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学习课程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课程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课程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学习石志芬老师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为,物理规律教学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应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能力或知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

力求把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顺序的教学阶段。

2、充分分析学习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特征,把握准学生能够接受且能将教师所授内化为自有的方法,使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筛选出最有效、最优的教学方法,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依纲据本制定三维目标教着必须明确通过一堂课下来,自己要培养学生什么东西,要让学生不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以拓展。

4、整合教材内容教材内容的整合在于让教师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途径。

5、注重教学策略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通过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6、合理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不能滥用,而是看教学是不是真的需要,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用多了,课堂固然“热闹”,但学生通常在这种热闹中找不到自己要的东西。

有效的媒体教学,不仅能直观的再现物理现象,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7、制定多元的学生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国培中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学习的粗略感受,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浅析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浅析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浅 析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之 我 见
周 忠 伟 ( 重 庆 市江 津 几江 中学 重庆
4 0 1 0 0)
中图 分类 号 : G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2 — 0 2 5 9 - 0 1
“ 教 育 者 的艺 术 表 现 在 使 学 生 能 够 透 彻 地 、 迅 速地 、 愉 快 地 引 导 学 生 去 探 索 知 识 . 学 生 应 处 在 探 索 知 识 的 主体 地 位 上 . 教 师 动手 、 动脑 、 动E l 积极主动 、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习 。 要 学 习 知 识 技 能 ” 教 学 的 技 巧 和 艺 术就 要 使 学 生 渴 望 获 得 知 识 和 应 让 学 生 动 眼 、 统 的过 死 的 弊端 . 使 学 生 完 全 置 不断追 求真理 . 并 带有强烈 的情绪色彩 去探索 、 认 识客 观世界 , 克 服 传 统 教 学 中教 师 讲 的过 多 . 所 以教 学 过 程 必 须遵 循 这 一 真 理 . 要 精心设计教学 程序 , 以 启 迪 身 于 物 理 的 环境 中学 习物 理 。如 “ 密度” 教学时 . 就 可 以指 导 学 生 学生 的心灵 . 点 燃 其 思 维 的火 花 , 来 激 发 学 生 的情 感 、 兴 趣 和 意 “ 实验探 索” . 教师 对 教 材 可 作 创 造 性 的 处 理 而 不 必 完 全 形 式 化 志. 使 学 生 的 认 识 活 动 成 为 一 种 乐趣 . 成 为 精 神 上 的需 要 。 物 理 的 依 据 教材 展 开 和 进 行 。密 度 是初 中力 学 中非 常 重要 的概 念 . 也 教学艺术的表现 . 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 个 教 学难 点 。 本 节 课 可 以用 实验 — — 探 索 贯 穿全 课 。 首 先 教 师 1 . 设计物理情境 . 激 发 学 生学 习兴 起 提 出问 题 . 教 师拿 出 两 块 大 小 不 同涂 上 颜 色 的金 属块 . 问 学 生 能 即使 是 刚学 物 理 的 学 生 .头 脑 中 对 物 理 知 识 的 了解 总 有 些 否 很 有 把 握 的判 定 它 们 是 否 属 于 同 种 物质 ? 当学 生感 到 困难 时 . “ 前 科学概念 ” 其 中 包 含 了 理 解 和 误 解 如 在 教 “ 光的折射 ” 现 象 教 师 指 出 : 鉴别物质 可以根据物质 的特性来鉴 别 , 只凭气 味 、 颜 时. 介绍 一个 实验情景 : 实验 装置是一个 玻璃槽 中装水 , 水 中 插 色 、 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 够的 . 