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028015650e52ea55189848.png)
62
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3
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4
GB/T 17819-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5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饲料中盐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119
GB/T 23743-2009
饲料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计数法
120
GB/T 23744-2009
饲料中3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121
GB/T 23873-2009
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
122
GB/T 23874-2009
114
GB/T 23385-2009
饲料中氨苄青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15
GB/T 23710-2009
饲料中甜菜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16
GB/T 23737-2009
饲料中游离刀豆氨酸的测定离子交换色谱法
117
GB/T 23741-2009
饲料中4种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
118
GB/T 23742-2009
饲料中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测定
89
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90
GB/T 21033-2007
饲料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91
GB/T 21036-2007
饲料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解读.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084e4688e9951e79a892713.png)
后续配套文件的制定计划
• • • • • 制定出口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分类管理方案。 分类制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要求。 分类制定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要求。 主要贸易国家宠物食品相关法规标准汇的重要意义
•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体系包括《进出口饲料和饲 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和已出台、后续制定的 相关配套法规以及农业部相关法规
2008年9月底,“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恶劣。美国、欧盟等主 要贸易国家纷纷采取自动扣留检测等措施,对从中国进口饲料等农产 品和食品进行三聚氰胺的严格控制。 。国内外动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管理办法制定了法律法规依据
•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正在修订)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 规定》 (国务院第503号令)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 检验检疫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事件,波及德国、荷兰等多个欧洲 国家,影响世界各国从上述国家的进口贸易,直接导致比利时内阁集 体辞职。 2007年3-4月,先后发生美国和南非的宠物食品中毒事件,国外调查 表明与我国企业生产出口的小麦蛋白和玉米蛋白有关,在生产过程中 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废料。
管理办法制定了法律法规依据
• 技术标准 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 GB 10648-1999 《饲料标签》 GB/T 20190-2006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 检测-PCR法》 SN/T0800.20-2002《进出境饲料检疫规程》 其他饲料产品生产有关技术标准
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 监督管理办法概要
牛羊类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评定
![牛羊类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0c1a418581b6bd97f19ea38.png)
牛羊类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评定1 饲料营养成分评定方法1.1 常规成分分析法我国目前沿用的饲料成分常规分析法是德国人Hennebery和Stohmann于1862年在Weende实验站提出的概略养分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6大营养成分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由于每一类都可细分且结构复杂,所以称为“粗养分”。
Weende分析方法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自诞生以来就在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该方法对纤维成分的划分很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区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1.2 范式纤维分析法范氏(Van Soest)分析方法是在Weende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这两个指标进行了修正和重新划分。
对于反刍动物来讲,仅用常规营养成分来评价粗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不够的,因为粗饲料的消化率与纤维物质关系密切,而粗纤维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纤维物质,粗纤维除了包含所有的纤维素外,还包含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在评定饲草和纤维性饲料时,一旦测出饲料的NDS(中性洗涤可溶物)、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ADL(酸性洗涤木质素),就可以单独或配合使用这些测定值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邓卫东等研究表明,饲料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且粗饲料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与CP、ADF和ADL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03.678-1.981×ADF+2034×ADL(R2=0.897);Y=18.083+1.650×CP(R2=0.813)。
VanSoest分析方法对动物纤维性物质营养研究和高产奶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是由于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消化道结构及消化生理,因此仅根据化学分析很难说明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利用情况,因而不能较好地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0bfe0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f.pn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肉类制品被摆上了餐桌。
为了利益最大化,有不发商贩掺假销售,更有甚者把不可食用动物的肉添加到商品中出售,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同时,动物源性饲料中违规掺杂禁用成分的情况也很严重。
如果动物源性饲料细菌超标或者违法添加了禁用物质,就有可能使饲养的禽畜生病,甚至导致食用者患病。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保障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安全,对肉类食品及饲料进行动物源性鉴定是非常必要的。
