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6个)
第十章 大分子溶液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的表示方法及常用的测定方法;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特性;Donnan 平衡以及测定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方法。
2.熟悉大分子的溶解特征及其在溶液中的形态;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及其测量方法;大分子溶液黏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用黏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原理;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和几种典型的流变曲线。
3.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的异同;大分子溶液的光散射现象;沉降速率法和沉降平衡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凝胶的分类、形成、结构及性质。
二、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一)基本公式数均摩尔质量公式1122B B n 12BBBB N M N M N M M N N N N MN +++=+++=∑∑ 可用依数性测定法和端基分析法测定。
质均摩尔质量公式1122B B m 12B2BB BB B B Bm M m M m M M m m m m MN M m N M +++=+++==∑∑∑∑ 可用光散射法测定。
z 均摩尔质量公式23B B B B 2B B B B BBB z m M N M M m MN M z M z ===∑∑∑∑∑∑ 可用超离心沉降法测定。
黏均摩尔质量公式1/1/(+1)B B B B ηB B B N M m M M N M m αααα⎛⎫⎛⎫== ⎪ ⎪ ⎪ ⎪⎝⎭⎝⎭∑∑∑∑可用黏度法测定。
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公式2nRT RTA c c M P =+ 适用于大分子稀溶液。
大分子溶液散射光强公式()()22220,0421cos 2πr cRT n n I I L r c /c θθλ+∂⎛⎫= ⎪∂∂∏∂⎝⎭ 适用于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大分子的情况。
光散射法测定大分子分子质量的基本公式o 29012Kc A c R M =+Newton 黏度公式d d F v D A xt h h ===式中η称为黏度系数,简称黏度。
胶体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制
胶体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制胶体和生物大分子是两个不同领域的物质,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涉及到物理和化学性质,还涉及到生物学和医学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讨论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上的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和分类胶体是指由胶态分散相和液态分散介质组成的复合体系,其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0^-7到10^-6米之间。
根据分散相的粒子形态和大小,胶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溶胶、胶体和凝胶。
溶胶是指都荧光强度极小的颗粒,具有非常高的表面能,不能凝聚成团,常呈混浊液体状态。
例子有氧化铁溶胶、金胶溶液等。
胶体是指分散相大小适中,散布在介质中,与介质呈半固体状态,可以形成凝胶状态。
例子有煤灰胶体、银胶体。
凝胶是指分散相超大,具有统一结构、均匀间距、规则排列和不可逆转凝胶形态,能给人以强烈的固体感觉。
例子有红藻胶、鱼胶等。
二、生物大分子的定义和类型生物大分子是指由生物体内最基本化学单位构成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的一种,是由一组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的线性聚合体,结构和功能非常多样化。
核酸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具有生物信息功能的大分子,主要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
多糖是由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包括淀粉、壳聚糖和葡聚糖等。
脂类是具有疏水性的化合物,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等。
三、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机制: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
静电相互作用是指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静电反应。
当一个胶体颗粒带有正电荷时,与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会带有负电荷,电荷数量相同且反向,这时候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吸引的作用力。
静电相互作用对于水溶性生物大分子的胶体分散是非常重要的。
范德华力是指胶体和生物大分子之间涉及到分子之间的电子云分布。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离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第十章:大分子溶液(6个)
第十章大分子溶液一、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得表示方法及常用得测定方法;大分子电解质溶液得特性;Donnan平衡以及测定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得方法。