我 们 还 必 须 探 上 一 个 塑料 泡 沫 片 .在 塑 料 泡 沫 片 上 粘 贴 一 条 用 塑 料 纸 剪 成 的 索 物 质 的一 种 更 隐蔽 的 特性 .这 种 特 性 可 以从 物 质 的质 量 和 体 鱼. 让几个学生各用一 根钢丝猛刺水 中的鱼 . 由 于学 生 总 认 为 眼 积 的关 系 中发 现 。 要求 学 生 分 组 讨 论 . 设 计 出 研究 几 种 物 质 的质 睛 所 看 到 的 鱼 的 位 置 那 么 准 确 界 定 一 样 .在 这 样 错 误 的 前 科 学 量 与 体 积 关 系 的 实 验方 案 。教 师 可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水 平 , 进 行 诱 概 念 的 影 响 下 . 自然 出现 在 日常 生 活 实 践 中对 一 些 自然 现 象 凭 导 启 发 : 每 一 种 物 质 的 质 量 与 体 积 能够 改 变 ( 如 分 别 取 几 块 大 小 自己 的 经 验 或 直 觉 形 成 错 误 的判 断 教 师 把 泡 沫 片 从 水 中提 起 不 同 的 铁 、 铝 等 固体 , 几 杯 体 积 不 同 的水 、 酒 精等液 体 ) , 分 别 测 来, 发现三根钢丝都 落在鱼的上方 , 接 着说 : 要 知道这个道理 , 就 出每 一 种 物 质 几 组 对 应 的 质 量 和 体 积 .再 来 研 究 质 量 和 体 积 之 得学 习“ 光 的 折射 ” 现 象 这样 的 引人 . 将 光 学 原 理融 人 日常生 活 间 的关 系 。接 着 让 学 生 分 组 设 计 实 验 , 开展 全 班 讨 论 . 确 定 出 最 中来 . 可操作性 . 创 设 的 简 易 实 验 把 学 生 带 人 一 个 渔 民 叉 鱼 的情 佳 实 验 方 案 . 让 学 生 自选 器 材 , 分组实验 , 得 出数据 , 引 导 学 生 分 景 中去 . 符 合 初 中学 生 对新 鲜 事 物 好 奇 好 动 的 特 点 . 因 而 能 很 快 析 数 据 , 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 , 质量越大 . 让学生猜想 。 它 们 之 地 集 中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这 就 为接 下 来 用 实 验 研 究 光 的 折 射 结 论 间可 能存 在 什 么关 系 , 估计学生会说 : 质 量 与 体 积 成 正 比 教 师 创 造 了 良好 的认 知 起 点 只 有 通过 教师 精 心 设 计 物 理 情 景 . 才 能 指 出 : 质 量 与 体 积 究 竟 是 不 是 成 正 比关 系 . 必 须 通 过 数 据 处 理 才 使 教学 内容变美 、 变活 , 深 人到学生 的心灵之 中 , 实 现 物 理 教 学 能下 结 论 。当 学 生 发现 同种 物 质 质 量 与 体积 比值 是 一 个 恒 量 ( 成 的情 感 转 移 .学 生 将 对 物 理 学 和 物 理 教 师 的情 感 转 化 为 学 习 的 正 比 ) . 不 同种 物 质 其 比值 不 同 . 便 可 找 出物 质 隐 蔽 着 的重 要 特 性 动力 . 这 样 才 能 产 生 出 艺 术 的效 果 。 m / v , 其 大 小 是 由物 质 种 类 所 决 定 的 . 反 映 了 物 质 种 类 的 一 种 特 2 . 指导学生“ 实验 探 索” . 体 会 学 习的 乐 趣 性. 物 理 学 上 把 物 质 具 有 这 种 特性 叫做 密度 . 这 样 紧 紧 围 绕 密 度 教科 书中呈现的知识 . 通常是科学家 们早已发现 . 已形 成 定 这 个 概 念 , 创设情景 置疑 , 让学生大 胆猜想 . 并 设 计 实 验 验 证 猜 论 的 知 识 .同 然 学 生 在 学 习 时并 不 是 去 寻 求 人 类 尚 未 知 晓 的事 想 , 教师善于启发诱导 , 丝丝人扣 . 让学 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 . 发 物 或联系 . 但 它不 会 消 极 被 动 地 接 受 教 育 者 所 灌 输 的一 切 . 把自 现物理规律 , 当实 验 探 索 发 现 伴 随着 学 生 的 学 习 过 程 时 . 学 习 将 己充 当 接 受 知 识 的 容 器 . 而 会 以 自 己 的认 识 基 础 、 心 理 状 态 为 依 会 充 满 乐 趣 . 将 会 产 生 强 大 的 学 习动 力 据. 有选择地 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 . 教学艺术 的“ 基调 ” 就 在 罗丹有一句名 言: “ 生 活 中并 不 缺 少 美 。 而 是 缺 少 美 的 发 现 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 的“ 固有频率 ” . 使 教学信息收发达 到同步 , 问物 理 教 学 同样 如 此 , 但物理本身并不 是美学 . 要 想 使 物 理 教 程 激 起学生情感 的“ 共鸣” 。同时 。 物 理 知识 的 传 授 。 它 应 是 一 个 学 从 枯 燥 的 铅 字 变成 闪 烁 美 的 光 彩 的科 学 诗 篇 .关 键 在 于 我 们 教 生 自 己思 考 . 亲 自获 得 知 识 的探 索 过 程 . 从这 一意义 上看 . 学习 师平 常 教 学 中 是 否 认 真 发 掘 物 理 科 学 美 .是 否 去 展 示 其 美 学 特 活 动 不 仅 是 南认 知 和情 感 共 同 参 与 的 过 程 . 也 是 一 个 知识 “ 再 发 征 . 是否去创设美 的意境 . 让学生潜移 默化 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 现” 或“ 重新发现 ” 的过 程 。 “ 实验探索 ” 可 以 深 化 学 习 兴趣 . 这 一 冶 . 这 就 是 教 学 的 艺术 。 过程. 教师应 处于主导地位 , 精心 备课 。 设计好合理 的教学程序 ,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交流与合作,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环境。

