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笔记之修辞
考研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六修辞

《现代汉语》北大版讲义笔记第六章修辞1."说曹操,曹操到。
”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014A拈连B双关C比喻D借代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此举中用到了一和一修辞手法。
——20133.修辞上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不是语言的要素,因而跟语音、词汇、语法无关。
(判断2013)4.语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体风格上,在用词上没有什么差异。
(判断2013)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26.借喻,是指不说出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判断2012)7."日去渐已远,衣袋渐已缓〃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0118.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属于比拟?A小家碧玉B时雨点红桃千树C星星不如汗珠明D江山如此多娇20119."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这种比喻属于暗喻。
(10判断)10.〃张辉回答不出问题,急得两眼直冒绿光。
〃词类修辞手法使用恰当。
(10判断)第一节修辞概说本节关键词:修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修辞三原则:准确性、得体性、艺术性一、什么是修辞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生如春花般烂漫,死似秋叶般静美。
5酒后的愁思,愈抽愈长。
I —1>a —f(-)准确性语言形式准确传达内容,包括思想感情、意图评价等。
(二)得体性语言形式切合特定语境、现实的交际环境。
(≡)艺术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语言准确得体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表达形式,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第二节语音调节和利用本节关键词:音节搭配叠音、儿化声调平仄段落诗节一、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形式是否顺口悦耳、是否优美动听,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表达效果。
语音修辞,是对话语的声音的修饰和调整。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

汉语修辞学复习重点第⼀章修辞学概说修辞研究的范围,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书⾯语修辞与⼝语修辞,表达⽅式与建构⽅式,积极修辞:刻意使⽤特殊的⽅法或形式(如修辞格),⽣动地表现个⼈的巧妙⽂思。
消极修辞:通过调整语⾳、字词、句式,以及表达的⽅式,从⽽使语⾔达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效果。
表达⽅式和建构⽅式修辞作为表达⽅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描绘事物,更好地表达感情的语⾔⽅式。
修辞作为建构⽅式是指——修辞作为⾔语⾏为,通过语⾔表达某种情绪、思想,进⽽影响⼈们的思维和⾏动。
修辞是这两个⽅⾯的统⼀体。
修辞作为建构⽅式语⾔建构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本⾝是有偏差的,或者只是强调了事物本来的⼀个⽅⾯。
语⾔是⼀种⾏为,⼀⽅⾯为了表达,另⼀⽅⾯为了影响、引导⼈们的思想和⾏为。
如何引导就是修辞策略的问题。
修辞——⼈们依据具体的⾔语环境,运⽤各种表现⼿段、⽅法,有意识、有⽬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种⾔语交际⾏为。
修辞的原则: 得体性是修辞的根本原则;美辞性是修辞的重要原则第⼆章语⾳修辞汉语语⾳的特点1、元⾳占优势,乐⾳多,响亮悦⽿。
(元⾳响亮、可以构成押韵。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四声分明。
(使语⾳抑扬有致,平仄相配。
)落花⼈独⽴,微⾬燕双飞。
3、汉语以单⾳节语素为主,⼀个字就是⼀个⾳节。
(汉语组合灵活,易于调配节奏。
)是惯⽤语、谚语等熟语。
第⼆节押韵和谐什么是押韵?——韵脚的韵腹、韵尾相同,贯⼝:整齐押韵、快速流畅的⼝语段⼦。
第三节双声叠韵和叠⾳⼀、双声叠韵⼆、叠⾳(叠字)叠⾳美在哪⾥?使表达更加形象⽣动使语⾳更加和谐流畅第四节讲究平仄平声长⽽扬,仄声短⽽抑,交错使⽤,声调错落有致,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有时为了平仄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
谐⾳就是对同⾳现象的利⽤。
利⽤同⾳词、近⾳词可达到巧妙的修辞效果三、近义词语的配合1、加强表意,同时起到⾳节匀整平稳的作⽤。
2、避免⾏⽂的单调重复,使之有变化性。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

