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常用抗真菌药)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随着微生物的不断演变和耐药性的出现,对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靶向微生物细胞的关键结构或代谢途径,干扰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人类战胜各种感染病。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和抗菌谱,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能力的化合物。
根据来源和结构,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长期滥用和不当应用,导致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或抑制真菌细胞内酶活性等方式,抑制或杀灭真菌。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酮康唑、氟康唑等。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包括流感、艾滋病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抗病毒药物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或增强宿主免疫力等方式发挥作用。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奥司他韦等。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疾病,如疟疾、银屑病等。
抗寄生虫药物可通过破坏寄生虫代谢途径、抑制寄生虫生长繁殖等方式,对寄生虫产生毒性作用。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奎宁、吡喹酮等。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通过干扰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
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1. 细胞壁合成抑制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修复,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破裂,从而杀灭细菌。
2. 核酸合成抑制抗生素如利福平和环丙沙星,通过抑制微生物核酸(DNA或RNA)的合成,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从而杀灭微生物。
抗菌药物概论
耐药性
肠道阴性杆菌—青霉素G
铜绿假单胞菌-多数
获得(常见)
3.耐药的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β-内酰胺酶;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酯酶;核苷转移酶(林可霉素)
②靶位改变: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MRSA;
肠球菌-β-内酰胺类
③改变外膜的通透性: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④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转运子-附加蛋白-外膜蛋白
物的抗菌范围
异烟肼-结核杆菌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属细菌 有抗菌作用的药物
广谱抗菌药: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的药物(磺胺类)
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
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4.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①突变: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因编码某个蛋白的基因
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不能与
②转导: 转相导应由的噬药菌物体结完合成或,结由合于能噬力菌降体低的蛋白外壳上
掺有细菌DNA,如这些遗传物质含有药物耐受
③转化:敏基感因细,菌则将新环感境染中的的细有菌利将D获NA得掺耐进药敏,感并细将菌此的特
4.影响核酸及叶酸代谢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DNA的复制 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mRNA 的合成 磺胺类-四氢叶酸
蝶啶+对氨苯甲酸
二氢蝶酸+谷氨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自身生存过程
2.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氨基糖苷类-氧-厌氧菌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药理学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又称抗 药性, 是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
(一)耐药性的种类
•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 天然耐药性
•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通过改变自身的
•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含有多个阳离子 极性基团和一个脂肪酸直链肽,其阳离子能 与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使膜功能受损.
•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选择性与真菌 胞浆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使膜 通透性增加,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核 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细菌固有耐药性特点: • 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 代代相传 • 不会改变
细菌获得性耐药特点: • 不再接触抗生素可消失 • 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
相传,成为固有耐药。
(二)耐药的机制
1.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接合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目的:
• 延缓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提高疗效 • 减轻或减少不良反应 • 减少浪费
一.尽早确定病原体
• 经验判断 • 药敏实验
二.按适应证选药
• 根据病原体 • 根据病发部位
病原体: 金葡菌(不产酶)
致病: 疖痈,呼吸道感染、败血症、 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 ❖抑制和/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对人体细胞没有损害(或损害较轻)
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
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 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化学药物治疗.
