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考古文献

合集下载

上海大学文科重要期刊目录

上海大学文科重要期刊目录

上海大学文科重要期刊目录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31种):
北京大学学报、山东大学《文史哲》、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云南大学《思想战线》、厦门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开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当代经济科学》、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政法论坛》、《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史学月刊》、《社会》、《经济学家》、《中山大学学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上海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简介

上海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简介

上海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简介上海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这些文物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大多出土于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洗礼,依然保存完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司母戊鼎”,它是中国考古学界发现的最早、最完整、保存最好的商代青铜鼎之一。

据说这个鼎曾经被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鼎”。

除了青铜器外,上海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瓷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代御窑瓷器。

这些瓷器曾经是明朝皇室专门制作供自己使用的陶瓷器皿。

在这些御窑瓷器中,最著名的就是“永乐宝盖碗”。

这个碗口径仅有8.2厘米,但是却以其精美绝伦、造型优美而闻名于世。

除了青铜器和瓷器外,上海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京城东京(今天的开封)的生活场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绘画作品。

这些文物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比如说,“司母戊鼎”曾经被埋在地下数百年,直到20世纪初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而“永乐宝盖碗”则曾经被误认为是普通的陶瓷碗,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其真正价值。

此外,在文物保护方面,上海博物馆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他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并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和维护。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在上海博物馆里看到那些珍贵而又精美的文物。