高考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现代汉语》-第五章--修辞

+ 〔三〕语序颠倒 + 一句话里,必要的成分
都有,但是词语的位置 摆得不对,会造成语序 颠倒的语病。例如: +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 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的语言形式。最常见 的仿拟,就是换用反义或类义的语素来仿造新词语, 这又称作义仿。 +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 苦趣,好似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 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 山?〕
+ 〔五〕引用 + 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语也不断涌现,表达新概念,指称新对象。
+ 一、句式选用 + 〔一〕短句和长句 + 短句和长句是从结构的长短来讲的。短句指字数
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指字数多,结构 比较复杂的句子。
+ 〔二〕整句和散句 + 散句是与整句相对而言的。一般
说,整句是指结构整齐,长短比 较一致的句子,其中包括属于形 式类辞格的一些特定句式,如排 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
括单纯词,也包括合成词。
+ 押韵是在诗文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有规律地使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音节的重复出现 来形成节奏的一种语音修辞方式。押韵又称“用 韵、合辙、压韵、谐韵〞,构成押韵的字叫“韵 字〞或“韵脚〞。
+ 押韵的方式有很多,有“偶韵〞、“排韵〞、 “随韵〞、“交韵〞、“抱韵〞。
+ 二、声调 + 汉语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
修辞手法重点知识点归纳

修辞手法重点知识点归纳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家可以生动地描绘人物、情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下面是修辞手法的几个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1.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比较,从而表达出新的意义。
比喻常常使用"如"、"像"、"似"等词语进行表示。
比喻可以增加作品的形象感和感情色彩。
2. 拟人
拟人是将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
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亲近感。
3. 排比
排比是通过将几个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强调并
增强修辞效果。
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加雄浑有力,增加语言的韵律感。
4. 夸张
夸张是通过对某一事物或情景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烈的修
辞效果。
夸张可以增加作品的喜剧效果或感染力。
5. 对比
对比是通过对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
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冲击力。
6. 问答
问答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使作品更具有互动性
和引人思考的效果。
问答可以增加作品的引人入胜程度。
这些修辞手法都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技巧,它们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
高中修辞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修辞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修辞格1. 比喻比喻是指用于事物的名称来表示另一事物的名称,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比如“他是一只猎豹”中的“猎豹”就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猎豹来形容他的速度快。
2. 比拟比拟是指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它们的相似或不相似。
比如“心如止水,静如处子”。
3. 象征象征是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某种含义。
比如“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4.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行为、语言、思想等拟化非人事物。
比如“大地在春天向我们微笑”。
5. 夸张夸张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点或现象进行夸大和放大描述。
比如“这个人眼睛像灯笼一样大”。
6. 反讽反讽是指通过贬义词对某人或某事物进行嘲笑或讽刺。
比如“他是个‘伟大’的小人”。
7. 排比排比是指用相同的结构、相同的语法形式,使句子或段落在形式上达到对称与平行的效果。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对比对比是指在文中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它们的差异与联系。
比如“他的言行和他的思想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二、修辞手法1. 借代借代是指用某些词汇或语言形式代替另一些词汇或语言形式。
比如“万事如意”的“如意”就是对“平安”、“安康”的借代。
2. 转喻转喻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原意和它外延的引申意义相混为一谈。
比如“月光”指月色,但在“月光如水”的形容中,“月光”已经含义丰富起来。
3. 借用借用是指用某些文学作品中的诗句、段落、成语、古话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愿君莫似黄花白玉地,雍雍正气拱深碧。
廉能理天的‘廉能’,波澜的‘波澜’,‘波澜’。
4. 双关双关是指一字具有两种或几种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出一种含蓄的意味。
比如“把这句话说得像哲学家,听得人心头发凉”。
5. 借喻借喻是指用成语、典故、文学作品或圣贤之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孤子绝标”的“孤子”指曹子吉黄巢军的“黄巢”出现得如孤子。
6. 指涉指涉是指作者用指代词、词汇,同时用适当的语境进行交际。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节修辞概说⼀、修辞的含义:1.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2.修辞知识或修辞学;3.运⽤特殊⼿段加强语⾔表达效果的修辞活动。
⼆、语境分为语⾔语境和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1.主观语境因素(交际双⽅的⾝份、职业、思想、⼼情等);2.客观语境因素(语⾔运⽤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等)。
三、修辞同语⾳、词汇、语法的关系。
(⼀)同语⾳的关系:语⾳在突出语义和增强⾳律美上⾯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了修辞⽅式的内容;修辞通过积极调动语⾳因素,扩⼤了语⾔表达功⽤。
(⼆)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具体的修辞⽅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从筛选词语的⾓度研究词汇运⽤,使词汇在语⾔中发挥更为⼴泛⽽深刻的作⽤。
(三)同语法的关系:语法为修此现象和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为修辞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修辞具有扩⼤语法效能的功⽤。
四、修辞学和语⽤学的异同。
同:⼆者都研究语⾔的运⽤。
异:1.研究的⽬的不同:语⽤学注重解释性,⽬的在于分析语⾔运⽤的原则,建⽴意义解释理论,寻找语⾔运⽤规律。
修辞学注重规范性、变异性和实⽤性,注重研究修辞⼿段和技巧。
2.研究⽅法不同:语⽤学注重理论解释和推理分析;修辞学注重运⽤归纳的⽅法,如辞格的确⽴、语⾔变异的表现⽅式。
3.研究内容不同:语⽤学以⾔语⾏为、会话结构、预设、含义、指⽰语等为具体研究内容;修辞学以词语、句⼦、辞格、预提风格等为具体研究内容。
4.研究要求不同:语⽤学重在研究话语交际的全过程;修辞学使语⽤学⾥⾯的⼀个分⽀学科。
五、修辞的作⽤和学习修辞的⽬的。
1.提⾼说话、写作能⼒和阅读欣赏⽔平;2.提⾼语⾔修养和语⾔美的⽔平;3.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社会信息。
第⼆节词语锤炼⼀、词语锤炼的含义:对语⾔的词汇进⾏有⽬的的选⽤和调遣,从⽽使语句表达更加完美的语⾔活动。
⼆、词语锤炼的⽬的: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得准确,⽽且要求词语⽤得鲜活。
修辞手法-知识点解析

