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观察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科研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PPT演示课件
•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 发病率p0
•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 • 显著性水平α • 检验效能 1-β
24
2.样本大小的计算
• 公式法
N Z
2P 1 P Z P11 P1 P0 1 P0 2 P1 P0 2
P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
队列 研究
病例 对照 研究
横断面
研究
3
观察性研究设计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描述性研究 • 临床注册研究
4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选定暴 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 追踪其各自的某种疾病结局,比较 两者疾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子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61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整理 均衡性检验
计算OR 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
62
• OR(odds ratio):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
组中暴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 OR=(a/c)/(b/d)=ad/bc
a
c
b
d
ad
OR = (
/(
) /(
/
•过去
•现在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双向性队列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10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 • 显著性水平α • 检验效能 1-β
24
2.样本大小的计算
• 公式法
N Z
2P 1 P Z P11 P1 P0 1 P0 2 P1 P0 2
P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
队列 研究
病例 对照 研究
横断面
研究
3
观察性研究设计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描述性研究 • 临床注册研究
4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选定暴 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 追踪其各自的某种疾病结局,比较 两者疾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子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61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整理 均衡性检验
计算OR 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
62
• OR(odds ratio):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
组中暴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 OR=(a/c)/(b/d)=ad/bc
a
c
b
d
ad
OR = (
/(
) /(
/
•过去
•现在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双向性队列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10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观察性研究PPT课件
实施观察
按照观察计划和工具,对研究对象进 行系统、全面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 记录。
保持客观性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员应保持客观、 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对观察结 果的影响。
及时调整观察计划
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 善观察计划,以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和 针对性。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整理和编码数据
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类,对重要信 息进行编码,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例如某特定人 群、组织或事件等。
观察指标
选择能够反映研究问题的具体指标, 例如年龄、性别、行为频率等。
设计数据收集工具
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问卷, 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观察表设计
制定观察表,明确观察内容、方法、 时间等,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
数据分析计划
无需控制变量 观察性研究不需要对变量进行严 格控制,可以在多种变量共同作 用的情况下进行研究,更接近真 实世界的情况。
灵活性高
观察性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 需求,灵活调整观察对象、观察 时间和观察方法,以获取更准确 和全面的数据。
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可以在自然情境下进 行,避免了实验室内研究的人为 因素和局限性,更能反映实际情 况。
缺点
主观性强
观察性研究依赖于观察者的判断和记录,因此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 响,如观察者的偏见和误差。
数据收集难度大
观察性研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 大规模或长期观察中,难度更大。
数据分析复杂
由于观察性研究所收集的数据类型多样,因此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分 析和处理,对分析方法和技能要求较高。
描述性分析
观察性研究统计分析策略PPT课件
多样本秩和检验
.
16
举例
对无淋巴细胞转移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胃癌患者 ,观察其生存时间(偏态数据),问两组患者的 生存时间是否不同?
应如何分析?
.
17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月)
无淋巴细胞转移
有淋巴细胞转移
时间 秩次
时间 秩次
12
4.5
5
1
25
10
8
2
27
11
12
4.5
29 12.5
12
4.5
38
17
12
趋势 ❖ 没有发现 明显的异常值
.
42
第二步,计算相关系数
x22, 0y16.41 ,x236,60 y218.3 7,3 2xy21.8 2,n715
lx x4.33 ,ly3 y93 .2 7,5 lx y6 180
r lXY
180 0.877
lXXlYY 43 .33 33 9.0 3 756
Case-control study: past experience of cases and controls is recalled
Cross-sectional study: past experience and current disease status are collected at the
血糖 8.4 11.2 7.5 12.8 13.7 8.2 7.8 15.7 9.6 10.6 8.4 9.4 13.6 104. 14.1
理论知识点—卡方检验 .
30
资料的特征及统计分析策略(1 )
采用直线相关
• 双变量是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 • 双变量关系为线性关系
.
