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我国与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密不可分。
以下是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一、全球化加速
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形势最为明显的趋势之一。
全球化意味着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人员、技术等各种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和紧密,越来越多的事物都成为全球化的规则与标准。
这对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带来了更多机遇。
同时,也使得我国更需要打破区域、文化界限,全面接轨世界潮流。
二、经济多极化
全球经济格局已经由过去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导国家,转向多极化发展。
在这种全球经济格局转变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四万亿刺激计划、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中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即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中国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三、科技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的实施,我国正大力培育科技人才,投入更多资源发展科技。
在
新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必须要成为一个科技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变化。
四、贸易保护主义崛起
当前全球经济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盛行。
对于我国,特别是对出口型产业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对内生产力,减少对外依赖,寻求多元贸易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
综上,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广泛与深远的,因此当前,必须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国家发展,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变化。
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_
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__形式与政策论文(2011-01-12 22:00:36)转载标签:分类:窗外。
看见杂谈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国际体系,同时,也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正经历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性转型,这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将积极促进国际体系的规则、结构、机制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关键词:中国崛起;国际体系;互动关系中国崛起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发展目标,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这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崛起将受到国际体系的影响和制约,也将会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把中国国情和国际体系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中国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首先,在中国,人们在思考中国崛起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崛起的深刻内涵,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等内容。
这里也涉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应当如何定位,中国应当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等问题。
其次,在国际社会,人们在评论中国崛起对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可能构成的挑战,对地区和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于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威胁?关于中国崛起问题,国内外学者常常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也赋予其各种内涵。
有人从传统的权力政治理论来审视中国崛起,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出现了新的地区或世界霸权国家,是现行国际体系新的挑战者。
也有人认为,中国崛起是通过现代化建设,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大国的历史进程,是中国选择的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原则基础上,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大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历史选择。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201322035远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
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
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
再者,曾被公认的世界大国,也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存不轨。
这预示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中国面对危机,应当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趋利避害、把握机遇、苦练功。
一、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政治局势1.新兴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
自2011年至今,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
这次重大变化缘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美国此次返亚目的除了遏制俄罗斯,控制日本、印度,更主要的是防止中国和平崛起。
以确保美国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主导权,是明目胆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举动。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
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近来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美国“重返亚洲”所导致的中美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不无关联。
2.周边国家躁动,威胁中土安全。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很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美国声称要制裁并夸大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将稳定东亚的“责任”推给中国。
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南海争端未完待续,菲、越很清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与中国抗衡,于是紧拢美国。
越美军事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南海局势潜流暗涌;中印边界战争已经结束50年,但印度仍每每把矛头指向中国。
一方面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扩军备战,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另一方面与美国、东盟等加强防务合作,防中国的意图明显;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地位不断变动,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相对衰落,中国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变化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其一是经济增长乏力,二是政治制度的不稳定,三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
这些因素使得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受到挑战,其“全球领导力”也受到了质疑。
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惊人的速度。
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9倍。
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积极参与,竭力维护自身利益,推进多边主义。
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各国应该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使得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波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都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其次,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让中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需要就全球治理、公平竞争、金融风险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
