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总、分析 ,找出防范措施。
药品不 熟悉 ,忙时没 看清楚 ,打错药名 ,这样就造成 处方本身就是错
误的处方 , 药师 审方不严时就容易按 照处方发药 ,结果患者 吃错药 。
3 . 2药师 因素
3 . 2 . 1主 观 因素 指药师 自身的总 体素质方 面的 因素 ,包括 工作态度 、
容易发错药 。
在 患者 对医院要 求越 来越高 的现在 ,减少用药错 误 ,提高 门诊调 剂工作质量 是药师不断努力 的方向。通过改善 工作环境 、管理措 施和
人员素质 的整体提高 ,防范差 错的发生 。防止用药差错是一件 长期而 复杂 的工作 ,需要药师们 和社 会各界的共 同努力 ,随着工作环境 、管 理措施和药 师素质 的整体提 高 ,发药差错就 会不断减少 ,从 而确保患 者获得合理 的药物治疗 。
3 8 2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发药 ,往往忽略对患者用药 的详 细交待。 3发 药差错 的原 因分析 3 . 1医师 因素:医师年龄大 ,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打错字 ,年轻医师 , 对
N o v e m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3 3圈哑
行 了阐述 。
【 关 键 词】抗 菌药物 ;不 良反 应 ;・ 临床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理 用药
中图分 类号 :R 9 7 8 。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3 3 - 0 3 8 2 - 0 2
目前在 临床上 ,抗 菌药物不合理 应用现象 比较常见 ,不合理用药 不但会诱发患者 出现过敏反 应、不 良反应 ,同时还会诱 发病原菌耐药 性 ,对临床抗感 染治疗工作 产生了一定程度 的影响 。因此对抗菌药物

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防范

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防范

不良反应上报流程
医护人员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报告临床药学室
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 http://219.135.157.146/adrms/
常见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 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此类反应药理 学上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减少剂量后症状 不会改善,必须停药。 临床表现:皮疹、过敏性休克,药物热,血 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溶血性 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接触性皮炎等。
替马沙星事件

FDA在替马沙星上市后,相继收到与之有关的 低血糖报告、溶贫伴肾衰及死亡的报道。 ABBOTT公司在FDA专家会议上自动提出停止生 产替马沙星的决定。
林可霉素类常见不良反应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
代表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作用点是全方位的,即对突触前、受体、通道及肌肉 均具阻滞作用。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与麻醉药、肌松药、镇痛药、催 眠药、镇静药、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及某些抗生 素(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 等联用时,均可能因 其各自的神经肌肉阻滞与中枢抑制作用的累加和协同, 出现肌肉松弛加重、呼吸抑制或麻痹,心功能抑制, 导致呼吸与心跳骤停。
青霉素脑病

近年来由于青霉素类用量加大,常可见中枢症状,引 起 “青霉素脑病”。 青霉素脑病的主要症状有嗜睡、昏睡、昏迷等,也有 幻觉、精神失常表现,更常见抽搐、惊厥、多发性肌 痉挛、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可引起死 亡。如果病人既往有癫痫史,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则可 诱导发作。

肾损害

以头孢噻啶最明显,亦偶见于甲氧西林及其它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其它肾毒性药品可使 其肾毒性增加,如联用呋塞米,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 引言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感染病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正确了解和及时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2. 不良反应的分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常见和罕见两类。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黄疸等。

•肾功能异常:可导致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

•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神经痛等。

罕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毒反应:如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肌肉骨骼系统反应:如肌肉痛、关节炎等。

•循环系统反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免疫系统反应:如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 不良反应的机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其对机体正常细胞和功能的干扰所引起的。

具体的机制包括:•毒性作用:抗菌药物可能对机体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或细胞死亡。

•药代动力学相关: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半衰期等)可能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

•免疫系统相关:抗菌药物可能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防治不良反应的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下几个策略值得注意:4.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预防不良反应的关键。

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的敏感性和患者的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4.2 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对于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以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案,以降低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4.3 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特别是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迹象。

4.4 给予支持性治疗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抗过敏治疗、肝肾保护治疗等,以减轻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简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简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对于很多细菌感染的患者来说,其药效显著,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概述:1.过敏反应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使用药物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具体症状包括皮疹、瘙痒、呼吸急促、喘息等。

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并及时进行脱敏治疗,通常可以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

此外,对于有过敏史的病人更要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为了降低胃肠道反应的严重性,可以在饭后或与食物同服药物。

3.肝脏和肾脏毒性抗菌药物也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长期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

对于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必要时可以选择毒副作用更小的抗菌药物。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会出现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例如眩晕、失眠、头痛、头晕等。

对于此类情况,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抗菌药物。

5.二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导致二重感染。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医嘱正确用药,并尽量避免与肾毒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6.菌群失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影响肠道健康。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地使用,以免引发菌群失调。

对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处理,并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