总之,在上海博物馆里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它们独特而又精美的艺术价值,更能够感受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上海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一)先秦两汉时期00014 周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5 逸诗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6 孔子诗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7 容成氏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8 缁衣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9 性情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0 内丰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1 民之父母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2 子羔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3 中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4 昔者君老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5 相邦之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6 鲁邦大旱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7 从政甲乙篇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8 恒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9 曹沫之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001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北魏神龟元年(518)写本上海图书馆00150 [大般涅槃经疏] 南北朝释昙鸾写本上海图书馆00157 十地论义记卷一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写本上海图书公司00162 高声念佛赞等四十三种归义军时期写本上海博物馆(三)宋辽夏金元时期00212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卷(元)胡一桂撰元皇庆延祐胡氏家刻本上海图书馆00246 诗童子问二十卷(宋)辅广撰元至正三年(1343)余志安勤有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0258 鬳斋考工记解二卷(宋)林希逸撰释音二卷南宋刻元延祐四年(1317)重修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268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宋刻本上海图书公司00284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南宋刻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296 西畴居士春秋本例二十卷(宋)崔子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32 孟子或问纂要一卷(宋)朱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68 钜宋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宋乾道五年(1169)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卷四配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369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74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宋明州刻修补本上海图书馆00381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毛晃增注(宋)毛居正重增宋杭州刻元公文纸印本(有抄补)上海图书馆00383 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五卷(宋)欧阳德隆撰(宋)郭守正增修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384 魁本足注释疑韵宝五卷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390 隶韵十卷(宋)刘球纂集南宋淳熙二年(1175)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六卷(三至四、六、八至九、碑目)00392 广政石经十国后蜀广政初年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刻石宋拓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447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元)胡三省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466 皇朝编年备要三十卷(宋)陈均撰宋刻本钱大昕跋上海图书馆00467皇朝中兴系年要录节要□□卷(宋)佚名辑宋刻本上海图书馆存十卷(八至十七)00469 续资治通鉴十五卷(宋)刘时举撰元陈氏馀庆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0470 宋季三朝政要六卷元皇庆元年(1312)陈氏馀庆堂刻本赵烈文费念慈邓邦述跋上海图书馆00472 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增入名儒讲义续资治通鉴宋季朝事实二卷(元)佚名撰元建阳刻本(有缺页)复旦大学图书馆00475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撰宋宝祐五年(1257)赵与刻元明递修本杨守敬缪荃孙叶德辉跋上海辞书出版社00488 诸儒校正西汉详节三十卷(宋)吕祖谦辑宋刻本罗振常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二十八卷(一至二十三、二十六至三十)00490 汉隽十卷(宋)林钺辑宋淳熙五年(1178)滁阳郡斋刻本上海图书馆00493 名公增修晋书详节三十卷(宋)吕祖谦辑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498 唐鉴十二卷(宋)范祖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509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集二十七卷中集五十五卷下集二十五卷(宋)杜大珪辑宋刻元明递修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0513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宋)张栻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517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518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唐)李百药撰文(唐)欧阳询书唐贞观五年(631)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22 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唐)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27 元郭髯手写日记不分卷(元)郭畀撰稿本翁方纲跋周尔墉题识崇恩跋上海图书馆00539 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宋嘉定建宁郡斋刻元明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0540 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宋宝庆二年(1226)建宁郡斋刻本(卷三十六至四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549 两汉诏令二十三卷(宋)林虙楼昉辑元至正九年(1349)苏天爵刻明修本(西汉卷二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558 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宋)祝穆辑宋咸淳三年(1267)吴坚、刘震孙刻本俞诚跋上海图书馆00575 龙藏寺碑(隋)张公礼撰文隋开皇六年(586)刻石元拓本沈树镛跋上海图书馆00582 郎官石柱记(唐)陈九言撰文(唐)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刻石宋拓本王世贞跋上海博物馆00586 许真人井铭(五代)徐铉撰文并书十国南唐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591 孔丛子七卷题(汉)孔鲋撰(宋)宋咸注释文一卷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593 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宋咸淳元年(1265)镇江府学刻元明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0595 校正刘向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元大德七年(1303)云谦刻本上海图书馆00603 诸儒鸣道七十二卷宋刻端平二年(1235)闽川黄壮猷重修本(目录半叶、卷二、十一至十五、二十六至三十三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0615 潜室陈先生木钟集十一卷(宋)陈埴撰元建安吴氏友于堂刻本(有抄配)上海图书馆存十卷(一、三至十一)00616 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元后至元三年(1337)刻本(卷九十三至九十七配明刻本)上海图书馆00619 十一家注孙子三卷(汉)曹操(唐)杜牧等撰十家注孙子遗说一卷(宋)郑友贤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00620 管子二十四卷(唐)房玄龄注宋刻本黄丕烈戴望跋国家图书馆00621 棠阴比事一卷(宋)桂万荣撰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622 刑统赋一卷(宋)傅霖撰(元)郄□韵释元刻本首都图书馆00623 宋提刑洗冤集录五卷(宋)宋慈撰元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624 吏学指南八卷(元)徐元瑞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625 农桑辑要七卷(元)大司农司撰元后至元五年(1339)杭州路刻明修本(明补版若干叶)上海图书馆00638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宋)唐慎微撰元大德六年(1302)宗文书院刻本(卷八至十二、十四配清宣统二年柯逢时刻本)上海图书馆00660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孙思邈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673 永类钤方二十二卷首一卷(元)李仲南撰孙允贤校定元至顺二年(1331)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2 周髀算经二卷(汉)赵君卿注(北周)甄鸾注(唐)李淳风等注释音义一卷(宋)李籍撰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3 九章算经九卷(晋)刘徽注(唐)李淳风等注释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存五卷(一至五)00684 孙子算经三卷(唐)李淳风等注释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上海图书馆00688 张丘建算经三卷(北周)甄鸾注(唐)李淳风等注释(唐)刘孝孙细草宋嘉定六年(1213)鲍澣之汀州刻本顾广圻跋上海图书馆00689 元包经传五卷(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李江注元包数总义二卷(宋)张行成撰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洸刻本陈乃乾跋上海图书馆00690 邵子观物内篇二卷外篇二卷后录二卷渔樵问对一卷(宋)邵雍撰宋天台吴坚福建刻本上海图书馆00700 争座位帖(唐)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广德二年(764)书写宋拓本何绍基跋上海图书馆00701 十七帖(晋)王羲之书唐大历元年(766)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703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704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王淮等跋上海博物馆存四卷(四、六至八)00705 淳化阁帖十卷(宋)王著摹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九)00713 兰亭续帖上下册北宋政和初年刻石宋拓本上海博物馆00715 鼎帖(宋)张斛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版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卷不详00716 绍兴米帖(宋)米芾书(宋)赵构辑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南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九)00724 郁孤台法帖(宋)聂子述辑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二卷(六、不详)00725 凤墅帖(宋)曾宏父辑(宋)张节摹勒欧阳信明欧阳庚等刻南宋淳祐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存十二卷(前十一、十五、十八、续三、四、十至十六)00728 宝晋斋法帖十卷(宋)曹之格辑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宋拓本上海图书馆00731 