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能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绝对值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的接受和理解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绝对值的定义,用PPT展示绝对值的图形表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同时,给出绝对值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距离、计算温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绝对值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绝对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股票的涨跌等。

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绝对值的有关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绝对值的性质。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二、设置情景引入课题问题: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教师指出: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绝对值的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例如,上面的问题中|10|=10,|-10|=10显然,|0|=0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练习:(1)︱+2︱= ,︱1/5︱= ,︱+8.2︱= ;(2)︱-3︱= ,︱-0.2︱= ,︱-8.2︱= ;(3)︱0︱=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同桌讨论,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得出: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当a 是正数时,︱a ︱=a ;当a 是负数时,︱a ︱=-a ;当a=0时,︱a ︱=0。

七年级上数学1.2.4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上数学1.2.4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上数学1.2.4绝对值教案《绝对值》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4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2)掌握绝对值的意义;(3)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能力目标:(1)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习惯;(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2)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绝对值。

2、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意义,理解|a|里字母a的任意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有一天,小白狗与小黑狗在一条数轴上以原点为出发点背向而行,小黄狗向左走,小黑狗向右走。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图上的这个位置,两只小狗争辩:谁走的路程更远些?问题:1、两条小狗分别距别墅(原点)有多少个单位长度?2、两只小狗相距多少个单位?3、小象所站的位置表示多少?距离原点多少个单位长度?(引导学生解决以上问题)(二)探究新知(1)归纳概念绝对值的概念(几何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读作a的绝对值。

(2)列表说明:+4 -5 0 绝对值 4 5 0 记作 |+4|=4 |-5|=5 0 几何意义 +4与原点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5与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0与原点的距离是0个单位长度(3)练习巩固: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数轴上点道远点的距离口答|5|=5|3.5|=3.5|-3|=3|-4.5|=4.5|0|=0(4)引导探究:让他们观察这些式子并提问:从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再让他们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3、0的绝对值是什么?结果学生当中至少会出现下面两种结论:结论一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一个正数0的绝对值是0结论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我都予以肯定,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结论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讨论交流后,大家都认为结论二更有利于我们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已经认识数轴,并且知道了相反数的概念,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能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理解绝对值非负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
重点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师生共同归纳: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若a为有理数,则|a|≥0,即具有非负性。
(3)零作为一个特殊的数,有它特殊的属性:绝对值最小的数、相反数是它本身、绝对值是它本身.
活动8: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2第5,6,7,8题.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一对相反数虽然分别在原点两边,但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归纳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活动6:课堂练习
练习1.课本练习1、2、3题
解:1、各数的绝对值分别是:6,8,3.9,5/2,2/11,100,0。
2、(1)不正确,(2)不正确,(3)正确,(4)正确。
3、(1)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
活动2:练习
1.-2的绝对值是____,说明数轴上表示-2
的点到____的距离是____个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1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1绝对值教案

1.2.4 绝对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模型使学生能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定义,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并且能够正确表示.过程与方法:在把绝对值的性质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相反数到绝对值,让学生感知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联系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绝对值的定义,求已知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节内容活动: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思考:(1)它们所走的路线是否相同?(2)若向右为正,则分别如何表示他们的位置?(3)它们的行驶路程相等吗?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示两辆汽车位置的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或者说两个点到原点有相同倍单位长度.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表明相应的有理数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知探究、合作交流问题1:绝对值的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这样我们就进一步明确一个数是由它的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的. 巩固练习: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求4+,3-,2-,0和213+的绝对值.学生活动设计:现在来看看他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所谓到原点的距离就是看相应线段长度是多少个单位长度)4+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则4+的绝对值就是4+(一个单位长度是1+).即444=+=+.3-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则3-的绝对值就是3+,即333-=+=.2-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则2-的绝对值是2+,即222-=+=.213+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13个单位长度,则213+的绝对值就是213+,即213213213=+=+.因为0对应的点就是原点,可以认为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个单位长度,所以00=.问题2:探究绝对值的性质 解决上面问题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根据绝对值的定义直接求出各数的绝对值,然后观察每个问题中的绝对值符号内的数和相应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0,0,00,a a a a a a教师补充:1.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统称为非负数),即0≥a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三、巩固提高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7-,101+,75.4-,5.10 例2:化简(1))(21-+ (2)311--例3:计算 311-21-⨯+)(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1.初步理解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2.能求已知数的绝对值. 作业:课本第11页练习题1.2.3。

