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1.2 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班级: 姓名:【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音调的影响因素。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会根据声音的波形图分析声音的三要素,会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要点1】 声音的响度〖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思考〗敲鼓,怎么使鼓的声音更响?〖讨论〗(1)此时鼓面的振动有什么变化?(2)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呢?。
〖质疑〗为什么鼓敲的越重,鼓声的响度越大?〖猜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拓展〗生活中,声音的响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举例说明。
〖总结〗【要点2】 声音的音调〖活动〗(1)聆听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的声音,区分这两种声音有何不同?(2)用一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探究〗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快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 (高/低)。
〖总结〗1.声音的 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1.声音的高低叫做 。
3.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
越高,音调越 , 越低,音调越 。
4.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 。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 的高低。
〖辨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音调与响度反映了声音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特征。
它们彼此独立。
就是说,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但生活语言中并没有规定音调与响度的专用词语,故同学们应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物理意义来区分它们,并养成用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好习惯。
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他发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这儿的“高”是指高;“我听不见你说什么,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1.2 声音的特征教案 苏科版
二、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三要素,懂得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意义,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通过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教学难点有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在生活中并不非常明显,但是有本质的区别,用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异,使学生能分辨清楚,未必一定用文字详缪。
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物理名词的接受有难度,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意会”和努力去使用它们,把“理解”名词的任务留待将来。
教学要点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流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和使用它。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实验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鼓,音叉,发音齿轮,锯条片,泡沫塑料橡皮筋,白纸,铁皮铅笔盒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三段音乐,请演奏。
(学生分别演奏)教师:听了这三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些成语对这些声音进行描述吗(学生回答)教师:我们体会到不同的音乐,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方案用于有学生演奏)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有声世界里,先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猜猜是什么声音。
(播放录音)教师:这段录音包含了很多声音,大家还能一一辨别,真不简单。
无论是李玟的歌声,还是公鸡的打鸣,还是发令枪声,它们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都具有声音的一些特征,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投影:声音的特征)二、新课教学教师:老师也来露一手,(轻轻地敲击)听到了什么?学生:鼓声。
教师:如果要使鼓声更响一些,更响一些,我怎样做就行了?学生:用力就行。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你做得很好,我们为了能准确地表达声音更响,就用响度来说明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1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4. 声音的单位:学习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 教学重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尺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
5.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分贝的换算和应用。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说明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进行一次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条件下声音的特征。
3. 计算一定分贝范围内的声音强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应用领域,如音乐、影视、通信等,以及声音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声音的特征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2.2 声音的特征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响度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难点:声音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和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音叉、气球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桌子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新课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传播的速度。
(3)声音的特征: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声音特征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声音的特征,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特征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4. 声音的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解释一下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的关系。
3. 给定一个物体,分析其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
4. 计算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的分贝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并掌握影响它们的因素。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3. 学生能将声音的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鼓等)、实物(如不同材质的管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思考。
2. 声音的特性: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它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如:用尺子振动频率的不同,观察音调的变化;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观察响度的变化等。
4.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5.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曲目;如何通过声音判断物体的状态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影响因素(振动频率、振幅、介质等)和声音的传播条件。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音调(如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响度(如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不同,响度不同);音色(如不同乐器的演奏,音色不同)。
2. 简述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声音的特性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
§1.2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2、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3、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是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难点是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教具学具:钢尺、梳子每人一把,小鼓、碎纸屑、收录机、音乐磁带(录有二胡、笛子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拿一根钢尺把它夹在抽屉的缝隙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用手指拨动钢尺,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对比观察钢尺弯曲的程度,观察钢尺振动的情况,用2.拿一根钢尺把它夹在抽屉的缝隙里,一次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一次伸出来的部分要短一些,手指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快慢的情况,振动频率的变化,用耳3、乐音具有,和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反映声音强弱特性的是,人们能把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 不同。
二、以学定教(一)预习交流1教师明确自学、群学内容和要求,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和预习作业题自学3~5分钟。
2、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辅导,答疑解惑。
3、教师精解点拨预习作业(或根据生生互动交流情况灵活处理)。
(二)展示探究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教师提问: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例如用鼓做实验,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展示。
教师总结。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归纳总结:①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②声音高低——音调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教师提问:将硬纸片以同样的力量和速度划过疏密程度不同的梳子,观察梳子齿与纸片的振动快慢,并比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展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声音的特征:
1.响度(由声源振幅和人耳到声源距离决定)
2.音调(由声源频率决定)
知识结构整理
1、响度:声音的
主要取决与声源振动的 .