38 抗菌药物概论(人卫九版药理学)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G-菌
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肺炎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 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30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56
二、按适应症选药
抗菌谱、药效学、药动学的差异,各药的临床适 应症不同。
还应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肝肾功能状态。 依据:细菌、患者和药物三因素选择抗菌药。
57
三、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预防风湿热复发:
如:苄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及其他部位的溶血性链球菌。
●传染性疾病流行期:
如:磺胺嘧啶预防流脑。
●预防新生儿眼炎:
❖ WHO—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 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 的国际水平。
4
5
滥用带来的问题
1、药源性疾病
2、“二重感染”
3、耐药菌的产生
6
问题 1 药源性疾病
❖ 世界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 ❖ 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 ❖ 世界住院死亡人数:3.6%-25%药源性致死。 ❖ 国内住院病人药源致死:20%以上。
39
二、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
通透性↑:菌体内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等内容 物外漏,细胞死亡。 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
其阳离子部位能与胞质膜中的磷脂结合, 破坏膜功能。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与真菌胞质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使膜通 透性改变。
40
抗菌药物概论
(2)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预防用药 (4)合理联合用药
常见病原微生物
金葡菌 疖、痈、呼吸道感染、肺 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脑膜炎、骨髓炎、心包 炎 、 蜂窝组织炎、丹毒、上呼 吸道感染、猩红热、败血 症 大叶性肺炎、脑膜炎 青霉素首选;四 环素、红霉素、 庆大毒素、先锋 霉素 青霉素首选
溶血性链球 菌
2.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磷脂质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胞浆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 核苷酸、氨基酸、 糖和盐类等外漏, 从而使细菌死亡 真菌细胞膜
细菌细胞膜
类固醇 蛋白质 ——屏障、运输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2.3 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原核细胞 30S亚基 四环素 氯霉素、林可霉素 和大环内酯类 终止
③其它酶类:细菌可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灭 活氯霉素;产生酯酶灭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核苷转移酶灭活林可霉 素。
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1)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
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 (2)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消旋酶 环丝氨酸↗ ↘ 合成酶
N-乙酰胞壁酸五肽
-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转肽酶 二糖聚合物 粘肽 直链十肽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2.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这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损伤,菌体内的高渗 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 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 亡——繁殖期杀菌药。
a.产生灭活酶
②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细菌在接触氨基苷类 抗生素后产生钝化酶使后者失去抗菌作用,常 见的氨基苷类钝化酶有乙酰化酶、腺苷化酶和 磷酸化酶,这些酶的基因经质粒介导合成,可 以将乙酰基、腺苷酰基和磷酰基连接到氨基苷 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氨基苷类的结构改变而 失去抗菌活性。
抗微生物药
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对G+菌作用较好,是治疗金葡菌感 染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和关节炎 的首选药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共同特点 1、广谱,对G+、G-菌有效,对G-杆菌作
用强。 2、口服难吸收。 3、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大
剂量时可致肌肉麻痹。偶可致过敏性休克, 应注射肾上腺素和钙剂抢救。
【抗菌谱】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
氏阴性球菌、螺旋体、放线菌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局部红肿、疼痛等(钾盐不
可快速静注) 2、毒性反应:静脉大剂量快速给药时可出
现 3、过敏反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如何防治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询问患者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者
