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学生对课文中的哲理思想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2. 相关参考资料;3.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和反思。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教师推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风格相近的其他文章,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2)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风格。
2. 文化背景了解:(1)教师介绍古代文人对西山等自然景观的评价和描绘;(2)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选自《柳宗元全集》。
本文描写了作者游历西山的过程,以及在西山宴会上的所见所闻。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柳宗元的文学风格,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领会文章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4. 学会从文中提炼人生哲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
2. 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生平简介柳宗元(773-819),字东野,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自然的赞美。
2.2 文学地位柳宗元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文学史上,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道而文”,提倡文言文的简洁、明快、通俗。
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课文解读3.1 文章结构分析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段写作者游西山的原因;次段描述西山的美景;末段写宴会上的气氛和作者的感慨。
3.2 语言风格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诗意。
如“遥望西山,秀色如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
3.3 修辞手法分析本文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如“西山如削成,直上数千尺”,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险峻。
又如“碧水绿树,互为映衬”,以碧水绿树象征大自然的美好。
第四章:拓展与延伸4.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赤壁赋》等,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4.2 讨论与思考1. 请学生谈谈对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的感受。
2.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解释其美感。
《游记》优秀教案(通用6篇)
《游记》优秀教案(通用6篇)《游记》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优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能力目标:1.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 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三)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 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
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诗句。
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整体感知:1. 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节(zhāo);呷(xiā)浪;鲜妍(yán)明媚;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曝(pù)沙之鸟;浅鬣寸许(liè)髻鬟(jì)(huán);靧面(huì);红装而蹇(jiǎn)者;脱笼之鹄(hú);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éi)。
《满井游记》教案参考
《满井游记》精选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井游记》中的精彩片段;(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古文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满井游记》;(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井游记》中的精彩片段;(2)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2)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满井游记》的作者和背景;(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2)对比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3)分享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满井游记》中的精彩片段;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文,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的理解;2.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4.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写作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体验作者的写作心情,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
游记类文章阅读的教案
游记类文章阅读的教案游记在各领域的文学活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描写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反映作者情感和感悟,勉励听众觉醒和激励的作用。
在课堂上对游记类文章的分析阅读,能有利于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且因为游记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字及短文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认知、分析能力,进而开阔思维,更好的发展个性。
二、课前的准备(一)教师的准备1、选择篇章: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游记类文章篇章,篇章应具有明确的主题,有较好的结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2、备课:教师应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并要将知识点融入篇章中,以提高学生的兴趣;3、准备设计:教师还应该分析处理文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的要点,并设计各种教学活动;4、准备教学资料:教师应根据设计的教学任务准备辅助教学资料,如图片、音像等。
(二)学生的准备1、准备心态:学生应该做到有信心、有准备,认真读文,在细节上做到心中有数;2、准备知识:学生应提前学习有关的文学知识,以便在上课环节中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文章;3、准备资料:学生还应准备自己的文字资料,以便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课堂教学过程(一)开篇在开篇环节教师可先介绍课程的主题以及本次课程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文章的阅读在进行文章的阅读环节,学生应首先整体阅读文章,以加深理解,同时应读懂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学知识点,即对书中出现的文体特点和文学元素有所了解。
(三)问题的分析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章中出现的文学知识点,并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如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地点、历史背景及作者的感悟等,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从中寻求一定的道理和启示。
(四)提前复习本次课程的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已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进行概括和复习,加深印象。
四、结语游记类文章的分析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发展认知分析能力,增强文字及短文的理解能力,开阔思维,更好地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养。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提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2)引导学生关注游记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尝试创作自己的游记;(2)组织旅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游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游记写作:评价学生在游记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文言文运用水平。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概述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1.2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1.3 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及阅读策略1.4 学习目标与教学安排第二章:游记类文言文词汇解析2.1 游记文中常见的实词解析2.2 游记文中常见的虚词解析2.3 特殊句式与用法举例2.4 词汇练习与解析第三章:游记类文言文句子理解3.1 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分析3.2 句子翻译的方法与技巧3.3 难句解析与翻译练习3.4 句子理解与应用第四章:游记类文言文段落分析4.1 段落的主题与结构分析4.2 段落中的逻辑关系与过渡句4.4 段落理解与应用第五章:游记类文言文篇章阅读5.1 篇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5.2 篇章结构的分析与解读5.3 篇章内容的理解与评价5.4 游记文言文篇章阅读练习与解析第六章:游记类文言文中的描写与抒情6.1 描写手法在游记文中的运用6.2 抒情句子在游记文中的表达6.3 描写与抒情的融合与实践6.4 描写与抒情练习与解析第七章:游记类文言文中的议论与评价7.1 议论在游记文中的位置与作用7.2 评价作者观点与表达方式7.3 议论与评价的写作技巧7.4 议论与评价练习与解析第八章:游记类文言文的写作风格与特点8.1 不同作者的游记文风格比较8.2 游记文的文学性与真实性8.3 写作风格与特点的分析与评价8.4 写作风格与特点的实践与创作第九章:游记类文言文的鉴赏与批判9.1 鉴赏游记文的方法与角度9.2 批判性思维在游记文阅读中的应用9.3 鉴赏与批判的实践与案例分析9.4 游记文鉴赏与批判练习与解析第十章:综合阅读与创作实践10.1 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10.2 创作实践与写作指导10.3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及阅读策略补充和说明:此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如记叙性质、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等。
引导学生掌握针对这类文言文的阅读策略,如关注、开头和结尾段落,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变化等。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篇一【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引申为有罪)(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2.古今异义(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承接,接着(2)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3)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3.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穷回溪(走到尽头)/萦青缭白(青山,白水)(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以……为异)(3)形容词用作名词。
