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https://img.taocdn.com/s3/m/6098af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它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能进行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其摄食方式为吞噬食物颗粒。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酒精灯、棉花纤维等。
2. 仪器: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酒精灯、蒸馏水、玉米汁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1)在野外寻找水样,如池塘、水沟、洼地等。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水样,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没有草履虫,则再从水样中取,重复上述过程。
(4)将取到草履虫的载玻片在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将玉米汁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5)维持1天的时间,然后从培养液中吸取1ml的培养液观察,若有少量的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
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草履虫的培养(1)将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放入培养皿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0.6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将大米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使草履虫培养液与大米培养液充分混合。
(4)将培养皿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3. 草履虫的观察(1)将草履虫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如纤毛的摆动、食物的摄食等。
(3)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照、温度、化学物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呈圆筒形,长50-300微米,宽20-60微米。
细胞质中含有一个大核和多个小核,细胞质内有伸缩泡、食物泡、纤毛等细胞器。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cdf6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2.png)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草履虫的活动、生物形态及物理特性,了解草履虫的生物特点和生态习性。
实验材料:1. 草履虫标本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显微镜准备液6. 草履虫培养的水样实验步骤:1. 在载玻片上倒入一些草履虫培养的水样。
2. 用吸管吸取一点草履虫标本并滴在载玻片上。
3. 轻轻覆盖盖玻片。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中央。
5. 调整显微镜镜头到适合观察的倍数。
6. 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草履虫的活动、形态和物理特性。
7. 拍摄草履虫的照片或视频。
实验结果: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履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呈滑动移动。
其身体被分成头部、体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头部为圆锥形,有一个清晰的口器,用于摄食。
体部延伸为圆柱形,且有不断蠕动的运动,体部内部有细胞器官。
尾部向后伸出,用于平衡和固定身体。
草履虫在水中以吞食细菌和微小的有机物为食。
观察中发现,草履虫通过顶部的口器将食物吞入体内,然后通过体部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部消化。
当草履虫遇到危险或不适宜环境时,会通过收缩体部迅速向背后游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活动方式。
它们以吞食细菌和有机物为食,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性。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微生物数量和分解有机物,维持水域生态平衡。
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微小生物的活动和形态特征,并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进行记录。
这种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微生物和细胞的研究中,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和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草履虫趋利避害实验报告
![草履虫趋利避害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3613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8.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验证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并探讨其生存机制。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在自然界中,草履虫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一种基本特性,它使得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躲避敌害,寻找食物。
三、实验材料1. 草履虫培养液2. 载玻片3. 物镜和显微镜4. 盐水5. 肉汁6. 清水四、实验步骤1. 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入少量盐水,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3. 在载玻片的另一侧滴入少量肉汁,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4. 将载玻片上的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1. 在盐水滴附近,草履虫会迅速游向清水滴,表现出逃避有害刺激的反应。
2. 在肉汁滴附近,草履虫会迅速游向肉汁滴,表现出趋向有利刺激的反应。
3. 当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后,草履虫会先游向清水滴,然后游向肉汁滴,表现出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的反应。
六、实验分析1. 草履虫在盐水滴附近迅速游向清水滴,说明盐水对草履虫来说是一种有害刺激,草履虫逃避这种刺激。
2. 草履虫在肉汁滴附近迅速游向肉汁滴,说明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一种有利刺激,草履虫趋向这种刺激。
3. 当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后,草履虫先游向清水滴,说明草履虫能够区分不同刺激,并优先逃避有害刺激。
4. 然后草履虫游向肉汁滴,说明草履虫在逃避有害刺激后,会趋向有利刺激。
七、实验结论1. 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2.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是通过其细胞质中的液晶特性实现的,不需要神经系统。
3.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有助于其生存和繁衍,使其能够适应环境,躲避敌害,寻找食物。
八、实验讨论1.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是一种本能行为,与多细胞生物的趋利避害行为具有相似性。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708ddd6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0.png)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fb68b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方式等特征。
