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经济战略及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哲学思考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哲学思考

•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 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面对利比亚战争,我们不仅要学会以因探 果,而且要有一种以果探因的思维。
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 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区别 的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坚持用联系 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一分为二。看待利 比亚战争,我们不能从单方面去看待谁 对谁错,应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一 问题。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哲学思考
制作单位:
MONGER
!
战争背景: 1、利比亚作为世界上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其军事力量相当落后。 3,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 影响,使利比亚内部出现了动乱!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利比亚战争全过程,从最 初的利比亚和美国的交战转变为与多国的 战争,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 过程。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 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 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 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45,战争演 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 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战 争爆发;2011年3月20日 多国部 队战机完成了对利比亚的 三轮空 袭;利比亚官方20日公布的统计 称,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已造成 6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
2011年3月19日 美国海军向利比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 的运动变化发展乊中,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 • 利比亚战争从去年的2月份——现在,是一个不断 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个发展的眼 观去看待这次战争,不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至 于这场战争在什么时候能彻底结束,让我们用一 个发展的眼观去期待那一天吧!

利比亚问题的由来及影响

利比亚问题的由来及影响

利比亚问题的由来及影响2011年,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动乱,这个原本自然资源富饶、人民生活安康的国度再次卷入战火的硝烟中。

战争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总会结束而回归历史成为过去,但是在战乱的硝烟中丧失的无辜的生命、璀璨的文明却难以回到起点,永远成为历史的遗憾。

先来回顾一下利比亚动乱。

今年2月利比亚爆发内战,至今仍未结束,交战双方分别为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领导的武装和卡扎菲领导的武装部队,前者被称为反动派。

2011年8月22日至今,首都的黎波里沦陷,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现在主政这个破碎的利比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比亚的动乱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与整个世界紧密联系。

利比亚动乱的由来,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简单阐述。

一、内部原因:首先,卡扎菲实行独裁政治。

卡扎菲对待反对派人士的态度是坚持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的原则,他不惜代价地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

同时,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虽被卡扎菲当局掩盖了多年,但却导致民间积怨多年并最终加速了卡扎菲的倒台。

其次,失业严重,贫富差距大。

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数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

严重的失业和贫富差距直接加剧了民众与卡扎菲政权的矛盾。

二、外部原因。

首先,利比亚是重要的产油国,盛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

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客观因素。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

其次,利比亚重要的战略位置。

它是连接欧洲、和非洲是地中海出海口很重要的一个通道,北非是重要的产油区,因此利比亚的这一战略位置就尤为重要。

最后,利比亚的核问题及支持恐怖主义。

利比亚一直致力于核计划,美英情报机构的资料,利比亚拥有11处核设施。另一方面,卡扎菲政权一直支持国际恐怖主义。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方面深怀疑虑,对其实施制裁。由于利比亚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特殊的国内形势,利比亚动乱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这一动乱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浅谈利比亚战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浅谈利比亚战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院:经济学院班级: B1009姓名:蔡逸学号: 1113100526摘要:利比亚战争有一个国家内战发展为多国参与的国际战争,不但涉及了利比亚的内部政权更迭,更牵扯到了国际经济,尤其是石油经济。

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但是经济类型单一,而且军事力量薄弱。

从利比亚战争中,我国获得了一系列启示,将对我国未来得经济、军事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利比亚;石油;政权;中国浅谈利比亚战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的成立和我国对其的承认,利比亚的政治局势翻开了新的篇章。

这场开始于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多国参与的利比亚战争又对中东政治局势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关于利比亚的政治立场。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利比亚国家的形式,发展其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利比亚简介(一)利比亚国家简介利比亚是一个北非国家。

位于地中海南岸,与苏丹、乍得、埃及、尼日尔、乍得、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该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利比亚为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之一,据利比亚2009年统计数据,该国2008年人均GDP为16114美元,为非洲最高。

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

(二)利比亚政局1、卡扎菲“时代”卡扎菲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出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此后,卡扎菲执政长达42年。

、1942年6月,卡扎菲生于地中海沿岸城市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在大学时代放弃地理课程从戎,在1969年的军事政变中推翻国王伊德里斯掌权,并在1970年代推动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走中间路线。

对利比亚问题的认识及启示

对利比亚问题的认识及启示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响了伊拉克战争。

如今,伊拉克的局势还没有稳定,8年后几乎是同一时间,以法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又开始了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揭开了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序幕。

虽然这一军事行动被西方国家冠以“人道主义”的理由,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

对于西方国家直接干预利比亚的真实意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而历时大半年,利比亚在卡扎菲死后依旧动荡不安。

