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中世纪(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ppt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94d0407375a417876f8f0a.png)
前期政治思想 10世纪之前是西欧封建社会确立和 形成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 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若干封建王国,西欧开始进 入封建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日耳 曼人的原始民主和蛮族习惯法与古希腊、罗马的政 治法律制度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律属于人民,人 民要服从法律,国王依法统治,人民不能反对国王; “国王大于个人,但小于法律”;国王是国家的首 脑,但与封臣之间又有一种契约关系以及个人自由, 地方自治等具有民主、法治色彩的政治思想。这个 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渗透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
了最终的胜利。
1.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 世纪后期,特别是11 世纪,西 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 市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规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 居民。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主,有因国内 外贸易而兴盛,有因政治、军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 2.古 代罗马有从城邦发展成庞大帝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具有不同 法权地位的自治城市为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的制度。 3.秦始皇统 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多数王朝建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
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 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 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 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 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 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 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 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 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 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 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 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
梁出现街市门面,促进了商业发展。
其二,地方城市。在封建官僚制度下,地方官员是皇帝在各 地的代表。他们按行政职位高低设置数量不等的属员。秦汉 推行郡县制,其后各代地方机构名称不全相同,但都是分级 管理。所在城市受行政等级限制,官衙居于城中。元代地方 层次最多,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共五级。全国府33 个,州59个,县1127个。在首都与地方之间设驿站,有陆路 或水路相通。地方城市建设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发展。 经 济、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纵观历史,经济、文化 发展一直是城市建设与进步的基础。而城市建设的进步又为
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bbc24b6294dd88d1d26b0d.png)
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 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 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 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
小结:
中世纪西欧(5c—15c)
6-11C
封建等级制 政治 王权与教权
庄园经济 经济 自给自足
基督教神学 文化 主宰一切
11-13C
14-16C
等级君主制 对二元制否定
君主专制制度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复兴并自治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大学兴起, 世俗教育兴起
财富:土地
土地分封: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骑 士-农民
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 关系形成了这种封建等级关系。各级封建 主与其附庸互有义务和权利,封君要保护 封臣,封臣要效忠封君,缴纳贡赋,打仗 时应诏出征。
西欧封建等级制
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 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上一 层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 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C)
封建等级制
封建等级代表制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C)
12世纪以来,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国王为重振王权 (国王+高级教士+上层贵族+市民)vs(教皇+封建割据势力)
13世纪下半叶以后,国王(英•约翰)横征暴敛——(封建 贵族+教士+市民)vs国王——签《大宪章》——王权受限,不 满,挑起战端——贵族、教士、市民代表召开会议——议会开 端(上、下院,财政权)。在此过程中,英国等级代表制形成。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
小结:
中世纪西欧(5c—15c)
6-11C
封建等级制 政治 王权与教权
庄园经济 经济 自给自足
基督教神学 文化 主宰一切
11-13C
14-16C
等级君主制 对二元制否定
君主专制制度
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复兴并自治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大学兴起, 世俗教育兴起
财富:土地
土地分封: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骑 士-农民
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 关系形成了这种封建等级关系。各级封建 主与其附庸互有义务和权利,封君要保护 封臣,封臣要效忠封君,缴纳贡赋,打仗 时应诏出征。
西欧封建等级制
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 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上一 层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 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C)
封建等级制
封建等级代表制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
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C)
12世纪以来,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国王为重振王权 (国王+高级教士+上层贵族+市民)vs(教皇+封建割据势力)
13世纪下半叶以后,国王(英•约翰)横征暴敛——(封建 贵族+教士+市民)vs国王——签《大宪章》——王权受限,不 满,挑起战端——贵族、教士、市民代表召开会议——议会开 端(上、下院,财政权)。在此过程中,英国等级代表制形成。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PPT课件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1ee05e783e0912a2162a74.png)
基督教会
罗马因素 (隶农制)
采邑改革
日耳曼因素 (瓦解中的 氏族制)
归顺的罗 马贵族
隶农
军事首领 (君主)
亲兵
奴隶 (佃农)
封建贵族
自由农民 农奴化 采邑分封 有偿化 权利与义 务的原则
农奴
2、西欧中世纪经济组织形式——庄园经济
(1)何谓庄园? 包含领主宅邸在内,具体组织农业生产的、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 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并有独立的司法 权利。它是一种人为的组织,不完全等同 于村落。
政权
封建
之争
制 庄度 园“黑 暗”
城 市文 化
导读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 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 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 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 历史。中国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 封建社会。同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 较,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 的特点。
骑士向封建主 效忠
受封仪式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如何理解?
