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加热冷却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决定了钢的力学性
能和使用寿命。
这个过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次冷却
在初次冷却阶段,钢的组织会发生初步的变化。
当温度降到钢的临界
温度以下时,钢中的所有组织都会开始转变。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
第二阶段:持续冷却
在持续冷却阶段,钢的组织会进一步变化。
随着温度的降低,钢中的
残留奥氏体会逐渐转变为贝氏体。
这个过程会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然
后钢的组织就会保持不变,直到它被重新加热。
第三阶段:再次加热
在再次加热阶段,钢的组织会重新发生变化。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钢中的组织开始再次转变,从贝氏体转变为奥氏体。
这个过程同样是
不可逆的。
以上就是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必
须严格控制。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都受到影响。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A-P转变 终了线
图2.4 共析碳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临界 冷却速度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过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与共析碳钢相比,除了多出一 条先共析渗碳体的析出线以外,其他基本相似
亚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曲线与共析碳钢却大不相同,它除 了多出一条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线以外,还出现了贝氏体转变区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钢的热处理
❖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
图2.1 钢加热和冷却时各临界点的实际位置
钢的热处理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加热到Accm点以上时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 热处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奥氏体 严格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度是热处理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钢的热处理
1.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方法: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加热速度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过程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其冷却转变温度决定了冷却后 的组织和性能
实际生产中采用的冷却方法有:
连续冷却(如炉冷、空冷、水冷等)图b 等温冷却(如等温淬火)图a
图2.2 两种冷却方式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
图2.3 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珠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钢的热处理
1.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转变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② 贝氏体型转变 :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退火:
⑴ 退火的定义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 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⑵ 退火的目的
①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② 消除残余内应力,减轻变形和防止开裂; ③ 均匀成分,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④ 改善或消除铸造、轧制、焊接等加工中的组织缺陷。
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温度过低,在淬火组织中出现铁素体,使淬火组织出现软 点,降低钢的强度和硬度。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淬火:
理想的淬火冷却曲线 应该是:在650~550 0 C范围要快冷,其它 温度区间不需快冷, 尤其在Ms点以下更不 需快冷,以免引起工 作变形或开裂。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淬火:
保持适当时间,缓慢冷却,重新形成均匀的晶粒,以消除
形变强化效应和残余应力的退火工艺。
目的:
温度 再结晶温度
消除加工硬化
提高塑性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时间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正火:
⑴ 定义:将钢加热到 AC3 或 Accm 以上 30~50℃,保温一定
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钢的正火。
上贝氏体 (羽毛状)
500
下贝氏体 (针叶状)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② 贝氏体型转变 :
性能上看上贝氏体的脆性较大,无实用价值;而下贝 氏体则是韧性较好的组织,是热处理时(如采用等温淬火) 常要求获得的组织。
原因:上贝氏体中的碳 化物呈较粗的片状,分
布在铁素体板条间,且
不均匀,使板条容易发 生脆废;
获得的球化效果较好,在大件和大批量生产中难以实现,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热处理后钢的 力学性能较好;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淬火时容易引起 工件产织转变
3、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
➢1)加热温度; ➢2)保温时间; ➢3 ) 成 分 ( 含 碳 量 和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谢谢大家!
合金元素)的影响;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工业生产中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方法: ➢ 快速、短时加热或合金化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小结 一、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二、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思考 题
✓ 1、实际加热、冷却时临界点温度如何表示? ✓ 2、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钢的实际临界转变温度:
Ar3
P Q
A3
Ac3
S
Accm
E Acm
Arcm
Ac1 AA1r1
加热时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 冷却时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Wc/% Fe-Fe3C相图的共析转变部分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Fe-Fe3C相图的共析转变部分
➢ 思考:
➢ 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完全奥氏体化温度?
➢ 由于先共析F(Fe3CII)的存在,要必须加热到相应的A3线(Acm线)
以上,才能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 。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钢的加热转变——奥氏体化(以共析钢为例)
奥氏体化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分为四步。
共析钢的转变示意图(加热到A1温度以上)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第4章 钢的热处理基础》 第16讲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 注:本讲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3-1钢的组织转变
上贝氏体 贝氏体组织的透射电镜形貌 下贝氏体
2,贝氏体转变过程 , 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和 长大的过程. 长大的过程. 发生贝氏体转变时,首 发生贝氏体转变时 首 先在奥氏体中的贫碳区 形成铁素体晶核, 形成铁素体晶核,其含 碳量介于奥氏体与平衡 铁素体之间, 铁素体之间,为过饱和 铁素体. 铁素体.
