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青岛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青岛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改变浮和沉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出版社三年级上册«迷信»教学目的:探求目的:有选择的研讨自己感兴味的效果,制定可行的研讨方案,用多种方法处置同一效果。

情感目的:能看法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同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迷信知识:知道改植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遭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先生独立设计实验,迷信、实事求是的描画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植物体的沉浮,并归结方法。

教学预备:1、先生自选资料〔教员预备〕: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橡筋、小勺、食盐。

水槽,实验记载单每组一套。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员:把鸡蛋放入水中,会发作什么现象?〔区分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设计实验现象与先生猜想相反〕教员:这是怎样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改动浮和沉。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⑴提出效果教员:〔出示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先生判别,教员投影标出〕教员:谁能想方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下去?〔2〕探求新知教员:我们可以经过实验的方法来处置这个效果。

在实验前教员提示大家留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实验中,将资料逐一放入水中停止实验,处置了一种资料后再放入下一个资料。

做完一种资料后,及时做好记载,将相反的方法停止分类整理。

养成良好的迷信学习习气,实验后及时整理资料。

教员:假设没有其他效果,请大家末尾实验吧。

〔先生实验,教员巡视指点〕〔3〕汇报实验结果教员:谁来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下去?〔先生发言,教员适时引导,板书〕板书内容:借助别的物体改植物体的重量改动液体改植物体的外形〔4〕拓展延伸教员:生活中有很多浮沉现象,明天教员给你们预备了一个幽默的小船,请大家玩一玩,看你有什么发现?〔先生活动〕教员:你发现小船是怎样在水中改动浮沉的?〔先生发言〕〔出示课件:潜水艇〕教员: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2、《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3、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鸡蛋、铝片、塑料小瓶、钉子、钩码、泡沫板、食盐、沙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3、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趣的浮沉现象,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材料盒,把准备好的各种物体放入水中,然后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来,根据他们的浮沉现象分类。

生:分组实验,汇报分类结果。

师课件出示学生的分类。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需要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到水面,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到水底,那如何去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浮与沉的问题(板书课题:改变浮和沉)二、主题探究(一)出示探究问题(投影片出示)。

1、原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2、原来沉在水底的物体,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二)研究提示:1、每组自选问题进行研究。

2、每组可选2-3种材料进行研究。

3、在讨论时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汇报时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1)学生自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评价、补充实验方法。

如有争议,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加以验证。

(3)教师强调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

(4)学生根据研究题目自选材料进行研究,教师参与其中,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并当好学生的助手,为学生研究提供方便。

(三)总结汇报引导学生用“我们组研究的题目是........想到的方法......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在黑板上板书,最后通过引导总结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改变液体、借助别的物体。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精编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精编版《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鸡蛋、塑料小瓶、钉子、钩码、泡沫板、食盐、沙子、乒乓球、铝片等。

2、烧杯、水槽、实验记录单。

3、微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

来跟着老师一起检查一下小组里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老师给大家的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讲解实验用品和实验注意事项等)1、组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进行实验,学会合作,不要大声喧哗。

2、把物品放入水槽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将水溅到桌子上。

3、按是否上浮和下沉将物品分成两类。

二、探究活动(一)实验一:观察物体的浮和沉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

来跟着老师一起检查一下小组里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老师给大家的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讲解实验用品和实验注意事项等)1、组员在组长的指挥下进行实验,学会合作,不要大声喧哗。

2、把物品放入水槽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将水溅到桌子上。

3、按是否上浮和下沉将物品分成两类。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试验吧!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同学们马上收拾好实验用品,准备把你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生:收拾用品,坐好,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适时评价鼓励。

(二)实验二: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会沉入水底,那大家想不想再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改变它们在水里的浮和沉呢?生:想!师:同学们真有探索精神!那么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实验,改变浮和沉。

一起看实验提示。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1、先选择2种实验物品,然后设计出实验方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改变浮和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科学》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

2.了解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采取的方法。

3.知道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4.对物体浮沉状态的转换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初步掌握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5.养成创新思维,自主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6.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体会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

四、教学方法指导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验验证法五、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皮筋、泡沫、玻璃瓶、铁钉、钩码、橡皮泥、实验记录单、水槽、抹布等。

教师演示实验:皮筋、水槽、铁钉、鸡蛋、橡皮泥、钩码、泡沫、玻璃瓶、玻璃片、木块、盐、塑料棒、烧杯、抹布。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枚生鸡蛋和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请看,这里呢还有两杯水,现在我要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师把鸡蛋先后放入1号、2号烧杯)师:同样一枚鸡蛋,先后放入两杯看起来相同的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说看到的现象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坐。

,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为什么鸡蛋在1号烧杯中是沉入水中的?而在2号烧杯中却是浮在水面上的?(生:因为2号烧杯里加入了食盐师:嗯,你通过大胆的猜想,解释了这种现象。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吗?生:死海的启发/看书。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浮和沉》教案和练习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浮和沉》教案和练习

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浮和沉》教案和练习课型:实验课教材分析:本科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gia那边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阻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依照自己观看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纳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缘故进行定量的观看、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看、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愿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看的适应;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明白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明白得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得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学预备:1. 教师预备:礼物一分(皮兜内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钩码、水槽等。

