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互连),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同时面临着TCP/IP的挑战。

4.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正在对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文件传输、语音与图象通信服务等功能。

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连的大型国际网。

方向:高速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

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的起源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当时,美国军方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可以共享信息的网络系统。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军事需求为导向的,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和通信传输。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推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这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ARPANET的发展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计算机网络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它采用TCP/IP协议,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向商业化发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起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并逐渐与国际互联网进行连接。

1990年代,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使得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在线交流等各种活动,计算机网络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 现代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网络进入了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加速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

物联网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得以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1. 经济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的数据通信阶段;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的多机通信阶段;遵循国际标准协议,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的阶段。

1-1-2远程终端系统存在着以下缺点: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较低,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多机通讯系统存在着以下特点: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通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分散又统一,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原来单个主机的负载可以分散到全网的各个计算机上,便利网络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在这一系统中,单机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全面瘫痪。

1-4-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增加可靠性4、提高系统处理能力1-5-2网络操作系统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加上具有实现网络访问功能的模块和有关数据通信协议构成的。

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各种服务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1)、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2)、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打印。

2-2-1调频调频方式是指在传输数字信息时用基带信号来控制载波的频率变化,也就是用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去控制载波的振荡频率的变化。

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大类。

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非相干解调,这种解调方法在接收端不需相干信号,可用异步方式传输,灵活性大,设备简单。

非相干解调实现方法有零交点法、鉴频法、差分检波法和动态滤波法等。

不归零制码不归零制码分为单极不归零脉冲和双极不归零脉冲。

单极不归零脉冲是一种基本脉冲,在一个码元时间内,有电压(电流)表示“1”,无电压(电流)表示“0”当连续发关1码或0码时,码元之间无间隔,不易区分。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是指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ARPANET到现在的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致力于开发一种分散式的通信网络,以应对核战争中可能的通讯中断。

1969年,美国的ARPANET网络建成,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二、互联网的初期发展在互联网的初期,主要是为科研机构和军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服务。

1972年,电子邮件应用在ARPANET上,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应用之一。

1981年,域名系统(DNS)被引入,使得互联网上的网站可以使用易于记忆的名称,而不再依赖于IP地址。

三、互联网的商业化与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发展。

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使用超文本链接的概念,让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访问不同的网页。

这一创新带来了浏览器的诞生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网上商店亚马逊成立,标志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开始。

同时,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也在迅速增长,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网上购物、在线交流等。

四、互联网的全球化及移动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逐渐走向全球化和移动化。

全球互联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等。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上网,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五、互联网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互联网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愈发凸显,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和保护用户权益。

结语: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经济模式。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1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最热门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21世界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NII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Intranet与Extranet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我们判断计算机是或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它能自动为用户任务调度网络资源。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是区别不在他们的物理结构,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按传输技术分为:1 广播式网络;2 点--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 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X.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也是早期广域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信子网。

变化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1 传输介质由原来的电缆走向光纤。

2 多个局域网之间告诉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 用户设备大大提高。

在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的光纤上,使用简单的协议,以减少网络的延迟,而必要的差错控制功能将由用户设备来完成。

这就是帧中续FR,Frame Relay技术产生的背景。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局域网介质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分为共享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的形成与发展互联⽹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与1992年进⼊我国,在那时,上⽹是⼀件奢侈的事情,⽽现在,互联⽹已经进⼊千家万户,已经渐渐变成了像空⽓、⽔、电⼀样融⼊⼈们的⽣活,必不可少,时时刻刻,变成随处可见的东西。

互联⽹的形成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们的⽣活⽅式、思维⽅式,并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向。

⼀、互联⽹发展历程及其阶段互联⽹始于1969年的美国,⼜称因特⽹。

是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学加利福尼亚⼤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学和犹他州⼤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这个协定由剑桥⼤学的BBN和MA执⾏,在1969年12⽉开始联机。

在我国,先后经历了电⼦邮件使⽤阶段(1987年——1994年),教育科研⽹发展阶段(1994年——1995年)和⼤众应⽤阶段(1995年——⾄今)三个阶段。

互联⽹除了有技术性的开发外,还有其属性的发展。

互联⽹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阶段互联⽹作为通讯⼯具发展阶段,即⼯具性发展阶段。

