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题学习心得体会4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题学习心得体会4篇
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 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 步。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我们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这一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 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探索规律,融入实践,这是延伸成的‘最大法宝〃。〃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从计划发展到春天的故事,从 同步发展到区域协调,从和平发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不断探寻新的规律,寻找推动发展 的对应方法论,并将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最终成为适合实践的'良策〃。我们要把这项〃最 大法宝〃应用好、坚持好、传承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精华。
以彳亍〃护航正风气,练就政治能力〃铁肩膀〃。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 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 实现真理、检验真理。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擘画美好蓝图……实 践充分证明,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才有意义。反观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 学归学、做归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学用〃两张皮〃现象。正因此,纠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 形式主义,正当其时、意义重大。要激发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静水深流、滴水穿石之力,知行合一、学而善用, 在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中,在直面基层〃矛盾窝〃〃棘手事〃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 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心得体会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Window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
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
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 1 -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感悟优秀范文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感悟优秀范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感悟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感悟-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的思想学说,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深刻的解释和分析。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修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些个人感悟。
首先,马克思主义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视角。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往往只是学习事物的现象和表面,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本。
而马克思主义则告诉我,看待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矛盾和变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这种思考方法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教给我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过程,是由一种生产关系转变到另一种生产关系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迁。
这让我认识到,要想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
另外,马克思主义教给我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过去,我往往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是自由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然而,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了解到人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
这意味着,要想改变社会的思想观念,就必须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给了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最后,马克思主义教给我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才能不断实现真理的发展。
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我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要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固定思维模式,要勇于创新和尝试。
这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敢于思考和实践,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发展。
总的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让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思想,它深刻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
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1、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
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篇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已经接近了尾声,它包含的哲学原理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各有各的特色之处,其中给我最深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而实践又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真理与价值上,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总的来讲,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面对即将过去的大学两年,心里时不时会感到有些遗憾。
虽然在过去的三个学期里的课程考试成绩还好,但是在这两年的生活中,没有了高中时的求学激情,也没有了高中时紧张的学习气氛,这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开始让我感到有些紧张、有些害怕。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但我们好好想想,当我们习惯了这种平凡的生活之后,毕业了怎样在这尔虞吾诈的社会上落脚呢?从实际出发,在接下来的大学两年生活中,首先我会将自己渐渐的融入到社会上去,尽量的去搜集一些公司的信息,去了解公司的人才需求,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其次就是要想出多个出路,做多个打算,还有为考研做准备,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尽量去复习以前学过却遗忘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求知欲望;最后就是在业余时间里去考些证书,要知道未雨绸缪才是最好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2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4篇通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4篇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篇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体系,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理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逐渐明白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各种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检验,我们才能发现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理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理论,它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更是一种关于人性的理论。
它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而自由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对于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总的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我不仅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还掌握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对于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指引我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篇2) 在大学期间,我选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主要是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前进的伟大旗帜。
通过深入学习,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随着学期的结束即将画上句号,回顾一学期的学习经历,发现自己在本学期从这门课程中收获颇多,无论是对于马克思原理的概念以及思想的理解上,还是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与信仰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就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收获做如下的总结。
马克思原理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与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共性个性”、“资本发展”、“矛盾”、“唯物主义”等等主题。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自己构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丰富我的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思想、行动。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认识自我、认清自己。
也许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时期,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竞争意识愈演愈烈、来自社会、家庭、同伴带来的压力会使我们身心疲惫对前途感到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我认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目标意识不够清晰。
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与理想,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精华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引,那么我们才不会每天过的碌碌无为,如果自我认识偏高,那么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理想存在差异,目标难以达到,这样不仅会增加我们的挫败感同时还会打击我们的信心。
所以,认清自己,在合理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参照,那么一定会逐步改善消极的情绪。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一)马克思主义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启发。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深刻理解了世界观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从全面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教会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让我认识到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剖析,我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认识到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奋斗。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启发了我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深入思考。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认识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经济领域的所有问题都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