2. 学生预备:见教材中活动预备。

教学流程:1.谈话实验,激发爱好。

⑴导言: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专门快乐。

同学们差不多学习一段时刻《科学》课了,对《科学》课感不感爱好呀?平常大伙儿回答问题是不是先举手,教师承诺后再回答?今天,大伙儿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回答,然而别人正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打断,假如打断别人的讲话,多没有礼貌呀!今天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聪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杰出。

再有,实验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开始上课。

(课件展现小河景色图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味的浮沉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学生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
课前观察
导入
●课前带领学生到学校水池边观察,水里有些什么物体?
●回课堂,你都观察到水里有什么?
●观察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由学生的问题导入新课。
▲到学校水池实地观察。
▲介绍自己看到的现象。
▲思考想要解决的问题。
●积极进行实地观察,观察认真。
●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假设来用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注意小组的记录员做好数据的记录。
●你能开动脑筋自己得出一个实验结论吗?
▲全班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小组成员寻找新的问题,汇报。
▲根据问题展开假设。
判断:1.是否轻的物体浮在水面,重的物体沉在水底?2.是否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量?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改变浮和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
2.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及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水槽、小木块、钩码、大头针、硬币、尺子、小刀、皮筋、气球、塑料泡沫、针管、锥子、橡皮、玻璃球、塑料瓶等。
▲小组间互评,推选班级小小科学家。
▲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完成90页评价表
●能尊重别人的选择。
●具备虚心的学习态度。
●评比具有公正性、积极性。
板书设计
教学活动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改变沉与浮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水的浮力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的浮和沉,使学生对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力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有所了解,这是学生探究这节课的重要基础。

学生在了解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浮力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怎样使物体改变浮与沉。

探究过程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生体验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1. 过程与方法: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 知识与技能: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教学准备:塑料小瓶、钉子、橡皮筋、泡沫、石子、塑料片、砝码、鸡蛋、食盐等。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捞铁牛的故事吗?请看动画片《捞铁牛》。

沉在水底的铁牛终于浮上了水面,看来物体在水中的沉或者是浮是可以改变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改变沉与浮)二、实验验证(一)上浮的物体沉下去1、分材料为了便于研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

这些材料上节课我们大多认识了。

现在请各小组快速讨论一下,把实验材料中能在水中上浮的材料放在水槽左边,把你认为能在水中下沉的材料放到右边,可以放在水中试一试。

看看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开始吧。

2、分法交流材料已经分好了,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课件出示)哪些材料在水中上浮?小木棒、泡沫块、塑料瓶哪些材料在水中下沉?螺丝帽、铁块、石头、铁钉3、提出实验要求材料已经分好了,马上要开始有趣的沉浮之旅了。

首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恩么改变物体的浮沉的(出示微视频)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三年级科学上册《12 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12 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

《12 改变浮和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2、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学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有浮力。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新课讲解:1、探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使浮着的空塑料小瓶、泡沫塑料、牙膏皮等下沉,使沉着的沙子、铁块、鸡蛋、大头针等上浮。

首先选择想要研究的物体,然后设计方案,最后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一小组:在漂浮的小瓶里加入很多沙子时,小瓶会沉入水底。

加的少时还会浮在水面。

总结:给漂浮的物体附着足够的下沉的物体它就会下沉;给下沉的物体附着足够的漂浮的物体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2、探究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师:铁块会沉入水底,但做成小船后就会浮在水面上。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好不好呢?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汇报交流:橡皮泥在水中下沉作成小船后浮在水面上。

牙膏皮未撑开前沉在水底,撑开后浮在水面,压扁后下沉到水底。

总结: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3、探究改变液体的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

这里有一个鸡蛋,现在我把鸡蛋放入水中。

猜测一下鸡蛋是沉还是浮?生:是沉的师:是吗?看,这里我不用其它任何漂浮的东西就能让它浮上来。

教师不断向里面放入食盐,鸡蛋逐渐浮了上来,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

总结: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内容: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到水底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探究活动一: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1. 教师提出问题:物体沉浮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

三、探究活动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教师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

四、生活实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这些实例都是利用物体的浮沉原理来实现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

2.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块、铁块、塑料球、泡沫球、水、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浮力原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讲述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关系。

2. 探究物体沉浮现象:(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

3. 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等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2)利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探究单个因素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2)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5. 课堂练习:(1)设计一道关于物体沉浮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分析习题中的物体沉浮现象及原因。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应用实例。

(2)观察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理解。

(3)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浮力原理的应用和生活中的沉浮现象观察。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理解程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12、改变浮和沉【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演示小魔术: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研究改变液体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2.学生猜想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去。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4.学生验证。

5.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6.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

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活动二:研究改变形状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一、教学目标: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三、教具准备:1、材料:橡皮泥、塑料小瓶、磁铁、鸡蛋模型、塑料泡沫、小石子、吸管、铝箔、鸡蛋、托盘、水槽、烧杯、自治教具:潜水艇、浮沉子2、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出示《我们的约定》(一)导入新课教师:把鸡蛋放入液体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设计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测相反)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改变浮和沉。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⑴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依次放入水中,一起交流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教师:谁能想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学生交流想法)(2)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

