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
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舞蹈学论文经典范文10篇之第三篇: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摘要:舞蹈艺术的传播,在舞台剧场、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情境中都有不同的呈现。
从媒介融合情境视角下,探讨舞蹈艺术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舞蹈艺术;视觉传播;大众文化;Abstract:Dance ar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People can feel and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rough dance art. In the Internet era, media are embracing innovation in content,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As mobile phones and social media become popular these days, media is exerting profound influence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semination channels and visual forms of dance art have changed, showing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stage theatre,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and so 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integr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art in the new media era.Keyword:Media convergence; dance art; visual communication; mass culture;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浅谈电影与艺术
浅谈电影与美术从电影中培养我们的审美、欣赏、鉴赏能力目录内容摘要…………………………………………………………………电影发展…………………………………………………………………著作《暮色-twilight》及美术介绍………………………………主要内容…………………………………………………………………关键字…………………………………………………………………艺术术与电影…………………………………………………………参考资料…………………………………………………………………内容摘要:电影,也称映画。
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
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
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发展: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
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论电影版《复兴之路》音乐与舞台艺术呈现
论电影版《复兴之路》音乐与舞台艺术呈现《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与《中国革命者之歌》后的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该作品不仅是我国重大政治庆典中的又一宏伟巨作,也是大型舞蹈史诗第三次被搬上银幕,并以更富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复兴之路》不仅具有史诗巨著的宏大与震撼,同时又不失细腻与平凡,无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描绘,还是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我国近代的百年沧桑和百年巨变,描绘出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奋斗史、发展史和复兴史,深刻诠释出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下,我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最终走上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主题。
[1]电影版《复兴之路》来源于舞台版,却不是舞台版的简单再现,在摄制过程中电影艺术家将影视艺术与舞台艺术美结合,将灯光、镜头、布景与音乐充分融合,使许多具体的细节得到更加生动的表现,收到了舞台版所无法实现的视觉效果,在表现形式上达到了舞台版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电影版《复兴之路》的音乐特征从音乐的总体特征来看,第一部舞蹈史诗《东方红》体现出的是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中国革命之歌》则主要体现出抒情性和多样性,而受到文化多元化和审美泛化的影响,《复兴之路》的音乐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与宏大性的风格。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日益明朗,我国的音乐艺术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比传统以声乐为主的音乐创作理念,现代作曲家对器乐的关注比以往更多,这一点在《复兴之路》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歌曲已经不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而被更具综合性和多样性的艺术与音乐手段取代。
在该片的前两章,舞蹈、诗朗诵以及情景表演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音乐部分仅有的四首演唱歌曲中,创编者还采用了管弦乐、民间器乐以及戏曲唱腔等多种音乐语言进行主题的铺垫与烘托。
例如第一章利用民乐中的管乐合奏出一丝悲切的长音,间奏着行进的鼓声,充分渲染出全民族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所发出的的哀号,而伴随诗朗诵《山河祭》的是民乐管子演奏,借以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深厚民族气节。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题及答题要点 我自己的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题及答题要点一、名词解释(共10分)杂耍蒙太奇长镜头理论新好莱坞情景喜剧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选做4题)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三、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0分)电影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纪录,所以蒙太奇理论是违背电影本质的。
