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
(完整版)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完整版)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df15a3f111f18583d05aff.png)
超声诊断学第一章绪论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2、功能性检测;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超声诊断学的特点: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
(优势:无创,精确,方便)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成功。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b62c64ddccda38376baf9c.png)
(二)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 胆系疾病的超声诊断 •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1.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 脂肪肝 • 肝癌 • 肝囊肿 • 肝脓肿 • 肝硬化
•肝脏饱满肿大
•回声细密模糊
•远区回声衰减 •血管模糊不清
临床意义
根据声像图对脂肪肝作出诊断,
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不能作鉴别。
牛眼征的组成:
•中心:园形高回声
•暗环:为无回声区
•外周:包膜亮回声
卵巢、结肠、胃 及泌尿系恶性肿瘤 肝转移灶多为强回 声结节。
淋巴瘤、肉瘤及 霍奇金病的肝转移 灶表现为回声减弱 区。
1 2
•椭、圆形无回声暗区 •壁薄而光滑侧方声影 •后方回声有增强效应
• 压 迫 周 围 血 管
• 多 个 大 小 不 等 无 回 声 区
超声检查类型
即幅度调制型。此 法以波幅的高低代表界 面反射信号的强弱,可 探测脏器径线及鉴别病 变的物理特性。
即辉度调制型。
此法以不同辉度光点表 示界面反射信号的强弱,反 射强则亮,反射弱则暗。 因采用多声束连续扫描, 故可显示脏器的二维图像, 本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超声诊断法。
运动型。 M超对人体中的运动脏器 (如心脏、胎心等) 在检查时具有优势, 实质上为一维超声显像。
• 二尖瓣曲线回声增粗, 反光增强; • EF斜率减慢,A峰逐 渐消失,为城垛样曲 线; • 舒张期二尖瓣后叶运 动与前叶同向; • 左房、右室增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彩色血流显像示经二尖瓣
口多色镶嵌型彩色湍流.
似喷泉样。
M型超声心动图
• 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 瓣回声增粗,反光增 强且可有多条回声及 钙化块状回声;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10cb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8.png)
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它不仅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图像清晰等优点,而且还可以提供实时和动态的信息,使其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达到成像的目的。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通常为1-20MHz。
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与反射、散射等特性,可以得到图像信息。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遇到两种界面:声阻抗突变界面和吸音界面。
声阻抗突变界面是指组织在密度和声速等方面产生改变的区域,如组织之间的界面、组织中的肿块等。
吸音界面是指组织因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而造成声波能量的损失,如血管、囊性病变等。
超声诊断学的图像主要有两种形式:B模式和M模式。
B模式是超声诊断中最常用的成像方式,它通过将声波反射的振幅转换为亮度来显示图像。
B模式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能够检测和评估各种病变。
M模式是一种时间-幅度图像,可以显示声波的传播路径和组织运动情况。
M模式图像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等动态结构的观察。
超声诊断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检查。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中,超声诊断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心室功能、心瓣功能等。
在肝脏和胆囊等消化系统中,超声诊断可以检测肿瘤、囊肿、结石等病变。
在妇产科领域,超声诊断可以用于妊娠检查、子宫肌瘤检测、卵巢肿瘤检测等。
虽然超声诊断学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受到散射、吸收和衍射的影响,可能导致图像的分辨率和深度有限。
此外,肺部和骨骼等高密度组织对超声波的阻隔作用较大,限制了其在这些区域的应用。
总的来说,超声诊断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超声诊断学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
《超声诊断学基础》课件
![《超声诊断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7da3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b.png)
泌尿系统 疾病:肾 结石、肾 炎、膀胱 炎等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输卵管炎 等
腹部肿瘤: 肝癌、胃 癌、结肠 癌等
腹部创伤: 肝破裂、 脾破裂、 肠破裂等
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表现:了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表现,如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 常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工作原理:通过发射超声波, 接收反射波,形成图像
仪器类型:A型、B型、M型、 D型等
操作技术:掌握超声波的发射、 接收、图像处理等技术
超声探头及使用方法
超声探头类型:线性探头、扇 形探头、相控阵探头等
超声探头频率:低频、中频、 高频等
超声探头选择:根据诊断部位 和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探头
超声探头操作:正确放置探头, 调整探头角度和深度,确保图 像清晰稳定
超声波的传播方式
超声波在介质中 的传播方式:声 波在介质中传播 时,其传播速度、 频率和波长都会
发生变化。
超声波的传播速 度:超声波的传 播速度与介质的 性质有关,不同 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不同。
超声波的频率: 超声波的频率 范围很广,从 几赫兹到几千 兆赫兹不等。
