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原编者按: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斗争或生产活动,并论述了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生产力如何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的某些领域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希望哲学和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在历史研究与教学中,如果谈到有文字以来文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典作家极其重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称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是政治变革的基础,并且最终决定一切政治变革的命运,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等等.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谈到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表示人同自然的关系,所以我们又可以把这种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称之为生产斗争或生产活动. 生产斗争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内容,是其他一切历史活动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
1 / 14
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生产斗争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恩格斯指出: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恩格斯在概述关于历史的动力时曾这样写道: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很显然,恩格斯是把经济发展列为伟大动力之首的.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还认为生产斗争是更为重要的最终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极为重视对经济史的研究,把它放在历史研究的首要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他们严厉批评了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从来不把物质力量作为历史动力的历史观,指出:过去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描述成某种史前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说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德国史学界那种轻视生产史研究的现象感到愤慨,说他们从来没有对物质资料生产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做过研究,所以他们也就从没有为历史提供世俗的基础,因而
---------------------------------------------------------------最新资料推荐------------------------------------------------------ 也从来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与此相反,对于那些在这方面做过任何尝试,哪怕是极幼稚的,非常片面的尝试的历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例如他们说:法国人和英国人尽管对这一事实同所谓的历史的联系了解得非常片面(特别因为他们受政治思想的束缚),但毕竟做了一些给历史编纂学提供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步尝试,首次写出了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1 890 年恩格斯在给康施米特的信中所说的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首先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来的. 回顾我国史学界以往的研究与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一个普遍倾向,即重视阶级斗争这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而忽视关于生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阐发,甚至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有的同志把阶级斗争看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明证.因此我们认为,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的论述,纠正我国史学界多年来存在的这种偏向,是进一步提高历史研究和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愿意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二,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最终决定办量.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原理,就是生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的鲜明体现.但是这个最基本的原理却被林彪,四人帮颠倒了.近来许多同志著文拨乱反正,从经济学和哲学上对这个问题有所澄清.这里我们仅就研究中的几个历史问题,略述浅见. 关于生产力与社会性质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无论依次更替出现的哪一种社会形
3 / 14
态,都不是仅有一种生产关系存在,而是同时存在着一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究竟哪一种生产关系是主导的,决定着社会的性质,这是由生产力的性质与发展水平决定的.例如,在原始社会瓦解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奴隶制,也还出现过带有封建因素的劳役制.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奴隶制,而不是封建制呢这是因为生产力还十分低下,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只有奴隶制才能保证剥削者获取剩余劳动. 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决定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应当在历史研究中认真加以应用,以期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分期问题的讨论,比较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的研讨,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有关生产力及其如何决定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讨论得还很不深入,这恐怕是各种主张莫衷一是的症结之一. 关于生产力与革命性质的关系问题.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革命,其性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引起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的革命;一种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引起社会关系量变或部分质变的革命.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都是由生产力性质与发展水平决定的. 人类历史上依次发生的四次引起社会形态变化的革命,都是新的生产力和反映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自己发展开辟道路而进行的斗争.在历次这样的社会革命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反复的斗争.新的阶级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新的社会制度所以能够得以巩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靠政治权力,而是由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