四、论述下面的问题(任选2题共40分)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参考答案要点一、杂耍蒙太奇用尺数较短的镜头作闪现式切分。
长镜头理论巴赞理论的简单称谓。
指原则上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尊重,对时间空间完整性的尊重。
新好莱坞相对于经典好莱坞而言的,指60—70年代好莱坞调整策略之后出现的一批青年导演以及他们制作的面向年轻一代观众的“反传统”电影。
情景喜剧是美国电视剧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以30分钟为一个单元的系列喜剧。
二、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共同创造和发现了蒙太奇区别:格是在实践上,爱是在理论上。
2、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电影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等的综合性上。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纪录实事达到与历史事件同步的功能;缩小文化差异加速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意识形态的左右功能。
4、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在结构上的区别:连续剧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在整体上是封闭的,但每一集是向下一集开放的。
系列剧每一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是封闭的,但整体上又是开放的,根据观众要求决定其长短。
三、判断正误错。
原因:电影对生活的纪录只是其特点之一而不是全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叙事和表意功能,所以,蒙太奇理论并不违背电影的本质。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作者:***来源:《电影评介》2024年第08期【摘要】电影共同體美学以共同体叙事为基础,采用共情叙事策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情的同时,构建了大众共识、审美共通的价值空间。
在共同体美学立场下,电影创作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基础,利用最新制作技术,继承、整合各类电影美学理论,探寻受众审美、喜好等共通点,以融通性叙事话语,建立创作者与受众的共同体,并在与观众对话、沟通等深刻的情感互动中,促进“自我”与“他我”实现共情共振。
本文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叙事伦理进行解读,建构合理的叙事话语,以不断增强我国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影共同体美学;理论支撑;叙事伦理;话语建构2018年11月,我国学者饶曙光与张卫、李彬等进行“再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共同体美学”的概念。
[1]随后,饶曙光结合我国电影产业、文化消费环境和国际交流等现实,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基本思路进行论述,提出“共同体叙事”的文本设置、“共同利益观”的产业思维以及立足“我者思维”的“他者思维”。
[2]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西方文艺思想、相关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理论为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发展提供学理基础,大众多样化的审美偏好、基于共同利益目标的电影产业为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要素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挖掘,在探寻共同体美学理论话语的同时,不仅有助于观众产生更加强烈的、直观的情感共鸣,也为“电影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电影共同体美学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原生性理论”,既受观众观影心理、审美接受等理论影响,也有心理学、社会学和电影学等理论支持,作为一种融合东西方审美理论的动态思想,其思想内涵、理论外延也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和拓展。
(一)心理学理论支撑:共情理论与审美共通感法国学者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认为:“电影不是被思考的,而是被知觉的。
论中国舞台剧造型艺术的特点 (1)
舞台剧,广义理解为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
按内容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木偶剧等。
在中国,舞台剧的主要表现形式以歌剧和舞剧为主,尤其以舞剧为重。
在我国可查证的史书典籍中,还尚未见到有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
但本身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著名的《大舞》(中国第一部大型有情节性的歌舞。
)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样一个历史事件情节的大型歌舞。
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直至20世纪初叶,中国的舞蹈也还未成熟到足以产生综合性的舞剧艺术。
中国舞剧在20世纪30年代才初见端倪。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新中国建国初期,由著名的戏剧家、舞蹈家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力合作,推出了一部由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主演的大型舞剧--《和平鸽》,正式开始了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发展。
