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预防、治则与康复(中医学课件)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 因时制宜 (二) 因地制宜 (三)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的 气候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 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 因时制宜 (二) 因地制宜 (三) 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 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 药的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 因时制宜 (二) 因地制宜 (三)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 质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 则。
康复原则
康复,即恢复平安或健康之意。中医康
复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
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使伤残
目
者、慢性病者、老年病患者及急性病缓
的
解期病人的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
度地恢复健康的综合学科。
促进和 恢复病 伤残者 的身心 健康
治病求本
(二)
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即采 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故又称“逆治”。适用 于疾病本质和征象相一致的病证。
治病求本
(二)
正治与反治
1.正治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虚损病证表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来治疗 实性病证表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
调整阴阳
(一) 损其有余 (二) 补其不足
损其有余,又称祛其偏盛,是针对阴阳 偏盛的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是针对阴阳 偏衰的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
调理气血
(一)
调气
(二)
调血
(三) 气血双调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课件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亡阴
即机体的阴液突然亡失,导致全身 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喘渴烦 躁、脉急数无力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失调病机发展变化表
初期
阴阳 偏胜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阴阳 偏衰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发展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 阳盛转阴 阴盛转阳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病机的内容 2.掌握中医治则的内容 3. 熟 悉 中 医 病 机 及 治 则 的 内涵 4.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 5.了解预防措施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 制。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 邪正盛衰
• 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的力量对比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间不断发生着消长 盛衰变化。表现在:一是邪气的损害;二是正 气抗邪。
气逆多发生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3)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
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 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以气的上升不及、 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 气陷主要发生于脾脏,故又常称“中气下陷”。 • 主要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 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互损
指阴阳一方的虚损从而导致对 方的不足,形成阴阳两虚的病 理变化。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称 为阴损及阳。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称 为阳损及阴。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格拒
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极 盛,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格拒 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 形成阴盛格阳或阳盛格阴的病理变 化。
亡阴
即机体的阴液突然亡失,导致全身 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喘渴烦 躁、脉急数无力等症。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失调病机发展变化表
初期
阴阳 偏胜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阴阳 偏衰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发展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 阳盛转阴 阴盛转阳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病机的内容 2.掌握中医治则的内容 3. 熟 悉 中 医 病 机 及 治 则 的 内涵 4.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 5.了解预防措施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 制。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一 邪正盛衰
• 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和邪气的力量对比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彼此间不断发生着消长 盛衰变化。表现在:一是邪气的损害;二是正 气抗邪。
气逆多发生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2.3)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
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 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以气的上升不及、 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 气陷主要发生于脾脏,故又常称“中气下陷”。 • 主要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 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互损
指阴阳一方的虚损从而导致对 方的不足,形成阴阳两虚的病 理变化。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称 为阴损及阳。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称 为阳损及阴。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则2
阴阳格拒
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极 盛,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格拒 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 形成阴盛格阳或阳盛格阴的病理变 化。
7 病因、病机ppt课件
35
(三)劳逸
1.过劳