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也带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通过全球化的互联网等渠道,所谓的“文化输出”和“软实力”正式催生出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碰撞,这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应对策略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这些挑战。
具体措施如下:1. 推进改革开放,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将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央财经⼤学管理科学与⼯程学院项⽬管理10摘要: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种趋势,⽽多极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很⼤的影响,因此其意义不可忽视。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有很⼤的促进作⽤,同时,世界格局多极化也对中国有很⼤的影响。
从整个世界的形势来看,多极化⼜有着其必然性。
本⽂将对以上内容作出分析。
关键词:多极化中国深⼊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概念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指⼀种趋势,⼀个动态发展过程。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指⼀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基本政治⼒量相互作⽤⽽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种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政治⼒量中⼼,很⼤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五个⼒量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政治多极化是指存在着多种政治⼒量,⽽且这些政治⼒量具有不断发展壮⼤的趋势,是指世界政治多极化与多极世界的格局。
格局是现实⼒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对⽐为基础的。
当今世界,格局更多的是⼤国之间现实⼒量的综合对⽐与配置组合。
这是⼀个动态发展过程。
到⽬前为⽌,政治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种世界新格局。
就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本、欧盟、中国、俄罗斯5个⼒量中⼼。
这5个⼒量中⼼的存在,在很⼤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
它们之间相互竞争,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各国的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使美帝国主义和军事霸权主义受到⼀定的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政治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固化之间的⽃争远未结束,反⽽愈演愈烈。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总的来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因为各种⼒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门”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
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可能影响:1. 经济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新兴市场的崛起等。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下滑可能导致我国对外需求减少,出口受挫;而新兴市场的崛起可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2. 地缘政治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例如,全球大国的角力可能对我国的周边环境和区域安全造成影响,需要我国采取相应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发生调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应对。
3. 区域影响: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合作对我国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例如,亚洲一体化的进程、欧亚经济联盟等都对我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重大。
我国积极参与这些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挥自身影响力和作用,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共同发展。
4. 科技竞争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科技竞争愈发激烈。
我国正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合作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创新合作的推进可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科技合作机会和技术进步,但也可能对我国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挑战。
5. 环境与能源: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国际形势的变化可能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社会对于减少碳排放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以应对共同环境和能源挑战。
总之,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地缘、区域、科技、环境等方面。
因此,我国需要密切关注和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安全的地缘环境和持续的科技创新。
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对中国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愈发显著。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形势的演变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国际形势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体系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但也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国在全球经济大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加强贸易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文化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多样化和交流,但也对中国本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国际化影响着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转型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保护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文和汉字文化,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存、包容和发展。
三、政治在政治层面上,全球化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利益诉求。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了质疑和反对。
在此背景下,中国就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政治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安全随着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加剧,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自身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安全局势中一极。
中国急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反恐怖主义合作,应对网络安全和海外安全威胁,确保国内安全和国际稳定。
五、环境随着全球化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引发重视。
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挑战。
空气污染、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仅供个⼈参考⼀、当前国际形势: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主要特征,并处于复杂变化当中。
⼀是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
近年来,新兴⼤国的崛起、美国实⼒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传统⼤国、新兴⼤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调整,从⽽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
美国深受⼀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超”地位动摇,单边黩武⽓焰有所收敛。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着提⾼。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东移。
这⼀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
不过,专家们同时指出,随着西⽅发达国家开始⾛出危机,国际⼒量对⽐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抱团取暖”努⼒维持其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超多强,并出现多个⼒量中⼼。
美国仍将是世界第⼀强国,将在创新、⾦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发⽣根本改变需要更长时间。
