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共19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20200925132533)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最新)(20200925132533)](https://img.taocdn.com/s3/m/ead9a197dd36a32d72758119.png)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形式(如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特色(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文化形态(有古今地域之别)■文化性质(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文化的定义和组成部分p∙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 特有”二字)•文化素养非天生,而是在教育和实践中形成■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p.7•含义(.... 转化为物质力量...... )p.9•表现(……不仅表现……而且表现……)■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同•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科技、人才、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突出•(国内)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参政意识和能力, 推动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国际)文化渗透加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在文化发展的国际竞争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基本特点、对我们的要求•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赏析的意J义)《•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p∙18下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无穷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L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和要求)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传承⅛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民族节日:蕴涵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功能+地位)•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四单元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影响•文化生活喜与忧原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要求)•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当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新特点■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对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是什么关系?5、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地位、要求5. 科学技术的地位,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6. 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02ebfd07b14e852459fb5708.png)
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我们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政治必修3知识点框架总结
![政治必修3知识点框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e3fd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d.png)
政治必修3知识点框架总结一、概论政治学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1 政治学的定义1.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3 政治学的基本任务2.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政治文化的形成2.2 中世纪政治学的发展2.3 近代政治学的兴起2.4 现代政治学的完善3.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3.1 政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2 政治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3.3 政治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1. 国家的本质和种类1.1 国家的概念和本质1.2 国家的种类及其特征1.3 国家与政治权力2.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2.1 国家的起源2.2 国家的发展历程2.3 国家的发展趋势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特征3.1 国家的基本职能3.2 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公民3.3 国家的政权形式及其特征三、国家的组织和运作1. 国家的组成1.1 国家的政权机构1.2 国家的政府机构1.3 国家的立法机构2. 国家的运作机制2.1 国家的政治决策2.2 国家的行政管理2.3 国家的司法审判3. 国家的权力运行3.1 国家的权力机制3.2 国家的权力制衡3.3 国家的权力监督四、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种类和特征1.1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本质1.2 民主政治制度1.3 集权政治制度2.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作用2.1 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2.2 政治文化的功能2.3 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政治文化的建设和转变3.1 政治文化的建设3.2 政治文化的转变3.3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五、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1. 公民的政治参与1.1 公民的政治权利1.2 公民的政治义务1.3 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2. 政治发展的内涵和特征2.1 政治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2 政治发展的特征2.3 政治发展的现实挑战3. 政治发展的路径和模式3.1 政治现代化的途径3.2 政治民主化的模式3.3 政治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六、政治社会学1. 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基础1.1 政治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2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3 政治社会学的理论来源2. 政治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1 政治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2.2 政治社会学的冲突理论2.3 政治社会学的符号交互主义3.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3.1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领域3.2 政治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3 政治社会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七、中国政治的发展1.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1.1 中国政治的特质与环境1.2 中国政治的历史发展1.3 中国政治的现代转型2. 中国政治的制度安排2.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2 中国政治的立法体系2.3 中国政治的行政机构3. 中国政治的民主建设3.1 中国政治的参与机制3.2 中国政治的监督机制3.3 中国政治的权力制衡以上就是政治必修3知识点的框架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19页PPT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1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c84f6efd0a79563c1e72e4.png)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303bd4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华
文 中华民族 形成和发展,认同感
化
熔铸,激励
中华文化
原因
包容性
内涵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意义 有利于
是什么
基本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涵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意义
核心 爱国主义(意义、具体的、主题)
民
族
重要性 三个精神一个魂
精 为什么
精神状态、全民族综合素质
神
意义 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主心骨、优良传统 怎么样
发展教科文事业 原因、具体措施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内容
思
是什么 基本内容
核心,原则,重点,基本要求, 着力点,党的教育,两树立
想 为什么 重要内容,中心环节,性质,方向,灵魂
道
意义 引领风尚,提供取向准则
德
树立社’ 地位 集中体现,基础 荣辱观
建
关系 道德体系,基本道德规范
设
怎么样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含义,关系,根本意义 与科学文化修养
是什么 根本目标 “四有”公民
发
特点 三个“面向”,民族科学大众的
展
先 为什么 先进文化的作用(单元一)、精神文明
进
坚持前 关键坚持马’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文
进方向 根本坚持中国特色社’理论体系
化 建设社’ 马’武装教育(灵魂)
怎么样
核心价
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值体系 荣辱观引领风尚(基础)
第二单元
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
是什么
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意义)
多
样 成因 经政历地不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
性
化是共性与个性)
政治与法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政治与法治必修三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9f33f5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9.png)
政治与法治必修三知识框架如下:一、政治部分1. 我国的国家性质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4. 权力的运行5. 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二、法治部分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4. 我国的立法制度5. 我国的司法制度6. 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7. 公正司法8. 法治的意义和作用9.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0. 遵守法律和保护法律的重要性上述框架的详细解释如下:一、政治部分:1.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保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
4. 权力的运行: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权由法授,权依法使。
权力运行遵循法定的范围和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公平正义。
5. 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式参与政治。
这些方式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二、法治部分: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结合,以法治为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法治国家的基石。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设立和活动准则。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469b4656137ee06eef9180c.png)
·专题一体味文化狭义与广义定义(非政治、经济、纯“自然”的东西)文化与文明文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化组成部分非意识形态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内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如何形成)涵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社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的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影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化文化与综合作用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的如何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应对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作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用表现▲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个潜移默化(过程):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人特点▲文化熏陶)的深远持久(效果):要求(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响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优秀文化因何能增强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表现专题二文化发展文化是民族的(原因)含义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文化是世界的(原因)民族节日:集中展示、集中表达文化表现、集中表现文化遗产: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魅力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意义)的内在要求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前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持的原则:一律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繁荣)▲求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途径其他途径形式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特点、作用(文化交流)意义:对中华文化、外域文化和文化创新热情欢迎、主动推动对象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重要标志)表现传统文艺(火炬)、传统思想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特点历史继承性文化双重作用、正确对待的意义(从国家、个人方面分析)文化正确对待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关系:必要前提、必然要求;要求:文化传承,不断推陈出新与文化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更替、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教育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是源泉、动力和基础、根本目的、检验标准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要性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时代呼唤文化创新原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重要性▲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如何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的追求创新途径继承传统(创新的根基),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握好古今、中外文化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专题三中华文化辉煌历程:雏形、统一、全盛、延续、衰微、重振源远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流长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如何实现内独特性:文学艺术(作用);科学技术(特点、意义)容形成原因博大区域性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精深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基本民族文化的意义特征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文化与民族民族文化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是其瑰宝。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课件
![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d9ccda81c758f5f61f6738.png)
华
文 中华民族 形成和发展,认同感
化
熔铸,激励
中华文化
原因
包容性
内涵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意义 有利于
是什么
基本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涵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意义
核心 爱国主义(意义、具体的、主题)
民
族
重要性 三个精神一个魂
精 为什么
精神状态、全民族综合素质
神
意义 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主心骨、优良传统 怎么样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和传播先进 健康文化。
①提高辨别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自觉投 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 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指导思想 马’(由来、一元化与多样化)
追求更高的的思想 改造主观世界
道德目标
实践
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和特征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经济)
社 思想道德建设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政治)
会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文化)
主
义
荣
辱 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是什么 根本目标 “四有”公民
发
特点 三个“面向”,民族科学大众的
展
先 为什么 先进文化的作用(单元一)、精神文明
进
坚持前 关键坚持马’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文
进方向 根本坚持中国特色社’理论体系
化 建设社’ 马’武装教育(灵魂)
怎么样
核心价
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 精神鼓舞斗志(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