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实录
一、导入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
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美
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
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朗读
早上呢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二、老师范读
听到同学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啊?等一下我
也请同学来评价一下老师有没有读出情感..
问:那么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样的?
问:哪几句应读出苦闷?
问:哪几句应该读出喜悦?
问:哪个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大家分析了之后感觉作者的
情感复杂变化。
《行路难》呢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做了三首诗,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不要小看这首诗歌虽然短,但是它
可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因为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
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三、这节课我们试着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李白的激
荡起伏、复杂变化的情感世界,进而理解李白的人格理想。
1、下面我请同学自由朗读前三句,体会他的愁苦。
问:我们如何朗读才能传递出李白的这种愁苦的情感?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问:哪个同学能评价一下他朗读得怎么样?
背景介绍:
李白四十一岁时被玄宗召至长安,欣喜若狂的李白应诏
如宫,供奉翰林,本以为可以实现其“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
政治抱负,而唐玄宗已经昏聩了,不理政事,欣赏的只是李
白的才华,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作点缀粉饰太平。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同权贵们格格不入,如此
种种,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
了出来。情感是非常失落、惆怅的。
(1)重读:斗千金、直万钱--盛宴
(2)重读:停、投“停”、“投”什么意思?
酒也喝不下了,饭也吃不下了,为什么?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
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
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
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
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
为什么要重读?--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
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3)重读:拔、顾
怎么理解“拔剑”
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4)欲、将重读,冰塞川、雪满山
“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用“冰塞川”、“雪
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
理想无法实现。
你来读读看。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读法,(一种强调“欲”、“将”;一种强调“冰塞川”、“雪满山”)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符
合李白当时的心境。--生:第一种
欲、将:想。这个想不是一般地想。李白的想是非常热烈,非常之期盼,而且一生为之追求。为什么李白的期盼这
么热烈呢?
谈谈你们的理解:李白一生热望为国家建立功业。他对
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他自许“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他政治抱负宏大,他“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渴望为国家建立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
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建功立业的首要条件就是入仕
为官。
我叫同学读一下(幻灯片诗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
的李白。--充满抱负的李白。
李白的政治理想实现了没有?--没有。
从哪里看出?
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越能现出他的愁苦之情,
所以我们读到
冰塞川、雪满山语调怎么样?
有些人为了表现李白的失落、郁闷之情时,读到这里是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到这里为止我们找到了使诗人产生这中苦闷、迷惘的原
因了,是什么呢?
政治上的受挫失落。
请大家在下面试试看能不能把诗人这种感情读出来。
2、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基调有所转变了。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
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既然李白相信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机遇,那么我们的大诗
人该畅想一下自己的未来了吧?我请一位同学把下面一句给
大家读一下。谁来读一下?
点评一下,他读得怎样?
问:大家注意标点符号了吗?
我改一下大家看看我改得怎么样?“遥想未来行路难,
多歧路兮今安在。”
原诗不但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还注意到
短句的表达效果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当他的思路一回到现实人生中来,想到被弃的无奈,想
到政治的抱负,想到人生的价值,又感到世道多艰,心绪茫然,因而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充分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