当转变温度较高( 当转变温度较高(550-350℃) 时,条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 ℃ 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 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其碳原子向 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 短棒, 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Fe3C短棒,奥氏体 短棒 消失,形成 消失,形成B上 .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 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 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奥氏体化也是形核和长大 的过程,分为四步. 的过程,分为四步.以共 析钢为例说明: 析钢为例说明:
珠光体(S): ⑴ 珠光体 : 形成温度为A 倍光镜下可辨. 形成温度为 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 ℃ 片层较厚, 倍光镜下可辨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氏体(S) ⑵ 索氏体
电镜形貌 形成温度为650-600℃,片 ℃片 形成温度为 层较薄, 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 倍光镜 下可辨 光镜形貌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奥氏体晶粒长大 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 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 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 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随加热温度升高或保 温时间延长, 温时间延长,奥氏体 晶粒将进一步长大,这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晶粒将进一步长大,这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奥氏体 晶粒长大过程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相同. 晶粒长大过程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相同.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共析碳钢 曲线与曲线的比较
1、同一成分的钢的曲线位 于C曲线右下方。要获得 同样的组织,连续冷却 转变比等温转变的温度 要低些,孕育期要长些 。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 800-1000倍光镜下可 辨,用符号S 表示。
(3)托 氏 体 形 貌 像
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 号T 表示。
电镜形貌
光镜形貌
2)贝氏体型转变 -中温等温转变( 550~230℃ ):
(1)550~350℃: B上; 40~45;脆性大,几乎无价值。
3、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措施
钢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刚结束时,奥氏体晶 粒是比较细小的。如果继续加热或保温,奥氏体晶粒 会变粗大,影响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韧性较低。 因此,加热时获得细小晶粒的奥氏体对提高热处理效 果和钢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措施: 1)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采用快速加热和短时间保温 3)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除锰、磷外)
10
102
103
104
时间(s)
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
)
共析碳钢三种珠光体型组织
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⑴ 珠光体形貌
形成温度为A1~650℃ ,片层较厚,500倍光 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 .
三维珠光体如同放在水中的包心菜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十塚尤邯I十樓碳体I珠光体庶 C (%)―-2 •奥氏体的形成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均匀化共析钢奥氏体化:热处理加热至Ac1以上时,将全部奥氏体化亚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F+P,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3以上时,F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原始组织为P+Fe3C,加热至Ac1以上时,P先奥氏体化,组织部分奥氏体化;加热至Acm以上时,Fe3C奥氏体化,组织全部奥氏体化物元素(如铌、钒、钛等),会形成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颗粒,弥散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因此,大多数合金钢、本质细晶粒钢加热时奥氏体的晶粒一般较细。
原始组织:钢的原始晶粒越细,热处理加热后的奥氏体的晶粒越细。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是决定热处理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热处理冷却方式分为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奥氏体冷却降至A i以下时(A以下温度存在的不稳定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组织转变。
热处理中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过冷奥氏体将转变为不同组织,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如下表为45钢奥氏体化后经不同方式的冷却,其性能的差异。
1 •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在A1线以上是稳定相,当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过冷组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温保持,它就可以等温转变为稳定的新相。
这种转变就称为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迅速冷至临界点(Ar i或A®线以下,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
[等温转变曲线]:可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等温温度、保持时间与转变产物所占的百分数(转变开始及转变终止)的关系曲线,称“ TTT图”,T time,T temperature,T 1ransformation ”,又称为“C 曲线”。
iio ~io^~io 3~~io 1 ~io 5z/s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图等温转变产物及性能:用等温转变图可分析钢在 A i 线以下不同温度进行等温转变 所获的产物。
钢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
5-2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温度 (℃ ) 800
共析碳钢 TTT 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