图绘宝鉴五卷补遗一卷(元)夏文彦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刻明修本吴骞陈鳣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33 梅花喜神谱二卷(宋)宋伯仁辑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黄丕烈跋并题诗钱大昕孙星衍跋上海博物馆00742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汉)高诱注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刻本吴骞跋上海图书馆00744 白虎通二卷(汉)班固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0747 白虎通德论十卷(汉)班固撰元大德九年(1305)无锡州学刻本上海图书馆00749 风俗通义十卷(汉)应劭撰元大德九年(1305)无锡州学刻明修本上海图书馆00751 刘子十卷(北齐)刘昼撰(唐)袁孝政注宋刻本(卷一至二配明刻本)孙星衍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52 颜氏家训七卷(北齐)颜之推撰附考证一卷(宋)沈揆撰元刻本何焯钱大昕孙星衍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00753 长短经九卷(唐)赵蕤撰宋刻本沈新民跋清高宗题诗上海图书馆00763 东观余论二卷(宋)黄伯思撰宋嘉定三年(1210)温陵庄夏刻本丰坊题记项元汴跋惠兆壬题识上海图书馆00781 重雕足本鉴诫录十卷(五代后蜀)何光远撰宋刻本赵怀玉校上海图书馆00784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宋刻本(序目,卷一至四、四十九至五十三、五十四之第二至十一叶、五十五之第一叶配明嘉靖六至七年胡缵宗、陆采刻本)上海图书馆00786 补注蒙求八卷(唐)李翰撰(宋)徐子光注宋刻本(卷五、卷八缺叶配明抄本)乔松年跋上海图书馆00791 文选双字类要三卷题(宋)苏易简撰宋淳熙八年(1181)池阳郡斋刻绍熙三年(1192)重修本(上卷末二叶抄配)上海图书馆存二卷(上、下)00809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宋)章如愚辑元延祐七年(1320)圆沙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0826 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辑(元)阴中夫注元至正十六年(1356)刘氏日新堂刻本(卷一配明初刻本)上海图书馆00831 联新事备诗学大成三十卷(元)林桢辑元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0845 大方等大集经六十卷(隋)释那连提耶舍译北宋开宝年间刻大观二年(1108)印开宝藏本上海图书馆存一卷(四十三)00917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六卷(宋)释施护等译元官刻大藏经本上海龙华寺存一卷(一)00921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唐)释不空译元官刻大藏经本上海龙华寺存一卷(三)00952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释不空译宋开宝八年(975)刻本上海图书公司00953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唐)释不空译宋开宝八年(975)刻本上海龙华寺01032 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唐)杜甫撰宋刻本(卷十至十二配宋绍兴建康郡斋刻本,卷二至九、十三至十六配清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毛扆跋上海图书馆01038 王建诗集十卷(唐)王建撰宋临安府陈解元宅刻本(目录及卷一至四、九至十配清影宋抄本)唐寅题款上海图书馆01155 琼琯白玉蟾上清集八卷(宋)葛长庚撰元建安余氏静庵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6 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宋)刘学箕撰元至正二十年(1360)屏山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8 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十五卷(宋)刘克庄撰宋刻本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姚畹真钱天树王芑孙单学傅跋上海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四、九至十五)01059 会昌一品制集二十卷(唐)李德裕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存十卷(一至十)01073 杜荀鹤文集三卷(唐)杜荀鹤撰南宋中期四川眉山刻唐六十家集本季振宜题记上海图书馆01076 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宋)张咏撰附录一卷宋嘉定间郭森卿刻本上海博物馆01083 古灵先生文集二十五卷(宋)陈襄撰年谱一卷(宋)陈晔撰附录一卷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陈辉刻本上海图书馆01099 嘉祐集十五卷(宋)苏洵撰宋刻本黄丕烈乔松年跋上海图书馆01101 王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王安石撰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上海博物馆存七十二卷(一至三、八至十六、二十一至三十六、四十八至六十、七十至一百)01109 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宋)苏轼撰(宋)施元之顾禧注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景定三年(1262)郑羽补刻本翁同龢潘祖荫跋上海图书馆存三十二卷(三至四、十一至十八、二十一至四十二)01110 东坡先生往还尺牍十卷(宋)苏轼撰元刻本上海图书馆01114 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二十卷(宋)黄庭坚撰(宋)任渊注元刻本(卷九至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115 山谷老人刀笔二十卷(宋)黄庭坚撰元刻本(有抄配)国家图书馆01123 倚松老人诗集二卷(宋)饶节撰宋庆元五年(1199)黄汝嘉刻宋重修江西诗派本袁克文题诗并跋李盛铎傅增湘跋上海图书馆存一卷(二)01126 梁溪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宋)李纲撰宋刻本李枚黄丕烈等跋上海图书馆存三十七卷(十三至十四、四十一至五十二、六十二至七十、九十一至九十五、九十七至九十八、一百、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三至一百五十四、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三)01130 李学士新注孙尚书内简尺牍十六卷(宋)孙觌撰(宋)李祖尧注宋蔡氏家塾刻本上海图书馆01135 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五十四卷(宋)晁公遡撰宋乾道四年(1168)嘉州刻本上海图书馆存四十二卷(五至二十五、三十至三十二、三十七至五十四)01136 侍郎葛公归愚集二十卷(宋)葛立方撰宋刻本黄丕烈跋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五至十三)01155 琼琯白玉蟾上清集八卷(宋)葛长庚撰元建安余氏静庵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6 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宋)刘学箕撰元至正二十年(1360)屏山书院刻本上海图书馆01158 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十五卷(宋)刘克庄撰宋刻本黄丕烈孙原湘邵渊耀姚畹真钱天树王芑孙单学傅跋上海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四、九至十五)01183 金华黄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元)黄溍撰元至正十五年(1355)三山学官刻本(卷二十一至四十三配清抄本)(四库底本)缪荃孙跋上海图书馆01184 柳待制文集二十卷标目二卷(元)柳贯撰附录一卷元至正十年(1350)余阙浦江学官刻明永乐四年(1406)柳贵重修本(卷十四至十五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185 顺斋先生闲居丛藳二十六卷(元)蒲道源撰附录一卷元至正十年(1350)刻本张隽题识上海图书馆存三卷(三十二至三十四)01202 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郭茂倩辑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陆贻典校并跋上海图书馆01217 音训句解古今文鉴续集十卷(元)张肇辑元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221 才调集十卷(蜀)韦縠辑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卷一、六至十配清抄本)上海图书馆01222 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二十卷(宋)王安石辑宋刻本潘承弼跋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一至九)01238 三苏先生文粹七十卷(宋)苏洵苏轼苏辙撰宋婺州吴宅桂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1241 文心雕龙十卷(梁)刘勰撰元至正十五年(1355)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上海图书馆01244 韵语阳秋二十卷(宋)葛立方撰宋刻本上海图书馆(四)明清时期01302 周易虞氏义九卷(清)张惠言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04 演易一卷(清)钱大昕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80 春秋左传补注四卷(清)惠栋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396 大学说一卷(清)惠士奇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02 小尔雅义证十三卷(清)胡世琦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60 谐声类篇四卷(清)丁履恒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79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初刻本上海图书馆01486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1490 史馆传稿三十篇(清)朱彝尊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560 吴中人物志不分卷(明)钱穀辑稿本罗振常跋上海图书馆01563 先贤谱图(清)改琦编绘清嘉庆十年(1805)稿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01620 经国雄略四十八卷(明)郑大郁撰明弘光元年(1645)观社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十五卷(畿甸考五卷、省藩考四卷、河防考四卷、海防考三卷、江防考三卷、赋徭考二卷、赋税考二卷、屯政考二卷、边塞考六卷、四夷考二卷、奇门考三卷、武备考九卷)01642 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清出土初拓本蒋祖诒跋上海图书馆01646 赵清献公碑(宋)苏轼撰文并书北宋元祐四年(1089)刻石明拓本上海图书馆01654 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清)顾祖禹撰稿本(卷三十三、八十九配清抄本)陶濬宣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01707 考古图十卷(宋)吕大临撰(元)罗更翁考订明初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722 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宋)陈振孙撰(清)卢文弨订正稿本上海图书馆存四十七卷(一至七、十七至五十六)01802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撰明嘉靖汪济川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01842 萝轩变古笺谱二卷(明)吴发祥辑明天启六年(1626)刻彩色套印本上海博物馆01873 丹铅总录二十七卷(明)杨慎撰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梁佐刻蓝印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956 永乐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续藏四百十卷明永乐十至十五年(1412-1417)刻万历十二年(1584)续刻本上海龙华寺存二千八百七十册01971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抄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谦益撰稿本上海图书馆存三卷(五、八之四、九)02117 畅哉道人艳体诗不分卷(明)祝允明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2156 吴都文粹续集五十六卷(明)钱穀辑稿本上海图书馆存九卷(二至四、二十九至三十、三十三至三十四、四十一至四十二)02190 古文苑九卷(唐)阙名编(宋)韩元吉编明吴县赵均影宋抄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02279 明成化说唱词话十九卷传奇一卷明成化永顺书堂刻本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文字研究中期报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文字研究中期报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文字研究中期报告概述:本文是上海博物馆对其所藏战国楚竹书文字研究的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对该文物的文本分类、文字形态、用笔特征、文字组成结构和内部记述的初步研究结果。

