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历史——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1、古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

日尔曼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和日德兰半岛,公元前六至一世纪,逐渐扩及欧洲中部日尔曼尼亚广大地区,是蛮族世界中人口众多,势力强大的集团,在摧毁奴隶制罗马帝国和西欧封建制的产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对于他们的社会和生活,人们所知甚少,只有恺撒和塔西佗记述最详。

恺撒征服高卢时与日尔曼人发生过接触,他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详细记叙了日尔曼人的情况。

根据恺撒记载判断,日尔曼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制度之下,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并不占主要地位。

恺撒还提到日尔曼人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占用土地只限一年,以后便转到新的地段。

这种耕地的一年一换制,可能是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法所造成。

另据恺撒所记载,当时日尔曼人仍未定居,他们携带牲畜,把家什装在车上拉走,这种半流动的生活方式说明农业还没有成为压倒优势的生产部门。

恺撒强调日尔曼人财产的平等,未曾提到奴隶,军事领袖只在战时选出,但恺撒时代也出现了某些原始公社解体的征兆,出现了有势力的贵族,军事贵族及其亲兵队,掠夺战争经常发生。

塔西佗的著作详细记述了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

在塔西佗时代,日尔曼人已永久定居,农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但畜牧业仍占重要位置,他们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按价值划分,贵族和富人占去大量好地,普通人和一般战士只有少量坏地。

日尔曼人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化,尽管土地私有制还没有出现,但已有了早期农村公社(未来的马尔克)雏形。

塔西佗证实日尔曼人存在奴隶,但与罗马的不同,主人把份地交给奴隶耕种,并给他们必要的生产工具,征收一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

塔西佗认为日尔曼奴隶的地位与罗马隶农相近,此外,还有债务奴隶制,这都说明日尔曼人的阶级分化已开始。

塔西佗还谈到选举国王和领袖的问题,贵族会议权力很大,决定一切重大事项而部落大会减少了,公社成员要负担经常性的贡税,这说明日尔曼人已出现了产生国家的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中世纪时期,主要在9至15世纪之间,在西欧地区盛行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西部的衰落和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以及农奴制度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罗马帝国西部的崩溃有关。

罗马帝国在5世纪左右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贫困和战乱的加剧导致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族开始通过私人军队维护自己的领地,这就是封建主义的雏形。

其次,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耳曼人是从4世纪开始入侵罗马帝国的,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即部落社会。

日耳曼人的部落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统治者以家族长老的身份管理部落事务。

这种家族长老的地位逐渐转变为封建领主的地位,形成了封建主义的基本框架。

此外,农奴制度的存在也是封建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他们与土地紧密地相连,没有自由流动的权利。

农民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统治,为其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

这种农奴制度为封建主义提供了经济基础,农奴的劳动成果为封建领主的财富和统治奠定了基础。

最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地上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于上帝,同时主张君主的神圣性。

这种信仰为封建主义提供了合法性的支持,使封建制度得以维持和延续。

而教会在封建社会中的权威地位也使封建领主与教会相互依存,形成了天主教教会封建制度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的入侵、农奴制度的存在以及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所致。

封建制度在很长时间内统治了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给西欧地区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是13世纪至15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形式,其演变历程也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

本文旨在探讨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起源于9世纪,当时欧洲正处于分裂和黑暗的时期。

背景是,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瓦解,导致很多地方割据成为了各种政治小集团。

而作为欧洲一种特殊的经济社会模式,封建制度的形成则是由当时的战争、游牧民族的侵略等因素推动而来。

在封建制度中,封建主和农奴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关系。

封建主是领主,他们可以掌控土地的主权,并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和法律体系。

农奴们是土地的依附者,他们耕种地土地,提供粮食和其他生产资料,以换取封建主的保护和原始技术工具和存积财物等。

在封建制度的初始阶段,王权仅限于地位极高的贵族和教会人员之间的论战之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逐渐成为重要的中央政府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学习和集权的行政举措,加强了自己的影响力。

其他领主和贵族发展了各自的领地,但仍以他们的地位和职务为依据,共同支持着国王的权威。

这种所谓的封建联盟系统,将主权分散给了大量的个人,在有效测量了地方权力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大便宜的中央组织权力。

第二章:封建制度的巅峰期封建制度在13世纪之前,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和发展。

这时候的封建君主已经开始稳定其领土,并与皇帝或国王保持了强大的联盟,pax universalis(普遍和平)逐渐成为欧洲普遍共识。

同时,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成长迅速,手工业和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佃农的自由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那么,封建制度为何会在13世纪达到它的顶峰呢?首先,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和针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合理发展,使其具有了较为稳定的合法性,构成了有效的抵御战争和动荡的基础。

