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之我见
深化改革之我见
深化改革之我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今天的时代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人均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今天的中国也处在一个既得利益群体依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年代。
也在今天,改革,在35年之后,又一次成为了各界的共识。
在35年前,改革取代了革命成为了人民生活中的主旋律,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如果我们再不改革开放,中国就会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边,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人民抛弃。
正如小平同志所言:“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十分清楚明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我国既然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
这样的改革,不是小修小补。
这样的改革,不可能没有阻力、没有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
但是它又不同于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那种革命,而是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使党保持先进、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革命。
教育改革之我见
教育改革之我见作者:王爱娟来源:《中国当代教师》2013年第05期[摘要]对于教育改革,作为管理者要创设条件促进教师走进改造,而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适应新形势下不同的变革,同时要在实践中辨析哪些改革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的,从而在不断的前行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学风格。
[关键词]教育改革;理念;实践;辩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实践者,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改革的进程。
然而,现实中使很多教师厌烦教育改革,甚至拒绝改革。
我想从我自身的改变,来谈一谈自己对教育改革的一些真实感悟!1 正确对待教育改革何为“改革”?辞海条里是这样解释的: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含义是指: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既然是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原来合理的东西也会变成不合理的。
所以改革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是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教育改革亦是如此。
但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固有的习惯被打破都会觉得不适应,所以每次提到改革,有些老师都会因为改变了自己固有的习惯,而不自觉的站到改革的对立面去。
还有的老师满足于以往的经验,总是自认为自己是老教师,不需要再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了,长久的固步自封导致观念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无法和学生很好的沟通交流,。
本人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味地抱怨学生、抱怨学校,自己疲于奔命却不见成绩,就是因为他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而教育改革,正是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充分的调查、严密的论证,在进行区域试验后推广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所以,对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即使不能一下子完全接受,也不能还没验证就一棒子把它打死。
而是应该静心学习改革的理念,在教学中尝试探索性地运用这种新的理念,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再通过不断的学习、辨析来推敲是改革中存在误区还是我们对改革理解的不到位,抱着这样科学的态度,我们才能有资格来评判改革的利弊,才能有理有据的展开讨论,才最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
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当代中国,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依然顶风违纪,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只能留于形式,绝对也不可能有实质性进展。
首先谈谈教育改革。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教育发展几乎没有新的举措。
新课程改革虽然像一夜春风,吹开了荒芜多年的教育沃原,然而没有完备制度保障体系,缺乏得力的落实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素质教育规划,所以,素质教育的推行只能是标语口号,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亦不足为奇。
其次看看教师角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原本是不争的事实。
可偏偏有人站出来质疑,说教师是导演、是参与者,还美其名曰“教师下苦海,学生驾轻舟”,真是矛盾之极。
于是乎自学、合作、探究、交流,甚至有人干脆强赶鸭子上架,把学生推上讲台滥竽充数,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课堂乱成一锅粥。
其实教师并不轻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还要组织课堂,研修啊、学习啊、观摩啊,忙得焦头烂额,素质教育不见,学习培训之风甚盛。
再说说职称评定。
任何一种不与工龄和业绩相挂钩的职评制度,其结果都是可以预见的。
走关系、开后门、投机钻营的职评风扼杀了多少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尚实干、重实效的好老师啊!因为职评,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遭受严重挫伤。
最后瞧瞧我们的孩子。
新课标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个体”,然而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单纯注重分数的现象从未改变。
学生们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每天急匆匆的起床、急匆匆的上课、急匆匆的吃放、急匆匆的睡觉,校园里很少看到悠闲漫步,幸福徜徉的画面了,一个缺乏幸福感的学生,怎能幸福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啊!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海选,让学生们只记得方式和目的,且一个个面无表情,这和明朝的锦衣卫有何两样啊!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不能及时割除当前教育现状的弊端,少年中国说只能是瞎说,少年中国梦只能是白日梦!所以,我期待,素质教育的大潮一定涌动起来,中国教育现状一定到得彻底改观,各位亲们,有同感的赞一个!。
深化教育改革个人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个人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在参与和研究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首先,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求。