超声波的波长: 超声波的波长 与频率成反比, 频率越高,波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进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进步,如三维超声、弹性成像等 应用领域扩大:超声诊断在临床各科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远程诊断:远程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诊断更加便捷和高效 前景展望:超声诊断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展,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bd9d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7.png)
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作为一门现代医学的重要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能够实时非侵入性地对人体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信息。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的特性,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来生成影像。
它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器官和病变,识别肿瘤、囊肿、器官疾病等,同时还能看到血流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超声诊断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涵盖了多个医学领域。
在妇科领域,超声波可以用于产前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和异常情况;在心脏病学领域,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测心脏的功能和结构;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波可以观察肝脏、胃肠道和胆囊等器官的情况,并帮助医生判断病变;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波可以观察肾脏大小、位置和异常情况;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波可以观察乳房内部的情况等等。
因此,可以说超声诊断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超声波检查的优点之一是其安全性,因为它没有辐射和创伤,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使得它可以多次应用于同一患者,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此外,超声波检查还具有实时性和动态观察的特点,医生可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实时了解到器官的情况,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超声波检查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对于某些病变的检测和观察有限,例如骨骼和肺部等。
其次,超声波图像的解释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否则可能会造成误诊。
此外,超声检查的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也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说,超声诊断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学科,通过超声波的应用,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指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波检查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未来它将在医疗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超声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超声诊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ab9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e.png)
超声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以下为超声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的文章)超声诊断学试题及答案超声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在超声诊断学中,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判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将给出一些超声诊断学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试题一:1. 超声波在超声诊断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 超声波的频率与分辨率有何关系?3. 超声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如何调节?4. 请简要解释超声诊断学中的“回声”和“吸收”现象。
答案一:1. 超声波在超声诊断学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传播和反射在人体内部产生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疾病。
2. 超声波的频率与分辨率呈反比关系,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但穿透深度较浅。
3. 超声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可以通过调节增益、聚焦和扫描角度来进行调节。
4. “回声”是指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部分或全部反射回来的现象,用于生成超声图像。
而“吸收”是指超声波在通过组织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从而减少反射。
试题二:1. 超声诊断学常用于哪些部位的疾病诊断?2. 超声诊断学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3. 请列举几种超声扫描的常见模式。
4. 请简述超声诊断学中的多普勒效应。
答案二:1. 超声诊断学常用于乳房、甲状腺、肝脏、子宫、肾脏等部位的疾病诊断。
2. 超声诊断学的优势包括无辐射、无创伤、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其局限性在于穿透深度受限,对骨骼和气体影像不佳。
3. 常见的超声扫描模式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血管超声、乳腺超声等。
4. 多普勒效应是指超声波与运动物体相互作用时,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多普勒效应,超声诊断学可以评估血流速度和方向,帮助判断疾病。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超声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有所了解。
当然,超声诊断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领域,希望您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超声诊断学课程
![超声诊断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2e56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1.png)
