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20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影响
考法一 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1.(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
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学案20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 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 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审题突破] (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1)D (2)C
考法二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判断 2.(2016·十堰调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 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 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 图,完成(1)~(2)题。
考法一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1.(2016·沈阳市模拟)下图表示 2010~2015 年我国各省(市、区) 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 区)。读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 人口导学案
第七章人口【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考情分析】考点5年考情考察点核心素养命题趋势人口的分布2023海南卷、2023全国甲卷、2023浙江1月、2022上海卷、2021海南卷1.综合思维: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特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描述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的特征,解释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
2.区域认知:能够说明人口分布、人口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的特征,分析人口现象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而制定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且以图表题为主,尤其是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及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进入负增长的背景下,人口问题将依然成为考查热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重庆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山东卷、人口的空间变化2023福建卷、2023山东卷、2023浙江6月、2023海南卷、2023全国甲卷、2022重庆卷、2022天津卷、2022江苏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乙卷、人口合理容量2021北京卷、2021浙江6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考点点拨】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高山高原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历史等。
人口的空间变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文总汇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
2.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口迁移的实例和数据。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的空间变化。
2. 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人口迁移、人口分布等基本概念,阐述人口空间变化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3. 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经济、政策、社会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关键因素。
4. 展示人口迁移实例:以我国为例,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规模。
5. 讲解中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等,并探讨其变化原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国家人口空间变化的状况。
3. 思考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未来人口空间变化的可能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内容: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目标: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对人口迁移的策略。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双刃剑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空间变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文总汇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基本知识。
2. 分析影响人口空间变化的因素,认识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2.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的评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口空间变化的问题。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空间变化的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讨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迁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空间变化的重要性,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人口空间变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地理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思考题,评估学生对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拓展学习建议:1.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人口迁移和地理环境影响的学术论文或书籍,以加深理解。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4.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受脆弱的_农__业__经__济___、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①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_计__划__经__济___体制和 严格的__户__籍__管__理__制__度___。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_改__革__开__放___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
重工业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 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 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 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 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3.国际人口迁移 (1)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__集__团__性____、__大__批__量____的移民为主;由
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___发__展__中___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流向_发__达___国家或地区; __定__居__移__民____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020·泸州二调)下图是 2001-2010 年和 2011-2016 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 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 1~3 题。
1.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2.2011-2016 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20: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
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
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第19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
(3)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4)世界人口的城乡分布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上升,乡村人口比例下降。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型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影响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四、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某一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数值大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某一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人口的最大数量(警戒值)。
(2)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量,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3.人口合理容量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021届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设计编号:专题14 人口的空间变化 (无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梳理构建【主干梳理】一、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引起的。
2.判断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 D.滨州某学子去清华大学求学3. 结合图1.8,比较19世纪以前和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和方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答出两项)探究提升探究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2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规律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维设计》P142-143考点一)探究二人口迁移的影响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四)案例分析
1.给学生发放案例资料,如我国某城市的人口分布图、迁移图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口空间变化特点、原因及影响。
3.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
-要求:了解下一节课的主题,提前预习,提出疑问,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人口空间变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集聚的规律与影响》等。
-要求:阅读后总结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拓展知识视野。
6.参与课堂讨论:针对下一节课的主题,准备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口空间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解释人口空间变化的方法。
2.难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人口空间数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深入理解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3.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口的空间变化,探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迁移和集聚规律。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人教版.ppt
第二次世界 _定__居__移__民__减少,短期 大战以后 流动的人口增多
主要流向
由旧大陆到新 大陆
从 流_向发___发展____达中____国国家家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 扩张
各国经济发展不 平衡
4.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_农__业__经__济__、频繁的战争、_自__然__灾__害__的影响而迁移。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解析】(1)选B,(2)选C。第(1)题, 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 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 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第(2)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 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 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 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单从材料中是无 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 主,2010年依然是以迁出为主。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 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
【巧突破·找技法】突破1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 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 劳动力
战争难民、 政治难民
迁移的 寻找更好的学习、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 战乱、种族冲突、 原因 工作和生活条件 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治迫害
特 点
迁移的 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15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细化考纲预测】【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迁移时段特点方向19世纪以前以为主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流向;定居移民减少;的人口增多欧洲变为,拉丁美洲变为迁出地,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3. 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制度下,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表完成1-2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0~14岁(%) 35.27 14.63 8.515~64岁(%) 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考纲细化高考定位预测人口空间变化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5.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6.多以材料和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及逻辑推理能力。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
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
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改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淌的区分,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娴熟把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缘由。
4.通过讨论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育阅读、分析材料的力量与方法。
2.开展讨论性调查,把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加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育关注详情、关注身边的人生看法。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缘由;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缘由;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____年和____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____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____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缘由。
同学:思索问题并主动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老师:特别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同学: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共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叙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同学奇怪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诞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20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20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②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问题。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19世纪以前: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上图)(2)国内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问题。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人口迁移和流动文化图,回答问题。
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答案: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答案: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三、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其影响较大。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
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2 8591.表中数据显示( )A.农民工总量呈下降趋势B.举家外出农民工比重大C.本地农民工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D.农民工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呈上升趋势,所以A 项错误;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小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所以B项错误;农民工占总人口的比重以上升趋势为主,所以D项错误;本地农民工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所以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4.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微点1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流动现象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共同点空间上发生位移不同点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③不变更户籍在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产生的影响(2018·高考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2.D 1.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方面影响人口数量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年龄结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2020·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但唯有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则2012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
第2题,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
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则会延缓老龄化进程。
外来人口迁入会增加城市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压力;外来人员与当地原住居民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可能有一定差异,则会使城市的文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与平均预期寿命关系不大。
答案:1.D 2.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4.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第4题,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
答案:3.D 4.C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 2.B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20·泸州二调)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题。
1.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B.资源C.技术D.经济2.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改善3.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D.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解析:第1题,与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流出较多,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更利于人口流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应该少于西部地区。
第2题,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人口迁出所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增长较快,说明其人口流出数量多。
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出,当地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城市社会经济活力减弱;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压力较小;人口流出增多,会造成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和浪费;人口流出,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环境问题。
答案:1.A 2.B 3.D一、选择题(2020·漳州质检)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3题。
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1991-1992年B.1997-1998年C.2000-2001年D.2004-2005年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3.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1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第2题,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
城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
第3题,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
这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的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
答案:1.C 2.B 3.D利用等边三角形构建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的三条轴线分别表示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维度之间的增长或收缩变化关系,可将城镇划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
某年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造成其城镇显著收缩。
据此回答4~6题。
4.目前以老龄化、低生育率引发显著收缩的城镇集中在( )A.坦桑尼亚B.日本C.印度D.巴西5.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 ( )A.经济规模减小,用地规模增加B.经济规模增加,用地规模减小C.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减小D.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增加6.东莞城镇显著收缩表现为( )A.人口增多B.企业回迁C.厂房空置D.就业岗位增加解析:第4题,老龄化、低生育率等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