2.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 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眼虫、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温度计、PH计、光照培养箱、培养皿、实验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1)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
(2)用镊子夹取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3)在显微镜下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滴加少量食物颗粒,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1)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的培养液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眼虫和草履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眼虫呈卵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草履虫呈椭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食物泡、鞭毛等结构。
2. 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进行运动,速度较快。
草履虫通过鞭毛进行运动,速度较慢。
3. 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颗粒包裹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cfe1b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1.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繁殖规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以期为草履虫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草履虫:选用草履虫作为实验对象,从野外采集并纯化。
(2)培养液:根据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在野外水池中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观察,筛选出草履虫,并在培养液中纯化。
(2)培养液配置:按照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草履虫的观察与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繁殖状况等,并计数。
(4)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包括密度、繁殖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草履虫在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其中大米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生长状况最佳。
2. 草履虫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在pH值为7.0-8.0的环境中生存状况良好,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0时,草履虫的生长受到抑制。
3. 草履虫的繁殖规律观察发现,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速度较快,一般每天可繁殖1次。
在密度较低时,草履虫的繁殖率较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繁殖率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种群动态变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四、实验结论1. 草履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大米培养液是草履虫较适宜的培养液,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3. 草履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繁殖率会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草履虫 实验报告
![草履虫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8563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png)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一、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它们以细菌和藻类为食,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成员。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生存状况,以深入了解其生态特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草履虫标本- 显微镜- 盖玻片- 蒸馏水- 细菌培养基- 藻类培养液2. 实验方法:- 准备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
- 取一滴草履虫标本放置在盖玻片上,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避免草履虫干燥。
-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行为和活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 将不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和藻类培养液滴在草履虫标本旁边,继续观察其对食物的反应和进食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草履虫的行为观察:- 在正常条件下,草履虫呈现蠕动运动,以细菌和藻类为食,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发出伸缩的伪足。
-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草履虫会收缩体内的胞质,变为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环境。
2. 草履虫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在观察中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会迅速向食物源靠近,并通过伪足将食物吞入体内。
- 对于藻类培养液,草履虫的反应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的浓度较低,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3. 草履虫的生存状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草履虫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并保持较高的活动性。
- 当环境中细菌和藻类的供应不足时,草履虫的数量会减少,个体也会变得较为衰弱。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草履虫的行为和生存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草履虫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细菌和藻类的食物链起着关键的作用。
观察发现,草履虫对细菌培养基的反应更为积极,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更适合其生长和繁殖。
而对于藻类培养液的反应较弱,可能是由于藻类浓度不足以引起草履虫的食欲。
此外,草履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当环境不适宜时,它们能够通过收缩胞质进入休眠状态,以应对干旱或寒冷等不利因素。
草履虫实验报告
![草履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3645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f.png)
草履虫实验报告实验介绍草履虫是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单细胞微生物,也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生物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环境参数下的行为与反应,以研究其适应性和变异性。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一只显微镜,草履虫标本,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盖板。
