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及其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创伤。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家庭暴力是一种社会不公问题,它与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暴力与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

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使得很多男性认为他们拥有对女性的掌控权力,而这种观念在某些文化传统中得到了强化。

比如,在一些地区,男性在家庭中享有显然的优势,女性则要服从男性的决策并承担家务。

当女性对此感到不满并试图反抗时,这种文化传统就会转化为家庭暴力。

其次,家庭暴力与经济环境有关。

经济困难可能是家庭暴力产生的一个因素。

失业和经济萧条等因素可能会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和恐惧感,进而造成暴力行为。

家庭成员的失业和财政困境可能使得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变得更为困难和紧张,因此家庭内的冲突可能会激化。

在某些情况下,男性的失业或收入不足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家庭中失去地位和尊严,也会加剧家庭暴力问题。

最后,社会政治因素也与家庭暴力密切相关。

一个社会的阶级和种族结构可能会影响到其家庭暴力的特征。

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女性和贫困家庭更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同时,司法系统的有效性和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社会对家庭暴力持亲戚保密的态度或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是正常的,那么暴力的记录和报告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让这种问题得以继续存在。

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涉及到文化、经济和社会政治上的多个方面。

虽然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也对这种问题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

除了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外,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还需要加强公共机构(如警察、法院、社会服务)的角色,并提供支持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服务 (如医疗、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因此,在以社会学角度分析家庭暴力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劳动力市场、文化传统和家庭经济以及司法体系等方面的因素。

社会学对家庭暴力的解释

社会学对家庭暴力的解释

社会学对家庭暴力的解释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社会现象的学科,而家庭暴力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弱势群体(通常是女性和儿童)进行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侵害行为。

在社会学界,研究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家庭暴力,包括家庭暴力的社会结构背景、家庭暴力的原因与结果以及家庭暴力的预防措施。

家庭暴力的社会结构背景家庭暴力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社会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学上的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不同的社会机构和角色组成,这些机构和角色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家庭作为社会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也会影响到家庭暴力的发生。

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家庭暴力增加的因素之一。

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的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包括单亲家庭、综合家庭、重组家庭等。

这些变化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激增。

同时,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也面临着经济压力、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增加家庭暴力的发生。

另外,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不同期望与角色刻板印象也是导致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

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是强壮、有力、外向,而对女性的期望则是温柔、体贴、家庭主妇等。

这些刻板印象导致许多男性认为自己是家庭中的主要责任人,女性则是被动的、从属的,从而导致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的原因与结果除了社会结构背景以外,家庭暴力的原因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认知和文化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

心理学上的暴力观点认为,施暴者往往有着控制、支配和压抑的心理需求,他们通过暴力来满足这些需求。

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个人的行为是社会认知的产物,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家庭暴力的发生。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家庭暴力都会给家庭成员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受害者来说,他们会经历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创伤,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会导致他们失去自尊和自信,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家庭暴力与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与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与社会问题家庭暴力是一个深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当今社会,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定义、原因和对策等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一方实施对另一方的身体或心理上的侵犯以造成伤害的行为。

这包括对配偶、儿童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伤害、性侵犯、精神虐待等。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共同点是对家庭成员的权益和安全构成威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这样的社会问题呢?家庭暴力的背后有许多原因。

一方面,家庭暴力常常是源于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例如,配偶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从口角到肢体冲突再到家庭暴力的发生。

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也可能与经济因素相关。

经济压力和贫困常常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增加了家庭暴力的风险。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家庭教育环境、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问题等,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诱因。

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

首先,身体上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

暴力行为往往导致受害者身体受伤,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

其次,家庭暴力也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长期承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在面对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策。

首先,社会需要加强家庭暴力预防和救助体系的建设。

这包括设置紧急热线、设立庇护所等,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支持和保护。

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大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度,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联合起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严惩家庭暴力行为,并提供法律援助。

除了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预防体系,我们也需要关注家庭暴力的根本原因。

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是预防家庭暴力的有效手段。

此外,也应加强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这一字眼已经不再陌生。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问题。

在人类文明已发展到如此高度的今天,家庭暴力这一低级错误却仍然存在,成为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痼疾,妨碍性别平等的障碍。

20世纪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

就中国而言,目前,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庭暴力现象不断显现出来。

根据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状况》白皮书,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是由家庭暴力引起的。

2002年“全国妇联《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成人打过自己的配偶。

这些数据使我们认为,家庭暴力已成为一项涉及妇女权利、破坏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需要我们全社会做出积极响应的主要问题。

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而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时起,社会问题就一直是社会学家重视的研究领域。