互联⽹最初是作为信息传输⼯具⽽发明的,⽽互联⽹的功能属性为传输信息,作为⼀种新的传播⽅式,互联⽹传输信息的时效性,加快了⽣产效率的提升,同时扩展了信息的内容,⼈们在互联⽹上⾃主选择⾃⼰需要的信息,扩展了⼈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第⼆阶段互联⽹作为信息储存空间来发展,即空间性发展阶段。

互联⽹通过由0和1组成的字节⽽传递信息,形成数字化信息流动的空间,即形成虚拟空间形式存在,其数字化的超越物理空间的信息存储,使得它从⼈们⼼理、头脑中⾛出,形成虚拟现实。

第三阶段互联⽹作为⼈的⽣存和发展的新场域,即社会性发展阶段。

互联⽹的信息传输、空间存储等离不开主体⼈的存在,互联⽹已经成为⼈化的交往社会场域,⼈们在这个虚拟空间进⾏虚拟实践活动,并形成虚拟社会关系,形成了⼈化的社会。

⼆、互联⽹的发展趋势互联⽹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络信息,⽹络传输速度,⽹络存储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个⼈PC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每个⼈的⽣活都和互联⽹有联系。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的影响和重要里程碑。

1. ARPANET的诞生(1969年-1974年)互联网的发展始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在196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

ARPANET旨在连接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建设,主要技术包括分组交换和TCP/IP协议。

2. 互联网的商业化(1984年-1995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互联网逐渐从学术界扩展到其他领域,它的商业潜力逐渐被认识到。

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一条高速的计算机网络,作为学术界和商业界之间的桥梁。

此时,互联网开始向大众市场开放,商业公司开始加入,并推出了众多的网络服务。

1991年,互联网向公众开放,World Wide Web(WWW)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商业化。

3. Web 2.0的兴起(1995年-2005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互联网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即Web 2.0的兴起。

Web 2.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和社交互动。

这一阶段的关键发展包括个人博客、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和分享平台等。

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联网中,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此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逐渐提升,形成了全球性的在线社区和知识共享平台。

4.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2007年-至今)2007年,苹果推出了首款iPhone智能手机,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享受各种在线服务。

应用程序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也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和社交应用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计算机还十分庞大而昂贵,仅限于少数大型机构使用。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分散的、冗余的、抗拒攻击的信息传输网络,这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起步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开始逐渐出现。

1973年,沃顿·瑟夫提出了分组交换网络的思想,为后来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3年1月1日,TCP/IP协议正式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使得整个ARPANET演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因特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规模和地域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指的是在相对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如家庭、办公室或企业内部的网络。

它们通常使用低成本的传输媒介,如以太网,用于局域网内部设备的互联和信息共享。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是介于LAN和WAN 之间的一种网络,覆盖了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如一个城市。

城域网通常由多个局域网连接而成,用于满足城市范围内的通信需求。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覆盖更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如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多个国家的网络。

WAN常用于连接远距离的分支机构和远程用户,常见的例子包括互联网和全球范围的因特网。

三、计算机网络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未来趋势:1. 物联网的兴起:物联网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类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设备间的互联和信息交互。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络的产⽣与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计算机⽹络从产⽣到发展,总体来说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络发展的萌芽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和资源共享,把⼩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络。

第⼀个远程分组交换⽹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次实现了由通信⽹络和资源⽹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络系统。

标志计算机⽹络的真正产⽣,ARPANET是这⼀阶段的典型代表。

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络作为⼀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产业部门。

局域⽹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出来的。

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推出以太⽹(Ethernet),它成功地采⽤了夏威夷⼤学ALOHA⽆线电⽹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络。

1974年,英国剑桥⼤学计算机研究所开发了著名的剑桥环局域⽹(Cambridge Ring)。

这些⽹络的成功实现,⼀⽅⾯标志着局域⽹络的产⽣,另⼀⽅⾯,它们形成的以太⽹及环⽹对以后局域⽹络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