其次,当时爆发的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金币、宝物、奢华的辉煌和人口的减少,使欧洲人口的比例和资源占有者的权力不断提高。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成为西欧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中世纪”(Medieval)一词是十五、六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提出来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将476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看作是欧洲文化衰落和野蛮时期,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将他们所处时代是古典文明复兴时期。

17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历史全程》中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中世纪”一词正式被用来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来使用。

近代欧洲许多学者认为在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伟大发展时期,即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近代,在两个阶段之间便是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当时人们被宗教神学所蒙弊,对知识毫无所知,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躲过今世的苦难和死后地狱的折磨。

所以直到今天“中世纪”一词已成为行为反动和思想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

欧洲中世纪有其黑暗的一面:封建割据、农奴制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专制主义等等。

但中世纪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在它发展后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没有中世纪历史的发展便没有当今的欧洲。

“封建”一词始于古代的封土建国,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名称的始于18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侧重于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封君、封臣现象。

第一节日耳曼人封建国家建立一、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和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1.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导致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导致了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关系的萌芽。

(1)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无利可图,奴隶制已失去了活力。

(2)封建关系萌芽(隶农制)已产生:隶农制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产生,在帝国末期有了迅速发展。

“隶农制”就是大地产者剥削隶农的土地剥削制度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作为大地产者土地的土地耕种者,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和微薄的经济,但要向大地产者交纳赋税、负担劳役,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可连同土地一起出卖。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百年战争的后果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德国 (一)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整个中古史,德国政局一直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在政局分裂这一表象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区、各 城市之间经济利益的不一致。这是德国历史发展 不同于英法的特点。 (二)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2月,教皇约翰十二世在圣彼得教堂为奥 托一世加冕称帝,“罗马帝国”建立。1155年, 腓特烈一世又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800年圣诞节,教皇立奥三世在 罗马圣彼德大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帝,号 为“罗马人的皇帝”,即查理大帝。法 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加冕之谜
(五)法兰克国家封建化的结束 查理大帝广泛颁布“特恩权”,采邑主 把政治上的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合而为 一,于是采邑主变成了领主,自由佃农 则变成农奴。 公元877年,查理曼的孙子查理二世颁布 克勒西敕令,确认伯爵官职可以世袭, 因而伯爵成为该伯爵辖区内最大的领主。 不久,所有的采邑都可以世袭了。
采邑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分封采邑,查理建立了一支 骑兵队伍。 其次,在一定时期内对加强封建国家政 权起了显著作用。 第三,采邑制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后果。 与此同时,受封者的私人权力也进一步 增长。
(四)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 下,建立起加洛林王朝,为了报答教皇 对他的支持,出兵攻打伦巴德人,并把 夺来的意大利中部地区赠给了教皇,从 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史称为“丕平 献土”。
(一)十字军东侵的原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使 西欧封建主的物质享受不断提高,因此各 级封建主渴望到东方去劫财和占地。以罗 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除了同样的愿望 外,还自己特殊的目的,即迫使穆斯林改 奉天主教,吞并拜占庭的东正教。农民希 望摆脱命运,到东方去寻找乐土。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欧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被罗马人称作蛮族的日耳曼人,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居住在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多瑙河、东达维斯瓦河、西接莱茵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具体情况:P99。

在公元四、五世纪,罗马周边的蛮族大批地移入罗马帝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而移入罗马帝国的野蛮人,主要是日耳曼人。

出现大迁徙的原因:(1)日耳曼人口的增加,土地不足,迫切需要新的居住地;(2)罗马奴隶制危机,无力抵御蛮族的入侵;(3)匈奴人从中亚地区的西迁。

375年,匈奴人进攻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迫使东哥特人西迁。

这是日耳曼部落西迁的开端。

这场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所以,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不在于迁徙本身,而在于它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才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日耳曼蛮族所建立的国家,一般存在时间都不长,大多数先后被其他国家所灭。

只有法兰克王国得到发展,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莱茵河下游地区。

公元三世纪后,他们不断越过莱茵河,蚕食罗马帝国的土地。

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他们已攻占高卢东北部。

公元486年,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出身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481—511年在位)率领亲兵队,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夺取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

这一胜利为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为利用教会,以“上帝”的名义来维护统治,克洛维于公元496年皈依基督教。

从此,克洛维的侵略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经过十年的征战,他征服了除勃艮第王国以外的几乎整个高卢。

同时,他又阴谋除掉了其他法兰克军事首领,统一了各部落,成为法兰克人的第一个国王。

克洛维依其祖先之名,将他所建立的王朝称为墨洛温王朝(公元486—751年)。

公元511年克洛维死后,法兰克国家发生了长达40多年的内战。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制度,它以土地拥有和军事等级制度为基础,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历程与欧洲中世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源起、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制度,它是一种以权利、义务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体制。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地方上的权威,也就是领主对地方社会的支配和管理,以及领主和附属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建制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和发展,通常认为从公元6世纪开始,直到15世纪末逐渐消失。

