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欣赏天鹅音乐教案初中

欣赏天鹅音乐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体会幽静、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2. 了解《天鹅》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圣-桑。
3. 分析《天鹅》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速度等。
4. 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天鹅的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天鹅》这首作品,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天鹅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鹅》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圣-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作品(15分钟)教师播放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学生认真聆听,感受音乐的美感。
3. 分析音乐特点(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天鹅》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速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 创造形体语言(2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天鹅的形象。
可以包括舞蹈、绘画、写作等形式。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形体语言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欣赏到《天鹅》这首优美的作品,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同时,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天鹅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成长。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圣-桑的其他作品,如《动物狂欢节》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舞蹈表演等艺术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3. 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初中音乐会欣赏模板教案

初中音乐会欣赏模板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梁祝》、《茉莉花》、《高山流水》等。
2. 音乐形式:民乐、弦乐、合唱等。
3. 音乐技巧:旋律、节奏、和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和感受。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介绍即将欣赏的音乐作品,包括作品背景、作者、音乐形式等。
2. 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学生认真聆听。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技巧。
4.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三、音乐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技巧,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音乐技巧的应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音乐技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2.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音乐欣赏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2. 音乐乐谱。
3. 教学课件。
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感受。
2. 注重音乐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初中音乐欣赏课《东方红》说课稿

初中音乐欣赏课《东方红》说课稿第一篇:初中音乐欣赏课《东方红》说课稿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第14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14册第一单元是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欣赏的和学习,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学习领域。
《课标》对该领域的学习如下表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内容及分析内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合唱歌曲《保卫黄河》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分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组成的,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现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
《保卫黄河》是第一单元的教材,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的一首合唱歌曲。
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队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红旗颂》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描写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能够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
2. 通过欣赏和学唱《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2. 掌握《茉莉花》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茉莉花》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茉莉花》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乐器:吉他、琵琶等。
3.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域的《茉莉花》版本,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 教师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等艺术特色。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茉莉花》的演唱技巧。
三、学唱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吉他伴奏,引导学生学唱《茉莉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3.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四、拓展与提高(15分钟)1. 教师介绍《茉莉花》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民间故事、诗词等。
2. 学生自由发挥,用琵琶等乐器演奏《茉莉花》。
3. 学生尝试创作以《茉莉花》为主题的歌曲或诗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茉莉花》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中国民歌,举办民歌欣赏讲座或音乐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茉莉花》,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欣赏音乐试讲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感受和理解《梁祝》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 感受和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
2. 理解《梁祝》的民间故事背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故事。
2. 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作品。
2. 学生边听边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结构,分析乐曲的起承转合。
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梁祝》的感受和理解。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对《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进行总结,强调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承民族文化。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课后搜索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讨论与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在课后拓展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搜索其他民族音乐作品,丰富自己的音乐欣赏经验。
初中音乐试讲欣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

音乐赏析教案初中下教学目标:1. 感受并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赏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1. 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元素。
3. 探讨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的关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民族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
二、音乐赏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注意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
2. 教师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如曲式、主题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组织形式。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2. 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四、音乐与生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如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音乐与个人情感的联系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如音乐在特定场景中的运用。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音乐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增进学生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赏析方面的收获和成长。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听一首新音乐作品,并写一篇简要的赏析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对音乐与生活、文化、情感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篇1】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
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
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
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
(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
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4、出示难点旋律: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下三单元《欣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认识了解塔塔尔民族
3、培养学生各民族要相互团结、友爱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唱歌曲的同时,了解塔塔尔民族,培养学生的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
3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培养学生各民族要相互团结友爱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师:(播放PPT)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生:。
师:他们是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于白色人种。
塔塔尔是蒙古族的部落之一,又称鞑靼,两者均是“Tatar”的音译。
“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
塔塔尔斯坦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只有在俄罗斯政区图上才把它标出来。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塔尔族人口数为4890。
初中欣赏《回忆》音乐教案