第3阶段: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络的发展时期。

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

计算机局域⽹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与局域互连、局域⽹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与⼴域⽹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络(ISDN)和智能化⽹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络的飞速发展。

1980年2⽉,IEEE (美国电⽓和电⼦⼯程师学会)下属的802局域⽹络标准委员会宣告成⽴,并相继提出IEEE801.5~802.6等局域⽹络标准草案,其中的绝⼤部分内容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认可。

作为局域⽹络的国际标准,它标志着局域⽹协议及其标准化的确定,为局域⽹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终端网 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联网络。
• • • 1、计算机—终端网络 以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用一台中央主机连 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SAGE系统。 为减轻中心计算机负载,在通信线路和计算机之间设置了一个前端处理器(FEP)或通 信控制器(CCU),专门负责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使数据处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在 终端机较集中的地区,采用了集中管理器(集中器或多路复用器),用低速线路把附 近群集的终端连接起来,通过MODEM及高速线路与远程中心计算机的前端机相连。这样 的远程联机系统既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又节约了远程线路的投资。计算机—终端网 络被认为是网络的雏形,它涉及了通信和数据交换方面的技术,也具备简单的资源共 享功能,即终端共享单一计算机上的资源。如图为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联系统,开创 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并存多个处理中心,实 现资源共享。美国的ARPA网、IBM的SNA网及DEC的 DNA网都是成功的典例。这个时期的网络产品是相对独 立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3.开放系统互连网络 由于相对独立的网络产品难以实现互连,国际标准化组 织于1984年颁布了以个称为“开放系统用互连参考模型” 的国际标准ISO 7498,简称OSI/RM,即著名的OSI七 层模型。从此,网络产品有了统一标准,促进了企业的 竞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到复杂的全球数据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要追溯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得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时,计算机还是个庞大而昂贵的设备,主要用于科研和军事领域。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人们开始尝试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

这便是计算机网络最初的形态。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基于终端主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中央主机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本身不具备处理能力,只是作为输入和输出的工具,所有的计算和数据处理都在主机上完成。

这种模式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但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比如终端设备的功能单一,主机的负担过重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突破。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独立地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的地的地址信息,这样即使在网络中某些路径出现故障,数据包也能通过其他路径到达目的地。

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使得数据传输更加高效。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局域网(LAN)技术逐渐兴起。

局域网将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比如在一个办公室、一栋楼或者一个校园内。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令牌环网等。

以太网以其简单、高效的特点迅速成为了主流的局域网技术。

在局域网中,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打印机等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广域网(WAN)也在不断发展。

广域网通过电话线、卫星通信等手段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

早期的广域网技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广域网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Internet)开始迅速普及。

互联网基于 TCP/IP 协议,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全球网络。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形成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信息传播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实现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共享,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

1969年,美国阿帕网(ARPANET)正式建立,这被视为互联网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连接到ARPANET上,这将互联网推向了发展的道路。

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历经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ARPANET阶段,它只在美国部分科研机构中使用。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方式。

1989年,英国的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接着,互联网进入了商业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诞生。

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无限遐想。

三、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1. 信息交流与获取:互联网让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方便快捷地交流和获取信息。

这种改变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从中受益良多。

2. 经济模式的变革:互联网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

比如,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资源,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办公使得工作地点和时间更加灵活,并降低了办公成本。

而在生活方面,互联网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医疗等服务也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生活。

4.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互联网不仅使得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也孕育了许多新的文化形式。

音乐、电影、文学等各个领域都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为年轻人的创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从互联网问世以来,它以无比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冷战期间的19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确保国家通信的安全性,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在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网络。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互联网节点,这就是著名的ARPANET。

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1. ARPANET向互联网的过渡ARPA将ARPANET发展成了一个能够连接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网络,这使得各个节点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加入到互联网中,使之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为了更好地管理互联网,ARPANET被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网络,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

2. 万维网的诞生万维网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的第二次重要飞跃。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这使得网页的创建和访问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网页上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这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互联网的社会影响1. 信息交流与传播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过去,信息传递需要依赖于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时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新闻、科技、娱乐等等。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大大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2. 经济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推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