西欧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主要社会制度。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落后时期。

7世纪的欧洲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艰苦,加上外来入侵的日耳曼人不断袭扰,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人们逐渐聚集在土地经济上。

在这个时期,领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则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一制度逐渐演变成一种以农民为基础的军事组织形式,这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制度承袭了罗马帝国的遗产。

罗马法的传统影响封建制度,尤其是在土地所有权的确立、契约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基督教的风靡也为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宗教文化上的支持。

三、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 土地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土地制度,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都基于土地所有权。

领主拥有土地,而农民掌握的则是农业土地的使用权。

2. 军事等级制度军事阶级的等级制度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框架,军事等级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地位、特权和政治权力。

3. 双重义务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农民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双重义务。

四、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1. 经济影响封建制度给西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构成原因:1、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2、政教冲突从5~6世纪已经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快速快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就是最存有势力的封建制度领主,它具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制度的方式创建自己的教阶制度,最低的就是教皇,下面再有教主、主教等,他们各存有自己的辖区.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构成教皇国.教皇既就是宗教首领,又就是具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轻易统辖的领土超过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并使自己的统治者神圣化,经常命令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登基.查理大帝就是这样搞的.这种作法强化了封建制度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著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沦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制度君主时而相互合谋,时而明争暗斗.在西欧中世纪,人们坚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就是上帝授与的,但在谁才就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要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出现相撞和摩擦.只是至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构成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蓬勃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积极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败下去.3、城市的兴起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西欧封建社会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贵族阶层为主导,以领主和农奴为基本构成单位。

它的形成经历了从罗马帝国衰落到中世纪的过渡时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公元5世纪末至6世纪初,罗马帝国东部和西部分裂,西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多年的战争和贪污腐败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崩溃和人口的减少。

在这样的时候,农村社会开始出现剧烈的变化,贵族阶层利用自己的武力和经济实力,开始形成自己的封建领域。

在中世纪初期,很多贵族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集权行使统治权力,代替了罗马帝国的官僚机构和城市自治。

这些贵族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增加了农奴的数量,同时也给了更多的专政和经济权力给他们,这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地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这些贵族很长时间内依赖自己的经济实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他们在自己的城堡中拥有大量的积蓄、谷物和军火,这使得实行这种政治体制成为可能。

随之而来的是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出现。

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大规模耕作和商业活动的发展使贵族的经济地位得以巩固。

这时候,土地成为了这一时代最重要的财富来源,贵族随着平民阶层的不断增加,统治出现缺陷,引发了农奴起义和贵族间的争斗。

这时候,一个新的组织体系应运而生,即世襲職位的领主制度,同时也成为了这一时代最重要的组织体系之一。

在领主制度中,领主隐蔽地消灭了大量拥有独立性的小科层政治、集体农奴生产单位,结束了土地统治的农奴关系。

这个过程中,领主方面扮演了带头人的角色,同化了彼此之间的差异,使其自身变得更加稳定和统一。

这也加强了其政治和经济力量,得以得到更多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加强了其权力,使其能够牢牢掌握政治经济生活命脉。

