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参考模板)
试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水 文站 四号隧道位于精伊 霍铁路 D 4 + 7 - D 4 + 3 K 863 K 885 段, 全长 10 , 6 米 洞身位于 R 10 = 2 0米的曲线 上 , 洞身线路纵坡 为 1. 95 ‰单面上坡 。 本隧道全段为浅埋 、 偏压隧道 , 隧道围岩级 别为 V级 围岩 , 最大埋深 1 米 , 8 最小埋深 5米 , 洞身距 山体外
5 . 支护 。 初期 初期支 护采 用常规 的锚 喷支护。 即采用 1 1 6
型钢架 , 间距 5 c 用 2 0m, 2钢 筋 环 向联 接 , 筋间距 l 系 钢 m; 统锚杆采用 2 2钢筋 , 3 0m, 长 5c 间距 8 c 呈梅花型布置 ; 0 m,
关 键。
一
图2 偏 压 、 浅埋 、 弱 围岩 工 艺 流 程 图 软
向洞内方 向推进 , 到完 全嵌入 山体 。该隧道采 用 I6工字 直 1
工 程 概 况
、
钢作 为 内模支撑 , 再浇注 9 c 0m厚 C 5钢筋 混凝土 。 16工 2 将 1 字 钢一起浇 注在混凝 土 中 ,并在 浇注 前预埋 10 m钢管 5m
侧 最薄处为 6 。本隧道是由原设计的一段高路堑变更而设 , 米 隧道进 出口均为高路堑 。 一
作 为超前长 管棚施 工的定 位 、 向套 管 。在 套拱砼 两侧 , 定 回 填混凝 土至套拱 外拱 顶标 高 , 然后 回填 土 。这样 , E的边 洞 l
仰坡几 乎不 会受 到破坏 ,而 且套 拱与 回填 的混凝土形 成整 体支护作用 , 效地保证 了洞 口段 边仰 坡施工 的安全 。 有 2超前 支护 。 . 在浅埋 、 偏压及 软弱 围岩 隧道施工 中, 一般 须进行超 前支护 。本 隧道洞 口采用 中18 m热扎无缝钢管 0r a 长管棚 注水 泥单浆 液进行 超前支 护 ,导管长 2 O米 ,节长 4 米 , 节 之 问 用 “ 型对 焊 , 向 间 距 4e , 两 V” 环 0r 注浆 终 压 为 a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偏压特征及施工控制
交通环保
浅埋平 ( 大成工程建设有限 公司, 福建 厦门3 6 1 0 0 8 )
【 摘 要 】 由干 我国幅员辽 阔, 地 形、 地理 、 地貌复杂 , 在 隧道交通建设 的过程 中往 往会遇到 为施工造成 一定困难的施工 条件 , 浅埋软 弱围岩就
1 工程概 况
本 次 浅 埋 偏 压 软 弱 围岩 隧道 工 程 案 例 选 取 的 是 宁武 高速 公路( 南平段 ) 路 基 土 建 工 程 A1 4合 同段 中的 一 座 长 为 5 4 5 m 的 回 龙 2号 隧 道 。该 隧 道 进 口位 于 两座 大 山之 间 。 左 洞 处 于 山 顶 的 距 离仅 为 1 0 m. 在进 1 3 ' 处右洞与左洞的高差为 2 5 m。 该 隧 道 进 口所 在 位 置 地 层 主 要 是 第 四 系残坡 积 层 。全 风 化 花 岗石
部 分 施 工 于 强风 化 层 内 . 隧 道 进 口处 3 6 m 的 范 围 类 为 完 全 风
喷 锚 支护 进 行 防护 加 固。因隧 道 进 口段 为 V 围岩 , 地 质 条件 较
差且 属 于偏 压 式路 堑 明 洞 . 为此 在 K1 8 8 + 8 3 3 K1 8 8 + 8 3 9起 拱 线上 明挖 , 保 留核 心 土 , 边墙挖井 , 纵 向拉 槽 施 工 , 先 墙 后 拱 衬
化 带 .施 工 难 度较 大 .且 隧 道 进 口容 易 受 山 洪 以 及 地 下 水 影 响。 施 工 过 程 中十 分 容 易 出现 偏 压 。
2 浅埋 偏压软弱 围岩 隧道特性及原 因分析
用 套拱 进 洞 。 半 明 半 暗部 分 采 用套 拱 、 超 前 支护 等 措 施 减 少偏 压 力 。 而 暗洞 软 弱 围岩 地 段 坚持 “ 超 前探 、 管超 前 、 短进尺、 弱
隧道浅埋偏压方案
浅埋、偏压、冲沟段隧道施工方案1 引言在浅埋、偏压、冲沟段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黄土隧道,施工难度相当大,工期要求也非常紧张,保证隧道按期安全贯通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制定了隧道过浅埋、偏压、冲沟及软弱围岩隧道段专项方案。
2工程概况武家岭隧道位于吕梁山西坡黄土梁茆区,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大,高程957~1143.1m之间。
隧道进出口沟底及沟壁见基岩出露,上层覆盖黄土。
隧道进口里程为DK14+715,出口里程为DK18+840,全长为4125m。
隧道最大埋深为156.71m,为单洞双线隧道。
本隧道设计行驶速度120km/h,正线采用60kg/m的钢轨,有砟道床。
以Ⅳ、Ⅴ级围岩为主,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第三系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地质构造复杂。
武家岭隧道共3处浅埋偏压段,埋深为3~25m,分别是:DK14+727~DK15+080、DK17+110~DK17+460、DK18+450~DK18+832隧道进出口位于土石分界线上施工安全风险高。
3 施工组织因隧道均处于软弱围岩及黄土V级加强围岩段,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早进晚出的进洞方案,即洞门修建应尽量避免对山体的扰动,尽可能减少边仰坡刷坡范围。
洞口处已有部分按路基开挖,且边仰坡较高,不宜再破坏洞口边坡,以采取套拱、超前长管棚等辅助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首先,我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地表测量小组,对所有隧道进行了地表测量,每5-10米一个测点,分别对应相应里程的隧道与地表断面图,由埋深分析该隧道段的浅埋、偏压、冲沟地段的位置与地理情况;再则,我们从数据出发,实地观查了隧道浅埋、偏压、冲沟地段的情况特别是薛家塔1#隧道DK22+060~DK22+130和DK22+430~DK22+490段埋深最浅处距隧道正洞顶仅9m,为明显的冲沟、浅埋地段,测量小组对该段布控了测量观测点从而由隧道外部这方面掌握好隧道开挖过程中山体自稳情况,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后将对测量控制点反复量测数据、分析数据,以确保隧道安全施工;隧道内控制开挖遵循“超支护、短进尺、少扰动、勤量测、强支护”的原则。
例析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例析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某地隧道最小埋深为2m,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全风化层遇水软化,呈软塑状且处于偏压处。
游隧道是典型的偏压隧道,隧道中线穿山谷而过,隧道中线埋深5m,线路右侧埋深2.5m,线路左侧埋深22m。
围岩为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地下水发育呈块状。
2施工过程隧道的围岩特点是自稳能力较差,开挖后封闭不及时易掉块、坍塌。
隧道开挖前后对于超前支护和临时支护要求极高,施工中安全风险较大。
隧道地质条件较好,呈塊状,隧道穿越地层的地基承载力为180kPa,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后,围岩有一定的自稳能力。
