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病理生理基础以及其研究相应进展

合集下载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的丧失,脓毒症明显减少B细胞、cD4+T细胞和滤泡状树突状 细胞的数量。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减少非常重要,因为发生在威 胁生命的感染出现的时候,应该有淋巴细胞大量扩增。脓毒症患者脾 脏淋巴小结的数量明显少于创伤患者,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和cD4+ T细胞明显少于创伤患者。 尽管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未被发现的疾病得到了诊断和 治疗,但脓毒症是威胁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尤其随着社会老年化,在 内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 针对脓毒症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仅仅抗炎治疗难以奏效,兼顾同时并 存的免疫功能障碍和其他重要环节(如凝血紊乱)可能是防治脓毒症、 改善患者预后的发展方向【14】,只有进一步研究脓毒症的复杂的病理生 理反应,才能针对性地提出治疗脓毒症的方案,我们希望藉此能够给严 重感染并发症治疗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乃至寻找到真正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姚咏明,盛志勇.重视对脓毒症本质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晒,“ (3):185一l艏. [2】 姚咏明.刘辉,盛志勇.提高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刨伤脓毒症的认识 [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8):561—564. [3】^ngI|8
10%的患者。因此抗俐F.治疗脓毒症的考虑已被排除在外【“。
介导对微生物反应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表明.拮抗内 毒素治疗脓毒性并发症的观念可能过于简单。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识
别,通过(眦ls)受体,微生物识别模式启动宿主反应。深入了解TLRs
抗击感染的作用已有报道,c3}I,HeJ小鼠因为11尉变异对内毒素产生
抵抗。尽管如此,这些小鼠发生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上升。11尉突变
试剂阻断炎症反应瀑布链,如皮质醇及抗内毒素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拮 抗剂,白介索.1受体拮抗剂等,还有其他制剂【4】,但效果众说纷纭。抗 炎制剂的失败导致研究者思考是否脓毒症患者的死亡源于失控的炎 症口]。临床治疗脓毒症比较困难,因为患者的异质性和血培养阴性率 较高。解释也很复杂,因此对预后分析产生了不同效果分级。 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度刺激的免疫反应不能反映临 床,因为这鬯研究使用大剂量的内毒素或细菌.而且循环血中的细胞因 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动物中指数级的高于脓毒症患者b】,在这些研 究中动物可能死于细胞因子的暴雨,所以阻挡这些介质的复合物或大 分子可以提高生存率。 某些特定类型的脓毒症,如脑膜炎球菌血症,循环血中的肿瘤坏死 因子升高与死亡率相关。55名严重感染性紫癜的患儿。9l%患儿血中

脓毒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中间期存在着短暂的 内环境稳定 , 表现为混合抗 炎反
应综合征 ( R ) 这时 促炎 因子和抗 炎 因子 的同 时 MA S , 表达 , 相互拮抗 ; 晚期 相则表 现 为代偿 性抗 炎反 应综
合征 ( A S , C R ) 特点 是抗炎 因子过度表达 , 促炎 因子表
1 炎症调节失调 经典观点认 为 , 脓毒症 的病理机制 是炎症 的过度 反应 , 炎症 反应 主要通过 释放细胞 因子实现 。细胞 因
为炎症反应包括促 炎反应 和抗炎 反应两方 面 , 在脓毒 症患者 中可 以同时观察 到在抗炎 、 炎反应 的功能失 促 调 。T F 【 白介 素 一1 (L一1 ) N 一0和 3 1 I 8 是最 重要 的促 炎 因子 , 白介 素 一1 (L一1 ) 而 0I 0 和转 录生 长因子 一B (G T F—B 是最重要 的抗炎 因子。在多 中心临床试验 ) 中, 通过调节 以上 因子 的的活性 , 以提高 脓毒 症患 可 者的存活率 , 改善预后 …。
应 , 白细胞 聚集 的作用 , 并参 与到脓毒症 多器官
合素的粘合性 , 进 中性粒 细胞 的活化 和外 渗 , 渗 促 外 至肺 、 、 肝 肠等器 官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氧 自由基和蛋
作者单位 :1 0 辽宁沈阳, 10 1 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信作者 : 马晓春,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ma :c a9 2 iaCB E— i xm 2 7 @s .O l n
H G M B一1 h h oit gopbx1 是一 种在 ( i —m bly ru o ) g i 脓毒症末 期 相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的炎 症 因 子。脂 多 糖 ( P ) 导的 鼠脓毒 症模 型 中 ,N LS 诱 T F— t L S注射 o在 P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综述)脓毒症是美国危重病人中的第一位死因。

