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八章第3节生物圈
men)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4. 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生物圈(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是无限的。水资源短缺
Image
12/12/2021
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上限(shàngxiàn)10千米的高空
2.生物圈
范 围 12/12/2021
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2-3千米深的岩石层(石油细菌)
水圈:下限12千米深的海底(100米左右生物最多)
第三页,共十五页。
二、生物圈的形成(xíngchéng)
地球(dìqiú)的地理环 境
长期相互作用
%左右,并出现了巨大的臭 氧空洞。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 生物圈(生态系统)的自 土地沙漠动化 调节能力是不森是林植无被破限坏 的?
12/12/2021
藏羚羊的呼唤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水资源短缺
内容(nèiróng)总结
§8.3 生物圈。一、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上限10千米 的高空。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2-3千米深的岩石层(石油细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
12/12/2021
第六页,共十五页。
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dìqiú)的环境,使这个星 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并且危及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
“我们不要过分(guò〃fèn)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 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 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因酸雨而致死 的树木
被酸雨 腐蚀的 建筑
华师大版七级上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第八章地球上地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地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地地域或空间.种群所生活地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地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群由同一物种地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地差异)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地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地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地三要素:(缺一不可)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地后代.②占据一定地地域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地群体: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地集合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不同环境中地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地个体也不是简单地累加,而是在一定地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地集合,其中地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群落概念中地三个要素:“一定地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地是植物.覆盖在地球表面地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不同类型地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地植被类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地:利用资源).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地.动物随植物种类地不同会有明显地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地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活在环境中地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地非生物因素地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地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与环境地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地活动影响环境;: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地基本特征及其生活地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森林群落地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地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形成过程: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地草本植物);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森林地作用:①是涵养水分,防止土壤流失地卫士;②是水分地调度员;③具有显著地防风固沙、防洪保土地能力;④是消灭污染、美化环境地清洁工;森林之最:世界上最大地热带雨林: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最多地国家:巴西;森林覆盖率最高地国家:芬兰;森林保护最好地国家:德国第二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地环境中地非生物因素(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表明了生物与环境地统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地特性,大小不一,多种多样.(①②③④为主要地生态系统)按是否天然形成,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按不同地栖息环境,可分为:水生生态系统(①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变化大;淡水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②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草原生态系统;③农田生态系统——半人工形成,结构简单;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荒漠生态系统;④城市生态系统——人工形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系统地成分包含了:①生产者:生长在地球表面地自养生物;占主导地位;不可缺②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是动物为食地生物;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非基本成分,可缺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③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必不可缺④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养分、气候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地性质: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地一条锁链;②食物网: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所建立地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地,把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地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不能出现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地,因此它们成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地渠道,也就是说生物所需能量(来自太阳能,起点绿色植物固定)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地(单向不可逆、逐级递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导致食物链地破坏,影响其他生物地生存.: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地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地一种新型农业,它是一个复合地人工生态系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生态瓶是利用封闭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而能量需要不断从外界得到补充地原理制作地.(不能阳光直射,每天自然光或灯光照射以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现代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其中较为成功地是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等. 第三节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地生态系统,它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地综合圈.①从结构和功能上看,地球上最大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圈②生物圈地范围包括:大气层地下层(对流层)、岩石层地上层(土壤层)、水圈地一部分③生物圈中各部分关系:生物主要集中在三个圈地交接处,与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还参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地变化和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为什么要保护人类地生存空间?①人类是生物圈中一个种群,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地自然规律②人口剧增,导致对生物圈过度地消耗:如何保护人类地生存空间?①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地问题;②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持地有关环境与发展问题地讨论,签署了多项保护环境地国际公约和条约,并且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③我国目前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生命圈号”失败地原因:自动调节能力太弱.说明地球是人类唯一地可生存空间,必须加以保护.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基本概念参考答案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属于同一物种。
物种是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③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一个种群中的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这个概念可以理解成三部分:①“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②“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③“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这植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和植物)、动物种群(这个环境中所有的动物)和微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4.森林群落有分层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
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可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植物群落。