开挖后及时对掌子面进行初喷、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施工,尤其是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能够控制隧道变形。
该地隧道围岩基本没有自稳能力,且埋深较浅,现场采用小导管及洞身管棚注浆后,由于围岩呈软塑状,注浆效果不是很明显。
按照三台阶法不能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现场采用六步CD 法施工,由于临时支护较强,隧道开挖后变形量较小。
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3.1开挖工序开挖工序施工的先决条件应为隧道超前支护注浆强度为85%。
针对隧道地处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段,则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为最佳施工方法,即顺着隧道轮廓开挖隧道,单位循环进尺为0.5-1.0m(0.3-0.5)—开挖核心土。
外轮廓开挖过程中,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法为人工开挖和风镐开挖。
就边墙周边及拱部弧形开挖,风镐分台阶开挖法为最佳;就中槽及核心土开挖,挖掘机开挖法为最佳,其开挖进尺应以围岩稳定性为依据,并最终设定为1-2棍钢格栅间距。
3.2偏压地段开挖工序该地隧道进洞方向存在较大偏压,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3~5m后对隧道断面量测发现,初期支护向线路右侧方向偏移,左侧山体出现裂纹,现场增加中隔壁支撑支护,变形速率虽然减少,但依然变化。
最终将隧道右侧山谷回填反压,回填高度高于洞顶5m,并对线路左侧山体进行锚喷加固后对偏压侧土体卸载处理,增加锚固桩对山体进行防护,初期支护和山体变形立即趋于稳定,以反压回填和卸载的方式控制偏压隧道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工 程 技 术
浅 埋 、 压 及 软弱 围岩 隧 道 胞 工 技 术 偏
中铁 隧道股份 有 限公 司 郑 昌明
[ 摘 要 ] 文以阜盘 高速公路 海棠山隧道施 工为 实例 , 本 具体介绍 了高速公路 浅埋 、 弱 围岩 隧道 的施 工工 艺、 工方法 , 软 施 对海 棠山 隧道洞 口浅埋段进 洞方案进行 系统化分析, 不仅对该 隧道 的正常施 工具有 重要 指导意义, 对于其它隧道工程 的施 工工作也具有重要
... — —
311 洞 套 拱 工 艺 流程 .. 进
该 隧 道 套 拱 施 工 工 艺 流程 如 图 1
图 1套 拱 工 艺 流程 图
34 -— 6. - —
科技信息
31 .. 拱 施 工 2套
工 程 技 术
护 , 管 长 2 m, 导 0 节长 4 两 节 之 间 用 “ ” 对 焊 , 向 间 距 4 c 注 浆 m, V型 环 0 m, 终 压 为 2 a 注 浆 --, 为 1 m 间 距 为 2e , 梅 花 型 布 置 ) 身 Mp ( f f径 L[ 6 m, 0r 呈 a 。洞
L 2 10 K + 4
Z +6 K5 5 0 L + 8 K5 5 5
3 0
1 5 2 0
V
V V
V ̄(5 z q管棚段)
洞 门段 明洞 段
Z 555 K + 3 进 口管棚起始里程为 Z 2 10 出口管棚起始里程为 Z 5 5 5 K + 1; K + 6
L 555 K + 6
V类 围岩地段采用 中4 2热扎无缝 钢管注水泥浆液进行超 前支护 , 导管 长 4 环 向间 距 4 c 注 浆 压 力 为 08 p ( 浆 孑 孑 径 为 6 m, 距 为 m, 0m, .M a注 LL a r 间 1rm, 5 a 呈梅 花型布置 4排 ) 。 33偏 压 、 埋 、 弱 围 岩 开 挖 及 支 护 . 浅 软 331 压 、 埋 、 弱 同 岩 T 艺 流 程 ..偏 浅 软 软弱 围岩承载力低 、 稳定性差 , 发生 坍方 , 易 再加上处于偏压 、 浅埋 段, 因此 , 何 对 围 岩 进 行 预 加 同和 消 除偏 压 对 隧 道 施 1 的 影 响 成 为关 如 二 键 。其 工 艺 流 程 如 图 4 :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6-08-18T15:16:30.87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14期作者:陈杰蒋锋[导读] 某隧道是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长330米,开挖断面宽度12m,高8.60m,设计时速80km/h。
陈杰蒋锋陕西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陕西榆林【摘要】在我国的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浅埋偏压隧道,特别是在隧道进出口处,隧道围岩多为Ⅳ级以上软弱围岩,力学性质复杂,而且受偏压影响,地应力分布不均,使得在隧道进洞施工中很难实现,施工中需结合新奥法原理和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选择合适时机进洞,确保安全。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探讨了其安全进洞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浅埋偏压;进洞;支护一、工程概况某隧道是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长330米,开挖断面宽度12m,高8.60m,设计时速80km/h,隧道位于直线上,单向纵坡2.5%,Ⅳ级围岩280m,Ⅲ级围岩50米。
此隧道所在段山体左侧为挖方路基,右侧局部山体基岩裸露,对隧道偏压较严重,地理地势极其复杂。
二、浅埋偏压隧道的特点浅埋隧道与深埋隧道相比,主要是难以形成承载拱,浅埋隧道多数有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风化带、软弱围岩等对隧道开挖有很大影响的特殊地形、地质问题。
在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完成后会出现拱顶下沉急剧增大、隧道净空收缩、地表开裂等情况,有时也会出现掌子面失稳。
三、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技术根据该隧道地质地形情况及浅埋偏压隧道特点,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时,为了保证安全及工程质量,节约投资、加快进度和保证运营期间的安全,必须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形式进洞。
该隧道进口采用“夯填土石进行地表换填、浆砌片石地表加固、边仰坡锚喷防护、超前支护”等方法对洞口地段进行加固。
(一)地表处理1、地表换填隧道进口段中线左右各30m地表覆盖层均为厚度为0.5~1.0m的粉质粘土,采用挖掘机将地表浮土清除1.2m,用压路机压实。
软弱围岩和浅埋段专项安全方案示范文本