1 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有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肉的种属鉴定检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由很多相关报道。
其中国内外动物源性成分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核酸检测和蛋白质检测。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数字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RAA法)、试纸片法、基因芯片检测、膜芯片法、液相芯片法、显微镜法与二代测序等。
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势,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材料的真实情况。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由于食品或原材料的加工方法不同,还应根据样品的不同加工方式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最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是PCR方法[1],其中探针法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在所有的检测方法中最为突出,对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容易掌握。
目前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中以实时荧光PCR方法最多。
2 现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标准方法目前,我国已发布的现行有效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18项(表1),行业标准35项(表2),地方标准及其他标准20项(表3)。
其中以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主。
这些标准方法可以检测出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成分,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检测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
目前颁布的这些标准方法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动物源性成分,可以检测日常食品及饲料中可能会遇到的肉源性种类。
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标准概述□ 刘彦泓 大连市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中心摘 要:本文分析列举目前食品及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探讨目前动物源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牧产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牧产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https://img.taocdn.com/s3/m/5b638d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7.png)
牧产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牧产品检测是指对牛、羊等牧畜动物的产品进行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检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常见的牧产品检测项目包括:营养成分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等。
营养成分检测是指对牧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等。
这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营养价值,选择更加健康的食品。
检测方法一般是通过化学分析的方式进行,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农药残留检测是指对牧畜动物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没有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残留限值。
农药残留检测一般采用色谱法、质谱法等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残留物的浓度来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重金属含量检测是对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的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指检测牧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病原微生物检测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法、蛋白质酶切法等。
对于牧产品的检测结果判定,一般会与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如果检测结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产品将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得上市销售。
否则,产品被认定为合格,可以放心食用。
综上所述,牧产品的检测项目涵盖了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
这些检测项目能够全面评估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
同时,检测结果的判定基于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牧产品检测在现代畜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可以提供不同方面的信息,从而全面评估牧产品的品质。
营养成分是评估牧产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牧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实时PCR法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fa488484254b35effd344c.png)
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实验室生物检测室研究小组完成方法的建立优化、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二、编制依据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规则、GB/T6379《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方法》。
三、目的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不法商贩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在肉(制)品中掺杂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种,在肉(制)品市场出现了一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
通过实验室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肉(制)品中掺杂、掺假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大部分肉(制)品中掺有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有的甚至全部为标称以外的其他价格便宜的动物源性成分。
这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流通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民族宗教信仰造成一定的潜在冲突。
但目前,相应的检测鉴定方法标准的缺失,使得检测监测机构对此无标可依,无法可循,难于判断和裁决。
为了规范国内市场流通秩序,保证市场的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对所购买商品的选择权、知情权及宗教信仰归属,制定本检测标准。
四、编制过程《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该方法标准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起草编写。
