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

合集下载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新时代。

此后,新中国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在两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多次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

经济建设的基础非常薄弱,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得人民生产的力量大幅下降,粮食严重不足。

同时,国民党残余军队在国境线的外围开展武装反抗。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共领导人决定实行土地改革,打击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彻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控制住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于1952年基本胜利。

土地改革和对资产阶级的镇压,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顺利实行。

在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方面,国家逐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府、企业和军队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国有企业、银行、保险、医疗和教育等领域中,新中国也逐步建立了起来。

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实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新中国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必要而艰巨的任务。

这个计划制定了迅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并将重点放在工业、农业和运输部门的发展上。

尽管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人力、技术等不足,但是这个计划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在重型工业、机器制造和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集体农业,新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农业生产体系。

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革命从1957年开始,中国卷入了另一种类型的革命。

这场动乱主要是爆发于中国共产党内部,被称为"大跃进"。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

尽管"大跃进"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但在钢铁和煤炭等能源储备方面,计划完全失败。

1966年,中国发生了第三次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式的客观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式的客观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式的客观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我们主要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

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有没有其他有利形势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为了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得到了苏联对我门的支持。

在当时,对一个新生政权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949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

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____________隆重开幕。

(2)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重要文件。

(3)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

(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____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___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____________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王晓琴论文——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王晓琴论文——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我国周边安全王晓琴一、摘要:1、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我国未来周边形势不容乐观(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挑战对策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总结以下四种现状:现状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

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现状二,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

新中国社会治理历程简述内容

新中国社会治理历程简述内容

新中国社会治理历程简述内容
新中国社会治理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建设阶段(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阶
段(1978年-2008年),新时期的社会治理阶段(2008年至今)。

初期建设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

政府在
此阶段主要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

社会治理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通过统治方式来维护社会稳定,管理社会事务,加强社会管控。

在社会组织方面,一些群团组织(如工会、共青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

这个阶段社会治理的特点是逐渐出现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更加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开始探索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居民自治和社区自治。

新时期的社会治理阶段: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中国快速经
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治理的任务和责任也逐渐增加。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更加注重法治化和规范化,强调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政府还加强了对于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鼓励社会组织发挥更广泛、更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参与、各负其责的格局。

同时,政府也推动居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的发展,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原因首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

在国内方面,新中国需要进行国家建设和发展,经济基础薄弱,国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国内面临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亟待解决。

在国外方面,新中国成立时恰逢冷战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存在抱有敌意,试图扼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因此,一边倒外交政策成为新中国的必然选择,以避免在国内外受到围追堵截的封锁局面,从而获得对外发展所需的国际合作资源。

其次,一边倒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对外援助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资源有限,经济发展困难。

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新中国需要从国外获取援助,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援助和物资援助等。

而新中国在这一时期更倾向于援助方面的多国多元化,以实现国内产业发展的多元化。

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援助,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最后,一边倒外交政策也是新中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合作的需要。

新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新中国得以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友好关系和合作关系,推动国际间的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取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之一总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源于多方面原因。

国内外形势的压力推动了这一政策的形成,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定了这一政策的执行,国际和平和合作的宗旨给予了这一政策以合法性和正当性。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还为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讲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会遭遇挫折和困境。

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

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得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工业生产几乎停滞,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物资极度匮乏,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工业方面,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下。

许多工厂因战争而受损,无法正常运转。

同时,工业结构也不合理,重工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发展不足。

农业方面的问题同样严峻。

农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下,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国民经济。

首先,在土地改革方面,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干劲十足,努力耕种,粮食产量逐渐增加。

其次,加强对工业的整顿和改造。

政府投资修复和新建了一批工厂,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

同时,通过调整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财政金融领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措施。

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监管,控制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秩序。

在贸易方面,积极开展内外贸易。

一方面,努力恢复国内市场的繁荣,促进商品流通;另一方面,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换取外汇,引进急需的物资和技术。

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修复和新建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力资源方面,注重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通过举办培训班、派遣留学生等方式,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恢复和发展。

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钢铁、煤炭、机械等重工业产量大幅增长,轻工业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点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与考点期末复习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文献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特点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过程
(2)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3)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
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美国侵略朝鲜的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背景 (①陆: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②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海: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是口号) 指挥 ①中国:彭德怀;
土地改革
巩固政权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
课堂演练
1.(2021年海南)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 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 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三次 “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和 三大改造
毛泽东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三大 毛泽东思想 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 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站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边缘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漫长岁月中,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演变,实现了巨大的成功和变革。

本文将探索新中国成立年来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内战之后,中国城乡面临着极度贫困,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极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穷二白,许多产品需要依靠进口。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92.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47美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建设。

