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与纪录片的相互借鉴

合集下载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真人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以真实人物为主角,展现他们的生活、工作、交往等方方面面。

很多人认为“真人秀”是纪录片的一种形式,但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节目类型。

本文将探讨“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的区别,并阐述为什么“真人秀”节目并非纪录片。

我们要了解“真人秀”和纪录片两种节目类型的定义。

在广义上,“真人秀”是在通过摄像机捕捉真实生活场景,展现被拍摄对象的生活状态和行为,以娱乐观众为目的的电视节目。

而纪录片是以记录与叙事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录和表达,来展现一段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的电视节目。

从定义上来看,“真人秀”和纪录片就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真人秀”与纪录片在拍摄手法、目的和内容呈现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拍摄手法上,“真人秀”往往采用镜头感十足的摄像方式,强调对被拍摄对象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生活细节的描绘,强调人物的情感冲突、对话交流等,以营造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而纪录片则更注重对事件或人物的客观记录和展现,不加以任何情感渲染和故事编排,以还原或再现真实事件为目标。

在目的和内容呈现上,“真人秀”着重展现人物的私人故事和生活情感,追求情感交流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强调娱乐性和观赏性,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虚构性;而纪录片则更注重对事件和人物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度挖掘和解读,追求知识性和思想性,强调客观事实和真实性,以及对历史真相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真人秀”和纪录片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上的管理和规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在节目制作上,“真人秀”往往更注重娱乐效果和市场竞争,容易受到商业利益和节目收视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倾向和明星效应,节目制作过程中往往会进行故意制造或渲染一些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包装和宣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道德和隐私问题;而纪录片则更注重内容真实性和社会价值,节目制作过程中对事实核查和真相还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规范,遵循一定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真人秀与纪录片的比较

真人秀与纪录片的比较

真人秀挥之不去的纪录片情意结



中国电视人不遗余力淡化真人秀的娱乐色彩,固然有出于对中西文 化差异的考量,但充溢于心中的纪录片情意结,也是不可忽视的原 因。 我们常常看到扣人心弦的“原版”真人秀被克隆成一档有“中国特 色”的民俗纪录片—如央视的真人秀《金苹果》常将外景选择在一 些比较有“文化意蕴”的古镇,然后玩一些诸如跟老乡学做风筝、 穿越南北古城、制备豆腐宴等游戏,并在节目中穿插对古镇文化的 探询等内容。 《走入香格里拉》与《幸存者》也不同,后者只是一种非常程式化 的游戏,而前者就将人为因素减少了很多,没有演播室,没有主持 人,全程跟拍,还有前期参赛者家乡生活的实录和后期访谈,与纪 录片有很多相似之处,还想把社会学与人类学标本融合进来。

三方面比较

Βιβλιοθήκη 1.节目属性不同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最初的定位在事件实录的层面。显然,关注人,触摸人的本真,尤 其是记载普通人的生存状况,是电视纪录片文化的重要表征。 “真人秀”又被称为“真实电视”,还有学者称之为真实秀、创构式纪录片、记录肥 皂剧、实境电视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真人秀”的别称,但是每一个名称的侧重点都有所 不同。 “真人秀”很受制作商的欢迎,也受到观众的青睐。 2.节目内容不同 在一个以政治化为主导的社会里,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与其它文艺作品的创作一样,无 论从它所反映的社会内涵,还是它所采用的形式,都呈现出服从于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标 准化倾向。 与纪录片相比,真人秀节目能在短时间内制造相对集中的矛盾冲突,紧紧吸引住观众 的注意力,同时也降低了节目的生产成本。但也正因为这一点,真人秀节目更多的是一种 娱乐形式,在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上是无法与纪录片相比拟的。 3.受众范围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收看纪录片的观众并不多,其定位在有一定知识背景,或是对于 研究、探索、真实有兴趣的人们。因此,纪录片的收视率一直不高。 而真人秀节目一般充满时尚和与时俱进,同时也贴近生活,清晰的受众定位,使节目 在策划时能够准确的找到受众的兴趣所在,从而能够保证节目的收视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是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其名称源于英文单词“reality show”,意为真实秀。

它是指通过参赛者/嘉宾展示真实生活的方式制作的电视节目。

尽管“真人秀”也有类似于纪录片的元素,例如记录参赛者/嘉宾的真实经历和反应等。

但是,它与纪录片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真人秀”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节目,而纪录片则是以记录和描述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在“真人秀”中,参赛者/嘉宾需要经历各种挑战和考验,以获取节目的胜利或奖励。

节目也经常添加各种悬念和戏剧元素,如节目的强制淘汰环节。

其次,“真人秀”通常会进行硬编剪辑,以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制作团队会仔细挑选和组合参赛者/嘉宾的镜头,以制造张弛有度的剧情和高潮迭起的效果。

相比之下,纪录片的编剪相对自然,更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

另外,“真人秀”的节目内容相对偏向于轻松活泼的娱乐和竞技氛围,如游戏秀、选秀秀、恋爱秀等;而纪录片的内容则涵盖社会、文化、历史、自然等更广泛的领域。

总之,虽然“真人秀”和纪录片存在一定的相似点,但其目的、剧情处理方式、内容范围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学院:传媒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姓名:时郁婷摘要“真人秀”电视节目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

在欧美,“真人秀”无论在传媒界还是整个文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是国内真人秀迅速发展的年份。

各家电视媒体不得不在新一轮节目竞争中使出选秀真人秀这块王牌节目样式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因此,这个牵动着中国大众娱乐文化敏感神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带给我们史无前例媒体范例。