.
16
举例
对无淋巴细胞转移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胃癌患者 ,观察其生存时间(偏态数据),问两组患者的 生存时间是否不同?
应如何分析?
.
17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月)
无淋巴细胞转移
有淋巴细胞转移
时间 秩次
时间 秩次
12
4.5
5
1
25
10
8
2
27
11
12
4.5
29 12.5
12
4.5
38
17
12
趋势 ❖ 没有发现 明显的异常值
.
42
第二步,计算相关系数
x22, 0y16.41 ,x236,60 y218.3 7,3 2xy21.8 2,n715
lx x4.33 ,ly3 y93 .2 7,5 lx y6 180
r lXY
180 0.877
lXXlYY 43 .33 33 9.0 3 756
Case-control study: past experience of cases and controls is recalled
Cross-sectional study: past experience and current disease status are collected at the
血糖 8.4 11.2 7.5 12.8 13.7 8.2 7.8 15.7 9.6 10.6 8.4 9.4 13.6 104. 14.1
理论知识点—卡方检验 .
30
资料的特征及统计分析策略(1 )
采用直线相关
• 双变量是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 • 双变量关系为线性关系
.
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ppt课件
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队列研究cohortstudy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临床研究观察性研究试验性研究按是否干预分类临床研究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调查筛查生态学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双向队列研究时暴露是否已发生按暴露结局的先后分类试验性研究真试验rct类试验随机对照是否完整按是否干预分类临床研究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调查筛查生态学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双向队列研究时暴露是否已发生按暴露结局的先后分类试验性研究按是否干预分类临床研究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调查筛查生态学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双向队列研究时暴露是否已发生按暴露结局的先后分类试验性研究真试验rct类试验随机对照是否完整按是否干预分类也称现况研究和现患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相当短的时间内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是选择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作为病例组,一组未 患此疾病对象作为对照组,回顾两组疾病发生前可 能可疑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检验可疑危险因素暴 露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图解
最常见,最易做,但偏倚较多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是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 或不同暴露因素水平分为几个亚组,随访各组的发 病或死亡结局,从而验证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的 关联。
45
临床试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选择取决于试验的目的 ➢研究设计的选择也取决于研究人群和对干预
的了解程度 ➢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十分关键,后期的统计
分析无法挽救失败的研究设计
46
是选择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作为病例组,一组未 患此疾病对象作为对照组,回顾两组疾病发生前可 能可疑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检验可疑危险因素暴 露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图解
最常见,最易做,但偏倚较多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是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 或不同暴露因素水平分为几个亚组,随访各组的发 病或死亡结局,从而验证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的 关联。
45
临床试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选择取决于试验的目的 ➢研究设计的选择也取决于研究人群和对干预
的了解程度 ➢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十分关键,后期的统计
分析无法挽救失败的研究设计
46
观察性研究设计(调查设计)
——描述疾病或某种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发生和发 展规律,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设。
分为:
1.横断面研究
亦称现况研究(prevalence study):运用某种手段获取特 定时间、特定范围内某人群在某时间点的信息。根据暴露 和疾病的情况将人群同时分类是横断面研究方法的特点。 包括:(1)普查(census);(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typical survey)。
二、常用抽样方法
(一)抽样框与抽样设计 1.抽样框 (sampling frame)
在实际研究中,在目标总体中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即 所谓研究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由这部分观察单位 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抽样框。 2.抽样设计 ——分:概率抽样设计 和 非概率抽样设计