这些观点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本主义情感交流与合作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面对面的教学结构,教师不再直接控制教学,教学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

现代教学已不是简单零碎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自由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自我实现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那就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该为自己的学生做些什么。

我认为以下两点非常值得大家去关注:一、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i 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

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物理课是学生们了解自然世界的门户,是培养学生理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多学生对物理课缺乏兴趣,认为它很难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我认为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自然现象,理解物理原理。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各种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我认为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物理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将物理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

我认为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物理问题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学习笔记的撰写,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钻研,互相促进进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如此,才能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通过深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加深了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初步掌握了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将有助于我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教学设计得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从中受益非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1: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2注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3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掌握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传授以外,还要重视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规律应用。

本文就“电阻定律”教学,采用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从教法、学法、情感培养等多方位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标签:强化;探究;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而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感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则是落实新理念的具体措施。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式。

下面就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回放实际,强化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的规律的学习,必须按照上述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诸多实际现象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巧妙质疑,使学生能自主地从诸多现象中去异求同,建立最初的认识,明确探究规律的切入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认识新事物的热情,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电阻定律’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220V 100W”和“220V 15W”的两种灯泡,然后提出问题:“在照明电路中哪种灯泡明亮?”学生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回答。

“两种灯泡的结构有何不同?”此时学生会很快发现两种灯泡的灯丝形状有异。

“‘100W’灯泡的灯丝粗而且短,‘15W’灯泡的灯丝细而且长。

”从而对两种灯泡发光程度不同的原因有了最初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热情。

二、理性分析,提出猜想从实际中观察到的现象只是直观的,感性的东西,要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理性分析,教师的引导和巧设疑问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的好,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开发,引导的不好,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导向错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例如,在上例中为了不使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可先告诉学生:“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多环节,多步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其思维品质。

当然,更要紧的是必须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认识能力都从相应的水准上得到提高。

通过长期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学生,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思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则阐述如下: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揭示客观世界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内在联系,对它们进行必要的探究并建立相关物理规律是必要的,但不可回避。

特别是当探究的规律比较抽象复杂时,就应尽量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入手,通过类比联想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简单化。

如在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著名的“动能生热”和“热能生风”实验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讨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如在进行《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可以介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再介绍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规律,而是相互关联的多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重视实验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较弱,抽象的规律往往使初中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而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归纳等处理实验数据和现象,并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价值。