一、抗真菌药 真菌:浅部真菌:癣菌、
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霉菌) 常用药物: 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首选药,主要
用于真菌性肺炎、心包炎、脑膜炎等
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常局部外用治 疗皮肤和粘膜癣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
二、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病毒唑) 阿昔洛韦
抗结核病药
抗结核病药
二、常用药物
链霉素:用于治疗结核病。耳毒性强 庆大霉素:主要用于G-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等感染 阿米卡星: 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 大观霉素(淋必治):用于淋病患者
三、四环素类
四环素、多西环素、金霉素 【用途】 ①用于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为首选药 ②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 ③外用治疗眼科感染
内酰胺类联合组成复方制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 一、大环内酯类 (一)红霉素 【用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和青霉素
名词解释 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是抑制或杀死细菌,从而减轻或消除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通常分为两大类:抗生素和抗菌药(包括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1.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
抑制或杀死细菌,例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菌蛋白
质合成、阻止细菌核酸合成等。
例子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
四环素等。
2.抗真菌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可能涉及皮肤、黏膜、
内脏器官等部位。
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核酸
或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举例包括伊曲康唑、氟康
唑等。
3.抗病毒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与抗菌药物不同,抗病毒药物
通常是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生命周期来发挥作用。
例子包括
阿司匹林、奎贝特、奥司他韦等。
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于控制和治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谨慎,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药性的风险。
07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① NaOH ②HCl
HN
N
增强诱导效应,激活7位氯原子并钝化6位的氟原子,提高哌嗪缩 合的选择性;
NO2 F F F NaOH/H2O DMSO
NO2 OH F F ClCH2COCH3
NO2 O F F
O CH3 (1)H2/Ni (2)HCl O
F
NaBH
N
COO 3
F
H3 C NH O H CH3
诺氟沙星: 对G+菌活性和G-菌均有效,但组织分布浓度低,只用于尿路感染 环丙沙星: 1987年在美国作为可用于除泌尿道外包括呼吸道等各种组织感染的 药物上市 氧氟沙星:广泛用于各种感染的第二个药物 特点:母核-喹啉酮-3-羧酸, 6-氟, 7-哌嗪基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O F N H3 C N 培氟沙星 ((Pefloxacin)) O F N HN CH3 F N CH3 H3C N COOH F N S N CH3 N CH3 HN COOH F N N N CH3 依诺沙星 (Enoxacin) O COOH H3 C N O COOH F N F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N F O COOH
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繁殖达到抗菌的目的,
而不是直接杀灭细菌
是第一类人工合成的可用于局部和全身细菌
感染的治疗药物,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O S O NH2
H2N
• 1932年发现Prontosil
O NH2 N H2N N S O NH2
生色基团、 生效基团
H3C HN NaO3S O N N O S O NH2
一、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多烯类抗生素
两性霉素B 大环内酯;共轭七烯; C19氨基糖苷;毒性大
抗菌药物概论
一、青霉素类
‐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的重要部分。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X、F、G、K 青霉素G(penicillin G) 〔性状〕 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剂量用U表示。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im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 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 窄谱
特点: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对酸稳定, 口服吸收完全且迅速,不受进食影响。分布 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中浓度;不良反 应轻于红霉素。
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特点: ٠抗菌谱> 红霉素,增加了对G-菌的作用, 且强于红霉素; ٠对某些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٠口服吸收迅速、分布广泛、细胞内游离 浓度高于同期血浆浓度约10~100倍; ٠半衰期是大环内酯类中最长者,每天用 药1次即可; ٠不良反应轻。