以舞剧为依托,各种舞台剧种表现形式应运而生,而作为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国粹”京剧,成为了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舞台的配套设施日臻完美,而且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面对广大群众对精神品质不断提升的欣赏要求,舞台剧的创作内容逐渐丰富。
其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根据小说、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改编而来。
现代舞台剧基本上采用"演唱+舞蹈+对白"这样的综合形式,再加上是现场演出,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在舞台上表演过程中,演员的每一瞬间都显示一定的姿势和状态,每一姿势和状态都要达到规格化、技能化、美化,这就要讲究造型。
舞台造型一般分为戏剧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
前者带有具体的指向性,能够清楚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间的关系和所处的环境,后者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表现为动作的连续、转换、对比和技巧的结束等。
舞台剧因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别于电影的表现手法,往往被迫使用大量的对白来交待前戏后戏,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音乐、剧本、造型、舞台设计、灯光等专业技能的整体包装,特别是演员造型的艺术设计,可以将其整体形象直观的呈献给观众,对烘托角色定位,丰富剧情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有深刻的血缘关系影视表演艺术并不是突兀的发展起来的,而是有所传承的。
研究艺术发展史不难得出,影视表演是从戏剧表演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
从生物角度说,戏剧表演就是影视表演的父辈,从影视表演身上也可以看到戏剧表演的基因。
因此,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通史》中说道:电影的前身是皮影戏和幻灯。
而皮影戏和幻灯就属于戏剧的品种。
电影在戏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科技,逐渐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电影发展初期,仍然靠戏剧中的元素支撑,就好比导演,最初的电影导演都是从戏剧导演转行过去的,导演方法也并无太大区别;再如演员,影视表演中大部分也是戏剧演员,他们通过戏剧表演方法在镜头前表演,同样受到了人们好评。
这就说明,戏剧中的一些元素应用到电影中并无太大不合理。
我国的一些影视明星,如巩俐、章子怡、陈道明、濮存昕等,都毕业于戏剧学校,最初表演的都是话剧,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而当电影发展到上世纪中期,从戏剧中来的演员开始感受到了影视表演的不同之处,尤其是"镜头",它与戏剧表演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最初的区别,影视表演也逐渐开始表达戏剧表演表达不出的艺术美感了。
因此,表演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是舞台上了戏剧表演艺术,二是镜头前的影视表演艺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不同之处逐渐清晰。
二、戏剧表演是影视表演相同点1.都是"三位一体、二度创作"的艺术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作者、道具、作品集于一身,一个演员既是一个人物形象的创作者,也是创作这个任务形象必需的道具,通过自身的表演完成创作,形成作品。
这一特点对演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好比音乐家掌握乐器一样,演员也要熟练掌握自己的表演工具,例如肢体、表情、声音等,还有一些特殊技能,例如骑马、游泳、唱歌、跳舞等,还有所谓的表演经验。
二度创作是指,演员与灯光师、道具师等共同完成影视创作,二度创作的基础是剧本或文学作品。
影视艺术综论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这种镜头
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可以产生推拉镜头的效
果。
焦距:人们通常将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为40~50毫米的镜头。用该镜头拍摄
的画面,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其影像效果更
电影与电视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电影银幕与电视屏幕不同,影院观影方式与家庭收视行为不同,电影在故事的容量、接受的方便性、消费的经济性等方面存在局限,但是电影也有自己独特的媒介优势,以及与电视不同的叙事特点。
四、小结
电影借助于技术和工业生产机制的支持,由许多富于创意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人,通一系列产业流程设计生产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它既是时空的融合,又是视听的融合
强调对现实物象的还原。
短焦距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
头或鱼眼镜头。该镜头视野广,可以达到180°的角,
被拍摄对象横向扩张,近景有明显的变性感。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称望远镜
头,可以将远距离物象拉到近处。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这种镜头
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可以产生推拉镜头的效
一、蒙太奇的功能
影视艺术实践中,蒙太奇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理解:
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三、长镜头
与普通镜头相比,长镜头具有三个主要的美学优势。
再现性: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表现性:一种有目的的重新建构是影视制作者或
舞蹈表现影视主题的作用及其辩证关系
舞蹈表现影视主题的作用及其辩证关系作者:王颖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0期摘要:影视作品一般都反映现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部影视作品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主题,舞蹈和影视结合的作品更是这样。