家庭暴力已经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需要社会学理论对之加以分析。

社会学的许多理论用以解释该问题具有法学、医学、哲学、新闻学、妇女学等别的学科所没有的独到之处。

同时,用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工作,会给予那些从事着干预处理婚姻暴力事件的实际工作者许多灵感和方法。

那么,可以解释家庭暴力的社会学理论有哪些呢?在这些理论的知道下我们如何介入家庭暴力?这是下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解释家庭暴力的若干社会学理论及其干预方法1.认知理论与家庭暴力什么是认知理论?心理学认为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觉。

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它与心理分析学不同,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通过认知理论,我们可以反思家庭暴力的施暴主体与受害主体认知上的错误。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分析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要深入理解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对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1.家庭暴力的社会根源首先,家庭暴力与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密切相关。

在许多社会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权力和特权,而女性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这种性别不平等导致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欲望和暴力行为,进而产生了家庭暴力。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经济的压力,比如失业、贫困、经济不稳定等,会增加家庭内部紧张和冲突的可能性。

当经济压力逐渐增加时,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再次,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对家庭暴力产生影响。

一些文化和社会习俗将男性视为家庭中的主导者,而将女性视为从属于男性的对象。

这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暴力在一些社会中被社会认可或默许。

最后,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是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家庭暴力的施暴者通常有心理问题、缺乏应对冲突的技巧,或者曾经亲眼目睹过或经历过家庭暴力,这些因素会使其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家庭暴力的社会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受暴力侵害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导致自尊心下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长期健康和幸福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对家庭来说,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和谐关系,导致家庭功能的丧失。

儿童可能在这种暴力环境中受到伤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发展、教育和未来的人际关系。

对整个社会来说,家庭暴力会造成经济和资源的浪费,包括医疗费用、法律程序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花费。

此外,家庭暴力也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3.解决家庭暴力的社会途径为了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社会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和途径。

首先,重要的是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和宣传。

社会应该努力改变那些将男性视为优越的文化观念,强调男女平等,并提倡尊重、互助和和谐的家庭关系。

社会工作与家庭暴力问题解决

社会工作与家庭暴力问题解决

社会工作与家庭暴力问题解决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使用肢体暴力、言语辱骂、精神压迫等形式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的人权,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解决中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一、社会工作的介入与辅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向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来减轻他们的身心受创。

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该与受害者建立一个互信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需求。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痛苦和创伤。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教育受害者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与辅助,受害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家庭暴力问题,重建他们的生活。

二、社会工作的调解与协助家庭暴力问题不仅仅是受害者的问题,也牵涉到施暴者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调解和协助的作用,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参加合适的冲突解决培训,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分歧,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通过社会工作的调解与协助,家庭成员可以摆脱暴力的阴影,实现和谐与平稳的家庭生活。

三、社会工作的倡导与社区教育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干预,也可以在社区层面上倡导和推动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

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增强社会的认知和关注。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合作,推动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防治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

通过社会工作的倡导与社区教育,整个社会可以形成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共识,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介入与辅助、调解与协助、倡导与社区教育等方式,为受害者提供帮助,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探讨

社会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探讨

社会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探讨在社会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问题探讨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虐待或控制的行为。

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本文将从社会研究的角度探讨家庭暴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类型家庭暴力可以包括身体暴力、性别暴力、心理暴力和经济暴力等多种形式。

身体暴力是最直接、最易察觉的一种形式,包括殴打、踢打、勒颈等。

性别暴力是指在家庭中对某一性别成员实施的歧视或侮辱,如妇女受到的体罚和强奸等。

心理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侮辱、恐吓、威胁和控制等行为,例如精神虐待和言语辱骂。

经济暴力则是指对某一家庭成员控制或限制其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其陷于经济依赖和无法自立的困境。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

受害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可能都会受到长期的创伤,导致自尊心下降、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疾病等。

同时,家庭暴力对整个家庭关系也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三、家庭暴力的社会原因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社会文化因素中,对男性权力的强调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存在,都会导致男性对女性进行控制和暴力。

家庭因素中,婚姻关系的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和家庭经济压力等都会增加家庭暴力的发生风险。

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不良行为模式和过去的暴力经历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个体更容易参与家庭暴力。

四、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方法要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干预和预防。

首先,加强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知,提高社会对受害者的关注和保护。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了解,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

其次,加强家庭内部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技巧,减少冲突的发生。

《社会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社会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对策1. 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行为。

它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和伤害个人尊严的问题,对受害者和整个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的根源及其可能的对策。

2. 家庭暴力的原因2.1 权力不平等家庭暴力通常与家庭内权力不平等有关。

男性社会地位高于女性,使得男性在婚姻或伴侣关系中更容易滥用权力,并表现出暴力行为。

2.2 社会文化背景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也可能促使家庭暴力发生。

某些社会对男性支配和女性服从存在着强烈期望,这可能导致家庭内部权利不平等和衡量亲密关系健康与否的标准失调。

2.3 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引发家庭冲突和暴力行为的常见因素之一。

财务困难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情绪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加,进而引发冲突和暴力。