中国电视纪录片源起于195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

这5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自然也处在这50年特殊的中国语境并伴随着急速发展的历史动态,带有社会发展时期的明显痕迹,并在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等诸多方面,发生波浪式的变化。

如今的真人秀节目,也借鉴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进行表现。

更多的真实的记录了参加选手的日常生活及比赛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同时,加入了纪录片的拍摄模式,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真实性上更趋真诚感和观赏性,是现今真人秀节目会普遍采用的拍摄及策划模式。

我们应该从他们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

关键字:真人秀节目纪录片比较融合一.真人秀节目1.定义及起源真人秀节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景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

观众在看惯了电视剧,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之后,已经逐渐的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许多观众也对能登上电视荧屏充满兴趣,另外,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卓越才能的人,他们也需要电视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真人秀节目便应运而生。

另外,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也是满足当今观众的某种窥探欲望,即想了解别人的生活,想参与进去进行互动,想感同身受的去体验他们在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感受,因此,真人秀节目为满足受众不同的需要随之应运出多种不同的节目形式。

2.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至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探究

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探究

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探究作者:方宇飞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8期摘要:新时代、新梦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盛与普及,人人享受互联网、人人拥抱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各个行业也积极投身互联网的浪潮中,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也不例外,网络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替代品,因此,受众对媒介内容提出了新的审美诉求,而电视节目制作的风格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

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奇遇人生》一反综艺搞笑刺激的制作思路,用纪录片式的视听效果和人文内涵抓住人心。

这种“纪录片 + 真人秀”深度结合的形式为受众和制作方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路线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奇遇人生;纪录片真人秀;节目形态;娱乐化随着互联网对媒体发展的不断影响,让媒体内容的制造者们开始从新审视节目制作的要求,拥抱互联网、改变制作方向成为媒体内容传播的新方向,因此,电视节制作开始走网络综艺的路线,而网络综艺的量也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

《奇遇人生》是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将旅行贯穿其中成为一大亮点,将记录与综艺相结合成为新看点。

一、纪录片与真人秀融合背后的市场需求(一)真人秀节目亟待升级目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粉丝经济目前并且未来还将长期成为影响我国综艺节目制作的主要因素,因此资本受流量牵制、内容受明星制约是综艺节目制作的金规铁律,受到这种规律的影响,节目制作经费大部分被明星的酬劳占据、节目水准被粉丝效应牵制仍然是阻碍综艺节目发展的两大绊脚石。

其次,目前综艺节目制作抄袭现象严重,各个节目之间的创意点十分接近,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新鲜感和原创度低下。

最后,从节目制作的内涵来看,大部分综艺节目为了快速迎合粉丝喜好以及资本的进入往往会加入大量低端的笑料和强制性的矛盾冲突,使得原文应该充满悬念的综艺节目变成了剧本痕迹过重的“电视剧”,更有甚者,有些综艺节目为了达到高收视率的目的不惜以表现人物丑态为手段,破坏社会道德标准、拉低观众品味,对社会舆论导向起到了错误示范。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作者:贾临清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第06期让以真实为生命的纪录片像盗火者一样宁缺毋滥,保持高贵;让长袖善舞的“真人秀”在广阔领域里更加多样化,娱乐之中凸显智慧。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同而扎实的起点,将会引导二者在新的文化高度相逢,那里呈现的,将是电视节目整体水平的新面貌。

经过几年的发展,“真人秀”在国内已成为一种寻常的节目形式,但无论学界还是业界,至今还有人把它与纪录片相混淆。

实际上,“真人秀”虽然像纪录片一样突出了纪实特征,但“真实性”在二者中的地位有实质性不同。

对此,本文以《客从何处来》为例进行了阐述,并认为“真人秀”和纪录片归根到底是各具特点向世界言说的方式,把各自特点做到极致,将有助于电视节目整体水平的提高。

近日,新一季《中国好声音》《声入人心》《向往的生活》等电视节目先后播出,收视效果可喜,但火爆程度明显不及“真人秀”节目刚兴起之时。

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真人秀”在国内已成为一种寻常的节目形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的“新生态纪录片”、“真人秀”式纪录片、“真人秀纪录片”,以及“这类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真人秀’将成为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说法,不乏其例。

实际上,“真人秀”和纪录片有实质性区别,完全不可混为一谈。

能否很好地明确和把握这一点,对于“真人秀”和纪录片的创作实践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真人秀”:“真人”的“秀”“真人”出镜,这是“真人秀”与其他娱乐节目最大的不同。

所谓“真人”,就是指出镜者无论是个人信息还是情绪动作,都要本色出现,与现实生活中一致。

对这些“真人”活动的记录,自然增强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使之具有了浓厚的纪实色彩,“真人秀”也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认为纪录片。

可实际上,“真人”们所能表现的“真”是有限度的。

“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预先设计游戏环节,“真人”们的所有活动都在设定好的规则和情境中进行,所谓纪实就是对这些活动过程的记录。

从《奇遇人生》看纪实类真人秀实现跨界创新

从《奇遇人生》看纪实类真人秀实现跨界创新

从《奇遇人生》看纪实类真人秀实现跨界创新作者:刘娜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20期摘要:纪实类真人秀《奇遇人生》在媒体时代众多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这档节目中呈现了纪录片、真人秀、访谈节目的跨界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文情怀,也让我们看到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突破。