总的来说,西欧封建制度是被长期历史渐进地形成的。

在封建制度下,领主的专制统治垄断了地主及从容经济和科官制度,对科层的支持、胁迫和收买从而有了促进和复兴贵族社会的方向。

1 2012级第七章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和发展

1  2012级第七章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和发展

(三)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接触
(1)战争
前102年马赛利亚战役, 日尔曼人入侵高卢与马略之罗马军队的反击。 公元9年条托堡战役, 日尔曼人在莱茵河流域重创罗马军队。 2世纪中叶, 日尔曼人马可曼部落和克瓦德部落与罗马军队交战十余年, 直至迫使罗马帝国允许其进入罗马边境居住。
(2)贸易
罗马帝国与北欧波罗的海之间的商业通道即琥珀之路,沟通罗马人与日尔 曼人的商品交流。
3.影响
(1)加强了中小封建 主阶层,奠定了西欧骑士 制度的基础,为组建新型 骑兵创建了条件,为后来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 (2)使采邑的领受者逐 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 力。
(四)查理曼帝国 1.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751年,加洛林家族的矮子丕平夺得王位,从此开始 了加洛林王朝(751—987)。 754年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
(三)查理· 马特采邑改革
1.背景 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法兰克王国处 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抵御外敌,平定内乱,加强 王权,查理· 马特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2.内容
(1)没收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忠于国家的将领、官员和 教会。所得采邑不得世袭,封主或受封者一方死亡,得重新履行受封仪式。 (2)受封者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如果受封者不履行义务,封主有权收回采邑。 (3)采邑的赐予者有义务保护衷心效力的领受想者,使其不受他人侵害。
继承丕平的是查理。查理是法兰克国 家最著名的国王。在他统治期间 (768—814)国事空前强盛,在位46年, 发动五十多次战争,版图急剧扩大,把 西欧领土的绝大部分纳入自己的版图。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授予查理“罗马 人的皇帝”称号,历史上称查理为查理 曼即查理大帝,他统治的国家被称为查 理曼帝国或查理大帝帝国—加洛林帝国。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02
封建制度的发展
民族国家形成阶段
随着各地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封建制度逐渐与中央集权国家相结合,成为支持王权的重要力量。
封建制度的发展阶段
领主附庸关系阶段
在西欧封建制度的早期,领主与附庸之间通过口头协议或书面契约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附庸则提供劳力和忠诚。
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封建制度下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有助于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01
03
02
04
封建制度的反思与启示
封建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封建制度的矛盾与缺陷
封建制度对历史的影响
封建制度的反思
重视社会组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示我们要重视社会组织和治理方式的变革。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适时调整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速商业繁荣
封建制度下的商业发展和城市兴起,有助于加速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进农业发展
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分封和领主保护,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对政治的影响
维护国家统一
封建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强化王权地位
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意识和忠诚观念,有助于强化国王的权威和地位。
封建制度的启示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封建制度中的土地制度问题,提醒我们要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防止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发展。
加强教育和文化发展
封建制度对教育和文化的限制,提示我们要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只有加强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共143页文档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共143页文档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ppt课件