文本分类:战国楚竹书是一种楚系文献,可以分为史书、语录、仪礼、文集等多种类型。

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竹书包括《楚居》、《楚语》、《楚春秋》、《楚策》等多种类型。

文字形态:楚竹书的文字形态具有几个特点:1. 全书以楚系文字为主,较少的汉字和秦文字。

2. 楚系文字以竹书字符为主,尤以楚书写竹书标识符的特点明显。

3. 楚竹书的文字形态、书写习惯、笔画结构等与秦系文字有很大差异。

用笔特征:从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的使用笔画长短、笔势、笔画方向等方面分析,可以发现楚竹书的用笔特征具有以下几点:1. 竖画苍劲有力,下笔欲字之前颇有准备。

2. 横画辙爪横生,起笔多从左往右,下笔却多从右往左。

3. 弯画麻花曲折,常与弧顶画连写成弯弧。

文字组成结构:楚竹书的组成结构不同于秦系文字和汉字,主要表现在:1. 竹牍分行不分列,每行密写。

2. 无项圈,牛头常写于竹子头上或下旁,为区分牛角的方向。

3. 词组间的空白较少,常常只有一画线泛橘。

内部记述:从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的内部记述分析可知:1. 楚竹书不少是纪传体,另外有杂记形式和谣谚式的篇章。

2. 《楚春秋》是楚竹书中规模最大的一本。

在《楚春秋》中,记述了众多楚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各种军事和政治制度、行政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通过对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的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楚竹书是一种典型的楚系文献,具有明显的特征,其文字形态、用笔特征、文字组成结构都与秦系汉字明显不同。

2. 楚竹书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楚春秋》是楚竹书中规模最大的一本,对研究楚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考古十大发现

考古十大发现

考古十大发现中国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

关于考古十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十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十大发现之《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

这些新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极大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物保护意识,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标准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的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考古十大发现之附录2016年的中国十大发现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项目负责人:彭菲简介: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

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上海考古出土古船

上海考古出土古船

上海考古出土古船2015年,是上海商船会馆建成300周年。

致力于沙船研究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潘君祥研究员,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上海考古发现古代船只的文章。

本文就浦东川扬河唐代独木舟复合型船,南汇黄路、嘉定封浜宋代沙船,闸北区明墓随葬的木沙船明器和奉贤三团运载瓷器的宋代毁船,以及同船密切相关的南汇海滨出土的铁锚等一并做一梳理研究。

一、浦东川扬河唐代独木舟复合型船船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水上运输工具。

最早的船是独木舟,有心人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漂浮,又发现树叶的负荷量很小,而树干的负荷量就大。