利比亚的反对派还没有拿稳政权,已经宣布:延续卡扎菲与西方各国签订的所有经济合同。

这是一个很刺眼的举动,它也不禁让人疑惑:卡扎菲当年与西方签订的合同,是西方人喜欢的、需要的,那么,西方为何还要干掉卡扎菲,扶持反对派上台?如今利比亚政局发生的改变正如中国当年发生的一切。

这些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独立并不彻底,他们的主权依然受损,形式上很像中国辛亥革命后轮番上台的军阀政权,每一个依然是西方利益的代理人,最多与西方有不同程度的讨价还价而已。

卡扎菲也是西方利益的代理人,只不过,他有时坚持自己的意见,惹得西方国家反感,所以想把他换了。

但是,卡扎菲坚决不肯。

西方最终不得不动用武力,强迫换一个代理人。

而西方这么的用心良苦寻根究底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正如基辛格所说:“国际事务没有道德的空间”。

面对严峻的经济低迷,经济复苏疲软的情势,西方政府迫切希望通过这场战争的进行转移民众对自身生活艰难的强烈不满,减缓西方各政府的压力。

同时西方政府也在“为石油而战”。

国际油价自2004年出现转轨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

高油价时代的来临对证遭遇通货膨胀压力而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担忧。

之前,西方国家虽然垂涎与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始终没法找到机会插手。

直至今年年初,利比亚发生的骚乱和动荡,为西方国家的干预行动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西方国家一致认为尽快控制利比亚局势有利于稳定油价,从而有利于西方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对国际形势的密切关注和分析,最终都应该落实到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交往提供借鉴之上。

利比亚战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利比亚战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利比亚战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摘要】:利比亚是能源供应大国,西方列强为获得利益而对利比亚进行政治干预。

这造成我国的经济利益备受影响。

为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改善我国的自身经济实力来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需要坚持用马克思原理观察世界,通过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利比亚政治概况经济状况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国际环境【正文】:一、利比亚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利比亚国家的政治概况利比亚国家曾经归属为古罗马领土、阿拉伯帝国、奥图曼帝国。

意土战争爆发之后,便沦为意大利殖民地,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德军和英军的战场。

之后在联合国的安排之下宣告独立,形成利比亚联合王国。

取消联邦制后,改名为利比亚王国。

在卡扎菲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定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随后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之后联合国在英国、美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下对利比亚实施一系列不平等制裁,长达11年。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死后,宣布全国解放。

(二)利比亚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的前景利比亚经济实力较强,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国家发展存在共同利益。

虽然利比亚反对派构成复杂,内部矛盾重重,但利比亚国民普遍对发展经济、建立一个稳定和公正的制度存在期盼。

比较之前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实现政治平稳过渡的外部环境更加优越。

首先,利比亚作为主要能源供应国、非洲主要政治经济大国,其局势稳定对世界各国均存在重大利益。

二、利比亚国家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一)利比亚问题是西方用暴力的方式重新分配市场和资源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就会挑选国家来发动战争,掠夺资源重新分配市场。

我国在有利比亚有巨额的石油投资和铁路建设,由于帝国主义对利比亚的军事干涉与侵略,带来巨额损失。

他们用战争的手段去掠夺他国的资源。

按照帝国主义国家随心所欲的蓝图去分配市场是不可接受的,这将危害我国调解经济能力,危害我国的发展。

对利比亚战争的战略解读

对利比亚战争的战略解读

对利比亚战争的战略解读2011年10月31日午夜,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利比亚战事。

①这场战争是冷战后西方首次在非洲大陆发动的地区战争,也是西方首次采取战争强行改变西亚北非国家的政治进程。

这场战争发生在当前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背景下,反过来又将重塑利比亚、阿拉伯世界乃至国际格局。

因此,有必要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背景及战略影响进行评估。

一、利比亚战争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失衡的结果利比亚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它与近几十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日趋失衡直接相关。

首先,这场战争是当前国际体系急剧转型的必然产物。

20世纪国际体系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并促使体系内国家的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二战结束后,以西方列强主宰世界为主要特征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四警察”(美、苏、英、中,主要是美、苏两家)共治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但此后50多年,设想中的“美苏合作”最终变成了“美苏冷战”现实。

换言之,冷战之“实”与“雅尔塔体系”之“名”格格不入。

这对美苏不是好事,但对“夹缝中生存”的第三世界国家却不然。

一方面,美苏“核恐怖平衡”反使世界维持了难得的和平状态,双方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总体较为节制,甚少直接发动战争。

另一方面,美苏为获得竞争优势,都将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作为制胜筹码,竞相为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这就为诸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外交余地。

