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堂乐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0 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词曲特点。

2、通过学堂乐歌的欣赏,概括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通过体验选曲填词,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于尝试。教法与学法: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送别》并演唱歌曲《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歌唱。

4、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调,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

教学设计:

导入: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音乐课是在西周时期。《礼记》上说,“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新式的音乐课则出现的比较晚,中国最早的一首学堂歌曲,叫做《男儿第一志气高》,作者就是沈心工,他因此获得了“学堂乐歌之父”的美称。

新授课:

一、欣赏《男儿第一志气高》+分析

沈心工简介: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名沈庆鸿,笔

名心工。出生于道光年间上海望族家庭,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 年中秀才,1895 年执教于圣约翰书院,1897 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0 年与师范班的同学筹办南洋公学堂附属小学。1902 年,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了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1903 年回国,竭力提倡乐歌活动,在南洋公学、务本女学塾、龙门师范等处教授,推广乐歌。同时,为教学需要,开始自编乐歌。1904 年起,先后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1936 年,精选82 首歌曲汇编出版《心工唱歌集》。

作品可分三类:

儿童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

自度曲:《黄河》《军人的枪弹》等其中以《黄河》影响最大。

二、欣赏《黄河》+分析

李叔同简介:原名广候,字息霜。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官商家庭,他学贯中西,一专多科,在中国近代

文化发展史中,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1905 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文化。留学期间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最早将西方的油画、

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在书画、篆刻、诗词、音乐、戏剧、戏曲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1911 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

美术教员。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1918 年在杭州虎跑寺

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李叔同的乐歌主要分为四类:

爱国歌曲:《祖国歌》、《哀祖国》、《大中华》、《我的国》

抒情歌曲:《忆儿时》、《春游》、《送别》、《西湖》、《月》

哲理歌曲:《落花》《悲秋》《晚钟》

佛门之音:《三宝歌》《清凉歌集》

三、欣赏《送别》+分析

通过以上三首乐歌概括学堂乐歌,概括学堂乐歌的一般特点;

1、旋律简单,优美,大多借鉴国外音乐曲调,但很中国,适合普及

与传唱。

2、具有诗意化的歌词,语言简练。无论旋律是借曲或是自度创作,歌词都能完美的位置匹配。

3、注重情感的表达,乐歌创作都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4、歌曲大多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

5、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四.拓展与探究

1. 学生尝试依曲填词。

2. 展示学生创作作品。每组选出一篇词曲结合较好的,唱给大家听。五.总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