Mn、Si、Ni、Cu等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仅仅使C曲线→, 但不改变C曲线形状;
除Co和Al之外,其余Ae使Ms点↘。
1 过冷γ的等温冷却转变图
(4)影响C曲线的因素
③ T和 t :
γ化的T↗和保温t↗,碳化物充分溶解并成分均匀化,晶 粒粗大, γ越稳定,C曲线→。
2 过冷γ的连续冷却转变图-CCT图
③M转变区——Ms以下
M的组织形态和性能: M的组织形态取决于C%,当C%>1%时,全部得到片状M; 当C%<0.2%时,得到板条状M; 当0.2%<C%<1%时,得到混合M。
片状M主要在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中出现,故又叫高碳M。
片状M的立体形貌为透镜状,二维形貌呈竹叶状或针状, 故又叫针状M。
1 过冷γ的等温冷却转变图
1 过冷γ的等温冷却转变图
(3)过冷γ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②β转变区——550℃-Ms之间
在该温度区间保温,过冷γ转变成β,该转变叫做中温转 变,得到Fe3C和含C过饱和F的机械混合物,即β体。 片间距随着△T的↗而↘。 β转变属于半扩散型转变,C原子扩散而Fe原子不扩散。
1 过冷γ的等温冷却转变图
(3)过冷γ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①P转变区——A1-550℃之间
在该温度范围内,原子能充分扩散,随着T的↘,相变驱 动力↗,孕育期逐渐↘,转变速度↗。 A1-650℃—生成较粗片状的P组织,普通光镜下可分辨;
08讲 钢在加热、冷却时组织的转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教学内容: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由浅如深讲解教学目的:1.掌握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钢的奥氏体化;2.明确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3.掌握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重点、难点:钢的奥氏体化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教学过程:1.3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分类:1.整体热处理:对工件整体进行穿透加热的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仅对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如火焰淬火、感应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如渗碳等。
钢的热处理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其主要工艺参数是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3.1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3.1.1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Fe-Fe3C相图相变点A1、A3、A cm是碳钢在极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情况下测定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加热和冷却并不是极其缓慢的,因此,钢的实际相变点都会偏离平衡相变点。
即:加热转变相变点在平衡相变点以上,而冷却转变相变点在平衡相变点以下。
通常把实际加热温度标为Ac1、Ac3、Ac cm、Ar1、Ar3、Ar cm。
如图6-1所示。
图6-1 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相变温度钢加热到Ac1点以上时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热到Ac3和Ac cm以上时,便全部转变为奥氏体,这种加热转变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
1.奥氏体的形成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是一个从新结晶的过程。
由于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晶包类型不同,含碳量差别很大,转变为奥氏体必须进行晶包的改组和铁碳原子的扩散。
下面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如图4-2所示。
1)奥氏体形核奥氏体的晶核上首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的。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课件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珠光体的形成
总结词
珠光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层片状交替排 列构成。
详细描述
当钢在冷却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开始扩散并偏聚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处, 形成富碳的铁素体和贫碳的渗碳体。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富碳的铁素体和贫 碳的渗碳体会逐渐形成层片状结构,最终形成珠光体。
马氏体的转变
总结词
马氏体是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组织,其特点是具有较 高的硬度和强度。
详细描述
当钢在冷却时,如果冷却速度足够快,奥氏体中的碳原子来 不及扩散,就会形成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即马氏体。马氏 体的硬度高、强度大,因此在制造高强度、耐磨性好的刀具、 模具等产品时具有重要的应用。
贝氏体的转变
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扩 散过程,需要一定的时 间和温度。
04
奥氏体的形成与钢的成 分、加热速度和温度等 因素有关。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01
02
03
04
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 逐渐长大。
晶粒的大小对钢的性能有重要 影响,晶粒越细,钢的强度和
韧性越好。
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奥氏体 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
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通常采用快速加热和短时间保
回火
总结词
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后的金属重新加热至低温 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过程,主要用于消除淬火 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塑 性。
详细描述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低温加热使金属内部 组织结构发生转变,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 内应力,提高金属的韧性和塑性。回火工艺 通常包括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低温回火温
开裂
是指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内应力过大 或组织转变不均匀,导致钢的表面出 现裂纹。开裂可以通过优化热处理工 艺、控制冷却速度和改善材料成分来 减少。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1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常识钢进行热处理冷却的目的是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这需要通过采用不同冷却方式来实现。
