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糖尿病病例分析

(完整word版)糖尿病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病史:1.患者,男,65岁2。

因“发现血糖升高十六年"入院,3.入院查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2 mmol/L,25。

7 mmol/L,13.6 mmol/L ,14.4 mmol/L,9.3 mmol/L,12。

2 mmol/L。

诊断考虑为2型糖尿病。

4。

给予患者胰岛素泵降糖治疗,不断增加胰岛素量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仍高,加用“阿卡波糖50mg Tid”口服,三天后改为阿卡波糖100mg Tid口服.患者血糖下降且胰岛素泵餐时量明显减少6治疗结果如下:
讨论: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阿卡波糖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本例中患者经过阿卡波糖的治疗,空腹及餐后血糖有明显的改善。

这与MARCH研究是一致的,MARCH研究为全国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诊研究,是国内首项将营养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有效联系的研究,总结了药物相关效果,如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饮食结构的关系。

通过MARCH研究,我们了解到对于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中国及其他东方人群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疗效明显,阿卡波糖还具有还有多重获益,降低体重改善脂质代谢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此病例患者以阿卡波糖50mg起始后改为100mgTid,在腹胀等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血糖等明显的改善,因为用药时间短,进一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可以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结合个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经络疗法等手段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于脾胃虚弱引起,故调理脾胃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可以健脾益气,提高脾胃功能,使脾胃得以恢复正常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热毒内蕴,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清热解毒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黄连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消除炎症,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第四,调理心神。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故调理心神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远志等,这些药物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调节心神,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问题。

第五,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改善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三阳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虽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需要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对生活方式进行调整,配合运动和饮食的改变,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病例背景
- 患者性别:男
- 年龄:60岁
- 诊断:Ⅱ型糖尿病
- 主要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二甲双胍(Metformin):开始剂量5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使用阿卡波糖(Acarbose),开始剂量25mg,每日3次,饭前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胰岛素:如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需要,可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
- 限制糖分和高糖食物摄入。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谷类、水果等。

- 分餐进食,控制食物摄入量。

治疗效果与随访
患者在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共同作用下,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随访发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加强药物剂量和饮食调整。

总结
本病例中,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的随访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以上是临床药师对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的总结。

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糖增高、胰岛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六味地黄丸和消渴丸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对于六味地黄丸和消渴丸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还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及分析,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推荐。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联合治疗方案成为迫切需求。

六味地黄丸和消渴丸作为传统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剂,据说能清热生津、滋阴补肾、调和气血等,但其具体疗效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临床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分析,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参考和决策支持。

评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今后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是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基础。

本研究采用了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

我们招募了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双盲设计的意义在于保证实验结果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干扰。

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医生、评估者均不知道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偏见。

多中心设计则是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六味地黄丸联合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分析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

分析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

分析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血糖升高、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成为了重要的临床问题。

西医内科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下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以及抑制葡萄糖合成和释放等方式来调节血糖。

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胰岛素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手段,因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胰岛素治疗是处理高血糖和其他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腎病、肝病等一系列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注射胰岛素后,病人也需要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使药物的使用更安全和有效。

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该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提高其利用率来调节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主要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和扩血管素类等。

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因此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为病人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病人也需要注意饮食、规律性的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膳食治疗膳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其核心是控制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使其吃出健康。

具体来说,膳食治疗需要让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中的糖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选择低糖、低脂等健康的食品,并避免进食高糖、高脂和高蛋白的食品。

此外,糖尿病病人还需要注意饮食量、进食时间和饮食频率等,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这样的治疗方式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治愈的成功率,让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达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四、运动治疗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在糖尿病治疗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
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综合调理,个体化治疗,因此能够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汤剂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
患者的内分泌功能,调节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所选用的中药药材大多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参芪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方剂,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功效。

临床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参芪丸可以显
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还可以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其他药材,如黄芪、桑椹、苦瓜等,这些中药对于调节血糖有着显著
的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还包括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手
段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穴位有足三里、
中脘、曲泽等。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能力,从而调节血糖水平,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疾病的重
要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控制饮食中
糖类和淀粉质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避免过食油腻和高糖食品。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心血管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高,糖尿病患者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高血糖可以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降低血脂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降低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非常重要。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烟酸类药物等。