7.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8.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9.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出现灌木群落(几百年后)出现乔木(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10.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称为地球的“绿色之肺”。
11.森林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占世界热带雨林的30%以上,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圈知识点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体所生存和发展的层面。
它由生物体、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组成。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中有关生物圈的知识点。
1. 生物圈的组成生物体是生物圈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它们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并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产生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共同组成的群体。
例如,一群同种植物就是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区系由各种生物群落组成,它们在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中分布着。
2. 生物圈的能量流生物圈中能量从太阳辐射开始,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捕获。
植物本身动能可以储存在其组织中,但大部分能量都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
随着生物群落的逐步形成,食物链的形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从而形成食物网。
动物通过食物网获取能量。
肉食动物所吃的猎物中储存的能量跨越食物链,因此肉食动物的数量通常少于食草动物的数量。
3. 生物圈的循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了一个基于循环过程的生态系统。
这是生物圈的重要特征。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氮循环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氮不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始终保持着循环的状态。
许多形态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被分解为无机盐,如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总的来说,生物圈的本质是它与大气圈、地球圈和水圈相互作用。
所有的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循环和再利用的,形成永恒循环。
4. 生物圈的保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物圈的保护尤为重要。
生态学家和环保组织负责监控和保护生态系统,以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保护生物圈方面,有几种方法可以考虑。
首先,我们可以征服人类的贪婪欲望,同时也可以尝试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还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环境污染。
如今,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中,保护生物圈的任务和责任是必须承担的重任。
只有认真对待,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7上科学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华师大版走进科学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证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3.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四个步骤。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时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否磨损,它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也叫量程)以及它的最小刻度多少(分度值)。
4.测量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观察估计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尔修斯在建立温度的常用单位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7.一位同学说他的身高165,这样说对吗?不对,他的身高应是165cm,合1.65m,合16.5dm,合1650mm,合1650000um,合0.00165km。
8.1m=1000000000nm,1.2吨=1200千克=1200000克,2500毫克=0.0025千克9.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4)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精确,使用时要注意: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10.健康信息档案中记录的身高、体重、体温、心率都是信息。
11.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
12.指出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1)被拉伸的弹簧具有形变的能(弹性势能);(2)能使蜡烛的火焰摇晃的声波具有声能;(3)普照大地的阳光具有太阳能;(4)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动能。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知识点复习:《生物圈》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知识点复习:《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知识点
复习:《生物圈》,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欢
迎大家参考阅读!。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绪:走近科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不一样的东西可能含有相同的物质成分,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
2、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可以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它们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苹果会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引力,蝙蝠靠超声定位来辨别方向,南极气温极低,最低温度接近—90℃,气候变化无常。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4、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5、亚当斯提出了海王星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勒威耶完成了对海王星的预测,伽勒找到了海王星。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6、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质量单位是千克。
7、长度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1)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应估计到最小刻度(又叫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由于一些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能消灭,但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9、实验报告要力求及时、准确和尊重事实。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日期,器材和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以及讨论与结论。
10、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11、温度计使用时应注意:(1)被测温度不能大于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计的测量泡应与被测物体保持良好接触。
(3)要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上的生物圈》同步练习3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册形成性教学评估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陆地上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是( A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2.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C )A.生态系统 B.群落C.种群 D.个体3.下列不能被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D )A.一片森林 B.一块菜地C.一个湖泊 D.一个蜂箱4.下列述语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D )A.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B.生物个体→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C.生物个体→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5.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 D )A.一定比种群的地域大 B.一定比群落的地域大C.一定要在1平方千米以上 D.可大可小,人为决定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指出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C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7.生物圈的涵义是( C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D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C.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9.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B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 D.臭氧层出现空洞10.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A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1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D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12.奉化滕头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的称号,其主要发展模式为( C )A.先进的信息技术 B.发达的现代工业C.生态型农业 D.繁荣的商业13.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全章教学设计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着正常生命活动的部分,在这个范围内有各种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自然要素,如水、土壤空气、温度和阳光等,所以生物圈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是经过地球几亿年漫长岁月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综合圈。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实例;2.理解种群的特征;3.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4.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要点对比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结合谈话法、讲述法以及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教具准备:1.挂图。
1)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2)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