冷却方式不同转变的组织也不同,性能差异较大。
奥氏体冷却至A1以下温度时将发生组织转变(A1温度以下还存在的不稳定奥氏体通常称过冷奥氏体)。
钢的冷却方式分为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等温冷却的组织转变形式1.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对过冷奥氏体(即:奥氏体在A1线以上是稳定相,当冷却到A1线以下还未转变的奥氏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等温保持后转变为稳定的新相。
这种转变过程就称为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2.等温冷却转变钢经奥氏体化后迅速冷却至临界点Ar1或Ar3)线以下,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转变。
等温冷却的组织转变产物与性能1.A1~550℃也称高温转变,获片状珠光体型(F+P)组织,按转变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转变产物分别为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片层间距由粗到细,趋势是:片层间距越小,塑性变形阻力越大,强度和硬度越高1)A1~650℃获粗片状珠光体金相组织2)650~600℃获细片状索氏体金相组织3)600~550℃获极其细片状的托氏体金相组织2.550℃~M S 也称中温转变,获贝氏体型组织(过饱和的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有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之分。
)1)550~350℃获羽毛状上贝氏体金相组织2)550℃~M S获黑色针状下贝氏体金相组织(这种组织强度和韧性都较高)3.M S线温度以下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转变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内的含碳量决定着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总的趋势是随着马氏体含碳量的提高,强度与硬度也随之提高;高碳马氏体硬度高、脆性大,而低碳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连续冷却的组织转变过冷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连续下降发生组织转变。
连续冷却有炉冷、空冷、油冷、水冷四种最为常用的连续冷却方式1)炉冷冷速约10℃/min,产生新相为珠光体,如退火的冷却2)空冷冷速约10℃/s,产生新相为索氏体,如正火的冷却3)油冷冷速约150℃/s,产生新相为托氏体+马氏体,如油淬4)水冷冷速约600℃/s,产生新相为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如水淬(残余奥氏体的存在降低了淬火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也会因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残余奥氏体会继续转变为马氏体,从而使工件变形;一些重要精密的零件通常会通过把淬火后的工件冷却到室温以下并继续冷却到-80~-50℃来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存在)。
45钢加热时组织的变化
45钢加热时组织的变化
45钢在加热时,其组织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45钢基体常温下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组织均匀。
当在钎焊环境下加热,当温度为840℃左右时,基体组织全部转化为奥氏体。
然而,由于隧道炉中钎焊金刚石工具加热最高温度为1080℃,这已经超过了奥氏体化的组织在继续加热过程中晶粒不断长大。
当冷却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相铁素体,随着温度的降低,先共析相铁素体量不断减少,而由过冷奥氏体直接转变为极细珠光体型组织。
由于隧道炉的冷却方式是工件处于冷却水套之中缓慢前行,其冷却速度处于空冷和油冷之间,冷速较快,大部分奥氏体来不及转变铁素体,故析出的铁素体较少,珠光体型组织较多。
综上,45钢在加热时,其组织会先转化为奥氏体,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会转变成铁素体和珠光体。
如果冷却速度较快,则析出的铁素体会较少,珠光体型组织较多。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实际晶粒度是指钢在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 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实际晶粒度 直接影响钢件的性能。实际晶粒度一般比起始晶 粒度大,因为热处理生产中,通常都有一个升温 和保温阶段,就在这段时间内,晶粒有了不同程 度的长大。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不同牌号的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是不同的。有些钢的 奥氏体晶粒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会迅速长大,而有些钢的奥氏体 晶粒则不容易长大,如图1-3所示。根据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 不同,将钢分为两类:一类与曲线1相似,另一类与曲线2相似。 符合曲线1的钢,晶粒长大倾向大,称为本质粗晶粒钢。符合曲 线2的钢,晶粒长大倾向小,称为本质细晶粒钢。所以“本质晶 粒”并不指具体的晶粒,而是表示某种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 向性。“本质晶粒度”也不是晶粒大小的实际度量,而是表示在 规定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性的高低。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在奥氏体形成过程中,铁素体比 渗碳体先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存未溶渗碳体。这 部分未溶的残余渗碳体将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 氏体,直至全部消失。
(4)奥氏体均匀化。当残余渗碳体全部溶解时,奥氏体中 的碳浓度仍然是不均匀的,在原来渗碳体处含碳量较高,而在 原来铁素体处含碳量较低。如果继续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的 扩散,可使奥氏体的含碳量逐渐趋于均匀。
在连续加热时,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大,奥氏 体形成温度升高,形成的温度范围扩大,形成所 需的时间缩短。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
根据奥氏体形成过程和晶粒长大情况,奥氏体晶粒度 可分为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三种。
起始晶粒度是指珠光体刚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的奥 氏体晶粒度。一般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比较小,继续加热 或保温将使它长大。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图 2-29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图2-30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两条C曲线中,左边的一条 为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右边一条为转变终了线,其右侧为转变产 物区,两条C曲线之间为过冷奥氏体部分转变区。从图看出:A1以上 是奥氏体稳定区域;在A1以下,转变开始线以左,由于过冷现象, 奥氏体仍能存在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孕育期的长短标志 着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的大小。曲线的拐弯处(550℃左右)俗称 “鼻尖”,孕育期最短,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最小。鼻尖将曲线分为上 下两部分,上部称为高温转变区,下部称为中温转变区。