软弱围岩和浅埋段专项安全方案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软弱围岩和浅埋段专项安全方案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程概况大尖坡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江乡境内,穿越高黎贡山高中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斜坡陡峻,地质作用以构造剥蚀、风化侵蚀为主,左右幅处于相同地貌单元。
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幅起止桩号为ZK4+243~ZK5+178,全长935m,出口端位于R=1300米的右转圆曲线上,进口端位于直线上,纵坡为-1.7%,最大埋深149.1米,隧道出口端横坡为+2%,进口端横坡为-2%;右幅起止里程为K4+247~K5+128,全长881m,隧道进口端位于R=1750米的右转圆曲线上,出口端位于直线上,纵坡为-1.7%,最大埋深143.4米,隧道进出口横坡均为-2%。
岩性为片岩、变粒岩、片麻岩、泥岩,风化程度高,多为强风化,局部夹全风化透晶体,强风化层片岩岩芯多呈碎石~角砾状、砂土状,局部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
大部分为Ⅴ级围岩,有两条断裂带在洞身左幅K4+365、右幅K4+406、左幅K4+830、右幅K4+840通过,均为次级断裂。
隧道多处地下水丰富,隧道围岩为软质岩,遇水易软化崩解,形成软弱结构面,降低岩体的层间结合力,因此软弱围岩及断裂带段隧道施工安全是本合同段控制重点之一。
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样本
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泰赣经理部熊华伦【摘要】本文以泰赣高速公路下湾隧道施工为实例, 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并提出了“亲嘴”进洞方案, 此方案可降低对山体及植被破坏, 同时更有效地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 因为施工技术利用或处理不妥, 常常会造成较大面积坍方, 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
由我单位施工泰赣高速公路C4协议段下湾隧道属于路堑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变更为隧道工程项目, 整座隧道均处于严重浅埋偏压段, 其中靠赣州端98米围岩极其软弱, 且该隧道有效施工时间仅三个月, 怎样确保施工工期成为整个高速公路能否按期实现通车关键。
1工程概况下湾隧道位于泰赣高速公路K203+545~K203+780段左线(因该段为分离式路基), 长235米, 最大埋深21米, 最小埋深靠赣州端有20余米为半明半暗挖隧道, 并在洞外接长明洞30米。
隧道净宽10.60米。
该隧道段原设计为高达87米路堑高边坡, 在第四、五级及第三级上半阶边坡防护施工完成、开挖平台距路基设计标高最大为30米时, 因地质原因, 为确保该处施工及运行安全而将该段路基变更为单线隧道(右线仍为路基)。
变更后隧道横断面部署示意图详见图1。
图1 下湾隧道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埋深与线间距数据表依据地质调绘、钻芯取样、物探资料, 下湾隧道围岩地层岩性关键为寒武系水石群(∈3)变质岩性, 岩性关键有两种:(1)、变质砂岩层: 青灰色—灰黑色, 厚层状结构, 局部夹粉砂质千枚状板岩, 硅质砂岩, 岩性坚硬致密,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60~80Mpa, 抗风化强, 关键分布于K203+550~K203+670, 为Ⅲ~Ⅳ类围岩。
(2)、千枚状板岩层: 以黄绿色斑点板岩、粉砂质斑点板岩为主, 偶夹灰黑色变余长石石英砂岩, 千枚状结构, 岩性较软, 强度低, 抗风化能力差, 关键分布于K203+670~+780段, 为Ⅰ~Ⅱ类围岩。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将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际施工中,岩体还会出现滑的现象,使隧道本身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2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相关内容2.1 施工过程在很多隧道工程中,其内部通 存在 围岩,此层的 性非常差,在其挖掘时掉块和坍塌的现象非常严重,为工人员造成不 的伤害,有效的防 与 ,降 工风险。
当工人员完 一的挖掘工作后,此便 好相应的 工作,从而有效防止隧道 较为严重的变形。
隧道所出现的 ;和 能力等方面的,有效处理方行解决,通 向洞身管棚进行注浆的方式来隧道施工具有较全性[2]。
如图1所示为管棚布置图,步CD和仰 行 和分析,以此来 偏 围岩隧道施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促使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展开。
0^15 Wt e〇j )15图12.2 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应当 科学的方式,如超$临等,其能够在一定程 有效工程施工本身的全性。
一般,施工人员在利用超,通。
将其应用在隧道的上部位置, 提防护效果本身将产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临 是应用在最:护变形的 ,以此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回塌的,提高隧道自身的能力[-]。
当隧道进行下半段开挖工作时,增钢管和钢筋焊接钢架本身的使用力度,然后再对小导管来进行处理和加固,以此来 导管本身设 是否合理,并通过不断增加锁脚 来使工程施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3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分析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技术,这些工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项 工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
从当偏 围岩隧道施工技的应用来看,其含了以方面内容。
3.1 地表处理在隧道工程正式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将 围岩和当作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依据,以此来建出较为合理的排水系统,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135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发展,隧道工程也变得 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山区进行铁路和公路的建设,更是需要 进行隧道施工以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 中,土质为软弱围岩的情况相对较多,这便需要施工人员能 够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
