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微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经济学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微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8章经济学分析方法
8.1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8.1.1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与经验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3博]
答:实证研究是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描述而不作价值判断的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它力图说明的是各种经济现象“是什么”“实际怎么样”“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不回答“应该怎么样”“应该与不应该”“好与坏”“善与恶”的问题。实证分析是经济分析的基础,只有把经济现象本身的真实情况搞清楚,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经验研究是以研究者自己的经验或研究者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以及别人观察到的经验事实(如档案数据资料)为依据,对经验事实进行理论归纳,或用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证据来验证已有的理论。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形成以前,也大都采用经验式的理论归纳方法。
2.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东北财经大学2003博]
答:静态效率是指技术和偏好不变的情况下的效率。如果偏离静态效率可以使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得更快,则这种偏离会使消费者得到高于静态效率较高时所得到的满足。
动态效率是指存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效率。
3.信号显示与甄别机制[东北财经大学2003博]
答:信号显示是指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率先通过实际行动向对方发出一个或一组信息,以令对方了解自己真实状况的一个行为过程。在产品市场上,厂商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过硬信息最常用的信号显示方式,是向消费者提供保修或保险。
甄别机制是指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通过采取措施将对方区别开来,从而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甄别机制与诱导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弹性[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1博]
答:在经济学中,弹性被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它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即: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E=(ΔY/Y)/(ΔX/X)=(ΔY/ΔX)(X/Y)。
式中,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
弹性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经济理论中有多种多样的弹性概念,例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等。由于弹性是两个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因此,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5.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东北财经大学2006博]
答:在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参数是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可以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例如,在下面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
Q d=α-βP
Q s=-δ+γP
Q d=Q s
Q和P是模型所要决定其数值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α、β、δ、γ的数值是由模型的外部条件所决定的,被称为外生变量,也被称为参数。外生变量α、β、δ、γ的值,将决定内生变量Q和P的值。
6.均衡价格[华中农业大学2005博]
答:均衡价格是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唯一能持久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8.2.2简答题
1.简述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华中农业大学2005博]
答: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
(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2)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量。
2.简述“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4博]
答:经济人也称为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
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4)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简述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东北财经大学2002博]
答:(1)短期是指这样一个期间,在该期间内企业总有一些要素的数量来不及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要素的数量成为可变的。从所有要素都不可变到所有要素都能改变之前的时间间隔都可以称之为短期,但通常说的短期仅指企业不能够改变厂房和设备一个时期。厂房和设备都是企业的固定要素,它们决定企业的工厂规模,而劳动力等则是企业的可变要素,在短期,企业可以改变其数量。
(2)长期是指时间长得足以使企业按照自己的愿望对所有投入要素进行调整,即按照它想要达到的规模调整所有的要素投入量。
在短期内,企业无法改变全部要素的投入量,只能改变一部分要素,例如,它可以雇佣或解雇工人,增加或减少购买原材料,但是要扩充厂房或拆除设备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