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等速肌力测定与训练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ptkejian
目 录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原理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实验操作流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解读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分析
01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是一种评估肌 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通过使用 等速测力器进行。
多维度评估
研究和发展更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以全面反映肌肉的功能 和健康状况,为个体化运动处方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更 科学的依据。
06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 分析
案例一:运动员的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总结词
评估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
目的
了解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水平, 为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仪对运动员进 行测试,测量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力 量和耐力。
测试成本较高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因此 测试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基层医疗 机构和社区的普及和应用。
适用人群有限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 成年人,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 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测试结果的主观性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作 者的主观判断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操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
表现、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关系。
05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 意事项与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保受试者了解测试目的 和过程
在开始测试前,向受试者详细 解释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目的 、方法和要求,以避免不必要 的误解和恐慌。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置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引言:肌力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肌力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臂肌力测试仪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静态肌力测试和动态肌力测试。
实验一:静态肌力测试静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的静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静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俯卧撑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0次;在握力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5kg;在深蹲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实验二:动态肌力测试动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次数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进行了仰卧起坐、跳跃和引体向上的动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动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同样是不同的。
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40次;在跳跃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15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等动作对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评估有着不同的作用。
2. 动态肌力测试相对于静态肌力测试,更能反映出肌肉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3. 个体差异对肌力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个体的体质和训练程度会导致肌力水平的差异。
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肌力水平的方法。
通过对静态肌力和动态肌力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并为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等速训练技术讲解
峰力矩角度(AOPT): 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指定角度的峰力矩值:等速仪器可自动计算出关节活动中任意角度所对应的力矩值,一般可事先指定两个角度,目的在于比较两侧指定角度的力矩值。
峰力矩
峰力矩角度Biblioteka 等速肌力测试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等速肌力测试中,AP值与测试速度有关,即在一定范围内测试速度越快,AP值越大,说明测试中测试速度越快,肌肉作功的效率越高。
多关节运动模块
等速肌力测试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峰力矩peak torque ( PT)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单位为牛顿·米(N·m) . 峰力矩体重比(PT/BW) 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为何等速训练优于其他肌力训练方式