在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政策措施中,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体制,实行了土地改革,企业私有化,实行计划经济,进行对外贸易与投资。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经济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693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62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3%。

封闭的经济体制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计划经济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和浪费。

与世界经济孤立导致技术的滞后,生产率低下,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于是在这个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以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企业的市场化经营,鼓励民间投资创业,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合作等措施,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迅速融入全球化。

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通过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农村经济、城市工业和国际市场的多方面发展。

改革开发的知识点总结

改革开发的知识点总结

改革开发的知识点总结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国民经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复苏,国家手握的资源比较匮乏,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而且国际上形势也比较严峻,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实施了长期的经济封锁和政治打压,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便应运而生。

2.改革开放的初衷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开放措施,全方位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外资、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在发挥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实现强大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方针和目标。

3.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进行了四大现代化建设,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是以农村为重点,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走出了一条新的改革开放之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效的动力。

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经济的发展和质量全面提升,国际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4.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成果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复苏和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源动力。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人民幸福指数快速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改善。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实现了经济的独立和发展的主动权。

5.改革开放的未来改革开放的未来可以说是充满希望。

一方面,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将会更加深化,并且会根据国际形势、国内发展和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讲义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

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得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工业凋敝、农业萎缩、通货膨胀严重、物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措施,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为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峻的经济形势(一)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战争的肆虐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农田荒芜。

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急剧减少。

农业方面,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大幅降低。

(二)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超发,物价飞涨,市场秩序混乱,人民手中的货币迅速贬值,生活陷入困境。

(三)物资极度匮乏基本生活用品供应紧张,粮食、布匹、煤炭等物资短缺,人民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一)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二)稳定物价通过打击投机倒把、加强物资调配等措施,稳定了物价,结束了长期以来的通货膨胀局面。

(三)统一财经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经管理体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调整工商业采取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等方式,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促进了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五)兴修水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

(六)发展交通运输业修复和新建铁路、公路,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恢复国民经济的成果(一)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业总产值显著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农业生产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二)财政状况好转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支逐渐平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资供应得到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五、恢复国民经济的意义(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信心,巩固了政权的基础。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采取了那些措施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十分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外有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孤立、封锁与包围,企图将中国革命扼杀于摇篮中;内有国民党残余军队和特务土匪的威胁与破坏。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使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

一、军事上:1、全国的基本解放:具体措施:⑴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歼灭国民党残余部队:①继续向华南、西南进军。

于1949年9月到1950年3月下旬,连续发动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和西南战役,消灭国民党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

②解放海南岛。

1950年3月上旬至5月初,进行海南岛战役,取得了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胜利。

③和平方式解放云南、四川、西康地区。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主席龙云、西康主席刘文辉宣布起义,使之得到和平解放。

⑵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

⑶和平解放西藏:为了打击阻碍西藏和平解放的反动势力,于1950年发起昌都战役,使之得到解放,打开进入西藏的大门。

1951年,双方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宣告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影响:①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灭了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

②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除台湾和一些海岛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③结束了我国长期分离和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新中国建设的开展和由新民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公开进行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的内政。

越过三八线,将其战火烧到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严重的威胁到中国国家的安全;同时美国的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武装干涉我国的内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的领导人认真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后,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最终在中朝军队的共同努力下,迫使美国于1953年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历史课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历史课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表
项 目 全国总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 50% 25% 27% 49% 83% 48%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粮食 棉花 钢铁 煤炭
1.1亿吨 44.4万吨 15.8万吨 0.32亿吨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前最高年产量比较
产品 名称 粮 棉 钢 煤 发电 原油 1952年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加 9.3% 53% 46.2% 7.4% 2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阅读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严 重的经济形势? 2、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 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哪 些措施,结果如何?
一、严峻的经济形势
1、特征:贫穷落后,千疮百孔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 物资缺乏,通货膨胀(1400多亿倍),人民生活 困苦 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1639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72.6亿吨 44万吨
49% 193% 754% 105% 68。1% 272%
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乎 没有停止过战争。单单八年的抗日 战争就造成了3500万的人员伤亡和 近60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还有 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对社会 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社会的动荡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演进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演进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演进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安全形势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当时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内忧包括国家形势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困难以及政府权威的建立和巩固等问题。

外患主要是来自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特别是与美国的对抗。

抵御外来干涉、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

第二章改革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包括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环境污染等。

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面临着新的威胁和挑战,如港澳台问题、领土争端等。

中国开始注重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形势
目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威胁国家安全。

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中国的安全风险。

中国积极主动地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军事建设、情报收集和防范能力。

第四章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面对新的安全挑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安全战略。

这些战略包括坚持国家安全优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加强国内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的构建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维护自身国家安全。

第五章展望未来的中国国家安全
展望未来,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将继续面临复杂性和挑战性。