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亚安培南(imipenem)特点: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耐酶且稳定,缺点是被肾脱氢 肽酶Ι(DHP-1)降解失活,口服无效。
泰能(tienam)是亚安培南与脱氢肽酶抑 制药西司他丁(cilastatin)等量配比的复方 注射剂。
美罗培南(meropenem)对肾脱氢肽酶稳 定,CNS的不良反应和肾毒性轻。
三、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也称抗药性) 分为: 1.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
常用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药字典—棘白菌素类
常用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药字典—棘白菌素类【药品】米卡芬净【制剂与规格】国家处方集P532注射用米卡芬净钠:50 mg。
【抗菌谱】1.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245体外实验显示,本药具有良好的抗念珠菌活性,可降低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吸附。
抗菌谱包括白色念珠菌(含对吡咯耐药的菌株)、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烟曲霉及其他曲霉属。
临床前的体内研究中,本药对全身或肺的曲霉病、对吡咯耐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和试验性肺孢子虫卡氏肺囊虫肺炎均有活性。
2.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496米卡芬净( micafungin)对白念珠菌(包括氟康唑敏感及耐药菌株)、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具有杀菌作用;对曲霉属具抑菌作用,可抑制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对隐球菌属、镰孢霉属、毛孢子菌无效。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532(1)静脉滴注:成人一次50~150 mg,一日1次。
严重或者难治性患者,可增加至一日300 mg。
静脉滴注本品时,应将其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或者补充液,剂量为75 mg或以下时,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剂量为75 mg以上时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切勿使用注射用水溶解本品。
(2)注意:由于将本品剂量增加至一日300 mg用以治疗严重或难治性感染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立,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体重为50 kg或以下的患者,一日剂量不应超过6mg/kg。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87 150mg IV qd。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754成人常规用量·念珠菌食管炎:IV,每天1 次。
·侵袭性念珠菌病:100~150 mg IV,每天1 次(150 mg 用于重症感染)。
·HSCT中预防念珠菌病: 50 mg IV,每天1 次。
肾功能不全时的调整剂量·GFR 50~80 mL/min患者:常规剂量。
抗菌药和抗真菌药PPT医学课件
第三节 异喹啉类和硝基呋喃类抗菌药
噁唑烷酮类
概况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泌尿系统细菌感 染
1946年发现2-硝基呋喃衍生物具有杀菌作用, SAR表明,分子中的硝基是不可缺少的,该类 药物的母核是5-硝基呋喃甲醛
呋喃西林是最早使用,其MIC在5-10ug/ml, 但体内不稳定,几乎没有活性,所以只能作为 消毒防腐剂
H NH2
F
N
NH H
CH3
CH3
N
NH
F
F
CH3
洛美沙星 斯帕沙星
N CH3
8
F9
O 7 6 COOH
10
5
N
N4
O
1
2
3 CH3
氧氟沙星
O
F
COOH
N
N
N CH3
O
H
CH3
左氟沙星
O
F
COOH
N HN
N C2H5
依诺沙星
F
O COOH
H3C N
N
N
C2H5
培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5 6
性消失。
O
4 3
COOH
12
N
R
5位以氨基取代时活性最好, 活性约增强2-16倍,如斯帕 沙星。也可以甲基取代,如 妥美沙星。
6l›CN›NH2›H
7位引入取代基有利于增强 抗菌活性,以哌嗪基取代作 用最好。
5 6
7 8
8位取代基与化合物的光毒 性有关,尤其是以F 取代光 毒性最大,如斯帕沙星,如
H2N
N
Br OCH3
OCH3
O OCH3
四氧普林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
抗菌谱广,对念珠菌(包含氟康唑 耐药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毛孢 子菌都有良好抑制活性。对霉菌如 曲霉、尖端赛多孢、镰刀菌和双相 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对于接合菌 无抑制活性。
口服 胶囊剂生物利用度36% F 口服液生物利用度55%
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6%
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排钾利尿药可加重两性霉素B 诱发低钾血症。 本品所致低钾血症可增强潜在洋地黄毒性。与洋地黄苷同用时应严密监测
血钾浓度和心脏功效。 与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等同用时可致Q-T间期延长。 本品诱发低钾血症可加强神经肌肉阻断药作用,二者同用时需监测血钾浓
度。 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品、环孢素、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等肾毒性药品
静滴时易 发生血栓 性静脉炎
充血性心力衰 竭,肝酶↑, 胃肠道反应
皮疹、视力障 肝酶升高、静 肝肾脏功
碍、肝酶升高、脉炎、皮疹、 效改变、
恶心、腹泻 瘙痒症
皮疹骚痒
、静脉炎
妊娠
B
C
D
C
还未建立
分级
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
使 第1、2日: 200mg bid 用 第3 日起: 200mg qd 方 静脉用药时间不宜超出14 天 法 用 量
负荷剂量:6mg/kg q12h 维持剂量:4mg/kg q12h 疗程视患者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决定
用药 每次1个小时静滴
静脉滴注给药,不可静脉推注,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
16/25
