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e28c2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5.png)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内存带宽=内存工作频率X内存总线宽度/8(计算带宽时位和字节的换算)SDR和D DR都是64bit的总线宽度,只是DDR可以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送数据,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要X2。
RDR的总线带宽较窄,只有16bit,但RDR在工作时使用的是对称传输的工作模式,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也要X2。
DDR266、333的命名方式是因为D DR的理论效能是SD R的两倍,为了区别S DR,所以分别以SD R工作频率的两倍来区分DDR,分别映射在133、166MHz工作下的D DR。
PC1600、2100、2700的命名方式是指DDR的实际带宽,分别映射在100、133、166MHz工作下的DD R。
产生CPU和Memo ry瓶颈的原因现今的存储器速度远远低于处理器的速度。
外频并不一定是CPU的B IU(Bu sInt erfac e Uni t)的工作频率。
现在的总线的速度一般在200MHz到500M Hz。
和C PU一样,总线的工作频率也是通过倍频得到的。
现在的主板提供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都是内存频率小于总线频率。
比如Bu s工作在266MHz下,内存工作在100MHz下。
你说的266应该是DDR内存吧,266MHz的DDR,c lock还是133M Hz。
如果你的Dur on是100MHz的外频,也就是说Bus的频率是200MHz,那么你的DDR的工作cloc k也是100MHz。
现在的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一般都是64bit的,8个2进制bit相当于1个字节,换算成字节是64/8=8,再乘以内存的运行频率,如果是D DR内存就要再乘以2,因为它是以sd内存双倍的速度传输数据的,所以DDR266,运行频率为133MHz,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DDR333,运行频率为166MHz,带宽为166*2*64/8=2700MB/s=2.7GB/sDDR400,运行频率为200MHz,带宽为200*2*64/8=3200M B/s=3.2GB/s所谓双通道D DR,就是芯片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
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
![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b47f1414791711cc7917ad.png)
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 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5742008f78a6529647d5397.png)
FSB与内存带宽相等的情况下,则不存在瓶径问题,如果内存带宽小于FSB则形成内存带宽瓶径,无法完全发挥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于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B和C4D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应该使用DDR533或双通道DDR266以上,P4C、P4E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6.4GB/s,应该使用双通道DDR400以上,对于AMD的主流平台,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应该分别使用DDR266,DDR333,DDR400,在这个平台上没必要使用双通道内存。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内存工作频率X内存总线宽度/8(计算带宽时位和字节的换算)
SDR和DDR都是64bit的总线宽度,只是DDR可以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送数据,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要X2。RDR的总线带宽较窄,只有16bit,但RDR在工作时使用的是对称传输的工作模式,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也要X2。
产生CPU和Memory瓶颈的原因
现今的存储器速度远远低于处理器的速度。外频并不一定是CPU的BIU(Bus Interface Unit)的工作频率。现在的总线的速度一般在200MHz到500MHz。和CPU一样,总线的工作频率也是通过倍频得到的。现在的主板提供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都是内存频率小于总线频率。比如Bus工作在266MHz下,内存工作在100MHz下。
DDR266,运行频率为133MHz,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答-2-23)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答-2-23)](https://img.taocdn.com/s3/m/7983d439866fb84ae55c8d21.png)
计算题公式梳理1.总线带宽计算:总线带宽(M B/s)=(数据线宽度/8)(B)×总线工作频率(MHz)2.存储容量= 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B3.CPU访问内存空间大小是由CPU的地址线宽为n决定,那么CPU的寻址大小是2n(B)平均存取时间T=寻道时间5ms+旋转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时间0.01ms/扇区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4.内存地址编码4.1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4.2末地址=容量+首地址-15.点阵字存储计算:点阵/8(例:24*24/8,单位B)6.光驱数据传输速率:倍速*150KB/s7.进制转换7.1十转非十:整数(短除求余倒取),小数(乘进制,取整,顺取)7.2非十转十:按权展开求和(权*基数n-1)7.32与8关系:一位8进制转为3位2进制,3位2进制转为一位8进制(421法)7.42与16:一位16进制转为4位2进制,4位2进制转为一位16进制(8421法)8.二进制算术运算8.1加法:逢二进一8.2减法:借一位算二9.二进制逻辑运算9.1逻辑或:有1得1,全0得0 逻辑加V9.2逻辑与:有0得0,全1得1 逻辑乘9.3异或:相同时为0,不同时为110.无符号整数表示:0-[2n-1]11.有符号整数原码表示:[-2n-1+1,+2n-1-1]12.有符号整数补码表示:[-2n-1,+2n-1-1]13.有符号整数二进制原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正数最高位置0,负数最高位置114.