超声诊断学课程
超声诊断学课程是一门介绍超声波原理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
用的学科。
它通过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物理性质、仪器设备、以及如何使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超声波的物理基础、仪器结构与操作、图像解读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了解超声波在人体各部位的应用,例如腹部、心血管、妇产科等。
此外,课程还会介绍超声波在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例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和引流等。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掌握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医生来说,学习超声诊断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20998d168884868662d62b.png)
《医学影像学》超声部分-总论(讲稿)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授课时间:授课教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1、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2、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3、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4、超声诊断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建议:制作超声成像动态示意图,图文并茂,动静图像结合,便于理解掌握。
2、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
建议:使用图文并茂,动静态图像结合,教学课件,举例说明。
疑点:二、教具或教学手段教材: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第七版,全国高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四、教学内容1、超声诊断学的定义1.1超声是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简称超声。
1.2超声诊断学的定义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声像图)、曲线(M型心动图、频谱曲线)、波形图(A 型)或其他数据,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借此进行疾病判断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
1.3 范围临床一般分为4 类①低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75MHz;②中频超声超声频率在3~10MHz (常规用)③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20MH;z④甚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20MHz以上;一般中等身材腹部脏器检查选用3~4MHz浅表脏器检查选用7.5~10MHz小儿腹部可选用5MHz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选用20MHz1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2.1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声阻抗、界面密度(p):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重要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
人体内不同组织、脏器的密度不同,以骨骼——颅骨的密度最高,1 .658g/cm 3;体液——血液、血浆、脑脊液、羊水、软组织、脑组织、肌肉、肝脏密度低些,1.013~1.074g/cm 3;脂肪的密度更低些,0 . 955g/cm 3;而含气脏器中的空气的密度最低,0.00118g/cm3。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5332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6.png)
第三章超声检查概论超声学是一门集医学、声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现代临床领域中已占领重要地位。
第一节超声诊断原理及各型临床应用一、A型诊断法A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为示波法。
当声束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不同阻抗的临近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上就产生反射(回声),每遇到一个界面就产生出回声,并在示波屏幕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
此法已淘汰。
二、B型诊断法(一)工作原理与A型基本相同,都是应用回声原理作诊断,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然后接收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的依据,不同的是B型是辉度调制显示,光点的亮度代表回声强度,并构成二维切面声像图。
医生根据声像图的形态作诊断。
(二)命名按回声强度命名:强回声、高回声、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
按回声形态命名:光点、光团、光斑、光带。
按回声特征命名:牛眼状、靶环状、驼峰状、网格状、蜂窝状等。
(三)诊断基础分析超声图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外形2.边界回声3.内部回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回声强度:骨骼>筋膜>肾窦>胎盘>胰腺>肝脏>脾脏>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脑>静脉血>胆液及尿液。
病理组织的回声强度:结石或钙化>纤维组织>脂肪>平滑肌>淋巴结>囊液及渗出液。
器官及肿块的内部回声由其内部结构的反射及微细结构的散射而来。
光点的粗细及多少大致可相对地反映组织微细结构的情况。
内部回声的均匀性因组织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良性肿瘤一般均匀,恶性肿瘤一般不均匀,胚胎性肿瘤常不均匀,组织发生局部出血、液化、坏死、纤维化时,也可产生不均匀回声。
4.血管分布及其血流参数5.后方回声6.毗邻关系7.活动度及活动规律8.生理功能表4-3-1 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比较边缘内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转移良性光整均匀可增强无无恶性不整不均匀可有衰减可有可有三、M型诊断法M型超声诊断的原理与B型相同。
在B型图像上任意取一声束取样线,声束穿越的心脏各层组织界面随着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得到有节律性反射光点,并随水平扫描而形成相应的动态曲线,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2e4f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1.png)
第二节 学习的指导思想、要求与方法(自学)
第三节 超声诊断发展史(自学)
超声检查方法中必须掌握的 四个基本环节