初中欣赏《回忆》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回忆》,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歌曲《回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过去,感恩生活。
教学内容:1. 歌曲《回忆》的欣赏2. 歌曲《回忆》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的解读3. 歌曲《回忆》的演唱技巧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回忆》,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回忆》,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教师解读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三、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回忆》,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技巧。
2.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节奏、呼吸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唱,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回忆》的主题思想及演唱技巧。
2. 引导学生珍惜过去,感恩生活,用音乐的力量传递情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回忆》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3.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3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3篇】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
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
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老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一种是短促的嗓音,第二种是圆润的嗓音。
音乐欣赏教案初中

音乐欣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感受乐曲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辨识。
2. 乐曲情感变化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相关图片、音乐片段等。
2. 教学乐器:小提琴、钢琴等。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民族元素。
二、欣赏乐曲(15分钟)1. 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分析主题在不同乐章中的变化。
三、分析乐曲(15分钟)1.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2. 讲解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辨识。
3. 分析乐曲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喜怒哀乐。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章进行深入学习。
2. 组内讨论,分析乐章中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3.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及民族元素。
2.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深入了解乐曲内涵。
3. 推荐其他类似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了乐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初中音乐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音乐欣赏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意义;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初中生欣赏的音乐作品;2. 准备音乐欣赏的教学素材,如音频、视频等;3. 提前准备讲解音乐元素的示意图和相关图片;4. 制定学生讨论和分析的指导问题。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的概念介绍音乐欣赏是指通过倾听、观察和思考来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音乐素养,感知音乐的美和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2.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音乐欣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a. 充分倾听音乐作品,注意音符、节奏、旋律等要素;b. 细细品味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c. 观察演奏者的表情和动作,感受音乐的舞台效果;d.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拓展视角。
3. 音乐作品的分析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分析音乐作品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曲式结构:了解曲调、主题和乐章的构成;b. 乐器运用: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c. 节奏和节拍:把握音乐的节奏感和节拍形式;d. 表演技巧:观察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4. 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a. 制作音乐欣赏日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欣赏体会和感受;b. 分享音乐作品: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分享给同学们;c. 听音识曲: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尽量准确地识别出曲名和演奏者。
5. 音乐欣赏的意义和价值音乐欣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音乐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审美情感、情绪调节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感知音乐带来的美好。
6. 音乐欣赏在生活中的应用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学习中的一门课程,它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音乐鉴赏课教案初中

音乐鉴赏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鉴赏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鉴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民乐、西洋乐、流行乐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
3. 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什么?音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分类,如民乐、西洋乐、流行乐等。
3. 教师分析一首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
三、音乐鉴赏(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乐作品,如《二泉映月》。
2. 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
4. 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和理由。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角度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鉴赏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欣赏一首新的音乐作品,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发言、讨论等。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和爱好。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
2. 运用适当的音乐欣赏方法来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乐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音乐?音乐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介绍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音乐的影响。
3. 讲解如何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平湖秋月》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音乐老师进行课堂演示或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古典音乐会或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初中音乐欣赏讲解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讲解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1. 乐曲的情感变化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梁祝》的兴趣。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作者。
2. 分析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和音乐形象,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爱情主题。
3. 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跟随音乐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
三、音乐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选取乐曲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剖析,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梁祝》,尝试分析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和音乐形象。
2. 撰写课后感想,谈谈自己对《梁祝》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了解了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体验了音乐的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初中音乐国乐飘香教案