有符号整数二进制补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后,反码,末尾+115.每类IP地址可用主机数量:2主机号二进制位数-216.ASCII编码计算:A(65,41H),a(97,61H),两者相差32(20H)0(48,30H),空格(32,20H)17.汉字的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17.1国标码=区位码+2020H17.2机内码=国标码+8080H17.3机内码=区位码+A0A0H18.灰度图像亮度计算:亮度数量=2n ,亮度取值范围=0~2n-119.彩色图像颜色种类:颜色种类=2n+m+k20.数字图像:数据量(B)=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b)/821.波形声音的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声道数若B 则÷8存储=时间X码率声音压缩比例=压缩前码率/压缩倍数22.压缩编码以后的码率=压缩前的码率/ 压缩倍数23.单元格引用23.1相对引用:复制公式,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移动公式时,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23.2绝对引用: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复制公式,移动公式时,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23.3混合引用:针对上面两者各自规则引用。
存储空间与带宽的计算方式
![存储空间与带宽的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7346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71.png)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5120Kbps = 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 = 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 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 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 = 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 = 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 = 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 = 70312.5GB≈69TB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
带宽计算方法
![带宽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15d820482fb4daa58d4b57.png)
带宽计算方法碰到很多朋友总问下载速度怎么怎么的。
现在给大家做个介绍比特(bit):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就是一比比特,②1 Byte=8bit(位)。
③1KB=1024Byte(字节)④1 MB=1024KB。
⑤1GB=1024MB。
⑥TB、Tera byte:1TB=1024GB。
1比特 = 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1字节 = 8 比特1k字节 = 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1M字节= 1024k字节bps:位/每秒,通常对于串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串口,USB口,以太网总线等。
Bps:字节/每秒,通常对于并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并口,IDE硬盘等。
网络技术中的 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 10M bit /秒 ,而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 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在计算机/通讯行业中,计算数据传送速度也使用十进制来衡量。
在数据存储容量计算中,一般采用二进制来衡量。
1MB=1024K=1024*1024B。
根据进制规定,传送速度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bps 和 Bps,但是他们是有严格区别。
Bps中的B使用的是二进制系统中的Byte字节 ,bps 中的b是十进制系统中的位元。
在我们常说的56K拨号,100M局域网都是bps计量,当用于软件下载时,下载工具一般又以Bps计算,所以它们之间有8bit=1Byte的换算关系。
那么56Kbps拨号极限下载速度是56Kbps/8=7KBps,即每秒下载7K字节。
在操作系统中,硬盘容量的单位GB、MB和KB之间进制是1024。
而硬盘生产商,通常按照1GB=1000MB,1MB=1000KB来计算硬盘的容量2011-8-29。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b4a7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7.png)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1. 数据总线宽度(Data Bus Width):数据总线宽度是指内存控制器和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宽度。
通常以位(bit)为单位表示。
例如,如果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那么每次传输的数据量为64位。
2. 工作频率(Clock Speed):工作频率是指内存控制器和内存之间的时钟速率。
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工作频率越高,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就越大。
3. 数据通道数量(Channel):数据通道数量是指内存控制器和内存之间的并行数据通道数量。
例如,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可以同时传输两个数据通道的数据,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内存带宽:
带宽=数据总线宽度×工作频率×数据通道数量
例如,假设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工作频率为1600MHz,数据通道数量为2,则内存带宽可以计算为:
带宽=64位×1600MHz×2=204.8GB/s
这表示每秒钟可以传输204.8GB的数据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内存带宽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内存模块的规格、内存控制器的设计等。