物理规律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第一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课程后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我很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以这种新的物理教学理念为主并加以利用实施,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启示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教师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

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

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二、要改变以往的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题海战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体现物理的这种实践性。

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三、要增加物理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自身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学生仍然以过去那种看课本,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就可能成了新的“书呆子”,而不能培养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会发现,新的物理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知识间严密的逻辑顺序,尽力突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生活中的现象及经验,努力体现出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材内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浅谈

搞好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浅谈

搞好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浅谈初中物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理领域的交流。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的主体。

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浅谈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在提出问题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境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开始阶段要创设好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境。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联系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借助于演示实验(也可让学生亲自作实验等),使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探索物理规律所必要的感性知识,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在探索规律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建立规律中学物理实验规律的教学中,通常使用如以下三种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即实验探究法、验证实验法以及演示实验法。

1.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然后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具体实验时,可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再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和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这种实验要求老师事先要精心准备实验,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三、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讨论,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比如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惯性虽有联系,但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1、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学习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们刚刚讲完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知识,下一阶段就要进行物理规律《欧姆定律》教学,本讲座对我们设计好这一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设计本课前进行了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原来教学时我们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分析,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设计本课是否可行、教学实施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两项是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这两项分析使我们对人物和对象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设计:原来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探究过程,结合欧姆定律故事,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这种目标的设计有问题,教学对象不一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对象是学生,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对象是老师。

我们对后者进行了改进。

后来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3)增加了教学评价设计:1、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如:a、大家分组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做出回答。

①实验的结论具不具有普遍性?②为什么少数小组的数据偏差比较大?③为什么多数小组的数据总有一些小小的偏差?b、小组成员对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的表现作出评价(4)进行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和以前的教学效果相比增加了这几项从理论和程序上越来越清晰,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

中学物理教学之我见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

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根据实践经验与教学积累,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条。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提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

并在这种自我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即心得体会,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这些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分不清主次,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

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

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从实验和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情景中去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的。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

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

( 三) 、理解物理规律, 明确适用条件在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规律。

具体来讲,要做到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含义和物理意义。

中学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都要用文字语言来表示,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即反映了规律的物理含义,是规律的语言表述和表达式中显含的内容。

必须引导学生对规律的表述认真分析,真正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物理含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物理规律。

( 四) 、运用物理规律, 解决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认识物理世界,改造物理世界的过程。

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实践,运用知识再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又是完成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所必须的过程。

因为运用的过程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具体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深化和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同时,学生运用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学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发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所以,在物理规律建立之后,教师要恰当地选择物理习题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实现物理规律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总结如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当今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大力推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只能被动的从书本或教师的口中接受知识,所学习的知识没有贴近生活,联系实践。

原因之一是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密切联系,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

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事例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事例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初中物理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和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增加实验环节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推理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逐步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我会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

通过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科,尤其是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更加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

在课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协作,并从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与实际问题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课堂中,我会尽量将物理学的知识和原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学习机械的原理时,我会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常见的机械结构和机械设备,让他们发现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工程应用。

通过实际应用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摘要:物理在初中这些学科当中,属于一门重要学科,学好它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却有不少同学觉得这一学科很难,甚至谈之而色变,对物理兴趣缺乏,甚至有的同学还心生厌恶。

面对这一现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我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不断探究学生特点,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生没能够很好的把握物理规律。

因而,进行规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物理成了“老大难”。

对于身为物理教师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我不断探索,以期使自己的教学走出这一困境。

我发现,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好多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学的不透彻造成的。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因此,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必须将原来分散学习的有关概念综合起来。

只有用联系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课题,提出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与新的兴趣。

另一方面,物理规律本身,总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实为依据的。

因此,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也必须在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关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

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二、让初中生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有其一定的物理意义。

初中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着重于用文字语言加以表达,即用一段话把某一规律的物理意义表述出来,有些规律还用公式加以表达。

对于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要认真加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结论。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理想规律的教学,就可采用“合理推理法”即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的情况推想到无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最后把这一规律的内容表述出来。