经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三家单位进行了方法的复核验证实验,并提交了具体的复核验证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的要求,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在《肉及肉制品中猪、牛、羊、马、驴、鸡、鸭、鹅、兔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实时PCR法》的起草编制过程中,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详细查阅了国内、国外有关标准和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过的参考文献等技术资料,如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及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等国内已申请的相关检验报告,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参考资料作为标准起草中的主要技术参考文本。
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编制说明
![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2e1ef8a9ec3d5bbfc0a7435.png)
编制说明项目名称: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项目编号:内质监标函〔2018〕307号编制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一、工作简况本项目来源于2018年第3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内质监标函〔2018〕307号)。
起草单位为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协作单位为锡林郭勒食品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中心。
主要起草人:郭梁、雅梅、海小、钱俊平、刘国强、罗建兴。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牛肉和猪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农畜产品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中存在用低价肉冒充牛肉等高价肉的欺诈违法行为,而且牛肉和猪肉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亟需制定针对肉乳制品的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目前,已经存在八项黄牛和猪源性检测方法标准: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GB/T 20190-2006);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GB/T 25165-2010);动物源性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牛,羊,鹿)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GB/T 21104-2007);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NY/T 1946-2010);食品、化妆品和饲料中牛羊猪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PCR法(SN/T 2051-2008);动物产品中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SN/T 2980-2011);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GB/T 21101-2007);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第8部分:猪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SN/T 3730.8-2013)。
在采用上述检测标准后发现:目前缺乏基于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同管质量控制体系、针对肉乳制品的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是基于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同管质量控制体系、针对肉乳制品的黄牛和猪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具有快速、高通量以及去除假阴性等特征。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f34e0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e.png)
【精选推荐】猪牛羊产品检测项目技术标准与要求
技术标准与要求
供应商相关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抽检频率和时间在合同中规定,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
每次检测工作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供检测报告给采购方。
其中检出结果不合格的,必须在检测工作完成后48个小时内当面或以快递的方式送达采购方。
供应商对检测不合格的样品要进行确认检测,做好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各种记录和质控要满足计量认证和溯源的要求。
供应商必须保留副样2个月以上。
供应商所有实施的项目及出具检测报告均须接受采购人任何时候的监督及检查。
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件详见下表:
猪牛羊产品例行(风险)监测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和判定依据
1.猪牛羊产品检测(280批次):
监测品种主要包括猪肉、猪肝、牛肉、羊肉。
2.承检方按照采购人要求完成全部的检测服务任务、数据汇总等任务,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汇总表、分析报告。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16ba54f6941ea76e58fa0457.png)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摘要】目的:为防止疯牛病和痒病的传播。
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从动物饲料中提取牛羊动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依据牛、羊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序列片段,利用种属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扩增这一特定的DNA序列,通过电泳分离PCR产物,以长度的PCR产物作对照。
结论:实现了对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
【关键词】动物饲料;牛、羊源性;PCR;琼脂糖电泳;凝胶电泳成像疯牛病(BSE)是发生在成年牛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属人兽共患病。
自1985年在英国发现以来,现已波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疯牛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已超过疯牛病本身。
疯牛病以其病原超强的抵抗力、传播方式的特殊性、超长的潜伏期和高致死性正在成为有史以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疯牛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是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禁止含牛羊源性成分饲料的生产,流通,使用,成为预防疯牛病感染,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2]。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5%。
1 仪器,试剂与样品1.1 仪器1.1.1 高压灭菌锅1.1.2 离心机(micromax型,美国Thermo公司)1.1.3 迷你旋涡混合器(minishaker)1.1.4 水浴锅1.1.5 PCR仪(T-Gradient Thermoblock,德国Biometra公司)1.1.6 电泳仪(PowerPace universal,Biorad公司)1.1.7 凝胶电泳成像系统(GelDoc XR型,Biorad公司)1.2 试剂[3]除另有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水为灭菌双蒸水。