1、熟悉仪器性能,正确调节各个按钮, 阅读说明书和操作手册;2、掌握一些基 本操作手法和程序,以获取理想、规范 的图像;3、全面、正确地描述、记录和 分析图像,确立诊断依据;4、临床思维, 综合分析提示诊断结论。
5、绕射(衍射)
声束在界面边缘经过,声 束边缘和界面边缘间距达 1~2个波长时,声束可向界 面边缘靠近且绕行,即产 生声轴的弧形转向,称为 绕射(diffraction)。如 小结石后方无声影。
6、衰减
超声波携带能量,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 面散射,大界面反射,声束的扩散及软组织 对声能的吸收,使声能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 逐渐减低,称为“衰减”(attenuation)。
2、背向散射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物理原 理。背向散射回声被接收后,可供分析 组织脏器的内部结构特性。
3、折射(deflection)
界面两侧介质中 声速不等,入射 角>00,透射声束 方向发生改变, 即沿偏离入射声 束的方向传播。
不发生折射的两种情况
声束垂直入射至大界面, 界面两侧介质中声速不 同,透射声束按原方向 前进,无折射; 两介质中声速相等,入 射角>00,透射声束仍按 原方向传播。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 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医 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诊断 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包括五 种检查方法:X线、放射性核素、超 声波、CT、MRI。
超声医学从机制而言,主要是将超声辐 射至人体组织,利用其相互作用,达到 治疗上的目的。一是利用组织细胞的反 作用(被动作用):反射、散射及透射 等规律,提取其信号并加以显示,而成 为各种超声诊断法;二是利用辐射到组 织细胞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作用(主动作 用),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e61a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a.png)
超声诊断学绪论2
第二节 超声诊断仪器与探头 的选择
一、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别:B型,彩超 二、探头的种类与功能
超声诊断学绪论2
超声诊断学绪论1
超声诊断学绪论1
第三节 超声探测方法
(实验课)
超声诊断学绪论2
第四节 超声回声描述与 图像分析内容
超声诊断学绪论2
一、回声描述与命名
(Posterial Wall Enhancement Effect)
与深度增益补偿有关,在整体图 形正补偿,但其中某一小区衰减 特别小时,在此区的补偿过大, 成“过补偿区”,其后壁因补偿 过高而较同等深度的周围组织亮 得多,称为后壁增强效应。
六、声 影(Acoustic shadow)
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 在组织或病灶后方所显示的 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回声的 平直条状区。声影系声路中 具较强衰减体所造成。结石、 骨骼。
2·f ·v ·cosθ fd =
c
fd ·c v=
2 ·f ·cos θ
fd: frequency shift
v: velocity of target
θ: angle
c: velocity of ultrasound
f: transmitting frequency
3.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
①可求心动周期上任一时刻的血流 速度,如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或舒 张末期血流速度。
(四)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
1、散射: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显示细 小结构
2、反射: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 3、折射:声束在不同声速组织中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
4、全反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声 影)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a51c6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c.png)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利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超声诊断学考试是对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评估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学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1. 超声波(Ultrasound)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波的一种机械波。
在医学超声诊断中,常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在1到20MHz之间。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能够在不同的组织间产生反射和透射,并根据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图像。
2. 超声探头(Transducer)超声探头是用于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设备。
它由多个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能够发射狭束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
超声探头的形状和尺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例如线性探头、凸面探头和阵列探头等。
3. 超声图像(Ultrasonogram)超声图像是通过探头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后形成的图像。
它使用灰度图像展示器或者彩色编码技术,通过不同颜色或亮度的图像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
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用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4. 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声阻抗是指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它由组织的密度和声速两个因素决定,密度越大、声速越小,声阻抗越高。
声阻抗差异是超声波形成图像的基础,它使得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产生反射和散射。
5. 超声模式(Ultrasonic Mode)超声模式是指超声图像的不同展示方式。
常见的超声模式有B型(二维)、M 型(时间-幅度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CDI)和三维(3D)超声模式等。
不同的超声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用于医生对不同器官和疾病的观察和评估。