2.4 精神健康问题家庭暴力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家庭成员的精神健康问题。

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精神健康问题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对他人施行暴力或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3. 家庭暴力对策3.1 加强法律保护建立和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以保护受害者,并惩罚犯罪行为。

这包括完善法律框架,提供保护令,追究施暴者责任等。

3.2 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为受害者提供安全、保密、适当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这包括设立专门机构或热线,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和庇护所等资源。

3.3 教育公众与预防通过教育公众,提高社会意识和认识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此类行为。

这包括向学校、社区和媒体提供相关教育内容。

3.4 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加强性别平等意识和推动社会文化观念的变革,减少家庭暴力出现的社会文化因素。

4. 结论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影响个人和社会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提供支持服务、教育公众与预防以及改变社会文化观念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并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保护与帮助。

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与防治措施

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与防治措施

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与防治措施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背景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配偶或亲密关系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心理或性虐待行为。

这是一个严重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1.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2.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能力。

3.打破社会和谐,导致家庭的不安定和破裂。

三、家庭暴力防治措施1. 政策法律层面•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如制订《反家庭暴力法》等。

•建立有效的保护受害者的救助机制,提供必要的司法援助。

•提升公众对于家庭暴力严重性与不容忍态度,推动社会舆论压力。

2. 教育宣传层面•开展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于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

•在学校中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家庭关系观念。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支持服务,帮助受害者重建自信。

3. 社会支持层面•建立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机构,提供住所和医疗援助等综合服务。

•加强多部门协作,整合资源,为受害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组织家庭暴力干预和康复项目,帮助施暴者改变行为并重新融入社会。

四、国际经验与启示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1. 挪威:通过相对明确的法律规定保护受害者,并且积极推动公众意识的提高。

2. 日本:建立了以警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人员联络的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3. 加拿大:注重教育与预防工作,将性别平等纳入教育课程中。

五、结语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教育宣传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与支持。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或多个成员对其他成员施加的身体、心理或性虐待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源于权力和控制的欲望,造成受害者身心的严重伤害。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家庭暴力,可以揭示其根源、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作用。

首先,社会学认为家庭暴力是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产物。

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内部存在着权力和权威的层级结构。

在一些传统的家庭模式中,丈夫通常拥有更多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作为家庭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人。

这种男性至上的家庭模式使得妻子和子女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容易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

同时,社会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不平等也为家庭暴力提供了土壤。

男性被社会期望要强大和控制家庭,而女性被期望要服从和忍受,增加了家庭暴力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学强调个人和社会文化对家庭暴力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教育水平等。

研究显示,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贫困家庭更容易发生家庭暴力。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

一些文化中存在着对家庭暴力的包容和默许,将之视为私人事务或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冲突。

这种文化认知常常导致家庭暴力受害者不愿意寻求帮助和保护。

此外,社会学还关注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家庭暴力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受害者常常感到恐惧、无助、自卑,甚至出现抑郁和自杀的倾向。

在儿童身上,家庭暴力常常导致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问题,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家庭暴力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破坏。

受害者和施暴者之间的关系恶化,家庭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家庭解体和婚姻破裂。

同时,家庭暴力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社会福利和医疗成本,损害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因素。

个人层面,需要提高受害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寻求帮助的能力。

家庭层面,需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亲密关系和冲突管理的能力。

论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

论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

论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上的伤害,也恶化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从中寻找到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益的思考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究家庭暴力的本质和影响,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供一些思考。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家庭暴力的定义。

一般来说,家庭暴力泛指在家庭中某一成员对其他成员实施的身体、心理、性及经济上的暴力行为。

在实践中,家庭暴力体现为许多不同形态,例如:1. 身体上的暴力:指的是打、踢、扇耳光、钳住、刀枪相向等对个人身体造成的伤害。

2. 心理上的暴力:指的是口头或行动上的恐吓、威胁、侮辱、羞辱等对个人心理带来的伤害。

3. 性上的暴力:指的是强迫进行性行为,或者对性行为进行的限制或者控制,让个人失去自主权利。

4. 经济上的暴力:指的是通过限制收入来源、强制个人为其它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等方式,对个人造成的经济上的伤害。

这些家庭暴力的形态构成了家庭暴力全貌的编织,我们将针对其本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家庭暴力的原因理解家庭暴力的原因是我们寻找解决之道的基础。

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一种认识,认为家庭暴力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聚合和社会分化两重结构变量的作用。