电商平台的兴起改变了购物方式,共享经济的出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利用,大数据的应用提升了商业运营的效率。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 形成与发展
-
1
第一阶段:远程终端连接时代
2
第二阶段:局域网时代
3
第三阶段:互联网时代
4
第四阶段:无线局域网和移动设备互联网时代
5
未来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远程终 端连接时代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阶段:远程终端连接时代
2
第二阶段:局域网 时代
第二阶段:局域网时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将多个计算
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部范围内的网络。 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是通过总线
01
结构、基带传输技术、以及以太网等技术来实现计
算机系统的互联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包括以太网和令牌环网,它 们使得多个计算机系统可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局
01
02
这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 一些大型机构,如大学和大型企业,才拥 有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 远程终端进行访问,但这些终端只能访问 其所属的计算机系统,无法共享其他计算 机系统的资源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包括Telnet和FTP, 它们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连接到计 算机系统,从而获取信息或进行数据传输
欢迎领导来夸我
安全可靠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网络管理、安 全防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物 联网技术将实现各种设备的互联 互通,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云计算技术将提供更加灵活、高 效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持各种
应用和服务
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将成为未 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课题之 一,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二是前期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也遵循这样一个技术发展轨迹.单机1946年——ENIAC诞生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缺点——资源无法共享网络始于50’s,近20年发展迅速.发展的动力:资源共享的需求大型项目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美国军方的需要,美国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 的开发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SAGE系统需要将远程雷达与其他测量设施连接起来,使得观测到的防空信息通过总长度达2,410,000KM的通信线路与一台IBM计算机连接,实现分布的防空信息能够集中处理与控制.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完成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研究.1954年,一种叫收发器的终端研制成功,人们用它首次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从电话线路上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此后电传打字机也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而计算机的信号是数字脉冲,为使它能在电话线路上传输,须增加一个调制解调器,以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变.用户可在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输入自己的程序,而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又可从计算机传送到电传打字机打印出来.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开始.——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这一阶段研究的典型代表有:美国飞机定票系统SABER,美国半自动防空系统SA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信息服务网GE Information Services Network.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地区与国家经济信息分析决策、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他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成为主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联网的其他地方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一阶段研究的典型代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ARPANET通常称为ARPA网.随着个人计算机PC与工作站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小范围的多台计算机联网的需求日益强烈.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为实现实验室外或校园内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科学计算与资源共享的目的,开始了局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的典型代表:加州大学的NEWHALL环网美国XEROR公司的ETHERNET网英国剑桥大学的CAMBRIDGE RING环网.……二、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从体系结构来观察,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以Internet为主体1.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网络系统20世纪60年代以前...特征——共享主机资源–单台主机——计算、通信–多台终端——用户交互–本地、远程连接结构例子–美国的飞机订票系统SABRE-11 HOST2000 Terminal通信线路电话线路–此结构的网络至今仍在使用缺点–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线路利用率低2.