在理解时,要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浅谈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

浅谈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

浅谈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我通过国培学习课程后对,,我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我同时还发现演示实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

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根据教材的精神,将书上135页图6—1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每个桌上发了一块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让学生将木块投入烧杯中。

然后设法将木块按人水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这样,对课本关于“浮力”的定义就领会更深一了,再引导学生做图6—1的实验,并增加了在用弹簧秤称了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后,让学生用手向上托物体,观察弹簧秤读数也会减小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仅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更容易接受了,同时还领悟到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直接来测量,即F浮=G空一G水。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物理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认为,要提高中学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需要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改变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我认为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提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和创新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目前,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

学生往往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对物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认为应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实验、案例和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方法。

可以引入一些物理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如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等,通过展示和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通过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更复杂的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规律学习之我谈

初中物理规律学习之我谈

初中物理规律学习之我谈西华池初中赵建斌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是物理学和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念,它特别强调并关注教学中每一个个体生命意识上的觉醒,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发挥潜在创造力的目的。

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规律学习和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是物理教学应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

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为此,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规律教学的一般规律。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1、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

2、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例,在“大气压强存在”的探究实验中,由于实验材料易找,实验简单易做且效果明显,在教学中让大家设计实验亲身体验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结果同学们做了多种实验:吸盘挂钩;纸片“托住”满杯水;乒乓球“托住”满杯水;注射器吸药液;用力吹两张纸的中间,两张纸被大气压紧压在一起;用力吹向小漏斗,小漏斗下的乒乓球被小漏斗紧紧“吸’住等等有趣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摘要:物理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结着很高的智力价值,通过创设环境,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索物理规律;通过讨论,抓住关键;通过典型例题,灵活运用规律,巩固、加深理解;通过图象,获取相应的条件,从而简洁快速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现象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应了物体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理规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根据以上特点,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发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

在高中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
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二是从学生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分析和展开中发现问题。

另外,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

创造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该怀着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在高中阶段,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
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
3.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从而明确此规律的含义、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与之有关的概念、规律间的关系
如:《静电场》一章,给出了三个计算电场强度的公式:e=■、e=■和e=■,这三个公式都能计算场强,但各自含义和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e=■适用于任何电场,是定义式不能决定电场强度的大小。

e=■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e=■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是决定式。

如果不清楚这些,解题时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四、通过习题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形成规律的初期,对规律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因此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深化提高。

现举两道习题加以说明。

例1.关于电场强度公式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上式知e与f成正比,e与q成反比
b.由e=■知,若q减半,则该处的场强变为原来的2倍
c.电场中某点不放入检验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
该题正确答案是d。

不少学生还会选b,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初学电场强度概念时,老师分析电场强度的过程,虽然不同电荷量放在电场中某点所受静电力不同,但对应的静电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定值,自然就能排除b项。

例2.如下图所示,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距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距平衡位置为x=4 m 处的质点,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
a.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

d.从t=0.10 s到t=0.30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该题正确答案是ab。

甲、乙两图分别是波形图和振动图象,从甲图可知波长λ=8m、振幅a=10 cm及各质点到平衡位置的位移。

从乙图可知周期t=0.20 s、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
位移。

两图结合可知t=0.10 s时,q点在向下振动,故波是向左传播的,故t=0.10 s时p点向上振动,t=0.15 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a对,c错。

推知t=0.10 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b对。

从t=0.10 s到t=0.30 s,经历时间δt=t,所以p点通过的路程为4a=40 cm,故d错。

最后指出: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即使对同一物理规律,初中与高中也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

例如,对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规律,初中只要求有个定性的了解,而高中要求用公式进行定量的研究。

对于高中的必修与选修阶段,大纲也规定了不同的要求。

并且,学生对某一规律的掌握,也需要由浅入深,一步步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英.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鲁志祥.自学指导法和物理规律课的教学[j].广西物理,1999(2).
[3]孙岚寅.怎样进行物理规律教学[j].数理化学习,2009(5).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