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独立思 考,尝试回答 问题. 出示探究,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
独立完成 四、小组合作(15 分钟)1、结合 上面口答结果 , 请你观察原数和 所得结果 之间的关系 , 你有哪些 发现? 2、 我们用 a 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 上述式子可以表示为? 3、出示某一天我国 5 个城市的最 低气温,比较大小. 4、思考正数、 0、负数的大小如 何比较?总结方法. 小组讨论 , 从 实际操作中 归纳过程”
绝对值
课程名称 1.2.4 绝对值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 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 a 表的非负性;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通过对正数、负数、0 的绝对值的学习,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 想;经历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比较两个负数 的 大 小 的 过 程 , 渗 透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 3、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1、 绝对值的意义和绝对值的非负性. 2、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1、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 2、 灵活选择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练结合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订正结果
提出问题
强调注意事项,纠 正 学 生 易 犯 错 误。
走进学生中,看看学生讨论的 先独立思考, 结果,发现错误及时指正,指 再 小 组 讨 论 出注意事项。 结果
五、当堂检测(8 分钟) 六、课堂小结(2 分钟)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2、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尝试记 忆并能 理解的 回答
解释本节课学习要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4绝对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4绝对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4绝对值》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介绍了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

通过对绝对值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绝对值解决相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绝对值的应用场景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2.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数轴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意义。

3.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案、例题等。

2.准备数轴教具,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然后提出问题:“数轴上到一个点距离相等的点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绝对值的概念,解释绝对值表示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

通过PPT展示绝对值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绝对值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例题,自主探究绝对值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绝对值的性质,并板书重点。

学生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挑选几名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4节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能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负数的绝对值表示正数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绝对值的含义。

2.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再通过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

2.数轴图示。

3.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数轴,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如何表示这个数的大小?”让学生思考,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绝对值的概念,用PPT展示绝对值的定义,并用数轴图示进行解释。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绝对值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计算绝对值。

例如,|-5|、|3|等。

同时,让学生解释这些绝对值的含义。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来解决。

例如,小明从A点出发,向正方向走了5米,然后又向负方向走了3米,他现在离A点多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绝对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坐标系中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地图上的距离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1.2.4绝对值-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1.2.4绝对值-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3.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将绝对值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4.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通过数轴上绝对值的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的变化规律;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对绝对值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举例:讲解绝对值概念时,可通过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不同数值的绝对值,强调距离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理解绝对值与有理数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绝对值与正负数的区别和联系,需要通过数轴和具体数值的对比来加深理解。
-解决绝对值方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求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是一个难点,如|2x-3|=4,需要学生运用分类讨论和数轴分析的方法。
-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将绝对值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温度变化、距离计算等,要求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并正确应用绝对值求解。
举例:
-对于绝对值与有理数的关系,可以设置练习题:比较|-5|和|5|的大小,解释为什么它们相等。
-对于绝对值方程,可以分步骤讲解:首先确定绝对值内部的表达式的正负情况,然后根据不同情况解方程,如|2x-3|=4可以分为2x-3=4和2x-3=-4两种情况来求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绝对值的定义和求解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绝对值方程的求解,我会通过数轴和分类讨论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绝对值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距离计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轴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绝对值(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1.2.4绝对值-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节主要介绍绝对值的概念、性质以及绝对值的应用。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实数大小关系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不等式、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知识,对数的大小比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绝对值的应用场景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2.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如“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3公里,向西走了2公里,他家距离学校有多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绝对值的知识。

然后,给出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4节主要介绍了绝对值的概念及其性质,包括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绝对值的应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轴的概念,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后续学习不等式、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等基础知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轴有一定的理解。

但绝对值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理解绝对值的性质。

2.能够运用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关资料。

2.教学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3,求点A和点B到原点的距离。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并给出绝对值的符号表示:|x|。

同时,解释绝对值的性质,如: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绝对值的练习,如:计算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判断下列各式的值是正数、负数还是0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2.4绝对值(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2.4绝对值(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有理数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探究: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究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4.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的反馈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改进。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亮点也展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轴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绝对值与数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绝对值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掌握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正表示:学生能够理解绝对值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够根据绝对值判断点在数轴上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绝对值的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新人教版)
绝对值的概念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检查5个排球的重量(单位:克),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为负数,结果如下:
一3.5,+0.7,一2.5,一0.6.
其中哪个球的重量最接近标准?
问题2: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处(如图),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OB的长度)相同吗?
当a=0时,︱a︱=0。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
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结合实际发现新知
思考:看教科书第13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指出: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把7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把这7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观察并思考: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2.4 绝对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2.4 绝对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2.4 绝对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问题:如下图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二、自主探究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13的绝对值是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3)、∣24∣= . ∣—3.1∣= ,∣—13∣= ,∣0∣= ;3、思考、交流、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a∣= ;2)、当a是负数(即a<0)时,∣a∣= ;3)、当a=0时,∣a∣= ;4、随堂练习P12第1、2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阅读P12问题—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课堂练习】:1、自学例题 P13 (教师指导)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要点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拓展练习】1.如果a a 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OB .a ≥OC .a ≤OD .a <O2.7=x ,则______=x ; 7=-x ,则______=x .3.如果3>a ,则______3=-a ,______3=-a .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A .负数B .正数C .负数或零D .正数或零5.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总结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计算问题。