1.2.1 动物源性植1.2.2 物饲料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1.2.3 电泳缓冲液:称取54 g Tris,27.5 g硼酸,20 mL EDTA溶液,然后用水定容到1 L,使用时10倍1.2.4 稀释Tris: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1.2.5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EDTA:ethylene diaminetetraacetic acid,1.2.6 乙二胺四乙酸。
浅析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技术
![浅析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08ad18580216fc700afda9.png)
浅析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技术曹志玲(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广州、510623)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用患有疯牛病和羊痒病的牛、羊等动物的肉和骨头制成的肉骨粉喂养动物会导致疯牛病和羊痒病的传播,是引起疯牛病发生的最初原因。
因此,用肉骨粉类饲料喂反刍动物就有发生疯牛病的危险,我国把疯牛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牛、羊源性成分作为导致疯牛病和痒病的危险物质在世界许多国家被禁止添加在动物饲料中,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颁布法令禁止将牛、羊源性成分作为蛋白质添加到饲料中去,动物性饲料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因此加强对进口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是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的一个重要措施,进行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对于保障国内饲料安全以及加强饲料的进出口监督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用于检测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主要方法有:以检测骨头为基础的显微镜方法;以检测蛋白质为基础的免疫学方法(包括ELISA方法、Western杂交和试纸条方法)和以检测DNA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包括DNA指纹分析、核酸探针杂交、PCR-RFLP分析、PCR特异扩增法);其它方法还包括近红外光谱法等。
在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CR方法,我国的国家标准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标准中都采用PCR方法对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进行检测。
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
比如,显微镜方法不受饲料高温高压的影响,能够弥补ELISA法和PCR法的缺陷;近红外光谱和ELISA法可以用于初步的筛选,而显微镜法和PCR法则可以对可疑样品做进一步确证。
面对用肉骨粉类饲料喂反刍动物会有发生疯牛病的危险,今后需通过开发更为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水平的结果,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新技术和新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1」黄士新,沈富林,李洁等.荧光PCR法定量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成分.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4:12-13「2」金凌艳,顾欣,蔡金华等.应用两种PCR方法检测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2):76-80「3」农业部确定今年饲料质量安全监测重点. 农村养殖技术,2007,3:41「4」汤文利,梁萌,任爱丽等.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DNA检测. 山东畜牧兽医, 2007, (30):52-55。
国内肉骨粉原料安全性评价
![国内肉骨粉原料安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83e4a57fe4733687e21aa3f.png)
食品安霎.FoodSafety饲料中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检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菌群、沙门氏菌和霉菌总数。
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菌群的测定参照《饲料分析与检验》的检验方法进行f2J。
霉菌总数的测定参照《霉菌毒素与饲料食品安全》的方法进行【31。
沙门氏菌的检验参照《饲料安全及其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进行【4】。
从采样、制样到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过程都采用无菌操作【5】。
1.2.2动物源的评价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进行定性检测。
肉骨粉中反刍动物源成分的测定方法参照《饲料安全及其检测技术》中的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定性检测——PCR检测技术”和罗家琴等报道的饲料中牛、羊、猪、鸡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6I。
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段长度【4I见表l。
表l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段长度引物名称引物序列片段大小/bp1.2.3挥发性盐基氮(VBN)和酸价指标的测定酸价的测定参照《饲料品质检验》中过氧化价和酸价的测定方法进行【71。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参照GB/T5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8】。
1.2.4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饲料中盐分的估计主要是测定饲料中水溶性的氯化物,其测定方法参考《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11。
1.2.5三聚氰胺的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参照NY/T1372—2007《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91。
1.3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用Excel软件和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处理结果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10J。
o中固亳牧袈恙2009年第45卷第18期2试验结果2.1肉骨粉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由表2可见,各种肉骨粉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不同。
在细菌总数方面,有1个样品的细菌总数在107数量级,3个样品的细菌总数在l06数量级。
其中有一半的肉骨粉样品检测出沙门氏菌。
在大肠杆菌数方面,有2个样品在105数量级,1个样品的大肠杆菌数在104数量级,有6个样品的大肠杆菌数集中在102.103数量级。
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
![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697d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1.png)
分析检测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结果分析徐新龙,杨 丽,彭国刚,李子帆,李军霞,李 兰(阿拉山口海关技术中心,动植食品纺织实验室,新疆阿拉山口 833418)摘 要:目的:分析食品中牛源性成分鉴定能力验证结果偏离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4种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的准确性,确保能力维持。
方法:对两次参试肉糜样品分别提取DNA,依据SN/T 2051—2008及SN/T 3730.5—2013进行牛、羊、猪、马源性成分单体系实时荧光PCR检测,同时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能力验证样品19-J109检出牛、猪源性成分,未检出羊、马源性成分;样品19-Y826检出牛、羊、猪、马源性成分;中期报告显示样品19-J109牛源性成分鉴定结果为假阳性,结果不满意;测量审核样品19-B316检出牛源性成分,19-B223未检出牛源性成分,结果满意。