2.熟悉大分子得溶解特征及其在溶液中得形态;大分子溶液得渗透压及其测量方法;大分子溶液黏度得几种表示方法与用黏度法测定大分子得平均摩尔质量得原理;大分子溶液得流变性与几种典型得流变曲线。
3.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得异同;大分子溶液得光散射现象;沉降速率法与沉降平衡法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得应用;区带电泳与稳态电泳在生物学与医学方面得应用;凝胶得分类、形成、结构及性质、二、基本公式与内容提要(一)基本公式数均摩尔质量公式可用依数性测定法与端基分析法测定。
质均摩尔质量公式可用光散射法测定。
z均摩尔质量公式可用超离心沉降法测定、黏均摩尔质量公式可用黏度法测定。
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公式适用于大分子稀溶液。
大分子溶液散射光强公式适用于入射光得波长大于大分子得情况。
光散射法测定大分子分子质量得基本公式Newton黏度公式式中η称为黏度系数,简称黏度、其物理意义就是使单位面积得液层,保持速度梯度为1时所施加得切力。
沉降系数公式沉降速率法求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公式沉降平衡法求大分子平均摩尔质量公式适用于平均摩尔质量不太大得大分子溶液。
Donnan平衡时膜两边小离子浓度之比计算公式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公式(二)内容提要1.大分子溶液得特征大分子溶液由于分子大小已进入胶体分散度范围,具有扩散速度慢、不能透过半透膜等胶体溶液得特性、但大分子溶液就是分子分散且热力学稳定得均相系统,对电解质不敏感,这使它与溶胶又有本质得区别。
2、大分子得平均摩尔质量大分子得分子质量就是多分散得,其摩尔质量只有统计意义,就是统计平均值。
测定分子质量得方法不同,统计处理方式不同,获得得平均值也不同。
常用得平均摩尔质量有数均摩尔质量、质均摩尔质量、z均摩尔质量与黏均摩尔质量。
数均摩尔质量通常用依数性方法测定;质均摩尔质量用光散射方法测定;z均摩尔质量用超离心沉降法测定;黏均摩尔质量用黏度法测定。
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 小分子溶液 1~100nm 慢 单分子 单相 不能 是 弱 大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1nm 快 单分子 单相 能 是 无 小 小 不敏感 可逆
多相 不能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系 不是 丁达尔效应 强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渗透压 小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形成过程是否可逆 不可逆
三、大分子溶液的黏度与分子质量的 测定
一)黏度的表示方法
二)黏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Huggins和Kraemer根据实验得到了稀溶液 中线型大分子的增比黏度、相对黏度与 浓度的关系式:
sp
C
C
k1 c
2
r 2
ln c k
2
以ηsp/c对c作图,得一条直线,以 lnηr/c 对c作图得另一条直线。将两条直线外推 至浓度c → 0,得到特性黏度[η]。
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平均摩尔质量大于10 kgmol-1的物质 天然大分子 淀粉、蛋白质 、纤维
素、核酸、各种生物大分子。
合成大分子 合成橡胶、树脂、纤维。
功能大分子
光敏大分子、导电大分
子、医用大分子、 大分子膜。
大分子溶液其他溶液性质的比较
溶液类型 性质 分散相大小 扩散速度 分散相存在单元 体系 能否透过半透膜 憎液溶胶 1~100nm 慢
大分子的浓度涨落
Debye根据涨落理论导出的大分子溶液散 射光强Iθ,r计算公式为
I , r 2π n n cRT 1 cos2 I0 L r c c
2 2 0 4 2 2
L为Avogadro常数,n0为溶剂折射率,c为溶液浓度,∂n/∂c为折 射率随浓度的变化率,λ为入射光的波长, r为观测散射光的距 离,θ为观测散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Π/∂c为渗透压随浓度的 变化率,I0为入射光强。 适用于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大分子的情况。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7要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14.8 大分子概说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大分子分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一. 三种分散体系性质的比较
r /0
sp
0 0
r
1
sp
/
c
1 c
0 •
0
[] clim0csp
lim
c0
r
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1
三. 用粘度法测定摩尔质量
当温度、聚合物和溶剂体系选定后,大分子溶液的粘度仅与浓度 和聚合物分子的大小有关。
特性粘度是几种粘度中最能反映溶质分子本性的一种物理量,由于
溶液类型 性质
憎液溶胶
胶粒大小
1~100nm
分散相存在单元 多分子组成的胶
粒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是否热力学稳定体 系
不是
丁铎尔效应
强
粘度
小,与介质相似
对外加电解质
敏感
聚沉后再加分散介 质
不可逆
大分子溶 液
1~100nm
单分子
不能
是
微弱 大 不太敏感
可逆
小分子溶液
<1nm 单分子
能 是 微弱 小 不敏感 可逆
数均摩尔质量
质均摩尔质量
Z均摩尔质量
粘均摩尔质量
上一内容
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
在某一pH条件下,生成的-COO-和-NH3+数量 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该pH值称为蛋 白质的等电点 。
第七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大分子溶液
当大分子电解质溶液较稀时,电离度大,大 分子链上电荷密度增大,链段间的斥力增加,分 子链舒张伸展,溶液黏度迅速上升,这种现象称 为电黏效应。
第三节 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大分子溶液
c 2 Π RT ( A2c ) Mn
Π RT A2 RTc c Mn
渗透压法为什么在小分子溶液和溶胶中不常用?