声 2、音调:声音的
音 由声源振动的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
的 3、音色:声音的
特 与声源的和有关
性
教 学反 思
师问:同学们听到的塑料片振动发出的声音有怎样的变化?
师:哦,原来声音还有“低沉”、“尖细”之分。
“低沉”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沉闷、稳重,而“尖细”指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
猜想:那么声音的“尖细” 、“低沉”程度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另一位同学)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师: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
教师介绍:用硬板纸在疏密不同的梳齿上匀速划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生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
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
突破方法:从定义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突破策略:多举例,让学生了解一般的分析方法。
设计思路
让学生通过听一段响度、音调、音色各不相同的音乐,感悟声音的特征,再分条加以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有
生:发声物体振幅越大,鼓声越强。(板书)
答: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把塑料直尺固定在课桌上用不同的力拔动观察尺振动的幅度
略
深层次分析问题
体验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加深理解
环节三:音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2名学生参与):将硬塑料片轻压在自行车后轮上,一位同学由慢转快转动后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 声音的特性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 声音的特性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及基本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3.能够利用声音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PPT;2.教学素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仪器、声音示波器、发声器、音叉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与声音相关的图片,在学生面前引起注意;2.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事物是与声音相关的?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引入新知(15分钟)1.利用PPT介绍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振动物体引起的,能够使人耳朵听到的物理现象;2.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进而传播到人耳,产生听觉感受;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为什么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仪器;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手摇音叉、发声器等产生声音,并利用声音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振动频率和波形;3.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有什么不同?步骤四:总结归纳(15分钟)1.回顾实验结果,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2.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特性,如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等;3.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传播速度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对比。
步骤五:拓展应用(15分钟)1.提出应用问题:为什么雷声比炮声听起来更迟一些?2.引导学生分析:雷声和炮声产生的原理有什么不同?雷声的传播路径和炮声的传播路径有何区别?3.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传播特性解答应用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了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此外,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响度)教案 苏科版
第一章第2节声音的特征(第1教时)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乐器发声的差异引入声音的特征,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严格地讲,音调、响度和音色应该是“乐音的三要素”,本节采用简化处理的方法,笼统地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响度,难点是影响响度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区分响度、音调和音色;
2、知道响度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的主要因素;
2、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鼓励学生的思
维开放性,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声学方面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备
鼓、锤、音叉、系有一细线的乒乓球、碎纸屑、多媒体、录音机
学生课前准备:带一种乐器(竖笛、口琴)一盘磁带。
[教学设计]。
1.2 声音的特性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
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表示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的大小跟振幅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4.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初步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与振幅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教学突破:
通过大量实验和举例进行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的教学,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区别音调和响度。
教学准备:
音叉、乒乓球、刻度尺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无答案)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2. 知道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学习过程】【知识点1】 声音的响度(生活中的表述: )〖演示〗敲鼓,怎么使鼓的声音更响?〖讨论〗此时鼓面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
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呢? 。
击鼓方式 发声特点 鼓面变化情况〖猜想〗:响度可能与________有关实验设计:以大小___同的力拨动长度___同的尺子,观察尺子振动幅度,聆听声音的变化。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发声特点 轻轻拨 用力拨〖总结〗【知识点2】 声音的音调(生活中的表述: )〖体验〗用一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 有关。
实验设计:以大小尺子长短 振动快慢 发声特点 四分之三长 四分之一长〖总结〗【知识点3】 声音的音色 〖总结〗【典型例题】相信你,一定能成功!1.声音的 叫做响度。
2.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
1.声音的高低叫做 。
2.振动的快慢常用 振动的次数—— 来表示,其单位是 。
1.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 。
2.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例1.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A.频率很高 B.传播速度大 C.响度很大 D.振动时间长例2.人们常用“放声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主要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例3.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_的音调高。
例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这是由于_______ ___.例5.用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可以听到“吱……吱……”尖脆响声(音调高),这是由于___ ___产生的;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则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这是由于____ __产生的.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___ ___来决定的.例6.我们在电话里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征来判断的,该特征是()A.音调B.音量C.音色D.响度【课堂练习】1、猪的叫声与小鸡的叫声是不同的: __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_________较小;_________的叫声的音调低,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_______较小。