(1)劳力过度: 是指长时期的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素问·举 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力过度主要耗伤机 体元气,临床上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 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
36
(2)劳神过度:
是指思虑太过,易伤心脾。脾在志为思,心主 血藏神,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 气,而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 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②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 病等。
4
③地区性:
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 海地区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 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又常因燥热 或火邪致病等。
5
④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 两种以上兼挟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 等等。
第六章 病因、发病、病机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史万玉
1
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一般 包括:外感、内伤、病理性致病因素、内 生五邪及其它。 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 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2
第一节 病 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 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疠气。
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 心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 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 而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 躁不安、神昏谵语。
17
③热易耗气伤津:
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 汗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 耗于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
(三)劳逸
1.过劳
(1)劳力过度: 是指长时期的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素问·举 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力过度主要耗伤机 体元气,临床上出现少气懒言,四肢困倦,神疲 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
36
(2)劳神过度:
是指思虑太过,易伤心脾。脾在志为思,心主 血藏神,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 气,而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 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②季节性: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 病等。
4
③地区性:
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 海地区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 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者又常因燥热 或火邪致病等。
5
④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 两种以上兼挟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 等等。
第六章 病因、发病、病机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史万玉
1
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一般 包括:外感、内伤、病理性致病因素、内 生五邪及其它。 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 的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2
第一节 病 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 侵入人体而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疠气。
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 心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 邪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 而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 躁不安、神昏谵语。
17
③热易耗气伤津:
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 汗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 耗于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
病因病机讲稿课件
感冒
多由外感风邪所致,病机为外邪侵袭,肺气 失宣。
头痛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气血不和,脉 络受阻。
咳嗽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肺气上逆。
失眠
多由心脾两虚或心胆气虚所致,病机为心神 失养或心神不安。
病证传变规律
由表入里
由上至下
疾病从表层向深层发展,如感冒可转化为 肺炎。
疾病从上部向下部发展,如头痛可转化为 颈椎病。
正气不足是指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正气虚弱的 原因包括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年龄增长等。
邪气亢盛
邪气过盛是疾病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亢盛是指外界致病因素的过度刺激和侵袭,如病毒、细菌、环境污染物等。邪气过盛的原因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异常、 人口密集等。
正邪相争
正邪相争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病因病机稿件
目 录
• 病因 • 病机 • 发病机理 • 病证病机 • 防治原则
contents
外病因
01
02
03
04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 夹湿,侵袭人体后可导致感冒、
咳嗽、头痛等病症。
寒邪
寒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气血 凝滞,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等症状。
暑邪
暑邪为夏季主气,易耗气伤津, 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湿邪
湿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肢体 困重、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内伤病因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强烈 的精神创伤,可导致脏腑功能 紊乱,出现失眠、健忘、郁证
等疾病。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偏食 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脾胃 损伤,出现胃痛、泄泻等疾病。
劳逸失度
多由外感风邪所致,病机为外邪侵袭,肺气 失宣。
头痛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气血不和,脉 络受阻。
咳嗽
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病机为肺气上逆。
失眠
多由心脾两虚或心胆气虚所致,病机为心神 失养或心神不安。
病证传变规律
由表入里
由上至下
疾病从表层向深层发展,如感冒可转化为 肺炎。
疾病从上部向下部发展,如头痛可转化为 颈椎病。
正气不足是指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袭。正气虚弱的 原因包括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年龄增长等。