高速公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根据上莲山隧道出口小净距浅埋偏压段施工情况,介绍通过规范施工、合理组织确保安全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的施工方法,总结相关施工经验,为今后同类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浅埋偏压、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监控量测1、概述1.1隧道总体概况上莲山隧道左线全长425m,隧道净宽13m,隧道出口位于一呈北东-南西向山脊的北东侧半山坡部位,左右线中心线相距13~19m。
左线纵向坡度约为15-25°,右线纵向坡度约为30-45°,横向坡度约为5-15°。
隧道的右线出口段位于一略呈近南北向的舌状伸出的山脊的北东侧半山坡部位,东低西高,隧道出口为浅埋偏压。
出口段山坡自然坡度较陡,围岩为残坡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局部少量围岩为中风化岩,顶板厚度较小,同时受F16断层影响,岩体破碎,松散结构。
地下水量中等,呈淋雨状出水,长期暴露,拱部和侧壁易坍塌,附近边坡岩土体由第四系坡残积、下伏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组成。
第四系坡残积土根据土工试验结果为高液限土,可塑-硬塑;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呈砂土状,硬塑~半坚硬,开挖时极易产生浅层滑坡或大的塌方。
1.2出口浅埋偏压段隧道情况上莲山隧道出口端右洞YK19+260~YK19+285为浅埋偏压隧道。
左洞埋深最薄处为2.4m。
右洞浅埋偏压代表性断面见图1。
图1 左洞浅埋偏压代表性的断面出口浅埋偏压段围岩为Ⅴ级残坡积粉质粘土和全风化、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呈散体状结构。
地下水饺贫乏,开挖中地下水多呈面状渗透。
全风化岩易彭解,无自稳能力,初期支护不及时拱部易发生坍塌,甚至地表出现下沉、冒顶等现象。
2、进洞施工技术措施2.1明洞开挖方法处理明洞开挖之前,首先施工洞顶截水天沟,以避免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落石、滑坡、坍塌等现象,严格按设计坡率进行边仰坡施工,开挖完成后,立即采用“锚杆、网片、喷锚”进行支护,确保施工过程中边仰坡的稳定及安全。
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控制技术
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控制技术【摘要】软弱围岩浅埋段是隧道施工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进行隧道施工,本文从软弱围岩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软弱围岩浅埋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以及高速公路软弱围岩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和方法这三个方面对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控制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一、前言在进行隧道施工时,遇到软弱围岩时将会遇到许多的安全隐患。
如果对这些安全隐患不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可能会发生巨大的事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对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进而提高施工技术,保障施工的安全进行。
二、软弱围岩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1.支护技术隧道支护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关键,软弱围岩隧道支护通常有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
超前支护是指对未开挖部分的岩体进行注浆等加固措施,超前支护有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等多种类型,施工方法有泥浆循环跟管钻进法、潜孔锤冲击成孔送管法、风动力跟管钻法、水平旋喷法、冻结管施工等多种。
其中超前小导管多用于Ⅳ级级以上的,主要是防止隧道开挖时出现塌方现象;超前管棚一般设于隧道两端的洞口,以防止仰坡变形和塌方。
在浅埋层的隧道口采用超前管棚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洞口段的施工难题,超前管棚支护的管棚长度一般为30m~40m,管径以φ108mm为主,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初期支护是指在开挖后进行喷锚等措施支护围岩,有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加锚杆、喷射混凝土锚杆与钢架联合支护等多种形式,在隧道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能够控制围岩的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增加结构的安全度,方便施工,目前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新奥法(全断面法)施工的隧道多采用喷锚支护。
这种支护形式的类型、参数、数量都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十分灵活;在施作之后喷射砼能迅速发挥对围岩的支护作用,支护及时;喷射砼和围岩能够形成全面密贴的粘结,粘结力强,密贴性好,同时还具有深入性、柔性和封闭性的优点,在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控制
隧道主要采用六步c D法 , 1 , 4 步时出现较大的拱顶变形速 率。因为