6. 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B超是指采用B型超声模式进行诊断的一种超声技术。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4c08cf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9.png)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病人体内产生的图像进行疾病诊断的医学学科。
以下是一些超声诊断学的常见名词解释:
1. 超声波:指在病人体内产生的一种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并产生图像。
2. 声学图像:指由超声波产生的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有关人体组织的形态、大小、密度和位置等信息。
3. 组织:指人体中各种器官、系统或部位的集合体。
4. 切面:指通过某一部位进行的图像。
5. 超声波切面:指通过某一部位进行的图像,其中切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6. 孕周:指孕妇妊娠期间的周数,通常在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
7. 胎儿:指妊娠期间的胎儿。
8. 超声波检查:指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技术。
9. 超声像数:指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超声波图像,所获得的数字信息。
10. 超声波像数分析:指对超声波像数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关疾病诊断的信息。
这些名词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和技术。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可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在超声诊断学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知识,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b29658f5f90f76c661371a4c.png)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诊断人体疾病的科学超声诊断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不同组织中传播的特性和差异反应来判断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超声波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人体软组织中声速1540米/秒,头颅3360 空气332 超声波频率越高,声能吸收多,传播几率短,穿透力差,但分辨率高。
声阻抗:等于介质密度和声速的乘积人体正常组织声阻抗:骨骼>肌肉>肝脾>软组织血液>肾>乳房>脂肪反射: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若介质中声阻抗相同,则其中不存在声学界面,不出现反射,当超声波通过两种不同声阻抗物质,而这两种介质形成的声学界面较大,超过了超声波的波长,超声束的部分声能就会在这个界面上范围的现象,介质间声阻抗差越大,反射越强透射:当超声速通过声学界面时,除一部分声能被反色,另一部分声能则超过声学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
折射:当入射声束不与界面垂直的进入第二种介质,则透射声束方向改变的现象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不规则小界面小于波长,就发生许多方向发生不规则反射折射绕射的现象。
吸收: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粘滞性导热性影响,使声能耗损的现象。
衰减:由于声能的吸收,超声束在远处的扩散和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使声能在介质中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人体正常组织衰减:骨骼>肌肉>肾>肝>乳腺>脂肪>血液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声频率、温度、介质粘滞性、导热性、传播距离有关。
会聚:声束在经圆形低声速区后,可致声束会聚,液性囊肿后方声束会聚后逐渐收缩变细发散:声束经圆形高声速区后,可致声束的发散。
实质性含纤维成分的原型肿块后方可见八字形声束发散。
多普勒效应: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其介质中传播,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b7828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b.png)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是一种非侵入性医学技术,用于对腹部、心血管、骨骼系统和其他身体部位的进行检查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超声诊断学的常见名词解释:
1. 声学图像:声学图像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生成的一种图像,通常用于显示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2. 组织:组织是指人体内部各种细胞、器官和结构的集合体。
超声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和组织之间的边界和结构。
3. 器官:器官是指人体内部具有独立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心脏、肝脏、肾脏等。
超声图像可以用于检查和识别器官的形态和位置,以及评估器官的功能。
4. 异常:异常是指组织或器官在正常解剖结构之外的形态或位置。
超声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和评估任何类型的异常,包括肿瘤、损伤、裂纹等。
5. 切面:切面是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织或器官的不同区域。
切面的选择可以影响超声图像的质量和信息,因此,正确的切面选择对于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6.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一个超声波穿过一个组织时,其声学频率会发生改变。
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检测血流和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7. 超声波剂量:超声波剂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人体组织的超声波能量。
超声波剂量可以用于评估超声波在身体中的传播和衰减,以及评估超声波对身体的影响。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非常广泛的学科,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医学影像学、临床超声诊断、非侵入性超声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超声诊断学也在不断发展,以提供更准确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bb95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2.png)
超声诊断学名词解释超声诊断学(ultrasound diagnosis),即利用超声波向人体内部发送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声波,并利用回波信号的变化来对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进行检测、显示、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技术。