2.投影。
3.练习题。
四、重点、难点分析: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
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华师大版本科学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全册学习知识点学习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样自然现象,并找寻它们相应答案的学识。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察看、实验、思虑。
此中察看和实验是研究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①察看,采集和办理事实依照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定④实验,检查,采集凭证⑤查验假定⑥合作沟通(4、丈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 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1mm=1000 μm1μm=1000nm((长度丈量的步骤:((1)察看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合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瞄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重要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丈量结果=正确值+预计值+单位。
((※偏差:偏差是丈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
偏差不行防止,减小偏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细的丈量工具②改良实验方法③多次丈量取均匀值((※长度的特别丈量方法:((1)累积取均匀值法:利用日积月累,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丈量。
如:丈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能够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而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第1 页动,最后记下轮子转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丈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渐沿着曲线搁置,让它与曲线完整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丈量物体直径。
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生物七上知识点(全面复习版)
阳光、空气、水等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圈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关系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即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
4、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5、提供一条食物链A →B →C ,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6、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 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 的。
7、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农田或其他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区别是生物种类少,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8、食物链和食物网:据图分析,该食物链最可能的是 丙→甲→乙→丁(判断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有机物质的总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
)(1)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有害物质最多的是丁,原因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加强 。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阳光,物质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姓名:班级:学号:一、概念回顾1.种群的概念:。
2.群落的概念:,简称。
3.森林群落有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
4..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
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
.不同类型的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5.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几百年后(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6.森林的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
8.生态系统由成分和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的各种生物以及成分,后者包括、、、、等。
9.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0.消费者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
动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等。
11.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
1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由绿色植物将能转化为能进入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和传递的。
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反之,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终点:;b. 向,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13.生态农业概念:运用原理,把和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14.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成分。
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和的一部分(海平面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各章节知识回顾
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科学是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
2. 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________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⑴提出;⑵作出;⑶验证;⑷得出。
4.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毫米(mm),,等。
1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其使用方法:⑴选正确。
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⑵放正确。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应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__________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⑶看正确。
视线应与尺面;⑷记正确。
测量值由正确值+估计值+单位组成。
6.测量误差:与之间存在的差异。
对于同一长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
长度测量时应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
7.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温度定为0摄氏度,___________定为100摄氏度。
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等液体的的性质制成。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的温度;⑵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⑶不能将体温计从被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⑷待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⑸读数时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9.质量的涵义:。
物体的质量是由决定的,不随状态、形状、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0.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
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是,其使用方法是:⑴调平:把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左端的处;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使横梁平衡;⑵称量:把被测物放在盘(物码);用镊子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⑶读数:被测物的质量就等于右盘的总质量加上指示的质量值(注意游码是读左边的);⑷整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目
CONTENCT
录
• 生物圈与生物 • 细胞与组织 • 植物生活与环境 •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 • 人体生理与健康 • 遗传与变异现象初步认识
01
生物圈与生物
生物圈概念及范围
生物圈定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范围
生物圈的范围从海平面以下10 千米到海平面以上10千米,包 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 层,厚度约20千米。
生物圈组成
生物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组成,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无机环 境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 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 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对 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对环境感知和反应
动物感知环境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 获取生存所需的信息。
动物对环境反应
根据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动物会 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寻找食 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等。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01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作为消费者,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与植物和微 生物相互依存,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
100%
无丝分裂
部分真核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 不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直接由 细胞质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80%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染色体复 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 生四个子细胞,遗传物质减半。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