对于任何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等,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同时,老年人、小儿和肾功能状况不佳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更应谨慎,按照剂量测算严格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
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 生物与其宿主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 包括 正常微生物在某一特定生态环 境中的定位、定性、定量等 三个方 面内容。
2、微生态平衡标准
微生态方面——定位、定性、 定量
宿主方面———年龄波动、 生理功能
年种习性消免营 龄族惯别化疫养
生理功能
精神刺激 社
医源性 会
药物


生态平衡
9、对多重耐用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接 触 隔离,防止耐药菌广泛传播;
10、制定个体用药方案。 11、适当剂量和疗程
WHO揭止细菌耐药的全球战略(一)
1、减少耐药问题对键康事业 及其费用的影响;
2、延长现存药物使用期; 3、资助发展新药。
WHO揭止细菌耐药的全球战略(二)
执行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决会议 改进措施阻止感染和耐药传播 加强立法,禁止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 禁止无处方出售抗菌药物 减少抗菌药物在食用动物中的应用 监测抗菌药物效果
(4)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
a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与钙离子 竞争和抑制乙酰胆硷的释放;
b 降低神经末捎运动终扳对乙 酰胆硷的敏感性;
c 与钙离子络合,使体内钙离子 促使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类神经肌肉接头 阻滞作用大小依次为: 新霉素> 链霉素> 卡那 霉素或阿米卡星 >庆大霉 素或妥布霉素
• ● N-甲基四氮唑干扰 维生

素所参预的羧化反应
• ● 对线粒体铁螯合酶的抑制

使红细胞生素
• ● 诱导溶血
(1)贫血 RBC生成障碍 溶血 过敏
氯霉素 +
++
两性霉菌素
+
(2)粒细胞减少
氯霉素 抑制信使核糖核核酸与核心糖

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生在临床上治疗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然而,有时候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药物本身因素: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药物过敏或者药物耐药情况,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2. 个体差异因素: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能会因为体质差异、免疫力差异等个体差异而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3. 生活习惯因素: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注意饮食、个人卫生、休息时间等因素,如果这些生活习惯不良,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 用药不规范因素:有些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能会违背医生的嘱咐,不按照规定时间或剂量服用药物,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5. 其他疾病因素:有些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例如肝肾功能不全、血压异常等,这些病症也会影响患者身体的吸收和代谢,使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增高。

针对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护士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
1. 了解并记录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和病史,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药物。

2. 护士应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并且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反应情况,对可能的不良反应做好监测和护理。

3.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卫生、休息和饮食健康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护士应该在用药时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尽量减少偏方、过量用药等不规范用药情况。

5. 严密监测副作用,并及时进行干预或调整剂量、替换药品等,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1、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其它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3、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

4、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1、过敏反应: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2、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部分头孢菌素尚能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3、双硫仑样反应:使用含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数日之后,如果饮用酒精类饮料,有时会出现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压和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拉氧头孢等均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头孢哌酮的报告最多,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无甲硫四唑侧链,所以这类头孢菌素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5、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头孢类抗生素的一种并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疗程过长时,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欣快、幻觉、知觉障碍、反射亢进,甚至抽搐、昏睡、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性疾病。

但同时,由于其高效性及广泛使用,不良反应亦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故本文将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的临床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该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一、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类型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种类较多,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肝酶升高等。

2.皮肤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轻微水泡等。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嗜睡、抽搐等。

4.过敏反应:包括面部水肿、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

5.其他不良反应:如肌肉疼痛、肌病、腱炎、关节疼痛、黑色素斑等。

二、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相同。

一些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这可能与女性生理学特征及其对该药物的代谢有关。

年龄方面,研究显示高龄患者上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更注重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控制。

2.患者病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病史和身体状态有关,例如前列腺增生、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异常、肺部疾病等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使用该药物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相关检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态适合使用该药物。

3.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过度或频繁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

因此,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安排,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三、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应对措施针对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认识该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医护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ppt课件
制霉菌素或氟康唑
26
伪膜性肠炎:
使用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者发 生率高 表现:大量水泻、含粘液、发热、腹痛 致病菌为难辨梭菌 治疗:甲硝唑、万古或去甲万古口服7-10d
27
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则
1.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减少用药种类;
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合并用药 1~5种
酮类 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
16
过敏性休克
表现:呼吸道梗塞症状、微循环症状、中枢 神经系症状、皮肤过敏反应
多数在30min内发生 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氨基糖甙类 机制:1型变态反应 防治: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青霉素皮试,
首剂青霉素后观察30min,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首选
17
变态反应
最常见者为皮疹 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再障、接触性皮炎
预防:给药个性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药。
7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表现:
耳蜗损害:耳饱满感、耳鸣 (高频)
耳聋
前庭损害:眩晕、头痛 平衡失调
药物:
氨基糖甙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米诺
霉素
预防:
给药个性化、TDM、老年人与儿童少用
及早发现(电测听)
8
视神经损害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氟 喹诺酮。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14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
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甙类、两性
霉素B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讲解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讲解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二)肾脏损害:药物经肠道吸收后,以 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易导致肾脏损 害。肾损害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 毒性强弱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 磺胺类致尿路闭塞的危害性严重程度:磺 胺噻唑>氨苯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
越级使用原则
? E: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 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在临时 医嘱中下达1次)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 必须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 如需继续使用,需在长期医嘱中下达医嘱, 并按照使用流程在24小时之内补办相关手 续,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 5.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 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 ? 7.强调个体化给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 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 剂量范围给药。
? (三)给药途径: ?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
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 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 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 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003年统计结果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一) 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 肝脏代谢,其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二 类:一是肝细胞损害,常见药物有大环内 脂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大剂量β内酰 胺类。二是胆汁淤滞,主要有氯霉素类和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