注意事项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禁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4—抗菌药物概论(常用抗真菌药)病例分享•男,62岁,73kg ,支气管扩张病史30余年•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白昼夜晚均咳,咳黄白色粘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9.0℃•当地医院就诊,先后接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效果不佳•pct 0.25 CRP 346.36•美罗培南1g q8h +环丙沙星0.8g qd ,体温不降•ANCA 阳性,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血管炎•甲泼尼龙80mg ivgtt qd •G 实验阴性•血肌酐:165umol/L•经验性予以卡泊芬净70mg 负荷剂量,50mg 维持•体温正常,仍咳喘严重•痰培养:尖端赛多孢•BALF :阴性•血肌酐:284umol/L临床常用抗真菌药适应症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制霉菌素特比萘芬灰黄霉素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念珠菌病临床常用深部抗真菌药Amphotericin B两性霉素B (分子量: 924.1)多烯类三唑类Fluconazole 氟康唑(分子量: 306.3)Voriconazole 伏立康唑(分子量: 349.3)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分子量: 705.6)Posaconazole 泊沙康唑Isavuconazole艾沙康唑(分子量: 437.5)临床常用深部抗真菌药抗真菌药物峰浓度两性霉素B 棘白菌素类C max /MIC浓度依赖时间依赖无PAE 或很短氟胞嘧啶T>MIC 长PAEAUC/MIC唑类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抗菌谱有较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天然耐药敏感度欠佳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属孢子丝菌属赛多孢子菌葡萄牙念珠菌土曲霉菌季也蒙念珠菌放线菌黄曲霉广谱抗真菌药吸收分布清除•蛋白结合率>90%•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易被透析清除•肾组织浓度最高•胸、腹水、滑膜腔中血药浓度通常低于同期血药浓度的一半•支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亦低•血消除半衰期约为24h •在体内经肾脏缓慢排泄•每日约有给药量2-5%原型排出•7日内经尿液排出给药量的40%•停药后尿中排泄至少持续7•碱性尿液中药物排泄增多•口服几乎不吸收注:鞘内给药FDA仅推荐用于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中国早期用于全身用药不能达到目标浓度或不能耐受大剂量两性霉素B的患者肾脏⚫氮质血症,低钾血症,尿潴留,肾小管酸中毒和肾钙质沉着症,这些通常会随着治疗中断而改善⚫接受大量两性霉素B (超过4g )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同时使用的患者,易发生永久性肾损伤•发烧,•心肺功能影响•肝功能异常,消化道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全身疼痛•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思绪异常,嗜睡,失眠(鞘内注射常见),严重者可发生下肢截瘫,•低钾血症,肾毒性✓用药前予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抗组胺药或止吐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耐受性✓哌替啶(25至50 mg IV)可以减少两性霉素B输注时发生的颤抖和发烧的持续时间✓在使用两性霉素B前用500mL生理盐水水化和补钠,可以降低发生肾毒性的风险用药前予以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或止吐药可改善患者耐受情况在一些患者中观察到静脉注射(25-50mg)哌替啶可缩短输注两性霉素B引起的颤抖,发热时间•严重肝病患者禁用•肝功能损害。
该药可致肝毒性,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肾功能中度减退时,半衰期仅轻度延长轻中度肾功能受损(GFR≥30ml/min)患者若病情需要,仍可使用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需延长给药间期或减量应用•体内灭活氟胞嘧啶氟胞嘧啶抗菌谱氟胞嘧啶药代动力学消除吸收分布•蛋白结合率很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有胸、腹水本品仅有2%~4%与蛋白结合,肝、肾、心、肺等组织,关节腔、腹腔及体液中,并可进入脑脊液,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0-500%•降低药物浓度。
脂肪组织不分布,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胆汁、支•t1/2为2.5~6h ,肾功能不全者t1/2可明显延长•约有90%的药物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自尿中排出•可经血或腹膜透析排出体外•每日100~150mg/kg,体重超过50kg的儿童,按成人剂量服用•体重不足50kg的儿童,每日剂量按1.5~4.5g/m2计算•口服时,分4次服用。
静滴时,分2~3次,成人每次2.5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溶液,20~40min滴完•与两性霉素B联用剂量可酌减•肾功能损害者需减量用药,应检测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定期透析治疗的病人,每次透析后应补一剂药物•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肝毒性、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峰浓度<100ug/ml),与两性霉素B合用更多见•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与两性霉素B具有协同关系➢但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可能通过增加其细胞摄取和/或减少其肾排泄来增加氟胞嘧啶的毒性。