以下是一些超声诊断学的重要名词解释。
1. 超声波(ultrasound):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其特点是穿透力强,能通过人体组织而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损伤。
2. 超声探头(ultrasound transducer):超声探头是超声诊断装置的重要部件,可以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
根据应用的需要,超声探头有不同的形状和频率,常见的包括线阵探头、扇形探头等。
3. 超声图像(ultrasound image):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组织与器官之间的传播和反射,形成了一系列回波。
通过处理和显示这些回波信号,可以生成超声图像,用于医生进行诊断。
4. B超(B-mode ultrasound):B超是超声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即通过超声波的回波信号来生成二维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呈灰度或彩色。
B超可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和结构。
5.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在B超基础上加入多普勒效应的功能,可以显示血液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彩色编码,不同速度的血流可以以不同颜色表示,用于检测血管病变、心脏瓣膜功能等。
6.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超声诊断中常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超声图像进行增强,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诊断能力。
常见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滤波、增强对比度和边缘检测等。
7.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超声弹性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对器官和组织的弹性特性进行检测和显示的一种技术。
通过测量组织的变形和应变,可以评估组织的硬度和弹性,用于检测病变、肿块等。
8. 超声造影剂(contrast agent):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超声图像对比度的物质,可在体内血管或腔体中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超声部分-总论(讲稿)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授课时间:授课教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熟悉1、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2、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3、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4、超声诊断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建议:制作超声成像动态示意图,图文并茂,动静图像结合,便于理解掌握。
2、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
建议:使用图文并茂,动静态图像结合,教学课件,举例说明。
疑点:三、教具或教学手段教材:吴恩惠冯敢生《医学影像学》第七版,全国高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四、教学内容1、超声诊断学的定义1.1超声是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简称超声。
1.2超声诊断学的定义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声像图)、曲线(M型心动图、频谱曲线)、波形图(A型)或其他数据,结合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受检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或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分析,借此进行疾病判断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
1.3范围临床一般分为4类①低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75MHz;②中频超声超声频率在3~10MHz;(常规用)③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12~20MHz;④甚高频超声超声频率在20MHz以上;一般中等身材腹部脏器检查选用3~4MHz;浅表脏器检查选用7.5~10MHz;小儿腹部可选用5MHz;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选用20MHz。
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2.1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声阻抗、界面密度(ρ):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重要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
人体内不同组织、脏器的密度不同,以骨骼——颅骨的密度最高,1.658g/cm3;体液——血液、血浆、脑脊液、羊水、软组织、脑组织、肌肉、肝脏密度低些,1.013~1.074g/cm3;脂肪的密度更低些,0.955g/cm3;而含气脏器中的空气的密度最低,0.00118g/cm3。
声阻抗(Z):可以理解为声波在组织(介质)中传播时所受到的阻力,为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均主要由于声阻抗差别所造成,它是超声成像的基础。
人体内不同脏器组织的声阻抗不同:高密度的颅骨声阻抗较高,约为软组织的3.6倍;软组织的声阻抗次之,且各种软组织间声阻抗差很小;空气密度低,声速慢,声阻抗最小,仅为软组织的1/3800。
界面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即界面。
接触面大小名界面尺寸。
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小界面。
如脏器组织内部细微结构界面尺寸>超声声束直径时,名大界面。
如肝被膜和肝实质之间、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等大体器官表面2.2 超声重要物理参数:频率、声速、波长超声属机械波,具有频率、声速、波长三个重要参数。
频率(f):指在单位时间中超声所振动的周数;由声源发生超声所决定。
声速(c):指单位时间内超声在某种组织(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各种不同组织的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如骨骼;液体中次之;软组织与液体的声速近似,平均为1540m/s;气体中最慢,如肺、胃肠道含气脏器;波长(λ):指超声在一次完整振动周期中所占据的空间长度。
频率、声速与波长的关系:c=f·λ超声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声速不变,波长与超声频率成反比。
频率越高,则波长愈短,分辨力更高,但衰减增大,穿透力更低;频率愈低,则波长愈长,分辨力减低,衰减小,穿透力高。