而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阵营解体使西方势力一枝独大。

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八国集团、意识形态等纽带越绑越紧。

世界权力结构失衡使雅尔塔体系消亡,并逐渐形成了西方联手打压非西方国家的“后雅尔塔体系”。

这种国际体系与力量分布“名实相副”,因此在该体系下,作为强者的西方更富于侵略性,其对非西方国家(弱者)的干涉更加频繁。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时期,美欧忙于分享“冷战红利”,通过北约东扩与欧盟东扩等方式瓜分前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从而将东欧和部分前苏联版图逐步纳为西方的外围地带。

利比亚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利比亚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日前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并宣称已全面控制首都。从大形势上判断,利比亚内战已趋近结束,卡扎菲的时代走向终结这场已持续半年多的冲突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非洲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中国的立场与行动对事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在利比亚有了大量的人员与投资。这次利比亚局势动荡,威胁了中国在利人员的安全,也给中国在利资产带来重大损失。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说明这一次,不管是在政治上,在经济上,中国在利比亚不光是一个投资生意的问题,而是整个走向非洲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损失和影响确实是比较大的。保证中国企业在非经贸合作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在更多的挑战面前,唯有政府、行业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相关各方积极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够保证非洲这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传统且愈发重要的业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长期看,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未来地区局势如何发展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产油国如果出现类似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动荡将进一步增加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国际油价将不可避免出现更大波动,甚至在短期内对国际油气供需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石油供应来源主要来自中东北非地区,而且中东北非的石油是中国未来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北非和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社会局势动荡,对未来中东北非地区政治社会走向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给全球经济和能源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北非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来势迅猛,并有迅速蔓延的趋势
6局势动荡对中国在非已有工程的影响十分突出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王伟华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2011年3月19日,北约组织开始谋划空袭利比亚,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了弃权。

2011年3月20日凌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组成多国联军发动利比亚空袭,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

德国虽然弃权,但在阿富汗策应北约的军事行动。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利比亚内乱;二是利比亚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这成为了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文就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原因是利比亚内乱。

利比亚的内乱主要是由于其国家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实际是封建君主式的。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0年,财富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成为富强发达的国家,相反,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显,利比亚日益成为全世界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政府已经失去了信任,卡扎菲也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因为卡扎菲政府既无法给老百姓经济实惠,又不能维持国内和平,无法给人民安全保障。

利比亚国内的冲突和冲突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问,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卡扎菲还利用了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很重要的岗位,这样就使政治对手失去了支持基础和威信。

不仅如此,利比亚政府还经常公开地处决那些反对他的政治活动家,然后在国家电视台上反复播放处决过程的画面。

卡扎菲政府垄断一切,唯我独尊,拒绝民主,不给本家族或本利益集团以外的人和集团任何机会。

用现实主义观点分析利比亚战争

用现实主义观点分析利比亚战争

用现实主义观点分析利比亚战争近年来,因不满卡扎菲独裁专制政府,利比亚国内发生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的分裂与冲突,持续的冲突和内战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利比亚动乱影响了整个地中海经济,并不断波及欧洲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逐步演变成新的一轮世界经济危机。

从时局上讲,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欧美各国需要一场战争来维持美元坚挺(利比亚的石油)、转移民众注意力以缓解执政党压力。

因此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成为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属于国内战争,而欧美等强国不顾违反联合国宪章,公然出手干预利比亚局势,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与目的,在此,用现实主义观点简要加以分析。

第一点,现实主义观持有这样一个核心假设,即世界政治展现的是一幅国际无政府图景;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没有最高权威,没有世界政府的体系。

国家是世界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者,国际关系主要就是国家间的关系。

世界政治中的其他行为体——个人,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是次要的或无足轻重的。

此次利比亚战争,英法美等大国公然出手武力进行干预,没有顾及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和非国际组织恰好论证了这一观点。

他们秉持着国家是世界政治中最主要行为者的观点,认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干预和武力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正常情况。

北约各国一贯性的在联合国未授权的情况下对他国发动武力,正是出于现实主义中对世界体系的这种认识,即世界政治是无政府状态的,没有最高权威,也没有中央的核心,所以,一方与另一方的对抗,是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选择,他们只是在其中充当了推动者。

第二点,现实主义认为各国外交政策的要点,是在世界政治中谋划和维护本国的利益,现实主义的核心规范就是国家安全和国家生存。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

从利比亚事件看资本主义的本质关于利比亚事件,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方面来谈谈。

这一场战争从本质上来看,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战争的原因:首先,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

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下台。

其次,就是卡扎菲是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西方国家真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除掉他。

再其次,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我觉得由此可以看出,利比亚是多么的无辜,利比亚的人民是多么的无辜。