结论:通过对能力验证不满意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对过程加以改进,测量审核结果满意,证明实验室具备食品中牛、羊、猪、马源性成分定性检测的能力,可满足进出口食品中肉类掺假检测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动物源性成分;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时荧光PCR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Proficiency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Audi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vine, Ovine, Porcine and Equine-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ProductsXU Xinlong, YANG Li, PENG Guogang, LI Zifan, LI Junxia, LI Lan(Alashankou Customs Technology Center, Animal and Plant Food and Textile Laboratory, Alashankou 8334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laboratory’s identification of four animal-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and ensure the ability’s mainte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ehind the devi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of bovine-derived ingredients in food. Additionally,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should be summarized. Method: DNA was isolated from the two test’s minced meat samples, and SN/T 2051—2008 and SN/T 3730.5—2013 were followed in the single-system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detection of components produced from sheep, pigs, horses, and cows. For quality control, blank,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s were set up simultaneously. Result: Sheep and horses were not discovered in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sample 19-J109, however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cattle and pigs were. Sample 19-Y826 contained components originated from sheep, cattle, pigs, and horses. The mid-term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sample 19-J109’s bovine-derived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results were false positives and unsatisfactory. Test sample 19-B316 had components produced from cows, whereas test sample 19-B223 contained no such components, with satisfactory finding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audit are satisfactory after the procedure was improv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ability verification’s bad results were examined.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 laboratory can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pigs, horses, sheep, and cattle in food, 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for detecting meat adulteration in both imported and exported food.Keywords: food; animal derived ingredients; proficiency testing; measurement audit;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作者简介:徐新龙(1986—),男,新疆呼图壁人,硕士,兽医师。
广西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
![广西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966be8755acfa1c7aa00cc35.png)
被检 出含有牛羊源性成分 , 涉及所有抽检产 品类别 和饲料生产 、 其 经营 、 3 使用 个环节 ;0720年 的抽检合格率均 20 —09
达 10 0 %。说 明广西 的反刍动物饲料 和动物源性饲料的牛羊源性成分呈现下 降趋势 , 反刍动物饲料逐步转向安全生产
及使用的方向发展 。 关键词 : 源 .成分 ;反刍动物饲料 ; 牛羊' I 生 动物源性饲料 ; 广西 中图分类号 :8 61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8 6 ( 00 0 — 4 2 0 10 — 1 1 2 1 )5 0 9 — 3
o mi a t i l n f o e v d f m e a d t v l ae t e b o s c r y s u t n fa i l e d i a g i D r g f u n n ma o d d r e r t m. n o e au t i — e u t i ai so n ma e n Gu r n a i i o h h i t o f n x. u n i
广西农业科学
2 1 , 15 : 9 — 9 004 ()4244
Gu ng i a x A c lu a c e c s u t r lS i n e
广西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 牛羊源性成分监测
吴礼洁, 谢梅冬 , 余 莲, 蒋慧岚 , 韦柳红
500) 30 1 ( 业 部 饲料 质量 监 督 检 验 测 试 中心 ( 农 南宁 ) ,广 西 南 宁
o a g ip o i c . h s a l s w r n lz d b e l t C a d c n e t n lP R., e r s l h we h t 1 fGu n x r vn e T e e s mp e e e a ay e y r a — i P R n o v n i a C me o I e u t s o d ta 2 1 h s
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及调查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及调查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09b9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1.png)
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及调查的开题报告题目: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及调查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饲料的质量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饲料中的有害成分对畜禽健康的危害也不能忽视。
因此,对于饲料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其中包括畜禽产品。
而一个饲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因此需要加强饲料质量的控制和检测。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及调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陕西省市场上的饲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不同类型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含量和品质,为饲料生产和销售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参考意见。