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

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

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

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机制不良反应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
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菌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2. 肝毒性:一些抗菌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等可能引起肝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3. 肾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4. 血液系统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5. 神经系统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能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6.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7. 心脏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炎等。

8. 耳毒性:部分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优质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优质PPT课件

• 解救:
– 钙剂及新斯的明可改善症状,但多粘菌素类引起的呼吸抑制,
2019/11/24 防治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主。14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周围神经炎
• 表现:
– 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及头部麻木→四肢肌力减退。
• 药物:
–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氟 喹诺酮类等。
• 表现:
– 轻重不一,恶心、纳差、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有或无 症状)
• 药物:
– 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物、酮康唑、磺胺药、抗结核药(INH、 RIF、PAS、PZA等)、氯霉素、两性霉素B、氟喹诺酮类(曲伐 沙星)等
2019/11/24
16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血液系统
•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等。 – 停药后热度迅速下降或消退。
• 处理:
– 停药后2~3d内大多可以退热。
2019/11/24
27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血清病样反应
• 机制:
– Ⅲ型变态反应
• 多见于应用青霉素者。 • 表现:
– 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 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 处理:
– 一般程度较轻,停药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 除并发喉头水肿或脑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外。
•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肾毒性常见。 • 表现:
– 轻重不一,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不全。
• 相关因素:
– 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相关。
• 出现时间:
– 一般于给药3-6d后发生,停药后5d内消失或逐渐恢复。
• 药物:
–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6-05T13:56:24.30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李洁玲
[导读]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
李洁玲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

从现状来看,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多肽类抗菌药物等。

本次重点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在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的情况下,发生情况便较为突出。

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一、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从最新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展来看,常见抗菌药物较多,同时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之下,也容易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此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菌产生选择性杀菌效果,且对宿主的毒性偏小;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包括:其一,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系统反应;其二,低钾血症;其三,肾损害;其四,引发胆汁代谢紊乱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其五,造成二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戒酒硫样反应等等[2]。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该类抗菌药物主要起到杀菌的效果,归类为静止期杀菌药物。

主要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一方面,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原形的方式没才能够肾脏排泄,同时在受到细胞膜吞饮作用的影响之下,导致药物在肾皮质当中蓄积,进一步出现肾毒性,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肿胀,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急性坏死等。

另一方面,引发营养不良综合征;此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耳毒性、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该类抗菌药物容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或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抽搐、颅内压上升以及癫痫等;比如导致患者出现肝肾损害。

(4)多肽类抗菌药物。

主要涉及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神经肌肉组织等;同时还包括局部刺激症状等。

二、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临床研究进展,发现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性别和年龄因素。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表明由于女性生理结构比较特殊,在对药品的敏感性上要比男性高。

与此同时,还有研究者表示,女性患者在对事物进行观察过程中,比较仔细,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从年龄来看,发现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处于衰退阶段,进一步使得老年人的药物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在药物处于患者体内蓄积的情况下,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给药途径因素。

在静脉滴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虽然静脉滴注可以使肝脏首过消除效应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增强疗效,但也易引发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和pH、微粒以及渗透压等存在关联性。

此外,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制方法不够合理以及输液速度没有合理控制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3]。

(3)患者自身因素。

对于肝病与肾病患者,在所选用抗菌药物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哺乳期妇女,因为部分药物会通过乳汁为渠道,然后进入婴儿体内,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耐受性偏低,在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易出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

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分析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在认真分析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包括:
(1)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史详细了解,针对老年患者,需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于患儿,需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剂量,避免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剂量,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2)针对肝病与肾病患者,需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并适当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针对哺乳期妇女,则需谨慎使用抗菌药物,从而确保母婴的健康。

(3)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于联合用药,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先评估,确保联合用药的科学性。

在使用会对脏器功能造成损害的要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听力以及肾功能进行检查,使用氯霉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血象情况进行检查[4]。

(4)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认真分析,进一步采取停药处理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对于药物迟发反应,需充分重视,例如药物的致癌风险等等。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综述研究,发现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轻则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存在联系,同时和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存在联系。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在使
用抗菌药物之前,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使用合理科学的抗菌药物,并控制好抗菌药物的剂量、种类等等。

总之,相信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庆伟,蓝雪容,李桥辉,陈果林,赵琦君.常见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174-176.
[2]郑超.某院222例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11):44-48.
[3]李建平.宁夏某市两家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2):1404-1406.
[4]佟德恩.儿童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2):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