主机-主机网络20世纪60’s –20世纪70’s特征–单主机终端网络的互联,形成多主机为中心的网络–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结构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演变阶段1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CCP-通信控制处理机–专门处理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主机的集合——资源子网,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可多系统并存演变阶段2- 通信子网规模扩大,私有→社会公用- 公用数据通信网PSTN–优点•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兼容性好例子–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美国军方建立的实验性网络•最初4个节点→70’s的60多个节点•地域跨越美洲、欧洲•具有现代网络的许多特征,例如–分组交换–分层次的网络协议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不足之处–网络普及程度低–标准不统一–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不成熟3.采用标准化的层次体系结构20世纪70’s-90's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的原动力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其基础标准化过程的两个阶段:–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技术垄断:竞争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标准制定问题–标准化任务只能由不偏向于任何厂商的非盈利中立组织来制定–例外——“事实上的标准”,如TCP/IP–国际标准:ISO-OSI/RMO pen S ystem I nterconnection/ R ecommended M 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其标准保证了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规定了网络体系结构的框架只说明了做什麽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HOW TO DO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均是在OSI/RM的框架下运作的–PC导致了局域网的出现局域网的标准:IEEE802IEEE802也符合OSI/RM标准开始就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4、以Internet为主体20世纪90’s-至今Internet空前发展Web技术在Internet/Intranet 得到广泛应用Internet的发展速度-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以商业化后达到 5000 万用户为例:•电视用了13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话更长•Internet 从商业化后达到 5000 万用户用了4 年时间Internet 正在以超过摩尔定理莫尔定理预测,微电子芯片的计算功能每18个月就会提高一倍的速度发展有远见的政府不断支持:1969-美国、欧洲有风险的企业参与和投入:-NFS:MCI、IBM-vBNS:MCI;Abilene: Qwest,CISCO联合协作的开放式研究:IETF/RFC教育和科研的示范网络为起点-具有实验物理学的研究特点-ARPAnet、NSF、ANS、vBNS简单实用的技术路线:TCP/IP结构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支撑、三个融合、四个热点.1 1、一个目标面向21世纪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各个国家、进而在全球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1993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发展计划,建设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为民众普遍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组成包括:通信网、计算机、信息内容和各种年龄、背景的人1994年西方七国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实话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若干原则.1998年美国政府又提出了实施数字地球的计划.NII在建成之后,一个国家的信息网络能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将文体、声音、图像、电视信息等各种媒体信息传递给在任何地点的任何人2 2、两个支撑微电子技术和光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驱动信息革命的基础.莫尔定理预测,微电子芯片的计算功能每18个月就会提高一倍.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持续到2010年,那时芯片最多可包含1010个元件,理论上的物理极限是第个芯片可包含1011个元件.INTEL期望在2011年能生产出每个芯片包含10亿个晶体管的产品.自1980年以来,微处理器的速度一直以每5年10倍的速度增长.PC的处理能力在2000年达1000MIPS,预测在2011年可达10万MIPS.驱动信息革命的另一个支撑技术是光电子技术.评价光纤传输发展的标准是传输的比特率和信号在需要再生前可传输的距离的乘积,在过去10年间,该性能每年翻一番,这种增长速度可望再持续10年到15年.在单一光纤上传输100Gbps含40种波长的商用系统已在2000年实现,可同时传送100万个话音和1500个电视信道.3 3、三个融合支持全球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最重要的技术是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这三种技术的融合.计算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应的服务;通信:电话、电视电缆、卫星以及无线通信等;信息内容:教育、娱乐、出版、信息提供者等.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种网络的全一是当前网络发展的趋势.其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是数字化.4 4、四个热点1多媒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数据、文本、声音、图像这些媒体都以数字化,从而产生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应用有视频点播、交互视频、包括视频的协同工作、文件共享、白板、教程医疗和远程教学.所有多媒体应用的共性是需要大量带宽和处理能力,多媒体应用是促进技术和行业融合的强大市场驱动力.2宽带网要建立真正的宽频带多媒体网络,达到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需要高速的传输载体,信息高速公路的载体有两个技术特征:一个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提供全彩色、全动态的视频信号,另一方面要提供全交互的、双向的信息流通信.传统的电话通信可在全世界范围实现双向通信,但接入最终用户的容量有限.传统的电缆网容量大,但是单向传输,没有交互通信能力.光缆的出现,极大地改观了网络带宽的现状.同时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压缩技术,可以在同样带宽的信道上传输更多的信息.3移动通信便携式智能终端PCS可以使用无线技术,在任何地方以各种速率与网络保持联络.这些PCS系统支持语音、数据和报文等各种业务.4信息安全当前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一斋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安全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众多的攻击手段病毒、陷门、隐通道、拒绝服务、侦听、欺骗、口令攻击、路由攻击、中继攻击、会话窃取攻击等以破坏系统为目标的系统犯罪,以窃取信息、篡改信息、传播非法信息为目标的信息犯罪.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具有保护功能、检测手段,以及攻击的反应和事故恢复能力.。