每年有75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21万多病人死亡1,2。

在脓毒症病人中进行了大量不成功的抗炎药物临床试验后,研究人员对死亡率是否能下降产生了怀疑。

有关宿主对脓毒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和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改变了当前对该综合症的流行观点,并且多种疗法已被证实有惊人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检查了脓毒症概念的演变经过,并对新的和有潜力的疗法进行讨论。

由无法控制炎症引起的疾病当前流行的理论是:脓毒症是一种无法控制的炎症反应3-5。

Lewis Thomas的撰文使这种观点得到普及,当时他写道“那些看起来强行进入我们身体的微生物…变成…更像一个旁观者…我们对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反应是使我们自己生病。

我们与这些细菌进行战斗的武器是那么强大…以至于我们遭受这些武器的危险超过了入侵者带给我们的危险。

”6一次共识会议将脓毒症定义为“在感染期间发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

人们对能阻止炎症级联反应的下列药物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皮质类固醇7,抗内毒素抗体8,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9,10,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11和其他药物12。

抗炎药物的失败导致研究人员提出疑问:脓毒症病人的死亡是否由无法控制的炎症所致4,13-15。

由于病人情况不均一,以及细菌培养阴性的脓毒症发生率很高,因此,有关脓毒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

研究结果的解释很复杂,原因是,转归分析生成了各种未进行前瞻性定义的事后(post hoc)分层。

脓毒症死亡由过度刺激免疫系统所致的理论,建立在一些似乎并不能反映人类临床情况的动物研究的基础上16-18。

这些研究使用了大剂量内毒素或细菌。

因此,动物中的血循环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呈指数倍地高于脓毒症病人中的水平17。

在这些研究中,动物死于“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而阻断这些介质的复合物和大分子可提高动物的生存率16-18。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新进展ppt课件
将有益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通过基因表达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基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或抑制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或增加 抗炎因子的表达。
基因修饰细胞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的细胞,增强细胞的抗炎和组织修 复能力。
基因治疗策略的优化与联合应用
结合其他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以提高脓毒症 的治疗效果。
长期影响
02
03
经济负担
脓毒症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免疫 系统受损,增加患者发生其他疾 病的风险。
脓毒症的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 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02 脓毒症发病机制研究
感染与炎症反应
01
感染是脓毒症发生的主要诱因 ,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感染 后,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诱 导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进一步加重组 织损伤和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系统与脓毒症的关系
免疫系统在脓毒症中发挥关 键作用,过度激活的免疫反 应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
能衰竭。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 粒细胞等在脓毒症中发挥重 要作用,通过释放炎症介质 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 脓毒症的认知和诊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脓毒症防治研究的发展
共享研究成果
各国研究者共享研究成果和数据,促进全球 脓毒症防治研究的进展。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加速新药研发和治疗方 法的应用。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脓毒症的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就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一、脓毒症的诊断。

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SIRS标准、SEPSIS-3标准和SOFA评分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培养、炎症因子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二、脓毒症的治疗。

脓毒症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支持治疗等。

在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休克、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细胞因子拦截剂、免疫调节剂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脓毒症的预防。