原始先民为了渔猎、渡河需求,随手捡来了树干,用最原始的石锛、石凿等工具,将圆木一面剖平并挖成凹形,用树枝作为船桨划行,这就是最早的独木舟。

在浙江钱山漾、河姆渡、跨湖桥,福建连江,广东化州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独木舟或船桨。

特别是2011年跨湖桥遗址发现8 000年前的独木舟及其制作场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船和造船基地。

这艘独木舟长5.6米,宽0.52米,在独木舟两侧,遗存2把木桨,各长1.4米,宽分别为22厘米和16厘米,同《淮南子》古人“见窍木浮而知为舟”,与《舟赋》中“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的记载相吻合。

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直至1 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仍在沿用,出现了独木舟的复合型结构。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发现的8艘唐代沉船,其中一艘为一整棵巨大的香樟树而制成的独木舟,长10.05米,最大宽度近1.5米。

山东莱州发现的2艘独木舟,其中一艘保存较完整,是由一根独木挖凿而成,长6.6米;一艘却是由几段独木衔接而成的复合型结构,出土的两段独木总长7.1米,舟体最宽处1.05米。

早于1979年上海浦东川扬河发现的独木舟形木船,是较早发现的由独木舟向木帆船过度的复合型结构,它的发现在中国造船史,特别是独木舟向木板船的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川扬河独木舟形木船发现于川扬河开挖过程中,位于唐代捍海塘以东约1公里处的北蔡地段,即今沪南公路交叉口的陈家桥车站向东约1 000米,深距地表4.6米处。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补释十二则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补释十二则

①本篇所论简文均来源于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

②由于竹简编号具有页码性质,故不再标注页码。

本竹简释文系综合了诸家考释意见,具体可参考俞绍宏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校注》。

③本篇征引学者说,凡未加注者,均可参考俞绍宏、张青松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集释参考文献》。

一《竞公疟》①第9简释文:“营诳公退武夫,亚圣人,番浧藏笃。

”②学者诸说或读“营诳”,与文献中常见的“营惑”“营或”“荧惑”意思相近,意为迷惑、欺骗;或以为为“荧”之假借,意思为惑。

“退”或不破读;或疑读“内”或“纳”;或以为“退”意为贬退;或读“内”,即“纳”。

“武夫”或疑带有贬义;或以为指勇武的军人,代表着“武功”。

“亚”或读“恶”;或本字读,有“次”的意思;或以为《晏子春秋》有“恶贤”之说,“亚”读“恶”。

“圣人”或以为指品德、智慧最高的人,代表着“文治”。

“番”或读“播”,或训“播”为放,或以为“播”意为显露;或读“蕃”;或以为“番”意应近“藏”。

“浧”或读“盈”;或训“盈”为骄横、自满;或疑读“淫”,滥也;疑读“逞”,放纵、肆行。

“笃”学者解为敦厚、忠诚,诚笃、笃厚。

“播淫藏笃”或解为播其淫心,藏其笃行;或解为增加放纵,掩藏诚笃;或疑“番盈藏笃”是讲景公“厚籍敛”之事。

③今按读“营”“荧”均可。

古文字中“纳”一般用字形“内”“入”。

“退”可本字读,《说文》“却也”,简文中为使动用法,意思是齐景公使武夫们却步而且不敢进谏。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以下简称《上博简》)第五册《鬼神之明》简2“桀、受、幽、厉焚圣人,杀讦者”[1],“讦”学者或读“谏”,笔者读“焚”为“忿”,意为“愤”,与这里“恶”意近[2]。

《鬼神之明》篇简3又有“伍子胥者,天下之圣人也”[1]。

被桀、受、幽、厉所愤,被杀者多为睿智忠诚敢于直谏的至德之士,伍子胥也因直谏吴王而死,看来楚简中的“圣人”在有的情况下可指睿智耿直敢于死谏的高士。

对于那些武夫,略施威吓就可使其却步。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上海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水井

上海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水井

作者: 孙维昌
作者机构: 上海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农业考古
页码: 6-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上海;新石器;水井
摘要:上海先民已在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晚期,发明了水井。

水井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技术与方法,大大减少了对江河湖泊地表自然水资源的依赖,使人们可以到远离地表水的纵深地带定居生活。

水井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内容,是史前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具体体现。

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

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

作者: 譚其骧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2-10页
主题词: 上海地区;上海市;海陆变迁;新石器时代遗址;开发过程;里护塘;展览会;旧瀚海塘;淀山湖;考古工作
摘要: <正> 考古发现对研究一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上海市在1959年发现了青浦县淀山湖和上海县马桥镇俞塘村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引起有关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并由此展开了关于上海地区成陆年代问题的讨论。

当时我也曾对此有所论述,发表了《关于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和《再论关于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两文。

这两个遗址的发现确是很重要,但只能据以证明遗址所在的上海市西部地区成陆年代的下限,对研究东部地区的成陆年代并不发生作用。

从六十年代初至今十多年间,上海考古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除长江江口崇明岛等沙洲外,又广泛地进行了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古遗址和墓葬。

最近上海博物馆特将本市自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近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社等共同主办的199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揭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阅。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1、重庆丰都烟墩堡遗址时代:旧石器时代发掘地点:重庆市丰都县发掘单位:中国科学院三峡考古队简介:烟墩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出土标本1万余件,其中石制品1341件,以砾石为原料,主要采用锤击法打制而成,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这在中国南方旧石器一直中尚属首次发现。

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在认识南北工业传统间的关系方面具有桥梁作用,对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研究也提供了可供对比的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2、河南孟津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煤窑乡妯娌村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考古系、孟津县文管会简介:妯娌遗址位于河南省孟津黄河岸边,自仰韶晚期延续到龙山早期,居住区居北,墓葬区居南,窖穴区和制石工场居西。

墓葬多有生土二层台,发现有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多样,有黄河中游最大的石壁及三件形制相同、大小依序的陶铙形器等。

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挖掘和研究对王湾二期文化石器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1996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3、四川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时代:新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新津宝墩遗址(四川省成都新津县龙马乡宝墩村)、温江鱼袅村遗址(四川成都温江县万春镇鱼袅村、直隶村和报恩村)、郫县古城遗址(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古城乡古城村和梓路村)、都江堰芒城遗址(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乡芒城村)、崇州双河遗址(四川省崇州市上元乡芒城村)、紫竹遗址(四川省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发掘单位: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指分布于成都市的新津宝墩遗址、温江鱼凫村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以及紫竹等6 处古城,面积在 11 - 60 万平方米不等。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pdf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pdf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pdf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文献,总数约为1200余支,文字总数高达35000余字。

这些竹简文献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宗教、军事、教育、政论、音乐、文字学等多个领域,是极为珍贵的佚书,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等领域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这批战国竹书的发现有着颇为戏剧性的经历。