因此,在计算内存带宽时,需根据实际硬件规格进行调整。
网规常用公式集合
![网规常用公式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5de4a8145f0e7cd1842536fc.png)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常用公式集合各种单位换算● 文件大小单位的换算1字节(B )=8bit1KB=1024字节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流量大小单位的换算1Kbps=310bps ,1Mbps=610bps● 时间单位换算s s ms s n 10u 10101963=== ms秒 毫秒 微秒 纳秒● 长度单位换算m m mm m n 1010101963===µ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数据通信基础相关公式与计算● 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位数(b )/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时钟频率(Mhz )● 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 网络吞吐率(T ):单位时间内实际传送的位数,T =帧长/(网络段长/传播速度+帧长/网络数据速率)。
● 网络利用率(E ):E =吞吐率/网络数据速率● 最小的帧长=2(网络数据速率×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信号传播时延(μs) = 两站点的距离(m)/信号传播速度(200m/μs)● 查错:可以发现“≤码距−1”位的错误。
● 纠错:可以纠正“<码距/2”位的错误,因此如果要能够纠正n 位错误,则所需最小的码距应该是“2n +1”。
●海明码如果能够满足:2k –1>m + k (m + k 为编码后的数编总长度),则在理论上k 个校验码就可以判断是哪一位(包括信息码和校验码)出现了问题。
● 以太网冲突时槽T=2*(信号传播时间+4个中继器的延时)+发送端的工作站延时+接收站延时即T=2*(S/0.7C)+2*4Tr+2TphyT=2S/0.7C+2Tphy+8TrS=网络跨距0.7C=电波在铜缆的速度是光波在真空中的0.7倍光速Tphy=发送站物理层时延Tr=中继器延时简单方法●令牌环网环路总时延=传输介质时延+站点时延(每站1比特时延)。
带宽的计算方式
![带宽的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6c8a3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b.png)
带宽的计算方式
带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计算带宽的方式是以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来衡量。
比特是计算机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表示为“b”。
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兆比特每秒(Mbps)和千兆比特每秒(Gbps)。
带宽的计算公式是:带宽 = 数据量÷时间
例如,如果在10秒内传输了50兆字节(MB)的数据,则带宽为:带宽 = 50 MB ÷ 10 s = 5 MB/s
将5 MB/s转换为Mbps,则带宽为:
带宽 = 5 MB/s x 8 = 40 Mbps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与网络上的实际传输速度通常比带宽低,因为存在许多因素会影响速度,如网络拥堵、数据包的传输情况、设备的性能等。
因此,在计算带宽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及网络质量和设备性能的影响。
- 1 -。
网工考试计算题汇总.doc
![网工考试计算题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1d2936b8f67c1cfbd6b8d1.png)
网工考试计算题汇总网工考试计算题汇总1、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传输速率=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2、计算机系统速率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指令平均占用的总线周期数3、流水线技术完成K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第一条指令所用的时间)+ (K-1)叮N:表示N个子任务T:完成每个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表示完成一个最大于任务的时间)K:表示任务的总数EG1:若每一条指令都可以人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步,己经取指时间=5A,分析时间=2A 执行时间为5A,如果按顺序方式从头到尾执行500条指令需要(500*12A=6000A),檄重叠的流水线方式执行需要(15A+ (500-1) *5=2510A),EG2:一个3段流水线,各段的执行时间分别为T, 2T, T,在该流水线上完成N个连续任务时加速比为多少?加速比=不采用流水线所用时间/采用流水线后所用时间不采用流水线所用时间=(T+2T+T) *N=4TN采用流水线后所用时间=(T+2T+T) + (N-l) *2T=2T+2TN中速比=4TN/ (2T+2TN) =2N/ (N+l)4、存储摧1)、存储器带宽:1/存储器周期*每周期可访问的字节数2)、数据传输率(1)随机存取:传输率=1/存储器周期(2)非随机存取读写N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存取时间+N位/数据传输率3)、存储器由一片或多片控制电路构成,其容量为W*B, W是存储单元,即字的数量,B 是表示每个字由多少BIT位组成,若某一个蕊片的规格为w*b ,则组成W*B的存储器需要用(W/w) * (B/b)EG1: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到CBFFFH,共有(160)个字节,若用存储容量为32*8BIT存储蕊片构该内存,到少需要(5)片((CBFFFH-A4000H)+l) 10/1024=160K160K/32K*8BIT*8B【T=5若上题改为若存储容量32*1 bit的蕊片,则需要((160/32) * (8/1))片4)主存储器的地址编码5)如果CACHE的访问命中率为H (通常1-H就是CACHE的失效率),而CACHE有访问周期时间是T1,主存访问周期是T2,则整个系统的平均访存时间为:取指令所花时间+取数所花时间T3=H*T1+ (1-H) *T2例1:设某流水线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为1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己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IONS,取指令的命中率为98%,取数的命中率为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候都不阻塞,则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访存时间约为()(0. 98*10) + (l-0o 98) *100+ ((0o 95*10) + (1-0。