在国际格局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的将是国际以及各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是经济全球化深⼊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经济全球化是⼀柄“双刃剑”,对⼀些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薄弱和科学技术⽐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主导变为西⽅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
⼋国集团⽇渐式微,北⽅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国际货币基⾦组织中的优势受到⼀定程度的削弱。
⾦砖国家、⼆⼗国集团地位在这⼀过程中凸显。
这⼀点仍在继续发展。
多名专家还指出了全球化同时有放缓的趋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梦孜从三个⽅⾯为记者做了分析,⾸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奥巴马政府实施再⼯业化战略、发起能源⾰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对我国战略影响分析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对我国战略影响分析
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1、全球化趋势加剧
近年来,全球化趋势日趋深化,各国市场渐行渐近,贸易、投资等经
济合作日益密切,各种经济制度、企业管理模式逐步统一,企业销售的市
场从本国扩展到国际范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形成,各国间的经贸
合作、经济秩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2、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从2000年至今,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如中国、印度、俄罗斯、
巴西、南非等经济体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国,它的经济发展步伐一直是全
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天,
它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其综合国力也正在迅速提升。
3、技术革新加快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以及3D打印等技术也正在不断的
发展成熟,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了各行各业的瓶颈,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力
和销售能力大大提升,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1、抓住全球化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的合作经济机制也日益深化,而我国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不断增强的地位,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参与度,抓住全球化的机遇。
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国家发展水平提升,一些新兴势力出现,特别是随着中国于2012年实现经济转型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中国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必将引领世界新的政治格局。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和对外投资国,在全球金融新常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普遍支持多边主义,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建立了新的标杆,建立并落实了一系列国际公约,主动推进了实施全球战略治理,坚持国家形势及政策的多样化。
我国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政治、安全、经济及社会领域采取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态度,而且会以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态度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关系,围绕新型国际关系核心理念,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关系。
此外,我国还重视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决遏制和惩治各种违法行为,致力于形成最大程度的法治保障和秩序。
以上是我国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中的应对策略,这有助于我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出足够的影响力,并巩固国家的安全性。
未来我国将坚持“安全放第一位、防范风险、推动发展”的原则,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继续为地区及全球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如今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
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
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
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
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做了阐发。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更加深入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更加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更加自觉地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
在世界科技新高潮中加速腾飞的“推进期”。
未来一二十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基础大创新,科技将继续取得巨大突破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迅速商业化将不断开拓出新兴市场并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不仅给全球经济发展,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是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因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结构大调整。
发达国家现在都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力求在不断产业输出中占领先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将制造业向外输出和转移,对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在政治领域中国也充满了可供发展的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状况日益加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以及中国、日本和石油出口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经常项目盈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
世界经济虽然继续延续了增长的势头,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美经济放缓在所难免,欧盟和日本经济也受波及;同时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特别是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的影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
另外,南北差距拉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以及国际竞争加剧,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
知识的传播和使用离不开人的功能,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
中国与世界地理格局的变迁与影响
中国与世界地理格局的变迁与影响一、地理格局的变迁1.地壳运动:地壳的变动是地理格局变迁的主要原因,如板块运动、地震、火山等。
2.气候变化: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巨大,如冰川时期、全球变暖等。
3.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地理格局产生影响,如农业发展、城市化、环境保护等。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地形特点: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3.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三、中国与世界地理格局的关系1.古代:古代中国地处东亚,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丝绸之路等。
2.近现代:近现代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参与国际事务。
3.当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世界大国。
四、中国与世界地理格局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影响:中国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如国际贸易、外资投资等。
2.文化影响: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如外来文化、文化交流等。
3.政治影响: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上升,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如国际组织、外交关系等。
五、中国与世界地理格局的变迁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全球产业链、市场拓展等。
2.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吸引力,如中文学习、文化交流等。
3.政治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如国际组织、多边外交等。