试想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就没有利益存在,难道真正回去吗?战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军费是那么的昂贵,我想,是不会有那么笨的人。

那么军费开资从哪来呢?而且,需要什么样的理由让自己的士兵服从呢?这是个问题,一个严肃的问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出各式各样的战争,无一不是经济侵略。

所以,很明显这又是一次经济上的侵略。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利比亚的军事力量不是很好的,如果利比亚的军事力量有俄罗斯那么强大他们敢去攻打他吗?以史为界,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猖狂。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的同时,剥削范围也扩大了,剥削形式趋向了多样化。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相信以后还会是这样。

早期资本主义的剥削主要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西方民主运动的推进,以及福利制度的完善,这种早期的剥削形式受到严重的阻力。

在国内矛盾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新的资本价值增长点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张势力,并进行殖民统治,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局势和影响感到震惊并深感忧虑。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比亚战争在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该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利比亚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这场战争导致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为利比亚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各个利比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

这给利比亚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境,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利比亚战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战争导致了石油生产的停滞,进而导致利比亚经济的崩溃。

这不仅使利比亚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利比亚的经济危机。

利比亚战争还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这些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威胁的风险。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安全形势的恶化,救援行动往往受到限制,难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整个地区。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

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成为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渗透的温床,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当我思考这一切时,我不禁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原因产生疑问。

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追求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或维护国家安全等原因而发生的。

然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很难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了什么而战。

国际干预和外部利益的介入更使利比亚战争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我来说,利比亚战争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死亡、分裂和毁灭。

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和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利比亚内战的趋势和影响

利比亚内战的趋势和影响

利比亚内战的趋势和影响
利比亚内战始于2011年,当时反对派力量推翻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

然而,自那时以来,利比亚一直处于分裂状况。

目前,利比亚的政治局势继续紧张,国际社会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冲突,但进展缓慢。

内战的趋势:
1. 越来越多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参与内战。

自2011年以来,利比亚分裂成多个政治和武装团体,其中包括“临时政府”和“国民军”等组织。

这些团体的目标不同,且相互间互不信任。

2. 冲突地区的扩大。

最初的内战自2011年开始于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但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整个国家。

3. 外部干预的增加。

利比亚内战引起了许多国家及组织的关注。

一些国家进行了武器援助和军事干预,加剧了内战的紧张局势。

内战的影响:
1. 人道主义危机。

内战给利比亚的平民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许多人流离失所、饥饿和疾病。

2. 恐怖主义的上升。

内战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以至于一些恐怖组织的威胁已经超越了利比亚的边界。

3. 经济破坏。

内战导致了利比亚的经济瘫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石油和电力等,都严重受损。

总的来说,利比亚内战已经给国家和整个地区带来了长期的破坏,令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对于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加剧的隐患。

浅析利比亚战争

浅析利比亚战争

一、战争前的利比亚(一)政治上一党专政,建国伊始就存在安全隐患。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二)经济上是资源丰富,成为利比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利比亚就成为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

由于利比亚石油含硫量小,空气污染率低,运输不必经过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方大国竞相投标的对象,大量的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利比亚人的腰包。

然而好景不长,1975年起,利比亚石油经济不利的因素相继出现。

如北海石油的开发与尼日利亚油田的竞争等。

(三)外交上反以抗美,实现阿拉伯世界统一。

将所有讲阿拉伯语的民族统一起来一直是卡扎菲的梦想,而以色列便成为实现其目标的重大障碍。

卡扎菲认为, 以色列是西方强行植入阿拉伯政治实体的最后的,也是最可恶的殖民地[1] 。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 利比亚都向前线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的武器和金钱援助。

美国是以色列的坚实后盾, 自然而然成为利比亚的头号敌人。

二、利比亚战争原因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张绍忠少将,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我对利比亚战争的看法

我对利比亚战争的看法

.浅析利比亚战争的性质从2011 年 3 月19 日,美军实施了“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①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开始,原本是利比亚国内的不同派别之间引发的国内战争,转而成为了以法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国家之间的国际战争。

关于利比亚国内战争的根源,基本认为是由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和进来在中东的抗议热潮,但是其更深层次的根源那就是经济了,利比亚是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其每年的原油产量占世界的2%,但是这些石油所带来的财富并没有惠及这个只有600 万左右人口的国家②,其中大部分财富被卡扎菲政府官员挥霍,百姓的生活与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的百姓相比,还是比较贫困的。

于此同时卡扎菲上台后极力的排除异己,在政治上打压其他部落,致使利比亚部分人民不堪忍受卡扎菲的专制统治,组成了反政府军来反抗卡扎菲的统治,推翻卡扎菲的政权,利比亚的内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不久,联合国与 3 月17 日上午就利比亚问题进行了闭门磋商,一个关于利比亚的决议在获得9 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该决议为,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