社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社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社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朋友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还是获取信息、建立商业关系,社交网络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社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社交网络的起源社交网络并非近年来的创新,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人类进化的初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建立社交关系。

这些关系最初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而形成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社交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二、社交网络的演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来扩展他们的社交圈子。

这种形式的社交网络带来了更丰富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地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改变了社交网络的面貌。

三、社交网络的崛起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建立连接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的兴起,人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社交空间,可以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也可以通过关注感兴趣的话题来拓展自己的视野。

四、社交网络的影响社交网络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现在,我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媒体,而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获取新闻和实时动态。

其次,社交网络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即使身处不同的地理位置,我们也能与朋友和家人保持紧密的联系。

此外,社交网络也成为了商业推广和个人品牌塑造的重要工具。

五、社交网络的挑战和问题然而,社交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们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社交互动和现实生活。

其次,虚假信息和网络欺诈也成为了社交网络的一大隐患,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

此外,关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六、未来社交网络的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社交网络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从局域网到全球互联网的演进计算机网络,即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结构。

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过程。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管理系统。

这个时期,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如何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以便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到了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始资助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分布式网络技术,以保障在战争时期,即使部分网络节点受到攻击,整个网络依然能够保持通信能力。

这就是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起点。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地理范围内使用的计算机网络,通常局限于一个建筑物、校园或特定的地区。

局域网使用以太网技术,通过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局域网的代表有以太网(Ethernet)和令牌环网(Token Ring)。

2、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局域网和计算机设备的网络,使得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广域网使用多种传输协议,如TCP/IP、PPP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因特网(Internet)到了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国防部将ARPANET分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其中民用部分发展成为今天的因特网。

因特网通过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通信网络。

三、计算机网络的未来1、5G技术 5G技术将为计算机网络带来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这将使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更快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理论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与标志性成果:1)数据通信技术日趋成熟,为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2)分组交换概念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ARPANET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分组交换理论的正确性2)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为更大规模的网络互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E-mail、FTP、TELNET、BBS等应用展现出网络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1)OSI参考模型的研究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网络协议标准化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TCP/IP经受住了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推动了Internet应用的发展,成为业界标准第四阶段:Internet应用、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发展1)Internet作为全球性的国际网与大型信息系统,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Internet大规模接入推动了接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3)对等网络技术的研究,使得“即时通信”等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互与共享的方式4)无线个人区域网、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城域网技术日益成熟,并已进入应用阶段。

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5)Internet应用中数据采集与录入从人工方式逐步扩展到自动方式,通过射频标签RFID、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以及光学视频感知与摄录设备,能够方便、自动的采集各种物品与环境信息,拓宽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更为广泛的信息交互,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形成与发展6)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增长,社会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强烈的社会需求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一讲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讲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

问题: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说到每天上班 8小时这件事 ,其 实是本世纪人类生活史上的最大 发明 , 也是最长的一出集体悲喜 剧 “ ——朱德庸
受雇于某跨国公司 的雇员 -SOHO一族
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变化
省委书记短信致百万农民: 要靠互联网改变生活

“农民朋友们:山西百万农民学电脑科普培训启动 了,希望农民朋友踊跃参加,做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农民。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山西省 委书记张宝顺。” 2007年06月11日上午11时许,我 省400万农民手机用户收到了这样的短信。 --摘自 山西日报
让社会主义国 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
能源网而不能连接 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 仍是我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 第一根专线。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会上,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 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
带来了社会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未来互联网应用的三大 领域
• •
信息娱乐产业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新闻和信息传播业

五、从单一互联网发展到综合网络环境
发展趋势:从互联网发展到综合网络环境。
技术上:从单一互联网+电脑(如:WWW、 VAN、VPN、Intranet/Extranet等)发展到到 (1)互联网自身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第一阶段:网络探索时期(1987~1994年 )

1993年3月 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的数据通信阶段;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的多机通信阶段;遵循国际标准协议,有统一网络体系结构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的阶段。

1-1-2远程终端系统存在着以下缺点: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较低,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瘫痪。

多机通讯系统存在着以下特点: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通信;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分散又统一,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原来单个主机的负载可以分散到全网的各个计算机上,便利网络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在这一系统中,单机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全面瘫痪。