预防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提高抗感染能力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使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患者,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四、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目前,国内外有关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涉及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脓毒症的诊治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推动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不断完善脓毒症的诊治体系,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临床医生加入到脓毒症的研究和救治工作中,共同努力,为控制和治疗脓毒症做出更大的贡献。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新进展课件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新进展课件
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研究新进展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而危急的综合症,本次演讲将介绍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防 治新进展,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预防脓毒症。
什么是脓毒症?
定义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损伤的过度炎症反应,导致全身多器官受损
危害
严重的脓毒症可导致低血压、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影响
全球每年发生脓毒症的人数和死亡率都在增加
3 并发症
如肺炎、脓毒性休克等
2 晚期脓毒症的症状
低血压、神志混乱、器官损伤等
脓毒症的防治研究
脓毒症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
脓毒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新进展
早等治疗手段
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正在研发 和应用,如肠内营养支持和 免疫调节剂等
结论
综合治疗
脓毒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治疗手段,及时干预
任重道远
脓毒症的防治研究是一个 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预防意识
个人预防意识和卫生习惯 是防治脓毒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XXX • XXX • XXX
脓毒症的发生机制
1
免疫细胞系统失调
机体的免疫细胞系统失调,无法有效识别和排除病原菌
2
炎症因子产生增加
机体大量产生炎症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迅速传播到全身,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3
感染性病原菌扩散的过程
病原菌通过侵入组织、血管内皮和淋巴管转移到全身各个器官,引发并发症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1 早期脓毒症的症状
发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乏力等

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

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

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
《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在脓毒症发生时,机体对感染病原体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失控,从而对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病原体侵入、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细胞活化和毒素释放等多个环节。

病原体侵入是脓毒症发生的首要环节,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炎症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吸引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聚集于感染部位。

在炎性反应过程中,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微循环受损,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渗漏至组织间隙,加剧炎症反应。

同时,炎性细胞也会被激活释放毒素,造成组织损伤。

在脓毒症的进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失控和炎性细胞活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脓毒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研究者可以通过深入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提高脓毒症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脓毒症指南解读及研究进展

脓毒症指南解读及研究进展

脓毒症指南解读及研究进展作为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脓毒症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医学专家们对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指南。

本篇文章将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及医学专家的观点,对脓毒症的指南解读和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什么是脓毒症?脓毒症是一种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该病的病因复杂,病情严重,临床常见的表现包括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等。

在重症医学科中,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治疗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SEPSIS-3的定义,病人符合以下任一条件都可以诊断为脓毒症:①炎症反应过度: 心率>90次/分、血压<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65mmHg、 RR>20次/分、白细胞计数>12×109/L, <4×109/L 或未干预的低于此的数量。

②感染存在或高度疑诊,例如:对于社区或医院获得性感染,需要诊断明确并开展治疗。

对于患有假性膜状肠炎(C. difficile,CDI)的患者,如果以上记述发生,也满足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即使用CDI根因。

三、脓毒症的治疗对于脓毒症的治疗,除了对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包括对其它伴随症状的处理。

抗生素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如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抗生素的使用也备受争议。

此外,液体复苏、血流动力支持和其他治疗方法也是治疗脓毒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免疫治疗、血凝抑制剂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等。

这些新型治疗手段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将为脓毒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四、脓毒症的防治除了治疗,预防脓毒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公众对脓毒症的认识,避免感染,及时就医是预防脓毒症的关键。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加强个人卫生、提高维生素和免疫力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诊疗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诊疗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诊疗研究进展
吴长江
【期刊名称】《智慧健康》
【年(卷),期】2022(8)8
【摘要】脓毒症(sepsis)目前研究是一种因机体感染导致所在宿主反应失控,进而演变成致命器官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多见于一些合并严重疾病、外伤、昏迷等情况的急危重症患者,机体的病情若进一步严重时便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感染性休克,其致死率高,是目前急危重症患者的可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脓毒症属于一种涉及到宿主、免疫和炎症、凝血功能、微循环和代谢以及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若持续发展,则会导致患者则发生休克、严重休克、MODS(MOF)、甚至可能死亡。

脓毒症的治疗也是临床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但目前现有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一般只能控制患者的病情,总体上来说治疗效果仍欠佳。