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其次,教育改革要注重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另外,教育改革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教育改革要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培训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高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
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激励优秀教师,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最后,教育改革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同时,学校也要给予家长更多的参与和反馈机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作为出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深入,三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瑕疵,我们还有几亿的贫困农民,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中之重,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来看待,我们的改革开放总体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也今非昔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取代了落后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全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我们可以数据上清楚的看到: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
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
到2005年,我国GDP 已经连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跃居第四;相应地,我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5.5%。
个人总结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之处:(1)首先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我们逐步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大国,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以加入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但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弊端,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重点;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差距巨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更不是我们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师之我见
观 和 世 界观 。
走 出去 ,请进来 ,在活动 中对学 生进行教 育 ,让学 生在实
2从整个学习的过程来看 ,教师应成为探 究学 习 践活动 中得到锻炼与 发展 。 的合作者 5从教 育发展的趋势来看 ,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长 。这就 意味着上课 时教师 不再一味地传 授知识 ,而要成 结 合学生实 际和教 学 内容 的特 点 ,创造 性地应用 不 同的教
为学生学 习的合作者 ,成为合作 学习 的助 手 。所 以教师应 学方 法 ,努 力形成 自己的特色 和风格 。因为只有 这样才 能 “ 摆正位子 ,放 下架 子,不能再 以高高在上 的权威形象 出 提高新课程 的教学效果 ,为新课标 的实施作 出贡献 。
在传 统 教育 中 ,教 师 总是 充 当教 学 中心 和权 威 的角 创 新 教育 是 素质 教育 的中 心环 节 ,要 培养 适 应2 世 1 色 ,缺 乏对 学生应有 的关爱和 尊重 ,缺 乏与学生在 教学过 纪 的创 新人 才 ,没有 具备创 新教育能 力的教师 是不行 的。
程 中 的 互 动 合 作 。 新 课 程 要 求 教 师 在 角 色 上 做 一 系 列 的 同 时 , 新 课 程 的 “ ” 有 多 种 含 义 , 其 中 之 一 就 是 “ 新 创
付 出 爱心 是 当 好 教 师 的 关 键 和 前 提 。教 师 只 有 关 心 、
“ ”在校 园中,学生 也是 “ 耳不 闻窗外事 ,一 心只读 关 两
圣贤书 ”,题海 战术 、应试教育一度盛行 。 商 品经 济 、 网络社 会 、全 球 一体 化 正 不 断冲击 和 渗 透着 校 园,学校正越 来越广 泛地 同社 区发生越来 越多 的联
教育改革之我见
教育水平 的领 导者 , 里应 外和 , 造成 教育 的失败 。共 产成功, 分配不 公; 双生接代 , 独生 当道 。 民之父 母 , 空一庙 ; 末倒 假 本
置 , 革 重要 。 改
不重美 , 精英是才 华。” 是值得探讨的大 这
问题 。
三、 教育制度应树立全 民扫盲普 及的
中 国 的教 育 改 革 , 定 要 注 意 两 个 人 一 的 教 育 思 想 , 一 个 是 郭 沫 若 先 生 的 著 作 《 鸦》 我 大 早 起 , 在 人 家 屋 角 头上 , 乌 “ 站 吖 吖 的 蹄 , 家 讨 怨 我 , 我 不 吉 利 。 两 个 人 说 赤 足 的, J , J L 打架 完 了 还共 同筑 烂 坭 的小 , 避 难 , 有“ 死 一 生人 尚在 , 灾 八 难 志 故 九 三 育 改 革 教 材 , 墙填 沟 的 伟 大 工 程 自然 竣 折 工 , 显 得 公 平 正 义 无微 不至 。 更 中 国文 字 是 方 块 字 , 四角 圈 点 产 生 音
压 力 自然 就轻松 , 文化教育 改革 , 响市 影
教 育 改 革 之 我 见
口 邱 子 万
( 川 大竹 县 诗 词 学 会 , 川 大 竹 四 四 650) 3 10
场 公平正义 , 是共产社会的天然美景 。 就
从 上面 四 点看 , 有 的 是我 的 历 程 , 也 有 的是 我 的坐 井 观 天 的想 法 , 为 我 没 有 因 进 过 大 专 院校 , 以只 能 从 改 则 思 变 说 法 所
—
—
—
—
●
—
_
—
—
—
—
—
—
—
H
_
—
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教育体制
姓名:林子愉学号:20151114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教育体制之我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
良好的教育推动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这些年,教育已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中国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那么当今的中国教育,是怎样的面貌?而又是什么,使钱学森提出了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中国的各大全会和党的会议总是给我们的教育下了如下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条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科学地处理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遵循教育规律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继承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科学地处理了教育规模扩张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文字晦涩难懂,但仿佛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下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往往就是因为歌功颂德常使我们忽略其中的种种不足之处,使我们前进的脚步放慢了。
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韩寒凭借作品《穿着棉袄洗澡》获得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
他写道:“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
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
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
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
