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

【篇一】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克已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

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

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

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

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

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

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

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

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

就能够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已;奉公是以公事

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

心为公。

【篇二】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南辕北辙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

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不过国君魏安厘王仍

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

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

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

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

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

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

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

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

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

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

方能树立,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个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

心停止伐赵。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

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

“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篇三】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空前绝后

这个成语来源于《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

乃兼有之。

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

名于世。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与众不同的是,他画

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

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

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个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

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

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

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

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篇四】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及意思:开卷有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不过,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因为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