2. 实验步骤将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再取一只草履虫标本放在水滴中央,用盖玻片慢慢压上去,顶住草履虫,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首先观察草履虫在正常温度下的行为,记录下其游动方式、速度、螺旋线方向等特征;然后依次改变温度、pH值、盐度等实验参数,再观察草履虫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 温度对草履虫的影响在正常温度下,草履虫的游动较为平稳,呈现波浪形的蛇行运动。
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的游动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
当温度达到60℃时,草履虫的游动完全停止;当温度低于5℃时,草履虫的游动趋向缓慢而不稳定,且方向易于改变。
2. pH值对草履虫的影响在中性的条件下,草履虫表现出了较好的游动性能,呈现顺畅的蛇形游动。
但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的生命周期和保存能力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pH=9的情况下,草履虫的活动性减弱,游动速度缓慢,且游动方向常常发生改变;而当pH低于3时,草履虫的游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很难生存。
3. 盐度对草履虫的影响草履虫的体内含盐水量为2%,当盐度过高时,草履虫的游动性能和卵子的孵化率均会受到影响。
在10%的盐度条件下,草履虫的游动速度明显减缓,躁动不安;在超过20% 的高盐浓度下,草履虫的游动完全停止。
实验结论草履虫是一种适应力较强的生物,但它仍然有其生存的限度和范围。
温度、pH值和盐度等环境条件,都会对草履虫的生长、繁殖及运动造成影响,且不同影响因素之间还具有相关性。
因此,在研究生物的适应性和环境变化对其生存的影响时,需全面考虑其多种生理、生态等因素。
草履虫纯化培养实验报告
![草履虫纯化培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b50e2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6.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草履虫的采集、纯化和培养方法;2. 掌握草履虫的生存条件,探究适宜的培养液和pH值;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草履虫能够快速繁殖。
本实验通过采集野外水样,纯化草履虫,并探究不同培养液和pH值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从而为草履虫的繁殖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大米、大麦、玉米汁、鸡蛋黄、牛肉汁、棉花纤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酒精灯、托盘天平、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电热套、电热恒温干燥箱、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采集与纯化(1)采集:在野外水池中取一定量的水样,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未发现草履虫,则重复采集过程。
(2)纯化:将采集到的草履虫载玻片放入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维持1天。
从培养液中吸取1ml观察,若有少量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备选培养液的配置(1)大米培养液:取1000ml蒸馏水,加入10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2)大麦培养液:100ml水加2g大麦煮沸15分钟,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鸡蛋黄培养液:用托盘天平称取0.6g鸡蛋黄,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加入5ml蒸馏水,过滤后分装。
3. 探究培养液和pH值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1)将纯化的草履虫培养液分为三份,分别置于三个培养皿中。
(2)在第一个培养皿中加入大米培养液,第二个培养皿中加入大麦培养液,第三个培养皿中加入鸡蛋黄培养液。
(3)用PH试纸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培养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将三个培养皿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观察草履虫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1)大米培养液:草履虫生长良好,繁殖速度快。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a879ad7c1cfad6195fa799.png)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便操作),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皿中。
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
![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c6bc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3.png)
草履虫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性,包括应激性、趋利避害等,并探索草履虫在环境适应和生存策略方面的机制。
二、实验材料1、草履虫培养液2、显微镜3、镊子4、计时器5、实验玻璃板6、糖、盐、牛肉膏等营养成分7、温度计8、无菌水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玻璃板:将实验玻璃板擦拭干净,放置在实验台上。
2、取草履虫培养液:使用无菌技术,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草履虫培养液,放置在实验玻璃板上。
3、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可以看到草履虫呈圆饼状,周身透明,具有一个明显的细胞核和一个伸缩泡。
4、进行应激性实验:在草履虫培养液的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糖溶液,另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盐溶液。
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记录其移动方向和速度。
5、进行趋利避害实验:在草履虫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牛肉膏,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随后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菌水,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6、测量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在实验玻璃板的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另一侧加入一定量的冰水,测量不同温度下草履虫的活性。
7、数据记录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草履虫的移动方向、速度、反应时间等。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草履虫的应激性、趋利避害等行为特征及其环境适应策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应激性实验结果:在加入糖溶液和盐溶液后,草履虫分别向两侧移动,表现出明显的应激性。
其中,向糖溶液移动的草履虫数量较多,说明草履虫对糖溶液表现出趋利性。
而向盐溶液移动的草履虫数量较少,说明草履虫对盐溶液表现出避害性。
这表明草履虫具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2、趋利避害实验结果:在加入牛肉膏后,大部分草履虫开始向培养液中移动,避免接触牛肉膏。
当加入无菌水后,草履虫逐渐恢复活动,开始在培养液中自由移动。
这说明草履虫能够感知并避开有害物质,寻找适合的生长环境。
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是单细胞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草履虫受刺激实验报告
![草履虫受刺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fc78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5.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了解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应激性,探究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