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和 商业兴起,提供了前提
4
9—11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独立
农产品专业生产区域
逃亡手工业者聚居 商业贸易发展
5
2.西欧城市兴起的方式与城市的特点 ① 城市兴起的方式
旧城市的复兴。 新城市的出现。 自发的聚集。 领主的建立。
6
② 城市的地位与特点
东方之城市统治乡村 西欧之乡村统治城市。 ◎ 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独立的斗争
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 其中丹麦人袭击英格兰和法国, 曾经入侵不列颠东北部地区, 在法国建立诺曼底公国, 在意大利建立西西里王国, 同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充当海盗(即维京人); 挪威人袭击苏格兰和爱尔兰,主要发展北欧文化; 瑞典人袭击俄罗斯地区(即瓦兰几亚人)。
21
(3)诺曼底征服: 1066 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死后无嗣,法
方式: 暴力与赎买。 结果: 享有独立于领主的自治权利:
机构选举权。 市政管理权。 货币发行权。 赋税征收权。 司法审判权。 ◎ “城市的空气是自由的”
7
③ 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行会——小生产的形式之一 起源 自身的软弱与联合的需要。 公权私化的特定政治环境。 种类 商人行会 手工业行会
8
地位 保护作用: 保护脆弱的商品经济, 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 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
15
◎ 第四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拉丁帝国的建立。
◎ 第五、六、七次:进攻埃及。 第八次:进攻突尼斯。 终点:1291年阿克的陷落。
16
3、战争的性质与历史影响 ◎ 对近东地区的浩劫。 ◎ 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技术与文化的交流: 东方金属加工技术、纺织技术 制糖技术传入西欧。 ◎ 贸易的扩大与流通领域的活跃 东方商品的流入与西欧诸国的贸易逆差。 窖藏贵金属的重见天日与货币经济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 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 一支迁莱茵河中游, 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 一支进入北高卢, 称海滨一萨利克人, 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 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 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 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 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 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 就以此为出发点.克洛维进入高卢后, 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 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 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 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 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 则很少侵犯. 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 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 王室土地所有制, 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一般认为, 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 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 行政自治. 但也有人认为, 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最初, 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 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 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 参加社员大会. 到六世纪下半叶, 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 规定死者如无子嗣, 土地由其女儿继承, 而不再交还公社. 这样, 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 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 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但是,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 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 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 经济分化缓慢, 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 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 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 逐渐变成农奴. 二是 6 ~ 10 世纪战争兵役频繁, 对外扩张, 外族入侵, 社会不安定, 豪强官吏勒索, 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 军事制度也有变化, 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 战斗力加强, 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 据估计, 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 这种状况, 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 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 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 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 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 此称为“委身式”, 也叫“投托”. 久之, 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 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在法国, 还有一些农奴称为“塞尔夫”( serf ) , 他们大多是奴隶的子孙, 地位比维兰更低. 维兰实际是永久性佃农, 份地世袭, 劳役有一定传统标准. 塞尔夫则由主人任意剥削, 并可随土地一并买卖. 一般来说, 维兰比自由农、佃农的境遇往往要好.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847 年, 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 “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 或是国王, 或是国王的臣属”.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 墨洛温王朝时期, 六、七世纪, 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 封地与公职相联系, 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 久而久之, 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 到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 进行采邑制改革, 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 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 西欧在与阿拉伯人的接触中, 学会了使用马蹬, 马蹬的出现, 使骑兵从轻装发展为重装, 铠甲及贵族族徽都随之出现. 更重要的,是由此需要专职作战的骑士, 普通法兰克农民既难以负担, 也无此技艺, 而骑士则需要土地和农民来养活. 这样, 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中国明末时传教士铸造的西洋火炮为何不能引起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顾准这样提出了问题.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 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 受封者, 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 并向封主宣誓效忠, 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 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 封主有权收回采邑. 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 是一种契约关系, 封主也要保护封臣, 不能欺侮他的妻女, 若违反, 封臣也可另找封主.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 在封建制度下, 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 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 不可反抗的, 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 而是绝对君主制了. 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概念大不相同.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到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继续实行, 因为即使查理曼当时也无足够财力搞职业军队. 而各级领主, 也有自己的附庸骑士, 形成层层分封. 打仗时, 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 并且只是单线联系, 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采邑制的广泛推行, 导致以下后果: 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 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 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 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每一骑士都靠自己采邑的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生活, 这一骑士对自己的采邑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管理权. 国王有时还把一些豁免权赐给一些大领主和教会贵族, 豁免权也叫特恩权, 指这些领主的领地可不受国王代理人或官员管辖. 这样一来, 就使采邑领地具有独立王国的趋势.第三阶段: 采邑原本是终身的, 封臣死亡, 采邑交还封主, 不得世袭. 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 要重搞受封仪式. 到九世纪, 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 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查理曼死后, 王权的分散, 无休止的内战, 外族的入侵, 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统治走向混乱. 原来的封疆大吏一一伯爵, 以自己的附庸为后盾, 从王室官员演变为独立的地方王公。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以铸造货币、自行宣战媾和,有选举产生的 法官和市政会,市政会推举的市长是城市的 最高长官。
(2)行会及其与城市贵族的斗争
A、背景 B、行会及其作用
A、背景
应对城市贵族侵扰 保护手艺免遭逃亡农奴竞争 捍卫同业者的共同利益
B、行会(guild)
行会出现于11—12世纪。 商人行会(gild merchant)、手工业行会
3、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也是西欧首次尝试在外部 建立殖民地的过程。
让那些习惯于对同宗兄弟发动无谓的私战的人,去 从事值得进行的反对异教徒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吧。 让那些到目前为止一直做强盗的人,成为基督的战 士吧;让那些以前对自己的兄弟和亲戚争斗的人, 现在进行反对蛮族的正义之战吧;让那些最近接受 微薄工资而被雇佣的人,去获得永恒的报酬吧。让 那些身心交瘁的人,去劳动获得双重的报酬吧。我 还能说些什么呢?这边的不幸到那边会变成欢乐, 这边的穷苦到那边变成富裕,这边主的敌人到那边 就会成为主的朋友。”
内容: 采邑一词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地”。 分封土地——条件:向王权宣誓效忠、 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 赐予者保护受领者 限终身占有不得世袭
影响: 中央与地方(内部联系的加强与王权
的巩固)。 等级结构(递进式分封)。 农民地位(对于土地和领主的依附)。 兵源与军制(农民步兵→封建骑兵)。
封君封臣关系: 仪式: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 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维持
——Fulcher of Chartres, Chronicle of the
First Orusade. 1941,p.69.
真正移入境内而永久居住的人,是从 地中海沿岸港口来的商人阶层。因此, 商业兴旺起来,但这是唯一的繁荣象征。 政府无能,政治腐败。然而,另有一批 人,蜂拥而来,而他们是最坏的分子; 就是,西欧社会的渣滓:码头流氓、海 岸上拾荒者、陆上小偷和水面小偷、乞 丐、亡命之徒、得到假释许可状的犯人、 逃犯、释放犯。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汪达尔王国(534年)、东哥特王国(554年)、 伦巴德王国先后灭亡。 阿拉伯人的征服使西哥特王国灭亡 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 与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法兰克人的统治与西欧的封建化进程。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查里曼帝国 (一)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
◎ 日尔曼人的一支,包括利普阿尔法兰克人
与萨利克法兰克人。
莱茵河流域
→4世纪以后
进入高卢。1、克洛维建立墨洛温 Nhomakorabea朝 (公元486——751年)
◎ 481年,萨利克人
墨洛温家族首领克洛维即位。 部族兼并。 ◎ 486年苏瓦松战役与疆域基础的奠定。 ◎ 496年克洛维率3000亲兵摒弃多神崇拜的原 始宗教,接受文明的意识形态,皈依基督教 的官方信仰。
◎ 公有(“任何人不能单独保有土地”)→经济的分化
(耕地分配的不平等)。 ◎ 平等(民众大会、长老议事会、军事首领之选举产生及 有限权力)→地位的差异(氏族贵族的特权化和军事首领 权力的扩大化)。
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