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并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

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但是禁飞区并没有能限制卡扎菲的政府军对反政府军的强烈打击,反政府军大部分是有一些反对卡扎菲的专制统治的平民组成的,他们基本上没有接受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成员战斗素质较差,且没有正确的坚固的领导集体,组织纪律比较涣散,战斗力可想而之,根本无法与卡扎菲的政府军抵抗,所以在卡扎菲政府军的打击下,反政府军节节溃败。

关于利比亚局势感想

关于利比亚局势感想

对利比亚局势的一些思考发生在最近的国际事件,所有国家已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件事,这是利比亚战争。

就此事,国家有不同的位置:中国:中国一直感到遗憾的是军事打击不支持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

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防止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俄罗斯:对空袭利比亚,利比亚表示遗憾,强烈敦促所有各方以及参与军事行动的国家停止暴力,立即停火,并采取一切措施,以避免灾难和平民;美国:这是一个多边行动,过程由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德国,美军驻欧洲协调总部。

他指出,美国在此过程中作为一个“战略”的作用,德国:不参与军事行动,德国已准备就绪,可在参与北约在阿富汗的使命的部署预警飞机,以“在北约总负担的范围内承担任务“;土耳其:北约28个成员国支持采取任何行动的需要,但土耳其已宣布其反对北约在利比亚局势的军事干预;法国: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即将开始,派出战斗机积极在这一行动中;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对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对利比亚发动空袭表示遗憾,并呼吁市民放弃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委内瑞拉:他们的行动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干预,他们有国际法的廉价一步。

呼吁所有各方实现一个真正的停火火在北非和世界的和平解决争端的道路,和其他的军事干预,制止国家权力的做法。

在这方面,我的看法是,那些声称支持以外的其他人,并到其他的领土实际上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

国家一直倡导和平,并努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民族冲突。

鉴于在正常生活的问题冲突影响了利比亚人民不能,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国务院是非常关心我们驻扎在利比亚,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迅速作出努力保护的生命和利比的指示公民的财产,然后国务院成为的紧急命令后的安全性,和,决定组织国内力量,海上和批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空气相关部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利比亚人民的安全和有秩序地疏散的组织。

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还安排了30多辆巴士交界拉斯杰迪尔突然利益勾结同胞的端口,在中国大使馆希腊租赁三个乘客在抵达香港的班加西,利比亚采取的同胞,中国驻日大使马耳他厅聘请邮轮对利比亚的约束。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浅谈利比亚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利比亚战争从爆发到现在已近三个月之久了,本来只是一场利比亚国家内部爆发的部族战乱,然后由于西方国家的插手演变成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战争。

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中国在1978年8月9日与利比亚建交以来,在利比亚投资了大量的资金,与利比亚有许多合作项目,但是利比亚战乱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撤侨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国为之震动和牵挂。

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经济利益也已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高达188亿美元,对于其间接损失更是无可估量。

中国最初包机撤侨行动出动军用运输机、及租用轮船将华人轮渡到希腊对华人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对于当地华人来说这还是其次的了。

在当地经营的华人其掌握商业方面相关的信息更是用金钱无法估量的。

内乱前中企在利比亚投资情况:利比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

动乱发生之前,利比亚国内正掀起一轮建设高潮,以弥补其被制裁期间的建设停滞。

为配合2009年利比亚革命胜利40周年,其政府还上马了一大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自2005年,利比亚开始大量招募外国公司在其国内投标建设。

中国公司大规模进入利比亚是从2007年开始的。

截至本次动乱发生前,在利比亚有75家中国企业承建了50个工程承包项目,涉及金额188亿美元。

这些企业中包括13家央企,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屋建设、配套市政、铁路建设、石油和电信领域。

目前,一些央企在利项目实施情况已上报如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建工程均为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利比亚有7300套房建工程施工项目,合同金额约合55.4亿美元。

利比亚战事的“背后”和启示

利比亚战事的“背后”和启示

利比亚战事的“背后”和启示9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成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至此,利比亚大局尘埃落定利比亚战事自今年2月份爆发来,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背后”和启示耐人寻味。

先说说“背后”。

在战事爆发前,利比亚总体是比较富裕的。

自1969年卡扎菲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以来,把一个原本只能出口茅草供人制作钞票的国家变成了中上等收人的国家。