3.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实践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4.改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等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建议适量运动、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饮食等。

5.遵循规律的随访和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应该遵循规律的随访和治疗。

如果患者的状况发生了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应该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通过规律的随访和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

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是可以从多个方面调节人体内在环境,提高机体对血糖的耐受性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和饮食调节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治疗病情缓解等优点。

根据我院实际临床治疗经验,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方案为:龙胆泻肝汤加减、破雪汁加减、桑螵蛸丸、参芪薏泽丸、五味子丸等。

常用的单味中药有黄芪、茯苓、山药、麦冬、黄连、苦瓜等。

经过临床救治观察表明,中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自我免疫功能,降低血糖、尿酸、尿素、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控制水平,减轻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应用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环境,促进体内物质的代谢和消化吸收。

经证实,针灸治疗糖尿病能显著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提高细胞内葡萄糖酸转换酶的活性,促进体内能量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推拿按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和组织,刺激机体的自身反应机制,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病情。

饮食调节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习惯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在中医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营养方案,如合理控制饮食量、减少摄入含糖高的食物等。

总之,糖尿病治疗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中医治疗糖尿病虽然治疗过程较为缓慢,但是治疗效果确切,对预防和缓解糖尿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常治疗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启示
通过本次病例分析,我们认识到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 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同时,需要重视患者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能力。
建议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建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强以下几 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患者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加强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3.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05
04
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4
治疗与护理方案
治疗策略与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同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等。
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脂肪。同时,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配合营养师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例分析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方案 • 讨论与总结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张先生 年龄:52岁
性别:男
患者基本情况
01
职业:退休
02
身高:175cm
03
体重:80kg
04
家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就诊及诊断过程
诊疗服务。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的新方 法等。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心血管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一、葡萄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是由于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所致,因此葡萄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控制以HbA1c作为指标,HbA1c控制在7.0%以下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量饮食控制,适当控制饮食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轻体重,也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

二、血压控制三、脂质控制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中,脂质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血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针对这些脂质异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定量饮食控制等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通过脂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四、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血栓形成风险,防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事件的发生。

通常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五、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两个常见的手术方式。

这些手术有望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总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特点,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干预,需要进行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葡萄糖、血压、脂质等方面的控制以及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患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特点、风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等问题。

病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55岁,多年糖尿病病史。

近期出现胸痛,体检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应包括降糖药物治疗、改善血脂和血压控制、生活方式干预等。

监测病情变化、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既防止血糖波动,又维护心脑血管功能。

病例二:糖尿病肾病患者女性,45岁,患糖尿病20余年。

在最近一次检查中,发现肾功能明显下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肾病。

治疗肾病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减少蛋白尿,进行适量蛋白摄入,积极管理患者的肾功能,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例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男性,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

最近体检时发现视网膜出现异常血管新生,病情进展较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良好的血糖控制、眼科治疗(如激光光凝治疗)、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

此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通过以上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至关重要。

此外,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并发症的迹象也是保护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综合多学科的协作,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以上是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的分析,提供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并且及早应对并发症的发展是保持良好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住院患者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