封建等级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础之上。国王分封土 地给臣属,接受分封者尽服兵役等义务。有条件的封 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爵、侯爵、伯爵、子 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
在这一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 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仅仅是名义 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只能控制 直接附属于自己的部分贵族。封建等级制是西欧封建 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制度导致西欧实际上处于 分裂割据的状况。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795 -816年在位)面前 接受加冕,称“罗 马人的皇帝”,他 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8张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共28张 )](https://img.taocdn.com/s3/m/8f35cf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7.png)
拜占庭俄罗斯
建立与发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走向衰亡
伊凡四世 改革扩张
欧洲中世纪11世纪前后对比
笔记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国徽
俄罗斯国国徽
拜占庭帝国
时间
事件
4世纪
建立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6世纪
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强大。
6世纪
《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7世纪中后期
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
15世纪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曙光:政治:王权强化;经济:城市兴起;思想:大学建立,促进思想解放
黑暗: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出现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基督教成为统治思想,控制文教和思想的传播。
西欧封建社会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牛津大学校徽
剑桥大学校徽
封建主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复兴:封建领主不仅保护自由人,还保护逃亡城市的农奴,当农奴在城市中居住一年零一天后,他们便获自由。德国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空气使人自由”。
1088年 博洛尼亚大学1261年 巴黎大学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 剑桥大学
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西方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发展中经历教权与王权之争,于13世纪达到教会权力的鼎盛,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建立与发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走向衰亡
伊凡四世 改革扩张
欧洲中世纪11世纪前后对比
笔记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国徽
俄罗斯国国徽
拜占庭帝国
时间
事件
4世纪
建立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6世纪
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强大。
6世纪
《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
7世纪中后期
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
15世纪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曙光:政治:王权强化;经济:城市兴起;思想:大学建立,促进思想解放
黑暗: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出现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基督教成为统治思想,控制文教和思想的传播。
西欧封建社会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牛津大学校徽
剑桥大学校徽
封建主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复兴:封建领主不仅保护自由人,还保护逃亡城市的农奴,当农奴在城市中居住一年零一天后,他们便获自由。德国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空气使人自由”。
1088年 博洛尼亚大学1261年 巴黎大学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 剑桥大学
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传统,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正教传统。西方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发展中经历教权与王权之争,于13世纪达到教会权力的鼎盛,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探究课黑暗的中世纪42页 (共4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探究课黑暗的中世纪42页 (共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4a9c103b7360b4c2e3f647d.png)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一一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桥梁
一、“中世纪”之后人略带偏见的名字
时间: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公元476年至15世 纪末16世纪初。 拉丁语中是Medium aevum,意即“中间时代”, 英语译为 Middle ages,指的是古代和近代之间 的一个时代。 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来的,处 在古代和他们生活年代之间的时期就是所谓的 “中间时代”了。由于他们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 任,因此,他们又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dark ages)。
彼此负有义务。领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 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但是,领主只能直接 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3、影响:
积极性:强化了初期形成的封建统治秩序。
消极性: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军事上拥有自己的 武装、政治上有很大的独立性,使封建贵族往往割据一方、 各自为政,甚至敢向国王提出挑战,不利于专制王权的形 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时代各级土地分 封都要举行“臣服礼”的仪式。 接收封土的封臣 要跪在封主膝下,将 双手放在封主掌中宣 誓:“我主,臣下乃 我主之仆人,领有采 邑之家臣。臣下愿竭 忠尽智,不顾生死以 侍奉我主。”封主就 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 枝授予封臣. 象征授予封土和 封土上的森林。
(一)日耳曼入侵
日耳曼的本意是“令人生畏的好战之士” 。是欧洲的古代 民族之一,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波罗的 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以部落集团(20多个)的 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以及德国北部。 公元376年,被中国汉政权击垮后西迁的匈奴人对日耳曼的 一支西哥特人发动袭击,西哥特人根本无力阻挡匈奴人狂飙般 的进攻,四散逃窜,结果引发了日耳曼人民族迁徙的浪潮。日 耳曼人以寻求庇护和为罗马帝国戍边为由,被罗马政府获准渡 过多瑙河而进入帝国的境内。这些野性未泯的蛮族由于不堪忍 受罗马官吏的暴虐统治,很快就掉转枪口,大举进犯罗马帝国, 从此揭开了蛮族大入侵的序幕。476年,日耳曼人推翻了西罗马 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日耳曼人的王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单元《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经典课件(45张)(共45张PPT)(优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单元《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经典课件(45张)(共45张PPT)(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5795f602d276a200292ede.png)
影响: 1.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
的自然经济。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 解。
2.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一一市民阶 级.其中富余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
14世纪中西方城市人口对比 英国伦敦:4万 法国巴黎:6万 中国开封:100万
中古西欧城市和我国同时期宋代的大城市东京的比较: 两种观点:
庄园经济 (特征:农奴劳动、地租剥削)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直 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是中世纪欧洲留给人们的印象。
探究活动课
“黑暗” 的西欧中世纪
探究四:分析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政 治特点的原因——政教冲突
探究小组:第五小组 主 讲 人:高誉阳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95年,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部分。 11世纪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以罗马 为中心的天主教长期控制着西欧国家。
“黑暗” 的欧洲中世纪
探究四:分析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政治特 点的原因——封建等级代表制
探究小组:第七小组 主 讲 人:朱自泰
封建等级代表制
内容:封建等级代表制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当时的一 些封建王国的国王将社会成员按照身份地位分成不同等 级。每个等级中选出若干代表,参与讨论和决策国家大 事。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相反,等级越低,付 出就越大
封建等级代表制是在王权和封建贵族、市民 阶级的斗争中形成的。(以英法为例)
结论:封建等级代表制对封建王权有一 定制约作用
探究活动课
“黑暗” 的欧洲中世纪
探究五:如何认识欧洲中世纪的 “黑暗”和王权的受限
探究小组:第八小组 主 讲 人:张涵
理解中世纪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确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封建制”、“庄园制” 都有其各自的历史任务,但是历史毕竟是随时间 移动的。中世纪的封建文明,以融合不同的文化 因素与善自培植而达于饱和状态,一个解放运动 就应运而生了。它们在结束了欧洲的“大黑暗时 代”后,便会把人类的文明自中古推入近代了。
的自然经济。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 解。
2.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一一市民阶 级.其中富余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
14世纪中西方城市人口对比 英国伦敦:4万 法国巴黎:6万 中国开封:100万
中古西欧城市和我国同时期宋代的大城市东京的比较: 两种观点:
庄园经济 (特征:农奴劳动、地租剥削)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直 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是中世纪欧洲留给人们的印象。
探究活动课
“黑暗” 的西欧中世纪
探究四:分析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政 治特点的原因——政教冲突
探究小组:第五小组 主 讲 人:高誉阳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95年,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部分。 11世纪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以罗马 为中心的天主教长期控制着西欧国家。
“黑暗” 的欧洲中世纪
探究四:分析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政治特 点的原因——封建等级代表制
探究小组:第七小组 主 讲 人:朱自泰
封建等级代表制
内容:封建等级代表制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当时的一 些封建王国的国王将社会成员按照身份地位分成不同等 级。每个等级中选出若干代表,参与讨论和决策国家大 事。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相反,等级越低,付 出就越大
封建等级代表制是在王权和封建贵族、市民 阶级的斗争中形成的。(以英法为例)
结论:封建等级代表制对封建王权有一 定制约作用
探究活动课
“黑暗” 的欧洲中世纪
探究五:如何认识欧洲中世纪的 “黑暗”和王权的受限
探究小组:第八小组 主 讲 人:张涵