论人均GDP.现在利比亚达到12062美元,接近中欧国家的水平。

但社会财富掌握在卡扎菲的亲信和拥护他的少数人手里。

如卡扎菲的8个子女分别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等领域。

广大民众尤其是那些不属于卡扎菲部族的人群从国家的发展中受益不多。

这种情况,既有卡扎菲施政不当的原因,也有利比亚传统国情的因素。

卡扎菲曾深有感触地说,利比亚是个部族国家,长期以来,受沙漠环境限制、利比亚以分离的绿洲形式构成140多个部族。

人们说,在利比亚只要看姓氏,就能知道他来自哪个部族,如卡扎菲就来自卡扎法部族。

历史上,部族之间因争夺水源和牧场曾发生过很多矛盾。

利比亚的动荡很多情况是部族矛盾的延续。

1993年,被卡扎菲推翻的瓦法拉部族政权曾策动过“倒卡政变”,2008年更直接与卡扎菲军队发生枪战。

这次利比亚战事策源地也正是瓦法拉部族所在地班加西。

虽说现在部族因素对利比亚的社会生活影响逐渐削弱,但人们的“部族心态”和以此形成的利益分割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同时,利比亚单一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吸纳劳动力有限,加之人口出生率很高,有接近30%的人没有固定工作,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这些人靠政府每月发的罐头、米面等基本必需品度日,挣扎在贫困线上。

他们对推翻卡扎菲政权最积极。

因此,利比亚战事的发生,内因是主要的。

而从外因看,这次北约不遗余力地想推翻卡扎菲,除了一贯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作风和推广西式民主的传教士式冲动,石油是背后的主要因素。

利比亚是“欧洲油库”,日产油气的85%输往欧洲。

形势与政策——利比亚

形势与政策——利比亚

一、利比亚问题简述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骚乱中出逃,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似乎是利比亚国内战争的前奏。

从2010年底的小规模的群众骚乱,发展到大规模全国性的战争,利比亚国内矛盾,卡扎菲政权的硬撑,外国势力的干预,将战争推到了浪尖上。

本战争最终以卡扎菲的下台,国内过渡委员会的成立而结束。

它牵动的不仅是整个北非的局势,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利比亚问题的原因此次的利比亚国家的动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利比亚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日益恶化和艰难的环境,其次是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长期酝酿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它的发生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部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利比亚的经济。

第一,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导致全球实体经济的萎缩,国际生产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利比亚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牵制,导致这个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石油卖不出去,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第二,利比亚旅游方面的收入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利比亚地区的旅游业衰退。

第三、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资本退出,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停滞不前。

虽然全球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后遗症仍在继续,经济往来还是很少,再加上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危机带来的影响转移到他国,更加重影响利比亚的经济。

在利比亚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北约的军事、政治干预导致利比亚局势愈演愈烈,这些都是利比亚问题的外部因素。

卡扎菲出生于沙漠,锻造了其强硬的性格,而且这一性格在其执政时也体现出来。

在他面对外国的警告和干预下,表示不会服输,激励民众坚强的抵抗下去。

这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利比亚问题的恶化。

(2)、内部因素利比亚国内的经济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的长期未能解决,导致卡扎菲的支持率严重下降,民生怨恨增加,最终民众的抗政府活动爆发。

第一,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民意愤恨不断加强。

利比亚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利比亚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形势与政策利比亚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学院:经济学院班级:B0903姓名:学号:利比亚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启示内容摘要: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战争是政治和经济的延伸。

经过了8个月时间的战火,反对派政府宣布利比亚解放。

看似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悄悄的打响了,面对当前局势,我们不只是观众,更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本文将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从利比亚战争中受到的启示。

关键词:战争经济金融防范政体改革一、利比亚国家及战后国际地位(一)利比亚国家的形成公元前2世纪成为古罗马领土。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16世纪中叶起属于奥图曼帝国。

19世纪时利比亚地区由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个省份组成。

1951年12月24日,获得英国及法国同意,在联合国安排之下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建立伊德里斯王朝,称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

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

1969年8月3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

1969年9月1日伊德里斯王朝被推翻,国王被罢免,定名“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根据《的黎波里宪章》,与埃及,苏丹结成革命同盟。

1977年11月11日,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6年,更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民众国为利比亚自创名称.(二)利比亚国家发展利比亚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战略位置重要,作为石油生产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

2011年2月至10月,由于利比亚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平民的示威游行演变为国内的不同政见派别的斗争。

国内反对派受到北约的支持,从班加西发动了起义,逐步形成席卷全国的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陷入战乱的灾难之中。

10月22日,前领导人卡扎菲战死。

9月16日,联合国大会以114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全国过度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三大警示经济损失高达188亿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三大警示经济损失高达188亿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三大警示经济损失高达188亿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利比亚战乱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撤侨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国为之震动和牵挂。