六、如何应对世界地理格局的变迁1.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2.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人才培养: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4.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5.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壳运动对地理格局的影响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地壳运动对地理格局的具体影响,如山脉的形成、海陆变迁等。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不断变化,国际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普遍。
全球化让经济市场更加开放,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和技术的优化配置。
这也为中国提供了许多机遇。
首先,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也使中国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其次,全球化带来的合作机会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中国可以借助全球化这个平台,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
这也可以帮助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获得更多的机遇。
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加剧使得不少传统产业的地位受到冲击,中国在应对这种压力时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通过提高技术和成本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越来越高,这使得中国的生产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那些对劳动密集型业务密度较高的行业。
因此,中国需要推进技术和人才的培育,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三、如何应对变化全球化的变化给每一个国家都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逐渐提高,地位不断改变,中国也更加注重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增强其国际影响。
这需要中国加强国内经济体系的建设,深入推动改革和开放,巩固已有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扩大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及我国应如何应对
. . WORD.格式整理.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一、当前国际形势: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大主要特征,并处于复杂变化当中。
一是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大调整,从而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一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
美国深受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一超”地位动摇,单边黩武气焰有所收敛。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
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
不过,专家们同时指出,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危机,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方“抱团取暖”努力维持其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并出现多个力量中心。
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发生根本改变需要更长时间。
在国际格局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的将是国际以及各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一些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一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方主导变为西方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
八国集团日渐式微,北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凸显。
这一点仍在继续发展。
多名专家还指出了全球化同时有放缓的趋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梦孜从三个方面为记者做了分析,首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力,奥巴马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起能源革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高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大力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大。
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及其应对
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及其应对(一)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倾向继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
首先是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亚次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
其次是日本"倚美制华"倾向日益突出,中日关系困难增多。
第三是俄罗斯和印度对我们的战略需求上升,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俄、中印的战略协作逐步上升。
但同时俄罗斯、印度也比较矛盾,对中国的疑虑始终存在,对中国的警惕性和戒备心也在加强。
第四是东盟国家重视对华合作,但对中国疑虑有所增加,试图借外部力量平衡中国的一面在上升。
第五是中亚方向上局势变幻,继格鲁吉亚、乌克兰之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政局发生突变,美国插手条件下难以预测的因素在增加,而且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安全都有重大影响。
第六是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趋于严峻,中国推进六方会谈的难度在增加。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力量的上升使我们的积极影响在发展,包括:(1)亚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与周边各国的经济关系不断加深,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2)亚洲国家开展地区合作积极性较高,区域合作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3)周边传统热点问题多有降温,中国与菲、越在南海落实"共同开发"取得突破,印巴关系明显改善。
(4)中国快速发展和周边政策得当,加深了与邻国的利益交融,塑造周边环境的能力增强,各国加强对华合作仍是其政策的基本面。
(二)要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我们所面临的周边国际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美欧之间无论有什么矛盾,其战略同盟难以打破,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模糊性在增强。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是不是因为大国关系存在模糊性才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们对"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估计是不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界定和判断的基础上?这种所谓复杂性和模糊性也表现在亚洲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特点及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是反恐动机不纯,利用反恐图谋霸权。伊拉克战争是典型例证。伊拉克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本来没有关联,现在却变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对伊拉克制造 “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发动一场旨在实现其大中东霸权计划的入侵战争,在伊拉克社会和阿拉伯世界激起强烈反美情绪。二是将反恐斗争等同于军事斗争,治标不治本。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称美国与国际恐怖主义进入长期战争状态,实属无稽之谈。恐怖主义袭击无论手段如何残忍,破坏如何严重,本质上仍属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的反恐斗争应更多倚重司法、公共安全、情报和金融体系中的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更有待于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配合。除非别有动机,将反恐斗争与战争简单地划等号,不仅牵强附会,使反恐斗争伤及大量无辜,而且难以触动恐怖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三是美国将巴以问题同国际反恐混为一谈,不但促使巴以双方继续以暴易暴,而且加剧了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为国际恐怖势力所利用。
世界格局调整的五大趋势及中国之应对——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变 化 .其 中很 重要 的一 个 举 缓经 济增 长 的 因素 。
在 区域 协 定 中包 含 了对 这
动 就 是 发 达 国家 之 间 的抱 团 .
把重 点 由多边 谈判 转 向区域 构 些 内容 的规 定 .发 达 国家 表示
造 。美 国领导 跨 太平 洋伙 伴 关 得很 清 楚 .就 是要 把 这个 区域
世界 局调整的
五大趋势及中国之应对
— —
专 访 中国社 会 科 学 院 学部 委 员 、 研 究 员、 国 际研
究 学部 主任 张蕴 岭
口岳巍 沈 铭辉 ( 本 刊特 约记 者)
二战之后 .世界 范 围 内的调 整和 转换 已经 发 生过 很 多次 , 冷 战结束本 身就是 一 个大 的变 化。 当前 , 整个 世界 的发 展又处 于 一
一
个 长时 期 . 发 达 国家 占 8 O %.