住院患者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
sc ly r t n 1 i a l a i a .Ho v r ti s e ta o a p y f ra a p o r t h i e o r g n a c r a c t h p c f i u o we e ,i s e s n i lt p l o p r p a e c o c fd u s i c o d n e wih t e s e i c cr m— i i c
[ s a t Obet eT vs gt n n lz h l i lapiaino y olcmi du so p t nsi u op— Abt c】 jci oi et aea da ayeteci c p l t f p gye c rg fi ai t no rhs i r v n i na c o h n e
maoi f rg uizt nid xw r es h n 1 Co cuinAp l ai f y olc mi du si u optl a a jr yo u s ti i n e eels ta . n ls pi t no p gy e c rg no rh si sb - t d la o o c o h aw
22 7 第9 第O 0年 月 1 2 1 卷 期
・ 查研 究 ・ 调
住 院患者糖尿病治疗药物 的临床用药 分析
谭 本 仁 徐 晓梅 骆 卫 卫
1汕 头大 学 医学 院附 属 粤北 人 民医 院 , 东韶 关 . 广
5 2 2 2广东 医学 院药 学 院 , 东东 莞 1 0 6;. 广
【 中图分 类 号】 7 .+ R9 71 5
【 献标 识码 】 文 C
【 文章 编号 】 6 4 4 2 ( 0 2) 7 b 一 1 9 0 1 7 — 7 1 2 1 0 ( )0 8 — 3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病等 ,也易发生本病。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患 t②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
③H L P E L 综合征。
1 . 5治疗方法
1. . 1西医疗法 5
①镇静 :绝对 卧床休息 , 左侧 卧位 ;安定2 ,每 日 次 ;②解 .mg 5 3 痉 :首次 以2 %硫酸 镁2 mL 15 萄糖2mL 5 0  ̄2%葡 ; 1 0 ,缓慢静脉 注射 ( ≥ 1 n 0mi);继 以2%硫 酸镁6mLJ1%葡萄糖 10mL 脉滴注 ,每 5 0 J 0 I l 00 静 日1 ;用 药 期间检 查 电解 质及 镁 离子浓 度 ; ③降压 :甲巯 丙 脯酸 次 2 - 0 ,每 日3 ,④饮 食 :给 予高蛋 白、高维 生素 、高钙饮食 ; 5 5mg 次
16 例疗效分析【 . 8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07 83: 740 , 0 , () 9 —0 . 2 2 3
[] 范 朝 华 . 灵 汤 对 改 善 2 糖 尿 病 胰 岛 素 抵 抗 的临 床 疗 效观 3 芪 型 察【] D . : 中医药大 学 , 0 . 上海 上海 2 7 0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结合舌脉象分成4 型。①肺热津亏型。症见烦渴
多饮 ,口干 舌燥 ,尿频量多 ,舌边 尖红 ,脉洪数 。治宜 清热润肺 ,生 津 止渴 。予 以消渴方 加减 。② 胃热津 亏型 。症 见 多食易 饥 ,大便 干 燥 ,形体 消瘦 ,口渴尿 多,苔 黄燥 ,舌干红脉细数 。治 宜清 胃泻火 , 养 阴增液。方用玉女煎 加减。③肾阴亏虚型 。症见 尿频 ,尿如脂膏 , I干多饮 ,善饥多食 ,腰酸腿软 ,五心烦热 ,舌 红少津 ,脉细小数 。 ; 3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1.病例描述患者, 男, 27岁。

因“血糖升高3年”入院。

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当时空腹血糖8.7mmol/L, 无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

随后至当地医院复查, 空腹血糖8.4mmol/L, HbA1c 8.8%, 诊断为糖尿病。

予以饮食、运动控制,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1.0g(bid, po)。

服药后患者自测空腹血糖波动于7~8mmol/L, 餐后2 小时血糖波动于10~13mmol/L。

病程中无视物模糊, 无泡沫尿, 无四肢麻木、疼痛, 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史, 无低血糖发作史。

起病以来, 胃纳可, 睡眠一般, 二便如常, 体重无明显变化。

门诊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住入院。

入院时随机血糖为10.8mmol/L。

既往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甲亢等慢性病史。

否认皮质醇激素服用史。

否认传染病史。

否认烟酒嗜好史。

未婚未育。

有糖尿病家族史:爷爷(糖尿病诊断年龄不详, 已逝)、父亲(40岁时诊断为糖尿病)、姑姑糖尿病(45岁时诊断为糖尿病)。

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2体格检查入院后专科体检: 身高172cm, 体重64kg, BMI 21.63kg/m2, 腰围78cm, 臀围91cm。

神清, 精神可。

营养一般, 体型中等。

颈软, 甲状腺未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未及啰音。

心率72次/分,律齐,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

无双下肢水肿。

无胫前斑。

针刺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音叉震动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压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温度觉: 左侧减退, 右侧正常。