1994年春,在香港古玩市场陆续出现了这些竹简,之后陆续被运到上海博物馆。

经过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高精度测试,证实这些竹简属于战国后期,被学术界公认为国之重宝,具有震撼性的考古发现。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等儒家经典,以及《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甲乙篇)、《昔者君老》等文献。

其中,《孔子诗论》对于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缁衣》则是一篇讨论人性的文章,体现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民之父母》、《子羔》等文献则涉及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话题,展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

此外,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阴阳家的文献,如《鬼神之明》和《融师有成氏》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和阴阳五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学术界揭示了一批失传已久的古籍,对于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批竹简文献的字迹端雅秀美,行款疏密得宜,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海考古出土的霞帔坠饰

上海考古出土的霞帔坠饰

上海考古出土的霞帔坠饰
何继英
【期刊名称】《上海文博论丛》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lt;正&gt; 上海地区出土霞帔坠饰在上海地区宋代和明代墓葬中,曾出土多件霞帔坠饰。

宝山区月浦乡南宋宝庆二年(1226)下葬的谭思通夫人墓中,发现1件银鎏金交颈鸳鸯荷纹鸡心形坠,由两块银片锤打而成,中空,正反两面均镂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何继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5
【相关文献】
1.公众考古学背景中的上海远古文明——读《实证上海史——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考古上海》 [J], 张童心;董文兵;
2.上海考古出土古船 [J], 何继英
3.上海松江佘山出土明代玉雕嵌饰 [J], 宋佩莉
4.满城汉墓出土的镶翡翠饰应为镶玉饰 [J], 常素霞
5.基于数据库数据挖掘背景下的红山考古学文化和良渚考古学文化出土玉器的对比[J], 肖鑫;王恒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历史博物馆著名展品介绍

上海历史博物馆著名展品介绍

上海历史博物馆著名展品介绍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历史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和展品。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著名展品,通过对这些展品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上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一、《大报恩寺石刻》《大报恩寺石刻》是上海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

这块石刻出土于上海市自贸区的大报恩寺,是一部保存完好的佛教经文。

石刻上刻有“大报恩寺经藏”的字样,经文内容是《佛说功德经》。

这块石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经过专家研究,确认为宋代的作品。

这块石刻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还在于其艺术价值。

石刻上的文字整齐清晰,线条流畅,显示出当时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

这块石刻的出土,为研究南朝史和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二、《上海当代艺术研究院馆藏画作》上海当代艺术研究院是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重要分馆,馆内收藏了大量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上海当代艺术研究院馆藏画作》。

这些画作涵盖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上海艺术发展历程,包括了绘画、书法、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画作的题材和风格各异,反映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变迁。

画家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变化,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

三、《上海外滩模型》上海外滩是上海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上海历史博物馆的代表性展品之一。

上海外滩模型是馆内最大的一件展品,它模拟了外滩的建筑和风貌,展现了上海近代城市的发展进程。

这个模型以1:100的比例建造,模拟了外滩的建筑群、黄浦江的船只以及著名的海关大楼等标志性建筑。

这个模型体现了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同时还反映了上海近代城市的历史和变迁。

游客可以通过观看这个模型,了解上海城市的发展进程,感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魅力。

四、《上海邮票珍藏》邮票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上海邮票,展示了上海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考古学参考文献

考古学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考古学理论方法概述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进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文物出版社2005年。

[加]炊格尔(Trigger,B.)著;蒋祖棣、刘英译:《时间与传统》,三联出版社1991年。

[英]丹尼尔(Daniel,G.)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

第二部分中国考古学一、旧石器时代考古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吕遵谔主编:《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4年。

张之恒、黄剑秋、吴建民:《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年。

佟柱臣:《新石器研究》(上下册)。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A.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

严文明:《中国文明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文物》,1987年第3期;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和思考》,《文物》,1999年第10期。

安志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

中国考古文献目录整理

中国考古文献目录整理

出自考古文献目录1949-1966货币著录《川陕省苏维埃时期的银币》成恩元著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编辑出版1953.7 (是研究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省苏维埃政权壹圆银币之专书。

全书分材料的范围和来源、川陕省苏维埃一元银币的种类和川陕省苏维埃银币的初步统计三部分。

详细分析川陕省苏维埃壹圆银币的铸造因由、版别分析比较和见存数量)1954。

6再版本。

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群联出版社1954年10月出版;又: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重版。

(此书有三种版本1954.10 上海群联书店初版1958.11 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版1965.11 上海人民出版社增订版1988年重订版。

)书评:评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李瑚《新建社》1955年8期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王毓铨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7月16开,文122页,图版34页书评: 王毓铨著《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邵友诚《考古通讯》1958年7期,98-101页《中国近代货币史》魏建猷著1955.6 上群联出版社出版1986.6 黄山书社再版修订本(内容分为九章,对近代银两制度、制钱制度、太平天国币制、晚清币制变革、近代外国银元流入、银元制度、铜元制度以及信用货币等问题,均作详细论述)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王毓铨著1957.7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前言》《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布钱上》《布钱下》《刀货》《圜钱》《布刀圜钱的货币单位》《楚国的货币—爰金》《蚁鼻钱》《铸钱权》《结束语》共10章根据出土的古钱币、各地考古报告和历代钱币谱录、详细分析古代货币之起源、变化、形制、文字及分布区域、单位就和重量,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所起之作用,并论述战国末年圜钱和秦国货币制度、货币专属政策等。

)199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著有修订本将原名改为《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古钱考略钱无咎湖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大32开,文48页,插图16页(著者以见藏之古钱币如书,分为12节引述,间附有钱图做参考。