修辞手法-知识点解析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对偶、双关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但是本体,比喻词不一定出现,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
(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有出现,并且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这类明显表示“两者相像”含义的比喻词。
(2)暗喻:当比喻词为“变成”“成为”“是”这类词语时。
(3)借喻:句子中只剩下喻体。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
例句:雨后的西湖难道不美吗?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雨后的西湖美丽吗?是的,它非常美丽。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可分为间隔反复和连续反复两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修辞手法笔记

修辞手法笔记一、定义修辞手法,也称为修辞技巧,是作者在写作中为了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引起读者共鸣而采用的特殊的语言处理方式。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 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突出重点:通过修辞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3. 丰富语言形式: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形式更加多样,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三、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来描述某一事物的方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征,使描述更加形象。
3. 夸张:夸张是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表达作者的情感。
4.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的修辞方式,可以增强语势。
5. 对偶:对偶是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或词组来描述事物的方法,可以使语言更加整齐、优美。
6. 反复:反复是重复某一词语或句子,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7. 借代:借代是用某一事物的特征来代替该事物的本身,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
8.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可以增强语势。
9. 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0. 双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音义关系,使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双重的意义。
四、如何运用修辞手法1.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在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主题、读者对象和语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2.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要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如比喻要贴切、夸张要有度、排比要流畅等。
3.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适度:在写作中,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适度,不要过多地使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和理解。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一、修辞的概念及类型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技巧和手法,达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类型: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比拟:用相似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特点或共同点。
3. 排比:通过列举类似或相对的事物,以增加表达的烘托力度。
4. 对偶:通过对比相对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共性或差异。
5.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用以引起注意或产生强烈的感受。
6. 反问:使用反向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强调某一事实。
7.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二、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应用:1. 诗歌中常使用押韵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小说中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3. 散文中常使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凸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三、高考中的修辞题型在高考语文中,常常会涉及到与修辞相关的题型,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题型:1. 选择题: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选择,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2. 改错题:通过检查句子中的修辞错误来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题目解析题:要求学生解析一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四、研究修辞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1. 注意阅读: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观察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积累素材:将遇到的好的例句和修辞手法记录下来,以便复和运用。
3. 多练:通过做一些修辞相关的练题,巩固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 考试重点 修辞