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无足部溃疡。

3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糖相关: 空腹血糖7.5mmol/L, 30分钟血糖8.7mmol/L, 120 分钟血糖12.3mmol/L, HbA1c 8.0%, 糖化白蛋白25%。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两个方面。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主要分为三个证候:气虚体弱型、痰湿阻滞型和阴阳失调型。

针对不同的证候,中医医师可以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补气、化痰和调理阴阳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可以分为补虚药、清热药、凉血药和利尿药等不同类别,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可以起到改善症状、调整内环境和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等方法。

针灸是中医中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调理是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另一重要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调理方面,中医强调养心、养阴、健脾、利湿化痰等,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运动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等方面。

临床症状是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生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的改变情况。

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可以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明显改善。

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中医治疗对改善并发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56例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56例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腹 血糖 为 67 1 . mmo L .~ 83 l 。两组 糖 尿病 患者 在 病情 性 质 、 / 年 龄、 患病时 间上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有可 比性 。 具
12 方 法 .
对照 组 按照 常规 方法 治疗 。 治疗 组 常规治 疗 的基 础上 加 服格列苯脲 片 0 5mg16J/; . 2 , , Cd 格列喹酮片 3 - 0mg3 -8 mgd ,0+ 0 / , 1 分 2 3次 于餐前 3 n口服 ; 月 为 1 疗 程 。服 药期 间 ~ 0mi 3个 个 密切 关 注患 者血 糖 , 其血 糖基 本 回归 正常 范 围后 对 患者 注 待
14统 计 学 方 法 .
运 用 S S 30汉 化 版 统 计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分 P SV1 .
析。
2 结 果
动, 再配 以适 当药 物 的综 合性 疗法 。 院 2年 来 , 用格 列苯 本 运
脲 配合 格列 喹 酮共 治疗 糖尿 病 患者 5 6例 , 得 良好 疗效 , 获 现
均 79年 ; 患 者 的 空 腹 血 糖 为 6 2 1 , mm l . . ~ 8 o/ 尿 糖 7 4 L,
律失 常患 者 ,经 治疗 后 病 情 无 任 何 改 善 ,9例 高脂 血 症 患 1
者, 血脂 也无 丝 毫变 化 。 由此 可 见 , 治疗 组 的治 疗效 果 明显优
治疗 组 2 8例 患者 中 , 显效 的有 1 8例 , 占总数 的 6 .%; 42
笔者将 对此 进行 相关 探 究 . 以供 同行参 考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料 .
好 转 的 有 9例 , 总数 的 3 .% ; 效 的 有 1例 , 总数 的 占 21 无 占 35 。而 对 照 组 2 .% 8例 患 者 中 ,显 效 的 有 8例 , 占总数 的 2 .% ; 转 的有 1 86 好 1例 , 占总 数 的 3 .%; 效 的 有 9例 . 93 无 占 总数 的 3 .%。具 体 见表 1 21 。治 疗组 中共有 6例 心 律失 常患 者 , 中有 3例 治 愈 , 他 3例 均有 所 好 转 ;6例 有 高脂 血 其 其 1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降; 有效 : 糖尿 病并 发症 症 状 明显减 轻 , 为 血糖水 平下 降或维 持原 水平 ; 无效 : 为糖 尿病 并发 症症 状 无好 转 , 血糖水 平不 变或者 继续 呈升 高趋 势 。 1 统计 学分 析 : 据通 过 S S 1.分 析软件 进行统 计分析 , . 5 数 PS 6 0 采用 t 检验 进行显 著 性分 析 。
近二 十几 年来 ,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以及生 活方 式 的转变 , 糖尿 病 已成 为一 种全 球 性 的慢 性 疾病 , 国糖尿 病 发病 我 比例也是 逐 年呈 上升 趋势 , 报 道 称 , 国城 市人 口发病 率 已 达 有 我 到 97 ” .%t 。 糖 尿病是 一组 以高血糖 为 特征 的 内分泌 一代谢 疾病 。 特点 其 为 由于胰 岛素 的绝 对 或相 对不 足 和靶 细 胞 对胰 岛素 的敏 感性 降 2 结 果 低, 引起 碳水 化合物 、 白质 、 蛋 脂肪 、 电解质 和水 的 代谢紊 乱t 2 ] 。糖 两 组患 者经 治疗后 , 观测 血糖 水平 以及 症状 减轻情 况 。见 表 尿病 起初 症状 不 明显 , 但是 随 着病 情 的 发展 , 种糖 尿 病 并发 症 1 表 2 各 、 。 表 1 不 同 治疗 方 法对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患 者血 糖 水 平 的影 响 会严重影 响病人 的健 康 。糖 尿病 并 发 症有 急性 和慢 性 之分 , 急性 并发症包 括低 血糖 、 酮症 酸中毒 等 , 生的 时候 比较 危急 , 发 需要 积
1 材 料和方 法
