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与平面接触ANSYS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内容:单个滚珠与平面接触
一接触模型
为了验证单个滚珠与平面接触理论,采用ANSYS对滚珠与平面接触进行面-面接触分析,并与参考文献对比,为后面自己的分析作准备。本次分析所采用的具体模型如图1、图2所示,分别采用四面体单元和六面体单元对滚珠与平面接触进行分析。
图1 四面体单元图2 六面体单元
二接触分析方法
为了减少计算量只选择半球进行分析。对平板下表面全部节点施加全约束;在球心位置施加集中载荷,中间平面节点UY方向自由度进行约束,防止出现局部变形;对半球与平板接触点施加UX、UY方向的约束;球下表面与平板上平面建立接触面,球面为接触面,平板上表面为目标面。
本次分析所考查的变量为最大接触应力以及最大径向变形,最大接触应力通过观察接触单元的压力云图而获得,最大径向变形通过获得中间平面上一点的位移而得到。
为了验证刚度对接触压力及径向变形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的法向刚度因子对其进行分析,当接触压力及变形变化小到合理范围内,此时最大接触应力及径向变形即为所求,并把结果绘制曲线并与参考文献对比分析。
三对比结果
首先,对最大接触应力的验证,对比图3与图5可以看到,当载荷较小时,最大接触分析得到的最大接触应力的值与参考文献中相差不大,但当载荷较大时,分析得到的最大接触应力的值明显小于参考文献中的值。采用六面体网格随着载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四面体网格的变化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减小。
径向变形对比。对图4、图6进行对比验证,可以看到采用四面体网格的变形与参考文献中的径向变形基本一致,从而可以验证分析的正确性;而六面体网格的径向变形普遍小于四面体网格,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都是随着载荷的增加,径向变形增大,但变化率逐渐减小。
通过对最大接触应力及径向变形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球体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并对接触部分进行局部细化,可以到达计算精度的要求,为此在以后的进一步分析中,对滚珠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并对接触部分进行局部细化的方法进行,这对后面要增加预紧力也是符合的。
载荷 F / (N)
最大接触应力 P /( M P a )
-5
载荷 F / (N)
径向变形 δ /( M P a )
图3
载荷-最大接触应力 图4 载荷-径向变形
图5 载荷-最大接触应力对比图 图6 载荷-径向变形对比图
四 接触云图
图7 四面体网格接触压力云图 图8 四面体网格整体应力云图
图9 六面体网格接触压力云图图10 六面体网格整体应力云图从图7~10可以看出接触分析的云图与hertz理论的分析是相符的。从图7可以看到接触压力云图近似为圆形,这与hertz接触理论球面与平面接触的理论是一致的,即变形区域为圆,接触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相等;而图9所示,接触区域为正方形而不是圆形,这与网格划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