常用等速肌力测定训练设备
肌力测定为主设备 (配计算机系统) CYBEX(美国) Biodex (美国) IsoMed (德国) CON-TREX (瑞士) Moflex Kin-Com LID等等
肌力训练为主设备 (不配计算机系统) 不能获得力矩、关节角度变化等相关数据资料。 可进行肌肉的离心、向心、持续被动训练等。 BodygreenS06 BodygreenS1000
4、通过这样的等速运动可大幅降低因使用重量块进行的重力训练所产生加速度与减速度的运动伤害。 5、协助全身的肌肉训练、康复训练、身材体能的保持,特别针对脑损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等康复训练者、中老年人及慢性关键炎患者设计的肌力训练器材。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来自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2.等速运动测定仪的构成
保持运动速度不变
等速运动仪
操作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
感应系统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三、等速运动测定肌力的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各种病因导致的肌力下降; 临床徒手肌力检查肌力在≥ 3级以上。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二)禁 忌 证
绝对禁忌证 失稳,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骨关节恶性肿瘤 相对禁忌证 疼痛 关节活动度受限 滑膜炎或渗出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康复医学科 韩栋畴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提纲
一、等速收缩概念 二、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构成及仪器的种类 三、等速肌力测试仪肌力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测定肌力和训练的操作步骤 五、等速测试的结果 六、文献分享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收缩概念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 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 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很难 产生等速收缩,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上才能进行等速运动。实际上, 等速运动时,其肌肉收缩是一种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混合的方 式。
左右同名肌 力比
拮抗肌比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病例
郑某, 28岁,男,IT人员。主诉: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疼痛伴无力2月余。诊断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2018年12月12日来我院门诊进行康复治疗。因 左侧膝关节肌力下降、步行困难,于2018年12月12日进行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
肌力及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适应症
1.废用性肌肉萎缩 2.关节源性肌肉萎缩 3.神经性肌肉萎缩 4.肌源性疾病时肌肉收缩功能异常 5.骨关节畸形 6.脊柱稳定性差 7.关节周围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平衡 8.内脏下垂、尿失禁
•肌力及肌力训练
10
禁忌证
1.全身有严重感染和发热不宜进行。
2.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等情况。
电刺激不比主动训练有效改善肌力;康复训练 以电刺激配合主动训练(主动参与)
•肌力及肌力训练
•肌力及肌力训练
(二)助力训练
1.适应证 肌力1~3级时 2.训练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3)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4)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肌力及肌力训练
(三)悬吊训练
•肌力及肌力训练
3.皮肌炎、肌炎及发作期患者及严重肌病患者 不宜进行高强度 或抗阻训练。
4.训练会加剧局部疼痛,如:外伤后及术后早期。
5.局部有活动性出血,以免加重出血形成血肿。
6.骨折后只行石膏外固定、骨折断端尚未形成
牢固骨痂时不宜进行肌肉长度有改变的训练。
•肌力及肌力训练
11
肌力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运动量和训练频率 2.选择适当阻力 3.尽可能无痛训练 4.耐心及鼓励
1~1.5倍) 腹背肌等长耐力实验 3、等张肌力检查(ITMT)isotonic 4、等速肌力检查(IKMT)isokinetic
•肌力及肌力训练
肌力与人体八大系统息息相关
呼吸 运动 循环 消化 泌尿 神经 内分泌 生殖
•肌力及肌力训练
原则
1.抗阻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3.超量恢复规律 4.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原则 5.强度和频度关系
等速肌力训练与测试在偏瘫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变, 兼 有等 长 收缩 和等 张 收 缩 的优 点 。运 用 等 速运 动 对 肌 肉进行 测试 和训 练 的技 术称 为等 速肌力 测试 和训
了肌力 , 对下 肢 功 能并 没 有 带 来 实质 性 的改 善L 6 ] 。但 近期有 小样本 研究 指 出 , 研究 者 使 用 一种 “ 飞 轮式 ” 等
速肌力训练仪 , 用于脑卒 中 8 年后的后遗症期的患者 , 不 仅改 善 了偏 瘫侧 的下肢 肌 力 , 同时 改 善 了健 侧 肢 体
的废用 性 的肌力下 降 , 从 而进 一步 改善 了患者 平衡 、 步
行能力 以及 减少 起 立一 行 走 测 试 时 间[ 7 ] 。也 有 类 似 小
疗 方法更 为科学 与规 范 。 2 等速肌 力训 练与等 速肌 力测试
节 的研 究也最 多 , 但 结 果 却 差距 很 大 , 就峰力矩而言,
治疗前 后 的变化 由最少 上升 1 7 , 最 多则 高达 1 5 5 ,
一
般股 四头 肌及胭 绳 肌肌 力 均 有 提 高 ; 等 速肌 力 训 练
1 脑卒 中后 的肌力 训练