注: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进行比较 : ①代表 P 0 5②代 <. , 0
<. 。 0 1 . 1临床资料 : 择 我院 2 0 年 6 2 1 选 08 月~ 00年 7 于我 院进行 治 表 P 0 1 月 表 2 不 同治 疗 组糖 尿 病 并 发 症 的 好转 情 况 疗 的糖尿 病患者 4 8 , 5 例 患病 时 间再 3 月 ~ 5 , 个 2 年 平均 患病 时间 为 7 +. ; .4 9 6年 男性 患 者 26例 , 性 患 者 22例 ; 龄 在 3 ~8 1 女 4 年 5 7 周 岁 , 均年龄 5 . 2 .岁 。其 中 , 平 73 43  ̄ 出现 糖尿 病并 发症 的患者 9 6 例, 患病 时间在 5 2 年 , 5 平均 患病 时 间为 1. 8 45 . 。9 例糖 尿  ̄ 9年 6 病 并发 症患者 中 , 患 者 3 例 , 患 者 5 例 ; 龄在 4~ 8 男性 8 女性 8 年 2 7 注: 中药治 疗组 与西 药治 疗 组进 行 比较 : 代表 P 0 5②代 ① <. , 0 周 岁 , 均年龄 6 + 1 岁 。 6 平 22. 3 9 例糖 尿病 并发 症患 者 中 , 糖尿病 ’ 肾 <. 。 0 病 患 者 l 例 , 尿病 足 患者 2 2 糖 4例 , 尿 病 眼病 患 者 2 例 , 尿 表 P 0 1 糖 6 糖 由表 1 可以看 出 , 两组 进过 治疗后 , 血糖水 平均呈现 不同程度 病 心脏病 患者 1 例 , 尿 病型 高血 压 患者 5 , 1 糖 例 两种 或两 种 以上 的下 降 , 中 , 其 中药 治疗 组 的血糖 下 降幅度 为 7 m oL显 著高于 . ml, 0 / 并 发症 的患者 1 8例 。 P 0 )中药 治疗 组 治疗 后血 糖水 0 1 . 疗方 法 : 9 2治 将 6例糖 尿 病并 发 症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两组 除 西药 治疗 组 的血糖 下降 幅度 (< .1, P O 5; 0 治疗 方法不 同外 , 余年 龄 、 别 、 情 以及发 病 时间 等方 面均 不 平显 著 低于 西药 治 疗组 治 疗 后 的血 糖 下降 水平 (< . )由表 2 其 性 病 两组 治疗后 , 中药 治 疗组 的显效例数 为 1 例 , 8 显著高于 存在 差异 , 有统计 学意 义 。 具 根据 患者 并 发症 的情况 , 分别 给予相 可 以看 出 , 同时 , 中药治 疗组 的总有 效率 为 7. %, 03 8 应 的治疗 , 为 中医治疗 组 和西 医治 疗组 。中药 组方 为 : 仁 、 分 桃 红 西药 治疗组 的显 效例 数 , 2 0 二者差异显 著( < . ) 5 P0 5。 0 花 、 芎、 川 当归 、 牡丹 皮 、 木 、 泻 各 1 g 赤 芍药 1g 丹参 1g 也显著 高于西药 治疗组 的 6 . %, 苏 泽 0, 2, 5,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了解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 BMI)以及是否存在超重或肥
胖。
生命体征
检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 频率和血压,以评估患者的生 命体征是否正常。
皮肤检查
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溃疡、 感染、色素沉着或其他异常。
淋巴结检查
评估患者的淋巴结是否肿大, 以排除肿瘤或感染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测
HbA1c检测
进行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 2hPG)检测,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变 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口服药物 种类。
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血糖 明显升高,诊断为糖尿病伴并发症。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胰岛素联合口 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
03 体格检查及辅助 检查
体格检查
体重与身高测量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史及治疗过程 •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及随访 • 病例总结与讨论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性别:男
02
年龄:60岁
职业:退休教师
03
病情初步分析
主诉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2个月,伴乏力、 头晕。
体格检查
治疗效果评估及调整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调整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增加新的治疗手段等。
06 病例总结与讨论
病例特点及难点解析
病程
已确诊糖尿病10年,一直口服 降糖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三级预防等综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而言,合理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关键,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标签: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三级预防
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逐渐年轻化,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其展开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本次研究旨在对糖尿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展开分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单号患者划分在对照组,将双号患者划分在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8~82岁,平均(52.7±13.2)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5.8±1.2)年。