二、实验原理应激性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草履虫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虽然没有复杂的神经系统,但其能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吸管、牙签、滴管、恒温培养箱、5%食盐水溶液、5%葡萄糖溶液、草履虫培养液等。
2. 实验试剂:草履虫培养液、5%食盐水溶液、5%葡萄糖溶液。
四、实验方法1. 草履虫培养液的制备:取一干净广口瓶,加入适量池塘水,放置于温暖、避光处培养3-5天,待草履虫繁殖后,即可作为实验用培养液。
2. 实验分组:(1)对照组: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食盐刺激组: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培养液周围滴一滴5%食盐水溶液,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葡萄糖刺激组: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培养液周围滴一滴5%葡萄糖溶液,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4)温度刺激组:将草履虫培养液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不同温度(如20℃、30℃、40℃等),观察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和形态变化。
3. 实验步骤:(1)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分别在食盐刺激组和葡萄糖刺激组载玻片周围滴入相应试剂,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将草履虫培养液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观察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和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草履虫在培养液中自由游动,形态完整,无异常。
2. 食盐刺激组:草履虫在食盐溶液周围迅速避开,向培养液中央游动。
3. 葡萄糖刺激组:草履虫在葡萄糖溶液周围缓慢游动,并逐渐向葡萄糖溶液中游动。
4. 温度刺激组:在20℃时,草履虫游动速度较快,形态正常;在30℃时,草履虫游动速度变慢,形态略有变化;在40℃时,草履虫游动速度极慢,形态明显异常。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报告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180f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2.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生命活动。
3.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1. 草履虫培养液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滴管6. 放大镜7. 少许棉花纤维8.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采集草履虫- 在野外采集草履虫,选择水流速度不大的稻田、水沟、池塘等环境。
- 使用滴管吸取少量水样,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草履虫的存在。
2. 制作培养液- 根据实验需要,配置草履虫的培养液。
常见的培养液有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 将配制好的培养液分装在培养皿中,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3. 观察草履虫- 从培养液中吸取一滴草履虫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
- 使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基本形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生命活动。
- 纤毛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 食物摄取:草履虫通过口沟摄取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
- 消化与排泄: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 呼吸与排泄: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进行。
- 伸缩泡活动:草履虫靠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到体外。
4. 记录实验结果- 使用记录本详细记录观察到的草履虫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命活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形态结构- 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筒形,前端较宽,后端较窄。
- 草履虫表膜透明,具有弹性。
- 草履虫具有纤毛,纤毛数量较多,排列整齐。
- 草履虫具有口沟、食物泡、胞肛、伸缩泡等细胞器。
2. 草履虫运动方式- 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 草履虫在遇到障碍物时,会改变运动方向,避开障碍物。
3. 草履虫生命活动- 草履虫通过口沟摄取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
- 草履虫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 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草履虫培养的实验报告
![草履虫培养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f1a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a.png)
草履虫培养的实验报告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通过摄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为食。
草履虫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研究原生动物的生理特性、生态行为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研究草履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方式,我们进行了一项草履虫培养实验。
本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
材料与方法材料- 清洁的玻璃容器- 淡水- 透明塑料薄膜- 草履虫标本-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和盖片方法1. 在清洁的玻璃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淡水。
2. 将一块透明塑料薄膜放在玻璃容器内,作为草履虫的觅食基质。
3. 将草履虫标本加入玻璃容器中。
4. 定期观察草履虫的生长情况,包括数量变化和行为特征。
5.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并拍摄照片记录。
6. 使用显微镜玻璃片和盖片制作草履虫标本,以备后续研究和观察。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草履虫的生长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和讨论: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在实验的早期阶段,我们观察到草履虫数量逐渐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草履虫在有限的食物资源下的自我调节机制导致的。
草履虫通过分裂繁殖的方式增加数量,当环境中的食物供应变得有限时,它们的繁殖速率减缓以适应环境。
食物资源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组控制实验,给予草履虫足够的食物资源,并与没有食物补给的实验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有充足食物的情况下,草履虫生长更为迅速,数量增加较多。
而在缺乏食物的条件下,草履虫的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止。
这证明食物资源对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履虫的行为特征通过观察草履虫的行为特征,我们发现它们在食物充足时更为活跃和移动频繁。
草履虫倾向于通过伸缩变形的方式改变身体形状,在水中蠕动前进。
然而,当食物供应不足时,草履虫会减缓运动,甚至暂停移动以节省能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受到食物资源的影响。
草履虫 实验报告
![草履虫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5c01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f.png)