本文将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的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总页数】8页(P29-36)
【作者】吴长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早期识别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2.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3.外泌体在脓毒症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4.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
5.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病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脓毒症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脓毒症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1 2 ~1 5 6 6
采用图谱详细讲解吸人疗法 的过程 , 使患者更易掌握 。
同时对 于患者 和 家属 还 应 该 做 好 随访 健 康 教 育 , 促 督
患 者规范 、 程治疗 。 全
[ ] 杨品 , 5 杨萍 , 高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 支持状 况及影响 因
332 加 强对 C P 。. O D患 者社 会 支持 系 统 的干 预 , 提高 治疗依从 性 。在我 国 , 者 的社 会 支 持 系 统 主要 来 源 患
进 行液 体复 苏 ; 血管 收 缩药 物 的应 用 , 液 体复 苏 的 液抑制体内多种炎症介质的病理生理作用 I , ② 在 8 缓解免 基 础上 , 若不 能恢 复动 脉血 压 和组 织 灌 注 , 要 使 用 血 疫麻 痹 ,起 到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 升 血 浆 活 化 蛋 白 C 需 提 管 活性 药 物 。多 巴胺 , 甲肾 上 腺 素 是 目前 治 疗 脓 毒 的水平 , 善脓 毒症 患者 的凝血机 能障碍 ; 去 改 并通 过降 性休 克 的一线 用药 ; 抗感 染 , 般联 合 2种 以上 抗 生 低血小 板激 活 因子水 平对 血 管 内皮 细胞 和 脏器 功 能起 ③ 一 素通 过 静脉注 射 全身 应用 抗生 素 。 庆大 霉 素 、 甲硝 唑 , 保护作用 ¨, 临床广泛用 于治疗脓毒症。其安全性也 以及 第 3 4代 头 孢 、 胺 培 南 、 斯 他 丁 盐 、 西 环 在临床 应用 中得 到证 实 : 庆等 研究 表 明 , 、 亚 西 多 王 治疗后 患 素等 。 者 的肝 肾功能 明显 好转 ; 建 平 等 研 究 结 果 同样 显 孙
范, 鼓励患者说 出不 明 白之处 , 耐心地进行 反复讲 并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脓毒症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用其描述机体的腐烂、发臭这一危险病变。

数十年来,脓毒症被认为是感染的播散,导致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器官功能障碍,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败血症可用于描述脓毒症。

随后发现,局部感染之后,病原体可不播散,感染可仅仅在局部,但机体产生的炎性介质可随血液传播,这就衍生出了最新的脓毒症概念。

1992年举行的会议指出,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为脓毒症。

感染开始之后机体会出现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随后可出现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

但目前没有针对炎症反应的救治策略,同时,1992年的诊断太过于敏感而不够特异。

鉴于此,1992的概念不够完美,2016年颁布了新的脓毒症概念,将其定义为:严重的、可致命、由感染导致的机体异常的免疫,从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休克是脓毒症进展之后,机体出现了循环、细胞、代谢异常,病死率大幅度增加。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脓毒症最初被定义为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由定义可见,炎症反应在脓毒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WiuianOSIer率先发现,患者可死于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而不是感染本身。

随后,OttoWestpha1指出,需要研究脓毒症中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以及哪种细胞产生了这些细胞因子,然后人工能否合成这些因子。

Freudenberg的研究发现,将1PS敏感的巨噬细胞移植到1PS不敏感的老鼠体内(1ipopo1ysaccharideresistantmice),最终发现这批老鼠在接受1PS后更容易死亡Q脓毒症的病理生理非常复杂,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炎症反应是基石。

致病病原体进入机体之后,需要首先被机体识别,随后相关细胞会被激活。

识别病原体、相关细胞激活是最基础的反应,也是脓毒症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原体的识别需要通过病原体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s)来进行,这些受体能够识别病原体产生的相关产物(pathogen-associatedmo1ecu1arpatterns,PAMPs)o 细胞表面的ToII样受体(T1Rs)能够识别细菌产物如鞭毛蛋白、磷脂壁酸脂蛋白等,细胞内的TO11样受体能够识别病毒和细菌的一些遗传物质。