本文从四个维度分别是内容、形式、价值、审美方向,四个维度之下再从不同角度对《奇遇人生》这档节目进行分析,发掘节目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节目创新;奇观叙事;纪实风格;人文价值中图分类号:G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一、引言纪实类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第一季在腾讯视频播出后立刻受到大众喜爱,在豆瓣平台获得9.1分好评。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真人秀+纪录片+访谈节目的混搭奇效,真实电影、直接电影的纪实交汇,“日常化”审美和“陌生化”审美的奇妙相遇,让我们看到了真人秀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革故鼎新,本文以《奇遇人生》这档节目为例,一一分析《奇遇人生》节目中的“奇” “遇” “人”“生”,探究这档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如何脱颖而出。

二、奇——内容上看“奇”点(一)空间叙事走向“奇观”化艺术的时空体系可分为作品的现实时空(作品自身所占时空)、叙事时空(叙述对象所处时空)、心理时空(欣赏者对作品时空的印象和理解)三个层次。

在三个层次中,叙事时空作为中介,既是创作者对作品时空改造的结果,又是欣赏者产生心理时空的依据。

《奇遇人生》这档节目拓展了叙事时空,将拍摄的视角从国内伸向国外,所选取的空间更广大更辽阔,节目第一期拍摄取景在非洲赞比亚荒野、第二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公路、第三期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的查亚峰……节目中所选拍摄的地域和景观都具有“奇观”的特质。

《奇遇人生》中呈现的奇观影像一方面开拓了节目文本的叙事空间,另一方面会激发受众的追新求异的好奇心,在观赏的过程中会拓展受众审美的心理空间。

(二)主题设置有“奇”点《奇遇人生》采用了章节式的结构,每一章都会有不同的主题。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研究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研究

传播方法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研究◎孙弘[摘要]在当前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网络综艺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广大受众对于节目内容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促使一些节目另辟蹊径,借助纪录片形式的人文内涵与视听效果,来激发受众的观看欲望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此种真人秀和纪录片类型融合的模式,仅供参考[关键词】真人秀纪录片类型融合方式里芬斯塔尔曾说过一句话,被视为广义纪录片的基本信条:“艺术是感知真实状况的本质,并将那个真实时刻的内容、形成及意义转为电影。

”由此可知,在某种程度而言真 人秀与纪录片,均试图传递给观众“真实”本质的内容,以表 达其意义。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的网络综艺,据相关数据 统计,优酷、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平台所制作的网络综艺就高达丨90多档。

hi然而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以往 节奏紧凑,以搞笑刺激为主的“快综艺”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当前需求,在此种背景下,纪录片式真人秀进入到受众眼帘,满足了当前市场对媒介内容的实际诉求。

一、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的市场需求分析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真人秀节目需要创新升级。

在粉丝经济的影响下,更多资本开始追求流量,对明 星效应地过度追求,致使了真人秀节目在划分资金时出现了失衡的情况,给节目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真人秀 节目内容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

此 外,就节目内涵方面而言,不少真人秀节目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更多笑点或冲突,存在过重的剧本痕迹,真实性不足,节目立意太低。

甚至个别节目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惜 表现人物丑态,从而导致真人秀泛娱乐化情况严重。

121另一 方面,纪录片趣味性提升的需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纪录片拥有较为显著的特点:-是,追求真实,同时真实 也是其灵魂所在,即便,纪录片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但在 语言本体上,一定要确保编辑内容的逻辑性和素材的真实性;二是,纪录片注重人义内涵和文化品质,取材于现实生晰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促使报道穿透力和纵深感更强;其次,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整合。

1.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纪录片以及游戏竞猜三类节目的区别与联系。

1.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纪录片以及游戏竞猜三类节目的区别与联系。

1.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说明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纪录片以及游戏竞猜三类节目的区别与联系。

2.2011年11月15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1.1期34个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对婚恋、真人秀节目播出数量和时间进行控制。

请尝试分析“限娱令”出台的背景和影响。

要求,均大于600字。

真人秀节目具有纪实性、戏剧性两个特征,由于制定了相应的游戏规则和规定了相应的时空环境,规定了只能在特定的空间内的某一时段进行规定的游戏,这些规则和有限的时间、空间以及特定的戏剧性,使真人秀节目与电视剧节目、纪录片以及游戏竞猜类节目等类型拉开了距离。

江苏卫视的制作的《非诚勿扰》就是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

真人秀与电视剧有联系。

一是两者都强调戏剧性、情节。

过去的交友节目是男女数量相等的,一轮一轮配对,节奏会很慢。

但是《非诚勿扰》是在男女人数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可能是一个男的面对二十四个女的,那么这个里面就会有一个戏剧冲突的效果,节奏也会很快,会是5分钟进行一轮配对,比较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真人秀节目将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以日常生活的方式加以展示,同时也如同电视剧一样加入许多游戏化的规则,善于调动各种叙述手段来凸显节目的精彩与吸引力,如竞争、对立、情感纠葛、背叛等。

二是节目的拍摄和剪辑采用了部分电视剧的手段,来加强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所谓的“延宕策略”。

在《非诚勿扰》中,伴随着《Can you feel it》这个音乐,当一个男嘉宾的脚刚出来时,镜头就切换到一个女嘉宾;当男嘉宾的身子出来时,镜头又会切到另外一个女嘉宾;当男嘉宾的头出来时,镜头又切到另外一个女嘉宾,随即是整个节目演播厅,很有气氛以及感染力。

