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3101 《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基础课学分:3学分(54学时)(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份,由分析化学的大体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电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五个要紧部份组成。
通过经典定量分析的学习来使学生牢固把握其大体的原理和测定方式,成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育学生具有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仪器分析的学习来使学生牢固把握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大体原理和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份,对各仪器分析方式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进程要有大体的了解。
另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现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式及进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尔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目标与任务:《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为:1.把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大体知识、大体理论和大体分析方式。
2.把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置方式。
3.把握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大体原理和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份。
4.了解各仪器分析方式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进程5.课程学习完成后,要求能够依照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适合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式。
6.初步了解现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式的进展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般物理、高等数学等后续相关课程: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光谱分析、高等分析等。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般物理、高等数学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光谱分析、高等分析是分析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加深与提高。
(四)教材与要紧参考书教材:化学与仪器分析(第一版),兰州大学王春明、张海霞主编参考书:[1] 陈兴国,何疆,陈宏丽,陈永雷.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纲(适⽤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B100013030总学时:64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机化学、⽆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类本科专业学⽣的主⼲基础课之⼀,其理论和⽅法是其它⼀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法的同时,使学⽣建⽴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作的能⼒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让学⽣能够运⽤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的可以归纳为以下⼏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法与表达;3.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医药、⽣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课程基本内容第⼀章绪论(6学时)教学⽬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和发展概况2、了解定量分析的⽅法与过程3、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定量分析的基本计算⽅法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定义、分析⽅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2、定量分析过程和⽅法3、滴定分析法概论教学重点:分析的基本过程、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第⼆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4学时)教学⽬标:1、了解如何采集试样2、理解试样的制备⽅法3、掌握样品的分解⽅法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2、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重点: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难点:试样的分解⽅法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教学⽬标:1、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2、误差产⽣的原因及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3、理解有效数字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法则4、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等概念5、掌握计算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的⽅法6、掌握⽤数理统计⽅法处理分析数据的⽅法7、掌握置信度和显著性⽔准概念的含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4、显著性检验5、可疑值取舍6、回归分析法7、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教学重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置信区间、误差产⽣的原因及提⾼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法教学难点: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教学⽬标:1、掌握酸碱质⼦理论,酸碱存在形式,及分布曲线2、掌握质⼦条件⽅程,简单溶液pH的计算3、理解酸碱指⽰剂变⾊原理及范围4、理解⼀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及指⽰剂的选择5、掌握强酸、强碱、⼀元弱酸、⼀元弱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教学内容:1、酸碱反应与平衡2、酸碱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5、酸碱指⽰剂6、酸碱滴定原理7、滴定误差8、酸碱滴定的应⽤教学重点: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质⼦条件式的书写、H+浓度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教学难点:质⼦条件式的书写;缓冲溶液H+浓度计算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教学⽬标:1、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属离⼦的配位能⼒和特点2、掌握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定义式和计算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正确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技术。
3、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表征,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
掌握这些理论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正确掌握分析操作。
6、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工作中的意义,熟练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
7、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其发展史。
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 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建议:结合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药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来讲述绪论。
第二章分析天平与称量一、教学要求:1、了解各类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分析天平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了解其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3、了解灵敏度、稳定性、示值变动性和不等臂性的概念。
4、熟悉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1、分析天平的分类,原理和构造。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Ⅰ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一门科学。
分析化学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并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内容为经典化学分析法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内容为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已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其中掌握和熟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讲课46学时,实验课44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05:1。
四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3年;《仪器分析实验》,苏克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水的硬度测定一教学目的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的方法以及水的硬度测定及计算方法。
掌握配位滴定中剩余滴定法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二)熟悉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三)熟悉水的硬度的方法及计算。
(四)熟悉铬黑T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终点判断。
(五)了解水的硬度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EDTA标准溶液(0.05 mol/L)的配制。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轻工系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系统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平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使学生较好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等知识。
(2)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及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滴定分析法的相关计算。
(3)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
(4)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化学(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具有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用其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大纲.doc《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分析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其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木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任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 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以拓宽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说明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基础上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要用到无机化学中常用元素的性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及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5.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学分2 学时32)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讲授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原理,波谱分析原理与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进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需对应于本专业2013级培养方案中的毕业生能力进行细化分解)1.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类化学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用的仪器,树立准确的基本概念,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相关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2.掌握—些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3.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各项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能力1 一、绪论1.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变革和发展;4.定量分析基本过程与分析方法选择1.熟悉分析化学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2.掌握分析化学中的分类方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3.掌握分析过程的一般步骤。
4.了解分析化学的历程、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1 讲授1、32 二、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减免与判别方法,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方法与途径。