邪气亢盛
邪气过盛是疾病发生的外在条件
邪气亢盛是指外界致病因素的过度刺激和侵袭,如病毒、细菌、环境污染物等。邪气过盛的原因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异常、 人口密集等。
正邪相争
正邪相争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病因病机稿件
目 录
• 病因 • 病机 • 发病机理 • 病证病机 • 防治原则
contents
外病因
01
02
03
04
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 夹湿,侵袭人体后可导致感冒、
咳嗽、头痛等病症。
寒邪
寒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气血 凝滞,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等症状。
暑邪
暑邪为夏季主气,易耗气伤津, 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湿邪
湿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肢体 困重、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内伤病因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强烈 的精神创伤,可导致脏腑功能 紊乱,出现失眠、健忘、郁证
等疾病。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偏食 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脾胃 损伤,出现胃痛、泄泻等疾病。
劳逸失度
病因发病与病机ppt课件
第一节
病因
六、病理产物类病因
痰饮、瘀血和结石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 理产物,也可成为引起其他疾病的病理因素,这 类引发新病证的病因,称为病理产物类病因,也 称“继发性病因”。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5.燥
(1)概念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凉燥:深秋,近 冬之寒气合燥
(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邪,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阴。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一节
病因
6.火 (1)概念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2)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扰心神 5)火热易致肿疡
第一节
病因
1.痰饮 (1)概念
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有形
无形之痰:辨证求因/治疗反证
(2)形成 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 ↓
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
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
(3)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易于蒙蔽神明;重浊粘滞缠绵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三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
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 化。主要说明病证的虚实,所谓邪正盛衰判虚实。
病因
六、病理产物类病因
痰饮、瘀血和结石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 理产物,也可成为引起其他疾病的病理因素,这 类引发新病证的病因,称为病理产物类病因,也 称“继发性病因”。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5.燥
(1)概念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凉燥:深秋,近 冬之寒气合燥
(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邪,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阴。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一节
病因
6.火 (1)概念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2)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火热易生风,动血 4)火热易扰心神 5)火热易致肿疡
第一节
病因
1.痰饮 (1)概念
痰—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有形
无形之痰:辨证求因/治疗反证
(2)形成 六淫、饮食、劳逸、七情内伤等 ↓
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
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
(3)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易于蒙蔽神明;重浊粘滞缠绵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三节
病机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
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 化。主要说明病证的虚实,所谓邪正盛衰判虚实。
《预防与治则》PPT课件
方
• 6、药物预防
法
精品医学
19:46
4
二、既病防变
19:46
• 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 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1.早期诊治,疾病容易治愈,否则治疗也就愈加 困难。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 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 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精品医学
5
19:46
第2节 治则
•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它是在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对临 床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治疗总则 。
• 临床常遵循的治疗法则主要有 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精品医学
6
一、治病求本
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 血、消导等。
实施手段:药物、针灸、火罐或手术等各 种疗法 。
精品医学
16
19:46
运用原则
• ①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 ②虚实并存时,根据矛盾的主次, • 决定运用扶正或祛邪的先后。 • ③掌握好“扶正不留邪,祛邪不 • 伤正”的原则。
精品医学
17
三、调整阴阳
精品医学
2
一、未病先防
19:46
未病先防是指机体在未病之前,采取 各种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 1.提高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2.防止病邪的侵害
精品医学
3
提 高
• 1、锻炼身体 • 2、调畅情志
正
• 3、调摄饮食
气
• 4、适劳逸
发病原理(共54张PPT)
一、未病先防
定义——未病之前,做好预防 目的——培养正气,防止邪气
调畅情志 适应自然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锻炼身体 药物预防 避其毒气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适应环境
自然环境 天地人一体
社会环境
2.养性调神 形——动形
形神合一
形神兼养,神为首务
神——调神
3.护肾保精
藏
气
肾—— 精——
外风
外感风邪,肺卫失宣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数
邪 热 炽 盛 , 火 毒 灼 肝 经 ,高热,抽搐,甚则颈项强直,
热极生风
角弓反张
肝肾阴亏,阳亢无制, 眩晕,震颤,甚则昏倒,半身不遂 肝阳化风
内风
肝 阴液亏损,筋脉失养, 风 阴虚风动
内 阴血不足,血不养筋, 动 血虚生风
筋挛肉瞤,手足蠕动,伴阴虚证 眩晕,震颤,肢麻,伴血虚证
(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正虚感邪而发病
(2)正虚生“邪”而发病
(3)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邪气的基本概念
各种致病因素的泛称