同时真人秀与电视剧又有区别。

真人秀建立在真人的基础上,不能像电视剧那样采取导演导拍、演员扮演等方式来增强戏曲性和冲突色彩,而且,真人秀对电视剧手法是有限的,更多地采用纪录片式手段,特别是要求细节真实,这与虚构的电视剧不同。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作者:刘相如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8期摘要: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逐渐陷入窠臼,呈疲软之势。

《奇遇人生》在具备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创作元素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是对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的一次巧妙尝试。

对《奇遇人生》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新表意实践为真人秀节目发展增添的可能性想象。

关键词:《奇遇人生》;纪录片;真人秀;表意实践一、引言里芬斯塔尔认为,“艺术就是感知真實状况的本质,并且把那个真实时刻的形成、内容与意义转化成电影。

”[1]这成为广义纪录片的基本信条。

可见,纪录片与真人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试图将具有“真实”本质的内容传达给观众,以完成其意义的表达。

但是,对“真实”与“虚构”两者比例拿捏的不同使真人秀与纪录片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了本质区别。

《奇遇人生》是腾讯视频推出的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节目,在全球范围内,阿雅与十位明星好友在节目中分别展开十次旅行。

基于嘉宾对自我与人生的感触和向往,为其专属定制一次“诗与远方”的体验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嘉宾们向外丈量世界的长度,向内探究心灵的深度,以感悟人生,认知自我。

作为腾讯视频推出的“创新化产品”之一,《奇遇人生》在具备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创作元素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是对纪录片与真人秀类型融合的一次巧妙尝试。

那么,这种新表意实践为当代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增添了何种可能性想象?对《奇遇人生》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寻找到答案。

二、纪录片之纪实美感从《幸运52》等益智博彩类真人秀,到《爸爸去哪儿》等户外体验类真人秀,真人秀节目形式不断演变。

与纪录片的类型融合并非《奇遇人生》之首创,创新之处在于,它一改过去真人秀节目的作“秀”之态,是一次在真实基础之上的新表意实践,明星、剧本、目标在《奇遇人生》里不再是制造噱头与冲突的手段,而是为客观真实服务,大大削弱真人秀本身具有的肤浅的娱乐性,这份从容怡然的情感基调使《奇遇人生》在众声喧哗的电视节目中得以脱颖而出。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和纪录片虽然都是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呈现,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纪录片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强调记录真实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
往往有一个严谨的制作流程和策划方案,需要经过反复的审核和修剪。

而“真人秀”更加
注重娱乐性和戏剧性,强调让现实生活的参与者通过特定的环境、任务和剧情,来展示自
己的个性和才艺,通常有很多的悬念和心理刺激,更多的是基于娱乐、互动和观众的反
应。

其次,纪录片更多的是以客观记录的方式呈现现实生活,不会进行干预和指导,让观
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而“真人秀”则更多的是通过编排和操控来塑造节目效果,通过导演、评论员和选手之间的互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想法。

很多时候,节目
组会故意制造矛盾和悬念,来激发观众的热情和互动,甚至会通过拍摄和剪辑来掩盖或扭
曲真相,让观众对现实事件产生困惑和误解。

最后,纪录片和“真人秀”在受众群体和影响力上也有很大差别。

纪录片往往是为了
展现事实真相和社会现象而制作,受众群体多是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文历史的观众,影响力
相对有限;而“真人秀”则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欲望和享受而制作,受众群体广泛,包括不
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观众,影响力更大,可以引领社会文化及时尚潮流的变化。

总之,“真人秀”和纪录片虽然都是记录和呈现现实生活的形式,但它们在制作流程、内容呈现、受众群体和影响力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需要我们从更加清晰的角度来看待
和评价。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_从《客从何处来》_看纪录片的新审美表意

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_从《客从何处来》_看纪录片的新审美表意

2016年第3期《客从何处来》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已经连续播出两季。

通过全程记录明星寻访祖辈生活的地方,追溯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从而将家族史与家国史交融在一起,在感悟历史中审视自我。

作为央视“创新化生存”的产品之一,《客从何处来》充分借鉴了国外的寻根节目,从而使此档节目形态介于真人秀和纪录片之间,既带有偏纪实的人文历史类节目特征,又具备了情境、目标、明星、剧本等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元素,也可以视作是一种观察式纪录片和新闻。

它使主流价值观与正能量的“家国一体”政治伦理范式在大众文化普及作品中得到了一次完美的艺术呈现。

那么这种游走在纪录片与真人秀之间的审美表意实践为当代纪录片增添了何种诗意想象,从《客从何处来》的表层形式机制与深层心理机制中,我们可以寻找到答案。

一、记录现实的纪实之美对于真实的揭示是纪录片所致力追求的,在这个纪录美学的基本原则上,出现了各种手法与流派的美学实践。

央视从《生活空间》的“直接电影式”的原生态纪录到《香港十年》政论类纪录片,其形式感不断加强,而像《舌尖上的中国》又通过对BBC商业化镜头、场面调度的借鉴增添了市场号召力。

《客从何处来》则是一次对于文献类纪录片与人文类纪录片的全新尝试,它的创作初衷是对历史与生存的忠实反映。

在这种宏大与个体的二元架构下,其文献意义下的厚重感与突发状态下的瞬间张力便被充分沉淀,二者之间碰撞出的纪实美感成为诗化与内蕴的情绪体验。

1.在命运起伏中触摸历史—文献纪录意义的个人化处理《客从何处来》以被拍摄对象的家族史作为线索追本溯源,将视线集中在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事件的背景之下,这当中有易中天、钮承泽等族人曾经显赫的名门旺族,也有萧敬滕、撒贝宁等本家所处的颠沛流离的芸芸众生。