战争
贸易:罗马帝国与北欧波罗
的海之间的商业通道,沟通罗马
人与日尔曼人的商品交流。
教皇
教权和王权联盟:
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与756年的“丕平献土” 800年查理曼的加冕 962年德意志圣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教权和王权这一时期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有 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
1054 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
西欧的基督教称西方公教(天主教)
东欧的基督教称东方正教(东正教) 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十一世纪后半期, 教皇权逐步强大,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
2.法兰克的封建化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法兰克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典型。 它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萨 利克法典》中反映出来的马尔克公社的解 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农民的出现;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促使自由农民逐步农奴化;第三阶段的特 点是特恩权的广泛推行使封建制度最终确 立。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封建制度最终 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世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也被称为“黑暗时期”或“中世纪”。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的核心,就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制度主要由四大特征组成:领主制、农奴制、重农业和封建士族阶级。

封建制度最初形成于欧洲的农村,是基于地主-农民关系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方式。

在封建制度中,土地和权力紧密相连,而权力则被划分为许多小而独立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独立的领主。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欧洲繁荣的罗马帝国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也随之解体。

短暂的暴力和分裂期过后,欧洲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缓和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富有的人开始收购土地,并建立起自己的小行政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行政区不断成长和壮大,形成了一个以领主和农民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中,权力相对分散的领主们还需要一个军事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于是,他们开始征召士兵。

而这些士兵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阶层,逐渐成为了封建士族。

封建士族不仅掌握着重要权力,而且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他们包括乡绅、骑士、贵族等,是封建社会的核心阶层。

封建制度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则是农奴制。

农奴是指被封建领主所占有的农民劳动者。

在封建制度中,农民是领地的承租人,在封建领主的控制下,需要耕种并交纳一定比例的产量来作为租金。

而农奴则是没有任何自由的农民,他们不仅要交纳租金,还需要强制性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他们不被认为是市民,而是封建领主的私人财产。

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它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安定,对欧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是,封建制度本身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过于重视权力的私有化,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封建制度的死亡也标志着欧洲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7第七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7第七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萨利克法典》反映了法兰克社会封建化起始时的状况。 3、第一阶段(511—714年):政治混乱,劳动者的生活、生产受
到严重影响。封建化的表现为:“委身”和“请求恩地”。 4、第二阶段(714—741年):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加速了
封建化进程。 5、第三阶段(751—987年):法兰克的封建制度确立。查理曼颁
B、氏族制度开始解体,出现了财产分化和阶级分化, 出现了比较温和的奴隶制形式,(据塔西佗的描述: “他们每人都有自己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像我们对 待佃农一样,奴主只从奴隶那儿索取一定数量的谷物、 牛和衣服;奴隶的属从关系仅此而已”。 )
C、形成军事民主制。
军事民主制
所谓军事,就是随着财产分化,各部落之间 的掠夺日渐增多,战争越来越成为经常的事, 军事组织和战争机构也日益健全和强化,军 事首领一职成为常设,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 其权力越来越大。所谓民主,就是指在这时 推行民主制度的贵族议事会和人民大会等民 主机构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军事 民主制是氏族部落制向国家过渡的中间形态。
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原居奥得河口,5世纪初进抵沃姆 斯,后南下罗讷河一带,于457年建立以里 昂为中心的勃艮第王国。6世纪初,勃艮第 王国为法兰克王国灭亡。
匈奴人
5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同时受到匈奴人的 蹂躏。451年,匈奴首领阿提拉率领大军,从 潘诺尼亚出发直逼高卢,进抵卢瓦尔河畔。 西罗马名将阿埃齐联合西哥特人、勃艮第人 和法兰克人迎战,卡塔洛温(在今法国特鲁 瓦附近)一仗阿提拉败北,被迫撤军。453 年,阿提拉病死,匈奴瓦解。
5世纪初,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出现在意 大利北方,并于410年在数万起义奴隶配合下攻陷首都 罗马,大劫三日。躲在拉温那的西罗马帝国皇帝惶惶 不可终日,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指日可待。419 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建立以土鲁斯 为中心的西哥特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成为西欧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中世纪”(Medieval)一词是十五、六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提出来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将476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看作是欧洲文化衰落和野蛮时期,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将他们所处时代是古典文明复兴时期。

17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历史全程》中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中世纪”一词正式被用来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来使用。

近代欧洲许多学者认为在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伟大发展时期,即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近代,在两个阶段之间便是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当时人们被宗教神学所蒙弊,对知识毫无所知,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躲过今世的苦难和死后地狱的折磨。

所以直到今天“中世纪”一词已成为行为反动和思想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

欧洲中世纪有其黑暗的一面:封建割据、农奴制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专制主义等等。

但中世纪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在它发展后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没有中世纪历史的发展便没有当今的欧洲。