第四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所谓修辞,就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说话或写作时,对所要使用的语言进行积极的修饰和调整。
第二节修辞方法(辞格)一.比喻在描写一个事物或说明一个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法叫做比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根据比喻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一)明喻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并且使用喻词。
(1)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2)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中国也有喜剧,可有一些是生硬的喜剧,很像是用一只大粗手去搔你怕痒的地方,你没有办法,不得不笑,心里却感到很难受。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君子之交淡如水。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喻有时不使用喻词,本体和喻体两两相对出现。
有人把这种比喻叫“对喻”,或叫“引喻”。
例如: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二)暗喻暗喻又叫隐喻。
这种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喻词是判断词“是”或表示变化的动词“变成、成为”等,表面上看起来是表示判断或一般性的陈述的,而实际上是打比方,也就是比喻。
(1)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是舀不干的大海,是推不到的大山,是扑不灭的火焰。
(2)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三)借喻不说出本体,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也就是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
他很可怜它,便拿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
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它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伤。
语文修辞知识点总结

语文修辞知识点总结修辞,是指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法和艺术手段,使作品达到明确的修辞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和思想共鸣。
修辞手法在语言文字表达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是文字表达手段中的重要一环。
在修辞手法中,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技巧进行总结和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其基本含义是用一种事物来描绘另一种事物,从而使读者通过比较更加直观地理解所描述的事物。
比喻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两种形式。
直接比喻是直接地联想或类比两种不同的事物,使其中一种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比如“他如狼一般凶狠”。
隐喻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暗示、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比喻,不明说,而是通过某些隐喻的比较来反映某种观点,使书面语富有诗意。
比如“他是聚集了一切财富的深渊”。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或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
拟人的使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添文采,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人的常见表现形式有三种:为事物赋予了人的特点;比喻性的拟人;以物品拟人。
比如“树枝在风中婆娑”,“阳光柔和地拂过脸庞”。
三、排比排比又称对应,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排列的成语、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排比在写作中常用于强调和修饰,使整篇文章更加生动、有韵律和节奏感。
排比的形式多样,比如增项排比、减项排比等。
排比的表现方式层次分明,讲究音韵节奏,常用于修饰文辞,使文章更加优美和有趣。
比如“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四、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将相对的两个语句、词语或者成分进行配对,来表达某种含义。
对偶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结构对称,常常用于诗歌和文言文中。
对偶的表现形式有两种:词对偶和句对偶。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b7d6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d.png)
修辞学笔记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常用修辞的作用及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常用修辞的作用及特点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常见修辞汇编(2021版)

8.兼语短语 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叠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 短语的主语。如“使我感到喜悦”“叫我去操场”“阻止他耍脾气”“有人唱 歌”。 兼语短语的第一个动词主要为使令动词,大多含有“使令”“劝阻”等意义, 常见的有“使”“令”“叫”“让”“命令”“吩咐”“禁止”“请 求”“教”“劝”“号召”“阻止”等。另外,“有”也可做兼语动词。
请指出下面三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的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的指 出分句的数目并分析各分句的成分:
1.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 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2.在高中新课改启动之后,随着教学进度的加快,很多学生为了夯实基础或
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将目光投向校外一些著名的培训机构。 3.印度尼西亚一家公司在东爪哇钻探石油时,无意间打穿了一座泥火山,大
3.(印度尼西亚)(一家)公司[在东爪哇钻探石油时],[无意间]打穿了(一座)泥火 山,/(大量)(有毒)泥浆[从此][没日没夜]地喷发,/酿成了(世界罕见)的(泥浆)灾难。 (复句,三个分句)
如果试题中的句子是复句,首先要以分析单句的方式分析每个分句,看分句中 的各成分是否有搭配问题,是否残缺或赘余,结构复杂的附加成分是否有问题;然 后再分析各分句间的组合是否恰当,是否有偷换主语、中途易辙、顺序不当等语 病。
在一个各成分都具备的句子中,上述六个句子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 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可以用下面的口诀来表述:主、宾 前面是定语,谓前是状,谓后是补。
掌握六大句子成分的相对位置,对准确划分句子成分极为重要。正因为其位 置是相对固定的,在把握了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如果确定了某个成分,其他成分就 可以根据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和语意关系逐一确定。比如,确定了主语,就可以到 主语之后寻找主语发出的动作,表示该动作的动词就是谓语;紧接着就可以去找 处于谓语之后受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该对象的词语
现代汉语期末复习语法与修辞