既然要书写历史,那么在画面呈现上,必定要借助文献纪录片的书写形式,即“用以往拍摄的资料片(有时辅以适当的新拍摄的素材)编辑而成。

”①“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影像资料、书报遗迹组合成为历史的记忆。

浅析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的特性比较

浅析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的特性比较

下 来 ,人 的 命 运 、情 感 、 追 求 被 放 大 、被 关 注 、被 尊
重 。但真人 秀的情境 却是 预设 的 ,这就从根 本的前提 上 否决 了真 人秀的真 实性 。因而 真人秀 只是 借用 了纪 录 片 的 拍 摄 手 法 ,造 成 真 实 的 假 象 ,提 供 给 观 众 的 是
真 人秀节 目中采 用纪 实的手法进行 拍摄是对纪录本 ( 真实 电视 )等 多种 名称 ,在国 内也 有 “ 真人 秀”和 性 的 一 种 回 归 ,它 更 注 重 对 事 件 过 程 的 展 示 ,关 注 这 “ 实 节 目” 的 不 同 叫 法 。应 该 说 ,真 人 秀 节 目是 一 真 过 程 中可 能 发 生 的 一 切 事 件 ,纪 录 人 们 在 经 历 这 些
真人秀节 目的特性
真 真人秀借鉴 了纪录片 、电视剧和竞赛节 目的一些要 没 有 真 实 性 内 涵的 “ 实 感 ” 。 素 ,它 是 一 种 综 合性 的娱 乐 节 目。具 有 如 下特 性 : ( )真 人 秀 节 目与 纪 录 片 纪 实 性 上 之 相 关 性 二
( )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现 一 纪 录 片 “ 对 某 一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军 事 或 历 是 真人秀节 目采用的拍摄手段多数是纪录片式的。真 史 事 件 作 纪 实 报 道 的 非 虚 构 的 电影 或 录 像 节 目” 。 可 人秀节 目不要求像纪 录片 那样 真实 ,但 细节的 真实是 见 ,纪实是对 纪录片 的基本要求 ,真实纪录 无疑是纪
真 人 秀 节 目是 一 种 新 的 节 目类 型 ,至 今 仍 没 有 一 个
二 .真 人秀 节 目中所蕴含 的纪 实特征
( ) 真 人 秀 自身 的纪 实特 性 一

《真人秀节目》读书笔记

《真人秀节目》读书笔记

《真人秀节目》读书笔记序言真人秀已经彻底改变了电视行业的运作模式真人秀节目最多产的创作者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并作为一种模式向其他国家出售。

节目变得流行,广告主开始竞争成为节目的一部分。

不只是为了传统的广告,而且也为了产品在节目中的放置,并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赞助建议。

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们被很多人崇拜,就像明星一样被人疯狂地迷恋、追逐。

这些迷恋者在偶像的周围已形成了一个个社交网。

孩子们通常和家长看的节目不一样,这也造成了大家在餐桌上无话可说。

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一起看同样的节目,尽管观看节目的出发点不同。

会互相讨论节目里出现的事情,其乐融融。

前言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两类节目的综合体,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

真人秀节目不仅掀起了收视狂潮,更为节目制作商和播出机构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回报。

整个产业链条品牌的商业价值第一章第一节1.纪实性纪录片的程式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摄像机碰巧拍下了没有预期的事情,并客观真实地展现给我们选手在规定的情境和预设的规则中真实地生活注重对细节的展示,关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件纪录人们在经历这些事件、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真人秀进行中,他们扮演的是自己,而无需置换角色2.原生态电视节目的原生态:基本不加修饰地反映事物的原貌,不过多地进行艺术加工,内容上关注生活本真节目的镜头不仅局限于台上,还纪录每一位选手的排演情况,纪录他们从报名到成名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背景和动机,纪录每位选手怎样努力适应成为一名明星等等。

逐渐地,观众已经在感情上与这些选手们息息相关,从心里急切关注他们的命运。

在真人秀节目中,过去在电视节目制作人眼中需要被剔除的“糟粕”恰恰成为节目中的“精华”。

3.拟态性真人秀节目巧妙地运用了纪录片的手法,达到的却是与纪录片相悖的效果。

纪录片所要纪录的是生活的真实状态,是一种原生态,它要求纪录者采取种种办法,使被纪录者尽量无视镜头的存在,而真人秀却是在创造一种模拟“生存状态环境”,强调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4.冲突性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化色彩戏剧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和人的内心冲突真人秀最大的看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性。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

“真人秀”不是纪录片“真人秀”是一种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采用了真实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但与纪录片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从节目形式、内容制作和观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

“真人秀”是一种强调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其目的在于给观众带来娱乐和快乐。

节目通常有一定的剧情设置和情节安排,参与者被安排在各种情景中进行表演和互动,从而制造出悬念和笑点,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注意力。

而纪录片则强调真实性和记录性,通常追求客观、真实和沉静的叙事风格,不会过多进行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

“真人秀”更多地着重于娱乐性,而纪录片更注重于真实性。

内容制作方面,“真人秀”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作空间和策划手法。

参与者可以通过表演、互动和竞争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艺,从而吸引观众的视线和情感共鸣。

而纪录片则更加注重真实记录和观察,常常以事实和真实为基础展现人物和事件。

“真人秀”也经常添加音乐、声效和特效等元素,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吸引力,而纪录片则通常更加朴实和真实。

