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开题报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是合肥市“十一五”归还课题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HJG09035)。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选题的背景:1、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时代悄然到来,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变革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信息化进程不断冲击和改变着教育的行走路线,信息技术给教育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成为人们学习交往的重要技能。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学生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及能力。
许多专家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轻易的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选择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信息素养策略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实践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有效地整合教学过程,如何从有限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课外,形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寻找创新信息活动的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信息活动的积极情感,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2、学生对信息活动热情高涨。
我区每年都举办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和电脑制作活动,学生从竞赛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素养,学习兴趣浓厚,我们在3-6年开设信息课的学生中组织了一次抽样调查活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和网络课堂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信息活动,特别是网络信息活动有特别的兴趣,但在活动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却不感兴趣,他们更多地希望开展丰富多彩的的信息活动,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以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充斥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在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及学习方式。
“地球村”的形成,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型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已来临。
提高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能否真正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一定的冲击,网络教育也必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利用信息,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这个社会的指导者、帮助者、启发者,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信息素质的高低,而学生正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建设者。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成为各国的强国大计。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群体的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教学能力不一。
个体的发展并不能代表群体的素质,而群体素质高低将决定个体的发展。
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素质,使之能够与这个时代接轨、与社会挂钩,构建了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平台,使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大批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有创新能力、极具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从空间维度看,社会信息化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时间维度看,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教育已不能被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把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相统一,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下面将从硬件设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硬件设备是支撑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基础。
学校需要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投影仪、互动白板等硬件设备,以满足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设施,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网络使用畅通无阻。
其次,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重要支持。
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电子书籍、教学软件等,以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最后,评估体系是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保障。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估体系,包括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需要从硬件设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四个方面全面考虑,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题研究方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与挑战;(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策略;(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4)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2)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预期目标与计划1. 预期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模式和策略,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3)第三阶段(7-9个月):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总结研究成果;(4)第四阶段(10-12个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开展后续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贵德县河西中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我们整个社会经济与生活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产业或者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正是这样,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信息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来抓。
我们国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等。
正是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通过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业务水平。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方法,将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校,以此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总目标: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创建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方法,以此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
2、近期目标: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问卷调查,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并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方法。
3、中期目标: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能力以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实施方案——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中心小学莫方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
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
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研究目标: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刨新】l新课程研究I《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摘要: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农村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其效益,是摆在每一所项目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08]Z046号一,课题背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使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改变了农村教学环境.丰富了农村教学资源.然而调查表明.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仅限于简单的显示信息,增强课堂表面气氛,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不是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二,课题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三,研究目标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探索并总结利用农远项目资源,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三个目标:1.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艺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农远项目资源,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四,研究内容1.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探索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2民主性原则.