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9~81岁,平均(53.4±14.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5.7±1.3)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糖尿病诊断均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以血糖检测结果为标准,具体为:若伴有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检测结果≥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以上3条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若再次出现血糖异常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1.3 方法
(1)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等。

(2)观察组: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除以上治疗措施外对患者展开以下措施:①健康宣传教育,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自身防御措施向患者进行指导,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与知晓率;②饮食控制,以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对标准体重进行计算,而后对患者展开体重控制,保证食物中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分配比例符合标准,针对孕妇、乳母以及营养不良等特殊人群可对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

针对肥胖患者应加强饮食控制,食用粗纤维饮食,以减少血糖、血脂的发生;③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为避免糖尿病的发病,二级预防为预防以及早期检出糖尿病,并展开积极有效治疗,三级预防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延缓和防治[2]。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以及并发症(糖尿病足、肾损害、低血糖)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糖测量结果较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并达到正常水平。

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糖测定结果无明显改善,甚至是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为对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以及血糖检测。

在糖尿病发病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会发生显著降低,且会表现出作用缺陷,从而大幅度的增加了血糖水平,因此早期展开血糖监测对于早期确诊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3]。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结果显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性激素失调、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症状,进而引起患者机体环境的改变[4]。

因此对上述临床表现予以重视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存在意义重大。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目的为对代谢紊乱进行纠正,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与工作能力,对各种急性或者是慢性并发症进行预防,延长患者的寿命,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

临床上糖
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

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包括有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运动疗法、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等手段,尽最大可能对糖代谢进行控制,使其接近或达到正常正常值[5]。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除常规的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外,诸如健康教育、饮食体重控制以及三级预防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也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6],饮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甚至会优于药物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上述综合性干预治疗,经对比分析发现,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7]报道结果一致。

由此可知,合理的综合干预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降低糖尿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复杂多样,其中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等均为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类型[8]。

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与社区卫生机构应注意做到以下预防措施:(1)对糖尿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因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无症状或者是症状表现轻微,因此经常不能及时得到确诊与防治,因此合理的健康宣传对于督促高危患者加强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饮食干预。

研究证实适当的节制饮食可使β细胞的负担得以减轻,进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9-10]。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针对糖尿病患者应对其展开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疗效的目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联耀,李江.初诊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诊断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2,10(11):231-232.
[2]赖世兴.Ⅱ型糖尿病饮食锻炼疗法[J].当代医学,2010,21(20):456-457.
[3]陈德明.Ⅱ型糖尿病(NIDDM)运动疗法的训练学原则[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5):451-452.
[4]赵宝生.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9):91-93.
[5]彭剑,刘真.浅谈老年糖尿病的门诊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0,14(4):445-446.
[6]尚强.4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12(19):121-124.
[7]史振军,何兵.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14(5):103-104.
[8]苏猛,张桂红,朱海燕.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1(12):332-334.
[9]闫巍,王全录,郑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1,15(3):298-299.
[10]常娜,李菲,柏玉萍,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1(7):223-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