具体来说,家庭暴力泛指的是一种博弈。

一方面,它指的是权利结构长期不平等的状况。

这种不平等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个人的收入和职业地位、工作时间和时间分配、家务分工和责任等。

另一方面,家庭暴力又既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平衡的机制。

比如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平等的地位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尊和自信,这将导致他们对自己无控制能力的焦虑和惊恐,甚至在情绪较为激动时出现明显的攻击倾向-家庭暴力便随之而来。

而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底层家庭对教育和理念的欠缺。

家庭暴力的出现单单来源于权力的结构不平等,恐怕仍无法解释所有家庭暴力的问题。

当个人受到一定的教育和思想培养时,他们会更容易有自知自觉的能力和责任心,对自己产生更加敏锐的认识。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中的干预与解决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中的干预与解决

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问题中的干预与解决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技能,旨在改善和解决社会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家庭暴力的干预与解决。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存在的身体、心理或性侵犯行为。

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这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受害者从暴力关系中解脱出来,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包括了多种形式,例如身体暴力、心理暴力和性暴力等。

身体暴力是指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心理暴力是指制造恐惧、控制和威胁受害者的行为,性暴力是指行使权力强迫受害者进行性交的行为。

了解家庭暴力的不同形式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分析和评估受害者所处的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干预计划。

二、社会工作的干预角色与方法社会工作者在家庭暴力的干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职责包括评估受害者的情况,提供安全的避难所,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协助受害者获得法律援助,并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独立性。

1. 评估受害者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评估受害者的情况,包括了解暴力事件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受害者的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2. 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对于受害者来说,逃离暴力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安全的避难所,保护受害者免受施暴者的侵害。

这些避难所通常提供住宿、饮食和安全咨询等服务。

3.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受害者往往在身心上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需要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重建自我意识。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教授他们应对发生暴力事件的方法。

4. 协助受害者获得法律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受害者获得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申请保护令、起诉施暴者或寻求离婚等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受害者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保护和支持。

5. 帮助重建自信和独立性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帮助受害者重建自信和独立性。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及其解决方法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及其解决方法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及其解决方法——从中西方的对比中说开去作者: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汪锐学号:101080042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一直是社会学所关心的范畴,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社会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当结合所学,用社会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一命题,从而解决问题。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暴力,希望说明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家庭暴力,并且试图通过中西方有关家庭暴力的思想的对比,来寻求更为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会学中西对比说到家庭,人们大多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关于家庭功能的社会学研究甚至造成了关于家庭的某种神话。

但是,说出来也许使人难以相信,家庭恰恰是冷酷的现实的一部分。

根据社会学家理查德-吉尔斯的研究,家庭是除警察和军队外的第三大暴力群体。

尽管,也许人们不会同意他对警察和军队的“暴力群体”的标定,但是家庭暴力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的社会问题,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一、什么是家庭暴力在笔者查阅了多方资料并且进行相关整理后总结得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

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 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 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 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

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 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 其中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其次儿童所受到的家庭暴力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家庭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严重的家庭暴力会造成受害者死亡的恶性事件。

然而中西方在有关家庭暴力的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的学者们普遍倾向于从主体、内容、对象等角度对其作概括性解释:将家庭暴力的主体限定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在家庭暴力侵害的内容及对象上,包括了身体、性及精神三方面。

婚姻家庭暴力的社会学解读与预防

婚姻家庭暴力的社会学解读与预防

婚姻家庭暴力的社会学解读与预防婚姻家庭暴力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受害者还是整个社会而言,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为了加强对此问题的认识,预防该问题的发生,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对婚姻家庭暴力进行解读和预防。

一、婚姻家庭暴力的定义婚姻家庭暴力是指在婚恋关系、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中,一方出于对另一方的控制和暴力行为的需要,以言语、肢体或其他行为伤害或威胁另一方的身体、心理或社会地位的行为。

婚姻家庭暴力包括肢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暴力等多种行为。

二、婚姻家庭暴力的社会学解读婚姻家庭暴力具有明显的社会学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权力斗争的表现。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要求控制另一方,而另一方则会形成被支配和被剥夺权利的感觉,而引发出对立和斗争。

其次,婚姻家庭暴力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在婚姻关系中,男女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定位导致男性在婚姻中往往具有更大的权力和掌控能力,而女性则往往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

这种社会结构因素使得家庭暴力成为了常见的现象。

最后,婚姻家庭暴力也是社会化的产物。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暴力行为产生影响。

在一些传统文化、宗教和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的国家和地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三、婚姻家庭暴力的预防为了有效地预防婚姻家庭暴力的发生,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1. 建立法律法规,打击家庭暴力。

建立健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严惩施暴者,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 增强女性和弱势群体的权力和地位。