1-4-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增加可靠性4、提高系统处理能力1-5-2网络操作系统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加上具有实现网络访问功能的模块和有关数据通信协议构成的。

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各种服务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1)、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2)、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打印。

2-2-1调频调频方式是指在传输数字信息时用基带信号来控制载波的频率变化,也就是用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去控制载波的振荡频率的变化。

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大类。

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非相干解调,这种解调方法在接收端不需相干信号,可用异步方式传输,灵活性大,设备简单。

非相干解调实现方法有零交点法、鉴频法、差分检波法和动态滤波法等。

不归零制码不归零制码分为单极不归零脉冲和双极不归零脉冲。

单极不归零脉冲是一种基本脉冲,在一个码元时间内,有电压(电流)表示“1”,无电压(电流)表示“0”当连续发关1码或0码时,码元之间无间隔,不易区分。

双极不归零脉冲在一个码元时间内,正电压(电流)表示码元1,负电压(电流)表示码元0。

由于1和0的脉冲同谋之差增大,从而发送了判别特性。

此时,在接收端只要判别接收信号的正负即可。

在低速数据传输方式中大多采用双极脉冲。

曼彻斯特码采用这种编码,当数据为1时,信号在位之间由高电位变换为低电位;数据为0时,信号在位中间由低电位变换为高电位。

曼彻斯特编码采用固定的形式对0或1信号进行编码。

这种编码由于隐含了传送端的时钟信号,因此接收端可以依其信号随时调整解调的时钟速率,以达到自我时序的目的。

以太网络结构中的传输机制就是时序信号与数据信号所共同组成的编码方式。

2-3-1串行通信是指数据流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输,每次由源地址传到目的地的数据只有1位,速度比较慢。

计算机要使用电话线来进行通信,就必须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技术。

2-3-2并行通信方式并行数据传输是指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常用的方式是将构成一个字符代码的几位二进制比特位分别通过几个并行的信道同时传输。

在并行传输中。

一次传送一个字符。

因此,收方和发方不存在字符同步的问题。

2-4-21、同步传输所谓同步,就是要求接收端按照发送端的速率来接收数据。

接收端的校正过程就是同步。

(1)、位同步。

位同步是使接收端接收的第一位数据信息都要和发送端准确地保持同步。

(2)、字符同步。

字符开始同步,结束也同步。

(3)、帧同步。

数据和控制信息按一定的帧结构进行传输,作为一次传输的基本单位。

同步传输中,数据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有时钟确定,因吃各种数据无起始位和停止位。

同步传输时,先向接收端发送一串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把收到的同步脉冲信号予以锁定,然后按照相同频率接收数据信息,2、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是在每个代码的前面增加一个起始位(逻辑0),在接收端收到起始位后,立即启动一个内部时钟,按要求接收一个字符的代码,字符代码之后跟一个或多个停止位(逻辑1)。

起始位通常占1位的时间间隔,而停止位通常占1.5~2位的时间间隔。

异步传输是按位逐次传输的,2-4-33、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比较两种复用技术的性能比较如下:时分多路复用比频分多路复用传输速率高,可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全部带宽;在时分多路复用中只需要一个Mondem,而在频分多路复用中,每个通道均需一个Mondem;在频分多路复用中,通常需要模/数转换设备,而在时分多路复用中具有明显的数字形式,特别适用于与计算机的直接连接;时分多路复用混合不同速率的同步方式的终端,能适应新的数据通信网;在进行数据传输的差错控制和校正操作时,时分多路复用比频分多路复用产生较多的时间延迟。

2-4-42、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有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之处在于电路交换中信道带宽是静态分配的,而分组交换中信道带宽是动态分配和释放的。

在电路交换中已分配的信道带宽未使用时都被浪费掉了,而在分组交换中,这些未使用的信道带宽可以被其他分组所利用,因为信道不是为某对节点所专用的,从而使用信道的利用率非常高。

别一个不同点是电路交换完全透明,发送方案和接收方可以使用任何速率、任意帧格式来进行数据通信。

而分组交换中,发送方案和接收方必须按一定的数据速率和帧格式进行通信。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最后一个区别是计费方法不同。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费用取决于通话时间距离,而与通话量无关,原因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独占信道带宽。