第 二 个 变 化 就是 在 2 0 0 8
后 来 这一 比重逐 步 降低 根 据 年 金 融 危 机 发 生 以 后 .新 的 现在 的预测 .以新 兴 经济 体 群 G 2 二 十 国集 团 出 现 了
体 发 展 这 样 一 个 大 的 趋 势 来 这对 发 展 中 国家参 与 全球 治 理 看. 到2 0 3 0年发 展 中国家 的 比 有标 志性 意 义 以往 在世 界 贸
个 大 的调 整和 转换 期 . 并且这 一次 变化 非常 深刻 。 当初 冷 战主要 是 涉及政 治 . 那 么这 一次 的调 整 与转换 就 涉及到 政治 与经济 两方 面, 也就 是说 , 这 一次 是 一个 比较全 面 的大 调整 和 转换 , 对未 来也
必将 产 生更加深 远 的影响 。那 么究竟如何 看待 当今 世界 的变化 , 有 哪些主要趋 势 , 我们应 当如何应对 ? 为此 。 本刊记 者专访 了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论文名称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年级 2007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 02075234姓名杨锴任课教师徐永健完成时间 2010年6月28日成绩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发生大变革大调整。
当前世界格局仍然处于调整之中,总体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国际主要力量对比不稳定,多极与单极的斗争仍然激烈,致使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将继续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及特点,以及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影响,最后提出在世界格局中中国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世界格局;新变化;影响;中国;应对世界格局是指世界主要力量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它使用“极”(pole)的概念,对世界体系进行描述,这种概念所涉及的是权力的结构(power-configuration),诸如“单极”、“两极”、或“多极”等。
[1]一、当前世界格局变化的学说及特点(一)“单极”说[2]美国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产生了一个现代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国际格局:单极格局。
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前所未有,是当今唯一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的军事势力范围伸展到全球的每个角落,它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着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它的政治和文化吸引力的影响范围之广使得大多数国际机构都体现美国的利益。
凭借这种超强力量,美国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单独行动来实现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学者认为,“伊拉克战争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单极特征”,而“实力差距难以迅速缩短将导致单极体系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很显然,“单极说”仅仅突出强调了实力的一个侧面,即美国的军事实力优势,而且“夸大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的某些方面能够随心所欲的程度,”更没有看到,军事上美国虽然占据优势,但在全球化时代过多使用军事力量一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冷战后美国的确力图仰仗强大的实力优势并通过军事干涉方式建立单极世界格局。
美国的确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一超地位并不等于单极世界格局,美国图谋单极独霸是一回事,能不能如愿以偿却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要受到自身诸多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许多非实力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的单极图谋产生极大的牵制。
(二)“一超多强”说[3]它没有超出尼克松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论,突出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及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但却忽视了广大中小国家崛起这一当代世界的重大特点;它过分突出美国,对美国实力、影响和前景的估计偏高;没有脱离过去那种霸权基础上列强共管的均势体系;未能全面反映全球化背景下其他相关角色和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以及各地区多种角色对地区事务决策权力分配状况。
而且“多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歧义颇大。
有学者从经济角度划分,把世界经济的三大发展中心,即北美、欧盟、东亚称为“多强”;依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排名,把美、日、德、法、英、中、意等前10名称为“多强”,认为俄罗斯虽然排名不在前10位,但俄罗斯潜力很大,也可列为“多强”之一。
有的着眼于综合实力,认为当前及未来的“多强”可分为三种力量:第一是美国的盟国,如欧盟国家、日本;第二是美国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战略伙伴”,如俄罗斯、中国;第三是中间力量,比如印度。
可见,“一超多强”说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对“多强”的定性、定量分析缺乏严谨的能为多数人认可的判定标准,因此易生歧意。
(三)“多极化”说[4]有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瓦解后,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的多极化,而且认为多极化是一种“现实格局状态”,主要指世界上存在着多个对地区或世界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实力中心”,多极化是客观存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但是,与“多强”一样,“多极”中的“极”究竟包括哪些,学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有的强调欧盟,有的突出中国,有的强调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作为“多极化”的重要动力和主要特征。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如果把“极”理解为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那么欧盟、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而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极”,其差距则更为明显: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等这些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从整体经济规模的比重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尚未发生质的变化,南北差距依然十分严重。
二是苏联解体后,发展中国家不断分化,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有所增强,在世界政治中的整体作用有所减弱。
三是“发展中国家”概念主要表明一种经济发展程度,并不表明某种政治集团倾向,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分化相当严重,无论是政治倾向还是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已经分化为多个层次,有些国家甚至处于“边缘化”状态,对外战略存在很大差异,在国际上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