隧道埋深 浅,地表有裂纹 ,分析 发现 是因为下部开挖 及拱脚位 置的 地质 比较软 弱,容 易因为受力 二发生下沉,进 而造 成比较 大的变形 速 率。 因为开挖 出的是软 塑状土地 ,没有 明显 的地表注 浆效果。出于 对 这种情 况的考 虑。在现场增加补设锁脚锚 杆,与此同时还有上台 阶( 1 , 4 步) 的临时仰拱 。 也就是在开挖隧道之后 , 先喷射1 0 C m 厚 混凝土在上台阶。拱脚部位用到的是木板垫试,通过临时仰拱的增 加 ,每0 .5 - l n l 采 用的是5 0 短钢管,这就连 接临时仰拱使其成为 整 体,同时用C 2 5混凝土来喷实 。 上部 开挖超过5 m ,就开始进行 中 台阶开挖 ( 2 ,5 步) ,主要是初 期与临时支护 的钢架 。依据上台阶 的 需要来进行临时仰 拱和 临时支护 的旅工 , 并且步步封 闭, 使其成环 。 而且开挖出来的每一个导坑,都要促使一个闭合稳定的受力体系形 成,促使初期支护变形减少 。通过这些措施采取之后 ,变形就会渐 渐稳定下来,初期支护成环之后 ,变形量将减 t . 1 ' ,  ̄ J l 5 c m 以内。 2 . 3 施 工 效 果 对上述两个隧道进行施工 ,针对偏压段 ,要采取卸载和反压 回 填措施 ,这就有助于施工时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减少 。尽管 围岩条件 还是 V级 ,不过外部环境 已改变 。现场按照实际情况 ,施工用到 的 方法是三 台阶临时仰拱法 ,这就使得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得到 了保 证 。金岭头隧道在根据设计工法进行施工 的时候 ,还要适 当地 改进 工法 ,对于1 ,4 步临 时支护措施要进一步增强 。这就使得 围岩 的变 形量得到 了控制 ,确保 能够安全开挖和进行盾构在软塑状地层 中的 施工 。 3 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 . 1确定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 ,先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同时上报分 项工程开工报告 ,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开工。 主要分部 、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解析浅埋偏压及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解析浅埋偏压及围岩隧道施工技术隧道施工受到围岩的影响明显,如果围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就可能会导致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受到干扰甚至可能会导致隧道出现塌方的现象,严重威胁隧道的安全。
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围岩类型,如不能采取合理的隧道施工技术,会导致隐患增加。
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的不良影响和具体隧道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为探究分析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技术,现以某一具体的隧道工程为例,隧道长180m,净宽为14m,为双向6车道,净高5m。
且隧道属于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埋深处于2~27m之间。
且周边围岩主要以软弱围岩为主,节理发育明显,围岩缺乏自稳能力,且裂隙中具有较高的含水率。
综合研究分析该隧道属于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类型。
本隧道工程选择早进晚出的施工方案,并主要选择回填混凝土反压、超前长管棚等施工方式,降低对岩层的扰动,进而达到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的目的。
2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问题分析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是隧道施工中常见地质因素,其中浅埋式由于隧道上覆覆盖不能满足隧道和开挖施工的需求,容易出现地表深陷,受到降水的影响,及其容易引起洞口滑坡的现象,不利于工程的安全。
偏压是造成隧道支护承载能力下降,引起隧道拱体变形的关键因素。
其中造成偏压的原因较多可以分为地质因素、施工因素和地形因素。
其中施工因素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选择问题,施工方法选择不够合理,引起开挖断面出现局部坍塌的现象,从而导致围岩整体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围岩的受压紊乱,进而导致偏压产生。
地质因素,是如果围岩的形态软弱和自稳定性不佳的情况,再加上施工的扰动,就会引起偏压问题。
地形因素,主要是由于隧道依托于山体建设,这也就使得地形存在倾斜度,使得围岩具有较大的侧压作用,再加上浅埋段的影响,也就会引起偏压。
软弱围岩主要是指岩层是指围岩等级IV级、V级、VI级围岩均为软弱围岩,其中IV级围岩存在较多的节理、裂隙,并存在破碎带,且断层破碎带<2m。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浅埋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浅埋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选择。
关键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施工技术;施工工艺1.项目概况某地隧道的最小埋深在2m左右,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全风化层遇水会变软,为软塑状,位于偏压位置。
该工程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穿越了一个完整的半封闭型岩溶含水系统,在此区域内开挖和支护过程中极易出现涌水问题。
游隧道属于典型偏压隧道,隧道中线穿过山谷,隧道中线埋深为5m,线路右线埋深 2.5m,路线左侧埋深22m。
地质情况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地层岩性差异大。
围岩为完全风化的云母石英片岩,地下水发育。
2.施工过程隧道围岩存在着自稳性较差,开挖后不能及时封闭,易落石、塌方等问题。
所以,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与稳定,在施工之前,必须先对围岩进行提前加固。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对超前支护和临时支护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将“三孔”技术应用于一条高速公路上的一条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中,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隧道地质条件好,洞口高,穿越地层的基础承载力为180 kPa,采用小管道超前注浆法加固后,围岩有了一定的自稳定性能[1]。
在掘进完成后,掌子面及时进行初喷和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的施工,尤其是初期支护完成后,可以对隧道的变形速率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监测和测量工作。
该地隧道围岩几乎不具备自稳能力,且埋深较浅,现场采用小导管及洞身管棚注浆后,因围岩为软塑状,注浆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通过采取在洞内预支护、洞内二次衬砌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隧道变形。
按三台阶法施工无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现场采用六步CD法施工,因临时支护较强,隧道掘进后的变形量很小。