同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让我认识到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构成的,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建。
最后,马克思主义让我深刻理解到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我认识到历史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可逆转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努力推动社会发展走向更加公平、民主和可持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并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我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习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说,它是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理解,我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马克思与当代中国读后感
马克思与当代中国读后感《马克思与当代中国》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观点和思考所触动。
首先,这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过程,以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贡献。
其次,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作者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此外,这本书还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思考。
这些观点不仅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深度。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种指导我们实践的思想武器。
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读完《马克思与当代中国》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意义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相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报告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报告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心得体会作为中山大学一名2012级博士一年级学生,本学期有幸能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收获良多。
从上课之前课表上“必修”二字所引发的淡淡抵触愁绪,到如今课程接近结束之时发自内心隐约的不舍之情,“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10个字所代表的内涵在我的脑海中已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在大多数中国年青人的眼中,马克思主义已同中学政治对等起来,在死记硬背的一大串字符背后也许我们根本不懂得共产主义的真谛所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十二字所提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仅是政治考试中万能的得分利器。
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如果理论无法解释实际情况或与实际情况的表现背离时,人们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遗忘了理论的科学指导性。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更倾向于教会我们用一种批判、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局限性,但正因为其局限性的存在,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众多教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孙洛平教授在“利已”假设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建议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的艰难与进步;张仁铎教授以反问我们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来教会我们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王志康教授通过讲述进化论、理性、道德与人类社会发展来引发我们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的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于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就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它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生产力的最终决定的原理至今依然有效、合理,揭示了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众多讲座之中,让我印象深刻当属谭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一课——《从历史传统看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从中央集权传统、乡土社会传统、父权制社会传统、共产主义传统等有中国特色的历史传统来阐释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大佳作。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演进、现实社会的现象和问题,以及未来社会的走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价值所在。
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剖析,揭示出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必然性和发展规律。
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对于我们把握历史方向、洞察社会变革的趋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别是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私有制的批判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类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要求消除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对于我们关注社会不公平问题、争取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为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进步。
无论是从事经济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我们要具备批判精神,善于质疑和辩证思考,不断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权威,寻求真理和进步。
这对于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和改造世界。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一年级学生,本学期有幸能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收获颇多。
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如果理论无法解释实际情况或与实际情况的表现背离时,人们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遗忘了理论的科学指导性。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更倾向于教会我们用一种批判、科学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所发挥的指导性作用。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局限性,但正因为其局限性的存在,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众多教授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和亲身实践,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所有讲座都很精彩,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部分讲座内容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对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所长陆丽娜教授《导论》的体会陆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全球规模社会主义大辩论的5个热点话题,详细介绍了生命文化的学科基石,生命文化的六个基本概念和六个价值观念。
通过陆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要做感兴趣而有意义的事情,做平凡而又快乐的人,实现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二元统一。
2.对杨建立教授《我国转型期的医患关系及新医改的政策选择》的思考杨教授报告主要内容:①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和矛盾焦点②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③我国新医改的策略及其政策选择。
通过听报告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我国转型期间的医患关系特点,对自己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对了解未来医改政策的走向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对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陈新石教授《谈谈科技创新与科研论文》的思考陈新石教授的演讲妙语连珠、引古博今、知识渊博、生动具体、所提出的问题发人深醒。
通过陈教授的精彩演讲,使我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今后博士论文的撰写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完成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感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l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
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现状与存在问题。
根据中困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XX年对广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状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
优秀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篇
优秀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 优秀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点,还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倡导解放人类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白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要从基本的社会矛盾出发,分析矛盾的根源,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够正确判断社会矛盾的本质,从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解放和共同富裕的理想,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白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只有在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中,个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获得真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白了科学研究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综上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点,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优秀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精选3篇(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为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指导。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