因此,正确评估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要看到其经济增长这一个“量”,还要看到实力对比中“北强南弱”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不仅要看到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中坚力量,还要看到发展中国家政治倾向的复杂性甚至有些发展中国家对霸权主义所具有的妥协性;不仅要看到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机遇多了,还要看到失去苏联的援助后,有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困难更多,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和复杂。
因此,很难从整体上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极”看待。
从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发展看,假定有“多极”的话,也只是一种趋势,更准确的说,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要求,所谓“化”者,本来主要就是指一种过程,因此,“多极化”这个概念是在“指一种趋势,一种正在推进中的过程,一种由世界多数人、多数力量表现出来的普遍而强烈的愿望”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的,并非现实世界格局状况或未来世界格局唯一的演变方向。
(四)“混合格局”说[5]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一文中指出,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了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个单极世界”,而“是一种由一个超级大国和几个主要大国构成的单极———多极体系,很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离不开超级大国,但也必须由其他大国参与,超级大国能够采取行动但又有可能被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否决。
”他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结构表现为,处在第一层次的是美国,第二层次是那些重要大国,包括欧洲的法德、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东亚的中国和有力的日本,南亚的印度,西南亚的伊朗,拉美的巴西以及非洲的南非和尼日利亚,第三层次是地区次大国,如乌克兰、韩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等。
他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单极和多极的一种混合体。
基辛格也认为,当今世界格局不能单纯以多极或单极概括,应该说,在军事上,世界是单极的,美国的军事力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优势无与伦比,但在政治上,世界是多极的,经济上则呈介于单极与多极之间。
约瑟夫·奈则把当今世界格局比喻为“复杂的三度空间的国际象棋”,在棋盘的顶部,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在棋盘的中部,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在棋盘的底部,力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
“混合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复杂的多层次现实图景,但也仅仅只看到了强国大国的实力以及对世界和地区事务的影响。
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同时,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有了全新意义的发展,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多极世界格局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国力超强,有人认为是开始了美国“领导世界”的单极格局时代。
实际上,美国实力一直处于相对下降状态。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全球市场经济总额一半,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
2008年美国GDP为14.2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但是其占世界GDP的份额已下降到23.4%①。
从软实力来看,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转向反恐防扩和国土安全为重点的先发制人的全球战略,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将伊朗、朝鲜等国称为“邪恶轴心国”。
布什政府单边霸权主义的外交和军事安全战略不仅造成美国军费开支巨大,财政赤字增加,而且引起使美国软实力严重受损。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拉美、非洲一些国家的冲突,美国与欧盟、中、俄等国家在伊拉克战争、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均导致美国的形象及其影响力下降。
(二)多极化格局中的欧盟和日本二战后欧洲统一进程取得巨大进展。
从1951年西欧六国共同体到2007年的欧盟,扩展至27个成员国、近5亿人口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发行了欧元,基本完成了经济一体化,正在向政治法律一体化迈进。
2008年欧盟GDP总额达1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
冷战结束后,欧美矛盾日益显现,在伊拉克战争、气候变化等地区问题和全球问题上,欧盟与美国发生冲突,而同中、俄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话合作。
欧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日本2008年GDP为4.844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研发能力。
冷战结束后,日本追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冷战期间的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向相互倚重方向发展,日本外交独立性增加。
日本是亚洲和世界的一极。
(三)新兴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崛起冷战结束以来,以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力量不断增强,成为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标志。
“金砖四国”(BRICs)。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约有26.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40%;2006年四国经济增长率平均8.3%,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30%;据高盛公司预测,四国GDP总和2050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总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008年GDP总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俄罗斯走出低谷,政局趋稳,经济增长加快。
2007年GDP增长8%,达1.35万亿美元,重新回到了世界经济十强的行列。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等高科技产业,经济增长年均8%,2008年GDP达1.2万亿美元,被认为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