为了防止地表沉降过大导致二次衬砌开裂,在仰拱位置设置了钢筋混凝土反拱架,以提高围岩稳定性。
3.浅埋偏压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3.1开挖工序开挖工序的前提条件应是隧道超前支护灌浆强度达到85%。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线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2 变 形 及 危 害
由于 隧道 穿越 地 段 多 为风 化 泥质 灰 岩 , 随着 隧
道 施 工的逐 步 深 入 , 隧道 大 变形 现 象 日益 凸 显 。 自 2 0 1 2年 4月 以来 , 施 工 中先 后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大 变
3 变 形 原 因分 析
3 . 1 地 质 原 因
地质 资料 显示 , 高枧 槽 隧道 洞顶覆 盖 层薄 , 埋深
浅, 且 为粉 质粘 土 , 地 表易下 沉 、 开裂 , 雨 水渗 入洞 内
软 化 围岩 ; 洞身 以泥 质 灰 岩 为 主 , 岩 体 含 水量 大 , 自
稳 能 力差 , 抗剪强 度 低且 对振 动影 响很 敏感 , 变形 时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7
内承 载力 d 。由原来 的 1 6 0 k P a下降 到 3 0 ~7 0 k P a , 加上 岩溶 发育 、 洞 内大块 零 星孤石 分布 不 均等 因素 , 最终 引起 隧道 支 护 变 形 、 侵 限、 掉块 、 开裂等问题。 泥质 灰岩 的承 载力 下降 是产 生大 变形 最 主要 的地质 原因, 符合 此 类地 质 条件 的地 段 应 尽 快 封 闭 初期 支
形情况, 大 变形 主要 体 现在结 构拱 顶沉 降 变形 , 且 具 有 变 形快 、 变 形量 大 的特点 , 变形 段 变形速 率 大多> 5 0 mm/ d , 其 中 最 大 变 形 速 率 发 生 在 6月 2 7日
D K1 0 7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9 O处 , 单 日下 沉 量 达 1 6 . 3 c m, 截 止 到
浅埋顺层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技术
洞 口段 工 程 , 通 过 施 工 信 息化 的方 法 , 采 用 了 大拱 脚 台 阶 法 、 小导管超前注浆预支护 、 开挖洞室径向注浆加固、 短 开挖 、 弱爆破 、 强支护 、 二次 衬 砌 紧 跟 、 混 凝 土挡 墙 等综 合 施 工 技 术 , 确保 了施工安 全 , 并 解 决 了 施 工 过 程 中
松散 , 岩层 产 状扭 曲较 大 、 N5 0 。 W/ 5 0 。 NE, 岩层走 向
2 隧 道 变 形控 制及 施 工技 术
2 . 1 已 开 挖 交, 横 断 面视 倾 角 为 4 9 . 6 。 , 倾向
线路 右侧 。 1 . 2 主 要工程 地质 问题 及 病害原 因分析 本 隧道进 口 自明 暗分界 里 程 D K1 3 5 +9 9 0位 置
针 对施 工 中 已出现 的问题 , 结 合 本 隧进 口洞 口
段 所处 位置 的地形 地貌 、 工程 地质 条件 , 详细研 究 制
定 了如 图 1所示 的处 理方案 。
进洞 后 , 上 台 阶开 挖 至 D K1 3 6 +0 0 8 、 中 台 阶开 挖 至 D K1 3 6 - J r 0 0 5 、 下 台 阶开 挖 至 D K1 3 6 +0 0 1 、 仰 拱 施 作
住 围岩 变形压 力 , 结 果 导致 问题 出现 。
层 岩性 按 其成 因类 型 、 岩土 特 征 , 可划 分 2层 , 地层 厚 度及 分 布 自上而 下 依 次 为 : 第 四系 全 新 统坡 残 积
层( Q 4 d ) 】 粉质粘土, 褐黄色, 厚 0 ~2 m; 三叠 系河
关 键词 : 软弱 围岩; 隧道 ; 浅埋 ; 顺层 ; 破碎 ; 偏 压
DOI . 1 0 . 1 3 2 1 9 / j . g j g y a t . 2 0 1 4 . 0 3 . 0 1 4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中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度根 据 岩体 破碎 程 度设 为 8 1 m , ~ 2 锚孔 直 径
 ̄ l mm。锚孔孑 位按 1 mx . 梅花 型布 1O L . 5 1m 5 置 准 确 放 置 于 坡 面 上 , 位 误 差 不 得 超 过 孔
线 与孑 口管 轴线相 吻合 。 L 为 了 便 于 安 装 钢 管 , 钻 头 直 径 采 用 O 2 mm ; 进 时产 生 坍 孔 、 17 钻 卡钻 时 , 补 注 需 浆后 再钻 进 。钻机 开钻 时 , 应低 速低 压 , 待成
宕
一
砂 岩 : 风 化 , 灰 色 , 芯 呈砂 土状 , 约 全 青 岩 厚 3 节 理裂隙发 育 , m, 岩体破 碎 。乌 溪隧道进 出 口地 下 水 主要 为 孔 隙潜 水 及基 岩 裂 隙水 。 较 发育 ; 预测 最 大 涌 水 量 为2 l / , 于 强 富 5 m3 属 d
・
施 工 技术 ・
渤 啪 瑚 m 姗 啪 m m
浅埋、 偏压 、 软弱 围岩 中隧道பைடு நூலகம்洞施工技术
三航厦 门分 公 司 陈维 建
【 摘 要 】 结 合 合 福 客 运 专 线 安 徽段 的 乌溪 隧道 在 浅 埋 、 压 、 质 软 弱 等诸 多不 利 条 件 下 进 洞 施 工 的工 程 偏 地
水 区。
惶 监
图 l 洞 口的 具 体 地 质 断层 图
2 施 工总体 方 案简 介 由于乌 溪 隧道洞 口边 坡浅 埋 、 压 , 偏 且地
进行 超 前 支 护 , 管棚 环 向间距 取 4 c , 0 m 管材 采用  ̄ 0 mm 的热 轧无 缝 钢管 , 厚 6 18 壁 mm ,
隧道软弱围岩浅埋段施工控制技术
2施工方法
洞 口段 Ⅱ类 围岩施工 采用人 工配合 机械 台阶 分部预 留核心 土开 挖 , 图l 台 阶长 不 见 , 超过5 施工 时严格 遵守软 弱 围岩 不 良地段 m, “ 早预报、 管超前 、 严注浆、 弱爆破 、 短进尺 、 强支 护 、 量测 、 封闭 、 勤 快 紧衬砌 ” 的原 则。 体施工 具 步骤为 : ①拱部超 前支护 , ②拱部 预留核心 土 环形开挖 , ③上部初期支护 , ④核心土开挖 , ⑤、 ⑥左侧边墙开挖 、 初支 , 、 ⑦ ⑧右侧边墙开挖 、 初 支 , l下台阶 中间剩余部分开挖 、 ⑨、 0 初支 ,1 l整 体灌注仰拱砼 、 仰拱 回填 ,2 l 铺设环 向水管 1 、3 及 防水板 、 二衬 。 支护 参数为 :5 m2 #喷射 2c 5 砼 ,m长直 径2 m 自钻式 ( 4 5m 中空 、 卷式) 药 锚 杆, 间距7 × 5m, 5 7c 长度2 2c 0 m直径8 X0 mm钢 筋 网, 0钢架 , Ia 2 间距7c 6 长超前长管棚 , 5m, m 环 向间距4 c 6 0m,m长超 前长管 棚 , 向间距 环 3c 4 c 0m, 5 m模注2 #钢筋砼二次衬砌 其关键 5 工序要 求为 : 超前 管棚 、 前小导 管施 工要注 超 意保 持环 与环 间的 设计 搭接 长 度 ; 前 大管 超 棚 、 前小 导管施 工后 , 量采用 人工配 合机 超 尽 械 无爆破 施工 , 部需要爆破 施 工时 , 用弱 局 采 爆 破施 工 , 尽量减 少对 围岩的扰 动 ; 拱部 环形 开 挖后应立 即完成 该部分 的钢支撑 安装和挂 网锚喷支护 , 台阶 高度根据现 场情况 定 , 般 一 为 3 m ; 拱及仰拱 1号片 石砼 回填在 初期 ~5 仰 O 支护完成后尽 快施做 , 先于二 衬进行 施工 , 必 要时, 钢支撑 脚部设 锁脚砂浆 锚杆 , 以保证稳 定和 安全 ; 每循环开挖长 度控制在 1O .m左右 , 核心 土及下 台阶开挖应 在前 步工序 稳定后进 行, 初期支护 紧跟掌子 面 , 及时施做仰拱 , 使整 个断面尽快形成封 闭环 ; 二次衬砌根据 围岩量 测监 控的信息情 况 , 时施做 , 适 做好洞 内排水 工作 , 保证排水畅通 , 防止 基底软化。 