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才能有真正的师生平等,学生才敢于质疑权威,表述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互动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在同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并让学生的每一种创意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获得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创造的体验.4独立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进行"信息技●王璩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 使学生在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5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原则."鼠标代粉笔,屏幕替黑板"确实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鼠标不能完全代替粉笔,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就像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一样.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需要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避免农村教育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六,实验范围,对象1.本校3~9年级学生.各级随机抽出—个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2在实验班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研究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七,课题思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人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八,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相结合.九,创新程度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需要.1.具有革新性,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革新.2.具有系统性.要求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强调软件和硬件的整合,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3紧紧抓住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这一农村教育发展机遇,构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十,实验步骤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分四个阶段完成:(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1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选择,确立实验教师和班级.3.制订实验研究方案.4参加一级课题组的培训.(二)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自2008年5月起,在实验班级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实验研究教学并接受课题组的评估.(三)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1.扩大实验规模,进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班级第二阶段实验研究教学.2实验教师分学科进行实验总结.(四)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1课题组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2.汇编实验教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设计的优秀教案,撰写的论文,形成专着;汇编自制教学课件等.3.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体会及创新能力的展示.4.填写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表,申报成果鉴定.十一,课题保障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学区将课题研究纳入统一管理, 2009.10-◆27l新课程研究1.一【刨新】让自信在操行评语中延伸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励学生不断地奋发向上.操行评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切忌过分笼统,形成"众人一面.千人一词,简单划一"的现象.那么.如何让操行评语闪烁个性的光芒呢?笔者略谈几点体会.一,深入全面的了解.捕捉个性的闪光点有人把教师喻为一本书,我想每个孩子也是一本书.要想给孩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如经常深入班级观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或通过他人进行侧面的了解,或向任课老师打听,或向家长询问,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从中捕捉其个性的闪光点,从而为写评语作好准备. 二,动情地鼓励,委婉地点拨.闪烁个性的光芒.鼓起希望的风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班主任写评语也一定要积极诱导.鼓励为主.得到鼓励是所有儿童正常的心理需求,而且实践证明,获得激励作用最大的学生.往往是受到鼓励最多的学生.因此,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扶植他们的自信之树,就必须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但评价学生要防止走向极端.不要以自己主观的好恶来代替客观评价.写评语时既要动情地鼓励,又要委婉地点拨,从而使学生改正缺点.具体操作还要因人而异.如对那些天赋较好,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的优秀学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例如.我曾对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X同学:作为班干.你能以身作则.让众多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你思维敏捷,回答问题总是一语中的,常常让众多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演讲时,台下的观众总是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排球赛夺回桂冠时.多少人对你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你高高举在头顶……你真是多才多艺.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让小环境束缚住了你前进的脚步,不满足才是向上的车轮.奋斗吧,争取更上一层楼!对于一些后进生,有些老师常有这种感受,好像一点优点都找不到.这时就要戴上放大镜,善于捕捉偶然的瞬间,即使是偶然的●王忠一次.也要大做文章,予以充分的肯定.寄予满腔的希望,还给他们自尊,自信,鼓起他们希望的风帆.例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后进生,他从小无父母.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沉默寡言的性格,自卑的心理影响了他的学习,在他心中,好像从未见过"阳光".于是,在写评语时,我写到:X×同学:你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你却坚持读书.这说明你是坚强的.你知道吗?当你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有多么高兴呀!振作起来吧!当你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学习时,多少同学会为你自豪,多少老师会为你喝彩!加油吧.期待着你的进步!结果奇迹出现了,一向张不开嘴读书的他,竟然能在晨读课中放声朗读.后来又在我一次故意的安排中(事先指导他朗读.然后在课堂上找他读),赢得了众多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那一次,他竟然激动得哭了.没想到,一次小小的评语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当然,表扬是鼓励,指出方向是鼓励,批评缺点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但批评要委婉地点拨,而不能俨然一个"法官"给小学生写"判决书".例如,给一位作业拖拉贪玩的学生,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X同学:还记得那次运动会上.当你快跑到终点时,你突然绊倒了,但是你却重新爬了起来.强忍着剧痛跑到了终点,当时多少老师和同学被你感动.打扫卫生时,你不怕脏不怕累,常常汗流浃背.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飞到你的脑子里去吗?另外,作业拖拉.不仅影响了你的学习.也影响了你的心情,因为你玩的时候也会背着思想包袱.最后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因此,写评语时首先要通过细致地描绘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来赞扬其优点,而后用询问商讨的口气把缺点指出来,使学生极力改正缺点.总之.一个孩子一本书,班主任越是善于细致地描绘学生的微妙之处,越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荡起奋进的激流,收到"以小见大" 的功效.(铜山县房村镇吗家小学)这样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经费,并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业务指导.理科教研组组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人员,电教专干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支撑.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每学期制订一次研究计划和做好学期小结,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收集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思阶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校农远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际交流活动,每学期从学校,教研组及各实验教师三个层面填写阶段性实验情况报表,通过总结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实验骨干的三大效应.另外,通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及邀请城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本课题最大的成果应体现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建构的多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上.让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成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另外,课题研究预计还有以下一些成果:1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2.实验研究结题报告:3课堂教学实录及公开课展示,电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集锦. 28?-2O09.10十三,课题组分工王璩全面负责,课题论证,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与研究报告;在九年级进行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刘忠整理资料,完成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初探》,课例录像,在七年级进行品德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郭维岐负责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与课题经费的开支审核,终审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集.王宏负责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联络,课题研究经验系列论文的整理,在三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王凯辉负责在九年级进行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信息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经验论文.十四,课题研究计划访问的专家许大仁陇南师专科研处主任王钦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维国定西电大校长周建业通渭县教研室主任《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组2008年4月20日(定两rf『通渭县平襄镇店予学校)。