”他的文章,有趣而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中国当今的应试教育制度,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应该培养全才,还是培养专才的思考。
事实上,因为是所谓的“偏才”而主动或被动离开学校的并不罕见。
比如韩寒,连续两届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项,却因为连续两年期末考挂科七门而退学。
新课改之我见
首先 , 中国 的教育 家们不 断提 出要给 学生减 负 , 要全面 实行素 质教育 , 是令所 有学 生振奋 的消 息 , 也让在 繁 重 这 这 学业 里摸爬 滚 打 的学生看 到 了中国教 育 的希望 。也许 在不
另 一种眼 光看 自己 , 新能 力的培 养 , 创 既重视 教师 的主导地 位, 发挥 教师在 教学 过程 中的指 导作用 , 又突 出学 生的 主体 地位 , 发挥 学 生在学 习中 的主 体地位 和作 用 , 使学 生在 良好
的学 生氛 围中 , 不断增 强创 新意识 , 高创 新能力 。 提
是 不现 实的 。这需 要漫长 的过 程 , 间不免会 有许 多不顺 与 期 艰辛 , 而种种 困难 是需要 国家 与人 民一 同克服 , 不要 把这 当
自从我 上初 中以来 , 不断 有课改 的消 息传来 , 中有课 其 本改革 , 学课就此 出现 了; 科 还有 中考记分制度 的改变 , 总 从“ 分值” 改成“ 置值”现 如今 又来 了一次课本 改革 , 学课本 位 ; 科 才崭露 头角就 被掐熄 了, 还是 回归 了以前 的老 课本 ; 近又 最 要 改成学分制教学 , 这是 中国教育制度在 向国际接轨 的过渡,
应课 改要求 , 动课 改发展 。在不懈 地努 力后 , 师与 学生 推 老 良好 的关系 , 互动 、 利 、 互 互惠 , 为学生 开发潜 力 , 这 培养健康 身心 奠定 了基础 , 这就 是课 改给孩 子们带 来的好 处 。
意的 出发 点都是好 的 , 是想 帮助现 在 的孩子 们 , 或是使 中 国
我们不 用再被 高考 的巨轮压得 踹不过气 , 而是 自由呼 吸青春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发布时间:2021-06-03T05:48:11.08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黄娜娣[导读] 基础教育改革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落实小班教学,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
晋江市远华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362200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落实小班教学,加强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家校合作;小班教学一、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巨变以及发展的需求,作为发展基础的教育事业无疑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变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所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从未停止,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改革重点。
王增昌在《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把40年基础教育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拨乱反正,激发了教师改革热情;第二阶段(1994-2000)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育“转轨”;第三阶段(2001-2007)实施新课改,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第四阶段(2008-2018)课改的深化以及“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紧密结合。
在这40年间,我们见证了基础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重视“知识”到以“人”为本,从“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同的理念与提法却都离不开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每一次改革都是源于时代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源于我们对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与不同领悟,每一次改革都是对之前改革的补充与完善,都兼具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有局限性又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变化中的社会,所以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变化中的目标,这导致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会停止,势在必行,且必将持续发展。
二、基础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既然,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应该改什么?怎么改?基础教育改革究竟何去何从,与教育需求有关。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业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
信息技术不仅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育模式,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
本文要在分析我国高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时代需要创新性人才,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39.21一、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时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像一道时代的音符,发人深省。
在一个信息高度爆炸,创意层出不穷的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型人才,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无疑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然后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我国的创新性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人才培养的根基在于教育,而教育的灵魂在于与时俱进地改革。
毋庸置疑,我国现有的“授之以鱼”的接受型教育,在以往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人才。
但是如今的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呼唤的是创新性人才,因此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建立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有了创新的教育体制,我国的创造性人才才能“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当然,并非所有的改革都是卓有成效的,为了实施有效的教育改革,首先要认清信息化时代下,我国高校改革的战略性目标,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当下传统教育的优劣,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为革新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知识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甚至各国之间不再局限于有形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高等学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毋庸置疑,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里,我国现有的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为人类知识的积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做夸父逐日,不如学后羿射日——中国当前教育改革之我见