自远而至(远处)(4)数词用作形容词。
四望如一(相同)(5)名词用作动词。
外与天际(连接)/卧而梦(做梦)/故为之文以志(写作文章)(6)名词用作状语。
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四望如一(向四面)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连词,表承接。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3)连词,表转折。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2.之(1)助词,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代词,它。
始指异之(指西山)/故为之文以志(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3.为(1)介词,为了。
故为之文以志(2)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不与培蝼为类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省略宾语“之”,指代是州之山水)(3)(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4)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5)(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6)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2.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高中必修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1、4.教学设想: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教学要点: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
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冢华相谬窈父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初中文言游记教案
初中文言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黄山记》。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领会作者对黄山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领会作者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领会作者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游黄山记》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提问学生对黄山的了解和印象。
二、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游黄山记》。
2.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注意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三、内容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欣赏黄山景观(10分钟)1. 教师展示黄山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黄山的美丽。
2. 学生分享对黄山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学生作业:背诵《游黄山记》,并写一篇简短的游记,描述自己对黄山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讲解《游黄山记》,让学生领略了黄山的美丽景观,并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自然景观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分享,激发学生对黄山景观的兴趣和想象力。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阅读理解技巧的运用。
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理解。
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阅读理解技巧等。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培养阅读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案、教材、参考资料等文本资源。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讲解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阅读理解技巧等。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第三步: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并进行练习。
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频率。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练习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水平。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方向。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选择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的一篇文章作为教学案例。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案
四、了解题型
《醒心亭记》、《游观音崖记》重点讲解。
练习评讲,实践操作。
作业布置
1、徐汇区第六题《放鹤亭记》;
2、黄浦区第六题《畏垒亭记》。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1、一年级第二册:《黄州快哉亭记》
本文主旨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紧扣“快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感悟景中之情。
思路:
何人:
何景:作者先从江水着笔,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的水面和壮阔气势,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作者以江流的开展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作铺垫。
何情:快哉。快哉之一:观览江山形胜之快;快哉之二:凭吊历史遗迹之快
何理:说明人之忧、人之乐与风无关,以此否定前述称快的两项原因。“自得”是快之与否的主因。若能“自得”,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若不自得,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2)、作者面对美丽的秋江月夜之景“饮酒乐甚”,“愀”又从何而来呢?由“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之声而来。闻洞箫之声前,我们从作者的歌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感受到作者被贬黄州思君而不能见的失意。第二自然段由轻松到沉重,由愉快到抑郁的过度,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3、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试题类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山水游记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讨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5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写一篇简短的山水游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4.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设计参考阅读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设计参考阅读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满井游记》中的精彩语句。
2.分析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
3.理解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感悟。
4.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
3.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袁宏道及其作品《满井游记》。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课文,解释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学生跟随教师,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4.讨论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点。
2.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分析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
3.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反馈。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课文,确保能够熟练地背诵全文。
教师辅导学生背诵,关注学生的背诵进度和效果。
2.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写作技巧。
3.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第四课时1.课堂复习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2.课文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
3.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4.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袁宏道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满井游记》,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案示例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示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1.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1.3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
3.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2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2.1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2.2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2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与感知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分析与讨论3.1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3.1.1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3.2.1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方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4.比较阅读4.1让学生比较《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其他山水游记的异同。
5.拓展延伸5.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山水文化的认识。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7.1让学生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
7.2布置一篇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生在比较阅读环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对中国山水文化是否有更深的认识。