中国将继续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加强军事力量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安全能力。

中国将积极应对各种安全问题,为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影响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影响

浅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当时国内一穷二白,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经济封锁、禁运等政策,使新中国的发展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作为又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唯一可借鉴的范例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因而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向苏联学习,并在其帮助下建立了类似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谓的计划经济体制也称之为指令型经济。

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计划经济就是以国家的行政命令(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

首先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萌芽阶段(1949年10月~1950年6月)。

1949年底,我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建立国营企业,从而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开始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后又对非公有制私营工商业也进行调整,将其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

同年冬中央确定实行全国财政经济统一管理的方针,在1950年2月的全国财政会议上一指令性的方式提出了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的“六个统一”,说明此时已经开始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些计划和措施。

1950年5月的《1950年国民经济计划概要》又对工农业等二十多项内容进行了计划编制等。

同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认为东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开始了有计划地经济建设,但是新解放区却还不具备计划经济建设的条件。

这就说明此时的计划经济还属于萌芽阶段。

其次是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6月~1952年8月)。

七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1950年8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计划工作会议,讨论和编制1951年计划和3年奋斗目标。

虽然最后没有形成三年奋斗目标的计划文件,但是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决策等级结构的雏形。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 世界和平,大大 提高了新中国的 国际威望,为新 中国赢得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和平 环境。
志愿军凯旋回国
课堂小结
米棉 之战 土地 改革 抗美 援朝 物价开始 趋向平稳
消灭地主阶级, 解放农村生产力 巩 固 了 新 生 的 政 权
课堂小结
维护和平, 提高威望, 赢得和平环 境
共探胜利的原因
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 线,捐款飞机大炮,广大 青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 志愿军,这是一场轰轰烈 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全 国 捐 献 款 参踊 加跃 志报 愿名 军
捐献款
55650亿元
可买飞机 3710架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 款项,此数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 人民币为5.5650亿元。
二、土地改革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占乡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 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 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 劳作,仍不得温饱。 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严重阻碍 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 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 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仍处在 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新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 的形势,物价飞涨;在很多地区,广大农民所 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 面,美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如何巩固新 政权,消除内忧外患呢?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稳定物价之战
新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建国初期经济方面的严峻形势

建国初期经济方面的严峻形势

建国初期经济方面的严峻形势
第一个现实状况是人们对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已经不信任:新中国建立不久前,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搜刮了人们的所有财富,如此一来,人们对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免会发生怀疑。

所以政府的信誉恢复,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是摆在新中国面前的难题之一。

第二个现实状况是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基本为零: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国的重工业还是有一定发展的,但是其败逃后,大肆毁坏,所以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们可以造桌子椅子,但是却不能造出汽车轮船”。

由此可见,新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起步极低,基本为零。

第三是帝国主义的制裁封锁:大多数列强支持的国民党败逃之后,列强支持的重心也就转移了。

对于新中国,列强虽然武力上不好行动,但是在经济上却是全面制裁。

新中国的恢复经济之路举步维艰,好在英明的领导下,我们挺了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上: 国民政府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
的烂摊子,经济极端落后。
二、巩固政权的措施
统一大陆 1.军事上: 抗美援朝 2.政治上: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经济上:
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
顶部英文 TIME the weekly newsmagazine 底部英文 RED CHINA'S MA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曾联松,一位长期做经、《新华日 报》、《解放日报》等刊登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时年32 岁的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 经过夜以继日的设计,最 终国旗图案出来了.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 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9月27日,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这天的《解放日报》上,套 红刊印了正式通过的五星红旗图案。 不久,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上 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 (约合现在五百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1950年国庆,曾联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建国三 十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1977年,上海 市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增补他为市政协委员。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知识结构
政协的召开
一、新中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改运动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 动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45040[1].jpg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
军事上: 国民党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诸地负隅顽
抗。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企图包围中国,发 动侵朝战争,威胁中国安全,并将第七舰队 开进台湾海峡,武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
政治上: 各种反动势力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美帝
国主义在国际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1、为什么丑化了毛泽东主席?
2、蝗虫怎么是红色的?
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说:“我获得一个不值得羡慕的荣 誉,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名的将军。” 材料二 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美国在朝鲜的战 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错误的战争。” 请回答: (1)克拉克签署的文件名称是什么?何时签定的?导致美国 没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 中朝军民并肩作战 (2)布莱德雷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在哪 里了?朝鲜战争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 美国不顾二战后人民民主和进步力量的发展,试图称霸世 间,粗暴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肆意武装侵略,破坏其他国 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同时低估了人民革命的力量。 ● “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 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 问的形式于l l 月1 5 日公开发表: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 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 什么星是黄色的?四颗小五星为什么有一角 尖正对着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 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 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 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 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 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 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