加强女性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

3. 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

加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充分展示打击家庭暴力的决心和力度。

4. 建设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和救助服务,帮助受害者解决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家庭暴力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家庭暴力问题

社会学角度下的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某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实施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伤害或威胁的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家庭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暴力的根源及解决之道。

一、家庭暴力的根源家庭暴力的发生根源复杂,除了个体因素外,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了影响。

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地位导致了很多女性受到不平等待遇和压迫。

家庭暴力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年龄、学历、职业等也会与家庭暴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相比于年轻的女性,中年女性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相比于学历较高的女性,学历较低的女性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对于直接受害者而言,他们必须承受心理、身体和经济上的创伤。

家庭暴力更容易导致受害者患有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其次,家庭暴力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和亲密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无法正常进行。

而且,家庭暴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个人发展。

三、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要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庭成员互相尊重和沟通十分重要。

家庭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和包容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首要前提。

当家庭暴力问题发生时,家庭成员需要互相沟通和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鲁莽行事。

其次,社会需加大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度。

要从教育、媒体、法律、道德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对家庭暴力进行宣传和警示;媒体需要加强对家庭暴力事件的报道和追踪;法律需要更加严明地惩治加害人;社会需要为受害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最后,个人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暴力,并且适时向社会和法律委员会寻求帮助。

四、结语家庭暴力的问题不是一个人或一家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中的家庭暴力干预与治疗方法分析

社会工作中的家庭暴力干预与治疗方法分析

社会工作中的家庭暴力干预与治疗方法分析家庭暴力是当前社会中一大关注问题,它对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作为社会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家庭暴力的干预与治疗方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分析家庭暴力的干预与治疗方法,以期能够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家庭暴力的干预方法1. 暴力干预热线与危机援助暴力干预热线的建立对于及时援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者可以搭建一个受害者倾述与咨询的平台,通过热线电话、在线聊天等方式提供危机援助和法律知识咨询,为受害者提供保护和引导。

2. 家庭暴力现场干预一旦社会工作者接到家庭暴力报案或发现家庭暴力情况,需要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干预。

在干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全程记录现场情况、受害者言行等信息,同时,也要对施暴者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受害者的安全。

3. 家庭暴力干预计划家庭暴力干预计划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受害者的个体情况和家庭背景设计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制定保护令、提供法律援助、寻找安全住所、协助经济独立等方面的支持。

干预计划应基于对受害者的深入了解,以满足其特定需求。

二、家庭暴力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家庭暴力干预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受害者恢复自尊、改善心理健康,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家庭矫正治疗针对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家庭矫正治疗可以帮助其认识并改变暴力行为。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施暴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和辅导,帮助其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并引导其寻找替代性的积极行为。

3. 社区支持治疗家庭暴力的治疗不仅需要个体层面的干预,也需要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一些相关的座谈会、工作坊等活动,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提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心理支持。

三、家庭暴力干预与治疗的难点与挑战1. 宣传教育的不足目前,家庭暴力问题的宣传教育仍存在不足,许多人对家庭暴力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其深层次问题的了解。

社会学与家庭暴力

社会学与家庭暴力

社会学与家庭暴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令人不胜其忧。

但是,家庭暴力的本质和根源究竟是什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都需要社会学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

家庭暴力是什么?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种成员对另一种成员实施言语、实物或者身体上的伤害行为,并采取控制、恐吓、威胁的手段让受害者屈服的行为。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经济暴力、控制等。

家庭暴力的本质是什么?家庭暴力的本质是权力不均等。

暴力者在这种关系中占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受害者则处于被支配、受控和无地自容的位置。

这种权力掌控关系,让暴力者变得非常固执和自私,他们往往通过控制受害者的情感、身体或者物质等方面,来实现对受害者的支配。

家庭暴力的根源是什么?家庭暴力的根源是社会结构的不平等。

根据社会学理论,男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被剥夺、弱势的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得男性往往能够享有更多的权力资源,而女性则更容易处于受支配和剥夺的状态。

此外,文化的影响也是家庭暴力根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观念深刻的社会中,这种文化观念对于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些传统文化观念,例如男尊女卑、控制、压制等等,使得很多人对于家庭暴力这个问题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态度。

如何去解决家庭暴力?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要从制度、社会、文化和家庭四个方面入手。

制度方面,国家应该建立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处罚家庭暴力犯罪者,同时加大对受害者的保护力度。

在司法方面,应该对于家庭暴力犯罪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让所有人对于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产生重视和认识。

社会方面,我们应该从权利平等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还需要以中学为起点,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角度更深入的角度告诉大家家庭暴力的可怕现象和危害,并以此构建一个安全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文化方面,我们应该逐渐的改变观念,推广更为平等的文化标准,并让人们明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 also是平等的一分子,应该同样的受到尊重和权益的保护。