2.掌握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概念、作3 讲授1、2、3的基本概念;2.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和显著性检验;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分析化学已渗透到科研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
成为提供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是高等学校中理、工、农、医等许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及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
学习本课程,自始至终要牢固树立“定量”概念,明确了“定量”概念,就明确了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定量”概念,就能理解分析的有关理论,定量方法和实验技术。
并对各章内容提纲挈领举一反三。
由于学时数的限制,本课程目前仍以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
成分分析主要讨论定量分析部分,即测定物质各组成部分的含量。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1学时)1、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的进展。
2、重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3、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明确分析方法的分类,展望分析化学的进展。
(二)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4学时)1、主要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重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教学要求了解分析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规律,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掌握误差、偏差有效数字等重要概念。
(三)滴定分析(2学时)1、主要内容概述;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重点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浓度表示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3、教学要求了解滴定分析中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等重要术语及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 ytical Chemistry)课程代码:08S1107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60(理论60学时实践0学时)课程学分:总学分4(理论4 实践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选用教材:《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M].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参考书目:1.《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M].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6版)[M].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
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化-0301-基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专业一、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总学时为196,其中化学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课56学时,自学2学时;仪器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44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8.5。
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实验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课程是药学(理科基地)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化学分析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的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
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分析化学理论书籍;手册;杂志)。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4学时)[基本内容]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必修总学时:124 学分:7.0 理论课学时:88 实验课学时:36适用对象: 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分为两部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以化学定量分析为主。
化学定量分析是一种经典分析方法,所用仪器简单,结果准确,应用范围广泛。
仪器分析是灵敏、快速、微量、准确的分析方法,发展很快,应用很广。
药学专业学生掌握这类分析方法对对将来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化学的开设,既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了解经典分析方法和最前沿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分析化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辅导答疑、习题指导、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和板书进行启发式教学。
考试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作用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
自学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掌握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分析过程和步骤了解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五节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自学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思考题1、什么是分析化学?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3、分析化学如何分类?分析过程和步骤都有哪些?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掌握误差和偏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几组概念。
掌握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误差的传递及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了解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的意义。
自学误差的来源。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掌握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
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
第三节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掌握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成果编号:21413101《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大纲
一、《分析化学》教学计划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1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
适用班级: 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 19周周课时: 8 节授课总时数(节): 152节理论:68 节实习:70节复习考试: 6节机动:8节
海南省技师学院
2012 至 2013 学年第 2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制定教师:王小丽、吴宣科目:《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一体化教材版本:自主开发工作页
适用班级: 11预备技师班
授课周数: 20周周课时: 10 授课总时数(节): 200 理论: 88 实习: 92 复习考试: 12 机动: 8
二、《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生物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无机化学为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技能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具有很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化学分析岗位,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完成测试样品的组成检出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得出准确的检出结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一些在分析检测中出现相关事务和突发事件,中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分析化学程序为框架的整体为指导,认真努力的进行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为日后为一专多能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职业技能型课程的相关设计要求与规程进行设计,将课程开发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典型任务提炼:通过细化的岗位需求调研,全面细化了解相关岗位对本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第二阶段,确立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设定,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基准学时、实训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要素第三阶段,制定课程方案:通过课程方案,全面描述课程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当前所规划的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可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学生考核方案、课程评价方案等,并为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四阶段,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实训环境建设等,这些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和支撑。
其中,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学习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
在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完毕之后,依然依据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保持对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持续性完善与建设。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任务引领课程模式下,创新“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协作的方式,通过工作实现自主学习,探究、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教学模式。
2、教学要求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
教师需把握好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的学习,“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
(2)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整个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3)教师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鼓励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注重课堂教学与开放教学资源紧密结合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3、教学建议:
(1)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参考性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教学条件,选择实际容易获取样品完成教学,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2)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任务以后,适当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类似拓展分析任务并完成总结报告。
(3)任务一、二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任务三至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学习准备阶段安排学生课外准备,课堂主要是方案的讨论;计划实施采用小组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组长可以轮换,负责管理、组织工作的实施等。
(4)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教学设计和学习结果的点评检查。
(5)每个学习小组不超过6人。
课程考核成绩表
采用学习(工作)过程化考核
范例:以下是某个学习任务中一个教学单元(活动)的教学考核。
工作过程所需知识考核评价表
6、课程评价
要求基于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建立本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该课程评价体系应围绕着课程的以下几个评价要素展开评价:
课程开发基础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师资水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数字化教学基础
教学效果
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建议每一学年开展一次课程评价
7、教材编写建议
(1)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2]9号)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材的建设。
(2)要求“校企合作”进行教材的开发,充分突出企业实际的岗位技能要求,并与职业技能考试的相关内容与标准对接。
(3)教材采用项目制教学,按照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相关规程进行设计与编写,完整呈现本课程完整的理论性、知识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
(4)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各个教学项目采用“由浅至深”的顺序进行组织,教学任务的设置顺序符合岗位任务完成的基本流程。
(5)教材内容要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于中职学生学习。
8、课程资源与利用建议
(1)要求配套以下的课程教学资源与资料:
学习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
习题试卷库
行业案例库
行业资料库
数字化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动画、理实一体化课程录像
精品课程网站
(2)随着课程建设发展,还可以按需增配其它的配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