指 肌 肉在一次 收缩 过程 中达 到 的最 大 力 矩 输 出 , 反 映 测试 者 的肌力 情况 , 是 等 速 技术 中 的黄 金 指标 。② 峰 力矩体重 比( P e a k To r q u e / We i g h t ,P T / W) : 指 单 位 体 重 的峰力矩 值 , 反 映 了肌 肉的相对 肌力 , 可用 于不 同 体 重人 群 之 间 的肌 力 对 比。③ 峰 力 矩 角 度 ( Av e r a g e P o we r , AP ) : P T A 出现 时的关 节 角度 , 是 关节 的最 佳 用 力角 度 。④ 平 均 功 率 ( AP ) : 肌 肉单 位 时 间 内 作 的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浩天揽云FBI 2008-10-07 11:00:16 回复在康复后期需要通过等速测试来判断康复情况,很多断友有疑虑,整理小文如下,仅供参考,敬请指正!1 等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末了的瞬时加速度和减速度除外)的一种运动。
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仪器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这种顺应性阻力使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由于等速运动时,肌纤维伸长或缩短,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等张收缩。
而肌肉收缩时因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张力,又类似等长收缩。
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优点。
但也有人认为,等速运动提供的动作较简单局限,与肢体运动时的自然动作有一定差距,在肌肉测试和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2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节运动中某一角度肌力的大小;等张肌肉测试只能反映关节运动过程中最弱的肌力。
而等速肌肉测试可同时测试关节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任何一点肌肉输出的力矩值,得到力矩曲线,并可同时进行肌肉作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功能的测试,上述各项参数经等速仪器的计算机处理后,可作为评价肌肉功能的指标。
弥补了前两种肌肉测试方法的缺陷。
等速肌肉测试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功能测试和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少学者运用测试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进行等速测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等速肌肉测试的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各项测试数据中,峰力矩(PT)值的可信度最好,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中等,而肌肉耐力略低。
肌肉向心收缩测试的ICCs值高于肌肉离心收缩。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a
29
(二)曲线描记结果图
峰力矩
峰力矩角度
a
30
a
31
七、病例分析
病例一
彭某, 38岁,女,工人。主诉:右腿 疼痛伴无力一年。诊断为右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 2006年3月26日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 因双侧膝关节肌力下降、步行困难,于2006 年4月5日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录像
a
32
测试结果
测试部位
尤以右侧明显; 2.右侧屈/伸比值倒置,这将导致关节异常磨损,
退行性病变加重。 建议:患者加强双侧下肢肌力的训练,尤以右
侧伸肌为主。
a
35
病例二
毕某,男,38岁,工人,1999年1月5日 乘车时与人发生口角,被人用刀刺伤背部, 诊断为脊髓圆锥段贯通伤,圆锥马尾神经 不全损伤。1999年3月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 一个月。对此患者训练前后进行膝关节等 速测试,以进行疗效评定。
a
6
BIO-DEX
a
7
2.等速运动测定仪的构成
保持运动速度不变
等速运动仪
操作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
感应系统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
a
8
(1)操作系统 --即提供不同部位 测试的附件
a
9
三、等速运动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工作原理
感应系统—感受关节活动范围内每一点肌力 的
变化.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调节每一点的阻力,使之
a
13
提供临床上对各种疾患的 肌力量化测定(关节稳定 性、肌腱韧带损伤等)
提供更多的肌肉功能测定 (如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程度等)
a
14
四、等速运动测定肌力的适应证、 禁忌证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课件.ppt
宁波市康复医院
最新.
1
主要内容
等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等速运动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训练
最新.
2
等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最新.
3
操作系统软件
动力头:360°,连 续转动,提供 1100Nm力矩
运动模式:等速: 向心及离心、等张: 向心及离心、等长: 每一位置的正反方 向、连续被动运动
痉挛的量化评定:等速摆动试验、等速 被动测试(最大阻力力矩、阻力力矩之 和、重复次数的平均阻力力矩和力矩速 度曲线上升斜率)
最新.
16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绝对禁忌证: 关节及相邻关节失稳、骨折、局部严重
的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术后早 期、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软组织瘢痕 挛缩、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或扭伤以及 严重疼痛
等张收缩运动—— 等张收缩仅在运动范 围的极小部分达到最大收缩,效率不佳, 且负荷只能按最低肌力输出而定
最新.
6
等速肌肉收缩特点优点
明显优于传统肌肉收缩运动——肌力评定、训练 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关节运动中任何
一点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的优点提供与肌肉 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 应的最大阻力) 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最新.
21
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点
多种评价指标:四肢大关节、腰背肌肌 力测试
测试模式有向心收缩/离试扩展到 徒手肌力3级以下和疼痛性关节疾病患者
最新.