外感因素
内伤因素 其他因素
2.邪气的侵害作用 (1)导致生理机能失常
(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
(3)改变体质类型
影响传变因素
地域气候
高原干燥——易化热化燥伤阴 居处潮湿——易伤阳气
生活方式——通过正气影响传变
医疗护理——正确及时则向愈,反之则否
意外因素——传变次序难测。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 防
基本概念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是采取适当措施来颐养心身, 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病机(发病)PPT课件
病机与预防
通过对病机的认识,可以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03
发病机制的探讨
发病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发病机制的定义
发病机制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 程中,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 织损伤和功能代谢改变的内在规 律。
发病机制的特点
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 个体差异性,涉及多种因素和多 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医学研究 的重要领域之一。
转化医学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疾 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未来病机研究面临的挑战
1 2
数据整合与共享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何有效整 合和利用海量数据成为病机研究的挑战之一。
伦理与隐私
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和遵循伦理规 范,避免侵犯患者权益,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据。
病机研究意义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疾病的本质和发生机制,为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病机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病机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 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病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机的 深入研究,可以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 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病机(发病)ppt课件
• 病机概述 • 病机的基本原理 • 发病机制的探讨 • 病机与治疗 • 病机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病机概述
病机的定义
病机定义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 及其结局的机理,是疾病过程中 各种矛盾运动、转化的机制和原
理。
病机研究内容
通过对病机的认识,可以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03
发病机制的探讨
发病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发病机制的定义
发病机制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 程中,病因作用于机体,导致组 织损伤和功能代谢改变的内在规 律。
发病机制的特点
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 个体差异性,涉及多种因素和多 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医学研究 的重要领域之一。
转化医学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疾 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未来病机研究面临的挑战
1 2
数据整合与共享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何有效整 合和利用海量数据成为病机研究的挑战之一。
伦理与隐私
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和遵循伦理规 范,避免侵犯患者权益,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据。
病机研究意义
通过对病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疾病的本质和发生机制,为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病机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病机的了解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 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病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机的 深入研究,可以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好地 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病机(发病)ppt课件
• 病机概述 • 病机的基本原理 • 发病机制的探讨 • 病机与治疗 • 病机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病机概述
病机的定义
病机定义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 及其结局的机理,是疾病过程中 各种矛盾运动、转化的机制和原
理。
病机研究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ppt课件
中医治则的核心是“以平为期”
2021/8/1
24
2.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治则与治法的联系 治则与治法的层次结构
2021/8/1
25
(1)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区别
治则
治法
内涵 不同
是治疗疾病的原则或法则
治疗疾病所采用的具 体措施和方法
外延 不同
包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 正治反治、调整阴阳、调理 气血、调理脏腑、三因制宜
当①标本并重或 ②标本均不太急 时,当标本兼治 。如增水行舟; 益气解表
39
(三)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1.正治
概念: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 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 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 治”。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 度上与精气的盈亏、盛衰有着重要的关系。
精气衰竭,则精不化气,气不能生神,神不能御 形,出现精亏气少,神志恍惚,形体枯槁等一系 列枯槁征象。
2021/8/1
14
二、养生原则
1. 顺应自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1/8/1
15
春
夏
秋
冬
精神 精神愉快 调养 阳气畅达
2021/8/1
30
临床实际操作中,对外感性疾病,着重病因的辨 析;对内伤性疾病,则注重病机的辨析。
如头痛病,既有因感受六淫邪气,如风寒、风热、 风湿、风燥、暑湿等所致者,又有因机体自身代 谢失调而产生气虚、血虚、瘀血、痰浊、肝阳上 亢、肝火上炎等病理变化而发者。
外感性头痛,辨清了病因,则能确立证候而施治; 内伤性头痛,一般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因而必 须辨明病机,据病机确立证候,然后论治。
2021/8/1
24
2.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治则与治法的联系 治则与治法的层次结构
2021/8/1
25
(1)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区别
治则
治法
内涵 不同
是治疗疾病的原则或法则
治疗疾病所采用的具 体措施和方法
外延 不同
包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 正治反治、调整阴阳、调理 气血、调理脏腑、三因制宜
当①标本并重或 ②标本均不太急 时,当标本兼治 。如增水行舟; 益气解表
39
(三)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1.正治