(二)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第二节 调查设计
——对观察性研究所作的周密计划
目的: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具 有科学意义且符合统计学要求的调查资料,得出合理的 结论。
要点:将调查研究的目的分解为拟分析的指标,再将 分析指标分解为可调查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或采用其他调查测量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具体项目去收集资料,在资料分析时就可以通过计算这些具体
指标来达到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
具体指标
调查表(项目)
(二)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方法
1. 确定调查项目 2.选用调查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采访法 3.确定样本含量
(三)制订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
1.调查问卷的回收与核查 2.数据编码和录入 3. 设计数据整理表和数据分组
3.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 的所有观察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 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 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 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样本。
分为:
1.横断面研究
亦称现况研究(prevalence study):运用某种手段获取特 定时间、特定范围内某人群在某时间点的信息。根据暴露 和疾病的情况将人群同时分类是横断面研究方法的特点。 包括:(1)普查(census);(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3)典型调查(typical survey)。
二、常用抽样方法
(一)抽样框与抽样设计 1.抽样框 (sampling frame)
在实际研究中,在目标总体中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即 所谓研究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由这部分观察单位 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抽样框。 2.抽样设计 ——分:概率抽样设计 和 非概率抽样设计
(二)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第二节 调查设计
——对观察性研究所作的周密计划
目的: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具 有科学意义且符合统计学要求的调查资料,得出合理的 结论。
要点:将调查研究的目的分解为拟分析的指标,再将 分析指标分解为可调查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或采用其他调查测量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具体项目去收集资料,在资料分析时就可以通过计算这些具体
指标来达到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
具体指标
调查表(项目)
(二)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方法
1. 确定调查项目 2.选用调查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采访法 3.确定样本含量
(三)制订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
1.调查问卷的回收与核查 2.数据编码和录入 3. 设计数据整理表和数据分组
3. 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中 的所有观察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 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 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 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样本。
观察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PPT课件
01 51 56105
砷暴露年份
15
515
17 7696
13 7223
15 34
11616
合计 115 82640
线性趋势检验(trend 2 tes暴 而t)露是不有是几有个或剂无量,
H 0 :事件的发生率与剂量不相关,
H1 :事件的发生率与剂量相关
暴露因素水平 取值
E0 E1 … EK 合计 X0 X1 … XK
156.64
(3)RR 的95%置信区间 (Miettinen法)
RR
1 Z / 2 M2 H
1
3.36
1.96
156.64 =(2.74,4.10)
注:频数资料的分层分析
第 h 层四格表一般形式
危险因素
发病与否
小计
有无
发病 未发病 小计
H ahn0h
RR
h1 H
nh bh n1h
h1 nh
6.56
(2)RR 的检验 H0:RR=1 H1:RR≠1
Mantel-Haenszel 2 统计量
理论频数
实际频数 M2 H
H
ah
h1
H
h1
m1hT1h Th
H
h1
m1hT1hT0h Th2
2
理论频数
(28
785)
(5018250 64399
8860847818214)2
(501684235909246149 8804688871142219898)
n
X t / 2,n1SX
总体概率 标准误
P(1 P) SP n 1
区间估计 P Z / 2SP
有限 总体
观察性研究方法设计及实例.ppt
研究设计(1)
Study 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Danish Civil Registration System (CRS), which holds information on all Danish resident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n underlying study population of all girls and women born in Denmark between 1962 and 1993 who were alive on their 15th birthday, for a total of 954,702 girls and women.