课题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
课题研究计划:信息技术学科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然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挑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内容:-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探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出有效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案,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 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责任: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探讨人工智能在道德、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提出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措施。
- 新一代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新一代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如5G、6G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推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实验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问题。
- 建立实验室平台,开展实验验证,验证提出的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保持与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同步。
5. 预期成果与应用价值:- 预期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取得一系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研究成果可为政府决策、企业战略规划、社会公共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6.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研究工作按时、高效地进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模板研究方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可参照执行):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
常用陈述式句型表述名称要准确、规范名称要新颖名称要简洁、精练二、课题提出:课题的提出也叫课题的确立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三、指导思想和研究依据:指导思想 就是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教育理论,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 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例《初中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指导思想:本实验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实际,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高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依据:通常包含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理论假设与变量界定:理论假设:即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 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理论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第一、明确。
第二、新颖。
第三、合理第四、可测。
理论假设例如《初中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的理论假设:通过初中语文网络资源的开发 将网络资源与初中语文课程结合,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变量界定《初中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变量界定自变量:初中语文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因变量: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质量。
干扰变量及控制:实验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教学水平等素质、学生基础、学习时间;实验班学生采用平行班、严格控制学习时间及作业量等。
五、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再如:《初中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建设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系统的网络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类型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类型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研究方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人类在经历了三百多年以前的工业革命以后,又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就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研究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它促进人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网络化、多媒体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为人类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既提出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
国内,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XXX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了多年,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高效率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状态变为研究的主体,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我国,XXX于1999年6月出台的《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大决策;教育部于1998年12月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此外,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如改造中国教育科研网络系统、建设现代远程教学系统、建设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库、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展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等等。
所有这些都说明,人类的教育,在经历了农业时代的教育、工业时代的教育以后,已经跨入信息时代的教育。
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2、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利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力量,与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促进其教学教研水平和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 . 本校 3 9年级学生 。 ~ 各级随机抽出—个实验班, 其余为对照班。 2 在实 验班 探寻 信息 技术 与 学科课 程 教学 整 合 的最佳 结 合 点。 研究如何 合理 、 充分 地运 用现 有的信 息技 术资源 , 发挥 其最 大 效能 ,实施课堂教 学模式 与方法的创 新的研究 ,优 化课 堂教学 过 程, 提高 教学效 率 。 使课 堂教 学向课 外延伸 。
八 、 究 方 法 研
本课题 研究 的主要方法是 行动研究 法。教 师要将行 动与研 究 结合 起来 , 与研 究和 实践 , 参 并根据 研究 中遇 到的具体 情况 , 实 边 践、 边探 索、 边修 改 、 完善 , 边 使理论 与 实践 、 成果 与应用 有机统 一 起来 。同时与文献 研究法 、 经验总结 、 法调查研究 法等相结合 。
七、 课题思路 从现 实存在 的问题人手 , 以教 师为主导 、 生为主体 。注意 教 学
学 系统“ 四个 要 素” 的地 位与 作用 , 合理 利用信 息技 术环境 建立 自
主式 、 合作 式 、 究式 的课堂 模式 ; 研 应用 信息技 术创 设信 息化教 学 环境 . 化教学 过程 , 优 改进 学习方式 。
本课题 我们将研 究如何结合 农村 中小 学教学 实际 ,探 索并 总 结利 用农远项 目资源 ,形成 基于信息技 术环境下 的课堂 教学模 式
和教 学方法创新 的新模式 。具体达成 以下三个 目标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希望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2008年9月一、立题的背景21世纪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和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所带来的便捷几乎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作为塑造21世纪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信息技术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教育领域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它正改变着教学环境、组织、内容及方式、方法,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及教学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1、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即主要靠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学生的信息能力更加难以培养,由此可见,研究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与传统一元的唯我独尊的教育理念相反,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一种多元化的观念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程的多元化、师生角色的多元化、知识价值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网络提供的信息量大,变化极快,知识信息互相渗透,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整合,网络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共同分享教育的机会。
可见,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先进的适合时代发展和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潮流、教育行为。
3、在理论上,我们吸取了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决定性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由教师教会,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能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中交流,因此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和学习。
4、我校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媒体语言室一个,教师办公室室室有电脑,校园网已开通。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6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安全工作环境。