脓毒症的规范治疗及最新进展

脓毒症的规范治疗及最新进展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制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 生。
提高医疗质量
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
04 脓毒症的护理与康复
脓毒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 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 吸氧或机械通气。
维持内环境稳定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 和血气分析,及时纠正内环境 紊乱。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方式,减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的发生。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提高生活质量。
05 脓毒症的未来展望
脓毒症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 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脓毒症中,基 因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 疫功能等途径来改善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
控制感染源
及时诊断并处理感染病灶,采 取有效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 扩散。
营养与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 消化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肠 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脓毒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被动运动、 关节活动等。
液体复苏
01 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给予适当的液体复 苏,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输出量。
02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量输液引起肺水 肿和心功能不全。
03 对于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血管 活性药物。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 不足。

BNP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BNP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BNP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合成及分泌主要在心室,其目前是心衰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1],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NP水平的增加和脓毒症的预后也有一定关系。

本文就BNP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BNP的病理生理特性BNP于1988年首先由Sogoh等[2]从脑组织中分离出来,其由32个氨基酸组成,多肽结构和药理学活性与心房利钠肽极为相似,多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在翻译水平进行调控。

刺激BNP基因表达及分泌增高的因素主要为物理(心室机械牵张)、化学(暴露于肾素系统)及代谢(缺氧缺血)三方面。

BNP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等作用,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及盐平衡。

有研究显示BNP尚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以及抗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

二、BNP在脓毒症时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血浆BNP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心室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大均可导致BNP释放增加[3]。

因此,BNP被用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并用来预测心衰的预后[4]。

以往认为脓毒症患者血浆BNP的升高是由于脓毒症时心功能不全所致[5]。

脓毒症时释放的炎症因子如IL-6、IL-1、TNFα等可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不全[6]。

脓毒症导致的双心室扩张是使BNP升高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脓毒症休克时血浆BNP浓度升高,在存在收缩性心功能不全[7]的患者尤为显著。

升高的BNP浓度与LVEF的降低相关,且随LVEF好转浓度降低。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无心功能收缩障碍的脓毒症患者中BNP也显著升高,提示在脓毒症中BNP的升高存在另外的机制。

已有多个体外实验证实某些促炎症因子如IL-1、IL-6,TNFα等可使培养的心肌细胞分泌BNP增加[8-10],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BNP分泌的另一重要机制,脓毒症时产生的内毒素以及炎症介质可直接诱导BNP的合成。

脓毒症的研究进展综述

脓毒症的研究进展综述

脓毒症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于细菌或者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该疾病容易进展为一些更加严重的疾病,如脓毒症休克、多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常常并发于烧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疾病发展中。

当病患患有脓毒症时体内炎症细胞释放出的炎症因子会给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脓毒症还会造成T淋巴细胞凋亡,微血栓增多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治疗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国内外医学领域从未放弃对脓毒症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有效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脓毒症的病死率正在不断下降。

本文对脓毒症的定义、发布机制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脓毒症;研究进展;发病机制;治疗引言:脓毒症一直是医学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全球每年脓毒症的患病人员就有超过1900万人,为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国内外一直在对脓毒症进行研究,由于一直未找到具体的治疗药物,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直以防止并发症出现为主要干预措施,这也是一直以来脓毒症研究的重点。

从当前的数据情况上来看,脓毒症的死亡率正呈现逐年下降的状态,可见对脓毒症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成效,但是想要切实做好脓毒症的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下面对近年来脓毒症相关的一些研究内容进行简单概述,以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一、脓毒症的定义随着对脓毒症的研究不断深入,脓毒症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20世纪90年代初脓毒症的定义在美国首次提出,其标准就是机体感染的同时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两条以上特点。