第二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第二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第二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一)写本抄本1.圣政记十二卷明宋濂撰明抄本上海图书馆2.逊国君纪钞二卷臣事钞六卷明郑晓撰明抄本上海图书馆3.金匮要略方三卷汉张机撰晋王叔和辑宋林亿诠次明洪武二十八年吴迁抄本徐乃昌题识上海图书馆4.极玄集一卷唐姚合辑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上海图书馆5.剡溪诗话一卷宋高似孙撰明正德十二年俞弁抄本上海图书馆6.周易集传八卷元龙仁夫撰清影元抄本清盛百二跋上海图书馆7.中兴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宋陈骙撰清钱氏潜研堂抄本程祖庆、杨守敬、叶德辉、于省吾、余嘉锡跋上海图书馆8.韩非子二十卷清影宋抄本清顾广圻跋上海图书馆9.李商隐诗集三卷唐李商隐撰清影宋抄本徐乃昌题识上海图书馆10.徐公文集三十卷宋徐铉撰清影宋抄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稿本11.文徵明诗文稿一卷明文徵明撰手稿本清文含跋周道振跋上海图书馆12.南禺书画目一卷明丰坊辑手稿本清张廷济跋上海图书馆13.文三桥诗稿不分卷明文彭撰手稿本清赵文麟、陈宗元跋上海图书馆14.安希范游记一卷明安希范撰手稿本缪荃孙、朱祖谋、孙毓修跋上海图书馆15.毛诗通义十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撰手稿本清陈钟英跋上海图书馆16.归玄恭先生未刻稿一卷清归庄撰手稿本潘承弼跋上海图书馆17.德藻堂诗集一卷清曹溶撰手稿本清李因笃批校并跋清张廷济、郭麐跋上海图书馆18.安雅堂诗不分卷清宋琬撰稿本上海图书馆19.彭氏旧闻录一卷太仆行略一卷清彭孙贻撰手稿本清□世鉴题识上海图书馆20.卜居集一卷清顾苓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21.苇间诗稿不分卷清姜宸英撰手稿本邓实跋上海图书馆22.恽南田诗稿一卷清恽格撰手稿本清孙原湘跋上海图书馆23.南斋日记不分卷清查慎行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24.睫巢集三卷清李锴撰手稿本清韩应陛跋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25.周易本义辨证五卷附录一卷清惠栋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26.学福斋诗文集清沈大成撰稿本潘承弼跋上海图书馆27.李义山文集笺注六卷唐李商隐撰清吴兆宜笺手稿本清叶乃溱跋上海图书馆28.全宋诗话十二卷清孙涛辑稿本清施嵩跋上海图书馆29.碑版异文录不分卷清梁同书撰手稿本清翁同龢跋上海图书馆30.读相台五经随笔二卷清周广业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1.尺苑不分卷清吴骞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2.古今乐府声律源流考一卷清吴骞辑稿本上海图书馆33.兔床山人手写诗草一卷清吴骞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4.墨子校记不分卷清翁方纲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5.石鼓考六卷附一卷清翁方纲撰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36.山静居文稿不分卷清方薰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7.厉樊榭年谱一卷附樊榭山房集目录清朱文藻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38.章实斋稿不分卷清章学诚撰稿本上海图书馆39.秋室我闻录一卷清余集撰手稿本清沈庆云跋上海图书馆40.与稽斋丛稿十六卷曼香词四卷清吴翌凤撰手稿本清李詳、蒯光典、潘承弼跋上海图书馆41.历代帝王统系考八卷清吴翌凤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2.更生斋诗□卷清洪亮吉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3.竹崦盦金石目录不分卷清赵魏撰手稿本清江凤彝校并跋上海图书馆44.恒言广证六卷清陈鳣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5.惕甫未定稿不分卷清王芑孙撰手稿本[存五卷六至十] 上海图书馆46.俦游纪胜不分卷清钱泳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7.段氏说文注订八卷清钮树玉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8.秦敦夫笔录二卷清秦恩复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49.韩非子校正不分卷清朱锡庚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0.忆书六卷清焦循撰手稿本清赵之谦跋上海图书馆51.里堂书跋二卷清焦循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2.韩诗遗说二卷订讹一卷清臧庸撰稿本上海图书馆53.全上古三代文八卷全秦文一卷清彭兆荪辑手稿本文素松、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54.张叔未先生题跋不分卷清张廷济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5.骚赋杂文不分卷清丁履恒辑稿本秦更年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56.悔庵学文八卷清严元照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7.玉壶山人词稿一卷泖东夏课一卷清改琦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8.汉书疏证二十卷后汉书疏证二十卷清沈钦韩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59.苏文忠诗集补正不分卷清沈钦韩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60.安吴四稿清包世臣撰手稿本傅增湘跋俞明谦校并题签张伯英跋并题签上海图书馆61.焦山周鼎解不分卷清徐同柏撰手稿本清沈濤、馬瑞辰跋上海图书馆62.石经阁集九种清冯登府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63.衎石斋杂记不分卷清钱仪吉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64.齐鲁韩三家诗释十四卷三家诗疑一卷三家诗源流一卷清朱士端撰稿本上海图书馆65.汪刻繫传考正四卷清王筠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66.青山诗选六卷清桂超万、刘瑞芬辑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67.简学斋诗一卷清陈沆撰手稿本清魏源、龚自珍、吴嵩梁、包世臣批并跋清董桂敷、贺长龄、黄平黼、黄修存批,清汪正鋆、汪正荣、黄之骧、潘曾莹、陶澍、姚学塽、陆献跋上海图书馆68.粤海即事诗一卷清林则徐撰手稿本沈黻清跋上海图书馆69.闲心静居校书笔记三卷清钱泰吉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70.诗集传附释一卷清丁晏撰手稿本上海图书馆71.颐志斋碑帖叙录一卷清丁晏撰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72.待访碑目不分卷清吴式芬撰手稿本吴重熹题识上海图书馆73.积学斋藏善本书目四卷徐乃昌撰手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74.积学斋书目不分卷徐乃昌撰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75.积学斋藏詞目录八卷徐乃昌撰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刻本宋刻本76.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存一卷三]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77.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存九叶卷一第十五、十六叶、卷三第十、十五、十六叶、卷四第四、五、十三、十四叶] 复旦大学图书馆78.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一卷唐释惠然辑宋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79.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宋朱熹撰宋咸淳元年建安书院刻元明递修本[存一卷八十七] 沈曾植题识复旦大学图书馆元刻本80.附释音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等疏唐陆德明释文元刻明递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81.仪礼十七卷仪礼图十七卷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元余志安勤有堂刻本[存七卷仪礼卷一叶一至四、仪礼图卷一叶五至十一、卷二至六] 上海博物馆82.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毛晃增注毛居正重增元刻本[存一卷四] 上海博物馆83.通志二百卷宋郑樵撰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递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84.通志二百卷宋郑樵撰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递修本[存一卷五十四]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85.通鉴总类二十卷宋沈枢辑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存一卷三]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86.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元泰定元年西湖书院刻元明递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87.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上海博物馆88.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宋徐居仁编次宋黄鹤补注年谱一卷宋黄鹤撰元至正七年潘屏山圭山书院刻广勤书堂印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89.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郭茂倩辑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 [存二卷三十九至四十] 复旦大学图书馆90.国朝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元苏天锡辑元至元至正间西湖书院刻明递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明刻本91.五经集注一百十五卷明嘉靖四十三年黄希宪、徐节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92.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明嘉靖十四年苏献可通津草堂刻本上海图书公司93.文公家礼仪节八卷明丘浚辑明正德十二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94.唐荆川先生编纂左氏始末十二卷明唐顺之撰明嘉靖四十一年唐氏家塾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95.春秋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96.春秋集注三十卷首一卷宋胡安国撰宋林尧叟音注明嘉靖三十年倪淑刻万历二十三年倪甫英、倪家胤重修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97.四书人物考四十卷明薛应旂撰明嘉靖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98.尔雅三卷晋郭璞注明嘉靖十七年吴元恭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99.尔雅翼三十二卷宋罗愿撰明正德十四年罗文殊刻本[存八卷八至十五] 复旦大学图书馆100.汉隶分韵七卷明正德十一年刻本上海博物馆101.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02.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六至七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03.韵经五卷明张之象撰明嘉靖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104.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汪谅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05.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辑明万历二年至四年凌稚隆刻本清萧梦松跋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106.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正统八至十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07.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嘉靖南京国子监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108.后汉书九十卷刘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明嘉靖汪文盛等刻本邓邦述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09.南唐书三十卷宋马令撰明嘉靖二十九年顾汝达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10.宋史新编二百卷明柯维骐撰明嘉靖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11.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嘉靖八年南京国子监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112.元史二百十卷目录二卷明宋濂等撰明洪武三年内府刻嘉靖九年、十年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13.少微先生资治通鉴节要二十卷外纪节要五卷首一卷宋江挚撰四明先生续资治通鉴节要二十卷明张光启撰明刘剡辑明嘉靖十六年至二十四年刘弘毅慎独斋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14.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明商辂等撰明周德恭发明明张时泰广义明正德元年清江堂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15.续资治通鉴六十四卷明王宗沐撰明隆庆五年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16.历代通鉴纂要九十二卷明李东阳、刘机等编纂明正德二年内府刻本[卷六十三至七十七抄配] 复旦大学图书馆117.两汉纪六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黄姬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18.两汉纪六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黄姬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19.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明天顺游明刻本[存二卷十七、十八] 上海博物馆120.国语二十一卷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金李泽远堂刻本[存九卷一至九]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21.国语二十一卷吴韦昭注补音三卷宋宋庠撰明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22.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元戈直集论明成化元年内府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23.关中奏议全集十八卷明杨一清撰明嘉靖二十九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24.祗役纪略八卷明赵文华撰明刻本上海博物馆125.历代臣鉴三十七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明宣德元年内府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26.国琛集二卷明唐枢撰明嘉靖刻木钟台集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27.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撰明嘉靖二十一年洪富刻三十七年黄日敬重修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28.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卷首一卷宋吕祖谦编明正德十一年刘弘毅慎独斋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29.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卷首一卷宋吕祖谦编明正德十一年刘弘毅慎独斋刻正德十三年李坚修补印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30.新集分类通鉴不分卷明弘治十二年施槃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31.两汉博文十二卷宋杨侃辑明嘉靖三十七年黄鲁曾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32.大明一统志九十卷明李贤等修明天顺五年内府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33.今古舆地图三卷明沈定之吴国辅等撰明崇祯十六年刻朱墨套印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34.[弘治]徽州府志十二卷明彭泽、江舜民纂修明弘治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35.齐乘六卷元于钦撰释音一卷元于潜撰明嘉靖四十三年杜思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36.[嘉靖]陕西通志四十卷明赵廷瑞、马理纂修明嘉靖二十一年刻二十六年增修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37.[隆庆]华州志二十四卷明李可久张光孝纂修明隆庆刻万历增修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38.[弘治]八闽通志八十七卷明陈道修明黄仲昭纂明弘治间刻本[存九卷二十二至三十] 复旦大学图书馆139.中吴纪闻六卷宋龚明之撰明弘治七年严春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40.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明正德十一年至十四年刘洪慎独斋刻十六年重修本[卷二十、一百七十三、二百五十一、二百八十五、三百十二、三百三十有部分抄配] 复旦大学图书馆141.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明嘉靖三年司礼监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42.经籍考七十六卷元马端临撰明弘治九年黃仲昭、張汝舟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43.大明律释义三十卷明应槚辑明嘉靖三十一年广东布政使司刻本上海图书馆144.金石古文十四卷明杨慎辑明嘉靖三十三年孙昭、李懿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45.东莱先生音注唐鉴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宋吕祖谦注明弘治十年吕镗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46.