草履虫实验报告草履虫实验报告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
草履虫的研究对于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生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生命周期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以伸缩的纤毛为运动器官,通过纤毛的协同运动实现游动。
实验中观察到草履虫游动时呈蠕动状,纤毛有规律地摆动,从而推动草履虫向前移动。
在水中,草履虫的游动速度较快,且能够自由地改变游动方向。
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使得草履虫能够在水中迅速捕食和逃避危险。
二、草履虫的生命周期草履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在无性生殖阶段,草履虫通过纵裂的方式繁殖。
观察实验中的草履虫样本,发现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分裂成两个相等的子体,然后分别成长为新的个体。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草履虫能够快速增加数量,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有性生殖阶段,草履虫会形成两性个体,进行交配和受精。
观察实验中的草履虫样本,发现两个草履虫个体会相互靠近,然后通过细胞融合进行受精。
受精后的草履虫会形成一个耐寒的休眠囊,等待适宜的条件再次孵化。
这种有性生殖方式有助于增加遗传的多样性,提高草履虫种群的适应能力。
三、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不同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生存。
实验中我们将草履虫置于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进行观察,发现草履虫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浓度的水质。
当水质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的运动和生长会受到影响。
此外,草履虫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值得关注。
实验中我们将草履虫暴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生理反应。
结果显示,草履虫在较低温度下会减缓运动和代谢活动,而在较高温度下则会加快运动和代谢活动。
这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使得草履虫能够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生命周期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草履虫以纤毛的协同运动实现游动,通过无性和有性生殖方式繁殖,能够在不同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生存。
草履虫刺激实验报告
![草履虫刺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2154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b.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及其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没有神经系统,但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草履虫的应激性表现为趋利避害,即当草履虫遇到有利于其生存的条件时,会向该方向移动;反之,当遇到不利于其生存的条件时,会远离该条件。
本实验通过观察草履虫对温度、酸碱度、盐度等刺激的反应,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吸管、牙签、显微镜、温度计、pH试纸、食盐、葡萄糖、醋酸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实验柜、实验记录本、实验数据记录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草履虫培养液:取适量草履虫培养液放入载玻片中央,用吸管搅拌均匀。
2. 观察草履虫对温度刺激的反应:a.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草履虫培养液,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游动方向;b. 将载玻片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观察草履虫对温度变化的反应。
3. 观察草履虫对酸碱度刺激的反应:a.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草履虫培养液,用pH试纸测试培养液的pH值;b. 逐步调整培养液的pH值,观察草履虫对酸碱度变化的反应。
4. 观察草履虫对盐度刺激的反应:a.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草履虫培养液,用牙签划线形成边桥;b. 在边桥的一侧滴加少量食盐溶液,观察草履虫对盐度变化的反应。
5. 观察草履虫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a.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草履虫培养液,用牙签划线形成边桥;b. 在边桥的一侧滴加少量葡萄糖溶液,观察草履虫对葡萄糖变化的反应。
6. 观察草履虫对醋酸刺激的反应:a. 在载玻片上滴加少量草履虫培养液,用牙签划线形成边桥;b. 在边桥的一侧滴加少量醋酸溶液,观察草履虫对醋酸变化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刺激:草履虫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
当温度升高时,草履虫游动速度加快;当温度降低时,草履虫游动速度减慢。
这表明草履虫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活动速度,以适应环境。
观察草履虫繁殖实验报告(3篇)
![观察草履虫繁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49961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草履虫的繁殖过程,了解其繁殖方式。
2. 分析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因素,如温度、营养等。
3. 探讨草履虫繁殖与生存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草履虫培养液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滴管6. 温度计7. 恒温培养箱8. 不同浓度的营养液三、实验方法1. 准备阶段- 将草履虫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恒定。
- 配制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用于观察营养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2. 观察阶段- 取一小滴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繁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营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3. 数据处理- 统计不同条件下草履虫的繁殖数量。
-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草履虫繁殖过程-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繁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观察草履虫的繁殖方式,如分裂繁殖、出芽繁殖等。
- 观察不同条件下草履虫繁殖速度的变化。
2. 观察温度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将草履虫培养液分为若干份,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 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履虫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数量。
3. 观察营养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将草履虫培养液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营养液。
- 观察不同浓度营养液对草履虫繁殖速度和繁殖数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繁殖过程- 观察到草履虫主要通过分裂繁殖进行繁殖。
- 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繁殖速度较快,繁殖数量较多。