2. 对陕西省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调查,了解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情况,分析其饲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 分析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畜禽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畜禽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陕西省市场上的饲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牛羊源性成分含量及品质。
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研究内容(1) 调查陕西省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情况。
(2) 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陕西省市场上的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进行检测,包括各种类型饲料的检测。
(3) 分析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畜禽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1. 对陕西省饲料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优化饲料配方以及提高畜禽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2. 对陕西省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规范和标准提供参考。
3. 提高消费者对畜禽产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进畜禽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
动物源性成分
![动物源性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9a2ca31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2.png)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饲料安全与动物生产、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动物废弃物进入饲料行业曾经弥补了蛋白质饲料不足的缺口,但却带来了新的问题。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品、基于各种原理的方法和技术被开发出来。
本文以组织学特征为基础的显微镜分析方法、以蛋白质和D N A为基础的免疫学和P CR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在动物源性饲料组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饲料安全已与动物生产、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动物源性副产品因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而被应用于畜禽饲料中, 但现有的证据表明,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未经加热处理牛源性饲料或感染过痒病因子的牛( 羊) 肉/ 肉骨粉( MBM) 后能够引发和传播疯牛病( BSE)。
我国于1999、2001和2004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对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和管理的相关条例, 主要对反刍动物源性饲料组分、MBM、肉粉、骨粉、血粉、动物内脏干粉和动物废弃物等使用做了严格的规定。
目前关于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主要以样品的组织学特性和品种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 如蛋白质、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 为对象, 其中PCR技术发展迅速, 已逐步被世界各国采用。
但由于动物源性饲料组成上的复杂性, 单一的PCR技术仍不能克服耗时、效率低和假阳性等问题。
因此,研究并建立一种( 套) 快速、灵敏、可靠的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技术, 对于提高饲料质量、防止饲料掺假、控制进口饲料安全和制订相关饲料法规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动物源性成分是指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检测技术是指上述成分中蛋白质和DNA等具有种间特异性物质的物种鉴定和含量分析技术。
牛羊饲料检测指标
![牛羊饲料检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3fc00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a.png)
牛羊饲料检测指标牛羊饲料是保持牛羊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饲料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牛羊饲料检测指标。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牛羊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通过检测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2. 粗脂肪含量:粗脂肪是提供能量和维持牛羊体温的重要来源。
检测粗脂肪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能量价值。
3. 纤维素含量:纤维素是牛羊饲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牛羊的消化和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检测纤维素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消化性能和肠道健康影响。
4.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牛羊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通过检测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矿物质供给是否充足。
5. 维生素含量:维生素是牛羊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检测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维生素供给是否充足。
6. 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牛羊饲料中的有害成分之一,过量摄入可能对牛羊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检测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安全性。
7. 饲料中的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牛羊饲料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过量摄入可能对牛羊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检测饲料中的农药残留可以评估饲料的安全性。
8.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牛羊饲料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过量摄入可能对牛羊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以评估饲料的安全性。
通过对牛羊饲料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牛羊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饲料生产者和养殖户应该重视饲料检测,并选择符合标准的饲料供应商,以确保牛羊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核酸提取试剂盒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
![核酸提取试剂盒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c9df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png)
核酸提取试剂盒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