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经济利益业已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高达188亿美元。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的持续数日的空袭和海上封锁,已经构成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这是继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国家以不同借口对主权国家所发动的又一场战争。

利比亚战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现在很难预料,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警示之一:后冷战时代并未改变强权的地位,中国要想谋求和平发展,要想维护国家统一和解决好领土争端问题,必须立足于应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干预的严峻挑战。

和平发展是中国既定的国策,但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却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重大任务,突发情况也难以料定。

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是不怕,二是要有足够准备,尤其是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外部势力插手和干预的复杂情况,准备应对最困难局面,这是中国未来战略谋划的重要基点,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警示之二:中国对外战略的“短板”显而易见,同时也很难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加强政治、外交手段的弥补,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做到有所取舍。

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利益今后还会不断拓展,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

西方国家为了“保护”甚至取得海外利益,不仅敢于进行“全球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这方面它们没有任何顾忌。

中国则不然。

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一般不可能在海外用兵,即便今后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国际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经济战略及思考世界经济之战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它往往更隐蔽、更彻底,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战争概述——不得不说的历史渊源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了“奥德赛黎明”的行动,将战斧式巡航导弹投向利比亚。

随后法国便率先出兵利比亚,与此同时英国也加入了攻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而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也与英、美、法站在同一立场,共同袭击一个中东国家——利比亚。

由此利比亚战争全面爆发。

至2011年8月24日,反对派宣布占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从此利比亚开始正式进入后卡扎菲时代。

自古以来,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处于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北非地区也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到20世纪初,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相继被法国占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也被英国控制、意大利则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1943年法国控制利比亚,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作为曾经通知过利比亚的法国,与利比亚有着特殊的关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利比亚独立以前,法国一直控制着利比亚南部地区。

从地理环境看,利比亚对法国的战略意义也相当重要。

但是对于法国的政治家们来说,地理环境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经济原因。

可以说,如今利比亚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为法国谋求本国利益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因此在利比亚战争中法国选择率先采取军事行动。

危机嫁接——参战国国内危机的转移此次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希腊、冰岛、荷兰、挪威、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未参加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北约成员国12个(持保留意见)捷克、波兰、德国、立陶宛、卢森堡、葡萄牙、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

从参与对利军事行动中的几个主要国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利比亚军事行动与经济的关系。

利比亚战争爆发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欧债危机进一步加剧,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

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为0.4%(为环比折年率),低于去年3%的水平。

欧元区第一季度则由前一年的0.8%下滑至0.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部分国家(地区)经济增长预测(见附表一)可以看出世界普遍范围内经济复苏缓慢的国家为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

而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丹麦、希腊、冰岛、荷兰、挪威、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除日本属于亚洲国家外,其他国家均为欧洲国家,经济增速最慢的六个国家全部加入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这仅仅是巧合吗?战争必定带来的是武器弹药的消耗,据不完全统计,仅仅3月19日发动空袭首日,就有超过一亿美元的资金从西方各国的账户中流失掉了。

以19日美军开销为例,当日他们共计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110余枚,每枚单价60万美元左右,此项支出共计约7000万美元。

战前据专家计算,如欲将利比亚设在地中海沿岸的防空力量彻底摧毁至少需要4到8亿美元的军费支出。

然而,这只是此笔账单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接下来西方各国仍要在一定时间内维系利比亚“禁飞区”的存在。

假如以禁飞区的方式隔绝利比亚全境,那么,每周1到3亿美元的经费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证明,西方各国在战场上的消耗(包括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武装支持)已超过10亿美元。

我们可能不禁要问,西方各国斥巨资来发动利比亚战争是不是值得?毫无疑问,一向低调但在利比亚战争中领跑的法国不是傻子,地缘政治的历史恩怨,加上石油企业在利比亚的利益,或许正是法国勇当“第一”的原因。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

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然而更重要也许是经济原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

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对法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反之,如果帮助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总而言之,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为法国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为此,在联合国决议刚刚通过几个小时,法国就率先向利比亚发动了攻击。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利比亚是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

正常情况下其每天的石油生产量可达160万桶,这一数字仅仅相当于美国国内原油消耗总量的8%。

但事实上利比亚的原油基本出口到欧洲国家,美国的原油一般是从中东国家进口的。

所以从石油层面来讲,美国可以独善其身。

显然,对于一贯喜欢发战争财的美国不可能给法国当义工,美国打的又是什么鬼主意呢?美国参与发动利比亚军事行动既有针对性又有被逼迫性。

2008年奥巴马政府在军事战略中提出要“重返亚太”,在东亚与美国对着干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朝鲜。