1.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 音乐创作: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技巧
- 语音识别:声音的特征提取和匹配
- 噪声控制:降低噪声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可以通过图示、符号、关键词等形式来呈现。例如,可以使用图示来表示声音的传播过程,使用符号来表示声音特性的单位,使用关键词来突出重点概念。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使用颜色、图表、插图等来增加板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简短介绍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声音特性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音特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声音特性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声音特性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声音特性案例分析(20分钟)
- 声音特性讲座或研讨会:鼓励学生参加与声音特性相关的讲座或研讨会,了解声音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七、板书设计
1. 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
- 音调:声音的高低
- 响度:声音的强弱
-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2. 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 频率:影响音调
- 振幅:影响响度
- 距离:影响响度
- 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
2.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节课将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声音的这三个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探究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1.2 声音的特征》word教案
声音的特征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情感与态度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上节复习(1).作业部分讲解(2).概念检查.二.讲授新课: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
1.音色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
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2.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问:上课时,老师一讲话学生就能听得见,是不是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如果需要的话,请你用事实说明。
需要。
可能是因为师生之间的距离太短,声音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听不出时间间隔。
举例:雷雨天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回声。
活动:测量声音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那我们应该如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呢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选择设计中的最佳实验方案,带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分好小组(4人一组),安排组长,第一人敲锣、第二人看见动作按秒表,第三人听见锣声喊“停”,同时第二人停表。
第四人处理数据。
试验完成,回到教室。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评估,指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
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1.2声音的特征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1.2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第三特征:音色,通过试验探究,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能估测声速。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4.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不能区别。
2.学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教学器材:音响、音乐。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辨别声音(1)(欣赏音乐)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音乐。
提问:在这段音乐中用到几种乐器演奏?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乐器吗?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师:这就是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2)你能举例说明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征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1)提问:决定音色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呢?(2)阅读课文相关。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补充:曾候乙编钟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钟组成的原因是为了使音域宽广。
3、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1)提问:如果有一架飞机从你头顶飞过,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你立即抬头向你的头顶看去,能否看到飞机呢?为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2)试验设计:如果只用秒表、尺子和人耳作为测量工具,你将怎样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呢?说出你的测量方案。
方法:可利用回声测速介绍什么是回声: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
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回声比较模糊,因为声音的震动会向四处散开,能量会散失。
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如隧道),反射的声音不会跑掉,所以回声很大。
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1.2声音的特征教案1苏科版
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设计(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了解发声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收录机(配磁带)、鼓、钢尺、梳子、塑料片、发音齿轮、二胡、橡皮筋、碰铃、横笛、竖笛、发令枪和秒表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具体图像。
课堂类型: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讨论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用收录机播放一首歌曲,调节音量旋钮。
2)、用收录机分别播放女高音和男低音所唱的同一首歌曲。
(学生比较听到的声音。
)教师提问:1)、声音的区别在何处?(学生口答:声音的高低不同、响亮程度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声音的词语有哪些?(学生口答:响亮、嘹亮、清脆、低沉……)教师总结:平时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各有其特点,大家所举的词语大多只能反映声音一个方面的特性。
新课引入: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声音的特征——响度发声器在振动发声时,振动的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也有所有制不同。
演示实验: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比较所听到的声音。
教师提问:1)、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口答:声音的响亮程度、强度……不同)2)、发声强(响)的时候,钢尺是如何放置的?(学生口答: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
) 3)、在其振动过程中有何特点?(学生口答:上下振动的幅度比较大。
)(板书)(一)、声音的强弱1、响度:声音的强弱。
2、振幅:振动的幅度。