观众参与也是“真人秀”与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区别。

观众可以通过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方式参与节目的决策和评选过程,从而影响节目的结果和走向。

而在纪录片中,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观看,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

这种观众参与的方式为“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更多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快乐度。

“真人秀”与纪录片在节目形式、内容制作和观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都是以真实人物为主体的节目形式,但是在表现手法、内容呈现和观众参与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真人秀”可以说是一种更加强调娱乐性和互动性的电视节目,而纪录片则更注重真实性和记录性的电影作品。

从《奇遇人生》看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

从《奇遇人生》看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

《科技传播》72科技新闻传播近年来,国内网络综艺呈现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18年我国综艺市场规模达到了330.5亿,爱奇艺、腾讯、优酷等21家网站共计播出网络综艺197档①。

但是在市场繁荣、竞争激烈的表象之下,受众的选择其实被隐性地桎梏在强调搞笑刺激,节奏紧凑的娱乐性“快综艺”里,为顺应市场对媒介内容新的审美诉求,纪录片式真人秀开始崭露头角。

于2018年9月25日在腾讯视频上线的《奇遇人生》是国内首档明星纪实真人秀,在每期节目中,固定主持人阿雅(柳翰雅)会邀请一位明星好友共赴一场奇遇般的旅行。

节目采用“纪录片+真人秀”深度融合的形式,展现了人文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的魅力。

1 纪录片与真人秀融合背后的市场需求1.1 真人秀节目亟待升级首先,粉丝经济时代决定了资本向流量靠近,过度追求明星效应导致了真人秀节目资金划分不平衡,影响了节目本身的质量。

其次,真人秀节目的内容高度同质化,缺乏新鲜感和原创性。

最后从节目内涵来看,很多真人秀节目的立意太低,为了在短时间内制造相对集中的冲突或笑点,节目常常存在剧本痕迹太重,缺乏真实性等问题。

有些节目为了热度甚至不惜表现人物丑态,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这样表层的关注,让真人秀成为“泛娱乐化”现象的“重灾区”,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

1.2 纪录片娱乐元素创作需要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纪录片强调真实性,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它虽然也可以使用艺术手法,但在语言的本体上必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与编辑的生活自身的逻辑性”②。

另一方面纪录片的主题强调文化品质与人文内涵,从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中取材,以期表现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存意识等内容。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纪录片往往因其节奏缓慢、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而难以迅速吸引观众,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也就难以进入市场。

但是纪录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件“商品”,通过娱乐化的创作方式——多元性的题材选择和多样化的艺术手法等,纪录片在投放市场时能够更好的实现其经济价值,从而吸引更多资金注入纪录片的创作,形成良性循环。

真人秀节目中的纪录元素应用

真人秀节目中的纪录元素应用

57NEWS TRIBUNE·2014.3E-mail:xwlt0903@163.com传媒观察真人秀节目中的纪录元素应用 □ 毕潇楠摘 要:纪录形式产生之初,就与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类学家,同时也是被称作纪录片之父的弗拉哈迪,把那努克一家人的生活拍摄得趣味盎然。

所以纪录形式从来不是娱乐的对立面,相反,如果用好娱乐综艺节目中的纪录元素,会使娱乐节目更有故事性,更好看,也更能出彩。

而由于真人秀节目本身与“纪录”这种形式就有着不解之缘,因而探索纪录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对于做好真人秀节目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纪录 真实性1998年,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人物,他生活在一个被搭建好的硕大的摄影棚之中,每天的生活,工作,交友,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被当作电视节目呈现在电视荧屏之上。

当然,这是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里面的情节。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真人秀节目”的名称,也正是来源于此。

一、真人秀节目的缘起与界定真人秀(Reality Show)是真实电视的一个分支,起源于1999年9月荷兰的一个极具争议的偷窥节目——《老大哥》(Big Brother),以作家乔治・奥威尔著名小说《1984》中的一句话:“当心,老大哥在看着你呢!”为创意制作,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电视台竞相模仿的范本,在彻底颠覆电视传统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真人秀的全球性浪潮。

①而在我国,真人秀节目真正的兴起,还要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说起,虽是借鉴了《美国偶像》选秀的形式,但无疑是给当时的电视界带来了新的血液。

“超女”成功之后,各大卫视纷纷效仿。

虽然各大卫视骤然而起的选秀之风后来得到了一些扼制,但是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却并没有因此而绝迹。

近年来,各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不降反增,涉及到的节目类型也从单纯的唱歌比赛延伸到跳舞、跳水、厨艺、相亲、演讲、亲子互动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收视率高、市场占有率大的王牌节目,如《超级演说家》《中国好声音》等。

从非遗视角看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融合传播

从非遗视角看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融合传播

影视传播YINGSHI CHUANBO- 47 -从非遗视角看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融合传播◎ 杨艳君,苏皓男[摘要]近年来,随着外来节目的引入与网络节目的冲击,观众流失成为电视节目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非遗类电视纪录片因受众群体狭小更是需要直面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真人秀类电视节目风靡一时,其虽然与纪录片有着不可忽视的共通点,但是节目形态却完全不同,将两种创作方式相结合,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两种节目形态融合为切入点,分析其内容表达及创新性的传播优势,以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真人秀;非遗传播;融合传播纪录片强调真实,记录客观世界的真人真事,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引发人们思考。

真人秀类节目也强调真实,在拍摄过程中注重嘉宾真实的反应与感受,力求尽量排除摄像机的干扰,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生活环境。

