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交响为什么不好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乐交响咋不好听呢?

——陆洋上海Mia(迷亚)爵士乐团这个问题一抛出,肯定惹人非议,娓娓道来我的研究观点:

一、声学分析

“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这句话是丝竹老艺人对乐器音色的形象描述,可见民乐器的个性如此凸显。音色的本质是泛音特征,那我们用频谱来分析钢琴与编钟发出的声波:

基音都是小字组的a音,强度最突出,但他们谐音列的差别很大。钢琴的泛音与基音之间多构成协和或半协和的关系,而编钟的泛音与基音之间多构成不协和的音程关系,尤其是第一泛音与基音之间为减十二度(音程关系越协和,音色越柔和、清晰,反之音色显得越粗糙)。在音量动态强度上,钢琴泛音的呈递减趋势,而编钟却以第四个泛音为中心形成一个波峰,声学上又称之为共振峰(共振峰—指频谱中能量强度相对集中的一些区域,声波突出,容易被人耳感受到。共振峰出现在较低的频率上音色就会柔软,相对暗淡,共振峰出现在较高的频率上音色会明亮、坚硬、粗糙)。由于以上差异,钢琴和编钟的音色得以区别前者较为柔和、清晰、丰满,后者较为坚硬、明亮,但有些尖利。

接下来看乐团的主力军:小提琴VS二胡

(小提琴)

小提琴振动原理:琴弦振动→琴码→共鸣腔体,使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带动箱内外空气振动而产生声音。

二胡振动原理:琴弦振动→琴码→共鸣腔体→皮膜被动弹性振动。

除了共振峰在第四谐波出现,大家注意到了二胡多了一个皮膜振动(过去一般为蟒皮),问题就出现在皮膜的形状上。膜形状越接近圆,其实际振动面积、振幅就越大,声音具有宽广、松驰的特点。但也存在空洞、噪杂的弱点。然而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又具有圆形的基础,又区别于圆形边界状态较大。当声波通过皮膜振动辐射传播到六角的边界角落时,将产生比八角、十角皮膜大的多的抑制皮膜高次谐波的能力,对皮膜振动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从而体现了六角形二胡音量适中,音色纯美,富有韵味的声音特点。

但是历史上二胡的形状多样化呀——六角、八角、十角、圆形、椭圆。

根据圆形膜的振动特点,分析发现各次谐波分音与基频不再是整数倍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些极不和谐的分音。例如:f11=1.5933f01;f21=2.1355f01;f02=2.2954f01;f31=2.6531f01;f12=2.9173f01;f03=3.5985f01…。

那其他多样化的皮振……简直不敢想象!

下面说琵琶:

这个就不用说声学频谱了,主要问题是琵琶的演奏技术太特色了——都是颗粒音,没有线性音色(轮指也不能算完全线性),好比一群吉他齐奏,还有同样情况的是古筝。

综上所述,乐团的乐器如此有个性,那融合性就差了,好比合唱团的发声方式不加训练不统一,出来的音色扁圆不一,自然融合度就差,演奏长音时就各种不和协。

二、近代中西乐团编制发展对比

西方交响乐团基于提琴家族发展起来的组合模式。十七世纪由于意大利著名提琴制造家,例如阿玛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后定型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提琴族乐器在乐队中的数量便逐渐增多,并最终把诗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乐器排挤出乐队之外。

实际上,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乐团各种乐器的音准还是很差,所有木管音高都不稳定,小号和圆号只能演奏自然泛音。随着波姆(慕尼黑宫廷乐队长笛)、H.施特尔策尔、F.布吕默尔等大师的努力,将机械键装置按在木管上,将小号等乐器加上3个键,加长空气管长度从而改变音高。这一系列的改革持续近200年,才使得十二平均律制得以统一执行到每种乐器之上。

十八世纪中叶,主调和声的新风格取代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成为音乐创作的主流,并出现了交响曲和协奏曲这一音乐新体裁,现代交响乐队的结构终于初见端倪,它是以海顿1759年问世的《第一交响曲》为标志。海顿是交响曲之父,也是古典交响乐队的奠基人。莫扎特则确立了乐队中的双管关系,所谓“双管”就是指每种木管乐器都有两个。十九世纪浪漫派出现,乐团扩充到三管乃至四管,并且在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巨人的不懈努力下,使得交响音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音乐艺术门类,彻底摆脱了服务歌舞的命运。

再来看看近代中国民乐团发展道路:

1920年上海大同乐会、1927年北京国乐改进社(由刘天华发起)、1935年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国乐队相继成立,他们主要继承改良了当时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对乐器和演奏技巧规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八十年代以后随文革结束我们重新开始复兴之路,推出新概念——民乐交响化!大家都知道交响是西方引进的文化,第一要素就是乐器的高中低要均衡吧,纵观民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唢呐、笙、箫、扬琴、管子等都是高音乐乐器,只有大阮、革胡(50年代发明)算是低音组,为了平衡就大量使用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填补低音缺失。综合来看,就目前的乐器配置和理念,演奏《春节序曲》、《瑶族舞曲》等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一到改编西洋乐曲弊病就暴露无遗。比如某名团在金色大厅演《蓝色多瑙河》,被音乐教授王中山先生指出,他们演奏的根本不是《蓝色多瑙河》,而是“多瑙河之蛙”,唢呐的声响显得特别突出,而每次唢呐“呱呱”一响,

就联想到了整条蓝色的梦幻般的多瑙河中,缘何被一片蛙声惊扰了这番寂静。

从乐团的编制配置来看,以单品种乐器为基础,其他色彩乐器叠加的乐团在音响学上比较和谐;多彩乐器组合更合适小编制重奏或者协奏曲式(某乐器为主奏)。

三、器乐的伴奏从属性

上图是某主流音乐播放器的音乐分类界面,画红圈的是器乐类,可见当代人对音乐的认识,民众把声乐的认知涵盖了90%的音乐种类。

这样的事生活中也是普遍,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商业爵士乐队的,往往很多商业案例中客户对歌手的认同涵盖了70%的乐队整体。然后乐手只要帅帅滴,弹的好不好无所谓,反正听不懂。另比如,聊天时我对人说我是搞音乐的,对方马上来一句“你唱歌一定很好听吧”。于此我想了一句话:当情感用语言无法表达时,就用歌声;当歌声不能表达时用音乐。

也许曲高和寡用在描述中国音乐发展比较贴切吧。

既然当代是如此,那古代情况呢?

“丝”、“竹”二字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属八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