本文从对舞蹈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的论述入手,研究了舞蹈表现影视作品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影视作品的气氛和更高的审美价值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并论述了舞蹈和影视作品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舞蹈;影视主题;影视作品1 舞蹈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舞蹈给影视作品带来全新的感受,电影的蒙太奇技术又使得舞蹈在立体化中大放异彩,使得舞蹈流动的美更加明显;舞蹈元素的加入使得影视作品的艺术性进一步凸显。
舞蹈者以自己婀娜多姿的身体曼舞,用让人陶醉的姿态融合现实和梦境,使观舞者得到灵魂的升华,受到情感的熏陶。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艺术形式诞生于20世纪,电影在文学、绘画、建筑、舞蹈、音乐、戏剧之后诞生,不少人给它戴上了“第七种艺术”的桂冠,而电视则是利用荧屏给观众展现丰富的人类情感世界。
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一旦与电视结合,对舞蹈的审美活动就会适时在电视节目中展示出来,这就反过来促进了舞蹈类电视作品这一精神活动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传统的舞蹈资源,各个民族都有自己风格迥异,和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舞蹈,它们表现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等思想感情。
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消化各民族、各舞蹈流派的表现手法,取其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表现的舞蹈艺术到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太阳岛》电影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在我国的影视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舞蹈元素被融入其中,尽情表现了影视作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出为数众多的以人民为中心,反映现实生活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产品的目的。
2 舞蹈表现影视作品主题的作用舞蹈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是影视发展的重要一环。
舞蹈和摄影、灯光、音乐、环境的结合可以表达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影视艺术理论1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 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 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 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 力。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 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 、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 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4、以导演为中心的集体创作
①制片 ②编剧、导演、表演、摄影、 录音、美工、服装、化妆、 道具、剪辑、后期制作
③洗印、拷贝
④发行、企宣等的参与共同 完成电影的整个过程。 “电影是通过集体到个人 风格的艺术”
“导演中心是一条为世界 所公认的电影艺术规律”
第二节
影像技术的出现
一、照相技术的发展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 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
现象。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
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是娱乐游戏的一种 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
观需求或违背了人的主观需求时,能够使人产生
3、卢米埃尔兄弟代表作品
《工厂大门》、《婴儿喝汤午餐》、《水浇 园丁》、《火车进站》
卢米埃尔兄弟的局限
保持“记录客观生活”的观点 以“再现生活”为最高目标 反对艺术加工,排斥创作
镜头固定,没有分切,没有景别变化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诞生
一、梅里爱
法国导演,世界第一个
电影艺术家。
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 拍”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 叠印、合成等技巧,丰富了 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中国电影史(1)
(二)领略电影的妙处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也登载 了不少影戏上映的广告,告诉我们一百年前 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12 月7日出版的《中外日报》刊登的上海张园上 演新片的广告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 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的世界博览会; 《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 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 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通过影 戏放映,进入中国人的视线。
20
早期电影放映机
21
早期的电影放影机
22
如果说林则徐、魏源等是清末第一批睁开 眼睛看世界的人,他们的文字,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影响,那么,数十年后,作为“奇观” 的电影,则在更鲜活的细节和更繁复的层面 上,把世界直接摆在了中国观众的眼前。 1903年,雷玛斯接收了一个西班牙同籍朋 友转让的放映设备和影片,在上海招揽顾客, 电影生意越做越红火。在此后的十余年里, 他还逐渐建立起一个以连环影院为主体的托 拉斯组织雷玛斯游艺公司,所进行的电影放 映活动,在当时影响非常大。
11
播放影片
12
第一章 中国电影的起步:艰难 的拓荒 (1896—1931)