4
等速运动定义
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
等速运动环节中每一点的阻力负荷与其 相应的肌力形成了最佳匹配——较好地 完成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及训练
〔4〕等速肌力训练
收费
等速肌力测定次 96 全额支付等速肌力训练次 45 全额支付
实验比照疗效
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 41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试验组在常规训练根底上加用等速肌力训练.结果训练后试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积清楚显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膝关节伸屈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目的:研究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有氧运动训练;A组配合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即屈肘角速度为210°/s,伸肘角速度为60°/ s,10个肘屈伸动作为一轮,每日3~4轮,每周3次.治疗前后使用BIODEX Ⅲ等速仪检测2组患者肘屈伸的各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FMA)与改进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与肌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生物力学指标2组均有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FMA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高于B组(均P<0.05);改进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可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训练的备选方法.。
等速肌力训练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长肌力训练优点:
不伴关节活动,适用于关节活动度受限或肢体固定 具有防止肌萎缩、消肿、刺激本体感受器的作用 操作简便,方便于床上或家中运动 花费少
等长肌力训练缺点:
缺乏关节活动,对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作用较少 仅增强在训练角度下及其周围约20°的静态肌力,
肉的早期训练 可提供反馈信息,进行最大或次大肌力收缩练习 可作全幅度及短弧度练习
1
等速运动肌肉遇到顺应性阻力
关节和肌肉 的杠杆作用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速肌力训练缺点:
训练花费时间较多 需要受过培训的操作人员 仪器费用较高,不易普及
等速肌力训练一般原则
肌力较弱(3级)时,利用CPM作被动 活动 肢体能对抗重力时,开始进行等速训练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张肌力训练缺点:
活动范围内阻力矩与最大肌力矩不一致 训练开始时受惯性力量影响 训练时较强肌可能代替较弱肌群收缩 对关节痉挛、关节内伤病、运动时疼痛者不
适宜 不易进行不同运动速度的训练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速肌力训练优点:
提供顺应性的阻力,始终最大肌力,提高训练效率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 提供不同速度训练,适应日常功能和竞技运动需要 在CPM装置下可进行3级以下肌力运动,有利于肌
短弧等速肌力训练:限定运动活动范围,选择 “疼痛弧”的两侧进行等速肌力训练
一般采用慢速及中速(如60°/s ~150°/s )进 行训练
见下图
短弧等速肌力训练示意图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4、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
原理:等长肌力训练具有生理溢流作用 训练目的: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群都能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ppt课件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平均力矩/峰力矩:反映平均力矩与峰值力矩 间的关系,对爆发力的评价有意义
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矩:反映关节稳定性及 肌肉运动功能,有疼痛性关节疾病时该值可增 大,甚至>100%
左右同名肌群力矩缺失百分比:反映两侧同名 肌群力量的平衡情况,一般>10% 易造成弱侧 损伤
左右肢体运动功能组合力矩缺失百分比:反映 两侧肢体力量的平衡情况,一般下肢总力矩左 右相差>5% 时易造成弱侧拉伤
等张收缩运动—— 等张收缩仅在运动范 围的极小部分达到最大收缩,效率不佳, 且负荷只能按最低肌力输出而定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明显优于传统肌肉收缩运动——肌力评定、训练 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关节运动中任何
一点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的优点提供与肌肉 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 应的最大阻力) 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拮抗肌比值:一般以慢速运动时的峰值力矩计 算,也可在不同速度、不同测试模式及特定角 度下计算,反映拮抗肌肌力平衡情况,间接反 映关节稳定性,预测潜在的关节损伤, 其是下 肢膝关节的屈伸比在临床上最有意义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耐力比值:180° /s下耐力测试时,连续最大收缩 25~30次,最末5次(或10次)与最初5次(或10次)做功 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达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相对禁忌证:关节局部疼痛、关节活动 度受限、滑膜炎或渗出以及亚急性或慢 性扭伤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注意事项: 测试前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近端肢体应