而在分组交换中,通信费用主要通信流量计算,仅适当考虑通话时间和距离。

IP电话(IntennetPhone)就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一种新型电话。

2-6-31、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有三种方式:(1)空间站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2)空间站之间的通信(3)通过空间站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面站相互之间的通信。

2、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与模拟卫星通信系统相比,数字卫星通信系统有如下特点:多址连接能增大传输容量。

在数字卫星通信方式中,一般采用时分多址连接方式。

即每瞬间只发送(放大)一路载波,这样,行波管功放工作在饱和区也不会产生干扰,所以传输容量可以加大。

能够把传输速率不同的数字信号进行复接和多址连接,便于配合综合业务数字网工作以及和地面通信网的连接。

便于纠错和加密。

便于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先进技术,从而降低成本。

3、码分多址(CDMA)方式码分多址分式主要适用于容量小、移动性大的卫星通信系统。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各地球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占用同样的射频带宽,发射时间是随机的。

各站址的划分是按各站的码型结构不同来实现的。

一般选择伪随机(PN)码作地址码。

一个地球站发出的信号只有与它相关的接收系统才能检测出来。

3-2-1总线(Bus)结构网络总线结构网络的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在总线上增加一分支插口便可与分支节点相连。

总线超载时还可以扩充总线。

使用的电缆少,县安装容易。

设备简单,可靠性好。

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定位难。

3-2-3环形(Ring)网络环形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上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上串行通过各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迟;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因为增加节点将打断环路,网络将不能动行;可靠性底,一个节点故障将导致全网瘫痪;维护难,为故障节点定位难。

3-2-6分布式网络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分散控制,即使整个网络的某一局部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全网的运行,因而有很高的可靠性;网中的路径选择最短路径算法,故网上延迟时间少,传输速率高,但控制复杂;各节点间均可以建立直接数据链路,信息流最短。

3-3-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共分为7层,它们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规定了每层的功能以及同层内如何协调。

每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同层进程之间进行相互通信,这种通信是通过调用下层功能来实现的。

3-3-2物理层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称之为物理层(PhysicalLayer),它位于OSI的最低层。

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和功能的规程特性。

它的作用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3-3-3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3-4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网络层利用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通过一个或数个通信网(数据网、电话网等)在计算机及其他终端等系统之间实现透明数据转移。

网络层向上一层(传输层)提供了开放系统间端点到端点(EndtoEnd)的信道,即网络连接(NetworkConnection),而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是相邻开放系统间链路到链路(LinkbyLink)的连接。

中断路内的选择、连接建立、保持及释放等功能都包括在网络层的协议中。

3-3-6会话层1、会话层的主要功能会话层建立在传输层之上,由于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使得两个会话实体之间可以不考虑它们之间的通信细节。

当两个应用程序进行相互通信时,希望有个作为第三者的进程能组织它们的会话,协调它们之间的数据流,以便使应用进程专注于信息交互。

设立会话层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在会话中的应用进程之间提供会话组织和同步服务,以及对数据的传送提供控制和管理,以协调会话过程,为表示层实体提供更多的服务。

3-3-7表示层表示层要保证所传输的数据经传送后其意义不改变。

表示层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描述数据结构并使之与机器无关。

表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些编码规则定义在通信中传送这些信息所需要的传送语法。

表示层提供两类服务: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间交换信息的表示方法与表示连接服务。

表示层的功能包括: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表示连接管理;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

3-3-8应用层应用层用于处理应用进程之间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

应用层的功能可分为适用于一般业务的资源利用功能(例如文件转移及存取、数据库访问、电子信箱的存取等)及计算机网络运行控制所需的网络管理功能。

TCP/IP在模型中不存在参考模型传输控制协议Protocol)。

它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机器。

它把输入的字节流分成报方段并传给网际层。

在接收端,TCP接收进程把收到的报文再组装成输出流。

TCP还要处理流量控制,以避免快速发送方向低速接收方发送过多报文而使接收方无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