家庭暴力的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

家庭暴力的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

家庭暴力的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近年来,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不少媒体都曾报道此类事件,一些受害者也通过网络或者公开场合表达了自己的遭遇。

家庭暴力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的大量发生,表明了这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的本质以及一些解决途径。

一、家庭暴力的本质家庭暴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暴力属于不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

这种不平等关系大多体现在对权力的不平等分配。

在一个充满权力不平衡的家庭中,一个人所拥有的权力越多,其对家庭另一方的控制力也越强。

常见的情况是家庭中的一方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持自己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利。

第二,家庭暴力具有长期性。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不少被虐待的受害者常常忍气吞声,不敢发声。

甚至有一些人将暴力行为视为家庭关系的正常表现。

这种情况下,暴力持续的时间会变得更长。

第三,家庭暴力存在许多隐蔽性。

尽管一些家庭暴力事件已经公之于众,但是仍有大量的案例被隐瞒或者未能发现。

这种隐蔽性往往导致暴力行为持续发生,并可能使得受害者陷入更深的危险中。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往往源于家庭内的控制和暴力行为,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的社会问题。

除了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透过更深入的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家庭暴力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威胁。

二、家庭暴力解决途径由于家庭暴力是一个高度复杂和敏感的话题,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和预防需要一些复杂方法,下面我们就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1. 家庭暴力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监管家庭暴力的发生往往与一些社会条件、行为和观念相关。

例如,对于男性而言,独揽家庭控制,并以此来压制女性的行为和观念,这与父系社会对于女性和儿童的传统观念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信仰和文化意识的转变,减少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除此之外,社会需要更多的支持机构和监管机制。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家庭成员对另一个家庭成员实施身体、心理或经济上的伤害。

在社会学中,家庭暴力被视为一种社会问题,它涉及权力、控制、性别和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其次,家庭暴力与控制欲望紧密相关。

施暴者通常试图通过控制和威胁来维持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控制欲望可能源于相对较弱的个人自尊心、成功失败感或其他社会压力。

施暴者通过施加身体或心理上的暴力行为来实现对家庭成员的掌控。

这种控制欲望在家庭暴力中体现出来,不仅剥夺了受害者的权力和自由,也破坏了家庭中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社会结构对家庭暴力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不仅包括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还包括家庭外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

例如,社会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男性至上的价值观、对传统家庭的理想化等都可能使家庭暴力问题更加复杂和普遍。

此外,家庭暴力往往与贫困、失业、物质不平等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增加了家庭内部压力和紧张情绪,进而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最后,家庭暴力的后果不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还涉及到社会层面。

在个体层面,受害者可能遭受身体伤害、心理创伤甚至丧失生命。

同时,家庭暴力也会对受害者的自尊、信心和健康产生长期消极影响。

在社会层面,家庭暴力增加了社会支出,如医疗费用和法律费用,并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负面影响。

此外,家庭暴力还会对儿童的健康和发展产生长期影响,增加了未来社会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涉及权力、控制、性别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

在社会学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暴力的原因和后果,提出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保护受害者并促进家庭关系的健康与和谐。

家庭暴力的社会角色与解决方案

家庭暴力的社会角色与解决方案

家庭暴力的社会角色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问题愈发突出。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种道德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社会角色和解决方案两方面,来探讨该问题。

一、家庭暴力的社会角色1.1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主要是妻子和儿童。

他们遭受到的暴力范围涉及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

身体上,他们可能受伤或遭到杀害;心理上,他们可能受到压迫和虐待,让他们感到无助和绝望。

1.2 家庭暴力的施害者家庭暴力的施害者主要是丈夫或父亲。

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例如经济、家庭等压力),而出现短暂或长期的暴力倾向,对另一方进行施暴。

1.3 家庭暴力的旁观者家庭暴力的旁观者主要是亲属、邻居、同事等社会角色。

他们可能因为不愿意干涉或不知道如何干涉,而选择置之不理,使局面变得更加严峻。

二、家庭暴力的解决方案2.1 政府部门的法律保护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比如完善法律体系,出台更为细致的法规,建立调解机构,对家庭暴力的施害者进行法律制裁,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2.2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的支持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可以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帮助。

他们可以建立热线、咨询服务,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受害者寻求合适的保护。

2.3 个人的自我保护受害者也应该积极采取行动,避免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应对暴力,增加自我保护的意识,包括报警、离开施暴者等方式。

2.4 教育与宣传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因此教育对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至关重要。

可以加强公共服务宣传,增加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三、总结家庭暴力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一种社会不道德行为。