能力目标:让学生会整理,备份数据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电脑和养成及时备份,整理重要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备份与整理重要数据。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数据备份与整理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准备一个含有多种类型文件并未整理的文件夹。
一、环境与计算机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电脑呢,虽然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但它呢,也有天敌。
1、灰尘:会导致散热不畅,发生死机。
(显示器屏幕上的灰尘有专门的东西擦,一般对电脑硬件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士应每过半年)2、怕水:机箱受潮会导致短路,天气潮湿时要多开开电脑(先讲一下电视机的使用原理)3、怕热:温度太高会烧坏CPU(先问一下大家电脑的心脏是什么?)所以一般机房里都装有空调。
4、要尽量保持电脑附近的干净整洁,特别是键盘边上要干净,不要在电脑附近吸烟。
不要在键盘附近吃东西,不要把喝水的杯子放在键盘附近。
二、整理我的资料:师:请同学们帮我找出在以123命名的文件夹。
师:是不是找一个文件夹要花费我们很多时间。
看来我们有必要整理一下这个文件夹了,有同学会整理吗?小练习:发给大家一个含有多种类型文件的文件夹,让同学们整理好来。
整理好的同学可以玩金山打字通或金山画王。
三、保护我的资料:师:上节课我在C盘放了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里面放了备课资料,可是现在找不到了,原来是上节课某个老师以为没用删掉了,那我怎么办啊。
我打开F盘看一下,里面也有一个,原来上节课我在C,F盘都放了一个,这叫什么呢?师:数据备份,所以我们有重要的文件呢也要备份起来。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优势。
2. 分析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及优势(1)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特点①自主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合作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③开放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广泛涉猎,拓宽视野。
④个性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优势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运用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互动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学习的现状及问题(1)现状①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
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
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利用。
(2)问题①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无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学习。
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实施⽅案《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案⼀、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产⽣着影响,⽽其中发展最为迅速,影响⽇益扩⼤的,莫过于以计算机及⽹络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的促进和变⾰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多媒体和⽹络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产⽅式、⽣活⽅式、⼯作⽅式和学习⽅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类能⼒的提⾼和发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学数学教师必须进⼀步从⾃⼰学科的⾓度来研究如何使⽤信息技术来帮助⾃⼰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数学课程进⾏整合——就像使⽤⿊板、粉笔、纸和笔⼀样⾃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本课题研究的题⽬为《信息技术与⼩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名称中,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概念进⾏必要的界定,以利于我们对整个实验研究的准确把握。
我们认为,在这个课题题⽬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有四个概念:信息技术、⼩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探索。
①信息技术。
就我们所理解的来看,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泛的,它包括⼀切可能利⽤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段、⽅式⽅法等。
因为信息的来源是多样的,在学校教育中,对学⽣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书本知识、图书馆、教师的讲授、社会环境、报刊杂志、电视、⼴播,包括现在的校园⽹络、国际互连⽹等。
⽽现在通常所理解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国际互联⽹internet为核⼼的信息技术。
因此,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也仅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络internet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
②⼩学数学课程。
现⾏⼩学数学教材版本较多,我们熟悉的就有北师⼤、⼈教版、苏教版等,⽽我们的研究主要是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作者:科研室来源:时间:2008-6-7 17:42:43阅读次数:905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背景1、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信息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将发生彻底的改变,学生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交互方式向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学习;学习材料不仅有课本,还有以文字、图像、图画、声音、动画等多种符号表现的电子教材;不仅可以按照线性的顺序阅读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以非线性的顺序进行超媒体教材的阅读;在信息时代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发生彻底的改变,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角色正在或将要从原来的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转变。
随着我校现代信息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受益者、运用者和学习者。
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与学生、同仁、专家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为对教师、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信息技术已成为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近几年来,我校逐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并且添置了必要的电教软件,每台电脑都上了因特网。
下个学期,学校将在新办公大楼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管中心,从根本上改善学校信息技术条件。
同时,我校“十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已经顺利通过了结题验收,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信息技术课题计划
信息技术课题计划制定信息技术课题计划是一个有组织的过程,需要明确定义研究目标、方法、时间表和资源。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技术课题计划大纲:课题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你的课题,确保标题能够清晰反映研究的核心内容。
背景介绍:详细描述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
说明为什么这个课题是重要的,以及它对信息技术领域的贡献。
研究目标:明确定义研究的主要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并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研究问题:具体列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有助于指导研究的方向和焦点。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你将采用的研究方法。
这可能包括实验设计、调查、案例研究等。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并确保它与研究目标一致。
相关工作:回顾过去的相关研究,说明你的研究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贡献。
预期结果:描述你预计从研究中获得的主要结果。
这可以包括新的技术、算法、模型等。
时间表: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显示研究计划的各个阶段和完成日期。
这有助于确保研究按计划进行。
资源需求:确定完成研究所需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
确保你有足够的支持来完成研究。
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影响研究进展的风险,并提供应对这些风险的计划。
伦理考虑:讨论与研究相关的任何伦理问题,并确保研究计划符合相关的伦理准则。
预期贡献:总结你的研究对信息技术领域的预期贡献,强调其实际和潜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列出已经引用或将要引用的文献,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个大纲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主题和要求进行调整,但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研究计划的方向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已经进入21 世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的积极影响,多媒体和网络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现行的《基础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研究性。
教育家彼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深入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是教师着力要努力的方向。