Final Study Population and Study Design (2)
The girls and women in the final study population were followed individually from 9 months before the first-time first-trimester induced abortion or birth of a live infant through 12 months after the event or until a psychiatric contact occurred for a first mental disorder, until death, until emigration, or until December 31, 2007 — whichever came first. We included only new psychiatric contacts, and we censored follow-up data on the date of the initial contact
最新心理学研究方法之观察法PPT课件
4.强迫选择法
这种方法是给评价者一组描述的短语,强迫评 价者选择其中最适合的短语。
➢ 如评价儿童游戏结束后,收拾玩具的表现:
不但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还帮邻近小朋友收拾玩具, 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在教师的要求下,收拾好玩具; 拒绝收拾玩具。
八、观察的类型
隐蔽性观察和公开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心理学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观察? 二、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 三、观察的要素 四、观察的要求 五、运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基本程序 六、观察法运用举例 七、观察的方法 八、观察的类型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主要是指人们利用各种感觉器官 的作用,根据一定的目的或要求.自觉地 从周围环境中感知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发 展变化的特点,从而获得信息的活动。
时间取样是以时间取样行为,即在规定 的一定时间段中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 内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
➢ 如观察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表现。把上课时间40分 钟划分为8段,即每一段5分钟,记录每一段时间内学 生注意分散的表现(东张西望、搞东西、小声讲话、未 注意该注意的内容等等)。
②事件取样
2.图表评价法
表评价法不是用数字代表某种行为,而 是让观察者沿着一条看得见的量表(横轴 或竖轴)从高到低迅速地作出评价记录。
➢ 有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图这样的评价儿童迟到的图形量 表,评价者在相应的项目上打上圈。
3.语义类别法
语义类别法由奥斯古德(C,Osgocl)所创, 共分7个等级,两头是相反性质的词,两 词之间分为若干等级(如下例)。研究者选 择一个最符合观察对象的等级。
1.取样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①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 ②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 ③设计记录表单
最新4教育观察研究教学讲义ppt
第二节 观察法的类型
参与观察
含义: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并通过与被
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适用条件:为了收集较为完整且具有深度的资料,旨在
对研究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常用 于进行探索性研究。参与性观察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过程。
优点:
1 开始时不必使用特定的假设,研究中不受假设的约束。 2 效果较好,对所观察的活动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 3 可以收集到静态和动态的资料。
音像记录
非结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表
实地笔记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非结构观察记录:观察的要求
观察记录的语言 ➢ 具体、清楚、实在 ➢ 当我们在观察一个商店的经营情况时,如果我
们写下“商店里十分萧条,营业员人浮于事, 工作没有效率”这样的笔记,就显得过于抽象 和概括。一个改进的办法是:在实地笔记部分 写下:“在这个面积二百平方米的商店里有十 名顾客、二十名营业员”,然后在个人笔记中 写下:“我感觉这个商店工作效率不高”。
学生作业情况记录 姓名____
日期____
正确 整洁
正确 不够整洁
有错误 有错误 整洁 不够整洁
错误多 不整洁
班级 ____
频率记录
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记录
姓名____
日期____
备注
班级 ____
连续记录
教师课堂移动记录
姓名____
日期____
清单记录
课堂小组活动记录
项目
讨论 动手做 提问 发言 做无关的事 不参与
4教育观察研究
重 点 难 点
本1.了 章2.了 教学会 学目3. 初
标
找出两幅图 的不同之处
观察性研究设计(调查设计)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出现在被观察者的现场,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语言、表情等。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隐蔽 身份,以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被观察者的生活、文化和行为 方式。这种方法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03
观察性研究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范围
确定观察对象
在观察性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观察 的对象,即研究的具体对象或群体。 这可以是个人、家庭、社区、组织等。
确定观察范围
观察范围指的是观察的时间段和空间 范围。研究者需要明确观察的时间起 点和终点,以及观察的地域范围或环 境。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观察性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观察和记录, 因此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导 致观察结果不够客观。