在实验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1、组长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2、实验中,研究了一种材料后再放入下一个材料。

3、请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

(养成良好的习惯)4、实验结束后,整理收拾好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实验。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板书)板书内容:借助上浮物或下沉物(位置可以颠倒)改变物体的重量改变形状改变液体(老师同学们一起总结改变浮和沉的4种方法。

)(4)联系生活教师:在生活中经常会利用这些方法,比如说不会游泳的人到了水里就会下沉,这时候,我们用到()?师:为什么?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四种方法,改变物体浮和沉?(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课件:潜水艇)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自由的上浮和下沉呢?师:展示自制潜水艇模型。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精编版

《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三、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实物投影器、潜水艇模型、水槽、多个外观相似的鸡蛋(其中一个用注射器抽出大部分蛋清)2.分组材料:三杯水、鸡蛋、塑料小瓶、螺母若干、注射器、折叠金属片、盐、玻璃棒、泡沫塑料。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根据你的经验,把塑料瓶放在水里会怎样?生:浮上来。

师:[出示折叠金属片]这块金属片呢?生:会沉下去。

师:猜得对不对,怎么知道?生:放入水中试一下。

师:[放入水中,果然小瓶浮,金属片沉]看来,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2.探究(1)浮沉是可以改变的师:[出示鸡蛋1]这是什么?生:鸡蛋。

师:放入水里会怎样?认为浮的举手,认为沉的举手,意见不同了,怎么办? [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2]这是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有把握吗?怎么知道?[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3]什么?生:又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有把握吗?多大把握?[放入水中:沉下去了]师:[出示鸡蛋4]什么?生:还是鸡蛋。

师:放入水中会怎样?多大把握?[放入水中:浮上来了]先后出现的四个鸡蛋创设一种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产生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并顺理成章地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科学事实。

师:咦?100%的把握,结果却恰恰相反,你想可能是因为什么?生:猜想汇报。

师:有了猜想就要验证,你来看看!生:发现它轻,上面有个小孔。

师:鸡蛋变轻了就会浮上来吗?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下面再看这个鸡蛋[取出蛋2或3]它在水中是怎样的?生:沉。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改变沉与浮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2.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沉浮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块、石头、泡沫、铁块、水、容器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报告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浮力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浮力吗?物体为什么会沉浮?二、探究沉浮现象(15分钟)2. 实验报告: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沉浮的因素。

2.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浮力应用的例子吗?2.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强调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六、浮力的大小(10分钟)1. 讲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实验:让学生用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的大小变化。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七、阿基米德原理(10分钟)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

2. 实验:让学生用不同密度的物体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的大小变化。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八、增大浮力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增大浮力的方法:增加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或增加液体的密度。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16 改变浮和沉》word教案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16 改变浮和沉》word教案
煮水饺,为什么开始时水饺沉在水下,熟后都浮上来。
教后记
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提高,能想出很多改变浮和沉的方法。
课题
16、改变浮和沉
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2、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橡皮泥7只、鸡蛋11只、食盐6包、塑料小瓶7只、塑料泡沫6只、大螺丝7、土豆7只、潜水艇模型6只、大烧杯12只等






(一)导入新课
游戏:猜手里有什么?
把粉笔、橡皮泥、塑料瓶、鸡蛋依次放入水中,猜会怎样?
(二)主题探究
1、猜鸡蛋是浮是沉,有的浮有的沉。
让学生猜测其原因。
2、鸡蛋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浮和沉,其他物体也能吗?
(1)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方法。
(2)学生交流。
3、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并把成功的代表性作品带到讲台。
5、学生交流汇报。
6、分析它们是靠什么改变了浮和沉书。
(三)自由活动
1、玩小潜水艇。
2、教师讲述潜水艇历史。
(四)课后拓展探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精编版
12、改变浮和沉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课件。

学生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小魔术: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研究改变液体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
2.学生猜想
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
去。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4.学生验证。

5.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
6.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

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
活动二:研究改变形状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1.制订计划:请同学们看看实验盘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看着这些材料,请同学们应用上节课知识判断一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着的物体浮上来呢?小组内商量商量。

4.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案。

5.注意事项: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方案都很可行,都很棒,既然方案已经明确,看着实验材料,在实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6.生说注意事项,师补充。

7.开始实验。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与交流。

2.教师引导: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现象。

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在此揭示“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

同时板书:改变物体的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别的物体。


3.教师小结:当然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好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教师提问:改变物体的浮和沉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用到了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想到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加以解释,老师觉得同学们都是一群非常有智慧的孩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自己谈收获。

5.课后拓展:你们的收获还真多,老师感到很欣慰,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现象、问题、猜想、验证,自己探究出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

老师真为你们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精神感到高兴。

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课外活动,请看(课件):
用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要求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要标明产品名称和使用方法,有机会我们举行一次改变物体“浮”和“沉”原理的小发明、小创造产品展示大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的产品设计最有趣、最有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12.改变浮和沉
改变了液体的比重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