2. 温度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草履虫繁殖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繁殖速度明显减慢。
3. 营养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 在适宜的营养浓度下,草履虫繁殖速度较快,繁殖数量较多。
- 当营养浓度过高或过低时,草履虫繁殖速度明显减慢。
六、结论1. 草履虫主要通过分裂繁殖进行繁殖。
2. 温度和营养是影响草履虫繁殖的重要因素。
草履虫刺丝观察实验报告(3篇)
![草履虫刺丝观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5be3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放出刺丝的现象。
2. 分析刺丝的结构和功能。
3. 探讨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纤毛和刺丝两种主要结构。
纤毛用于草履虫的运动,而刺丝则是一种防御机制,可以用来捕捉食物或抵御捕食者。
当草履虫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放出刺丝进行防御。
三、实验材料1. 草履虫培养液2. 显微镜3. 载玻片4. 盖玻片5. 滴管6. 棉花纤维7. 高倍镜8. 照相机(可选)四、实验步骤1. 准备草履虫样本: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一滴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 观察草履虫运动: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了解其基本形态和运动方式。
3. 模拟外界刺激:在草履虫周围放置少量棉花纤维,模拟外界刺激。
4. 观察刺丝放出: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注意观察刺丝的放出过程。
5. 切换到高倍镜:将显微镜切换到高倍镜,观察刺丝的结构和细节。
6. 拍照记录:使用照相机记录刺丝放出的过程和形态。
五、实验结果1. 草履虫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圆筒形,身体长约50-100微米,前端有口沟,后端有伸缩泡。
2. 当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时,会迅速放出刺丝,刺丝呈线状,长度约为草履虫体长的2-3倍。
3. 刺丝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内部结构呈空心状。
4. 刺丝放出后,草履虫会收缩,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六、实验讨论1. 刺丝的结构和功能:刺丝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结构,可以捕捉食物或抵御捕食者。
刺丝的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有利于其在水中的隐蔽。
刺丝内部空心,可能用于储存能量或传递信号。
2.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草履虫具有灵敏的感知系统,可以迅速感知外界刺激。
当遇到威胁时,草履虫会迅速放出刺丝进行防御,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 实验结果的意义:通过观察草履虫放出刺丝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防御机制。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大小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大小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af0a7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2. 观察大小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差异,分析其生物学特点;3. 掌握草履虫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生物学实验水平。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其身体呈圆筒形,表面覆盖着纤毛,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
草履虫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口沟等。
大小草履虫在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大小、伸缩泡数量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小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管、滴管、棉花纤维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箱、酒精灯、加热器、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大小草履虫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用滴管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2. 观察草履虫形态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小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口沟等;3. 比较大小草履虫形态结构差异:观察大小草履虫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如大小、伸缩泡数量等;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详细记录在实验报告上;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大小草履虫的生物学特点,如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大小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如下:(1)细胞质:大小草履虫的细胞质呈淡黄色,透明;(2)细胞核:大小草履虫的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3)伸缩泡:大小草履虫具有2个伸缩泡,位于细胞前端;(4)口沟:大小草履虫具有口沟,用于摄取食物。
2. 比较大小草履虫形态结构差异:(1)大小:大草履虫体长约为180-280微米,小草履虫体长约为80-170微米;(2)伸缩泡数量:大草履虫具有2个伸缩泡,小草履虫具有2个伸缩泡。
3. 分析实验结果:(1)大小草履虫在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生长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2)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的伸缩泡数量相同,说明伸缩泡数量与草履虫的大小关系不大;(3)大小草履虫的口沟结构相似,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食物摄取方式。
草履虫活体实验报告总结(3篇)
![草履虫活体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a5459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行为以及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征,进一步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能够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行为和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活体,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行为和生殖方式等,了解草履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生理盐水、吸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酒精灯、酒精、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酒精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支架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草履虫:从草履虫培养皿中取出适量草履虫,用生理盐水洗涤后,放入培养皿中备用。
2. 制作临时装片: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夹取少量草履虫,放入生理盐水中,用另一载玻片轻轻按压,制成临时装片。
3. 观察草履虫形态结构:将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鞭毛、口沟、胞肛等。
4. 观察草履虫运动方式:观察草履虫在生理盐水中的运动方式,包括前进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等。
5. 观察草履虫摄食行为:观察草履虫在摄食过程中的运动方式,包括摄食、吞噬食物颗粒、消化等。