对“真实”有一定的要求是二者之间的共通点,但两种节目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部分电视纪录片借鉴了真人秀的表达形式,促进了一种新的电视纪录片发展形态的出现。

一、非遗类电视纪录片的现状及困境非遗类电视节目是一类以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核,以多元化的视听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为手段,将非遗精神内涵形象直观地呈现给观众,最终实现教育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电视节目形态[1]。

我国非遗类电视节目按节目类型主要分为竞技类、真人秀、表演类、科普类等。

而非遗类电视纪录片是以纪实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类节目。

随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众多领域都对非遗保护的研究贡献了一份力量。

而电视媒体由于自身优越的传播性,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传播工程[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纪录片对真人秀的借鉴—以《客从何处来》为例[摘要]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快速霸占各大银屏。

但其节目的低俗化,同质化一直为人诟病。

而纪录片却能去低俗地提升观众的审美,富有人文情怀;但是其姿态高,形式死的特点却将内容束之高阁,不被民众广泛接受。

如何将真人秀节目的平易近人与纪录片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大众审美,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本篇以《客从何处来》为例,通过分析此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特色,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纪录片真人秀-:真人秀的特点真人秀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颁发奖品为目的,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这就是现在很多电视节目,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的节目形态,以比赛等为形式,通过真实记录比赛的情况,放大里面的笑点和槽点,来满足观众的窥伺欲等一系列欲望。

1).“真”:明星们在真人秀中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与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无剧本,真实发生的。

它不同于以往安排好了的节目,因此它容易失控,而这恰恰迎合了观众的好奇心。

2)“人”:不管前期的“真”做的多么的好,如果“人”对观众没有吸引力,那么前期的工作也是徒劳的。

所谓“人”,是非常有讲究的。

首先。

从最浅显的来说,参与者必须是名人,或者明星,总之是需要已经被大家认识的人,这样观众才能调动观众观看的欲望,那么当观众选择了节目,如何保持这个节目的黏性呢?人物本身的特征就至关重要,那么要怎么选人呢?人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物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人物个性的多样化,以及这个人是否能够增加节目的可看点,带来冲突。

笔者大概把人分为以下几类:A 类人物:拥有出色的相貌,以及十足的个性特征。

他的存在,能给整个群体带来影响。

因为其独特的个性,他被放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中,都能和其他人发生联系。

比如《极限挑战》里的张艺兴,性格温和,长相帅气,吸引年轻观众,是收视率的保障;B 类人物:性格不十分突出,外貌也不突出,但是具有可延展性。

有的人物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征,但是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你会慢慢喜欢上这个人。

C 类人物:本人或许没有个性,但是有一个鲜明的能让人记住的身份。

比如:跑男的王宝强。

总而言之,真人秀节目选人需要从,外貌,性格,故事,智慧,以及特色几个方面权衡和考虑。

3)“秀”:通过设置情景,来增加节目的戏剧性和可看性。

比如在许多真人秀节目当中会设置游戏,关卡,来增加节目的笑点,悬疑,吸引观众。

真人秀以“真”,“人”,“秀”为特色吸引眼球;纪录片却以其“实”的特点经久不衰。

这个“实”体现在,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展现事情真实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把故事的含义,影响做实,而不仅仅是表面描述,一带而过。

在我国纪录片受众较窄,大多数了解纪录片的人,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特有的艺术元素及艺术倾向相比综艺节目来说,可看性较低。

二是因为它的“实”,其描述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小事情,节奏较慢,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

从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发布的《中国纪录片2013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有高达48%的公众不知道纪录片,28.3%的公众近半年内没看过纪录片。

而且,有超过1/4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不知道该片是纪录片,甚至有观众把它归类为电视节目、电视剧或电影。

在当前娱乐至死的极速年代,纪录片制作单一,展示渠道狭窄,国民人均学识不高,纪录片只能是停留在小众文化消费上。

结合真人秀的特点和纪录片的“实”,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就孕育而生了。

它的主要特色有三:一. 悬疑叙事吸引观众;悬疑,就是创作人员利用观众对作品中故事发展和人物遭遇的期待心理,在作品中设置悬而未决的情节,不断引发受众,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编剧技巧。

悬疑叙事是实现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元素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节目的预告片都抛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观众,保证黏性。

而在纪录片中,尝试吸引观众的同时,要保证不扭曲纪录片的真实价值,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发现矛盾冲突,并为主题服务,怎么样保证这些的同时增加其叙事性是目前纪录片急需解决的问题。

《客从何处来》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节目不断地使用悬疑叙事,调控叙事节奏,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

在陈冲探寻自己的外公为什么会自杀这集中,节目一开始便设置了一个疑问,寻根者陈冲自己在小时候,不懂事的年纪,就经历了外公的自杀。

除此之外对外公毫不了解,这儿引出了外公的生平经历,从经历中,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四年,从而提出那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会不会对外公后来做的决定有影响呢,一步步剥离开来,设置悬念,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设置悬念,慢慢丰富了人物角色,使人物立体化。

试问,如果直叙这个故事,会有多少人看呢?从故事的框架来看,只是一个药理学家的生平,但是通过开篇的问题一步步追问,寻找答案,观众的好奇心被悬疑气氛激发,节目的可看性大大提高了。