第一节 早期中国电影 一、开端(1896—1921) 二、初盛时期(1922—1926) 三、陷入困顿(1927—1931)
13
第一章 中国早期电影轨迹 一、大众电影寻梦 (一)一百年前,中国人开始电影放映活
动
1896年6月,上海徐园开始了富有历史意 义的中国的电影放映活动。徐园在上海苏州 河北的西唐家弄(今闸北区天潼路814弄35 支弄),是浙江富商徐棣山宅院之后花园。 徐氏父子徐棣山、徐凌云都是昆曲爱好者, “又一村”是其唱昆曲的地方。
15
由此,徐园内的“又一村”开始大张旗 鼓地放映起了“西洋影戏”。票价大洋四 角(相当于二百个铜板,当时可买六十个 烧饼),是后来北京放映电影的票价的五 倍。也许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 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查证发现的史 料中,这是最早的经多方印证的记载。
尔雅2018年影视鉴赏章节测验
影视概说1【单选题】()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
A、《三峡好人》B、《英雄》C、《小时代》D、《杜拉拉升职记》我的答案:A2【判断题】电影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答案:√3【判断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
()我的答案:√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1【单选题】理论家波德里亚认为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不包括()。
A、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B、影像是现实的反映C、影像掩盖真实的不在场D、影像掩盖和篡改现实我的答案:A2【单选题】关于电影《摇尾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片内容是总统如何利用影像的力量影响公众B、这是一部美国电影C、影片反思了影像与现实间的关系D、影片采用了纪实的表现方式我的答案:D3【判断题】《西蒙妮》讲述的是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
()我的答案:ד影像文化”及其革命性意义1【判断题】好莱坞电影中“奇观化”法则指的是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东西。
()我的答案:√2【判断题】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会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并互补。
所以一般形象思维比较好的人逻辑思维就比较差。
()我的答案:×3【判断题】电影具有艺术特质,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产物,其还会受到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
()我的答案:√影视文化的负面价值1【单选题】根据库勒的“游戏冲动说”,能够缓和感性和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
A、阅读和体验B、艺术创造C、社会交往D、辩证思维我的答案:B2【单选题】关于“摄影机如自来水”,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它是电影理论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
B、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摄影师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
C、由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提出。
D、意思是运用摄影机语言漂亮流畅地表达思想,叙述故事。
我的答案:B3【单选题】只有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被看成是艺术的。
A、有自己的语言方式B、具有戏剧性C、被社会大众接受D、成为全方位的欣赏我的答案:A4【单选题】面对当今的电影,我们应该反思和批判的是()。
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分析
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分析龙源期刊⽹ /doc/ed4577196.html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刘⽂盛来源:《⽂艺⽣活·⽂海艺苑》2012年第04期摘要:舞台表演是影视表演的先祖,毕竟舞台艺术的诞⽣要远远早于影视艺术。
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存在着很⼤的区别,⾃从表演艺术进⼊电影和电视,就⼒图摆脱舞台表演的夸张与程式化,希望形成⾃⼰特有的表演风格与美学特⾊;⽽舞台表演也⾯临许多新情况,有些⼈主张借鉴影视表演⾃然的风格;本⽂从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进⾏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舞台表演;影视表演;关系中图分类号:J90⽂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33-01⼀、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的相同点分析(⼀)通过塑造⼈物形象来展现艺术魅⼒舞台表演的对象是戏剧作品,影视表演的对象是影视作品,⽆论那类表演,其中的剧情中必然由演员来出演不同的⾓⾊,塑造个性鲜明⽽⽣动的⼈物形象,观众在接受的过程中,领略这些⼈物形象的魅⼒。
演员⼀般都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在被要求出演剧本中的某个⾓⾊时,需要根据剧本对某⼈物的刻画进⾏揣摩,揣摩⼈物的处境应该对应的神态与⾏动。
舞台剧和影视剧中的上乘之作,往往都以演员塑造的经典⼈物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物形象的塑造上,影视剧与舞台剧可以互相借鉴。
(⼆)表演需要演员化⾝成⾓⾊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都需要演员的演技达到⼀定境界,使表演越发逼真并且刻画的⾓⾊丰满⽽⼜鲜活,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程度。
戏剧和影视剧都是由演员来出演剧中的⾓⾊,要求演员融⼊剧中的环境,演好⾃⼰的⾓⾊。
⼆、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区别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都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由于影视剧的诞⽣远在戏剧之后,因此,影视剧的表演是由戏剧舞台表演演进⽽来的。
但是⼆者在表演形式与要求等诸多⽅⾯都有⾃⼰的规则,不可同⼀⽽论。
(⼀)表演的场地不同。