2.3超声主要物理特性指向性:超声频率极高,波长很短,在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这是可用超声对人体器官进行定向探测的基础。
散射: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使入射超声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向各个空间方向分散辐射,故散射无方向性。
其返回至声源的回声能量甚低,但散射回声来自脏器内部的细小结构,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散射现象是超声成像法研究脏器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
反射: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
当超声入射至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相邻介质时,其声阻抗差大于0.1%,就可发生反射,使入射超声能量中的较大部分在其界面处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绕射:当声束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边缘距离近似1~2个波长时,则会使一部分波偏离原来的方向,即沿着障碍物的边缘绕行,绕过物体后又以接近原来的方向传播。
衰减:声束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面散射,大界面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造成声能损失。
界面反射,散射使声能衰减;超声传播距离越远,衰减越多;在同一组织中,超声频率越高,衰减越多;不同组织对声能吸收衰减程度不一:骨组织>肌腱>肝脏>脂肪>血>尿液、胆汁;介质吸收主要由于组织内部的摩擦、非弹性碰撞,使一部分声能转换成热能而消散。
衰减限制了超声向深层介质的透射深度,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分析,如脂肪肝/某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衰减特征。
多普勒效应:活动目标回声频移现象。
入射超声遇到活动的小界面或大界面后,散射或反射回声的频率发生改变。
界面活动朝向探头时,回声频率升高,呈正频移;反之,回声频率降低,呈负频移。
频移的大小与运动速度呈正比。
因此,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检测血流的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反映脏器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2.4、超声成像基本原理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上述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物理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即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如肿瘤、脓肿、结石等均有它特定的声阻抗和衰减特性。
因而构成声阻抗上的差别和衰减上的差异。
超声入射人体内,由体表到深部,将经过不同声阻抗和不同衰减特性的器官与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射、散射与衰减,这种不同的反射、散射与衰减是构成超声图像的基础。
将接收到的回声,根据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显示在荧屏上,通过不同的扫查方式,便可显示人体正常和异常的脏器组织的断面超声图像,此超声图像称之为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将人体脏器组织血流中获得的多普勒信息——全部频移回声信息用自相关技术经彩色编码,以红、蓝、绿三基色来反映血流方向、速度等。
并此二维彩色血流信息重叠显示于同一幅二维灰阶同一相应的区域内,实现解剖结构与血流状态两种图像互相结合的实时显示。
3、超声诊断法3.1A型诊断法:以波幅的高低代表界面反射讯号的强弱,目前已基本淘汰。
3.2B型诊断法:以明暗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显示扫查断面脏器的二维图像,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超声诊断法。
3.3M型诊断法:从光点的移动可观察不同深度界面随不同时相的变化运动情况,所显示的扫描线称“距离——时间”曲线。
3.4D型诊断法:CDFI以红、兰、绿三基色反映血流、运动方向、速度等;多普勒频谱超声诊断:脉冲波式多普勒——准确定位,测量异常高速血流受限连续波式多普勒——可测量高速血流,无深度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能量(CDE)——有方向/无方向,显示低速血流;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显示心肌组织运动情况。
3.5三维成像法:是近年来医学成像技术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三维成像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它比二维的空间信息更丰富。
4超声诊断的特点及优点4.1无创伤、无病苦、无电离辐射影响,是目前最常用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4.2实时显示;对活动介面能作动态显像;4.3既能提供病变组织解剖结构形态学信息,又能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如三功能超声;4.4能获取多方位的切面图像;4.5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者逐步提高,部分特异性高;4.6对部分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4.7无需使用造影剂,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4.8脏器功能判断,如心功能;4.9能及时得结果,并可多次随访检查,4.10普及应用十分广泛;4.11检查费相对便宜;5.超声诊断的局限性5、1、非病理性诊断5、1、1部分非特异性同病异图异病同图骨髂;含气脏器—(检查前准备) - 注意:脏器损伤病灶位于超声探测“肓区”6.超声诊断主要临床运用检测实质性脏器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检测囊性器官的大小、形态及、某些功能状态;检测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状态;检测脏器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检测结石病变;检测某些畸型;妇产科中的应用;检测并估测积液量;随访检测应用;介入性超声的应用;腔内、术中探头超声诊断应用;计划生育、健康体检工作应用。
五、小结与体会1、重点内容还需进一步强调,并举实例阐明,以加深学生印象。
超声医学的主要特点是实时、动态,因此在声像图方面与其它影像学有许多的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是本章的重点。
2、掌握特点,抓住重点,了解难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3、通过课堂理论讲授,掌握超声诊断的一些基本概念,超声成像的优点和局限性,超声成像诊断主要临床应用。
熟悉超声波主要物理特性,超声成像基本原理,超声诊断方法,超声检查前的必要准备。
了解不同超声诊断法图像显示特点,B型超声诊断法主要手法。
教学体会:教学时应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多采用图像,便于学生对超声诊断的优点和局限性加深理解。
联系工作实际,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1、超声、超声诊断学的定义?2、超声诊断的特点及优点?3、超声诊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