“封建”一词始于古代的封土建国,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名称的始于18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侧重于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封君、封臣现象。

第一节日耳曼人封建国家建立一、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和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1.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导致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导致了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关系的萌芽。

(1)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无利可图,奴隶制已失去了活力。

(2)封建关系萌芽(隶农制)已产生:隶农制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产生,在帝国末期有了迅速发展。

“隶农制”就是大地产者剥削隶农的土地剥削制度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作为大地产者土地的土地耕种者,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和微薄的经济,但要向大地产者交纳赋税、负担劳役,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可连同土地一起出卖。

所以隶农制已具有了封建关系的某些特征(如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完全分离),是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2.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在其周围居住着许多种族和部落,罗马人总称他们为“蛮族”(Barbarian),主要有凯尔特人(Celtic),日耳曼人(Germans)和斯拉夫人(Slavs)。

其中居住在欧洲中部日耳曼尼亚广阔土地上的日耳曼人是“蛮族”世界的一支劲旅,日耳曼人是约公约前6世纪中叶由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的,居住在西起莱茵河,北至波罗的海,东到维斯杜拉河(维斯瓦河),南界多脑河的广大地区。

据方言不同可分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盎格鲁—萨克森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等。

日耳曼人在摧毁奴隶制罗马帝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产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在325年左右,古希腊文学家(旅行家)皮提亚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居住着条顿人,这是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的最初记载。

我们今天研究入侵罗马以前历史主要依据两部史书:1.恺撒写于约49BC的《高卢战记》。

是恺撒远征高卢时据前人记载和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写成的。

书中记载,当时日耳曼人生活在氏族部落制度下,过着半游牧生活,很少从事农耕。

土地归公社所有,不定期地分配使用。

当时日耳曼人最高权力机关是民众大会,最高裁判权归氏族长老,军事首长不常设。

2.塔西陀写于89年《日耳曼尼亚志》。

其中记载,当时的日耳曼人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1)已由游牧转入定居,以氏族为单位的村落已出现了,农业比重已有所增加,但畜牧业仍占重要位置;(2)贵族占有更多的土地、牲畜,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公社已具雏形;(3)出现了奴隶。

除来自战俘外,还来自债务和买卖。

(4)此时日耳曼人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民众大会权力已削弱,贵族议事会拥有很大权力,由于与罗马的频繁战争,产生了选举产生的军事领袖(“王”),国家因素已出现了,如公社成员要负担经常性的赋税。

同时扈从队制(即亲兵制、侍从制)也发展起来。

由于战争的频繁,军事首长及其扈从变成固定职业,彼此结成与氏族关系根本不同的个人效忠关系。

扈从不事生产,专门打仗,本族无仗可打就去有战争的部落参战,其生活和战马、长矛均由首长供给。

保卫首长,将军功献给首长,才是尽忠的表现。

如首长战死而自己生还,那是极大的耻辱。

(5)4世纪开始基督教已经在日尔曼人中传播。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日耳曼人与罗马交往日益频繁,双方往来无外乎军事行动(双方早在2世纪BC就不断发生冲突)与和平的经济交往两个方面。

帝国在强盛时对日耳曼人采取的是征服政策,衰落时采取的是维持现状的和平共处政策。

到后期罗马帝国双方大致形成了大致相当于莱茵河—多脑河一线的边界。

双方长期的交往,造成了两个后果:(1)大批日耳曼人论为奴隶,后又大批成为罗马境内的被释放奴隶和隶农,4世纪时罗马境内每户都有哥特人出身的奴隶,这成为以后日耳曼人入侵的有利条件;(2)许多日耳曼人成了罗马的雇佣军,恺撒时就对日耳曼人身上的战士素质印象很深,将上万日耳曼人编入他的军队。

几乎每一个皇帝的近卫军和军队中都拥有大批日耳曼人。

4世纪初君士坦丁统治始,罗马军队中的蛮族官兵人数超过了罗马人,成为主力。

他们也同样在危机时候将罗马帝国作为自己的敌人。

二、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国家的建立1.民族大迁徙原因(1)西罗马帝国危机深刻,矛盾激化,力量衰弱,其内部奴隶、隶农以至军队都成了帝国的对立面,无力防御外族入侵。

(2)日耳曼人内部发生了变化,原始公社制瓦解,人口激增,但生产力又十分低下,为适应人口增长之需,必须占领新土地,因而需要向外扩张。

2.经过日耳曼人大迁徒的直接原因是匈奴人进攻。

4世纪在顿河东边草原上西迁的匈奴人裹挟阿兰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匈人联盟”。

375年匈奴人联盟进攻东哥特人,成为民族大迁徒的发端。

西哥特人退往西方,来到多脑河,与罗马相望,罗马政府允许他们移居麦西亚(今保加利亚),利用他们抵御匈奴人。

5世纪匈奴人在其领袖阿提拉(上帝之鞭)的领导下再度兴起,451年攻入罗马帝国境内,还一度进入意大利,几乎席卷西欧,但由于阿提拉的去世,匈奴人四分五裂。

但日尔曼人乘机在西欧各地到处征伐,日耳曼人入侵的新浪潮不断冲击着罗马帝国,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568年伦巴底人占领意大利北部,并占领了意大利政治中心拉文那,建立了伦巴底王国,标志着大迁徒的结束。