第四节 大分子溶液的光散射
大分子溶液
大分子溶液的光散射
溶剂的密度涨落
由两方面涨落产生的
大分子的浓度涨落
第五节 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
黏度
第六节 大分子溶液的超离心沉降
大分子溶液
x1和x2分别为t1和t2时 离轴的距离
沉降系数
x2 RTln x1 RTS M= = D(1-r 0VB )(t2 -t1 )w 2 D(1-r 0VB )
扩散系数 离心机角动量
介质密度
溶质偏比容:1/ρ
第七节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正负离子共存 高电荷密度 大离子+小离子
B B B
数均摩尔质量可以用渗透压法测定。
第一节 大分子的结构及平均摩尔质量
大分子溶液
m1 M 1 m 2 M 2 Mm m1 m1 m M N m N
B B B B B
质量=摩尔数×摩尔质量
mB=NBMB
M
2 B
MB
质均摩尔质量可以用光散射法测定。
第一节 大分子的结构及平均摩尔质量
[η] KM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课件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应用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药物传递、化妆品、涂料 和食品工业。了解其应用有助于推动科学和工程的发展。
胶体的分类和性质
胶体可以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特性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类,例如凝胶、溶胶和乳液等。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稳定 性、表面活性和光学特性。
大分子溶液的形成与性质
大分子溶液的形成涉及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溶液具有高分子量、粘弹性和独特的输运性 质,对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胶体是由微小的粒子分散在连续介质中形成的稳定体系。它们具有高度的界 面活性和可控性,对于许多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分子溶液的概念
大分子溶液是指由大分子链组成的溶液,这些溶质分子的尺寸通常比溶剂分 子大得多。大分子溶液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与联 系
尽管胶体和大分子溶液都是由微小的分散相组成的,但它们的粒子大小、形 态和相互作用方式不同。胶体和大分子溶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 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特性。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PPT课件
欢迎来到《胶体与大分子溶液》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胶体与大 分子溶液的定义、特性、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课程介绍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的世界。您将了解它们的基本概 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胶体的定义和特性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及特点1.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新物质。
其中,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称为溶质,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称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共同组成的溶液称为多组分溶液。
2. 溶液的特点(1)均匀性: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溶液。
(2)透明性:溶液是透明的,因为溶质和溶剂的颗粒大小相仿,不能散射可见光。
(3)不能析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因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析出溶质。
(4)不可过滤:溶质颗粒尺寸小,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分离。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最大量溶质,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通常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常常用曲线表示。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溶质再原料形成颗粒,导致溶液过饱和。
(3)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 按溶剂的性质分为气体溶液和固体溶液。
气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不稳定,易溢出和失去溶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固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常见的金银二十合金等。
三、溶液的制备方法1. 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将固体溶质加入至液体溶剂中,搅拌并加热或者冷却,待溶质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2. 液体溶解于液体中:两种液体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液体。
3.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气体呈溶解状态,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改变溶液的浓度。
四、胶体的概念及特点1. 胶体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新形态的分散系统,是由微粒或宏观大分子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一种新物质。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1. 丁达尔效应
光线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看 到一发光的圆锥体——丁达尔效应。 此现象虽然并非溶胶独有,但是溶胶的这一 现象特别明显。
2. 雷利散射定律
我们称引起丁铎尔效应的散射为雷利散 射,又称经典散射或弹性散射。
24 CV n n I I 0 4 n 2n
多孔塞法
将溶剂与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用 孔径为5-15微米的烧结玻璃板上下分开,浓 的在上面。由于玻璃中的液体是不动的,所 以溶质通过玻璃板全是由扩散过程完成的, 没有对流。一定时间后可用任何方法观察浓 度的变化。 但是要注意,只能用具有相同摩尔质量 和形状的物质来求A/l值;同时多孔玻璃孔内 不能有气泡。
3 2 2 2 2 2 2 1 2 1
C——单位体积中质点数
V——单个粒子的体积
n1、n2——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
由雷利散射定律可知:
•散射强度与单个粒子体积成正比,入射光波长成反比。因此溶胶的 散射光强,可用于鉴别真溶液和溶胶。 •散射强度与单位体积的粒子数成正比,故溶胶的浓度越大,散射强 度越大。浊度计就是按此原理设计的。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因此波长越短,散射强度越大。可 以解释雾天用黄色灯,天空呈蓝色,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乳光计原理
当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等条件都相同时,雷 利公式可改写成:
2 νV IK 4 λ
