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_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常规武器力量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战略核武器
依据材料概括苏联经济出现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 尔巴乔夫。年轻、温
和且令人敬畏。
改革措施 加速经济改革;1988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 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
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 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 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 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 同 点
学习 苏联
中国
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大跃进
结合本国国情
走俄国的路
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改革 开放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取得 辉煌 成就
一五 三大 进行社会 计划 改造 主义探索
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结 合实际,要尊重客观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由于勃列日涅夫代表的保守势力占据了苏联政治的主导地位,改革倾向受 到压制,… …主张改革的思潮成为批判的对象。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改革结果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 这样的场面:一边是加加林 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 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 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 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 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 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 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 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 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 能够提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作业课件新人教部编版ppt0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作业课件新人教部编版ppt02

材料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 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 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 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如何“‘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 他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3.经互会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来担任,会议工作语言也是俄 语。这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采取( C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苏联模式 D.西欧模式
4.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 结的条约是( C )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 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 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 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A.《华沙条约》 B.经互会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北大西洋公约》
5.右图中的人物曾经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举起了苏联改革的大旗,
因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被人送上了“玉米”的雅号。“他”是C(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6.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文中“守墓人”体现在A(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课件(含视频)

经互会的成立
“经互会”实际上 是苏联模式的扩大, 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 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 而同苏联的经济紧密 的联系在一起。
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 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建交:1949年
1950年,中苏 缔结《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加强了 社会主义阵营的力 量。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 事件 叶利钦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 “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 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 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 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 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 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 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 件的爆发。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 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 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 皮鞋……
表现 政治
经济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东欧剧变:波兰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三、苏联解体
经济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 改革 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政治 改革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 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 之加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19张PPT)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 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 。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 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 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 常态。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的原因。
(1)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各国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成效 不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充分发挥出来。 (2)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 (3)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等。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入新课
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 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 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 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应该怎样评价“经互会”? 2.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欧洲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 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什么事?
(1)东欧剧变。
(2)根据材料,归纳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 (2)内因: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照搬斯 大林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 外因: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 影响。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加强了 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P84,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应该怎样评价赫鲁 晓夫改革? 1.措施: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 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
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 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 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 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 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经互会旗帜
经互会成立25周年邮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推广:1950年,中苏缔结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掀起了学习苏 联的热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第18课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导入新课
思考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
普京曾说: “谁不为苏 联解体而惋 惜,谁就没 有良心;谁 想恢复过去 的苏联,谁 就没有头脑 。”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07-
18
亚洲六国: 中国、
老挝、越 南、朝鲜、 蒙古罗斯国旗。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两 极格局结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的国家现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课件】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 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 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 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 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 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轻工 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人 、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 疾。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培养人才 ,3、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政治: 高度集权政治体制 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夫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
欧 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
2、苏联解体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模式的 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过程。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回答 (1).美国独立后,国家制度方面有何创新? 制定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2)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和20世纪后半期的苏联开
中外改革对比
概况 中国改革
苏联改革
时间 1978年开始 领导人 邓小平
1986-1990年 戈尔巴乔夫
背景 中心
特点 结果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经济、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
政治危机
境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由于经济改革受阻,仓促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放弃 党的领导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倡导“民主化”、“公开 性”
(直接原因)
(3)西方社会长期“和平演变”策略(外因)
时间:1991年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
体 影响:标 发志 展着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
启示:1活、水应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
2、坚持改革开放,
3、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共5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共52张PPT)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形成的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 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 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 日益加深。“苏联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 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
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
端再度凸现,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
向发展。
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 的政治经济体制。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 苏联历史进入了勃列日涅夫领导的时期。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 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 激。 改革的重点: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 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 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 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 同美国抗衡。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 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 痼疾。 结果: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 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为27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音响、录像机都
不能生产。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苏联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不均 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2)“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 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
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浅层次的,形式的变化
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 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 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ppt(28张PPT)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ppt(28张PPT)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 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两年多时 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 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 片红色已成为旧迹。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力
社 量的壮大 会 主 义 的 苏联的发 发 展与改革 展 与 挫 东欧剧变与 折 苏联解体
பைடு நூலகம்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东欧剧变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牛刀小试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 话辞职。
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 了旗杆。
苏联(社)
俄罗斯(资)
实质: 社会制 度改变

