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3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 为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唤起民众觉醒。 材料4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 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 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 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 料4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唤醒吸收民众。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 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 三民主义是否等同于三大政策?
——1794年马葛尔尼勋爵
1、近代中国“失去纪律与安全”了吗?请举例。
2、是否曾努力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过?
“师夷长技以制夷”地ຫໍສະໝຸດ 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维新派
四 万 万 黄 种 人 已 为 欧 人 注 籍 之 奴 。
中国!路在何方?
屠龙大会
两 千 万 里 山 河 已 为 白 种 殖 民 之 地 ,
原因: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斗争失败;英美列强拒绝帮助;苏俄的帮助
二、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客观) (2)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主观)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扶助 农工
新三民主义“新”在三个地 方:
1、民族主义“新”在反帝 2、民权主义“新”在民权的普遍性
3、民生主义“新”在更关注工人和农民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 革命纲领的异同
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 领的异同?
相同:
民主革命目标相同(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3)地位与作用:
三大政策
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主要理解“新”在哪里?)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旧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联俄
各民族一律平等;联共 Nhomakorabea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时局图)
2、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地点、纲领、性质、意义)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十六字纲领”
(解释其含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的形成
(内容、与革命的关系、评价)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1911年)
《临时约法》
(1912年)
三 民 主 义 的 实 践
活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1913年—1922年)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3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设计(续页)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补 充 内 容
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
探究:阅读教材第79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课题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
审阅人
教学设计(续页)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补 充 内 容
自由平等学说在中国传播。
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内容结果




探:为什么?悟:是什么?感:做什么?思:变什么?
教学设计(续页)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补 充 内 容
【导入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掀起向西方学习的高潮,试图挽救民族危亡。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4、评价:①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实践和结果: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②指导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概要.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概要.

①中共在民主革命后还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最高目标是 实现共产主义;新三民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革命后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②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造成不同的根本原因: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异同点:
★孙中山一生有哪些伟大的转变? 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改良到革命;由反帝不明确到
明确反帝(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由依靠新军、 联共、扶助农工。 ★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这些转变说明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以及为
会党、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
民族民主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两次去做,而是
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 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 权利。 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种革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手段; 三民主义是完成三种革命的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民族主义: ①积极性:
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平等思想,有利于孤立满清统 治者,加速清朝统治的瓦解;
②局限性:
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整个地 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反对,而对汉族地 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人民群众在 国家中的地位,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
★如何评价民生主义: ①积极性:
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强烈的民 生意识(意在防止贫富分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创 造条件);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 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民一律平等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时代要求:19C末20C初,清朝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阶级矛盾尖锐,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流亡海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第1次
第2次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顽固派
学不学习 西方科技
学不学习 西方制度
地主阶级内部 资产阶级与 地主阶级
何种政体 内部 保皇派 传播;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第4次 改良主义者 规律认识:近代史上每次重大政治运 要不要马 资产阶级与 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动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一个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地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作用: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 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A.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 在寻找新的道路 俄 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在寻找新的道路 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 在寻找新的道路,俄 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他看到新的希望. 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他看到新的希望 B.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斗争的纲领, 斗争的纲领,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 三 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 .
前提
民族革命
核心
政治革命 实践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民族革命” 民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地位? 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一:网友引用的材料: 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 材料一:网友引用的材料:“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 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 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倘反为满洲 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义则已, 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义则已,苟 汉人不起义则已 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1906年9月,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1906年 1906 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312页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11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11——312页…… 311 31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南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 法;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 的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权利;体 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 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 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1)、材料一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2)、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便利地主阶级投机革命.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材料三: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3)、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三则材料反映了那个阶级的什么愿望和要求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和利益,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愿望
捍卫民主共和 文率同志为民国 而奋斗垂三十年,中 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 ——1922《孙总统致 海外同志书》
名称 起因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 经过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 动讨袁

高三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三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 词》上,将同盟会的政纲阐发为民族、民 权、 民生三大主义。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过程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 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 反对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 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 补充。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民权 主义
六、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比较:
名称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 本、实行“耕者有 其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伐袁世凯,称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赣 宁之役”;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蔡锷组织 护国运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民国建立,《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宋教仁案真相大白,革命党人发动讨
思想内涵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 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 统治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 家所有,国民共享
地位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 革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 革命)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补充 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四、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 进步性: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五、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 次 革 命
护 国 运 动
“南与北如 一丘之貉!”
第 二 次 护 法 运 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多次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顺应潮流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 .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两次转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 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2、20世纪20年代,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 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 大的转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时间: 1905 . 8
地点: 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纲领)
3、内容
三 民 民 族 民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内容 地位 前提
16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用革命推翻满洲贵 族统治