概念: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 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 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 治”。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 度上与精气的盈亏、盛衰有着重要的关系。
精气衰竭,则精不化气,气不能生神,神不能御 形,出现精亏气少,神志恍惚,形体枯槁等一系 列枯槁征象。
2021/8/1
14
二、养生原则
1. 顺应自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1/8/1
15
春
夏
秋
冬
精神 精神愉快 调养 阳气畅达
2021/8/1
30
临床实际操作中,对外感性疾病,着重病因的辨 析;对内伤性疾病,则注重病机的辨析。
如头痛病,既有因感受六淫邪气,如风寒、风热、 风湿、风燥、暑湿等所致者,又有因机体自身代 谢失调而产生气虚、血虚、瘀血、痰浊、肝阳上 亢、肝火上炎等病理变化而发者。
外感性头痛,辨清了病因,则能确立证候而施治; 内伤性头痛,一般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因而必 须辨明病机,据病机确立证候,然后论治。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出血
血液不循行于脉内,逸出脉外的一种病 理变化。
• 原因:热入血分
一是邪气的损害;二 是正气抗邪。
• 正胜邪退
正胜邪退则疾病 向愈。
• 邪胜正衰
邪胜正衰则疾 病恶化。
(一) 虚实病机
• 实:“邪气盛则实”, 主要指邪气充盛;
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 要方面,邪气与正气 相争,临床出现一系 列亢盛有余的证候, 即实证。
虚:“正气夺则虚”, 主要指正气不足;
以正气不足虚损为 矛盾主要方面,精 气血津液不足,临 床出现一系列衰退 的证候,即虚证。
(2.5)气脱
由于邪气太盛,正气骤伤;或长期损耗, 正气衰竭;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气随 液脱、气随血脱等原因,导致气不内守而 外逸脱失的危重病理变化。
(二)、血的失常
气的失常主要有两个方面: 1.血的生化不足或耗损太多——血虚 2.血的运行失常——血瘀、出血。
(3.1)血虚
• 一是失血过多; • 二是血液生化不足; • 三是久病耗血; • 四是瘀血阻滞,新血不
• 气陷主要发生于脾脏,故又常称“中气下 陷”。
• 主要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 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 脱垂等。
(2.4)气闭
由情志抑郁,或外邪、痰浊等阻碍气机,使气机 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
• 多由情志刺激气郁之极,或痰浊、外邪、秽浊之 气阻闭气机所致。“突然昏晕,不省人事” 。
生;
(3.2)血瘀
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
•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 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 都叫血瘀。
血瘀与瘀血区别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 属于病机概念。
瘀血是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之外而尚积存于组 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 于器官内的,失其正常营养作用。属于病因概念
(二) 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2.虚实转化; 3.虚实真假; (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
二、阴阳失调
•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 导致机体阴阳两个方 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 平衡,从而形成阴阳 偏盛、偏衰、互损、 转化、格拒、或亡失 的病理状态。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 阴阳维持着相对的、 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即所谓“阴平阳秘”。
阳气
真寒 假热
证
阳
阳气
盛
格 阴
阴气
真热 假寒 证
面色苍白 四肢逆冷 精神萎靡 畏寒蜷卧 脉微欲绝 面红烦热 脉大无根
壮热烦躁 面红气粗 舌红脉数 四肢厥冷 脉象沉伏
• 亡阳
5.阴阳亡失
– 即机体阳气突然亡失, 导致全身功能突然衰 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 见冷汗淋漓不止、 手足逆冷、精神萎 靡、脉微欲绝等症。
• 阴盛格阳
– 是阴寒之邪盛极 于内,逼迫阳气 浮越于外,互相 格拒、排斥的病 理状态。
– 见面红、脉大等 热象,此为“真 寒假热”。
阳盛格阴
是邪热内盛,热 极深伏,阳气 郁闭于里,格 阴于外的病理 状态。
见四肢厥冷、脉 沉伏等寒象, 此为.“真热 假寒”。
阴阳二气相互格拒示意图
阴
盛
阴气
格 阳
• 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 用下,脏腑、经络、 气血津液等生理活动 发生异常改变,导致 整体或局部阴阳平衡 失调,则会发病。
(二)阴阳失调的基本形式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 阴阳格拒 阴阳转化 阴阳亡失
• 阴阳偏盛
阳偏胜:是指
阳气偏胜,功能亢 奋,热量过剩的病 理状态。
见壮热、汗出、面 赤、舌红、脉数; 口渴、尿赤、便干 等症,即所谓“阳 胜则阴病”。
阴偏胜
阴偏胜是指阴气偏胜,功能低下,热量不 足,以及阴寒性物质积聚的病理状态。
见恶寒肢冷、脘腹冷痛、下利、脉迟等 实寒证;畏寒、喜暖等症,即所谓“阴 胜则阳病”。
阴阳偏衰
阳偏衰
阳偏衰是机体阳 气不足,脏腑 功能衰退,阳 失温煦的病理 状态。
见畏寒肢冷、面 色咣白、舌淡 脉迟等症。
阴偏衰
阴偏衰是机体阴液 不足,阴不制阳, 阴失濡润滋养的 病理状态。
发病与病机预防治 则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病机的内容 2.掌握中医治则的内容 3. 熟 悉 中 医 病 机 及 治 则 的 内涵 4.熟悉养生的基本原则 5.了解预防措施
病机,是指疾 病发生、发展 与变化的机制。
一 邪正盛衰
• 疾病发展变化过程 中,正气和邪气的 力量对比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彼此 间不断发生着消长 盛衰变化。表身功能严重衰竭 的一种病理状态。
见汗出不止、 汗热而粘、喘 渴烦躁、脉急 数无力等症。
阴阳失调病机发展变化表
初期
阴阳 偏胜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阴阳 偏衰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发展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 阳盛转阴 阴盛转阳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转归 亡阴 亡阳
见五心烦热、潮 热盗汗、心烦 失眠、舌红少 苔、脉细数等 症。
阴阳互损
指阴阳一方的虚损从而 导致对方的不足,形 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 化。
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 虚,称为阴损及阳。
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 虚,称为阳损及阴。
阴阳格拒
指由于某些原因 引起阴或阳的一 方极盛,因而壅 盛于内,将另一 方格拒于外,使 阴阳之间不相维 系,从而形成阴 盛格阳或阳盛格 阴的病理变化。
– 气滞以肺气壅滞、肝气 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
(2.2)气逆
• 是指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 升或升之太过,脏腑之气冲逆于上的病 理状态。
气逆多发生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2.3)气陷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
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 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以气的 上升不及、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 态。
阴阳恢复 协调平衡
三、气血失常
气血失常包括:气与血的亏损不足、 运行失常、生理功能异常及气血关系失调
(一)、气的失常
气的失常有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
太多——气虚 2.气的运动失常——
气滞、气逆、气陷、 气闭、气脱的病理状 态。
(2.1)气滞
• 是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 畅的病理状态。
– 情志内郁,痰饮、水湿、 食积、瘀血、结石→气 血流通不畅→气机郁滞 不畅→脏腑、经络功能 障碍,或血液循行输布 阻滞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