存储器
![存储器](https://img.taocdn.com/s3/m/855bba0102020740be1e9b7f.png)
广义的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一、 RAM
RAM是指通过指令可以随机的、个别的对各个存储单元进行访问的存储器,一般访问时间基本固定,而与存储单元地址无关。RAM的速度比较快,但其保存的信息需要电力支持,一旦丢失供电即数据消失,所以又叫易失性存储器,还有一种很有趣的叫法是"挥发性存储器",当然这里"挥发"掉的是数据而不是物理上的芯片。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PCW_星X缘
网站管理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F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4-24 11:23 只看该作者
有奖调查
读者阅读习惯调查 内存储器在PC设备中占有重要的席位,也正是内存储技术的发展才得以让如今的计算机呈现出一番勃勃生机的景象。毫不夸张地说,未来PC发展的重点不是 CPU而是内存。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已经为CPU发展铺平的道理,随着主频的不断提高,整个系统将对内存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纵观PC技术的发展,每次内存技术的提升都对整体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B. 我的PC 有5GB的存储器。
C. 我的PC 有5GB 的内存。
唔,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是某个笑话的三种表达方式,但只有其中的一个可以认为是真正的笑话。到底是哪一个呢?先说A,如果有钱,给自己的电脑插上1GB的内存是可能的;而B,既然说是存储器,也可以包括硬盘了,话说的滴水不漏,也没留下笑柄;最后到C,因为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主板一般只能支持到1GB的内存,即使是INTEL目前最高阶的450NX芯片组也只能支持到4GB--所以,用5GB的内存是胡扯的啦。
存储空间与带宽的计算方式
![存储空间与带宽的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675ea50029bd64783e2cb9.png)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5120Kbps = 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 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 = 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 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 = 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 = 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 = 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 = 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 = 70312.5GB≈69TB。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581a2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0.png)
一、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带宽=存储器时频率×存储器数据总线位数/8如PC133的SDRAM的带宽如下:133Mhzx64bit/8=1064MB/s有一些电脑发烧特别针对显卡的显存提出了一条计算公式;显存的带宽=帧缓冲带宽+贴图纹理带宽+Z缓冲带宽,这已经是比较专业化的算法了,孝虑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公式除特别指出的外,均为理论数值二、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带宽=存储器时钟频率×存储器数据总位数/8如:PCI总线带宽=33MHz × 32bit/8=133MB/s,AGP1×总线的带宽为66Bit/8=528MB/s 理论上来说,AGP N×的带宽就是528/sxN。
三、显示器带宽计算公式显示器带宽(MHz)=(每条水平扫描上的像素个数×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 ×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公式中括号里即为显示器的标称分辩率,所以在分辩率一定的情况下,当显示器的刷新有少许的提高,它的带宽就是要提高相当多。
在实际中,计算分式加上了一个系数1.35,这是因为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要比理论值高一些,即:显示器带宽(MHz)=1.35×(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数×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 ×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四、ADSL的网络传送数据速度计算公式上/下行速度(Mbps)=信道数×每个信道采样值位数×调制速度ADSL有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以每赫兹传送15bits(位)数据,调制解调速为4KHz,所以ADSL的理论上行速度为25×15×4KHz=1.5Mbps,而理论下行速度为249×15×4KHz=14.9Mbps。
五、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非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计算机上常用频率、带宽、容量等计算公式及常见问题
![计算机上常用频率、带宽、容量等计算公式及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d2cb5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0.png)
计算机上常用频率、带宽、容量等计算公式及常见问题大家经常听过主频、带宽、位宽等术语,这些名词无论是对于普通用户还是电脑城的“大忽悠”商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普通用户很少深究具体情况而已。
尤其是对于很多电脑初级用户而言,只要系统正常运行就可以了,也没必要费这个劲自己计算。
如果可能了解一下或许更好,保证下次超频的时候不会一次把电压加到顶就可以了。
一、几个常用的频率、容量计算公式1、CPU工作频率 = CPU基准外频*倍频数2、INTEL FSB频率 = CPU基准外频*43、AMD FSB频率 = CPU基准外频*24、FSB带宽 = FSB频率*FSB位宽/8,现在的FSB位宽已经都是64位了。