教案:国乐飘香——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国乐的魅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彩云追月》,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分析《彩云追月》这首歌曲。
3. 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彩云追月》这首歌曲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彩云追月》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国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给他们的感受和联想。
二、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2. 介绍《彩云追月》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彩云追月》,并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2. 学生通过听、唱、演奏等方式,深入理解这首歌曲。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彩云追月》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和见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感受国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小放驴》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小放驴》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省级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一、欣赏《小放驴》,感受、体验速度的变化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及河北吹歌的风格特点;了解“学舌”、“句句双”这两种中国民间乐曲常用的演奏手法;认识民族乐器“管子”并能辨别其音色。
二、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重点难点感受《小放驴》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4.1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河北吹歌《小放驴》(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这节课呀!老师将带大家欣赏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来!一起看段视频,跟着视频动起来吧!提问:你能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老师:嗯,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呀!那我们来归归类吧!民族乐器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要求分为四大类,知道有哪四大类吗?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二)聆听《小放驴》全曲 1.导入:在我们中国河北地区,有一首吹歌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为主要创作的,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呢?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肯定会觉得非常好笑,但你们不要光顾着笑,听听它在模仿什么声音,主要又是用。
初中音乐欣赏钢琴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钢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钢琴的基本知识,包括钢琴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技巧。
2. 欣赏并分析钢琴名曲,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热爱。
教学内容:1. 钢琴基础知识介绍2. 钢琴名曲欣赏与分析3. 钢琴演奏技巧讲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钢琴的历史和构造,引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钢琴的了解和感受。
二、钢琴名曲欣赏与分析(30分钟)1. 教师播放经典钢琴名曲,如《月光奏鸣曲》、《致爱丽丝》等。
2. 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钢琴演奏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指法、节奏、力度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简单的钢琴曲目,体验演奏的乐趣。
四、学生钢琴表演(10分钟)1. 学生自愿上台演奏自己喜欢的钢琴曲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钢琴音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钢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钢琴、音响设备、钢琴教材、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和指导。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鼓励学生课外欣赏钢琴音乐,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玛依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玛依拉》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玛依拉》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备考稳固歌曲《在那荒凉的地方》,学生践行恰当的爱情观。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民族情怀及民族自豪感。
学生提高
自身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存有气息提振的声音,完备、连贯的献唱歌曲,提升音乐整体表现能力。
介绍
哈萨克族民歌及其特点,体会其音乐风格并能够弹奏《玛依拉》主要旋律。
介绍新疆民族
音乐中混合拍子的音乐特点,体会八七拍摄的节奏的音乐韵味并练敲打。
对比《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主题一和主题二的旋律,感受、认识其在音调、节拍、速度、音色、情绪等方面的不同。
进一步了解新疆民族音乐的不同种类。
如:木卡姆、无
伴奏合唱等。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倾听具备新疆特色的乐曲及歌曲,在音乐体验与体会中,享用音乐审美的惬意。
2、通过练敲打八七拍摄混合拍子,体会其独有的音乐韵味。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练敲打八七拍摄的节奏,忘记这种特定拍子所增添的韵味;认知新疆民族音
乐蓬勃舒展,直抒胸臆,热切瑰丽,太阳般光辉明朗,壮美绚烂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感知新疆民族音乐蓬勃舒展,直抒胸臆,热烈绮丽,太阳般光辉明朗,壮美绚
丽的艺术特色。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
而且,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中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并上好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重要性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
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
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
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
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
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
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由于以音乐作品为媒介,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
因此,音乐欣赏课创造性教学不是创造前人没发现的知识,而是老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创造性地听,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地活动,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这一表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
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等直接传授给学生,或者只是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介绍,然后欣赏;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
在欣赏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及民俗风情文化最后我就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把黄水谣这部分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结果有的采用歌唱,有的三两个一组创作音乐小品,有的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素描,有的采用的即兴演讲整个教室热闹非凡,虽然水平不高,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了想象,并把自己所感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了,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没有先前的欣赏,那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当然,对世界影响很大的音乐家的生平进行简介和对他作品的欣赏对学生的兴趣发展也相当重要。
在给七年级每一个班级上第一堂音乐课的时候,我都要给他们介绍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世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
不平凡的人生简历和从艺道路,并欣赏他唱歌的美妙声音,来激励大家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发现了音乐欣赏对音乐教学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欣赏部分设计的更加完美、生动、形象一些,上课效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也获得了不少知识,也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如果取消了音乐欣赏教育,不仅谈不上培育音乐鉴赏力,而且连音乐的审美价值也无从实现。
鉴于音乐欣赏具有突出的审美教育价值,因此在普通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我将会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当中总结出更多、更好、更有益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