教师提问:怎样可使鼓发出的声音响一些?(学生猜想,并用实践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回答:用力大、用大鼓、用大鼓槌、振动幅度大……)教师引导分析:不论何种发声器,若无振动,则不能发声,所以,发声器发出声音的强弱应与振动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教案苏科版
“声音的特点”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声音的特点知识目标:1.认识声音的特征。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相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次相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学习1.经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相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次相关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法。
目标2.认识研究学常用的方法──变换法。
感情目标:1、经过领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赏识美好悦耳的。
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经过参加实验活动,培育学生踊跃主动参加科学研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相互当合协作的精神。
学习要点声音的音调解响度学习难点声音的音调教具与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媒体教设计学生活内容与教师活动动依照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1、发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发问学生,做好知回答下列问题识的预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种的声音,你感觉出备学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3、[师]指引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要素有好多,今日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点。
(板书课题)程二、进入新课,科学研究(一)声音的音调1、【提出问题】相同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绘。
单一与什么要素相关系呢?序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相关。
2、【设计实验】用相同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察看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械】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方案 1〗按教材的款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而后用相同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 2〗让发音齿轮按必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凑近齿轮,经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凑近时,感觉所发出声音的不同4、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类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
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相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教学案1(无答案)苏科版
二、声音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和频率关系、响度与振幅关系。
3、感性地了解音色。
4、进一步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教学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教具】;鼓、泡沫小球、橡皮筋、刻度尺、梳子、电动车、硬纸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推理法【教学程序】【复习】1、声音是由于什么产生的?声音可以在那些介质中传播,真空能不能传声。
2、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引起什么振动,从而产生听觉。
3、发声的喇叭可以使靠近喇叭的烛焰晃动,这说明什么?〖新课引入〗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清脆,有的低沉,声音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授〗一、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一:观察现象,教师用不同的力敲鼓,请同学们用耳朵听,你们所听到的声音强弱有没有不同?活动二:拿一根钢皮尺(或锯条)把它夹紧在抽屉缝里,伸出来的部分要长一些,并保持不变。
用手指拨动钢皮尺(或锯条),一次用力拨,一次轻轻拨。
对比观察钢皮尺弯曲的程度,用眼看钢皮尺振动情况(振动幅度的大小),用耳听钢皮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强弱,并哪次小?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分析讨论,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归纳结论。
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活动一:拿一张硬纸片,用同样的力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此,听一听纸片划过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将声音的高低与纸片划过时振动快慢联系起来(划得快时,同一时间内硬纸片跟梳齿的接触次数多,也就是说,每一秒钟纸片振动的次数比较多。
反过来,划得慢时,硬纸片每秒振动的次数就少了)。
将将观察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活动二:将一根钢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声音的特性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声音的特性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声音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能够用尺子、气球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气球、音叉、乐谱等。
学具: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让学生用尺子、气球等工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电话筒的声音听起来比较闷?5. 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音响的音质?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三个特性。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声音的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周围的声音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2声音的特征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1、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
2、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2、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
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
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学生讨论……
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
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
学生活动:……
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实验。
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
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常用音阶来区分。
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
学生讨论……
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梳子来探究这个问题。
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
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论
归纳总结:
①振动快慢——频率1秒内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
②声音高低——音调
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音色
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
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
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
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
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