补充,FSB也基本已成为历史了,现在INTEL采用QPI,AMD采用HT技术。
AMD总说INTEL QPI是抄HT的,按照天缘的看法确实是抄的,不过为了避免纠纷,INTEL把HT又改了改,四像不像,默不作声。
HT总线带宽=频率*位宽*2*2,QPI总线带宽=频率*位宽*4*2,最后的2是双向意思。
5、内存带宽(MB/s) = 运行频率(MHz)*传输倍率*总线宽度(bit)/8,其中传输倍率是指一个周期传输数据次数,比如DDR2就是一个时钟周期传输两次数据,DDR3就是三次数据。
6、显存带宽= 显存频率*传输倍率*显存位宽/8,比如AGP16X 带宽=66.6MHz*16*32bit/8=4GB/s,4X、8X可以类似计算。
7、像素填充率=核心频率*像素管线8、纹理填充率=核心频率*像素管线*每管线纹理单元9、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1G=1024M,1M=1024K,1K=1024BYTE,更多关于硬盘容量分区内容请参考:关于硬盘分区容量和分区数选择的几点参考意见二、主频、倍频、分频的概念1、主频:主频一般是指时钟源的标准输出频率,只所以称为主频,是因为这个频率信号最重要(源),主频随便一哆嗦,后面倍频、分频都要乱套。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答-2-23)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答-2-23)](https://img.taocdn.com/s3/m/7983d439866fb84ae55c8d21.png)
计算题公式梳理1.总线带宽计算:总线带宽(M B/s)=(数据线宽度/8)(B)×总线工作频率(MHz)2.存储容量= 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B3.CPU访问内存空间大小是由CPU的地址线宽为n决定,那么CPU的寻址大小是2n(B)平均存取时间T=寻道时间5ms+旋转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时间0.01ms/扇区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4.内存地址编码4.1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4.2末地址=容量+首地址-15.点阵字存储计算:点阵/8(例:24*24/8,单位B)6.光驱数据传输速率:倍速*150KB/s7.进制转换7.1十转非十:整数(短除求余倒取),小数(乘进制,取整,顺取)7.2非十转十:按权展开求和(权*基数n-1)7.32与8关系:一位8进制转为3位2进制,3位2进制转为一位8进制(421法)7.42与16:一位16进制转为4位2进制,4位2进制转为一位16进制(8421法)8.二进制算术运算8.1加法:逢二进一8.2减法:借一位算二9.二进制逻辑运算9.1逻辑或:有1得1,全0得0 逻辑加V9.2逻辑与:有0得0,全1得1 逻辑乘9.3异或:相同时为0,不同时为110.无符号整数表示:0-[2n-1]11.有符号整数原码表示:[-2n-1+1,+2n-1-1]12.有符号整数补码表示:[-2n-1,+2n-1-1]13.有符号整数二进制原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正数最高位置0,负数最高位置114.有符号整数二进制补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后,反码,末尾+115.每类IP地址可用主机数量:2主机号二进制位数-216.ASCII编码计算:A(65,41H),a(97,61H),两者相差32(20H)0(48,30H),空格(32,20H)17.汉字的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17.1国标码=区位码+2020H17.2机内码=国标码+8080H17.3机内码=区位码+A0A0H18.灰度图像亮度计算:亮度数量=2n ,亮度取值范围=0~2n-119.彩色图像颜色种类:颜色种类=2n+m+k20.数字图像:数据量(B)=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b)/821.波形声音的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声道数若B 则÷8存储=时间X码率声音压缩比例=压缩前码率/压缩倍数22.压缩编码以后的码率=压缩前的码率/ 压缩倍数23.单元格引用23.1相对引用:复制公式,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移动公式时,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23.2绝对引用: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复制公式,移动公式时,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23.3混合引用:针对上面两者各自规则引用。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aeafc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内存带宽是计算机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了处理器与内存之间数据传输的能力。
内存带宽的计算公式如下:内存带宽=数据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次数其中数据总线宽度:表示数据同时传输的位数,通常情况下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计算。
时钟频率:表示数据传输的速率,以赫兹(Hz)为单位进行计算。
数据传输次数:表示数据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传输的次数。
在实际的计算机系统中,内存带宽通常以GB/s为单位进行表示。
因此,需要将计算得到的内存带宽结果进行转换。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内存带宽。
1.首先,确定数据总线宽度。
数据总线宽度是指数据同时传输的位数。
例如,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那么表示每次可以传输64位的数据,也就是8字节。
数据总线宽度通常是由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决定的。
2.其次,确定时钟频率。
时钟频率表示数据传输的速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时钟频率决定了数据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传输的次数。
常见的时钟频率有1GHz、2GHz、3GHz等。
3.然后,确定数据传输次数。
数据传输次数表示数据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传输的次数。
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数据需求,可以计算出数据传输次数。
例如,如果一个系统每秒内进行了1000次数据传输,那么数据传输次数为1000。
4.最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内存带宽。