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与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
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与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音乐剧是一种将音乐、歌舞和戏剧元素相融合的艺术形式,而电影作为另一种大众娱乐方式,通过图像、音响等手段传达故事和情感。
当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时,产生了独特而令人陶醉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与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以及它们对观众的影响。
一、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的独特之处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将剧场的舞台元素与电影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达的空间。
在舞台上,演员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展现角色和故事情节;而电影则通过镜头细腻地展示人物情感和环境变化。
这种完美结合既保留了音乐剧舞台艺术的热情和感染力,又借助电影的技术手段增强了视觉和听觉享受。
二、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作品的经典案例1.《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二战期间寄养家庭中成长的故事。
电影通过歌舞、对白和情节展示了主角在逆境中坚持追求音乐梦想的感人经历。
这部作品中,音乐和电影相互融合,通过音乐的力量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2.《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一部改编自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电影,该片通过歌曲、舞蹈和影像手法传达了故事中的痛苦、悲伤和希望。
音乐舞台艺术与电影语言的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命运的转折,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共鸣。
三、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对观众的影响1.情感共鸣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作品通过音乐、歌舞和舞台表演,能够深入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
观众能够通过与角色的情感共鸣,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冲突和启示,从而达到情感catharsis 的效果。
2.艺术享受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和电影技术,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到身心的愉悦。
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以及电影的画面和声音,都能够为观众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带来美的享受。
3.文化传播音乐剧电影舞台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全球范围的传播,向观众展示不同地域的艺术风貌和文化传统。
影视艺术综论
短焦距镜头:指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
头或鱼眼镜头。该镜头视野广,可以达到180°的角,
被拍摄对象横向扩张,近景有明显的变性感。
长焦距镜头:指焦距大于50毫米的镜头,又称望远镜
头,可以将远距离物象拉到近处。
变焦距镜头:指焦距可以发生变化的镜头,这种镜头
在拍摄中根据需要随时变焦,可以产生推拉镜头的效
果。
镜头运动:运动镜头主要包括5种形式
推: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
拉:镜头逐渐离开被拍摄物的运动。
摇:镜头借助三脚架做出的上下、左右或者旋转运动。
移: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时所做出的左右、上下运动。
跟:摄影或摄像机镜头与运动着的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距离的纵向运动。
角度
平视镜头: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保持基本相同水平的镜头。
电影是在媒介技术推动下出现和发展的艺术,体现的正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一部电影的产生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更多的依赖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合作与支持。
以《英雄》为例,看其剧组阵容: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其形态特征表现为:
时间中的空间与空间中的时间
听觉中的视觉和视觉中的听觉
三、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比较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相比,两者在艺术表现的形态上非常接近,都是时空融合、视听融合、逼真与虚拟融合。电影与电视的合流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电视机、监视器来观看电影。同样叙述故事的电视剧艺术和电视电影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
音响还原逼真感
音响刻画人物
音响表达情思
音响创造空间
三、音乐
影视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论舞台剧灯光的电影化叙事功能
论舞台剧灯光的电影化叙事功能舞台剧灯光是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场景和氛围,更是通过灯光的变化来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关注点。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舞台剧被改编成电影,那么舞台剧灯光在电影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本文将从叙事功能的角度探讨舞台剧灯光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舞台剧灯光在电影中也可以通过变换场景和空间来推动叙事发展。