6. 观察草履虫生殖方式:观察草履虫的生殖过程,包括分裂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等。
7.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行为和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形态结构:草履虫呈椭圆形,细胞膜透明,细胞质内有大量食物颗粒,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部,鞭毛长而细,口沟位于细胞前端,胞肛位于细胞后端。
2. 草履虫运动方式:草履虫在生理盐水中主要进行前进运动,通过摆动鞭毛来改变运动方向。
在摄食过程中,草履虫会进行旋转运动,以便更好地捕捉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纪星宇(2012302630004)
一、目的与内容
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
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
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
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
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
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
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
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
草履虫趋性的实质
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
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二、材料与用品
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1.配制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
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
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
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
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便操作),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皿中。
每个水样取九只草履虫。
确认吸取的为单个虫体后,
再次吸取虫体加入到10ml稻草培养液中,将试管分别依次编号为1、2、3等(如A水样首
个虫体培养试管编号为A1,第二个编号为A2)。
注意每次操作后立即清洗滴管再继续操作(后同)。
将试管保温25℃培养7d 直至肉眼可见大量虫体,注意保持培养液的水质,每2d更换一半培养液(从底部吸取一半培养液后添加一半新鲜培养液,注意无菌操作),稳定PH在7.0-7.2。
4.草履虫的鉴种
分别吸取各试管中的草履虫,碘液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测量观察,将所得结果填入附表一,并以此判断草履虫的种,把结果填入表中。
(二)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
取分裂旺盛的草履虫培养液暗室培养3d。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稻草培养液,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取单个虫体于其中独立暗室培养(注意保湿)。
用体视显微镜每隔0.5h镜检一次,连续观察24h,以观察两次连续的横二裂。
注意子代草履虫是否同时进行第二次分裂。
(三)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
将中性红纯乙醇染液加入不同PH的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滴加一滴中性红纯乙醇染液后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连续观察食物泡,每5min记录一次颜色变化,连续观察40min。
把实验现象填入附表二。
(四)草履虫趋性的实质(电场,电流还是电化学?定向还是趋向?)
(五)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分别取等量蒸馏水、0.01%胰岛素、0.01%肾上腺素于三张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等量草履虫培养液一滴,立即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虫体运动和胞质流动情况。
将实验结果填入附表五。
(六)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
分别取等量草履虫培养液五滴于五张载玻片上,分别滴加一滴蒸馏水、2%秋水仙素、1%乙醚、0.02%詹纳斯绿B、20%丙酮,立即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虫体变化。
将实验结果填入附表五。
(七)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1.扩大克隆培养
取十二株同种的草履虫的纯系培养液(均不足12株则将最多的种全部使用)转入已加入足量稻草培养液的试管内,塞上棉球并编号,22℃恒温培养7d。
2.富集草履虫
分别取各纯系培养液于对应编号的离心管内,500rpm离心3min,去上清液;加入蒸馏水,重复离心,去上清液。
再加入极少量蒸馏水以获得草履虫纯系浓集液。
若草履虫在
克隆培养时繁殖旺盛,则可直接吸取含密集虫体的表层培养液进行后续试验。
3.混合草履虫纯系浓集液
取等量草履虫纯系浓集液,分别两两混合于小表面皿中并编号为“某×某”,恒温22℃培养。
若直接取草履虫培养液混合,则混合后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进行培养。
培养时可使用
湿房保湿(后同)。
4.观察接合生殖
混合培养两小时后起,每隔2h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表面皿中的虫体。
观察到许多虫
体相互粘连时,说明该混合液对应的两株草履虫即为相对接合型。
此时转为每隔1h观察
一次继续观察并记录现象。
把结果填入附表六。
(八)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取一对相对接合型的纯系草履虫浓集液等量混合,均分为三份后分别置于强光、弱光和避光条件中培养,每隔1h观察一次,记录开始接合的时间,填入附表七。
*(九)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四、分析与讨论
总结实验要点,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五、参考资料
黄诗笺等,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周燕等,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及实验探究,贵州: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山东:潍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汪花菊,草履虫的培养及探究其对某些物质的反应
老克列夫兰等,动物学大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六、附注与附表
附注一:我国草履虫常见种类的特征
1.尾草履虫,长180-280μm,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60°。
两个伸缩泡均有
收集管。
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
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μm,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
角近90°。
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
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
3.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μm,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
小核泡型,有
3-12个。
4.绿草履虫体长80-150μm。
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
小核一个,致密型。
附注二:实验装置设计
1.湿房的制作
在培养皿中放入适当大小的U形玻璃棒,并加入少量蒸馏水即为湿房。
使用时将培养皿置于玻璃棒架上,盖上培养皿盖,注意透气。
附表一:草履虫采样与观察记录
附表二:食物泡颜色的变化
附表三:草履虫对电刺激的反应附表四:草履虫对光刺激的反应附表五:不同药剂对草履虫的作用
附表六: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附表七:光对草履虫接合生殖的影响
附表八:接合生殖中接合型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