史钺二十卷明晏璧撰明弘治十五年刘祥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47.六子书六十卷明顾春辑明嘉靖十二年顾春世德堂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48.六子书六种六十卷明顾春辑明嘉靖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49.盐铁论十卷汉桓宽撰明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50.刘向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明嘉靖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51.中说十卷宋阮逸注明嘉靖十二年顾春世德堂刻六子书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52.中说考七卷明崔铣撰明河汾书院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53.二程子抄释十卷明吕柟撰明嘉靖五年邓诰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54.晦庵先生语录类要十八卷宋叶士龙辑明成化六年韩俨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55.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宋真德秀撰明初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明初刻本156.圣学心法四卷明成祖朱棣撰明永乐七年内府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57.性理大全书七十卷明胡广等撰明永乐十三年内府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58.纪效新书十八卷首一卷明戚继光撰明隆庆刻本上海图书馆159.保婴金镜录一卷明薛己撰明嘉靖刻家居医录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0.新刊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唐王冰注宋林亿等校正宋孙兆改误明成化十年鳌峰熊宗立种德堂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61.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宋史崧音释明赵府居敬堂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2.医垒元戎十二卷元王好古撰明嘉靖二十二年顾遂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3.东垣先生此事难知集二卷元王好古撰明嘉靖八年辽藩朱宠瀼梅南书屋刻东垣十书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64.新刊医家必用类选四卷明孙应奎辑明嘉靖三十二年自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5.急救良方二卷明張時徹辑明嘉靖二十九年自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66.摄生众妙方十一卷明张时徹辑明隆庆三年衡府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67.医经大旨八卷明贺岳撰明嘉靖余氏敬贤堂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8.全幼心鉴四卷明寇平撰明成化四年刻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169.臞仙神奇秘谱三卷明朱权辑明洪熙元年刻本上海图书馆170.程氏墨苑十三卷明程大约撰人文爵里九卷明万历程氏滋兰堂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71.东坡先生志林集一卷宋苏轼撰明弘治十四年无锡华珵刻百川学海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72.震泽长语二卷明王鏊辑明嘉靖十六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73.野客丛书三十卷野老纪闻一卷宋王楙撰明嘉靖四十一年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74.世说新语三卷刘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75.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明成化十一年江泝刻本[存三叶卷九第二至四叶] 复旦大学图书馆176.何氏语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撰明嘉靖三十年1551清森阁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77.自警编九卷宋赵善璙辑明嘉靖十九年冯时雍薇垣精舍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78.穆天子传六卷晋郭璞注明范钦天一阁刻范氏奇书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79.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嘉靖六至七年胡缵宗、陆采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80.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嘉靖六至七年胡缵宗、陆采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81.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撰明嘉靖刻本[前序、目录叶一至二、卷一百叶九至十配明嘉靖二十八年平阳府刻本]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182.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撰明嘉靖十年安国桂坡馆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83.锦绣万花谷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明嘉靖十四年徽藩崇古书院刻本上海图书公司184.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明嘉靖十五年秦汴绣石书堂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85.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宋祝穆辑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元富大用辑明嘉靖四十年书林杨归仁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86.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宋章如愚辑明正德三年至十三年刘洪慎独书斋刻十六年重修本[前集卷一至十八为抄配] 复旦大学图书馆187.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宋谢维新辑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宋虞载辑明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夏相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88.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辑元阴中夫注明弘治六年刘氏日新书堂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89.诗学集成押韵渊海二十卷元严毅辑明初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90.神僧传九卷明朱棣撰明嘉靖西天竺青河髮僧杭州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91.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明成化十一年吴原明刻本[存二卷楚辞后语卷一、六] 复旦大学图书馆192.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反离骚一卷汉扬雄撰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93.贾长沙集十卷汉贾谊撰明成化十九年乔缙刻本傅增湘跋上海图书馆194.陶靖节集十卷晋陶潜撰宋汤汉等笺注总论一卷明嘉靖二十五年蒋孝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95.沈佺期集二卷唐沈佺期撰明嘉靖三十一年黄埻刻十二家唐诗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96.唐刘随州诗集十一卷唐刘长卿撰明嘉靖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197.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明正德十五年刘氏安正书堂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98.李翰林集三十卷唐李白撰明正德八年鲍松刻李杜全集本复旦大学图书馆199.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宋黄鹤补注附录一卷明嘉靖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唐杜甫撰宋黄鹤补注明嘉靖十五年玉几山人刻本上海图书公司201.杜律五七言四卷明嘉靖龚雷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2.杜工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年谱一卷宋赵子栎撰明正德八年鲍松刻李杜全集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03.韩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遗集一卷唐韩愈撰集传一卷明嘉靖三十五年莫如士刻韩柳文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4.韩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遗集一卷唐韩愈撰集传一卷明嘉靖三十五年莫如士刻韩柳文本上海图书公司205.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唐韩愈撰宋朱熹考异宋王伯大音释明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06.安阳集五十卷宋韩琦撰别录三卷宋王岩叟撰遗事一卷宋强至撰忠献韩魏王家传十卷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7.安阳集五十卷宋韩琦撰别録三卷宋王岩叟撰遗事一卷宋强至撰忠献韩魏王家传十卷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208.司马文正公集略三十一卷诗集七卷宋司马光撰明嘉靖十八年俞文峰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9.南丰先生元丰类藁五十卷宋曾巩撰续附一卷明成化八年南丰县刻递修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210.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宋文彦博撰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本[卷二十八第三至九叶补抄]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11.欧阳先生文粹二十卷宋欧阳修撰宋陈亮辑遗粹十卷宋欧阳修撰明郭云鹏辑明嘉靖二十六年郭云鹏宝善堂刻本[存二十五卷文粹卷一至二十,遺粹卷一至卷五]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12.晦庵文抄七卷诗抄一卷宋朱熹撰明吴讷辑明成化十八年周凤等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13.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宋文天祥撰明嘉靖三十九年张元谕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14.圭斋文集十六卷元欧阳玄撰明成化七年刘釪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15.倪云林先生诗集六卷附录一卷元倪瓒撰明天顺四年蹇曦刻本沈曾植跋上海图书馆216.铁崖先生古乐府十六卷元杨维桢撰明成化五年刘傚刻本上海图书馆217.铁崖先生古乐府十六卷元杨维桢撰明成化五年刘傚刻明修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18.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明刘基撰明正德十四年林富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19.清江贝先生文集三十卷诗集十卷诗馀一卷明贝琼撰明洪武刻本上海图书馆220.蚓竅集十卷全庵记一卷明管时敏撰明丁鹤年评明周子冶撰明永乐元年楚藩刻本四库底本上海图书馆221.逊志斋集二十四卷明方孝孺撰附录一卷明正德十五年顾璘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22.怀麓堂诗续藁四卷明李东阳撰明正德十二年张汝立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23.匏翁家藏集七十七卷补遗一卷明吴宽撰明正德三年吴奭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224.震泽先生集三十六卷明王鏊撰明嘉靖十五年刻万历印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25.空同先生集六十三卷明李梦阳撰明嘉靖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26.边华泉集八卷明边贡撰明刘天民辑明嘉靖十七年司马鲁瞻刻本上海师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考古文献
发掘简报
综述
上海市文物报告委员会:《上海市松江青浦两县古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9期
黄宣佩等:《上海市松江县汤庙村古遗址调查》,《考古》1963年1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县的古文化遗址和西汉墓》,《考古》1965年4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县戚家墩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3年1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松江县汤庙村遗址》,《考古》1985年7期
上海博物馆:《上海福泉山唐宋墓》,《考古》1986年2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浦县金山坟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7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87年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的发掘》,《考古》1992年3期
上海市文物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遗址1993-1995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997年2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上海市松江县姚家圈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9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青浦区寺前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10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奉贤县江海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10期
新石器时代
康捷:《上海淀山湖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考古》1959年6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上海县马桥俞塘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60年3期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松江县广富林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探》,《考古》1962年9期黄宣佩等:《上海青浦县发现千步村遗址》,《考古》1963年3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62年2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马桥遗址第一、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78年1期
黄宣佩等:《青浦县崧泽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1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青浦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遗存》,《考古学报》1990年3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
10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
2002年10期
夏商周
黄宣佩:《上海市嘉定县外冈古墓清理》,《考古》1959年12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县重固战国墓》,《考古》1988年8期
周丽娟:《上海青浦福泉山发现一座战国墓》,《考古》2003年11期
秦汉
黄宣佩等:《上海市青浦县骆驼墩汉墓发掘》,《考古》1959年12期
孙维昌:《上海市松江县佘山汉墓清理》,《考古》1962年5期
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8期
隋唐五代
上海博物馆:《上海市郊上海县唐墓》,《考古》1984年7期
宋及以后
沈令昕等:《上海西郊朱行乡发现宋墓》,《考古》1959年2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卢湾区明潘氏墓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8期
黄宣佩:《上海宋墓》,《考古》1962年8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郊明墓清理简报》,《考古》1963年11期
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松江县兴圣寺塔地宫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12期
上海博物馆:《上海浦东明陆氏墓记述》,《考古》1985年6期
王世杰:《上海奉贤县冯桥宋井的清理》,《考古》1997年5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青浦区塘郁元明时期码头遗址》,《考古》2002年10期
袁靖等:《上海市马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97年2期
洪雪晴:《马桥遗址植硅石分析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2期
洪雪晴:《马桥遗址井、坑地球化学分析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2期
陈尧成等:《上海市马桥遗址原始瓷、印纹陶科学鉴定》,《考古学报》1997年2期
宋建:《关于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几个问题》,《考古》2000年11期
宋建:《上海考古的世纪回顾与展望》,《考古》2002年10期
黄宣佩、吴桂芳、杨家:《从考古发现谈上海成陆年代及港口发展》,《文物》1976年第11
期。

王开发等:《崧泽遗址的孢粉分析研究》,《考古学报》1980年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