图 2-32 上贝氏体
图 2-33 下贝氏体
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1.2钢是碳在⑶在冷马γ却氏-F体e时中型的所转组形变成。织在的转过M变饱s 以和下固温溶度体范,围用内符冷号却M,表转示变。产硬物度主取要决为于马碳氏的体过。马饱氏和体程
度,即随碳的质量分数增加,强度明显增高。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图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转变为珠光体之前,要分别析出先析铁素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和Fe3C),转变为另一种晶格形式的单相(A)的过程,在这样的相变过程中,必然伴随 着Fe、C原子的扩散和相应的晶格重构。研究证明,α-γ晶格重构过程实际上是固态下重结
晶的过程,因此,同样遵循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形核、长大和均匀化的过程。
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如图6-3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因此亚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由两个阶段 组成。① 是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热到略高Ac1 );② 是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加热 到Ac1~Ac3之间)。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与共析钢相同。当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结束时,在 铁素体晶界上开始形成新的奥氏体晶核,这些新的晶核依靠吸收由先形成的奥氏体中越过晶 界扩散过来的碳原子而不断向铁素体晶粒内部长大。当温度略高于Ac3时,铁素体全部转变成 奥氏体,之后碳原子的扩散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才能使所有奥氏体的成分达到均匀一致。 2.2.2 过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
指在规定加热条件下(把钢加热到930±10℃、保温3~8h)所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度。本 质晶粒度的实质是表示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不同牌号的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 向是不同的,在一定的温度下把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 而奥氏体的晶粒随温度的升高不易长大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如图 6-8所示。一般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大多采用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因为本质细晶粒钢热处理 后易获得细小的实际晶粒度。
过冷或过热现象,在相图上实际的相变温度和平衡临界点就会产生偏移的现象,而且加热或
冷却速度越快,偏移量越大。为了便于区别,通常把实际加热时的各临界点用Ac1、Ac3、Accm 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点用Ar1、Ar3、Arcm表示。钢的各实际临界点的含义如下:
Ac1: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Ar1: 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 Ac3:加热时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3:冷却时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的开始温度;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开始温度。 钢的临界点,是热处理时正确选择温度的主要依据。
共析钢在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当加热到Ac1点以上温度时,珠光体应该全部转变
为奥氏体,其转变可用下式表示:P源自(F+ Fe3C )
0.77% 0.0218%
6.69%
加热到 Ac1 以上
A
0.77%
体心立方晶格
复杂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
由上式可以看出,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是由含碳相差悬殊、晶格类型截然不同的两相
由于热处理后钢材的性能不同,所以采用的热处理的方法也很多,但各种热处理工艺过 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的。通常将这一工艺过程用“ 温度—时间”为坐标 的曲线来表示,称之为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6-1 所示为简单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图6-1 简单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根据加热和冷却方式的不同以及组织、性能变化的特点,钢的热处理工艺可分类如下:
由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和渗碳体向奥氏体中溶解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由于含碳量和晶格 结构上的差异,使渗碳体向奥氏体的溶解速度滞后于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速度,当铁素体 全部消失,奥氏体形成之后,总会残留一部分未溶的渗碳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这些残余 的渗碳体会继续向奥氏体中溶解,直至全部消失。 2.1.3 奥氏体的均匀化
钢的加热、冷却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定义: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 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工艺与其它工艺( 切削加工、焊接、铸造、压力加工等)不同 之处在于,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钢的组织来达到改变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而 不是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通过热处理能提高产品质量,节约钢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 品的使用寿命。所以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整体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淬火+回火 稳定化处理 固溶处理(水爆处理、时效处理)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回火(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 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热处理 渗碳 渗氮 碳碳共渗 渗其他非金属(渗硼、渗硫…) 渗金属(渗铝、渗钒…) 其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可控气氛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图6-9 不同冷却方式示意图
1 等温冷却 2 连续冷却