良 好固定,防止产生替代动作; 进行双侧同名肌群肌力比较时,应按先
测定健侧,再测定患侧的顺序进行,以 利于双侧的比 较;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BTEPrimusRS第一部分:等速相关理论简单回顾1、定义:等速运动训练是运用特殊设备让速度恒定,阻力是随使用者施力大小改变的,因此等速训练具有其他阻力训练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运动过程中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或多小其运动的速度一样维持不变,然而肌肉在等速的情况下收缩训练,等速训练的这种特性可以增强肌力、肌耐力、和爆发力,并且绝对的安全,是现今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界公认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肌力训练方式。
2、与等长和等张的比较:等长训练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
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
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
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
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
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
依此类推。
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
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
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
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速训练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
等速肌力检测测试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 王国新
等速运动的概念
指运动中,运动速度恒定(等速)而阻 力可变,运动中的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 上设定,一旦速度设定不管受试者用多 大力量,肢体运动的速度都不会超过预 先设定的速度,受试者的主观用力只能 使肌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而不能 产生加速度的一种运动。
测试速度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峰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 ratio,PT/BW)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测试的比较
项 目 等长测试
固定不动 (0° /s )
等张测试
变化, 不易控制
等速测试
可任意选定(1 0° /s ~500° /s ),且恒定 可变,顺应性阻 力,与运动速度 有关
速度 阻力 运动幅度 测试意义
可变,顺应性 受杠杆作用 阻力 影响
无
全幅或半幅
全幅或半幅
反映关节运 动中任何一 点的力矩值
60°/s 180°/s 慢速测试 快速测试 用于肌力的测试 用于肌肉耐力测试
60°/s~180° 中速测试 用于肌力测试 /s 0°/s 等长肌力测试 用于肌力测试
常用测试速度
关节 膝关节 肘关节 前臂 髋关节 肌群 屈/ 伸 屈/ 伸 旋前/旋后 屈/伸,外展/ 内收,内旋/ 外旋 慢速 60 60 30~60 60 中速 120 120 120 120
3级或3级以下时
测试的步骤
准备
接受指导,做一些简单准备活动
测试次序
健侧
患侧
体位和关节轴心
体位的选择应考虑关节损伤后的愈合情况 (如肩关节脱位复位后,肩关节固定外展位) 关节活动轴心与仪器动力臂旋转轴心相一致
肌力分级及内容及对应训练
肌力分级及内容及对应训练
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常用于训练肌肉萎缩及肌无力的患者,以改善肌肉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功能。
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肌肉现有肌力水平,分别采用如电刺激、物理因子、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等方式训练。
肌力的评估通常采用经典的“五级六分法”进行分级:
- 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 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产生动作。
- 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
- 3级: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阻力。
- 4级: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但不全面。
- 5级: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肌力正常。
肌力训练方法按照用力程度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不同肌力等级对应的训练方法如下:
- 0-1级:目前针对0-1级的患者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功能性电刺激、传递冲动训练、被动活动等。
- 2级:助力运动。
- 3级:轻微抗阻运动+抗重力主动运动。
- 4级:抗阻运动。
- 5级:最大抗阻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肌力训练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等速肌力测定与训练
0
Muscle Force
速度与力距成反比
Velocity of Contraction
(三)力量控制精度测试: (force control accuracy test) 作重复的次大强度收缩运动若