为了避免家庭暴力的出现,政府应加大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应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而每个人也应该积极采取行动,避免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及其解决方法——从中西方的对比中说开去作者: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汪锐学号:101080042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一直是社会学所关心的范畴,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社会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当结合所学,用社会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一命题,从而解决问题。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暴力,希望说明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家庭暴力,并且试图通过中西方有关家庭暴力的思想的对比,来寻求更为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会学中西对比说到家庭,人们大多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关于家庭功能的社会学研究甚至造成了关于家庭的某种神话。

但是,说出来也许使人难以相信,家庭恰恰是冷酷的现实的一部分。

根据社会学家理查德-吉尔斯的研究,家庭是除警察和军队外的第三大暴力群体。

尽管,也许人们不会同意他对警察和军队的“暴力群体”的标定,但是家庭暴力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的社会问题,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一、什么是家庭暴力在笔者查阅了多方资料并且进行相关整理后总结得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

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 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的身体, 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 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

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 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 其中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其次儿童所受到的家庭暴力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家庭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严重的家庭暴力会造成受害者死亡的恶性事件。

然而中西方在有关家庭暴力的概念的界定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的学者们普遍倾向于从主体、内容、对象等角度对其作概括性解释:将家庭暴力的主体限定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在家庭暴力侵害的内容及对象上,包括了身体、性及精神三方面。

而国外学者从家庭暴力的适用角度出发,对家庭暴力的主体界定与国内学者不同,他们重共同生活之实,不以有亲属关系为必要条件。

使“家庭暴力”中的“家庭”更像是场所,指发生于“家”这一特定场所的暴力事件。

所以婚姻关系与同居关系,异性婚与同性婚,现有的两性关系与曾经有过的两性关系等都包括于其中。

中西方学者认识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对“家庭”的理解上,中国采取的是狭义的或传统的解释,而西方的理解是广义的、较为“前卫”的。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注意,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暴力的形式和内容愈加复杂。

而中国近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对待家庭的观念中还受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存在着一系列的盲区:其一, 家庭暴力与受教育情况。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在1994 年4 月对该市已婚人口的抽样调查(共抽取2118 人) 表明,家庭暴力现象并不限于文化程度低的夫妻, 在文化程度高的家庭中也时有发生。

广州市妇联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施暴丈夫为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117 % , 其中有大学生、博士,甚至还有大学教授。

这反映了家庭暴力与受教育情况并没有绝对关系。

其二,家庭“冷”暴力现象。

所谓“冷”暴力主要指精神施暴。

据来自各方面的调查, 在家庭暴力中,“冷”暴力所占的比例并不在少数。

对于受害一方来说, 在受到“冷”暴力侵犯时所承受的痛苦决不亚于人体虐待。

这种“冷”暴力包括对家庭不投入感情,对另一方不闻不问或进行“心灵施暴”,经常在家里威胁、恫吓、辱骂,当众或私下恶意贬低、挖苦、奚落、嘲笑;经常刁难、干涉、猜疑、阻止、限制行动自由, 阻止与他人来往以此发泄情绪等。

这些精神伤害往往使受害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难以进行。

其三,家庭暴力损害及影响的社会性。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一个具体的数字案例:1986 年至1997 年7 月共有1658 名女性到北京市法院做法医学临床鉴定,因家庭暴力致伤者170 例(占10125 %) ,其中101 例为丈夫施暴致伤。

对这101 个案例的统计分析表明,其中重伤7 例(6 %) ,轻伤50例(42 %) , 轻微伤44 例(37 %) 。

损伤致残者13 例(11 %) , 致容貌受损或毁损者5 例(4 %)。

总体损伤程度偏重, 轻伤以上的损害占63 %。

可见, 家庭暴力对妇女所造成的身体与心理上的伤害已不是单纯个人的事情, 它严重侵犯了妇女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

这仅是家庭暴力的社会性结果的一个方面。

在其他方面家庭暴力还导致家庭破裂, 儿童无人抚养、教育,老人无人赡养等许多的社会问题。

二、家庭暴力的原因(中国的社会学分析)由于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暴力的案例,因而有关家庭暴力原因的分析也是不胜枚举,然而,总的来看,有如下的一些社会学原因。

第一,家庭暴力可能源于某种历史传统。

历史上对女性的歧视和男权主义文化的传统是对女性暴力的根源。

在这里,文化水平的高低不再是打不打老婆的关键所在,决定因素是作为丈夫的男性头脑中是否还残存着对女性的歧视和以南拳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念。

有些高知识背景的丈夫,满脑子都是性别歧视和男权思想,让他不打老婆很难。

第二,家庭暴力可能起源于某种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在社会上可能表现为有权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和压迫,在家庭中则可能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暴力。