二.形式的戏剧性与内容的严肃性结合;《客从何处来》中,实录开始前嘉宾便被告知节目规则,征得同意后,由嘉宾提供家族联系人,节目组去联系。

节目组的实录前的准备过程对嘉宾是完全保密的,这样在现场,嘉宾的反映便能最大化的达到真实。

节目流程上,嘉宾在第一站解决了最开始的疑虑后,紧接着就要面对有原先问题衍生的新问题,从而踏上下一站的寻根之旅。

你的家族历史,就像一个拼图,每一站都会交给你拼图的一块儿让你慢慢去完成这个拼图。

开拍之前节目组已透彻了解嘉宾家族的历史,因此他们可以掌控寻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寻根地点的顺序等等,也就能控制寻根者知道预设问题的答案的顺序,这样就能最大化调动寻根者感情的流露和释放。

这样,整个纪录片就像剧情片一样,情节无法预料但跌宕起伏,戏剧性的冲突不断出现,给观众观看的快感。

在嘉宾选择上,节目组首先列出详细的遴选表格,并对大量明星艺人的祖辈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考证,根据嘉宾自身的寻根意愿以及故事性来筛选最后确定。

经过沟通和调适,最后确定了易中天、曾宝仪、陈冲、阿丘、马未都五位嘉宾。

这几位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娱乐领域里都有十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开放嘉宾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可以上传你家族的故事,如果被采纳,上传的故事会出现在结尾的花絮中。

名人与互动元素的加入,为节目戏剧冲突的扩大提供了可能,节目中的故事通过名人效应在观众中传播,观众通过互动也自愿的有序参与到录制过程。

因为《客从何处来》本身是纪录片,每个故事独立存在,拍摄和叙事方法不尽相同,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与常规的纪录片区别不大。

历史画面的穿插回放,音乐、解说词、镜头的运用也都符合是一部传统纪录片的特点。

同时节目探讨的是私人的历史,内容甚至涉及到外公自杀等沉重的话题,这就要求节目组扮演好旁观者的角色,保证节目的严肃性。

三精神内核坚实;在这个泛娱乐化的年代,许多真人秀不太注重精神内核,盲目崇拜收视率,而纪录片却担负起这个使命,真实记录着逝去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搭建起我们看世界的窗口。

《客从何处来》,摒弃了真人秀崇尚收视,娱乐至死的弊病,体现了媒体应有的精神担当。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有温度的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

同时也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

帝王将相之外的历史,埋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历史,才是最动人的、最值得关注和书写的历史。

《客从何处来》很好地交融了国家和个人的历史。

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反应当时那个大时代下,普通人物的命运,让明星家族脱离了明星的光环,回到了那个时代下的一个普通角色。

私家历史与时代、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它让历史从课本和史书中解放出来,活生生地体现在普通人和普通家庭中,而大历史也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很多时候,人们沿着纤细的根须,一层一层埋头掘进时,会突然发现,眼前屹然矗立着一座大山,正沉重地压在根须之上。

如果说个人史是深埋在地下的根须,那大历史就像裸露在地面上的山脉。

5个人的寻根之旅中,或多或少都触及了大的时代史,国家史。

当小人物的命运一点一点和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发生交叉、碰撞时,激荡出来的残酷火花和人性张力往往也最打动人。

普通的故事离我们最近,也最能最打动人,在明星的光环下,更多人能够通过了解私家史,来了解历史。

既有易中天、陈冲这样显赫家世的追溯,也有阿丘、曾宝仪、马未都这种平凡人的历史。

片中能看到易中天回到母亲曾经生活工作的湘西旧址,揭开母亲避战乱一路从北到南,从总理府大小姐成为战时保育员的战时命运;而阿丘客死异乡的外公,背后则是一大批旧时马来华工的悲苦历史;曾宝仪为了了解战时去了台湾的外公而重回大陆寻根,带给观众的则是海峡两岸浓浓的乡愁。

大历史通过小人物的命运重新展现,并在破碎的历史片段中,重新编织起历史的传承和血脉的联系。

这种个人与时代的互动,才是片子中最打动人的东西。

节目也告诉观众们,个人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是平凡又独特的,对于当下社会的人们,不忘历史,反思自我才是对家族,对国家未来最负责的承诺。

在这个娱乐爆炸的年代,各大媒体竞相从境外引入版权,试图在感官享受为王的综艺圈中占得一席之地。

那一档像《客从何处来》这样好的节目,有担当的节目要具备哪些条件呢?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首先你必须要了解观众需要什么,他们想看什么。

形式娱乐和内容深度严格来讲并不矛盾的,而是需要一个平衡。

怎么在之中寻求一个平衡呢?《客从何处来》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首先对于真人秀来说,节目组不能一味地买版权,照搬模式到中国来,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情,国民的认知度是不一样的。

当下应该尝试的是取其精华,了解国情的同时添加上自己的文化,完善和突破现有的国外真人秀节目元素,注入中国味的元素符号,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才能获得生命力。

而内容上,不能纯粹为了满足公众好奇,追求商业价值为目的,其所营造的“真实感”,往往经过制作者的特别设计,甚至以牺牲参加者的隐私和尊严为代价, 满足公众的窥探心理。

(二)再者,怎么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呢?这就要求节目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内核。

比如说《爸爸去哪儿》如果能够做到,让观众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决定多陪陪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这就建立起了精神内核。

当人们看完这个节目后至少还有回味,还有反思,那么这个节目就能实现它的一部分价值了,不仅给人们带去了欢乐,也给人们带去了反思。

(三)然后,对于纪录片,笔者认为它的出路在于需要在以纪实为本,寻求纪录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比如这次的《客从何处来》的创新,把纪录片和真人秀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当下的流行趋势下观众的口味,又能真实地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来反应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这是在形式上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