将数据总线宽度、时钟频率和数据传输次数代入公式中,得到内存带宽的结果。
例如,如果数据总线宽度为8字节,时钟频率为2GHz,数据传输次数为1000,则内存带宽为:内存带宽=8字节×2GHz×1000=16GB/s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各种开销和调度等因素,实际的内存带宽可能会有所偏差。
因此,在评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缓存、内存控制器等。
总之,内存带宽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通过计算数据总线宽度、时钟频率和数据传输次数,可以得到内存带宽的结果。
CPU带宽和内存带宽之间的匹配
![CPU带宽和内存带宽之间的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e499a206551810a6f4248681.png)
存还有CPU带宽如何计算2009年08月03日星期一下午 04:05CPU带宽是指CPU与北桥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从CPU前端总线带宽的计算方法“前端总线带宽=系统外频×N倍速×64位总线位宽/8〞中,我们可以知道,P4系列133MHz外频即前端总线为533MHz〔133MHz 外频×4倍速〕的CPU的传输带宽可达4.2GB/s〔533MHz×8〕速率。
由此我们可以换算出其他不同前端总线CPU的带宽:266MHz FSB的传输带宽为2.1GB/s;333MHz FSB的传输带宽为2.7GB/s;400MHz FSB 的传输带宽为 3.2GB/s;533MHz FSB的传输带宽为 4.2GB/s,800MHz FSB的传输带宽为6.4GB/s。
存速率是指存的工作频率,例如DDR266的工作频率即为266MHz,根据存带宽的算法:带宽=总线位宽/8×一个时钟周期交换的数据包个数×总线频率,DDR266的带宽=64/8×2×133=2128,它的传输带宽为2.1GB/s,因此DDR266又俗称为PC2100,这里的2100就是指其存带宽约为2100MB。
同理,DDR333的工作频率为333MHz,传输带宽为2.7GB/s,俗称PC2700;DDR400的工作频率为400MHz,传输带宽为3.2GB/s,俗称PC3200。
存带宽计算公式:带宽=存时钟频率×存总线位数×倍增系数/8。
以目前的DDR400存为例,它的运行频率为200MHz,数据总线位数为64bit,由于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倍增系数为2,此时带宽为:200×64×2/8=3.2GB/s〔如果是两条存组成的双通道,那带宽那么为6.4 GB/s〕。
很明显,在现有技术水准下,运行频率很难成倍提升,此时数据总线位数与倍增系数是技术突破点。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1
![计算机常用计算公式1](https://img.taocdn.com/s3/m/684b91d85901020206409c86.png)
〈常用计算公式汇总〉单位的换算1字节(B)=8bit 1KB=1024字节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通信单位中K=千,M = 百万计算机单位中K=210 , M= 220倍数刚好是1.024的幂p。
s:^ 为次方;/为除; *为乘;(X/X)为单位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时钟频率(Mhz)/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b)计算系统速度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时钟周期数/指令平均占用总线周期数平均总线周期数=所有指令类别相加(平均总线周期数*使用频度)控制程序所包含的总线周期数=(指令数*总线周期数/指令)指令数=指令条数*使用频度/总指令使用频度每秒总线周期数=主频/时钟周期FSB带宽=FSB频率*FSB位宽/8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时间P=I*CPI*T执行程序所需时间=编译后产生的机器指令数*指令所需平均周期数*每个机器周期时间指令码长定长编码:码长>=log2变长编码:将每个码长*频度,再累加其和平均码长=每个码长*频度流水线计算流水线周期值等于最慢的那个指令周期λλ流水线执行时间=首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指令总数-1)*流水线周期值流水线吞吐率=任务数/完成时间λλ流水线加速比=不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采用流水线的执行时间存储器计算存储器带宽:每秒能访问的位数单位ns=10—9秒λλ存储器带宽=1秒/存储器周期(ns)*每周期可访问的字节数(随机存取)传输率=1/存储器周期λλ (非随机存取)读写N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存取时间+N位/数据传输率λ内存片数:(W/w)*(B/b)W、B表示要组成的存储器的字数和位数;w、b表示内存芯片的字数和位数存储器地址编码=(第二地址–第一地址)+1λ{例:[(CFFFFH-90000H)+1] / [(16K*1024)*8bit]}内存位数:log2(要编址的字或字节数)λCache计算平均访存时间:Cache命中率*Cache访问周期时间+ Cache失效率*λ主存访问周期时间[例:(2%*100ns+98%*10ns)+1/5*(5%*100ns+95%*10ns)=14。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27ae094a7302768e9939d1.png)
一、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带宽=存储器时频率×存储器数据总线位数/8如PC133的SDRAM的带宽如下:133Mhzx64bit/8=1064MB/s有一些电脑发烧特别针对显卡的显存提出了一条计算公式;显存的带宽=帧缓冲带宽+贴图纹理带宽+Z缓冲带宽,这已经是比较专业化的算法了,孝虑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公式除特别指出的外,均为理论数值二、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带宽=存储器时钟频率×存储器数据总位数/8如:PCI总线带宽=33MHz × 32bit/8=133MB/s,AGP1×总线的带宽为66Bit/8=528MB/s 理论上来说,AGP N×的带宽就是528/sxN。
三、显示器带宽计算公式显示器带宽(MHz)=(每条水平扫描上的像素个数×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 ×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公式中括号里即为显示器的标称分辩率,所以在分辩率一定的情况下,当显示器的刷新有少许的提高,它的带宽就是要提高相当多。
在实际中,计算分式加上了一个系数1.35,这是因为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要比理论值高一些,即:显示器带宽(MHz)=1.35×(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数×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 ×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四、ADSL的网络传送数据速度计算公式上/下行速度(Mbps)=信道数×每个信道采样值位数×调制速度ADSL有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以每赫兹传送15bits(位)数据,调制解调速为4KHz,所以ADSL的理论上行速度为25×15×4KHz=1.5Mbps,而理论下行速度为249×15×4KHz=14.9Mbps。