接着在2001年国际上提出了脓毒症定义的第二个版本,该版本对脓毒症的定义非常复杂,在临床诊断应用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该版本很少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随着对脓毒症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发现在一开始提出的脓毒症定义过于宽泛,脓毒症不仅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所以在2016年对脓毒症又提出了全新的定义,也就是我们现在了解到的版本,在定义中指出脓毒症是一种由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多态性
严重损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及器官损害受体 内众多基因的调控,但为何有的人群易于并发脓 毒症和MODS?
对MODS患者采取相似的治疗方案,但机体反应 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这些现象是否与体内存在 某种MODS相关的“易感基因”或基因表达特性的 改变影响宿主对应激状态的敏感有关?
基因多态性
携带不同CD14基因多态性烧伤患者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
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ABC)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0
*
5
CC
TC
TT
*
*
10
15
20
25
30
伤后天数(天)
烧伤30脓000 毒症患者预后与单核细胞 HLA-25D00R0 结合量死亡的组 关系存活组
基因大规模直接测序,明确了中国人群中 一些在创、烧伤感染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 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初步进行了临床关 联分析和功能研究。
已明确 TLR4受体 5’ 区-1892G→A、-1837 A→G、 CD14 启动子区 -1145G/A 和 -159C/T、 IL-1β启动子区-1470 G→C 、-511T→C和 -31 C→T与创伤感染易感性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 是决定人体对应 激打击易感性与耐受性、临床表型多样性及药物治疗 反应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TNF-2 纯合子患者 TNF-水平和病死率均高于杂合子或 TNF-1 纯合子患者,证实TNF-2基因型可能是严重脓毒 症患者出现高TNF-水平和不良预后的基因标志之一。
TNF-双等位基因Nco1多态性与严重脓毒症和器官损害 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析其多态性有助于评估并发脓毒症和 MODS的易感性及明确对抗TNF免疫治疗的反应性。
脓毒症
新世纪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全球性的威胁和挑战,患病率约为人口的 3/1000,全球总病例数约1800 万/年,相当于丹麦、芬兰、爱尔兰和挪威人口的总和;美国患病人数为 75万/年;欧洲为13.5万/年。
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4万/天;美国21.5万/年,并成为美国非心脏 ICU 死亡的主因。尚有相当的死亡病例没有计算在内,而归咎于原发病。
Cancer§
Sepsis‡
50,000
0
AIDS*
Breast AMI† Severe
Cancer§
Sepsis‡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0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0.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单核细胞HLA-DR结合量(ABC)
20000
15000
** **
10000
5000
0 1
伤后天数(天)
*
3
5
**
7 ** 14
21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与 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
1
*
0.8
TNF-α mRNA表达
0.6
0.4
0.2
0
TT
TC
CC
基因型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 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 12Leabharlann TTTCCC
60
*
*
45
血浆 LBP浓度 (μg/ml)
30
15
0 1
3
7
14
21
28
伤后时间(d)
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对LBP浓度的影响13
脓毒症与其他严重病症的比较
脓毒症的发生率
脓毒症的病死率
300
250,000
250
200,000
Cases/100,000
Deaths/Year
200
300
150,000
211000 215000
150
130
100,000
100
50
110
17
50
0
AIDS* Colon Breast CHF† Severe
在美国平均治疗费用约$2.2万/例,年耗资近$200亿;欧洲年耗资近$100 亿;截至1995年,总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0亿。
发病人数正以年1.5%的比例增长;过去10年间,增加病例139%,且有继 续增加的趋势。
Sands KE et al. JAMA. 1997; 278: 234-40; † Based on data for septicemia. Murphy SL.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Angus DC et al. Crit Care Med. 2001 Reflects hospital-wide cases of severe sepsis as defined by inf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 failure.
脓毒症基础研究进展
遗传背景 (基因多态性研究) 重要诱发因素 (微生物及其产物、内/外毒素作用) 晚期炎性介质与效应分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1、BH4) 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MAPK通路, JAK/STAT通路) 网络效应与器官间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
凝血-纤溶-炎症)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 调节方法与干预途径 (活化蛋白C)
脓毒症病理的生理基础 以及其研究相应进展
研究背景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 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 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 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和MODS来势凶猛、病情进 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 为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
脓毒症与急性心梗死亡率变化的比较
50% 40% 30% 20% 10%
脓毒症 急性心梗
1960年
1995年
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
全社会要像当年重视“中风”和 “急性心梗”一样,重视对脓毒症的 研究和治疗,争取把脓毒症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研究背景
尽管脓毒症新概念与临床特征的认识有所进步,但脓 毒症、MODS的临床试验性治疗相继失败,其病死率仍居 高不下(50~80%)。究其原因,关键是有关脓毒症和MODS 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缺乏早期有效 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