具体施工 工艺为 :1超前大管棚和 小导 管施工。 () 隧道 V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控制具体介绍铁路双线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摘要:本文结合金温铁路麻芝川隧道工程实例,艺和施工控制,为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洞口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施工控制1 前言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地质条件日趋复杂,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隧道洞口位置的地质情况较差,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顺层偏压、覆盖层薄、土质松散、边坡失稳,围岩体结构承载力差,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塌方、冒顶、边仰坡塌滑风险事件。
麻芝川隧道是金温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进口地段就属这类情况。
2 工程概况2.1 概述麻芝川隧道进口段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泽雅镇。
隧道起迄里程为 DK168+673~DK171+515,全长 2842m。
隧道全部位于左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下坡,坡率为 4.0‰。
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
2.2 工程地质麻芝川隧道地处剥蚀丘陵区,地形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自然坡度 25~45°,局部可见基岩裸露。
进出口均有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的乡村公路通达。
隧道区地层分布较简单,基岩多有出露。
地表出露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Qml、第四系残坡积层 Qel+dl,下伏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 J3x 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火山碎石屑岩类基岩裂隙水。
区内地表流水活跃,地下水不发育,影响隧道的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
隧道区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 1723.0 毫米,4~9 月最集中。
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 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隧道进口进口工程特点2.3 隧道进口工程特点从现场看,隧道进口进洞条件差,边仰坡的坡度陡峭。
进口洞口段处于浅埋偏压严重,位于第四系残积层内。
进口段表层为含砾粉质黏土,硬塑,厚 0~2.5m,下伏基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强风化厚 1~7.5m,下为弱风化,岩质较硬,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洞口浅埋段全长 77m,埋深 0~18m。
因此,如何根据地形、围岩地质的基本特性,确定合理、快捷的施工方法,顺利穿过偏压、浅埋、破碎段是本隧道施工的关键。
麻芝川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见图 1 所示。
图 1 麻芝川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3 施工总体方案隧道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进洞采用套拱进洞。
隧道半明半暗部分采用套拱、超前支护等措施减小偏压力。
超前支护采用 108mm 超前管棚注浆支护。
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
暗洞软弱围岩地段坚持“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
暗洞 V 级围岩采用三台阶四步法开挖。
4 浅埋偏压破碎段施工方法浅埋偏压破碎段施工方法破碎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以新奥法原理为依据,通过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及控制爆破,减少对岩体的扰动。
在进洞前完成洞口段地表处理、超前支护、锚喷钢架支护、二次衬砌受力体系转换。
4.1 地表处理⑴明洞段施工过程避开雨季进行,在边仰坡刷坡线外 5m 施做截水天沟,保证排水通畅,防止仰坡不受雨水冲刷,使洞门结构稳定。
⑵尽可能在少破坏植被的情况下刷边仰坡,除去地表杂草后进行边仰坡防护,临时坡面采取锚网喷防护,永久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的形式进行防护加固。
边仰坡支护 4.2 边仰坡支护⑴隧道洞口施工的原则是避开雨季,施工前对隧道洞口边仰坡及影响洞门安全的崩坍、落石、易滑动土层等采取清除或加固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施工前做好洞顶截水天沟和洞口的截、排水,同时在施工过程避免大挖大刷,保持自上至下逐段分层开挖,保持边仰坡稳定,跟进施做喷锚防护,及时施作洞门。
⑵明洞土石方开挖前做好洞外的截水天沟等排水系统,截水天沟中线距边、仰坡开挖线边缘不小于5m,且每20m 设置伸缩缝一道,天沟向排水方向为顺坡,坡度不小于2‰,天沟两侧夯填密实。
将地表水排除隧道范围,防止水流冲刷边仰坡坡面造成边、仰坡坍塌。
⑶隧道进口段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开挖前必须进行中线、水平复测,确保准确无误。
开挖时应在洞口施工放样的线位上进行边坡及仰坡自上而下的开挖。
本隧道为Ⅴ级偏压路堑式明洞,DK168+692~DK168+700 起拱线上明挖,保留核心土,边墙挖井,纵向拉槽施工,先墙后拱衬砌,纵向拉槽长度不宜大于 8m,然后施作防水层及回填。
仰坡坡比为 1:边、 0.75,边墙采用开挖表层土质采用挖掘机,当深层遇到石质,挖机无法松动时采用小型松动爆破后再用挖掘机开挖。
爆破时规定适宜装药量,尽量减少对原底层的扰动,以保证洞口围岩不被破坏。
边、仰坡开挖完成后,人工清理坡面浮石,并适当修正坡面,保证坡面平顺。