当入射光波长不变:
c /(V )
代入上式可得:
4 V r 3 3
I K'cr
3
保持浓度相同: 保持粒子大小相同:
I1 r13 3 I 2 r2
I1 c1 I 2 c2
如果已知一种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和粒 子半径(或浓度),测定未知溶液的散射 光强度,就可以知道其粒径(或浓度), 这就是乳光计。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10章 胶体分散系统
第十章胶体分散系统一.基本要求1.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等三个主要基本特性。
2.了解憎液溶胶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特点,对憎液溶胶胶粒的大小、形状和的带电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
3.掌握憎液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知道外加电解质对憎液溶胶稳定性影响的本质,会判断电解质的聚沉值和聚沉能力的大小。
4.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的异同点,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多种测定方法。
5.了解凝胶的基本性质和纳米科技的基本内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胶体分散系统以其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不均匀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这三个基本特性,使得与一般的分子分散系统或粗分散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
不能把憎液溶胶的三个基本特性与它在动力、光学和电学方面的性质混为一谈。
了解憎液溶胶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目的是将它区别于分子分散系统和粗分散系统,利用这些性质可以对胶粒的大小、形状和带电情况进行研究。
大分子溶液与憎液溶胶在组成上完全是两回事,大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系统,是亲液溶胶,仅仅是因为大分子溶液的分子大小与憎液溶胶胶粒的大小相仿,在粒度效应方面有一点共同之处,才放在一起研究,其实两者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和受外来电解质影响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大分子是由小分子单体聚合而成的,由于聚合的程度不同,所形成分子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只是一个平均值,而且随着摩尔质量测定方法的不同,所得的摩尔质量的值也不同。
纳米科技目前是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采用较多的溶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的方法是类似于制备溶胶的方法,学好胶体分散系统的性质,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章的计算题不多,主要是掌握憎液溶胶的制备、净化、各种性质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憎液溶胶有哪些特征?答:主要有三个特征:(1)特有的分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粗分散系统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 1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 系统,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
2.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 (1) 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另一种物质称为 分散介质 (dispersing medium)。
1.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通常有三种分散系统:
(1) 分子(离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
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在1 nm 以下 。 (2) 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 1 nm~100 nm之间,目测是
胶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示式: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1. 胶团的结构
例2:AgNO3 + KI → 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图示式: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核 胶粒 胶团
胶团(电中性)
散射光-短波长的光为宜 透射光-长波长的光为宜
二、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Brown 运动 2. 扩散和渗透压 3. 沉降和沉降平衡
1.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胶粒随时在不同 的方向作不规则的运 动-Brown运动。它 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 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 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 产生的。
0.002 mol·kg-1 的 AgNO3溶液混合生成 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ZnSO4; KCl ; AlCl3 )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lCl3 ;ZnSO4 ;KCl
2. 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 胶团。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 相同的某种离子,因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
1. 胶团的结构
例1:AgNO3 + KI → KNO3 +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m >> n
形成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① 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②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三、胶团的结构
1.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
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 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 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 荷的胶粒;
先将一厚滤纸条用一定
pH的缓冲溶液浸湿,在
移动方向
+
滤纸中央滴少量待测溶 液,两端浸在含缓冲溶
样品 滤纸条
液和电极的容器中
通电后,各组分因电泳 速度不同以谱带形式分开。
碱性缓冲溶液
将纸条干燥后浸入染料溶液中着色,再进行分析。
a.纸上电泳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法分离和区别各种氨基 酸和蛋白质。
在医学中利用血清在纸上的电泳,在纸上可得 到不同蛋白质前进的次序,反映了其运动速度,以 及从谱带的宽度反映其中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差别。
状减轻?