五、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非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66d8f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0.png)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内存带宽计算公式:带宽=内存核心频率×内存总线位数×倍增系数。
先容我从DDR的技术说起,DDR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沿各传一次数据,1个时钟信号可以传输2倍于SDRAM的数据,所以又称为双倍速率SDRAM。
它的倍增系数就是2。
DDR2仍然采用时钟脉冲上升、下降支各传一次数据的技术(不是传2次),但是一次预读4bit数据,是DDR一次预读2bit的2倍,因此,它的倍增系数是2X2=4。
DDR3作为DDR2的升级版,最重要的改变是一次预读8bit,是DDR2的2倍,DDR的4倍,所以,它的倍增系数是2X2X2=8。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内存有三种不同的频率指标,它们分别是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
核心频率即为内存Cell阵列(Memory Cell Array)的工作频率,它是内存的真实运行频率;时钟频率即I/O Buffer(输入/输出缓存)的传输频率;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则是指数据传送的频率。
DDR3内存一次从存储单元预取8Bit的数据,在I/OBuffer(输入/输出缓存)上升和下降中同时传输,因此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达到了存储单元核心频率的8倍。
同时DDR3内存的时钟频率提高到了存储单元核心的4倍。
也就是说DDR3-800内存的核心频率只有100MHz,其I/O频率为400MHz,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则为800MHz。
从SDRAM-DDR时代,数据总线位宽时钟没有改变,都为64bit,但是采用双通道技术,可以获得64X2=128bit的位宽。
下面计算一下一条标称DDR3 1066的内存条在默认频率下的带宽:1066是指有效数据传输频率,除以8才是核心频率。
一条内存只用采用单通道模式,位宽为64bit。
所以内存带宽=(1066/8)×64×8=68224Mbit。
由此可知,如果内存工作在标称频率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标称频率×位宽,简化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带宽=存储器时频率X存储器数据总线位数/8
如PC133 的SDRAM 的带宽如下:133Mhzx64bit/8=1064MB/s 有一些电脑发烧特别针对显卡的显存提出了一条计算公式;显存的带宽=帧缓冲带宽+贴图纹理带宽+Z 缓冲带宽,这
已经是比较专业化的算法了,孝虑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公式除特别指出的外,均为理论数值
二、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带宽=存储器时钟频率>存储器数据总位数/8
女口:PCI总线带宽=33MHz X 32bit/8=133MB/s,AGP X总线的带宽为66Bit/8=528MB/s 理论上来说,AGP N X的带
宽就是528/sxN 。
三、显示器带宽计算公式
显示器带宽(MHz)=(每条水平扫描上的像素个数X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公式中括号里即为显示器的标称分辩率,所以在分辩率一定的情况下,当显示器的刷新有少许的提高,它的带宽就是要提高相当多。
在实际中,计算分式加上了一个系数 1.35,这是因为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要比理论值高一些,即:显示器带宽(MHz)=1.35 X(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数X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四、A DSL的网络传送数据速度计算公式上/下行速度(Mbps)=信道数X每个信道采样值位数X调制速度
ADSL有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以每赫兹传送15bits(位)数据,调制解调速为4KHz,所以ADSL的理论上行速度为25X15X4KHz=1.5Mbps ,而理论下行速度为249X15X 4KHz=14.9Mbps 。
五、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
非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 (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
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 磁头数X 柱面数X 每磁道扇区数。
例如,系捷ST38420A 硬盘的磁头数为16、柱面数为16383、每磁道扇区数为63,则其总容量的计算方法为:
512X16X16383X63=8455200768 字节=8455200768/1024/1024/1000=8.06GB (lKB=1024B 、1MB=1024KB 、
1GB=1024MB ))总容量(字节数)=512 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其中乘以512 这个数是因为每扇区量为512字节,从上面可以看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
硬盘分区成整数的计算公式:如分nG:(n-1)*4+n*1024 ;如分10G,要输入(10-1)*4+10*1024=10276
六、其他
其他的如Athlon XP 处理器采用了PR 标称方式,以官方公开的Athlon XP 处理器标称频和实际频率的转换计算公式为准即:
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指电子枪每秒钟在屏幕上扫过的最大总像素数,以MHz(兆赫兹)为单位。
从表面上看,只需用行
频乘以水平分辨率就可以得到带宽。
但实际上,电子枪在扫描时扫过水平方向上的像素点数与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均高于理论值,这样才能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衰减,使图像四周同样清晰。
水平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80 %,垂直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93 %,所以带宽的计算公式为:带宽=水平分辨率/0.8 X垂直分