舞台剧灯光设计通常会根据剧情需要来呈现不同的场景和氛围,而在电影中,这种灯光设计可以通过摄影机的拍摄技巧来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
在舞台剧中,一些戏剧化的场景转换通常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来实现,而在电影中,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灯光的变化,观众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场景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
而在一些极端的场景变化中,灯光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比如在发生火灾、暴雨或者黑夜等特殊场景中,灯光的运用会进一步推动叙事的发展,增加影片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舞台剧灯光在电影中还可以通过调节观众的视觉焦点来引导叙事。
由于电影一般会使用更多的特效和后期制作技术,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调控观众的视觉焦点。
利用灯光、影子和明暗对比等手法,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更加集中在导演希望观众看到的内容上,达到叙事的目的。
在一些悬疑剧情中,使用灯光来突出一些关键的线索或者道具,可以让观众在悬念的故事情节中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电影的叙事更加引人入胜。
舞台剧灯光在电影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叙事功能。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设计理念,舞台剧灯光可以在电影中丰富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增加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电影更加生动、深刻。
在电影化舞台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灯光设计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升影片的艺术水准,也可以更好地展现舞台剧的魅力。
希望未来在影视制作中,可以更加注重舞台剧灯光的电影化叙事功能,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深刻的电影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电影发展与舞台艺术的关系(一)
摘要]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的起步本来已晚了至少10年,这期间又由于一些政治、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使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至今在技术条件和艺术观念等方面仍存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电影要达到世界电影先进水平,除了借鉴西方先进电影技术、理念的之外,还应该从浩瀚的中国舞台艺术形式资源中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为当代中国电影注入更多的养分和活力。
关键词]电影;舞台艺术;关系
电影和戏剧都属于综合艺术,即它们都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至今才有110年历史的电影,已完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全过程。
从起初被排斥在高雅艺术之外的市井“杂耍”,到现在已具备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西方尤其美国取得较高的学术地位,电影发展之快,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与之匹敌和媲美的。
我国早期的电影美学观便是“影戏”理论。
这一理论延续了几十年,直到1979年,白景晨在《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第一期上发表了《丢掉戏剧拐杖》一文,对电影本质及其语言创新的探讨才正式拉开帷幕。
接着,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也对戏剧化的电影模式及其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使得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问题受到电影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理论争鸣。
虽然讨论最终并未产生定论,但双方都意识到一个最基本问题,那就是,电影的产生是从戏剧中得到启示与影响,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电影与戏剧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在戏剧原则中束缚自己的手脚,而应发挥电影艺术本身的特征。
一、中国电影与传统舞台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
电影在中国首次放映的时间一般认为是1896年,这正是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成功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1895年12月28日)的第二年。
至于中国首次摄制本国影片的日期,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是这样叙述的:“1905年,开设在北京琉璃厂集市的‘丰泰’照相馆的照相师任景丰,把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的片断,拍成了影片。
这部短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我国第一次尝试摄制电影,便与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结合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电影的诞生不仅与戏剧结合,而且也与文学结合,《定军山》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断。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电影,就形象地冠之为“西洋影戏”的称谓和中国首次拍摄电影就和中国的戏曲以及文学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史事实。