理解中世纪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确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封建制”、“庄园制” 都有其各自的历史任务,但是历史毕竟是随时间 移动的。中世纪的封建文明,以融合不同的文化 因素与善自培植而达于饱和状态,一个解放运动 就应运而生了。它们在结束了欧洲的“大黑暗时 代”后,便会把人类的文明自中古推入近代了。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14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142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3e35f1f01dc281e43af08d.png)
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加 冕。这种做法加强了国王与 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 王权之上。而且,教皇辖地 的疆域从此得到奠定,在意 大利中部出现了教皇国。十 二三世纪时,教皇国势力鼎 盛一时。
印度洋
太平洋
教皇为皇帝加冕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 城市开始在西欧出现。11世纪,普遍兴 起。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 的花朵”到处开放。最著名的城市有意 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 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
封主与附庸的关系:
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与附 庸的关系,都是主从关系。封主要保护 附庸,附庸对封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 物,打仗时应召出征。
上级只能直接管理自己的下级,而不 能管理自己下级的下级,其所谓的"我的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封建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
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 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 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 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主要职权是立 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 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的 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 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 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 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 大农民。
西欧国家的政治特点:
(1)政治的发展艰难曲折,国家长期四分 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
(2)王权受到封建主和教皇的掣肘,地方 诸侯势力强大;
(3)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相 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4)随着市民阶级形成,议会等级代表制 已开始出现。
印度洋
太平洋
教皇为皇帝加冕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 城市开始在西欧出现。11世纪,普遍兴 起。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 的花朵”到处开放。最著名的城市有意 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 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
封主与附庸的关系:
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与附 庸的关系,都是主从关系。封主要保护 附庸,附庸对封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 物,打仗时应召出征。
上级只能直接管理自己的下级,而不 能管理自己下级的下级,其所谓的"我的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欧封建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
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 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 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 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主要职权是立 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 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的 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 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 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 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 大农民。
西欧国家的政治特点:
(1)政治的发展艰难曲折,国家长期四分 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
(2)王权受到封建主和教皇的掣肘,地方 诸侯势力强大;
(3)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皇与封建君主相 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4)随着市民阶级形成,议会等级代表制 已开始出现。
黑暗的中世纪
![黑暗的中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dbc49ef5b0717fd5360cdc8a.png)
6、目的: 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7、作用: 成为封建统治镇压民众的精神武器 8、影响: 激化王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三、“君权至上”--君主专制理论强化
马基雅弗利(15、16世纪) 1、代表人物 霍布斯(17世纪)
2、含义: 否定“君权神授”,君权高于一切
3、产生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对天主教会 神权的社会思潮的出现。 (2)一些思想家坚持以强大君权来结束国家的 分裂,实现统一和社会稳定。 (3)人文主义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4、具体主张:
孟 郊 的 这 首 诗更让 我们了 解到了 父母的 恩重, 太阳光 大,父 母恩大 。 有 一 个 媳 妇 对自己 的老丈 人非常 不尊重 ,嫌他 在饭桌 上吃饭 会弄得 满桌子 都是饭 渣 , 于 是 便 做了个 木碗给 老人, 木碗里 乘上饭 菜,让 老人在 饭桌旁 的火炉 前面用 这 个 木 碗 独 自进食 。有幸 ,老人 有一个 非常孝 顺的孙 子(MeiW ) 。那 个 小 男 孩 出 去找了 一堆木 头,想 要做个 木碗。 吃饭的 时候, 媳妇问 小男孩 ,你做
