定作用。

多数5-氨基水杨酸天冬氨酸盐可以传递到结肠,其中约一半在24 h 内被激活而释放出5 -氨基水杨酸。

比较5 -氨基水杨酸天冬氨酸盐和游离5 -氨基水杨酸,前者结肠内可供利用的5 -氨基水杨酸更多。

研究结果说明这两种都是有前途的治疗IBD的药物。

2008 Vol.29 No.127305.3 ATB - 429ATB - 429是美沙拉嗪H2-S 释放衍生物,已进入 Ⅲ 期临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