由于观察环境、观察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观察数据的质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难 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成本较高
伦理问题
观察性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 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因此研究成本相对较 高。
确定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描述、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研究者应根据观察的内容和目 的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以便能够准确、生动地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表现。
确定观察时间和次数
确定观察时间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并确保在时间段内获得足够的数据。
客观性原则
总结词
观察性研究设计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避免主 观偏见和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出现在被观察者的现场,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语言、表情等。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隐蔽 身份,以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
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被观察者的生活、文化和行为 方式。这种方法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03
观察性研究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范围
确定观察对象
在观察性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观察 的对象,即研究的具体对象或群体。 这可以是个人、家庭、社区、组织等。
确定观察范围
观察范围指的是观察的时间段和空间 范围。研究者需要明确观察的时间起 点和终点,以及观察的地域范围或环 境。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观察性研究依赖于研究者的观察和记录, 因此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导 致观察结果不够客观。
由于观察环境、观察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观察数据的质量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难 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成本较高
伦理问题
观察性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 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因此研究成本相对较 高。
确定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描述、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研究者应根据观察的内容和目 的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以便能够准确、生动地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表现。
确定观察时间和次数
确定观察时间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并确保在时间段内获得足够的数据。
客观性原则
总结词
观察性研究设计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避免主 观偏见和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观察性研究a》课件
推断性分析
参数估计
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如总体均值、比例 等。
假设检验
通过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利用样本数据对假 设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置信区间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了解参 数的估计精度。
多元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将多个观察对象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如K-means聚类、层次 聚类等。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进行统计分 析的格式或软件可识别的格式
。
数据质量评估
准确性评估
通过多种方式验证数据 的准确性,如使用校验 码、重复观察等方法。
完整性评估
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 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
可靠性评估
评估观察员之间的观察 结果是否一致,以确保 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可解释性评估
确保数据能够清晰地反 映研究问题,并具有足
特点
观察性研究具有非干预性、灵活 性、自然性等特点,可以在自然 环境下进行,避免实验法的人为 性和局限性。
观察性研究的重要性
01
02
03
探索未知领域
观察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 者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 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补充实验法
在实验法无法实施或存在 伦理、安全等问题时,观 察性研究可以作为补充或 替代方案。
在观察过程中,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 数据,并确保记录的内容与观察目的和研 究问题相关。
数据整理
数据清洗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 除无效、不完整或错误的数据
。
数据编码