从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各集团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先后建立了10多个“蛮族国家”,主要有:(1)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东哥特王国(419~711年),亡于东罗马帝国;(2)在西班牙和南部高卢的西哥特王国(419~711年),亡于阿拉伯帝国;(3)在北非沿地中海一带(包括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汪达尔王国(439~534年),亡于东罗马帝国;(4)在高卢东南部的勃艮第王国(457~53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5)在不列颠由于盎格鲁~撒克森人入侵建立的一些小国。

最强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418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3.后果(历史意义)在延续近200年的民族大迁徒的武力征服过程中,促使了西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的结合,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日耳曼人处于史前时代末期,面对大批被政府的罗马人,日耳曼人也不可能长期保留公社制。

形势所迫,使日耳曼人氏族组织转化成为国家组织,军事首领成为国王,亲兵成了贵族。

日耳曼人在取得政权后,将没收来的土地分给了亲兵、廷臣和主教。

贵族获得大量的土地,这就打破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促使封建等级形成。

蛮族统治者还吸收一部分罗马贵族到新政权中来,使得一部分罗马贵族奴隶主和日尔曼新贵想结合,构成了西欧最早得封建主阶级。

与此同时,被统治阶级也合流了。

在蛮族征服罗马过程中,其内部分化加剧,公社成员中一部分人日益贫困化,自由民法律地位有了不同。

另一方面原居于罗马帝国内的奴隶、隶农和半自由人经济状况与政治地位有所改善和提高,他们与下等自由人地位已相当接近,逐渐合流成为依附农民阶级。

有学者认为,日耳曼人对因对欧洲中世纪下列封建因素负责任:(1)把法律看作是习俗的产物,而非君王个人意志的表现;把法律看成是个人的私有财富的观念,个人到哪就将法律带到哪;神裁法成为普遍采用的审判方法。

(2)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即保护与服从和相互交换的义务;(3)从日耳曼人的扈从制产生的封主与封臣之间的荣誉关系、战士受到荣誉和忠诚的约束,为领袖打仗,为领袖效劳;(4)国王推举制。

而主要来自罗马的因素有:(1)隶农制度;(2)城市的自治制度;(3)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组织。

第二节法兰克国家(Frank National)的封建化一、墨洛温王朝的建立和统治1.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的建立法兰克人(Franks)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居住在莱茵河下游,3世纪开始向农村公社(Marc,马尔克)过渡。

5世纪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之际,法兰克人分为两大集团居住在莱茵河中下游一带,一是以不拉奔和佛兰德尔为中心的撒利克(滨海)法兰克人,一是以科伦为中心的里普阿尔(沿河)法兰克人。

在蛮族大迁徒时,法兰克人也乘机向罗马境内发动迁徙。

法兰克人迁徒是在撒利克法兰克人杰出得军事首长克洛维(Clovis)率领下进行的。

481年克洛维继父位,486年向高卢内地进攻,在著名的色瓦松战役击败了罗马军队,占领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克洛维也转变为国王,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传因其祖父名墨洛温)。

496年他率了3千亲兵加入了罗马基督教(正教),基督教成了他统一的思想武器,大大减少了征服过程中得阻力。

在征服过程中,他对罗马大地主和教会的土地很少侵犯,没收的土地一般是罗马王室和元老的土地,从而获得了罗马大地主和教会的支持。

他还利用投降的罗马、高卢军队为其服务。

这些措施加上克洛维的军事力量使法兰克人的征服十分顺利。

在征服过程中,克洛维还以各种手段消灭其内部的对手,使自己成为全体法兰克人的国王。

到他晚年已征服除勃艮第以外的全部高卢地区。

克洛维死后,其子孙在互相残杀同时也不断地进行扩张战争,征服了许多日耳曼人部落。

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南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以东,包括勃艮第在内的所有高卢地区,成了西欧最强大的蛮族国家。

2.“萨利克”法典(Salic Code)在蛮族大迁徒过程中,蛮族各部落都编撰了法典。

罗马人统称为“蛮族法典”。

在所有法典中“萨利克法典”受罗马法影响最小,反映法兰克人社会制度比较真实,是较可靠的史料。

它编成于5世纪末~6世纪初,是反映法兰克王国初期社会情况的主要史料,它基本反映了法兰克封建化的状况(封建化主要内容一般指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