响: 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
两极 格局(1955-1991) 的 终结
苏联(1922-1991)
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请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启示: 认识: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 ④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建设必须要 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 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 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2.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

九年级历史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PPT

九年级历史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PPT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说一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 哪些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 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 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社会主义力 1949年,经互会成立
社 量的壮大 会 主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发 展 与 挫
苏联的发 勃列日涅夫改革 展与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解体
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 搞“乱”了,勃列日涅 夫改革把苏联搞“僵” 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 苏联搞“垮”了。特别 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 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 接原因。苏联的政治、 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 深,直接引发“八一九” 事件的爆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 主义国家成为历史。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 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2)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表现:①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 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 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八一九事件) ②1991年底,苏联解体。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1张PPT)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1张PPT)
A.原因 B.目的 A
C.过程 D.影响
1A0.20世纪80年代,东欧部分国家发生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 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民族构成的变化 D.文化观念的变化 11.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 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 解体是( ) A.国C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9.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
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市场经济
7.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1)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长期影响;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改革。
(2)催化剂: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但很快失败。
失败后,俄罗斯领导人_叶__利__钦_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解体:_____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1991
C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3.经互会主要机构的负责人均由苏联人来担C任,会议工作语言也是俄语。 这些成员国在经济政治体制方面采取( )
A.资本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苏联模式
D.西欧模式
4.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的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哪一年 开始发生的? 结合课本85页说出“剧变”的表现与实质?
东欧剧变 1989年
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 多党制 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 经济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的过程
阅读材料,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
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经济严重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强,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二战后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多50%。
——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 但
对体制根本没有触动, ……重新强化了斯大林时期建立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陆南泉《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
(1)材料一反映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重心是什么?这有何影响?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美苏为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一篇 社会主义的发展
目录 第二篇 社会主义的改革——苏联改革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挫折——东苏剧变 第四篇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极大的消极影响。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难点释疑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 了正确的对策。
历史图片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首页 末页
历史图片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 斯国旗
苏联解体漫画
解题技巧
★(2018泰安)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D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 中 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 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高唱着“忠于十月革命的
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 1990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 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 行多党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过关训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 么要从农业开始。
解题技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历史。注意掌握相关基 础知识。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 更加分散,不是集中,①法错误。D符合题意。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 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 同之处是( A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目标导航
首页
末页

5.18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5.18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知识梳理】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 _赫__鲁__晓__夫__改革: (1)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改革:内容P84 (3)改革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_苏__联__模__式__高度 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 _勃__列__日__涅__夫___改革: (1)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_新__政__策___”,要求加速 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苏联把 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_军__事___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 发展状态。 (2)改革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突破_高__度__集__中__的计 划经济体制。
5. (2021四川) 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B )
A.建立健全计划经பைடு நூலகம்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D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 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弊端
3. (2021江苏苏州)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 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王色旗”(俄罗 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1991年12月25日)
叶利钦
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良心;谁若是想 回到苏联时代,谁就是没脑子。
——弗拉基米尔·普京
【合作探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 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影响深远,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 巨大挫折,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 极格局最终结束。从历史与现实来看,你认为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对中国有何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 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 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西方国家对苏 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 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 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 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
知识拓 展
阅读教材中的知识拓展材料“独立国家 联合体”。查阅资料说一说苏联是何解体 的?
谢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 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新课讲 授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 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 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 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 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 图挽救苏联,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 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 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课后练 习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赫鲁晓夫(1894—1971)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 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 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 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 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 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 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 同美国抗衡,但是,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 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 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 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 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情境导 入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也曾经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然而,它在1991年却突然解体了。苏联是 怎么解体的?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 变呢?
新课讲 授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 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 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 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 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