后来,越来越多的富人加入教会,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 权。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 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 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各种手段占有 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
5世纪
15世纪
经济
土地所有权分散
政治
政权分散
王权加强
教 国 贵 自治 新君主国 皇 王 族 城市
17世纪
权力集中 君主专制
三、“君权至上”--君主专制理论强化
马基雅弗利(15、16世纪) 1、代表人物 霍布斯(17世纪)
2、含义: 否定“君权神授”,君权高于一切
3、产生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对天主教会 神权的社会思潮的出现。 (2)一些思想家坚持以强大君权来结束国家的 分裂,实现统一和社会稳定。 (3)人文主义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4、具体主张:
孟 郊 的 这 首 诗更让 我们了 解到了 父母的 恩重, 太阳光 大,父 母恩大 。 有 一 个 媳 妇 对自己 的老丈 人非常 不尊重 ,嫌他 在饭桌 上吃饭 会弄得 满桌子 都是饭 渣 , 于 是 便 做了个 木碗给 老人, 木碗里 乘上饭 菜,让 老人在 饭桌旁 的火炉 前面用 这 个 木 碗 独 自进食 。有幸 ,老人 有一个 非常孝 顺的孙 子(MeiW ) 。那 个 小 男 孩 出 去找了 一堆木 头,想 要做个 木碗。 吃饭的 时候, 媳妇问 小男孩 ,你做
后来,越来越多的富人加入教会,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 权。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 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 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各种手段占有 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
5世纪
15世纪
经济
土地所有权分散
政治
政权分散
王权加强
教 国 贵 自治 新君主国 皇 王 族 城市
17世纪
权力集中 君主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5年,利奥三世任罗马教皇。不久,便与罗马教 会内有势力的大贵族发生矛盾,贵族首领以其对 法兰克人软弱为借口,于799年4月,将其逮捕并 监禁。利奥三世被虐待得有致盲致哑的危险,夜 间逃跑到教堂,在这里巧遇两名法兰克使臣而得 救。800年12月,查理率军抵达罗马,召集所有神 职人员及贵族开会,帮助利奥复位。几天后,当 查理正跪在圣彼得大教堂作圣诞节祈祷礼仪时, 利奥三世突然将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并向信徒 宣称:“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 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 欧洲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查理曼帝国诞生了。
(二)日尔曼人的到来
☉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 ☉民主传统 ☉尊崇法律及法下王权观念 ☉建立分封制 ☉继承基督教文化传统 ☉被罗马法征服,发现“公共权力”观念
(三)政治思想的特点
☉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 ☉国家角色一降再降 ☉关注点由公共权力转向私人契约 ☉政治理论的荒原
一、“君权神圣”--君主专制理论产生
1、时间:13世纪
2、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意大利)(“神学之王”)
3、含义: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故是神圣的 (教权高于王权) 4、具体主张: (1)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王权低于神权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5、产生背景: ①中世纪以来教权高于王权
②13世纪,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世俗力量不断 壮大,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6.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 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时间:中世纪
“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 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 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
地点: 欧洲 角色: 天主教
佛教
宗 教
天 主 教
基督教
后来,越来越多的富人加入教会,并取得了教会的领导 权。
4.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 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维护其统 治的思想工具。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各种手段占有 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
5世纪 15世纪 17世纪
经济
土地所有权分散
政治
政权分散 贵 族 自治 城市 王权加强 新君主国 权力集中 君主专制 教 国 皇 王
政教关系的三种模式
王权压制教权 教权压制王权 教权与王权分离与并立
•
一仆二主格局
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政教关系的实质
圣约翰的加冕礼
拿破欧的国王, 为什么要跪在教皇 面前接受加冕?教 皇为查理加冕,意 味着什么? 查理称帝标志着什么?
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 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 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 到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 共同统治西欧。
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 可,意味着查理负有 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 义务,标志着教权与 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 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
三、“君权至上”--君主专制理论强化
1、代表人物 马基雅弗利(15、16世纪)
霍布斯(17世纪)
2、含义: 否定“君权神授”,君权高于一切 3、产生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对天主教会 神权的社会思潮的出现。 (2)一些思想家坚持以强大君权来结束国家的 分裂,实现统一和社会稳定。 (3)人文主义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4、具体主张:
西罗马灭亡后在新兴的日耳曼国家中,哪一 个最强大,其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哪一个 国家?