干次,观察力矩曲线的匀称性, 可作为运动协调性的评价指标。
五 测试方案的选择
速度 肌肉收缩方式
慢速 中速
快速
(一) 慢速测试:<60°/s 测试肌肉的力量 分析动作中的薄弱环节 重复4—6次
(二) 快速测试:>180°/s
测试肌肉的耐力 重复20-30次
速度与力矩的关系
速度越高力矩越低, 反之速度越低力矩越高
F1
速度快到无限时,就无 法完成动作,力矩为0
与相应的肌力改变相匹 配,从而使预定的角速 度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 保持恒定
(二)等速运动仪特点
提供肩、肘、腕、髋、膝、踝和腰背等多个 部位、多个功能动作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形式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力学参数, 是目前评定肌肉功能、 研究肌肉力学特性的 最佳方法(峰力矩值、 功、力矩加速能等)
提供临床上对各种疾患的 肌力量化测定(关节稳定 性、肌腱韧带损伤等)
4. 提高力量阶段 等速,等张,被动,离心反馈模式下适当 的测试和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5. 恢复功能阶段 等速向心/向心,等张模式下,进行功 能,本体感觉,加/减速训练
6. 完全恢复阶段 使用所有五种模式,完全提高和恢复 关节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
康复治疗“力量评定、训练”的内涵
文化程度、精神心理状态 3、操作者:操作熟练规范程度,方
案,等
八、等速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
解读报告 结合临床
等速肌力测试在等速仪器提供的恒定速度和顺应性阻 力条件下,可测试关节运动中任何一点的肌肉输出 的最大力矩值,同时等速肌力测试还可获得肌肉做 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数据,并且一次测试可 同时测得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力,可了解拮抗肌 群间的平衡情况。因此。等速肌力测试要优于传统 的等长肌力和等张肌力测试方法。
步骤14. 按下“OK”以保存速度并返回到评估设置。 新的速度设置将出现在屏幕的中间。 要编辑速度: 再次按下“Set / Edit Sets and Speeds(设定/编 辑设置和速度)”按钮。在设置和速度对话框,按 下想要修改的速度并单击“Edit(编辑)”按钮。 您现在可输入新的速度。按下“OK”以确保您做 的改变并返回到评估设置。“按下Cancel(取消)” 将使您返回评估设置,但将废弃最近的设置和速率 改变。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4. 在屏幕右下角的设置/速度列表框中单击或 按下第一项待执行设置。 步骤5. 为了使患者逐渐适应试验,电击右下方的 “Start(开始)”,开始实践测试。 步骤6. 因为等动力的方式要求指定活动量程,设置 /编辑ROM对话框将出现。 单击“Set BOR(设置 BOR)”并指示患者将工具移至要求量程的起点。 单击“OK”保存该位置 接下来,按下“Set EOR(设置EOR)”按钮,并让 待试验的对象交工具移至量程的终点。 单击“OK” 保存该位置。指示患者将其手从附件移开–手将移 回起点位置。
步骤7. 试验现在将开始。向试验对象说明,附件必 须移动通过将计为有效rep的运动的全程。 患者施加的力将以两个垂直的黑色点线之间的彩色 线表示(图4)。这些垂直的表明为试验设定的活 动范围的边界。白色图示区按照您在评估设置中为 “Side 1(侧1)”和“Side 2(侧2)”输入的侧 和功能标记。 全部重复动作完成时,每项设置将停止。 (如果执行一项比较评估,并且将对患者的另一肢 实施实践试验,按下“Test 2(试验2)”按钮, 让患者用另一肢抓住附件并重复步骤5 - 7.)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的研究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志平;尹彦;刘敏;黄中校;杨小英;苏玉林【摘要】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and training is the most advanced and practical technique in the evaluation of muscle function and training muscle strength in the world, I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port science research and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gave a summary of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s of isokinetic techniques,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sokinetic in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ost-research..%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力量训练的实用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运动训练、体育科研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阐明等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等速技术;测试;训练【作者】黄志平;尹彦;刘敏;黄中校;杨小英;苏玉林【作者单位】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530012;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31967年,等速作为一种特殊运动方式的概念由美国学者Hislop和Perrine最先提出 [1],由此发展而来的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简称等速技术)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力量控制精度测试: (force control accuracy test) 作重复的次大强度收缩运动若 干次,观察力矩曲线的匀称性, 可作为运动协调性的评价指标。
(四)肌肉收缩方式
向心/ 向心 被动 模式 离心/ 离心
收缩 方式
等长
向心/ 离心
等速离心模式
进行最大化或次最大化运动、增强 本体感觉以及刺激功能性或竞技性 的运动
所测最大力矩值与个体体重之间的比值. 借此可消除个体间体重因素影响,以利于 个体间力量的横向比较.