将已奥氏体化的钢迅速冷却到临界点Ar1以下某一预定的温度等温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在 该温度下完成转变,然后再以一定的方式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却称为等温冷却。由于等温前 的冷却速度很快,使奥氏作组织被过冷到等温温度还未发生转变。我们把Ar1线以下,由于过 冷现象暂时存在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将奥氏体化的钢以一定速度连 续冷却到室温,使其在临界点以下的不同温度进行转变的冷却方式称为连续冷却。为了揭示 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规律,有必要研究过冷奥氏体在上述两种冷却方式下进行的各种组织 转变以及转变温度、转变时间、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之间的关系。 1 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 1.1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使得A1、A3、Acm位置发生改变;与碳钢相比,过热度不同,影响到A 形成速度。同时由于合金元素加入到钢中,改变了碳的扩散速度,所以也影响到A形成速 度。其中:Co、Ni提高A形成速度;Si、Al、Mn几乎无影响;Cr、Mo、W、Ti、V等延缓A
基础知识――钢加热时组织转变
形成速度。 合金元素加入明显提高碳化物溶解温度。 合金元素的加入延长A均匀化时间。 3 合金元素对A晶粒长大影响影响
基础知识――钢加热时组织转变
多数合金元素(除Mn、P外),均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
100× 45# 840℃→600℃正火
100× 45# 锻造空冷
100× 45# 带状组织
〖重点说明〗: 1 对应每一个温度下,都存在一个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最快的碳浓度,即碳在奥氏体中的最 大溶解度。超过这个含碳量因为析出Fe3CⅡ成为A晶粒长大的阻碍物,反而减小A晶粒长大倾向。 2 合金元素对加热转变影响
图6-7 钢的标准晶粒度等级
生产中实际工件的晶粒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晶粒大小与标准晶 粒度图谱对比来确定的。
基础知识――钢加热时组织转变
3.2.1 实际晶粒度 指实际生产中具体加热条件下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度。钢经热加工或热处理后晶粒大小一
般指的就是实际晶粒度。 3.2.2 本质晶粒度
基础知识——过冷 A 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钢在加热时所形成的奥氏体,在冷却时要重新发生转变或分解。冷却条件不同,转变后 所得到的组织也不同,因而性能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别。显然, 冷却过程是热处理工艺中的关 键工序,它决定着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
生产中,常用的冷却方式有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两种。如图6-9所示为不同冷却方式示 意图。
所示。
基础知识――钢加热时组织转变
图6-3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
a)形核 b)Fe3C的溶解 c)A中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d) A成分均匀化
2.1.1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当加热温度略高于AC1时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晶界上,首先产生奥氏体的晶核。奥氏体晶
核周围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在原子扩散过程中,被奥氏体吞并进来,使其同时向两侧长大,同 时又有许多新的晶核出现并长大,直至长大的奥氏体晶粒相遇,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为 止。 2.1.2 残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相图中钢部分在加热和冷却时各临界点的位置如
图6-2所示。
图6-2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各临界点的位置
对钢进行热处理时,首先要进行加热。由Fe-Fe3C相图可知,任何成分的钢加热到Ac1线 以上温度时,都要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下面以共析钢为例来分析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2 钢的组织向奥氏体转变
2.1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
钢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冷却后所得到的组织和性能。图6-5为奥氏体晶粒长大 对其转变产物晶粒大小的影响,由图6-5看出,钢在冷却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冷却后得到的 组织就越细。反之,就越粗大。粗大的晶粒会使钢的力学性能下降,尤其是塑性和韧性将明 显下降,淬火时也易产生变形和开裂。因此,钢在加热时,为防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获得 均匀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基础知识――钢加热时组织转变
过共析钢室温下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当加热到略高于Ac1 温度时,是珠光体向 奥氏体的转变,其转变过程与共析钢、亚共析钢相同。所不同的是,当温度在Ac1至Accm之间 逐渐增高时,二次渗碳体将不断分解,溶入已形成的奥氏体晶粒,使之不断长大, 直到略高 于Accm温度,二次渗碳体完全溶解成单相奥氏体组织。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时的转变示意 图如图6-4 所示。
图6-8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
3.3 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 钢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过程, 实质上是铁和碳原子的扩散过程。因此,凡是影
响扩散的因素如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速度、钢的化学成分等都会对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3.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诸多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其中加热温度更为 关键。因为原子扩散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 原子扩散的条件就越充分,奥氏体的晶粒越大。因此,在热处理工艺中,必须要求有一个严 格的加热规范,以求获得理想均匀的奥氏体晶粒。 3.3.2 加热速度的影响
由于原子的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因此当残余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后,奥氏体中 的含碳量是不均匀的。原来铁素体的部位合碳量较低,原来渗碳体的部位含碳量较高。只有 在指定的温度下停留足够的时间,让碳在奥氏体中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作的成分达到均匀 化。
由此可知,热处理工艺中的保温阶段,除了使工件截面上温度均匀一致外,更重要的是 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以便冷却后获得良好的组织与性能。 2.2 亚共折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 2.2.1 亚共析钢的奥氏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