对某些数据进行必要的编码, 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类或分组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将 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组,以便更 好地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称病例历史或回顾性研究。可采用回溯或不定向性设计,比 较一组病例与一组或多组非病例的目前或以往的研究因素的水 平。观察者从不同人群中选择病例和非病例,因而与横断面调 查不同。横断面调查只从一个靶人群中选择对象。
病例对照研究也可用新病例,即病例和非病例可以陆续确定, 疾病的产生不限于一个人群。 要作病因假设,观察者必须假定对照亦可以代表产生新发病 例的群体Na,即Na与Nb是相当的,病例对照研究也可用 Nb中的现患病例(图1-5)。
队列设计的主要优点是研究对象的研究因素是在开始随访时就 明确的,这种情况存在于疾病发生之前。其主要缺点是在研究 中不太可能再提出新的病因假设。此外,统计学对罕见病研究 的效率不高,必须要收集大量对象的资料。
2
、横断面调查 cross-sectional study
亦称患病率调查。包括不定向性设计或选自靶人群的一个 研究人群的回顾设计,它只能获得患病而不能获得发病资 料。通常在动态人群中作随机抽样确定对象后,检查或询 问他们的疾病状态、目前及以往研究因素的水平和其他有 关变量(图1-4)。
队列研究可以是完全前瞻性、回顾性(利用二级资料)或双瞻 性的。前瞻性队列是观察性研究中最类似实验研究的,一般用 以推断病因。回顾性队列对研究少见病或长潜伏期的病较为方 便。回顾性队列主要依赖于有无可利用的已经在进行随访检测 新病例或残疾的某人群以往的资料。
各类队列调查,尤其有长期随访及新病例的队列,一个潜在问 题是由于迁移、不参加及死亡等丢失对象,它可能使结果受歪 曲,且不易在分析中纠正。 队列调查可以是固定人群,亦可是动态人群。用以作比较的暴 露与非暴露组可以选自不同人群。而作因果分析时,则要求两 组除暴露情况外,其他均相仿。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亦称随访研究、发病率研究、前瞻性研究或定群研究。开始 时已经掌握各研究对象中某研究因素的情况,随访他们一定 时期,在此期间或之后,通过检查或检测,了解疾病或死亡 的发生情况。因此,开始时所有的人都无病,但有可能成为 病例或死亡。队列研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1-3
2
、随访患病率研究 (follow-up prevalence study)
此种研究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但两者的基本设 计均未全部保留。开始时如前瞻性队列,对一固定队列取得有 关研究因素的资料,然后随访。但疾病发病情况需得下次检查 时才知道。因此分析的是现患病例,且只限于继续参加研究的 该队列成员。这种设计往往用于设计时起先未被观察者考虑到、 可能由研究因素所致的疾病(图1-7)。
开始规定一个备选人群(N),当时不考虑研究因素的情况。 随访一段时期,检出了所有的新病例(D)。比较新病例与同 人群的非病例组以往及目前研究因素的水平。非病例组或由人 群中随机抽样或按新病例情况配对。备选人群可以是固定的, 犹如队列研究,亦可以是动态的。当用动态人群作备选人群时, 观察者不必查问每个人的随访时间,可以假定此人群是稳定的 而估计疾病的频率。
观察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观察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基本设计 杂交设计 不完全设计
为方便起见,对每种设计用一个流程图表示(图1- 2)。设计中将研究因素和疾病都作为叉生变量。
一 、基本设计
基本设计有3种主要的研究形式:队列研究、横断面
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后两者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病因,队列研究通常是研究病因。 三者均以个体作为分析单位。
有时一个队列研究(以固定队列为典型代表)或因在开始随 访后发生了一个病因假说,或因要测量研究人群中每个人的 暴露水平花费太大,而仅对一部分非病例收集有关暴露的信 息。
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较,双向设计的主要优点在于病例对照均 从已明确的备选人群中产生,因而选择偏倚的机会减少了。双 向设计较队列设计的优点是便于研究罕见病,因为有关研究因 素的信息仅在备选人群的一小部分非病例中收集。它的潜在缺 点是必须在事后区分研究因素是否发生在疾病之前。 Nhomakorabea
3 、选择性患病率研究(selective prevalence study):此研 究也结合了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图1-8)。
随访一个固定的或动态队列(N),观察以后发生的事件(Ne: 例如活产或去健康门诊)。从有这种事件的人群中观察病例,然 后进行横断面调查。因为Ne不代表原先的人群,故只能估计患 病率而不是发病率。这种设计对研究某些疾病如出生缺陷的病因 是最好的设计。
4 、后溯性患病率研究
(backward prevalence study) 是结合队列设计和横断面调查的另一种形式,主要是横断面 研究回顾确定以往一段时期里的病例。没有随访期,一般用 于急性疾病。因为只了解存活者中的疾病,所得的是患病率。 这种设计较省钱(图1-9)。
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配对方法。
配对不仅可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及提高统计的效能,而且较为方
便,选择对象的成本较低。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于研究罕见病,
可节省研究时间,花费也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关研究因素的资料是疾病发生以后收集的,病
例与非病例组来自不同人群,因而难以确保研究对象中病例与非
病例的其他危险因素和其他可能使结果歪曲的因素具有可比性。 此外,它的资料都是回忆或从记录中收集的,可能有误差。当患 者感到该研究因素可能与疾病有联系时,亦可能出现回忆偏倚。
二 、杂交设计
杂交设计包括结合两种基本设计、重复使用一种基本设计或 将基本设计与非观察性设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研究人员往 往只注意到其中的一种设计,而称之为队列研究、横断面调 查或病例对照研究。
1
、双向研究
(ambidirectional study)
亦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是杂 交设计中最重要的类型,结合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图 1-6)。
有时横断面调查不采用随机抽样,因为这样描述人群疾病的频
率或其他特征就受到了限制。患病率调查的结果常被管理者在
规划保健机构卫生服务和作计划时参考。
横断面调查常用以提出新的关于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病因假设, 但对研究罕见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不太合适。
3、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