因此,进行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无论从国家、教师、学生哪一方面来说,均具有实践价值。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的研究”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在“十五”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对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做出了专门的阐述;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对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 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研究性学习已深入校园,开展得如火如荼,既推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又锻炼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生基本上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的匮乏,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过程管理的缺失等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日益凸现,成为制约研究性学习发展的瓶颈,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在一起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的课题也就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其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特别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网络为之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为之拓展了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
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
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
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全程融合,有利于形成全新的学习模式,变接受学习为主为探索学习为主;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有助于拓展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拓展学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添学习兴趣;学科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大量活生生的案例,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学科研究性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提供借鉴,加速信息技术与各课程的整合,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
3、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本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李建友校长,事业心强,教研能力强,他两次被评为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
撰写过多篇的论文在省、市获奖。
经常组织举办示范课、评优课、汇报课以及课改论文评选,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探索总结课改经验,促进了全镇课程改革的步伐。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是学校里的中青年骨干,都获得过镇、市“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的荣誉。
课题组成员有三分之二是原“十五”课题组的骨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与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中多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一、二等奖。
实验班的教学质量也是遥遥领先于普通班,在群众中有口皆碑。
因此可以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承担本课题的研究。
并在时间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
在资料设备方面,我校现有100兆校园网,10兆INTERNET 光纤接入,有一个万册图书室,全校计算机总数达40 多台,此外教学光盘约100 张。
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像机、扫描仪,放刻录机,一个电脑网络教室。
三、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拓展了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范围,使信息技术在学科研究性学习中突显优势;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直观、形象、生动乃至网络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种主动、独立、体验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教师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新课改素养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动去获取知识,能真正促进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
和过去的教学方法相比,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资源大大增加了。
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主攻方向:一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交流、协作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自主查找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信息、网上交流,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实施。
从整体上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实现课题研究的网络化、信息化,课题管理的科学化、电子化。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一是如何选择和确立研究的子课题;二是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对网上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高效的处理;三是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模式,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实验目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研究性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又是网络时代接受学习的主要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探究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目标是:1、培养学生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运用网络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2、获得初步的网络操作、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自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本方法和运用能力;4、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网络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研究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试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激活学科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激活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性学习情境,探讨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三是探讨和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
四是对比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所产生的优势,探索出一套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的科学、高效的方法。
五、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两个班作为对比实验班,实验班每周定时用一节课集中活动,教师到场指导学生活动。
课外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网上交流和指导。
另外选择了7—8 个信息技术素养及自主学习素养较好的学生,共同去探讨确立研究的课题和研究的方案。
六、研究内容:1、成立课题组,写出实验方案。
2、业务培训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研究性学习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
课题组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训。
3、定时召开课题组会每两周一次课题组会,团结协作。
主要任务是集体学习和交流、整理并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根据需要微调进度和计划。
4、实验开始(1)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使用,写出流程图。
(2)指导教师选题,提交开课题报告。
(3)指导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工作内容:①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一手资料。
②指导学生把各种资料归纳整理传上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
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协作,分析比较搜集到的信息,去粗存精,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④挑选优秀学生示范全过程。
七、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关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探究实验”等问题的论述,从中提炼出学生“研究性学习” 所包括的内容、“探究自主学习” 的研究现状等,从而使整个研究的概念体系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基础之上。
2、实验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实验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将实验班级学生成绩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该实验在三、四、五年级进行,在现有各年级选出一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的其他班作为对照班。
3、行动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本题题将采用实验班进行资料搜集。
安排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材料,然后制成文稿等形式。
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课件等形式。
教师个人也要上网查找相关的许多有关资料和课件,其内容有;(1)、与课改教材相配套的“视频资料” 。
(2)、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各种学说及相关证据。
(3)、上网查找研究性学习的范例课件;通过分析可引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证据及图片和文字内容。
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成果展示。
八、研究目标检测体系:第一阶段:(2006、10---2006、11)1、确立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确立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6、12---2007、8)主要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在此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资料搜集。
第二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成果展示,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
第三阶段:(2007、9---2008、8)在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础上,进入课题探究的实践阶段,进一步创设教学案例,实现验证“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究,完成研究报告。
此阶段主要完成以下的任务:1、成果展示。
2、探究结果。
3、能力提升。
4、总结。
2.教师目标:通过研究,逐步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