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的国家中,法兰克王 国是最强大的一支。下面是它六世纪初的版 图。
巴黎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 王国指什么王国?谁建立的?帝国指什么帝国? 谁建立的?时间? 法兰克王国,5—10世纪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 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国家。 帝国指查理曼帝国,查理建立,时间:800年
二、“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理论发展
1、时间:17世纪 2、代表人物: 詹姆斯一世(英国)
3、含义:王权是上帝授予的,国王(世俗和宗教的首领) 意志不受任何干涉 4、产生背景: ①王权已合并教权 ②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5、具体主张: ①君权神授 ②君权无限
6、目的: 7、作用: 8、影响: 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成为封建统治镇压民众的精神武器 激化王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基督教一统天下:
●思想上:教义按封建尺度修整,成为维护统治的 工具 ●经济上:拥有欧洲1╱3的土地,教皇是最大封建 主 ●组织上: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森严的教阶制度, 教会成为以教皇为中心,遍布欧洲的国际组织 ●政治上:拥有自己领土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 ●文化上:摧毁了古典文明,罗马传统与日尔曼传 统结合
二、基督教盛行西欧
读书与思考:
1、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圣经》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犹太人民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 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 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信仰上帝的人是 富人还是穷人? 在基督教产生之初, 它是下层人民的精 神寄托和借以斗争 的手段。
5、目的
为君主权威辩护,为君主统治提供合理性
为君权辩护
“君权神圣” (从神学角度) “君权神授”
“君权至上”
(从世俗角度)
四、评价
(1)进步性: “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思想, 都主张实行君主制,都为君主制辩护;都强调国家 权力的集中和统一。这都符合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 力上升的潮流,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具有进 步意义。 (2)局限性:这些学说都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 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日 益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桎梏,时代呼唤“主权在 民”。
6、目的: 调和封建统治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一、“君权神圣”--君主专制理论产生
1、时间:13世纪
2、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意大利)(“神学之王”) 3、含义: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故是神圣的 (教权高于王权) 4、具体主张:
(1)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王权低于神权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5、产生背景: 6、目的: 7、作用: 调和封建统治内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 在基督教统治的世界确立世俗政治的地 位,有一定积极意义
东 正 伊斯兰教 教
基 原 人类生而俱来 督 罪 的、洗脱不掉 的“罪行”。 教 的 主 上帝派遣其独 要 救 教 赎 生子耶稣基督 降世为人做牺 义 牲 拯救人类。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背景
(一)基督教地位确立
☉公元2世纪,向王权靠拢 ☉311年,加列里阿“宗教宽容敕令”禁止迫害 ☉313年,“米兰敕令”宣告合法 ☉325年,基督教大会召开,奠定基础 ☉337年,君士坦丁受洗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钦定罗马国教 ☉5世纪末,日尔曼统治者先后皈依基督教 ☉756年,法兰克宫相丕平赠教皇土地,建教皇国 ☉8世纪末,查理曼承认地位和特权,征什一税
在查理(768—814年)统治时期,进行过50多 次战争,法兰克王国的版图迅速扩大,西欧的 绝大部分地区被征服。 所占领的地 区相当于西 罗马帝国的 欧洲部分, 到814年形成 了西起大西 洋,东至多 瑙河,南到 意大利中部, 北达波罗的 海的庞大帝 国,史称查 理曼帝国。
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 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 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2)霍布斯(17世纪)
国别: 英国 称谓: 思想家 著作: 《利维坦》 ①论国家: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思想 ②论政体: 提出“君权至上“,但不 鼓吹极端君主制
三、“君权至上”--君主专制理论强化
1、代表人物 马基雅弗利(15、16世纪)
霍布斯(17世纪)
2、含义: 否定“君权神授”,君权高于一切 3、产生背景 4、具体主张:
(1)马基雅弗利(15、16世纪)
国别: 意大利
称谓: 思想家
著作: 《君主论》 ①政治观点:建立“新君主国” 思想 ②治国之道:政治无道德,为维护权力 可不择手段
③现实目标:意大利的统一
你是怎样看待马基雅弗利的观点?
美国政治思想史的著名学者乔治· 萨拜因: “马基雅弗利这个人物和他的哲学的真实意义一直 是近代史上的一个谜。他被视作是一个极其玩世 不恭的人,又是一个满怀激情的爱国者,一个强 烈的民族主义者。是一个善于理解权力的政治谋 略家,但又是一个最早期的民主主义者。” 马基雅弗利的国家主义精神有人称作一种“不择 手段的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