影戏与电影虽一字之差,却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电影美学观念,透过“影戏’,这一看似平常的称谓,很容易让人窥视到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戏剧角度,沿用戏剧的观念,来谈论电影的特点。
20世纪之交的中国人认为,“戏剧中最能‘逼真’的,只有影戏”。
这种电影即戏剧一族的观念便成为中国早期电影中占统治地位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形态,并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飘洋过海的影戏终于成为中国人在茶园里消遣娱乐的一种洋玩意儿。
茶园的老板常常把影戏作为娱乐节目之一,穿插在其它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以刺激人们的好奇心。
不少中国人看了影戏后,果真为之倾倒,惊叹其中“人物活动,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的不可思议。
尤其是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第74号上的一篇题为《观美国影戏记》的文章,则更生动宣泄了中国人初看外国电影时油然而生的那种亦真亦幻,像戏又非真人在演、不是真人又胜似真人的惊诧、神秘而又奇特的感觉:“……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者。
……停灯开演:旋见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
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
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
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
又一影……观者至此几疑身入其中,无不眉为之飞,色为之舞。
忽灯光一明,万象俱灭。
其他尚多,不能悉记,询奇观也!观毕,因叹曰:天地之间,千变万化,如海市厨楼,与过影何异?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
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如果按现在通行的中国电影史结论,从1896年到1905年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中国一直处于观看外国影片即西洋影戏的阶段,始终没有拍摄自己的电影。
中国电影的诞生与商人任景丰分不开,这个来自沈阳的照相馆老板,早年曾去日本学过摄影,因为多年受外国电影的刺激和启发而跃跃欲试,终于在1905年拍了一次电影,为中国电影制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影戏神话。
任景丰渴望把谭鑫培炉火纯青的京剧拍成一出“影戏’,他特意选定谭鑫培“唱念做打”的拿手好戏《定军山》作为首拍题材,并和照相技师刘仲伦用三天时间拍了三本露天电影。
当《定军山》热播以后,丰泰照相馆受到极大鼓舞,这种名利双收的轰动效应,激励着任景丰又继续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长坂坡》和其他一些京剧名角的《青青山》、《收关胜》、《艳阳楼》、《金钱豹》等京剧片段,这些戏曲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来自中国传统戏曲或中国古典文学。
直接改编于传统戏曲、间接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电影《定军山》,将谭鑫培擅长扮演的古代名将黄忠的角色以及在京剧表演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精彩片段一一呈现出来。
虽然无声电影无法把京剧名伶过硬的“唱”、“念”功夫在银幕上加以表现,而且影片拍摄时的自然光线也不甚理想,但是它终究使中国观众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饱赏了中国戏曲演员的演出,因此当人们从电影屏幕上而不是戏曲舞台上看到他们仰慕的京剧大师的精湛表演时,感到格外新鲜和满足。
《定军山》这个由中国人第一次拍摄的印在胶片上的“影戏”终于诞生。
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工作者看来,电影既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与内容无关的纯形式的游戏,而认为它是一剧种。
由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和电影观众,长期接受的就是以戏剧和文学为代表的叙事艺术的熏陶,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渐渐积淀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戏剧观念,而正是这种戏剧观念又直接导致了视电影为影戏的电影观念。
不久以后,随着长故事片电影的拍摄,中国早期电影渐渐地又把关注的焦点由改编戏曲转向改编具有话剧性质的文明戏,并且,文明戏对电影的影响比戏曲更为显著。
当时,一些有影响的鸳派作品,都是先改成文明戏,尔后才搬上银幕的。
比如幻仙公司1916年拍摄的电影《黑籍冤魂》、明星公司1924年拍摄的《玉梨魂》等都是从名噪一时的小说先改编成文明戏而后又改编为影戏的《玉梨魂》就是当时正走红的鸳鸯蝴蝶派的徐枕亚的畅销书),两部作品在文明戏阶段就有很好的票房基础,当改编为电影以后它们的票房收入更是如虎添翼。
二、中国电影与舞台艺术的异同
美国的乔治·布鲁斯东在他的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引用埃尔温·帕诺夫斯基在《电影的风格与手段》一文里对电影的源流所包含的基本含意“对活动电影的欣赏,其最初的基础,并非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客观兴趣,而是会活动的东西这一事实所引起的单纯的喜悦”一说,并进一步阐释道:“至于这东西是什么,并不要紧。
我不妨将帕诺夫斯基先生的这个论述引申为:‘而是会活动的形象这一事实所引起的单纯的喜悦。
因为最初把观众吸引到走马盘、镍币影院和节日游艺会上来的,正是这种和现实相似的幻象所引起的喜悦。
”他一语道出了电影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艺术,它所特有的基本功能——影像。
然而,电影与舞台艺术有着截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一)是表现方式的不同,电影形式相对较自由灵活,电影的制作表演、台词、背景主要根据剧本的安排以及导演的设想进行令或多样的展现,而舞台艺术要服除了服从以上要素的同时,还要按照艺术剧种的规范模式。
我国舞台艺术的剧种式样繁多,每一剧种都有自己唱腔、身段、背景等的独特要求,而且相同剧种还有派系之分,这种特点限制了表演形式的丰富多样。
(二)是意境创造的不同,电影可以调动光影、音乐、色彩、造型、背景等各种元素来创造自己所需的意境,电影开放式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它可以不停的调动这些要素,更换背景、音乐等烘托意境的元素。
但是我国的戏剧则更过的依赖于演员的台词与身段以及观众对剧情本身的理解来营造意境,这也是电影艺术发展迅速,而戏剧艺术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