第十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0.1 分散系统分类 §10.2 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 §10.3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10.1 分散系统分类 一、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 例如:云,牛奶,珍珠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 构成分散系统。
其中,被分散的 物质称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电解质的影响有如下一些规律:
(1)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的价数 。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异电性离子为一、二、三价的电解质,其聚沉
值的比例约为: 相当于
100:1.6:0.14
1 1
6
:
1 2
6
:
1 3
6
这表示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
A. 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溶胶 B. 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 液-气溶胶 如泡沫
(2) 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 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 固-固溶胶 B. 固-液溶胶 C. 固-气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如珍珠,某些宝石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胶粒的带电符号取决于被吸附离子。
§10.2 溶胶系统的基本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一、光学性质
1. 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
从侧面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 效应。
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 胶显著。
①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入射
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所以在可见光中,蓝、紫
色光散射作用强。这可解释Tyndall效应,当白光照射 溶胶时,侧面看到的散射光呈蓝紫色,透过光则呈橙
红色。观察散射光以短波长的光为宜,观察透过光以
较长波长的光为宜。 ②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显著,则散射作
Π n RT
V
3、沉降和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系统,胶 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Brown运动促使浓 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 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 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 的梯度,如图所示。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三、 溶胶的电学性质
(一)、胶粒带电的原因
§10.3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一、溶胶的稳定性 二、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一、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1. 电解质对于溶胶聚沉作用的影响
聚沉值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 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外加电解质的 反号离子的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
聚沉能力
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 其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 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
第十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1. 为什么天空和海洋呈蔚蓝色的? 2. 为什么危险信号要用红灯显示的?为什么防雾灯
要用黄色的?
3. 为什么朝霞和晚霞的色彩特别鲜艳? 4. 为什么在江河入海处常形成三角洲? 5. 做豆腐时“点浆”的原理是什么?加明矾为什么
能使混浊的水澄清? 6. 重金属离子中毒的病人,为什么喝了牛奶可使症
这一结论称为Schulze-Hardy规则。
(2)价数相同的离子聚沉能力也有所不同。例如不 同的碱金属的一价阳离子所生成的硝酸盐对负电性 胶粒的聚沉能力可以排成如下次序:
H > Cs > Rb > N H+4 > K > Na > Li
不同的一价阴离子所形成的钾盐,对带正电的 溶胶的聚沉能力则有如下次序:
①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 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可观察到系统呈现混浊。
②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 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③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 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2) Rayleigh公式
Rayleigh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对于粒子 半径在47 nm以下的溶胶,导出了散射光总能量的计 算公式,称为Rayleigh公式:
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和乳 光现象。
(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 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 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 面很大。
(3)易聚结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
学不稳定系统,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 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
2. 扩散和渗透压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Brown运动,可以 观察到胶粒从高浓度c1区向低浓度c2区迁移的现象, 这就是胶粒的扩散作用。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介质分子或外加 的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 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
带电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 相反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通过电泳实验,可以确定分散系统中质点所 带电荷的符号和电动电势。
胶体的电泳证明了胶粒是带电的。实验证明, 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对电泳有显著的影响。
实验证明,Fe(OH)3、 Al(OH)3等碱性溶胶带 正电,而金、银、铝、As2S3、硅胶等溶胶及淀粉 颗粒、微生物等负电荷。
I 24 2 A2V 2 ( n12 n22 )2
4
n12 2n22
式中:A 入射光振幅, 单位体积中粒子数
入射光波长, V 每个粒子的体积
n1 分散相折射率, n2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I
24 2 A2V 2 4
(
n12 n22 n12 2n22
)2
从Ra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 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 强度,pH值和黏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测定电泳的仪器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类,即 显微电泳、界面移动电泳和区域电泳。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 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