药物过量处理:补充液体加速排泄,必要时予以血液透析三唑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推荐、+敏感、±不确定、0不推荐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2018 (48thEdition)三唑类抗真菌药药代动力学三唑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伏立康唑TDM伏立康唑治疗窗较窄,为1-5.5mg/L,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浓度较低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患者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期间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TDM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反应的相关性◆谷浓度•血药浓度监测组由于不良事件而停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非血药浓度监测组•伏立康唑血浆浓度>5.5mg/L 患者药物毒性发生率增加•伏立康唑血浆浓度与视觉障碍不良事件发生率正相关伏立康唑TDM•慢代谢型者血药浓度明显偏高,有报道显示汉族人慢代谢基因型比例较高•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超快代谢型血药浓度 1.10ug/L 快代谢型血药浓度 2.47g/L 中间代谢型血药浓度 3.91g/L 慢代谢型血药浓度5.21g/L三唑类抗真菌药肝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口服伏立康唑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三唑类抗真菌药与P450酶系相互作用注:+ 存在相互作用,++中等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有作用,作用强度不明三唑类药物对P450酶的抑制作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念珠菌属(克柔/光滑除外)氟康唑=棘白•克柔:棘白菌>氟康唑•光滑:棘白菌>氟康唑•近平滑氟康唑>棘白菌•隐球菌棘白菌天然耐药•曲霉菌伏立康唑>棘白++推荐、+敏感、±不确定、0不推荐◆卡泊芬净:本品适用于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三个月及三个月以上);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可疑真菌感染;治疗对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米卡芬净:曲霉菌和念珠菌引起的下列感染:真菌血症,呼吸道真菌病,胃肠道真菌病(四个月及四个月以上患者)棘白菌素类棘白菌素类不良反应注:组胺介导的输液反应可通过减慢输注速度和预先给予抗组胺药物改善棘白菌素类肝肾功能不全剂量调整抗真菌药物选择念珠菌血流感染抗真菌药物选择念珠菌感染抗真菌药物选择肺,心脏,骨髓/关节,皮肤,腹腔,中枢曲霉感染注:曲霉腹膜炎必须拔除腹膜透析管抗真菌药物选择曲霉感染预防用药•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患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时,发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风险高,推荐采用泊沙康唑进行预防治疗( 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对于长期免疫抑制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推荐在整个免疫功能低下的期间持续进行抗真菌治疗(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伏立康唑(强推荐)•米卡芬净(弱推荐)•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可能有效但证据级别低,伊曲康唑有效,但使用受限于药物吸收和耐受性适宜人群:☐长期嗜中性粒细胞减少+ IA 高危因素☐IA 高危人群☐细胞功能障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亚型MDS)①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亚型,MDS) ②急性白血病伴反复和/或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③移植前既往IA 感染抗真菌药物选择隐球菌感染1.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2018 (48th Edition)酵母菌对唑类的耐药情况其他真菌对唑类的耐药情况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菌其他酵母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菌其他酵母菌氟康唑伏立康唑病例回顾•男,62岁,73kg ,支气管扩张病史30余年•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白昼夜晚均咳,咳黄白色粘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9.0℃•当地医院就诊,先后接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效果不佳•pct 0.25 CRP 346.36•美罗培南1g q8h +环丙沙星0.8g qd ,体温不降•ANCA 阳性,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血管炎•甲泼尼龙80mg ivgtt qd •G 实验阴性•血肌酐:165umol/L•经验性予以卡泊芬净70mg 负荷剂量,50mg 维持•体温正常,仍咳喘严重•痰培养:尖端赛多孢•BALF :阴性•血肌酐:284umol/L打卡作业•女性,48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小便浑浊,当地医院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予以左氧氟沙星口服后(具体用法不详)疼痛有所缓解;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腰部疼痛,小便有白色分泌物,有尿频、尿急,无尿痛、发热等不适,肺部呼吸音清,无咳嗽咳痰•糖尿病史2年,规律用药血糖控制可•尿常规:白细胞(++++),尿糖(-),尿红细胞(+),亚硝酸盐(-),血常规,血生化正常•泌尿系超声提示膀胱炎•考虑复发性泌尿系统感染,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4.5mg q8h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微生物室告知中段尿培养有念珠菌生长,加用氟康唑片200mg qd治疗•加用氟康唑4天后中段尿培养结果回报: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卡泊芬净敏感,并且患者当日出现发热(38.6℃),发热时伴有寒战,请临床药师会诊试分析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用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