华师大版_七年级上_科学《地球上的生物圈》知识点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第一节种群和群落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性别、形态和品种上的差异)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集合体。
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
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9: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既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又与其他生物产生相互作用。
①非生物因素:温度、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②生物因素:相互斗争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适应环境;②生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环境;10:地球上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的环境分为:①陆生生物群落;②水生生物群落;地球上陆生生物群落六种主要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11:森林群落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期末复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概念回顾
1.种群的概念:。
2.群落的概念:,简称。
3.森林群落有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地衣层。
它们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
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
4..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有的植物的总合叫。
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
.不同类型的构成了不同的植被。
5.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一段时间后)
(几百年后)(漫长过程后,近千年)形成一个稳定的
6.森林的作用:、、、。
7.生态系统的概念:。
8.生态系统由成分和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的各种生物以及成分,后者包括、、、、等。
9.生产者是生长在地球表面的生物,一般为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0.消费者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以植物或动物为食。
动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等。
11.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由于关系而形成一条锁链,称为,在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
12.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由绿色植物将能转化为能进入生态系
统。
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和传递的。
即生态系统中食
物链和食物网是和流通的渠道。
3)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的递增,能量逐级。
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损
耗,反之,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4)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a.起点:,终点:;b. 向,循
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网可能,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13.生态农业概念:运用原理,把和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目前生态农业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有: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14.生物圈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一切及其生存空间内的全部成分。
范围:圈的下层,圈的上层和的一部分(海平面下千米到海平面以上千米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
二、练习强化
1 在一个草原上,长有各种牧草,生活着多种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看成是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无意义的群体
2.下列哪一项属于种群()
A.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B.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一块稻田里所有的稻D.一棵树上所有的昆虫
3.对种群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4. 你认为可以作为种群的特征是()
A.种群的密度就是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一个种群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D.以上都是
5.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6. 据调查,在江西鄱阳湖栖息的越冬的鹤有1350只,它们是一个()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
7.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实行计划的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单纯的杉木林8.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从理论上讲不属必须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分解者
9.当一个蜂群里出现一个以上未成熟的母蜂时,它们之间会互相咬杀,直到留下最后一个。
这种现象对该蜂群的发展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既无利又无害D.既有利也有害
10.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1.右图所示成分可构成兔
A.一个食物网光
B.一种种间关系无机物
C.一个生态系统细菌
D.以上三项都不是
12.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
A.分解者B.生产者C.一级消费者D.二级消费者
13.某草原地区野兔因病大量死亡,那里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
B.一级消费者
C.二级消费者
D.分解者
1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其原因是()
A.北方寒冷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C.长年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15.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群落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7 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 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应是()
A.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
B.个体体积最大的种群
C.年龄结构最年轻的种群
D.食性最杂的种群
18.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个体数量极多B.海洋中的动物种类很多
C.海洋在调节全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之一是水19.下列食物链中,哪项是正确的()
A.阳光→草→狐→黄鼬B.植物→鹿→臭鼬→山鹰
C.植物→蛙→蛇→山鹰D.田鼠→蛇→山鹰
20.生物圈的功能单位是()
A.生态系统B.种群C.生物群落D.食物链
21.生态学研究水平发展的正确顺序是()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B.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生物圈→生物体→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22.下列生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的是()
A.华北平原B.内蒙古平原C.西北地区荒漠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23.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A.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B.生物之间的共存关系
C.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D.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24.下面哪一项不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A.结构非常复杂B.某种种群的优势非常明显
C.种类非常丰富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25.下列有关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草本植物可称为一个种群
B.一片森林中杉木林可称为一个群落
C.长白山中的一片原始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D.长江中下游的全部鱼类就是一个群落
26.生态系统是指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7.叫植被。
28.森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这种分布有利于减少鸟类之间
的。
鸟类分布的这种特点表明,群落结构上具有的特征。
31.森林的形成要经历过程。
32.我们居住的城市属于生态系统,农田属于生态系统。
3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物圈的警钟。
34.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颁布了许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89年12月公布的。
35.1862年有几对欧洲野兔第一次被带到澳大利亚,仅在几十年内就发展到上百万只,由于无天敌控制,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成了全国性的威胁。
1950年,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称做多发性粘液瘤的对兔类致命的病毒,可用于控制这种野兔引起的灾害。
请回答:
(1)生态系统成分看,野兔是___________,属_______消费者;
(2)病毒和野兔之间属________关系,草原和庄稼与野兔之间属________关系;
(3)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
请回答:
(1)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
(2)以上三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
37.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 __个消费者组成。
(2)该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__消费者;鹰在最短
的食物链中是________消费者。
(3)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二级消费者的动物有
______种;
(4)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8.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
用,合成有机物。
一般生产者的数量越多,照射的太阳光
越强烈,那么光合作用也越强,生产者固定光能
也越多。
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
阳光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
根据图回答:
⑴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
深增加固定太阳光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
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生产者中,主
要的生物类群是。
⑵近海水域水深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
量最多。
⑶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
成分看主要是者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