拮抗肌比
该比值反应肌力平衡情况,间接 反映关节稳定性,预测潜在的关节损伤 尤其膝关节的屈/伸比值最具临床意义。
左右同名肌比:
反映两侧同名肌群力量的平衡情况。 一般>10%易造成弱侧损伤。
最大关节可动范围:
6. 完全恢复阶段 使用所有五种模式,完全提高和恢复 关节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
单位度,此值缩小提示关节受限。
力矩加速能(torpue acceleration energy,TAE)
是力矩产生开始前1/8秒内的做功量。用 以代表肌肉活动的灵敏度或爆发力, 也是最具特异性的肌肉功能指标之一。 单位瓦。
(二)曲线描记结果图
通过力矩曲线和关节活动范围 曲线来评估肌肉的运动情况,关节 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或疾病情况均可 通过力矩曲线而获得。
(二) 快速测试:>180°/s 测试肌肉的耐力 重复20-30次
速度与力矩的关系
速度越高力矩越低, 反之速度越低力矩越高 速度快到无限时,就无 法完成动作,力矩为0
速度慢到极限为0时, 就产生了最大力矩, 即最大等长力量
F1
Muscle Force
速度与力距成反比
0
Velocity of Contraction
(二)禁 忌 证
绝对禁忌证 失稳,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骨关节恶性肿瘤 相对禁忌证 疼痛 关节活动度受限 滑膜炎或渗出 亚急性或慢性扭伤
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术后早期 急性损伤等
五 测试方案的选择
速
度
肌肉收缩方式
慢速
中速
快速
(一) 慢速测试:<60°/s 测试肌肉的力量 分析动作中的薄弱环节 重复4—6次
等长肌力测试
用在患者的术前或术后,或者发生 疼痛时的康复评定。
被动模式 持续的被动运动对于关节固定阶段 之后的康复有益
被动模式可与电刺激,冰敷结合使 用,减轻急性关节扭伤的肿胀
六、等速测试的结果
(一)等速测定的相关参数
1.力量指标 2.比值指标 3.其它
峰力矩
力量 指标
总功 特定角 度峰力 距
峰力矩(peak torque,PT):
单位----牛顿.米(Nm),关节肌 肉运动过程中最大力矩的表达,反映 力矩曲线的最高点。对下肢负重肌群 的力量评定具较好的意义,测试结果稳 定,信度较高。
●
特定角度的力距值(torque at special angel,TSA):
是关节活动至一定角度肌肉的力矩大小, 该值可被用来评定肌肉在特定位置时力量的 大小。
CYBEX BIO-DEX Moflex Kin-Com LID等
biodex
BTE
多重固定
多种配件
制动按钮
动力头横纵旋转
显示器反馈 触摸屏控制
转动中心 多重调节 可提升430磅 电动调节
打印机
电脑控制
连接肌电
T型工作台
2000Hz 采集率
2.等速运动测定仪的构成
三、等速运动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曲线描记结果图
七、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 饱餐后进行测试 指导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闭气
用劲 测试前适应性训练 口令
影响等速测试结果因素
1、仪器设备 2、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体位、 文化程度、精神心理状态 3、操作者:操作熟练规范程度,方 案,等
八、等速训练
1 . 受限康复阶段 提供必需的基础---被动\等长模式, 逐步提高活动范围,特殊角度下的安 全和舒适力量测试和训练
是目前评定肌肉功能、 研究肌肉力学特性的 最佳方法(峰力矩值、 功、力矩加速能等)
提供临床上对各种疾患的 肌力量化测定(关节稳定 性、肌腱韧带损伤等)
提供更多的肌肉功能测定 (如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程度等)
四、等速运动测定肌力的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各种病因导致的肌力下降。 临床徒手肌力检查肌力在≥ 3级以上。
等速肌力测定及训练
康复评定科 宋桂芸
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 仪器检查
等张测试 等长测试 等速测试
肌力检查
等长肌力检查 仪 器 肌 力 检 查 徒 手 肌 力 检 查
等张肌力检查
等速肌力检查
一、等速运动概念
等速运动 (Isokinetic Movement)
指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
2. 关节控制阶段 避免炎症和渗出---被动模式,保证关 节周围血液,淋巴回流,促进代谢
3. 恢复活动范围阶段 达到完全活动范围的被动模式,在合适的 速度和安全的力矩下,恢复活动范围
4. 提高力量阶段 等速,等张,被动,离心反馈模式下适当 的测试和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5. 恢复功能阶段 等速向心/向心,等张模式下,进行功 能,本体感觉,加/减速训练
(一)工作原理
感应系统—感受关节活动范围内每一点肌力 的变化.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调节每一点的阻力,使之 与相应的肌力改变相匹 配,从而使预定的角速 度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 保持恒定
(二)等速运动仪特点
提供肩、肘、腕、髋、膝、踝和腰背等多个
部位、多个功能动作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形式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力学参数,
总功(total work,TW):
单位为焦耳(J)指一次或数次运动所 做的功,是力与运动距离的乘积,即力矩曲 线下的面积之和。当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时, 该值主要同力矩大小有关。
力矩 体重比
比值指标
左右同名肌 力比 拮抗肌比
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PT/BW)
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
预先设定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肌肉用力仅使
肌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速 自动调节
等张运动 变化,不 可预知 固定
等长运动 固定在 0 °/S 固定
二、等速运动仪器的种类及构成
1.等速运动仪器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