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
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可编辑版】
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关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心得体会科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有人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科学发展带来的弊端。
”这样的说法我并不否认,科学发展是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所以人类要进步、人类文明要发展,就必然要承担进步与发展带来的结果。
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程后,对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方面,科学的图景常常都是集猜想、反驳、经验、验证四位一体的“杂合体”,就像是indos的ta的补丁们,不断纠错交结在一起;另一方面科学又像是一个“问题小孩”,其继承与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好的坏的、简单的困难的、清晰的模糊的、肯定的纠结的……我们在继承科学前辈们留下的技术与经验时,会对其提出质疑和进行反复验证,直至其理论与实践都是客观存在贴合实际的。
这就是科学的继承,是反复验证而不是盲目接受。
同样的,科学的发展也是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发展也需要反复提出质疑、进行验证、投入实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跟当代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
就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部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讨论在当代得到了有效印证,科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引发了技术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促使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且科学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评价越来越受重视与关注,但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区别于科学主义,在这里我们就要尤为重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在当代,科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求真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为善”的价值,在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时必须要有道德与责任的担当。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有哪些收获
学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收获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即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结合起来,这是理论界的共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为关照。
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时代性和实践性。
依据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内容和特点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相互承接的两大发展阶段,产生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两大理论体系。
在9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全面把握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特征,强固这一根本特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把握科学内涵、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基本规律,是为了更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l9世纪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
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现状与存在问题。
根据中困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对广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状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
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仃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但部分学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也是事实。
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加以认可和拥护,一般以学习政治专业的学生居多。
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而非被动的行为。
这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是被某种力量所强制,更不是受某些个人私利所驱使。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信仰看待。
第二种是只凭着自己的粗浅认识,并非人云亦云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关心国家大事、喜欢“两课教育”的学生居多。
这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是真诚的,他们知道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拥有眼前的一切,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因此,他们既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又真心的拥护中国共产党。
但这些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并不完全知道为什么要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第三种是内心并不十分认可,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信仰”马克思主义。
这类学生清楚地知道,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把自己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发展,于是他们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去“拥护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2.问题的根源与特点。
(1)主观方面:学生们主观上重物质,轻精神,重视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利益。
许多学生只对专业课和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或是只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实际作用,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产生了迷茫、困惑和动摇。
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有的跑到封建迷信市场上寻求精神寄托:还有的宣传“共产主义渺茫”论,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信仰问题在主观方面的表现。
(2)客观方面:①高校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把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归结于学生本人,认为信仰什么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至于在出现问题时不愿承担责任。
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宣传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信仰教育的形式、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而且在教育和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强调理论高度,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实际,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
③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理论教学的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不高,无法与时俱进。
许多教师,尤其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青年教师,对待工作热情不高,不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以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指导学生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④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重视不够。
许多人往往认为只有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才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从事辅导员工作,岂不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比讲一门专业课难得多,而这种认识无形中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及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⑤“两课”教学内容覆盖面过大,侧重点不明确。
根据国家规定,各大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做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套规章制度。
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将所有的此类思想全部学完,并有所理解,以至于成为一种信仰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探索与实践1.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
视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可见高校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校领导应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
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2.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
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3.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指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称“八荣八耻”)。
作为培养中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应更好的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起到榜样作用。
曾子在《大学》中写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
对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而言可将其改为“欲教其生者,先修其身,欲齐其身者,先正其心。
”学生思想工作指导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
因此,不仅要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精神信仰的正确引导者。
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坚定自己的信念,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核心力量,是解决大学生信仰观问题的关键。
因此,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并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请他们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来。
6.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应进一步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
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作为一门课设置,如有必要可分为两部分讲。
课程的设置体系仅从文、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缺乏针对性。
是否应当在强调各高校要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不同内容。
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研教学水平不尽相同,生源的综合素质也相差甚远,如果采取相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必然会产生针对性不强、学生接受不了、厌学等弊端,这样便无法很好地达到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