家和民族跟上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 , 那 么这一点就 突出的表现在我们 的教育所培养的人 才不仅要 适 应 当前的社会历史环境 . 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而在 所谓的“ 模式教 育” 下培养起 来的人 才能否创新 , 实在是 令人 怀
疑。
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 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 对我们的教育 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基础教 育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 进行 系统的改革是必要的 , 但是 , 应该给 我们思考改革 的时间。 让我们巩 固改革的成果 , 而不能只是一味 的追、 追、 追, 夸父逐 日尚且力竭精尽而亡, 况且人乎? 在这个问题 上, 与其做夸父逐 日, 倒不如抓住主要 问题 学一下后羿射 日。
, , , , , , ' ' ’ l l ' , ' , , ’ l , , ' ’ l ' l, 而这 个 民族 与 其 他 民族 相 区别 , 就是 因 为她具有 自己的民族特 色。中国的教育当然要 与世界接轨 , 但 绝
不能丢掉 民族特 色!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 只有符合不 同民
【 摘要 】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 而这个民 族 与其他 民 族相 区别, 就是 因为她具有 自己的民族特色。 中国的教育当 然要与世界接轨, 但 绝不能丢掉 民族特 色! 世界上不存在最好 的教育, 只有符合不同民族特色的教育。 只要是符合其 民族特 色的教育 , 对这一 民族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 的民族有 自己的特 色, 对别人而言是 最好的东西, 对我们来说 未必就是最好的。 【 关键词】 教育 改革 民族 【 中图分类号】 G 5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2 O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5 — 0 0 0 6 — 0 1
教育改革发言稿
教育改革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在这里发表一下对教育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改革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加贴合现实,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校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总结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教育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选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更多的选择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评价的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智力,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第三,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热情。
最后,教育改革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我们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家长、企业、媒体等,共同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需求,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企业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媒体应该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激发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关注。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语文教育改革之我见
“语文教育改革”视频观后感12汉语言赵东艳学号:2012213494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尤其是语文专业的我,看了一系列语文教改视频之后,深受触动。
说实话,大学几年的学习时光,可能真正的专业技能也没有提高很多,理论知识学的也马马虎虎。
平心而论,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我该用什么去教育学生?是不是会误人子弟?那我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也是因为受到了中国教育很大的影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次观看的关于小学语文改革视频,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几个小学生在读自己写的文章时,用来很多辞藻华丽的语言,基本句句都是成语和修饰,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流汗不能直接说:“我热”,而非要用“大汗淋漓”时,他们也是哑口无言。
我想这不是孩子的错,一定是教育出了错,是他们的老师出了错。
这些片段,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我们要用修饰,要辞藻华丽,更甚是上了高中之后,各种为了应对考试的万能答题模板,也成了大家背诵的首选,那时老师也强调说:“只要把模板记住,就算不会得高分,也会得到基础分的。
”大二时,我接触了一段时间的家教辅导班,周围的同学也有很多做家教,但是能做的很好的却没有几个,大多是为了兼职赚生活费。
那时看到自己和他们,我就在想,以我们这样的水平真的可以去当老师吗?尤其是去当语文家教时,我最大的感触是,语文是不受重视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补习数学和外语,不管成绩差还是成绩好,他们都给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报了一些数学和外语的辅导班,请的老师大多也都是我们在校的大学生。
但是不管高考现在语文改革,分值增加,家长还是觉得语文差不多就行,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校。
有时候,我就在想,那些学生的任课老师一定比我们经验和实力都要高很多,为什么家长不帮助他们的孩子,通过课堂教育去学习去提高?为什么一定要报辅导班?本身现在学生学业压力就很大,平时周末的时间也都是在辅导班里度过?我想这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更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哀,当所有的学生回答现在现在学习是为了以后再也不用不学习时,我想我们都应该去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说到这,我也想起之前替同学去当了几天的小学家教辅导班,上课时间是晚上六点到九点,一个简陋的教室密密麻麻做了四十几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不等,上课任务就是看着他们写作业,然后给他们改作业,最后签上他们家长的名字。
改革开放之我见3000字
改革开放之我见——家乡的变化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改革开发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也许我无法用很专业的语言来正确的描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更无法以一个专业的研究者来从我国的各个领域来论证改革开放的伟大变化,但是当我看到我的家从我出生的那间土砖做的屋变成高楼,当我看到我家的耕牛早在几年前被机器代替,当我看到家乡的亲人们一年比一年笑的开心,我想,这对于我来说,变化已经足够大了。
国乃大家,乡是小家,既然小家里的人的生活改变如此巨大,更何况大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此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光荏苒,仿佛瞬息间一般,改革开放已经过了三十年,我也已走过了20个春秋,二十个春秋里,我见证了我美丽的家乡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的变化。