朝鲜还不足以和美国对抗,反倒是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阻碍。

而恰恰从近几年开始,我国改善了和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开始了经济上的合作,美国参与利比亚军事行动恰恰可以打击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据相关人员统计,这些损失将达到200亿美元,而且一旦西方国家扶植起的傀儡政权——利比亚发对派夺取利比亚政权,那么中国将失去在利比亚全部投资机会,那么中国在利比亚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此外,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劳苦人民无法忍受美国的经济政策,开始反抗起来,所以这时的美国急需通过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将自国的经济危机嫁接给其他国家。

在这一层面上美国参加这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确实为被国内的形势所逼迫。

在就业方面除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其中2011年美国失业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欧元区失业率在10%左右徘徊,而德国失业率明显低于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在欧盟区属于失业率较低的国家。

总而言之,所有参加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国家都是一个目的,实现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个民族要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军事必须先发展经济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发展的根基——经济。

难逃厄运——利比亚战争在所难免利比亚战争前利比亚六百万人口在领导人卡扎菲的带领下脱离了贫困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卡扎菲带领贫穷到连饭都吃不起的利比亚人民走向富有,使国民像西方国家一样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而且在他的领导下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然而卡扎菲领导下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发展需求的道路。

利比亚经济的收入约80%来自于资源的出口,也就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卡扎菲自从1969年掌握政权以来,一直实行的是近似独裁的统治。

人民之所以一直没有站起来反抗卡扎菲,是因为利比亚的国民收入相对较高,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来说属于较富裕的国家。

然而,卡扎菲政权不仅在政治上实行独裁,在经济上也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利比亚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对所有的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国有化的利比亚企业受政府支配与控制,所以西方国家资本进入利比亚企业要经过政府这一环节,所以西方国家无法利用资本在利比亚为所欲为来获取利益。

与上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美国在亚洲鼓动自由市场,主张政府放弃对企业的干预,然后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亚洲市场,热钱过多形成金融危机,进而形成经济危机,美国在借机大量收购价格低廉的原材料与生产资料。

所以说,利比亚经济高度的国有化实际上是从某种程度上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拒之门外,保护本国经济免遭西方国家的“侵犯”。

近几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极其密切,据统计中国仅在利比亚战争中的经济损失就达到200多亿美元。

足见中国在非洲的利益。

西方国家同样看到非洲是一块未经开发的肥肉,一方面可以获取经济利益,一方面可以抑制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延伸。

利比亚的就好像是非洲的大门,打开了利比亚的国门或者说是打开了利比亚的经济之门,源源不断的利益会涌入西方国家。

所以他们制造各种借口来发动利比亚战争。

“以牙还牙”——我国的应对对策中国在新世纪的军事面临的几大挑战已经慢慢变成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急需在世界上树立友好形象,以避免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

一方面中国现在国情已经不再允许中国直接参与一场或者几场局部战争。

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至今还未完成主权收复的大国。

中国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一下角度,经济打击是中国目前最好的选择。

在《C型包围》一书中,中国在被西方国家逐渐的包围,中国的军事战略到底是什么呢?二十一世纪中期乃至下半叶,中国是很难直接从军事上打垮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的。

那么中国要想在世界大国、强国、乃至超级大国中谋取一席之地必须从经济上击败美国。

一方面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是军事的基础,从经济上打败美国实际上比军事上的直接打击更彻底。

信息化战争实际上是以经济实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打击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经济打击以削弱敌方战争潜力和增强己方再战为目标。

因此,要想取得战争胜利,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削弱敌方战争潜力。

要么占领和夺取敌国的经济资源,要么予以打击、破坏和摧毁,从而使敌方的军事实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成不战而胜或战而必胜之目的。

中国在军事上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国家的统一,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印边境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第一、南海问题,南海是中国的领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一些东南亚国家却频频伺机侵犯我南海部分岛屿的主权,近几年以来侵犯我国南海主权的行为更加频繁。

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但是这些国家似乎并不买账,尤其是今年,菲律宾在我南海部分岛屿纷纷制造摩擦。

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这场斗争中中国可以利用的利器就是经济,在经济上把其他国家打趴下,使其经济不能再支撑军事,他们便无力与中国对抗,这些国家便自然而然的退出南海。

经济之战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只要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有利就行。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中国可以首先让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

前段时间,菲律宾更是大放厥词。

看似战争一触即发,实则不然,中国冲动的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不理智的行为。

中国一方面提高宣传上的警告调门,另一方面却悄悄挥起经济大棒。

首先是质检部门加强了对来自菲律宾的进口香蕉的检验检疫,从而导致大量菲律宾香蕉烂在码头边,无法进入海关;之后菲律宾商人开始抱怨到中国的签证申请时间太长,难度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