辨率/0.93 X场频。
或带宽=水平分辨率X垂直分辨率X场频X 1.344。
例如:在1024 X 768@85Hz 的模式下,带宽为1024 X 768X 85
X 1.344=89.84199868mhz 。
带宽的值越大,显示器性能越好。
带宽越高,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的性能。
它造成显示器性能差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cpu,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现在的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一般都是64bit 的,8 个 2 进制bit 相当于 1 个字节,换算成字节是64/8=8 ,再乘以内存的运行频率,如果是ddr 内存就要再乘以2,因为它是以sd 内存双倍的速度传输数据的,所以
ddr266, 运行频率为133mhz ,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 ddr333, 运行频率为166mhz ,带宽为166*2*64/8=2700mb/s=2.7gb/s
ddr400, 运行频率为200mhz ,带宽为200*2*64/8=3200mb/s=3.2gb/s 所谓双通道ddr ,就是芯片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
这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内存通道是依附于两个独立并行工作的,位宽为64-bit 的内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 内存可以达到128-bit 的位宽,因此,内存带宽是单通道的两倍,因此双通道ddr266 的带宽为133*2*64/8*2=4200mb/s=4.2gb/s
双通道ddr333 的带宽为166*2*64/8*2=5400mb/s=5.4gb/s 双通道ddr400 的带宽为200*2*64/8*2=6400mb/s=6.4gb/s
关于瓶径问题:
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称前端总线(fsb),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其采用q/p总线技术,fsb=cpu夕濒*4,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 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b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p4c、p4e 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 6.4gb/s,对于amd的主流平台,其采用ev6总线技术,fsb=cpu 外频*2,对于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对应的fsb分别为266,333,400,数据带宽分别为2.1,2.7,3.2gb/s
fsb与内存带宽相等的情况下,则不存在瓶径问题,如果内存带宽小于fsb则形成内存带宽瓶径,无法完全发挥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于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
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b和c4d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应该使用ddr533或双通道ddr266以上,p4c、p4e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6.4gb/s,应该使用双通道ddr400以上,对于amd的主流平台,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应该分别使用ddr266,ddr333,ddr400,在这个平台上没必要使用双通道内存
基本的操作符有:“非”(?)、“与”(人)、“或”(V)、“条件”(T)以及“双条件” (?)。
非”是一个一元操作符,它只操作一项(? P)。
剩下的是二元操作符,操作两项来组成复杂语句(P A Q, P V Q, P T Q, P ? Q、。
注意,符号“与” (A)和交集(Q)或”(V)和并集(U)的相似性。
这不是巧合:交集的定义使用“与”,并集的定义是用“或”。
这些连接符的真值表:
ip Q |?P P A Q P V Q IP T Q P ? Q
!T T F !T T!T!T
I - l-_ L-------------------- I ----------- :一——」
II l| r i
IT F F IF T IF IF
!F T T !F T!T!F
I . : . I ___l!__ ;___ L _____ ______
i 0 n i i r i
|F FT _|F_ _ F T _」T _ I
为了减少需要的括号的数量,由以下的优先规则:?高于A,A高于V,V高于T。
例如,p V Q A ? R T S是(P V(Q A (? R))
T S的简便写法。
微机系统有七种基本的寻址方式:
1. 操作数作为指令的一部分而直接写在指令中,这种操作数称为立即数,这种寻址方式也就称为立即数寻址方式。
2.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寄存器中,或把目标操作数存入寄存器。
把在指令中指出所使用寄存器(即:寄存器的助忆符)的寻址方式称为寄存
器寻址方式。
3.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存放在内存中,在指令中直接给出该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
4.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用SI、DI、BX和BP等四个寄存器之一来指定,称这种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5.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或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和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之和,称为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6.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和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内容之和。
称为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
7.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其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BX、BP)的值、一个变址寄存器(SI、DI)的值和指令中的8位/16位偏移量之和,称为相对
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