也许三十年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过眼云烟,可是这三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却注定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被磨灭。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即使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而与此同时,中国农村也正蓬勃的发展着。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感慨万千,我的家乡已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一个破落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乡镇。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要走一段狭小的土路,而且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水泥路”,村里的大人们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每每到下雨天,校门走就站满了大人,喧闹声让老师们都上不进去课,而现在那条“水泥路”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首先,教育发展需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
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教育发展要紧跟这一趋势,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发展需要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教育者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到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从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再次,教育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了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们应该将科技创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智能教育平台等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教育发展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发展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教育专家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吸收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
教育改革之我见
一、家长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有的家长通过求人实现择校或借读,总想上社会舆论较好的学校,并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孩子或分数是否达标。
上学以后,面对各科的考试不理想,面对别人孩子参加各种补课,家长不得不请人补课,不管孩子是否愿意。
不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课程计划及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大,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叛逆情绪,走向网络虚拟世界。
无奈的家长被迫租房陪读,学生被迫进行心理疏导、转学。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下,有的孩子最终会选择辍学。
二、教育危机逐渐暴露择校、借读、扩招导致班额增加,学生基础差别大。
留守孩子、隔代教育的独生子女性格迥异。
依据“千校一面”的标准解读同一教材,教师只能因材(教材)施教,又无法因材(学生)施教。
面对无奈的家长、可怜的孩子,教师深感教育危机之痛。
三、受精英教育左右,职业教育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精英教育既有市场又有话语权,是净得利益者,左右着教育政策。
现行的教改大多通过他们策划实验。
从课标计划,到教材目标,基本上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少数重点名校占有绝大多数优质生源,使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老师失去教学信心和活力,从某种意义上也阻碍了公平教育的实现。
在大众教育背景下,这种精英教育机制使大部分中差等生给少部分优等生“陪读”,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也包括精英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稳定。
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在我国起步较晚。
由于精英教育(观念和学校)的排挤,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学生基础水平较差,教师缺乏信心,导致职业教育声誉不佳,举步维艰。
国家为了发展中职教育,对中职学生给予生活补贴,但中职生源仍然不足。
对于中国人来说,等级歧视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选择中职的原因之一。
有的职高只得按照普高的标准教学,职业教育目标已名存实亡。
强势的普高教育使职高教育还未立足就面临倒闭。
四、教育体制、机制不变,素质教育难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在当时物质财富比较匮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走精英教育之路无疑是最佳选择。
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在实施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
性特长,因此,在改革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
内容和方法。
例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个性发展。
其次,教育改革需要倡导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无法
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需要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综
合评价、项目评价和实践评价等,以更全面、客观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再次,教育改革需要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因此,教育改革要为教师提供
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创新。
最后,教育改革需要建立合理的教育体制和政策支持。
教育改革需要整体推进,需要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教育制度,确保教
育改革的落地和质量。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探索和
实践,才能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教改心得体会
教改心得体会
教改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在教改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改需要全员参与。
教改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教改需要持续创新。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改
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尝试新方法,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再次,教改需要注重实践。
教改不是空谈理论,更需要在实践
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教改的难点
和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最后,教改需要注重评估。
教改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估来检验,