民 生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 心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4、评价 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前提)民族主义 ——没明确反帝 (核心)民权主义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
业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
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 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材料四: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林肯
材料2: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 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 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 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原因
共和国
5.探究: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有何关系? 新 三 民 主 义
民生 民权 民族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革命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联 俄 联 共
三 大 政 策
扶 助 农 工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和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它的方法与手段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 史实说明吗?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内容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 创办的同盟 会机关报— 《民报》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905年11月, 在日本东京创 办的同盟会机 关报—《民报》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封建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教训:认识其局限性,须寻求新途径、力量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实践:许多先进国人 提出不同救国改良主张 →失败
林则徐
魏源
曾国藩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
梁启超
君主立宪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实践:许多先进国人 提出不同救国改良主张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 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 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 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 —那个面向欧美的“辛 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 “联俄联共”。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条件下提出?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 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 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请思考:在12年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列 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 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 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中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孙中山的苦闷与彷徨
材料一 (1911年)八月以来,义旗飙发, 民 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 族 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主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义 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旧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

孙中山还受法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欣赏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资本论》、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受到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唐朝民族和睦思想、黄宗羲等反君主专制思想、洪秀全均田思想的影响。

以知难行易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然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孙中山《民报•发刊词》2、标志和内容:1905年提出同盟会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

三民主义思想内涵地位局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补充不是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实行3、评价:①积极: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迅速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②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此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宣传上重民族主义轻民权主义。

4、实践: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高二历史必修3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注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905年11月,同盟会在东京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汉族的压迫,并不排斥满族人民;也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还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

并提出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家机构组织的具体设想,即“五权宪法”,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

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摘自《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课本P81)
名 称 民 族
旧三民主义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 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及权利。 民 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同步练习》8.(2014·海南单科·15)1900~
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 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 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D
•孙中山设想的新政权:。
答案:C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 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 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 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它民主党派 答案:C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1、背景:
①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各种改良的救国方案均告失败;

③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 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
经 思
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理论相结合。
2、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日本东京)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 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 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 而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 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 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
史海泛舟
材料一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
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
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
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对某校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
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
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如下:
辛亥革命


活动







结果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失败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随着捍卫民主共和
斗争的一次次失败,孙 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 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 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 力量……在1924年国民 党“一大”上,国民党 确立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并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发 展。
——毛泽东
各抒 己见
四、感悟历史——孙中山与我们
通过本课的学习,并结合课外知 识,我们可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到 什么精神?
片段一:
2005年4月27日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拜谒中山陵
片段二:
2008年5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抵达南京中山陵 举行谒陵仪式
片段三:
“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 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 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 的旗帜。……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他在第一次国 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 义。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 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原因
与中 缺少的内容:
共革
命纲 领相
缺少的根源:

历史意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三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主
义新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增的
与旧 三民
内容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主义 增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与时俱进,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 相比 新内
容的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帮助孙中山
(核心提示:受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及所处时代的影响)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意义? (核心提示:尽管存在局限性,三民主义依然是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 )
➢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 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如:辛亥革命)
原因
与中 缺少的内容: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革命彻底性
共革
命纲 领相
缺少的根源:孙中山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三民主义
新三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主
义新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增的
与旧 三民
内容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主义 增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与时俱进,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 相比 新内
共革
命纲 领相
缺少的根源:

历史意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三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主
义新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增的
与旧 三民
内容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主义 增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与时俱进,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 相比 新内
容的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帮助孙中山
——毛泽东评价孙中山
片段四:
风斯 范人 长已 存去
让我们一起以先生的三句话共勉:
本课重点问题再回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四、感悟历史——孙中山与我们
本课结束 谢谢指导
生平略记
1866年,出生于翠亨村。1875,翠亨村读私塾 1879赴檀香山读书 1892年7月,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他在同盟会机关 报《民报》的发刊词里,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1911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 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 1923年,访问苏联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一大”,重新 解释了三民主义 1924年在广州创办黄埔军官学校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片段一:
漫 画 : 列 强 妄 图 瓜 分 中 国
片段二:
照片:八国联军杀我同胞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民族危机 步步加深……国难当头,许多先进的 中国人提出或实施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但无一能改 变中国的命运。
救我中华!时代呼唤更先进的理论!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改良救国方案屡屡碰壁(时代需要先进理论)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发展的历史背景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失败; ➢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孙中山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精神。
新三民主义
新三
民主
义新
与旧三
增的 内容
民主义
相比 增加
新内
容的
原因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以孙中山为首)
(3)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2、提出: 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报·发刊词》进
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 (1)是什么?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前提 核心 补充
(2)为什么要提出这三方面?(分析材料)
与中共 缺少的内容:
革命纲
领相比 缺少的根源:
历史意义:
新三民主义
新三 民族主义: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
民主
义新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增的
与旧 三民
内容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主义 增加 从孙中山自身来看: 相比 新内
容的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
原因
与中 缺少的内容:
1 孙中山
2 毛泽东
3 林则徐
4 邓小平
5鲁 迅
想一想: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90年,为什么 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
了解孙中山先生
你了解“三民主义”产生的历史背 景吗?
要了解历史背景,让我们先阅读一首著名的诗歌:
《宝刀歌》
秋瑾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容的 从共产国际和中共来看:帮助孙中山
原因
与中 缺少的内容: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革命彻底性
共革
命纲 领相
缺少的根源:孙中山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意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在这(发展)以后,三民主义是新范 畴的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只有这种 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 不可以须臾缓。
——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 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 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