现代汉语期末复习语法与修辞语⾔现象分析(⼀)⽤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多层次短语1、昨天从家乡传来振奋⼈⼼的好消息2、希望参加去北京的旅⾏团3、派⼈去通知⼩王马上来报到4、痛得我差点掉眼泪5、他能不能马上来还是个问题6、把你妹妹⼩英的情况给⼤家介绍⼀下7、做⼀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8、王才喝⼝⽔站起⾝⾛了出去9、告诉我他怎样来这⼉(⼆)分析下列歧义短语3、我们五⼈⼀组4、关于植树造林的建议5、骂他朋友的孩⼦6、安排好⼯作7、⾮洲语⾔研究8、他兄弟⼩刚和⼩明9、撞倒他的⾃⾏车(三)指出下列句⼦的句型并分析它们的层次成分1、这件事给了他很深刻的教训。
句型2、我弟弟极⼒主张到杭州去旅游。
句型3、据说,⼚长已经找了你三回了。
句型4、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多。
句型5、这台计算机学校的。
句型6、⽼王劝他马上骑车去请医⽣。
句型:7、我们对他的品德还是很清楚的。
句型8、叔叔,你去动员他留下来看戏。
句型9、中国⼥排飞到漳州开始训练。
句型(四)分析下列多重复句1、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2、掌柜是⼀幅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教⼈活泼不得;只有孔⼄⼰到店,才可以笑⼏声,所以⾄今记得。
3、⾥有许许多多的事他不明⽩,听朋友们在茶馆⾥议论更使他发胡涂,因为⼀⼈⼀个说法,⽽且都说得不到家。
4、虽然是满⽉,天上却有⼀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睡也是别有风味的5、固然,如果不认识⽭盾的普遍性,|就⽆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盾的特殊性,就⽆从确定⼀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就⽆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
6、内容有分量,尽管⽂章短⼩,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不管写多长,也没有分量,所以不能只看量,要讲求质。
7、只要我们在今后进⼀步改善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作,把国家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并且努⼒纠正我们⼯作中的错误,我们就⼀定能够帮助⼴⼤青年⾃觉地克服⾃⼰的弱点,勇敢地迎接⾃⼰的战⽃任务。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的修辞手法知识点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
现代汉语笔记(修辞)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和语境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
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一是制约语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作用:(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
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
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忽视。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意义的锤炼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要力求准确、妥帖;(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四)要力求色彩鲜明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情感色彩(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主动句,被动句 疑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祈使句:命令式,情愿式 感叹句:表达浓厚情感,用于文艺语体较多 2.肯定句,否定句 3.主动句,被动句(他未被钱钟书借鉴&他没有见到钱钟书) 4.长句,短句 5.整句,散句(排比句和散的) 6.松句,紧句(左边是园,右边也是园,松句。同样的信息量,用紧凑的形式来表达,就是紧句 反之为松句) 句子信息量和形态(长多短少)的关系 7.口语句,书面语句 四.辞格
语义双关(指桑骂槐,理发,车) 7.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还包括仿句和仿调。 音仿 义仿: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仿拟性,临时性 8.反语: 以正当反: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 以反当正(狠心贼) 9.婉曲: 婉言: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 曲语:不直接说出本意,通过描述和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跨门,娇女) 10.设疑:关键性部分暂时隐下不说,以造成疑义,随后在适当的时候补说出来,消除疑义。 问答式
常用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修辞方式) 2.科技语体:(分为专门……通俗……)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词语) 单一:陈述句,疑问句(句类) 不追求语言艺术化(修辞方式) 3.政论语体 宣传鼓动,时评 具有广泛性,不断吸收新词语(词语) 陈述句,祈使句(句类) 多样化(修辞方式) 4.文艺语体 形象性,情感性(语言特征) 散文体,韵文体(诗),戏剧体(类别)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之修辞
qs1061422049 2016-07-22 22:24:54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修辞: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修辞方法。 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修辞活动。*着重强调这层含义 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修辞学 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交际目的,语境(如:妻子又做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 修辞是在适应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表情手势),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对语言的加工。 二.修辞与语境: 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语料的选择,表达方式的确定无不受制于语境。修辞与情境语境关系更为密切,它指语言语用中对话语有影 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变,从而语境的功用就在于:
1、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 2、规定言语的表达方式,修辞要“随情应境,随机措施”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不是并列,从属的关系,而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A 修辞与语音(物质外壳):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方式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 B 修辞与词汇(建筑材料):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修辞使词汇在语言语用中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作用。 C 修辞与语法(结构规律):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没有句子和句群,也就没有体现修辞外在形式的语言模式,句法修饰内容的丰富多彩, 说明了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总结:修辞与语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对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 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炼字” 一.声音的锤炼: 汉语语音的特点: 1.有声调——平仄有韵
专名代泛称(诸葛亮,伯乐) 具体代抽象(小米加步枪,乌纱帽) 部分代整体(江山,一针一线) 结果代原因(添上新伤疤,汗透棉袍) 4.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分为: 全式拈连:甲乙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锁链一样。 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出现。变换的美感,连贯的美感 5.夸张: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6 双关: 谐音双关
色彩意义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均与修辞密切相关
感情色彩 语法意义 1.语体方面:《大堰河—我的保姆》作题目,“保姆”的内涵已与现在年代不一样了。 2.风格方面:书面语体是庄重严肃的风格,口语体是自然随意的风格,摆平&解决 3.感情色彩方面:注意褒贬,色彩义本身的差别可以反映到理性意义上,如:成果,效果,结果,恶果。又如“明哲保身”最开始时褒义,现在是贬义,同样“倭”最初是中 性的,现在是贬义的,“龟”最初是褒义的,元代后是贬义。 4.形象色彩方面:使话语比较生动,可以赋予一些事物具体形象,如新闻栏目起名“凤凰午间特快”,娱乐栏目起名“康熙来了”,菜名起得吸引眼球。 5.行业色彩方面:“社会方言”一种,如:失业问题,全球都在开处方(医学领域——社会问题现象),面对下课危机的米卢(教学领域——运动领域) 6.时代色彩 7.地域色彩。“嘀咕”“腻歪”北方方言色彩。 8.语域色彩: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区分及界限。“咖啡,沙发,巧克力” 9.文化色彩:“红色”“白色”“绿色”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表示不同。“失业”“下岗” 三.句式的选择 1.句类:
省略式(一亿七千万,鞋上房,纪晓岚) 11.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 正对: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事理,表相似、相关的关系 反对: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 串对: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反面的关联 12.排比: 句子排比 句法成分排比 13.层递: 递升 递降 根据逻辑关系,余光中《乡愁》 *层递&排比:
1.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如“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如“是、变为、成为、等于” 借喻:本体不出现,或不在本句出现,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灵活用法: 没有喻词的比喻(诗歌)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不如,比起……还”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3.借代: 特征、标志代本体(大团结,马褂)
2.元音占优势——读来响亮 3.没有复辅音——音节分隔整齐,细分为: A.讲究诗文押韵。音随意转。《沁园春,雪》“ao”韵,慷慨激昂,《声声慢》“i”韵,低沉哀婉 B.注意平仄相谐。如广告词“早一天使用,多一份青春” ||—||,——|—— C.利用双声叠韵。参差荇菜(双声),窈窕淑女(双声&叠韵) D 巧用叠音。《听听那冷雨》 E 善用谐音。语音相似,相同而形成修饰。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F 妙用拟声词。时而淅淅沥沥,时而淅淅漓漓。你呼吸的清风吹动我,在这叮当的月光下。 G 音节的调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音步协调一致 二.意义的锤炼: 词义:词汇意义 理性意义
连续反复: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 间隔反复: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 19.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20.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只问不答 第三节 语体 语体: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语体产生的条件:社会性 语体存在的基础:言语性 语体为人们的特定交际活动提供了语用框架。 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语体分为: 1.公文语体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词语) 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句类)
层递是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等次性,排比是内容上的平列性。 层递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排比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 14.顶针: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5.回环:循环往复 顶针&回环:顶针是顺连而下,直线型;回环是圆周形。 16.对比: 两体对比: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一体两面对比: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 *对比&对偶:对比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是形式上的“对称” 17.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正衬:同主体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反衬:反面衬托 18.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