采用锚喷(网)加固,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 砂浆锚杆,L-4m,间距 1.5×1.5m,梅花形布置,喷射砼采用 10cm 厚 C20 网喷砼,钢筋网φ8,网格 25×25cm。
4.3 套拱施工采用套拱法和长管棚预支护进洞,具体作法如下:洞口开挖至起拱线,采用两榀型钢钢架紧贴仰坡放置,纵向钢筋连接,经测量检查,同隧道洞口开挖断面一致后,与仰坡锚杆焊接固定,施作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浇筑挂板混凝土固结,形成洞室轮廓。
4.4 超前大管棚支护在套拱上施作管棚导向墙,每工作面三台管棚钻机分别施作管棚预支护,在前方形成保护棚圈,提前固结及加固开挖轮廓周边土体,为暗洞开挖提供预支护。
超前大管棚作为洞口浅埋加强段的辅助施工措施,通过管棚和注浆来稳固地层,防止隧道开挖爆破时造成的拱部坍塌。
超前大管棚采用 46 根长 25m 型号为φ108×6mm 的热轧无缝钢管,接头处采用丝扣连接,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钢管数的 50%。
钢管加工前端呈锥形,管壁四周钻设φ10~φ16mm 的注浆孔,孔间距 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预留不小于 1.1m 的不钻孔止浆段。
首先施工管棚固定端的 C20 混凝土导向墙,截面尺寸为 1m×1m,拱内设置 2 榀 I18 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φ140 壁厚 5mm 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
待导向墙完成并养护 3 天后进行施钻,采用水平钻机配备φ127mm 的偏心钻头进行钻孔。
根据线路的设计纵坡,以 1°~3°的外插角进行钻孔,钻进时应检测钻杆的倾斜度,偏离原定方向应及时纠正,以免长管棚打入到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内。
钻机开孔时钻速易低,钻深 20cm 后转入正常钻速。
钻孔完成后再用钻杆掏尽孔残渣,防止卡管。
顶管作业时将钻机调准方向,低速推进钢管,在剩 30cm~40cm 时钻机反转退回原位,装上后一节管,人工用链钳进行钢管丝扣连接,使两节钢管在连接处连成一体。
完成后用钻机推进,以此循环直至完成顶管作业。
钢管安装后即封堵管口,留注浆孔、止回阀及止浆塞,即可进行注浆。
根据地质条件和围岩破碎情况,注浆采用等级不小于 M10 的水泥浆液,其目的将破碎围岩或松散颗粒在短时间内胶结成整体,起到超前支护的作用,为隧道下步开挖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增强了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岩体空隙通过浆液充填,凝结固化后,有效的阻隔了地下水或雨水向隧道内的渗入,起到了堵水防水的作用。
麻芝川隧道进口导向墙及大管棚图见图 2。
图 2 麻芝川隧道进口导向墙及大管棚暗洞开挖4.5 暗洞开挖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在软弱围岩的地质条件下,采用三台阶四步法施工,三台阶四步法是应用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上台阶的○部,施作导坑底部、侧面支撑及临时仰拱, 1 滞后○部一段距离后开挖上台阶○部, 1 2 再开挖隧道中、下台阶,完成断面开挖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 V 级围岩软质岩、浅埋、偏压地段的施工方法。
三台阶四步法施工工艺流程: Ⅵ h1 I18临时拱架 B单元 R1000 Ⅵ①②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 R2000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 设I18轻型工字钢架(临时钢架) A单元喷20cm厚C25砼隧道中心线开挖界限Ⅵh2 Ⅵ③ R2500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 喷8cm厚C25砼开挖界限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 h3④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 2φ50mm锁脚钢管 L=4.5m 壁厚3.5mmⅤⅤ三台阶四步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面示意图图 3 三台阶四步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系统径向锚杆导坑拱部超前支护管棚拱部φ108超前管棚注浆,环向间距40cm 喷混凝土二次衬砌 3~5mⅥⅤ 3 20~30m h2 临时仰拱之喷混凝土+临时钢架格栅钢架 4 3~5m临时仰拱之喷混凝土 h3 边墙墙脚线Ⅵ隧底填充仰拱二次衬砌仰拱初期支护ф22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 图 4 三台阶四步法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拱墙二次衬砌隧底填充初期支护之喷混凝土边墙基底①3~5m 3~5m 20~30mⅥⅤ④③临时支护之喷混凝土②拱墙二次衬砌隧底填充边墙基底临时支护之喷混凝土图 5 三台阶四步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 h1 2 1 三台阶四步开挖法施工即超前支护先行,上台阶采用预留核心土导坑法短开挖,施作拱部初期支护;中、下台阶错开3~5m 左右开挖及施作边墙初期支护;仰拱紧跟下台阶,马口错位开挖并及时施作拱架尽早闭合成环。
对Ⅴ级围岩,洞身采用人工风镐、挖掘机、弱爆破相结合开挖,为确保施工安全,根据围岩情况每循环开挖进尺 50~120cm。
各施工工序分述如下: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弱爆破开挖○部,然后施作○部导 1 1 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即初喷 4cm 厚混凝土,架立初期支护钢架,并设锁脚钢管。
导坑底部及侧面铺设 I18 轻型工字钢,底部喷 20cm 厚混凝土,施作○部临时仰拱, 1 必要时封闭掌子面。
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 2 ⑵在滞后○部 3~5m 后,弱爆破开挖○部。
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即初喷 4cm 厚混凝土,架立初期支护钢架,并设锁脚钢管。
导坑底部铺设 I18 轻型工字钢,底部喷 20cm 厚混凝土,施作○部临时仰拱,必要时封闭掌子面。
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 2 度。
⑶在滞后○部 3~5m 后,弱爆破开挖○部。
导坑周边初喷 4cm 厚混凝土,架立初期支 2 3 护钢架,并设锁脚钢管。
导坑底部喷 8cm 厚混凝土,施做○部临时仰拱。
钻设系统锚杆后 3 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⑷在滞后○部 3~5m 后弱爆破开挖○部, 3 4 初喷 4cm 厚混凝土,架立初期支护钢架并设锁脚钢管,隧底周边部分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