3.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和美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
2. 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2.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重点解析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拓展思考。
6. 课堂小结: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绘西山景色表达的悠然自得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七、教学重点1. 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领会作者通过西山景色所表达的情感。
八、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句子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十、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准确理解游记类文言文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游记类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游记类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文言文的美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阅读游记类文言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对旅游行为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游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介绍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如描写自然景观、记录旅行经历等。
分析游记类文言文的结构,如引子、主体、结尾等。
2. 阅读游记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游记类文言文,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等。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游记类文言文的内容和表达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欣赏游记类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分析游记类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引导学生欣赏游记类文言文中的精彩描写和表达,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刘爱秋的游记作品,引起学生对游记类文言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刘爱秋的游记作品,理解内容并掌握基本结构。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讨论,总结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并评价刘爱秋的游记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对游记类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刘爱秋的游记作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对游记类文言文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游记类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展示文学鉴赏能力。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
刘爱秋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刘爱秋的游记作品;(3)能够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欣赏游记类文言文,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游记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游记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刘爱秋的游记作品《庐山谣》、《游黄山记》等;2. 分析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如描写方法、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3. 学习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抓住、开头、结尾等关键信息;4. 通过对游记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游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学会欣赏游记类文言文,培养文学素养;(3)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对游记类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对游记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游记作品,谈论自己对游记类文言文的看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刘爱秋的游记作品,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风格。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游记类文言文的特点,如描写方法、结构布局、表达技巧等。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记类文言文。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刘爱秋的游记作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篇刘爱秋的游记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游记类文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诗文,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入人们视野。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游记类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内容和传记类文言文别无二致:常见文言实(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其中,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倒装句式及理解概括能力需重点训练。
【阅读技巧】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初读需要集中注意力,浏览一遍。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不予深究,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为什么,人物关系是怎样的。
在人物身上,表现出怎样的品格、性格。
做到“了其大意,不求甚解”,能懂六七成即可,但同时必须对文段中有疑问的地方,用符号标示出来。
此时,也可配合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
此步骤当中,需要一一落实文章后边所涉及的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
要充分利用所给的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阅读者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
再加上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一般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文段后的注释也不可疏忽,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通过第二步,阅读者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将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此举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若能熟知文言文概括推断题的常见设误类型(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是非混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反过来再去阅读全文,许多疑惑会迎刃而解的。
【阅读演练】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
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译:(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3分)译:2、(3分)D 虞:忧虑,担心3、(3分)D4、(3分)C5、(6分)(1)(3分)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3分)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译文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的景色更加优美。
龙洞在城东南三十里处,原来的名字叫禹登山。
按照《九域志》,大禹在这里治水,由此得名。
龙洞山中有潭,经常有云气出现,干旱的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封这里的神为灵慧公。
在潭的前面,层叠的山峰高耸,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出家人居住在这里。
从锦屏到佛刹山,高而险的山环绕着,飞鸟仅能到它们的一半高。
靠近山的地方有龛屋,深邃而广阔可容纳几十人,周围镌刻了很多佛像。
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数在这里。
靠近山的地方有上下两个洞穴,下面的在旁边,向东蜿蜒着可以出去,它叫做龙洞,就是这个洞穴。
它看上去幽深遥远。
我想和一同来的几个人进去游览。
有人说这里面非常黑,没有烛火不能进去,于是派仆人点燃束茭在前面引路。
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一会儿,(就得)低头了;一会儿,(就得)弯腰了;又一会儿,(就得)用膝盖行走了;又一会儿,就得匍匐了;又一会儿,就得全体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进了。
恰逢用来引路的火把熄灭了,浓烟充满整个洞中。
想要退出,身体不容许;向前行进,前面狭窄,并且有浓烟,于是闭紧嘴、捂鼻子、止住呼吸。
心里很害怕惊恐,自以为要在这里丧命,不能再出去了。
我大声叫他们前进,众人因为烟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人,心里更加害怕了。
我正好在前面,忽然看见一点光,认为这个洞的出口在这里,奋力投身向出口处,像鱼跳水一样向那里移动,最终得以舒适地出来。
像这样的距离,仅有一里左右。
集合完,有哭的,恨的,骂的,互相嘲笑的,以脚跺地后悔的,用力呼吸的,因幸运地活着而高兴的以手覆额的,脱帽光着头详述他的狼狈相的。
只有导游一个人年龄最小,身形瘦小,最先出来,好像没有受苦,看见众人都害怕担忧,也害怕的没力气了。
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杯让进洞的人喝酒,每人喝了两杯。
虽然有客气不饮的,也一定要他将酒倒在地上,称为定心饮。
我因此默默回忆,从前韩文公登华山,到达顶峰,受阻不能返回,放声大哭了好几天。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我曾怀疑没有这件事。
从今天的事来看,那么韩文公的大哭不是假的了。
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面圣人的教训明显,而我们这些人把它当做游乐,使父母所给的身体几乎像死了一样感觉不到悲伤。
这是不能做的事,如果死了也不能忘记。
我担心到这里的子孙或许不知道,错误地到这里,因此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他们。
到洞里游览的有七个人,某官某;在洞外坐着宴饮的有四个人,某官某,共有十一个人。
时间是延祐龙集丁巳年八月。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匪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
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深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
②褰裳:撩起衣裳。
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杏: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3、下列直接描写龙呜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