3.癷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特别地,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的概念。

3.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从上节课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 1.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2.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利用绝对值和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问题1.检查了5个排球的重量(单位:克),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为负数,结果如下:一3.5,+0。

7,一2.5,一0.6.其中哪个球的重量最接近标准?问题2: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 出发,分别向东、向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 、B 两处(如图),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线段OA 、OB 的长度)相同吗?教师指出:A 、B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A 、B 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讲授新课: (一)绝对值的定义。

借助于数轴给出绝对值的定义,并由这个定义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运用此结论可以直接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记作。

注:这里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和0.例如:在活动1的问题中,A 、B 两点分别表示10和一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10个单位长度,所以10和一10的绝对值都是10,即显然,。

活动3: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并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6,一8,一3.9,,0,一3.并由此归纳总结正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0的绝对值各有何特点?应得出:0 -10 A B 10O 10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代数表示(数学语言)是:字母可个有理数。

(1)当是正数时,;(2) 当是负数时,;(3)当是0时,.我们不妨对取一些具体的数,检验你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有了上面的结论,对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好处呢?[生]:我们可以不用去画数轴,利用数轴去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我们只需知道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即可,这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很简便。

2、练习:课本P15练习第1、2题。

(二)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活动4问题:观察下图给出的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其中最低的是℃,最高的是℃,你能将这14个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2)任意两个有理数(如一4和一3,一2和0,一1和1)怎样比较大小呢?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由这个规定可以比较上述各数(如一4和一3,一2和0,一1和1)的大小。

有没有不通过数轴就可以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呢?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1)正数大于0,也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一(一1)和一(+2)(2)和(3)一(一0.3)和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特别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活动6:练习(教科书第18页)(1)(2)补充练习比较这四个数的大小。

3.用有理数的比较大小解决引言中的第(2)个问题。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课后作业:课本P 习题1.2 的第4、7、10题。

课后反思:——————————————————————————————————————————————————————————————————————————————————————————————————————————————————————————————————————————————————————————————————————————————————————————————————————2019-2020年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目标: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讨论及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活动1: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

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在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 个球;黄队进2 个球,失4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数为蓝队的净胜数为黄队的净胜数为这里用到了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师]在足球循环赛中,如果两个队的积分相同,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

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负数,净胜球数就是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这涉及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分类按大小分可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你能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思考,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吗?(小组讨论完成,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师生共析](1)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同号相加”;(2)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正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异号相加”;(3)任何一个有理数与零相加,或零与任何一个有理数相加是同一类。

下面我们就根据具体情况来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讲授新课:A、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活动2:看下面的问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一5m。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十3=8 ①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一5)十(一3)= 一8 ②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课本图1.3-1)[师]:结合数轴说明两正数的加法。

然后对比说明两负数的加法。

活动3: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十(一3)= 2 ③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运动两次的结果:(1)先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2)先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3)先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m。

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3十(一5)= 一2 ④5十(一5)= 0 ⑤(一5)十5 = 0 ⑥3、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向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或)运动了m。

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5十0 = 5 或(一5)十0 = 一5 ⑦活动4:你能从算式①~⑦发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吗?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巩固、提高:活动5:例1.计算:(1)(一3)十(一9)(2)(一4.7)十3.9.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 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练习1、2(教科书第23页)1.解:(1)(一4)十7=十(7一4)=3(2)(十7)十(一5)= 十(7一5)=22.解:(1)15十(一22)=一(22一15)=一7(2)(一13)十(一8)= 一(13十8)=一21(3)(一0.9)十1.5=十(1.5一0.9)=0.6(4).6121323221-=⎪⎭⎫⎝⎛--=⎪⎭⎫⎝⎛-+补充练习:计算(1)(十7)十(十3);(2)(一7)十(一3);(3)(一7)十(十3);(4)(十7)十(一3);(5)(一7)十(十7);(6)(一7)十0.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熟练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3的第1、8、12题。

活动与探究: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对吗?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