封建社会中国,男性往往是家庭中的有产者,而女性则是家庭中的无产者吗,阶级就是伴随着男性对女性的奴役产生的,那种控制欲很强的男性在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权力时更容易发展出对配偶的暴力侵犯行为。

第三、家庭暴力可能产生于社会挫折所产生的社会愤怒的转移里。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男性和女性的压力都很大,他们在社会上经常会受到挫折,因而会产生社会愤怒。

然而,他们又不能把这种愤怒向造成其挫折的源泉发泄,因为社会是如此强大和有权威,所以只能在家庭中把妻子和子女当成发泄愤怒的替罪羔羊,这也是部分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

第四、家庭暴力可能产生于当事人的家庭暴力经历和社会化缺陷。

由于当事人本人亦生活在一个问题或破裂家庭,其童年生活就是在双亲无休止的暴力冲突中度过的。

其本身也经常伤痕累累。

正常的家庭伦理关系和做人之道他(她)没有学到,虽然其生理年龄已进入成人阶段,但其社会化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不懂得如何扮演夫妻角色和双亲角色,错误地以为家庭更暴力是正常的,这种家庭暴力经历可能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源泉。

第五,家庭暴力可能产生于某种不健全的人格。

这种不健全的人格可能与某种生理遗传有关,也可能与社会化的缺乏有关。

具体而言,婚外恋和第三者插足往往会成为丈夫对妻子施暴的直接导火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双亲对子女施暴的直接动机;法制观念薄弱,把家庭暴力当作“管老婆”“教育孩子”的手段,认为这是家庭私事儿别人管不着;令人不便泉、单位不好管的心态也从用了家庭暴力的存在。

三、家庭暴力的原因(西方的社会学分析)而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家庭暴力现象,而其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学解读却有着一些不同的内容。

第一,从认知理论理解家庭暴力的原因。

什么是认知理论?心理学认为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觉。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因此,家庭暴力实际上可以反思家庭暴力的施暴主体与受害主体认知上的错误。

与中国强调封建男权观念不同的是,西方更加强调女权的觉醒,更加强调受害主体自我认知的变革而非仅仅停留于施暴主体的认知错误。

中国的社会学分析忽视了受害人自身的问题,对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妇女而言,她们认可男人支配女人的“合法性”,对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妇女而言,即使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他们在遭受丈夫施暴之后仍然寻找丈夫施暴的理由并将其合法化,诸如“我生了女儿”“我的工资比他高,他心里不平衡”等等。

而认知理论则规避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女权的兴起来争取男女地位的平等,事实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第二,社会冲突理论与家庭暴力。

社会冲突论正视社会冲突,并看到冲突所带来的正功能。

从冲突理论来解释家庭暴力,可以归结为如下观点:1.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存在于家庭中的暴力冲突也应该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家庭暴力的冲突形式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员间目标,价值观,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形成的。

2.权利问题是家庭暴力这种冲突形式得以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观察这些存在暴力的家庭可以发现,成员的权力不平等造成地位不平等,权力高的一方对权力低的一方的控制与压迫是这些家庭的一个共同特征。

这样的观点事实上表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如何化解冲突,而不至于使其上升成为暴力的层面,与中国将冲突归结于个人心理不健全、社会愤怒等等原因相比,更加理性地看待了冲突本身,避免了问题的扩大化。

第三沟通理论与家庭暴力。

沟通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它认为许多人的行为问题都发生在人际沟通方面。

如不能恰当地介绍,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收信息反馈等都是人的行为出现问题的原因。

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沟通好了,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但沟通出现了问题,也会造成家庭成员间彼此猜忌,防范,关系冷淡与疏远。

在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下,一方会为了压制另一方而采取暴力方式,形成家庭暴力问题。

我们相信,帮助夫妻学会沟通,是使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减少甚至杜绝该行为的有效方式,是一种可以起到加深,增强夫妻感情的重要机制。

夫妻之间的沟通并不仅局限于语言,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件物品都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因此学会如何沟通是家庭暴力的家庭中成员应当习得的技巧。

消除沟通过程中的障碍有利于达到消除家庭暴力的目的。

与中国的社会学分析相比,西方强调沟通的重要性更贴近于生活的实际情况,更具有操作性。

四、如何处理家庭暴力法律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 是调整人们固有行为的一种有效强制手段。

我国的《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都有禁止性规定,但存在立法分散、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等缺陷。

如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轻微与轻伤害案件及虐待案件均有“告诉才处理”的规定,但家庭暴力案件的受害者往往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担心,或是有惧怕施暴者报复的顾虑, 不愿“告诉”, 使对妇女的维权成为难题。

又如《刑法》规定只有达到轻伤、重伤或致死才够得上暴力犯罪。

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条例》第2 条规定,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于人体, 造成组织器官结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