李泰;朱英才;骆璐;彭强;凌洪权;廖星杰;王钦;张承双
【期刊名称】《粮食与饲料工业》
【年(卷),期】2024()1
【摘要】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荧光PCR法)是目前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中常用方法之一。
为了熟练操作和掌握这个方法,使得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定性这类检测时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核酸提取试剂盒的选取及平行实验比对,对此进行了阐释。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李泰;朱英才;骆璐;彭强;凌洪权;廖星杰;王钦;张承双
【作者单位】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17
【相关文献】
1.牛羊源性成分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
2.新疆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检测
3.陕西省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检测
4.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
5.肉及肉制品牛源性成分核酸检测试剂盒评价技术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摘要】目的:为防止疯牛病和痒病的传播。
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从动物饲料中提取牛羊动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依据牛、羊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序列片段,利用种属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扩增这一特定的dna序列,通过电泳分离pcr产物,以长度的pcr产物作对照。
结论:实现了对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
【关键词】动物饲料;牛、羊源性;pcr;琼脂糖电泳;凝胶电泳成像
疯牛病(bse)是发生在成年牛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属人兽共患病。
自1985年在英国发现以来,现已波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疯牛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已超过疯牛病本身。
疯牛病以其病原超强的抵抗力、传播方式的特殊性、超长的潜伏期和高致死性正在成为有史以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疯牛病主要通过食物链传播,是由于牛食用了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所致,禁止含牛羊源性成分饲料的生产,流通,使用,成为预防疯牛病感染,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2]。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5%。
1 仪器,试剂与样品
1.1 仪器
1.1.1 高压灭菌锅
1.1.2 离心机(micromax型,美国thermo公司)
1.1.3 迷你旋涡混合器(minishaker)
1.1.4 水浴锅
1.1.5 pcr仪(t-gradient thermoblock,德国biometra公司)1.1.6 电泳仪(powerpace universal,biorad公司)
1.1.7 凝胶电泳成像系统(geldoc xr型,biorad公司)
1.2 试剂[3]
除另有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水为灭菌双蒸水。
1.2.1 动物源性植
1.2.2 物饲料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
1.2.3 电泳缓冲液:称取 54 g tris,27.5 g硼酸, 20 ml edta 溶液,然后用水定容到 1 l,使用时10倍
1.2.4 稀释 tris: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1.2.5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edta:ethylene diaminetetraacetic acid,
1.2.6 乙二胺四乙酸。
1.2.7 10mg/ml溴化乙锭溶液
1.2.8 琼脂糖电泳纯。
1.2.9 25 umol/l引物溶液
1.2.10 taq dna聚合酶(5u/ μl) taq:thermus aquaticu,1.2.11 水生栖热菌
1.2.12 各10mmol/l的四种脱氧核糖核甘酸混合液(dntp:datp、
dttp、dctp、dgtp)
1.2.13 dna分子量标
1.2.14 记物100bp、250bp、500bp、750bp、1000bp、2000bp(大连宝生物)
1.3 样品
从各地抽检的16种饲料做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同时作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阴性对照:不含牛或羊成分的饲料中提取的dna作为pcr反应的dna模板;
阳性对照:含牛或羊成分的饲料中提取的dna作为pcr反应体系的模板;
空白对照:用无菌重蒸馏水作为pcr反应体系的模板。
2 方法
2.1 饲料中牛羊dna的提取
取50mg研磨粉碎的动物源性饲料于离心管,依所用试剂盒中的操作提取dna。
如下:向管中加320μl缓冲液ga,振荡;加20μl (20mgml-1)蛋白酶,混匀,65℃水浴30min;加340μl缓冲液gb,混匀,水浴10min;12000rmp离心2min,取上清液400μl于新管,向上清中加200μl无水乙醇混匀,将其全部加入一个吸附柱cb3中(有收集管),离心2min倒掉废液,放回收集管中;加500μl去蛋白液gd离心30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回。
再用漂洗液pw700μl,500μl分别洗吸附蛀,离心30秒,倒掉废液,放回收
集管;空离心2min后,室温放数分钟,将吸附柱转入一新的离心管,加200μl洗脱液te,放5min,离心2min。
te:tris-cl、edta 缓冲液。
2.2 pcr反应
向200μlpcr反应管中依次加入10×pcr缓冲液5μl,1μl各10mmoll-1的四种脱氧核糖核甘酸混合液,引物溶液(含正向和反向引物)各1μl,摸板dna10μl taq dna聚合酶1μl,加入灭菌水,使反应体系达50μl。
以4000r/min离心10s后,pcr扩增,95℃恒温1~3min;30次扩增反应循环(95℃恒温30~60s,56℃恒温30~60s,72℃恒温30~60s);然后72℃恒温5min,取出pcr 反应管。
2.3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取 3g琼脂糖加入200ml电泳缓冲液,加热溶解,稍冷加12μl 的eb混匀,倒胶,冷凝。
在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使液面刚刚没过凝胶。
将5μl~8μl pcr扩增产物分别和适量加样缓冲液混合,点样。
9v/cm恒压,电泳30min,结束后将凝胶置于凝胶成像仪上成像,拍照。
3 结果
对所抽取的16个样品做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结果如下。
每个样品均做平行样,前四个分别为m,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在饲料中牛源性成分的检测中,饲料编号为s2007c0254,
s2007c0372 ,s2007c0374 的三个中检出结果为阳性。
在饲料中羊源性成分的检测中,饲料编号为s2007c0254,
s2007c0372的两个中检出结果为阳性。
4 讨论
4.1 所取饲料要粉碎,颗粒大小在0.125mm以下;在dna提取中,振荡至彻底悬浮,且温浴期间离心管底出现沉淀时也要将其振荡至彻底悬浮;在样品的水浴过程中,其间要混匀样品2-3次;上清液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空离心后放置数分钟,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漂洗液去除,漂洗液中乙醇的残留会影响后续的酶反应实验;洗脱液te的体积不少于50μl,体积过小影响回收效率。
4.2 pcr反应仪有边缘效应,应把pcr反应管放中间位置,且pcr 反应管要盖紧,否则会污染pcr仪。
4.3 在电泳的配胶加入溴化乙锭溶液时,要带一次性手套。
eb有致癌作用。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严格操作。
【参考文献】
[1]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gb/t 20190-2006 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s].
[2]疯牛病的医药途径性潜伏危害及建立相关检测方法的迫切性[j].中国药事,2002,16(4).
[3]sn/t 1119-2002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pcr方法[s].中国标准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