只有通过评估,我们才能了解教改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需要调整
和改进。
总之,教改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持续创新、注重实践和评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教育改革的演讲稿
教育改革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每个孩子的希望,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然而,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革。
因此,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教育改革,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灌输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
我们应该倡导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知识。
最后,我们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和发展机会。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改革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5-04-24T11:01:15.8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3月总第150期供稿作者:李新
[导读] 建国之初,全国人口中有绝大部分是文盲。
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盲工作已经完成。
李新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前言: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如何提高综合国力?这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无人可用。
这是需要我们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要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
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
但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长期待业。
高职学生由于“适销对路”,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这说明,我们教育在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对口的人才。
二、要看到中国教育的巨大成就
我国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以下方面:
1.扫盲工作已经完成。
建国之初,全国人口中有绝大部分是文盲。
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盲工作已经完成。
2.建立健全了各级教学教育机构,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这些年来,各级各类教学、教育机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级各类中专、职业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已经遍地开花。
近几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前进。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近几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中国经济发展平稳。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
3.教育资金投入加大,教育设施有所改善,教师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加大了对教育投资力度,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学设施有所改善,教学条件有所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多次提高教师待遇,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三、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很多高校为了经济利益,一味的扩大规模,而相应的师资配置、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设施又一时难以跟上,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弱。
另外,许多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学生学无所用。
教材设计落后于时代。
2.基层教育机构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落后。
许多中小学教育设施极其落后,有些甚至连校舍维护的基本费用也没有。
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要自上而下的推行。
要营造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舆论宣传,争取社会支持。
创设民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废除个人负责制。
五、中国教育改革的措施
1.大学教育要合理控制规模,按照社会要求开设新课程。
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教育内容要建立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避免盲目性。
教材编写者首先要加大教材编写的改革力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紧跟时代的脉搏,编写出质量更高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教材。
2.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加大在基础教育中的投资比例。
现在的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教室简陋,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设备。
注重依法治校,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来达到防止校园腐败的目的。
保证教育资金充分、合理应用。
3.加强教育的管理,加强教师培训。
建议设立举报电话,号码公开,严厉制止不法行为。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时间上、制度上予以鼓励和保障。
改变“个人负责制”,逐步实现集体负责制,权利分散后,民主得以加强,使决策不因个人的决策失误而受影响,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把“推行素质教育”逐渐落到实处。
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需求。
六、结语
我国的教育事业成就巨大,问题众多,改革势在必行。
这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意义重大,惠及亿万人,惠及千秋万世的伟大事业。
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教改,支持教改,愿教育改革早日成功!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的就业状况》/question/28767061.html 18K,2007,7,3。
[2]《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question/28767061.html 18K,2007,7,3。
[3]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40页。
[4]《教育问题》/view/21982.htm 28K,2009,8,27。
致谢辞
本人的这片论文在编写的过程中,受到了各位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王刚先生。
同学们提供的观点也让我受益不少。
还有,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借鉴了一些专家的观点或论据,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